摘要版
2011.4.15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地球日藝術市集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南方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後龍科技園區駁回 灣寶良田見證土地正義


munch攝影

內政部營建署區委會14日駁回「後龍科技園區農地變更案」,灣寶農民抗爭三年,終於成功守住自己的土地。消息傳來,灣寶、海寶農民喜極而泣,在營建署前深深一鞠躬感謝天地。

灣寶農民的成功不只是自己的成功,更突顯台灣土地徵收的種種不正義,對未來推動土地徵收程序正義、以及公民參與都有指標性的意義。

精采內文

【相關連結】

返穀青年 親手種下一顆灣寶的西瓜

灣寶農民:我要春耕 不要抗爭!

灣寶良田存廢 挑戰政府保障糧食安全決心

請作伙來,守護農業、農村與農地價值

你不可不知的核電真相 |真相三、核能廢料,遺害萬年

作者: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核電廠所產生的放射性廢棄物分成高階與低階放射性廢棄物,前者是指用過核子燃料或其經再處理所產生之萃取殘餘物,後者則涵蓋電廠運轉期間受污染的衣物、水處理殘渣、工具及廢棄的零組件、設備、樹脂、除役後反應爐體相關廢棄物。

針對『用過核子燃料』,目前台電所規劃的處理方式有以下三階段:

第一階段為濕式貯存:用過核燃料剛自反應爐退出時,尚有殘餘的熱量及輻射線,因此必須存放在電廠內用過核燃料水池中一段時間,以進行必要之冷卻。 

第二階段為乾式貯存:用過核燃料在上述水池中經多年冷卻以後,其殘餘熱及輻射線已大幅降低,因此可將其自水池中移出,於電廠內另興建乾式貯存設施以進行用過核燃料的乾式貯存。

第三階段為再處理或最終處置:在乾式貯存期間,可以將用過核燃料取出,進行再處理以回收鈾與鈽等可利用的物質;或建造最終處置場,永久處置用過核燃料,或永久處置經再處理所產生的高放射性廢棄物,使其與人現類生活圈永久隔離。

精采內文

農村草根行 |相思的味道

 

作者:嚴勳業(交通大學族群與文化研究所)

曾經,我很受不了農村裡面的氣味,參揉牲畜排泄物、焚燒稻草的煙硝、腐爛的葉菜和楊桃,還有養豬場的味道,這些味道,在就在開車進入相思寮之前,始終伴隨著3天的旅程。一直在都市居住,除了參加農家樂的農村體驗一日遊之外,在台灣,我從來沒有經歷過農村生活,恐怕在我的生命中,大概只有傳統市場內的氣味比較像是我在農村嗅到的。

開車在彰化二林的縣道上,在看到一片枯黃的甘蔗田後我驚覺進入了相思寮。一行人停下了車,而旁邊的大卡車卻急速的呼嘯而過。2010年2月5號到7號的那3天,二林不管是下著雨、出大太陽,我總覺得相思寮蒙在一片灰濛濛的塵土裡。即使許多留在農村的長者在準備過年菜頭粿,在刷洗一年用不到幾次的團圓飯碗盤;即使許多相思寮三合院公廳的牆面都用大膽的艷紅色和天藍色搭配而成,但我仍感受到不到過年的歡愉。相反地,我發現這些在台糖的蔗田裡待了一輩子的居民,正籠罩在一股不想一生居住的家園被中科四期徵收的不安、無奈、與陰鬱的氛圍內。

回程之後,我一直在思考,到底這趟旅程,對我有什麼意義?

精采內文

地球日 |NGO綠行動地圖 重建人與環境和諧關係

 

作者:詹嘉紋(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我們現在所見的地球,是一顆漂浮在永恆的靜謐中,小巧、湛藍而美麗的星球,若能以這個角度出發,那麼,所有人類都是居住在這地球上的過客…是一群還不明白他們彼此真的是情同手足、唇齒相依的兄弟姊妹。」——詩人阿契波德.麥克李胥(Archibald MacLeish)。

1968年人類首度登陸月球,從外太空拍下地球的照片,其美麗深深震撼了詩人阿契波德.麥克李胥(Archibald MacLeish),因此寫下了這段話。彼時美、俄兩國的太空、軍備競賽正如火如荼進行著,而工業和化學藥劑的污染則以駭人的速度,入侵了自然及人類的生活,瑞秋.卡森出版《寂靜的春天》,敲響了保護環境的警鐘;1970年4月22日(後訂此日為世界地球日,標誌當代環境運動起源),美國民間為了一個「健康且可持續的環境」而走上街頭,他們籌辦了橫跨美東、美西兩岸的全國遊行示威,數千所大學院校籌組了抗議環境惡化的活動;長期對抗石油外洩、製造污染的工廠與發電廠、未經處理的廢水、有毒廢棄物的處置、殺蟲劑、高速公路的開發,荒野的消失與野生動物滅絕等等問題的不同團體,突然了解到彼此之間有著共同的價值觀。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播報員:賴品瑀

日前舉辦的「2011黑面琵鷺與沿海濕地保育國際研討會」,當中將黑面琵鷺來台度冬數量減少的狀況作了熱烈的討論,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將預定養殖面積約10多公頃的傳統魚塭,解決黑面琵鷺覓食問題,並持續追蹤。一旦走了,就很難請回來,而蘭嶼一度瀕臨絕種的珠光鳳蝶,經過10年的復育,今年有了亮麗的成果,相信這將吸引很多人去生態旅遊。賞螢火蟲的季節又到了,玉山國家公園瓦拉米步道便是一個很適合的去處。然而還是要多嘴的再提醒大家,前往的時候可要有好表現,才能讓螢火蟲不受打擾的生活著。

在15個月前墨灣漏油事件造成11人死亡與生態浩劫,禍首英國石油(BP)計畫於今年7月恢復鑽油,這消息引發眾怒,畢竟那漏出的50億桶原油還有8成在海裡。不只海洋,最近河川污染消息層出不窮,叫人憂慮,梧棲區民權中排13日遭污染,致大量魚類死亡,居民質疑是區內廠商偷排廢水所致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流浪動物形骸 點燃生命關懷

作者:黃宗慧(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目前正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的《活彈藥》聯展中,有一件結合了藝術與社會運動的作品─旅美藝術家張力山的「形骸孤島」。展場的一側是3000多隻流浪動物骨灰堆成的小山,清冷的白色燈光打在骨骸山上,訴說著台灣流浪動物的「出路」竟是如此「無路可出」。

然而這件作品不是只有控訴。展場另一側用黃色燈光打在地上,形成溫暖的光圈,要讓參觀民眾用行動來改變流浪動物的處境:願意連署呼籲公部門正視動物福利的民眾,都可以撿拾現場流浪動物的骨灰,放入印有「政策影響萬千生命」的特製信封後再置於光圈內;策展單位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將在展期結束時把信封寄至相關部門,傳達民眾對此議題的關切。藝術裝置在此化為一場社會運動:如果有越多人在參觀展覽時願意為流浪動物撿骨,淒冷的骨灰山就會一點一點消解,陳情的信封山則能越堆越高。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陳姿穎‧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