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1.5.26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西寶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南方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福島兒童輻射暴露標準放寬 家長極端不滿

福島縣內校園表土清除作業,照片節錄自網路。
福島縣內校園表土清除作業,照片節錄自網路。

福島核災後,日本政府為保障兒童健康,要求在福島縣内幼稚園、學校等教育機構就學的兒童,已訂定戶外活動輻射暴露標準,目前1小時以內的基準輻射量是每小時3.8微西弗,1年是20毫西弗。

不過,關於這個數值,原擔任內閣官房長官顧問一職的東大教授表示「礙難接受」並因此以離職表示抗議,導致疑聲四起。居民與家長的要求則是「將1年可承受的輻射基準値由現行的20毫西弗調整為事故前訂定的1毫西弗」,並「早日去除受到污染的校園土壤」,雙方始終沒有達到共識。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福島第一核電廠爐心已確認熔毀

福島災民現身台灣 見證核災籲勿重演悲劇

車諾比核災25年 每年善後支出花掉烏克蘭10%總預算

增加知識,面對恐懼的總和

環球360∣阿拉伯世界的水危機

圖片為葉門哈傑省的一個小男孩正在水箱取水喝 攝影Paul Stephens/IRIN

作者:約翰維達

對於近期中東與北非的政治動亂,其原因主要被歸咎於貧困、高壓、數十年的不公正與失業問題。但是很少有人意識到引起糧價上漲的埃及、突尼斯、阿爾及利亞、葉門、約旦和伊朗的動盪,也與日益嚴重的區域性水危機有關。

組成阿拉伯世界的這些國家,從大西洋海岸到伊拉克,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石油資源,這幾乎讓人忘記了他們處在最乾旱地區的事實。這裡河流稀少,人口增長刺激了用水的需求,地下水資源乾涸,他們幾乎完全依賴高價進口的糧食。

世界銀行、聯合國以及許多獨立調查研究都認為,對於這個在40年內人口將翻至6億、並且氣候變化將使其氣溫升高的地區來說,這些結構性問題已經成為政治隱憂,並且已經對政權造成影響。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播報員:葉人豪

加拿大薩默塞特島外海的白鯨母子,位於北極圈以北500英里處。圖片 節錄自:Arctic Watch相本。


 

去年打亂全歐洲交通的冰島火山於日前又再度爆發,歐盟為了不讓去年的混亂再度發生,表示現階段不全面關閉空域,原因是噴發的火山不同、火山灰的成分不同、氣候也不同。

同時間在中國的湖北省由於久未下雨,千湖之省正面臨大旱的考驗,保護區江豚正面臨著湖面縮小的危機,生活環境受到威脅,且此時正是雌江豚產子、哺乳期間,食物來源也將會出現問題。同樣在物種保護的努力,台灣前(24)日才剛舉辦完「生物多樣性未來10年展望」研討會,強調國際上的共識是,生物多樣性必須成為政府和社會的主流,才有辦法力挽狂瀾。而根據國外的報導,北極近年來由於全球暖化,航運、漁業以及石油與天然氣的開採正逼近原本終年冰封,過去難以抵達的區域。使得原本居住在此的珍稀海洋哺乳動物與海鳥的避難所面臨極大的威脅,因此由科學家和原住民共同訂出北極13個需要保護的地區,希望各國政府能重視這個問題。

持續關心最近鬧很大的毒飲新聞,衛生署持續追查毒飲的流向,發現可能已有部分原料、食品已輸出美、菲、越及中國大陸。食品藥物管理局於前天深夜緊急通報世界衛生組織(WHO),及透過兩岸食品安全協議窗口通知大陸,希望能將災害降至最低。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東部發展條例》是一場重新定義「發展」的辯論

 

作者:薛西

英國政府永續發展獨立顧問Tim Jackson在最近的著作《誰說經濟一定要成長-獻給地球的經濟學》,提出一個顛覆18世紀工業革命以降的經濟發展觀念──我們必須重新思考「富足」的定義。

這本書讓我們認識到過往拿來衡量經濟發展的GDP,其實是一項缺乏同時評估環境破壞、金錢分配等面向的簡陋指標。環境是有極限的,它不可能無條件承受人類的大肆開發,石油能源匱乏與二氧化碳排放就是已經發生,眾所皆知的事實。另外還有人性的極限,GDP增長的同時,我們也面臨著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從1998年至今,台灣的貧富差距已從32倍擴大為66倍;於是要問:是誰把賺的錢拿走?這些賺的錢是否只是流入少數人的口袋,造成富者恆富貧者恆貧的不均衡現象?

精采內文

行動參與∣連署:政府改造勿忘「海洋部」與「海洋保育」!

照片提供:郭兆陽

 

發起單位:荒野保護協會

連署訴求:海洋委員會組織法,無助於台灣海洋尊嚴與永續發展,民間團體與學者呼籲兩黨重新協商!

近來政府組織改造工程,正緊鑼密鼓進行中。台灣作為海洋立國的國家,全國除台北市與南投以外,所有縣市皆濱海;因此,海洋事務主管部門之改造,攸關我們國家的海洋尊嚴、海洋生態保護與海洋資源永續利用之長遠發展;這一切,關係的不只是我們眼前的海洋,更關係著我們的下一代能擁有什麼樣的海洋-是豐盛美麗,抑或枯竭髒亂?

精采內文

 

 
 

福島兒童輻射暴露標準放寬 家長極端不滿

本報2011年5月26日綜合外電報導,林菁香編譯,翁御棋審校

應於4月底起挖除遭受輻射汙染的小學操場表土作業,福島縣郡山市的居 民們受不了政府一再拖延。圖片節錄:須賀川理攝影。福島核災後,日本政府為保障兒童健康,要求在福島縣内幼稚園、學校等教育機構就學的兒童,已訂定戶外活動輻射暴露標準,目前1小時以內的基準輻射量是每小時3.8微西弗,1年是20毫西弗。

不過,關於這個數值,原擔任內閣官房長官顧問一職的東大教授表示「礙難接受」並因此以離職表示抗議,導致疑聲四起。這個基準值真的沒問題嗎?

政府放寬標準  家長無法接受

政府監測學校的輻射量,規定若每小時超過3.8微西弗,則戶外活動限制在1個小時以內。不過,由於居民們要求的是「早日去除受到污染的校園土壤」,雙方的議論始終沒有達到共識。

本月初在東京永田町參議院議員會館講堂召開集會時,由福島市趕來的居民代表中手聖一在會中大聲疾呼,要求文部科學省官員「保護這些孩子們,所以請將1年可承受的輻射基準値由現行的20毫西弗調整為事故前訂定的1毫西弗。」官員並排坐著的長桌前,擺著一包從福島市的小學採樣帶來的小土袋。放在土袋旁邊的輻射劑量測量器,因感應到輻射量而不斷地發出警告嗶嗶作響。

社民黨黨主席福島瑞穂質疑,「20毫西弗並非安全的數值。這樣怎麼可以讓孩子們在戶外玩耍呢?」文科省科學技術・學術政策局次長渡邊格回應,「在學校讀書也很重要,必須兩者兼顧才行」

適用於福島兒童的輻射基準值是「20」毫西弗,但事故前的基準值卻是「1」毫西弗。這兩個完全不同的數值依據,其實都是出自世界輻射專家組成的「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ICRP)見解。

首先,「1年1毫西弗」的輻射量指的是「非專業作業人員」的一般人可承受的全年曝露輻射量,係依據ICRP1990年的建議所設定的。另一方面「20毫西弗」是參考ICRP於3月21日(2011)發表的「聲明」所設定的。該聲明係鑑於福島第一核能電廠事故,認為「如同此次的緊急事態結束後,作為參考數值,1年內可承受的輻射範圍設定在1~20毫西弗應該可行。」

附帶一提,一般人每年的輻射曝露劑量限度以世界的平均數值來看是2.4毫西弗,日本是1.5毫西弗。那麼,「20毫西弗」這個數值又該如何解釋呢。

美國醫師團體:20毫西弗並不算是安全的範圍

保護人體免於輻射影響的輻射防護學,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為了開發原子彈而執行的「曼哈頓計劃」。

相關人員表示,他們實施的最大規模集團調査對象竟是廣島和長崎的原爆受害者,其次是1986年舊蘇聯的車諾比核能電廠事故,調查顯示當時(受害的)兒童們罹患甲狀腺癌的案例有增加的情況。其他掌握的資訊還有諸如核能電廠作業人員的突發事故及動物實驗的資料等。

依據廣島和長崎的調査數據,幾乎所有專家都同意「人體的每年輻射曝露之劑量限度若超過100毫西弗以上,則致癌風險會提高」。若真如此,那麼每年的輻射曝露量若在100毫西弗以下,情況又如何呢?針對這個議題,專家們各有不同的意見。

主張「沒有問題」的,是擔任福島縣輻射健康風險管理顧問的長崎大學教授山下俊一(輻射曝露醫療專家)。他說,「100毫西弗以下是難以界定的灰色地帶,在這個緊急事態下,再怎麼爭論也沒有意義。若優先考慮如何在受輻射污染的環境中生存下去,那麼『20毫西弗』是可以接受的範圍。而且就算人體持續慢性地曝露在每年100毫西弗以下的環境中,生活中還是存有其他誘發癌症的因素,所以不能因此斷定若超過這個數值就算危險。人體並沒有那麼脆弱。不過若不想各自判斷,那麼就只有去遠方避難了」。

另一方面,立命館大學的安齋育郎名譽教授(輻射防護學)則說明,「我們應盡可能地降低輻射設定基準値。」

圖片來自:東京晚報報導。「關於100毫西弗這個界限,因為在低於此數字的情況下目前並沒有明確的證據可證明癌症病例因此增加,所以專家的意見一分為二。一個意見是輻射曝露量『有它的安全値』, 只要低於那個安全值就不會有影響。另一個意見是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安全值,即便是少量的輻射量也會傷到DNA,並引發癌症。整體而言,後者是專家一致同意的理論。」(請參閱圖示)

日本大學的野口邦和講師(輻射防護學專家)指出,「不管是100、20或1毫西弗,這3個數值的依據都出自於ICRP,若再深入追問ICRP又是依據什麼數值制定基準值的話,那麼我想很難找到一個適當的回答。因為那不再是科學的依據論點,而是反映出研究學者個人的哲學、人生觀及其角色定位。」

1985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防止核子戰爭國際醫師組織」(International Physicians for the Prevention of Nuclear War),其次級團體「美國社會責任醫師」(Physician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 PSR)主張,「只要是含有自然輻射的輻射曝露劑量,不管其劑量有多少都會提高罹患癌症的風險。而小孩又比大人更容易受到輻射量的影響,胎兒又更加脆弱。將孩童可承受的輻射劑量提高到20毫西弗是不合理的行為。因為這會促使每500位大人中有1個人,每200位小孩中有1個人增加罹癌的風險。若持續2年都曝露在這種輻射環境下,小孩的罹癌風險會增加到每100人中便有1人受害。這對小孩而言,根本不能說是安全的數值。」

在核子發電廠等需要管制輻射量的區域,每人每小時的輻射曝露劑量限度為0.6微西弗。若比照這個基準,那麼福島縣内的學校校園內所測到的輻射曝露劑量則超過了全校的75%以上的區域。

事到如此,文科省一方面對福島縣教委建議,可將受輻射污染的校園表土跟沒受污染的下層土對調交換,另一方面又表示,若將每小時3.8微西弗的上限值依據孩童們的「實際生活」計算,那麼1年的輻射量則是「9.99豪西弗」。但實測值究竟如何還有待確認。

※資料來源:東京晚報

Top

 

環球360∣阿拉伯世界的水危機

作者:約翰維達

圖片為葉門哈傑省的一個小男孩正在水箱取水喝 攝影Paul Stephens/IRIN對於近期中東與北非的政治動亂,其原因主要被歸咎於貧困、高壓、數十年的不公正與失業問題。但是很少有人意識到引起糧價上漲的埃及、突尼斯、阿爾及利亞、葉門、約旦和伊朗的動盪,也與日益嚴重的區域性水危機有關。

組成阿拉伯世界的這些國家,從大西洋海岸到伊拉克,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石油資源,這幾乎讓人忘記了他們處在最乾旱地區的事實。這裡河流稀少,人口增長刺激了用水的需求,地下水資源乾涸,他們幾乎完全依賴高價進口的糧食。

世界銀行、聯合國以及許多獨立調查研究都認為,對於這個在40年內人口將翻至6億、並且氣候變化將使其氣溫升高的地區來說,這些結構性問題已經成為政治隱憂,並且已經對政權造成影響。

最近的幾篇報導都先後指出,如果這些國家還不開始共用自然資源,或仍不克制能源與水的大肆揮霍,那麼,過去5年中在北非與中東發生的3次糧價嚴重飛漲而造成的動亂與示威行動,都可能只是更大災難的前奏。

瑞士外交部長米舍麗娜卡爾米雷伊在2月份表示:「未來影響中東地緣政治的主要因素將會是水,而不再是石油。這個情況非常嚴重。」 當時她向歐盟提交了一份由瑞士與瑞典政府資助的研究報告。

藍色和平報告對7個國家的長期前景進行了考察,包括土耳其、伊拉克、約旦、巴勒斯坦及以色列等。該報告表示,其中5個國家已經開始遭遇嚴重的結構性缺水,且這整個區域的水資源都在日益減少,好景不長。

撰寫此報告的戰略智庫集團的研究員桑迪普瓦斯勒卡爾說:「除非有重大的技術突破或是奇跡般的新發現,中東將無法逃脫嚴重缺水的厄運。」

掌握著豐富石油資源的獨裁統治者們已經能夠自如地通過控制自然資源來統治民眾,同時還從美國等其他國家大量進口糧食,用這種「虛擬」水或稱「內嵌」水的形式補充水資源,以此平息國內的政治動盪。

但是,位於華盛頓的戰略研究中心CSIS中東項目主任喬恩阿爾特曼認為,當糧食價格達到破紀錄水準,而人們對水和能源的需求飛速增高時——就像現在這樣——現有的政治關係將會被打破。

他說:「對於中東各國來說,水是社會穩定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提供糧食與燃料補貼的同時,還會提供廉價甚至免費的水,以此來穩固政權。但是一旦這些補給物資被中斷,社會的不穩定就隨之而來。」

「目前,水對引發動盪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相對有限,但很難擺脫其影響。未來的水資源短缺將比過去的類似情況要持續得更長,各國政府過去應對水資源短缺的策略已經遠遠不夠了。」

「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中東政治分析家與作家維肯徹特里安說道:「阿拉伯國家的糧食安全問題全依賴於其他國家——澳大利亞的洪水與加拿大的冰凍都讓他們緊張,就好像是發生在阿爾及利亞與埃及本土一樣。」

徹特里安說:「在2008與2009兩年,阿拉伯國家進口糧食花費了300億美元。然後,糧價上漲導致了一連串的動亂,也讓那些數百萬的失業與貧困人口更加艱難。阿拉伯世界的經濟悖論在於,他們依賴石油價格而生存,但一旦能源價格升高,就使得他們進口的糧食更加昂貴。」葉門是該地區糧食和水最匱乏的國家,也是阿拉伯世界最貧困的國家,該國居民每年可以支配的用水量平均不到200立方公尺,遠遠低於國際上1000立方公尺的貧水線,80%到90%的糧食都依靠進口。

據葉門的水與環境保護機構主席施蒂瓦透露,該國主要的21處蓄水層中有19處已經失去了補給能力,因此政府正在考慮搬遷擁有200萬人口的首都薩那,因為那裡將在6年之內乾枯。

他說:「缺水問題已導致不同階層間的政治關係更緊張。我們遇到了大麻煩。」葉門已發生兩起國內騷亂,2月間首都發生了暴亂。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駐葉門代表吉安卡洛希瑞說:「高糧價與(該地區)的不穩定有明顯關聯。乾旱、人口與缺水等問題都加重了事態。自然資源帶來的壓力與日俱增,這裡不堪重負。」

希瑞說:「請看最近發佈的(葉門)輕武器調查,他們想記錄下他們所謂社會暴力是如何增長的,而這種暴力是由水資源與土地的壓力引發。社會暴力膨脹,由此造成的死傷情況嚴重。這所有的壓力,是造成南部與北部騷亂死傷的元兇。」

其他的阿拉伯國家也好不到哪裡去。在約旦,其對水的需求量預計將在未來20年內增一倍,而人口增長以及與以色列長期的水資源爭奪戰都使得它正面臨著嚴重的水資源匱乏。世界銀行稱,該國的人均用水量將在30年內由現在的2億立方公尺降至9100萬立方公尺。巴勒斯坦正在與以色列如火如荼地爭奪脆弱的水資源。

阿爾及利亞、突尼斯,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7個酋長國,以及摩洛哥、伊拉克與埃及都面臨著缺水的問題——他們的用水量遠超過從雨雪中得到的降水。只有土耳其有充沛的水源,但它並不會與別國分享。阿布扎比,世界上最浪費水的城市,將在40年內用光古老的原生水資源;利比亞耗費200億美元在沙漠地區開鑿深井獲取不可再生的水資源,但也不能確定這些資源能用多久。沙烏地阿拉伯對水的需求在過去25年中激增了5倍,並將在未來20年再增一倍,對電力的需求每年增加10%。

藍色和平報告強調了該地區許多主要水資源急速乾涸的情況。死海水位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已經降低了46公尺。而伊拉克的沼澤地已經減少了90%,同時,加利利海(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正面臨著被其底部的泉眼鹽鹼化變為鹹水湖的危險,一旦發生就無法逆轉。

同時,聯合國表示,由於實施灌溉與密集農作等問題,導致了土地漬水與脫鹽,農田將荒廢,無法再耕作。

一些石油資源富足的阿拉伯國家慢慢陸續著手解決這個問題。多年來他們從地下水層抽水來灌溉並不適合在本地生長的作物,並且已經開始淡化海水。在波斯灣與地中海沿岸已經建造了超過1500座海水淡化廠,為北非與中東提供飲用水,這些淡化水占全世界淡化水的2/3。

這些淡化廠取來鹹水或苦鹹水,要麼加熱、汽化然後將鹽與雜質分開,要麼過濾。據環保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透露,這是一種「昂貴的、高能耗的、排放溫室氣體的獲取淡水的方式。」但是隨著該產業的蓬勃發展,成本正在降低。

許多小型社區也在建設太陽能的淡化廠,但卻無法阻止其產生的高濃度的鹽排放物,從水中分解出來的雜質最終還是回流到大海或含水層中,會殺死海洋生物。

直到現在,這些國家才開始看到海水淡化的副作用。海灣某些地區的鹽含量已經比正常值高出了8倍,這主要都是由許多大型淡化廠濾出的鹽分回流到已經富含鹽分的海水中而導致的。海水中的鹽分過高不僅會降低淡化廠的淡化效率,更將在許多區域,為海洋生物帶來威脅,影響珊瑚生長,打擊捕魚業。

海水淡化同時也讓獨裁者與菁英階層繼續肆無忌憚地揮霍用水。上世紀7、80年代沙特石油收入的20%都用於使用潔淨水灌溉小麥與其他作物,而這些作物根本就不適合在這些地區生長。用於灌溉公園、高爾夫球場、路邊綠地與家庭花園的水都是以高成本得來的潔淨飲用水。用於使海灣國家那些並不隔熱的建築製冷所耗費的能源與水量多得不可思議。

少數的阿拉伯領導人認識到要預防生態災難就必須控制對水與能源的浪費。阿布扎比酋長國正在修建馬斯達爾城,該城耗費200億美元,將是一座以可再生資源維持運轉的未來之城,環境部門將發揮先鋒作用大力推動節水行動。耗水量大的草坪將被水泥地替代,要求所有建築採用節水措施的新法規也已經推出。

「我們不能再繼續免費發放水與能源。這對誰都沒有好處。」環境部門的助理部長穆巴拉克說:「我們必須改變,也一定會改變。我們明白自己必須要找到合適的出路。」

伊裏蘭事務管理部門的宣傳主管舍希說:「真主不會喜歡那些浪費的人。守衛資源與水也是教義中的核心思想。《可蘭經》認為水是生命的支柱,因此我們必須節約用水,先知穆罕默德也引導我們這樣做。」

卡拉克里斯南,阿布扎比一所大型印度學校中生態組織的成員,他認為人們對缺水的認識已經明顯得到提高。「當我們為人們展示出他們一天要用掉多少水,他們都很驚訝。這些水量能讓我們裝滿550瓶容量1升的瓶子,人們都無法相信。現在各個學校都在你爭我趕地減少水資源的浪費。」

阿布扎比境內超過2千座清真寺都安裝了節水裝置,能夠每年從禮拜之前人們沐浴清洗用水中節約出數百萬升水。其他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國家也將效仿。

更有力應對水危機的措施是轉移農場並且建立保護區。沙烏地阿拉伯表示在2008年減少了12.5%的國內小麥產量以節約用水。現在它還補貼農場主在非洲購買土地。自從最近埃及等北非國家的動亂開始後,沙特增加其小麥儲量至原來的2倍,也就是140萬噸,以滿足全年的需求。

這些國家現在意識到他們多麼脆弱,多麼容易發生動亂。阿布扎比與杜拜所在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已經開始修建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庫,能夠儲存2600萬立方公尺的淡化水。一旦完工,其儲水量可使用90天。這樣說明現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已經完全依靠淡化水生存。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國家應急管理委員會理事長魯買提說:「水的問題可能引發戰爭。」他在國民議會上說:「使用地下水來發展農業是在冒險。即使我們暫時能保全自己,但我們的後代難以倖免。」

他說:「我們正面臨水短缺,我們應該要考慮如何找到保存水資源的方法,而不是將水大肆用於農業。」

藍色和平總結,缺水問題已如此危急,在近幾年內,互相衝突的各方陣營別無選擇,只能互相合作、分享資源,否則將面臨毀滅性的暴亂。這樣的話,缺水危機可能並不會成為衝突的潛在推手,反而會為一種新型和平關係的出現提供機會,如果已經有充分的、永續的清潔水資源,沒有哪個國家願意被捲入軍事衝突。這聽起來十分樂觀,近來橫掃阿拉伯地區的要求改變的風潮,讓我看到一切皆有可能。

中東水問題相關資料

10.7% -- 2010年埃及糧價上漲幅度
25% -- 到2020年,沙特對水的需求預計將增加的幅度
2.9% -- 葉門年人口增長率
14立方千公尺– 在過去30年(1980-2010)中死海減少的水量
240立方千公尺–以色列年人均用水量
75 立方公尺– 巴勒斯坦西岸地區年人均用水量
0.53美元– 每立方米淡化水的成本
120座–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塔爾、巴林、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以及伊朗所擁有的海水淡化廠數量
 

相關文章:

幼發拉底河水危機 2009年9月22日

杜拜:21世紀寓言 2009年12月31日

杜拜「製冷」冷人心 2008年1月2日

※文章來源:www.guardian.co.uk
衛報新聞傳媒有限公司2011年版權所有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11年5月17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

Top

 
 
 

歐盟:現階段不全面關閉空域

摘錄自2011年5月25日聯合報報導

時隔1年冰島火山再度爆發,歐洲聯盟運輸事務高級專員卡拉斯(Siim Kallas)表示,不希望去年的混亂再度發生,現階段不打算宣布空域全面關閉。

格理姆火山(Grimsvoetn)開始噴發後,黑色濃煙和火山灰直沖天際,最高達25公里,卡拉斯發表聲明說,這週對所有搭乘班機的旅客及航空公司,都是非常嚴峻的挑戰。

他表示,雖然目前只能依據天氣和火山灰飄散的情況,作為因應的依據,但現階段不會全面關閉空域,去年混亂的情況也不至於會發生。

對於當前歐盟的因應作為,他表示,由去年的經驗歐盟已累積寶貴的教訓,比較去年與今年,有許多方面的不同,包括噴發的火山不同、火山灰的成分不同、氣候也不同,最重要的歐盟因應的做法也大不相同。

卡拉斯說,火山灰確實會危及飛航安全,且開放與關閉空域,仍需各國當局做最後決定,雖然有安全必要性的考量,但歐盟將採取分段因應的行動,而非一體適用的方式,如此可避免空域的全面淨空。

外電報導,記取去年冰島火山爆發歐洲航空大亂的教訓,歐盟頒訂新的關閉空域規定,不過歐盟各國對於這項新規定的標準認定不一。像是德國主張應關閉空域確保安全,英國則主張由航空公司自行評估,愛爾蘭仍照常開放領空,航班也正常起降。

Top

 

千湖之省大旱保護區江豚受威脅

摘錄自2011年5月25日文匯報湖北報導

未來十天湖北省沒有降雨,氣溫回升快,大旱形勢將更為嚴峻。

長江防總指揮長王國生介紹,今年年初以來,包括湖北省在內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與多年同期相比偏少四至六成,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少年份。

在長達200多天的時間里,湖北省有66個縣市的雨量為近60年氣象記錄最少,全省大部分地區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50%,連續6個多月降水持續異常偏少,導致湖北正承受乾旱巨痛。

作為湖北省第一大湖、中國第7大淡水湖的洪湖,面積53萬畝。東西兩側與長江相通,是魚類繁殖的良好場所,水草覆蓋率曾占湖面80%左右,到洪湖越冬的鳥類種群數量曾高達30餘萬。

洪湖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統計,目前洪湖有水面積已不足40萬畝,1/4的湖區乾裂。成批魚蝦蟹死亡。

由於淺水濱湖區的減少,大部分夏候鳥也會遷徙。洪湖生態溼地恢復至少需要10年時間。

天鵝洲保護區水面縮水2/3,棲息其中的江豚生存面臨威脅。

1990年起,保護區試養江豚,每年都有2-4頭小江豚出生,目前保護區內的江豚38頭,初步形成了一個自我生存和繁衍的群體。

當地為抗旱保收,大量從保護區水域抽水灌溉,目前天鵝洲保護區水面還在以每天10多釐米的速度急劇消退,整個保護區3萬畝水面,現在只剩下了1萬多畝。

雌江豚產仔、哺乳期間,喜歡到不被打擾的環境中獨自活動。目前水面急劇縮小,將極大影響雌江豚產仔及幼崽成活率。而且江中魚類在旱災中數量驟減,且產卵受到波及。當前和此后一段時間內,保護區江豚食物來源也將出現問題。

Top

 

保育學家:2020生物多樣性目標 台灣不可缺席

報2011年5月25日台北訊,莫聞報導

2010生物多樣性大會在日本召開的盛況。潘紀揚攝。上週日522生物多樣性日剛過去,全台各地官方、民間舉辦了各式各樣的活動來響應此一環境節日。不過,要挽救越來越危及的生態環境,全民還得再加把勁。台大生命科學系教授李玲玲昨天在「生物多樣性未來10年展望」研討會中,強調國際上的共識是,生物多樣性必須成為政府和社會的主流,才有辦法力挽狂瀾。

另外,去(2010)年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通過「名古屋ABS議定書」,保障締約國擁有遺傳資源的權益。台灣雖非締約國,但已有製藥業在東南亞、中國等地採集植物遺傳資源,台灣的青脆枝、紫杉醇也常應用在保健藥物開發,但至今未有相關立法,值得重視。

愛知目標:生物多樣性要成為主流

據李玲玲介紹,聯合國原定在2010年顯著減緩全球、區域和國家生物多樣性流失的速度。然而,雖然國際間有些許進展,整體上卻是失敗的,沒有一個國家達成原定目標,因此世界各國在去年的愛知締約國會議上新訂2020年的「愛知目標」。

愛知目標的重點之一,是強調「生物多樣性必須成為政府和社會的主流」,以解決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根本原因。換句話說,在愛知會議後的十年裡,政府與民間要一起努力推廣相關教育,讓所有人都認識到生物多樣性的價值,並知道要採取什麼措施來保育或永續利用生物多樣性。

李玲玲指出,愛知目標的締約國已決定在2014年3月底前再一次檢視各國的保育進展,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必須把生物多樣性保育的國際架構納入國家策略與行動;並首次強調「地方政府」的角色,必須吸取國際經驗,加以內化到地方層級的行動與策略。

李玲玲表示,6月5日即將上路的《環境教育法》,將會是生物多樣性意識傳遞可善用的機制。另外保育團體也要研發更好的溝通方式,因為沒有人是為了破壞生物多樣性而破壞生物多樣性,很多人都是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衝擊。

他呼籲公務人員不只是把生物多樣性保育當作一句口號,而是確實調整現在正在做的事情,一定不容易,「遇到困難是常態不是特例。」但他期勉,「照顧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就會照顧你」。

保障ABS  國內要立法

愛知大會通過名古屋議定書,各國與會者起立鼓掌慶祝。潘紀揚攝。在去年愛知大會中,締約國也通過「名古屋ABS議定書」,保護各國擁有遺傳資源的主權,以及原住民運用遺傳資源的傳統知識,免受強勢國家與跨國企業任意剽竊。

在過去,跨國企業在第三世界國家採集當地植物做製藥用途,或改良原住民祖傳藥方或療法後,申請專利,獨佔遺傳資源的獲益;而那些擁有遺傳資源與傳統知識的國家、人民卻分文未取,而遭到「生物剽竊」(biopiracy)的抨擊。

所謂ABS,是一長串原文「access to genetic resources and the fair and equitable sharing of benefits arising from their utilisation」的簡稱,A指「取得遺傳資源」、B指「遺傳資源的獲益」、S指「遺傳資源的惠益要公平分享」。具體來說,名古屋議定書就是要確保「遺傳資源之取得與惠益共享」。

根據國際經濟法專家、政大國貿系教授施文真介紹,ABS機制的操作準則包括(1)事前告知同意程序:資訊事前揭露的情況下,取得遺傳資源,必須取得提供國當地居民的同意。(2)利益分享的設計,必須雙方都同意才成立。(3)國際法上已承認各國對遺傳資源具有主權,但要落實名古屋議定書,國內需要有內國法、並設立主管的窗口。

青脆枝的枝幹,在蘭嶼當地被拿來當作圍籬或是砍來做薪柴。楊宗愈攝。施文真指出,雖然在台灣遺傳資源的使用上,目前似乎未有太大的商業爭端,但像蘭嶼青脆枝萃取出的喜樹鹼用於抗癌、台灣紅豆杉生產紫杉醇類抗癌藥物等類似案例,已經越來越多。若台灣沒有制定此公約相對應的內國法,將無法主張議定書提供的權利。

另外,施文真也提醒國人,要注意此一趨勢,公司或業者去他國取用遺傳資源時,必須注意當地的ABS法規。例如,菲律賓對取用規定即非常嚴格。

林務局保育組組長管立豪表示,台灣的遺傳資源豐富,也有豐厚的商業化潛力,過去日本生技製藥產業來台採集遺傳資源的案例很多;但過去台灣沒有相關意識,國家與原住民也不知如何主張權利。名古屋議定書是很好的開始,目前此業務由林務局主管,將逐步參酌國際趨勢加以落實。

Top

 

工業進逼 北極13個地區急需保護

摘譯自2011年5月18日ENS美國,華府報導;段譽豪編譯;蔡麗伶審校

加拿大薩默塞特島外海的白鯨母子,位於北極圈以北500英里處。圖片 節錄自:Arctic Watch相本。在地極之處,工業活動正逼近珍稀海洋哺乳動物與海鳥的最後避難所。由於北極暖化,航運、漁業以及石油與天然氣的開採正逼近原本終年冰封,過去難以抵達的區域。

由科學家與原住民共同發表的一份新報告,指出了北極海13個獨特且脆弱的地區,確認這些地區受到氣候變遷的持續壓力、海冰的喪失以及海洋酸化等威脅,而亟待保護。

報告的共同作者,IUCN全球海洋與極地計畫副執行長托馬斯勞克林(Thomas Laughlin)說:「擴張北極地區經濟活動的利益正在增加」。

他說:「我們現有的資訊與地圖,能讓政府與國際社會對北極地區的保育以及自然資源利用做出正確的決定。」

白令海峽,楚科奇波弗特海岸,巴倫支海沿岸和西伯利亞地區的冰間湖是最脆弱的地方。冰間湖指的是被海冰所包圍的開放水域。

這13個需要保護的地區,是由34位科學家以及北極國家原住民社區的代表,在去年11月的斯克里普斯海洋學研究所的研討會中所提出。

選擇的標準包括:對瀕危物種的獨特性與生活史重要性;脆弱且復原緩慢的地區;生產力高的地區;高生物多樣性地區;以及自然的地區。生活或文化遺產重要地區也在考慮的標準內。

報告中所提到的13個高優先地區有:

  1. 阿拉斯加聖勞倫斯島,海豹肉在北極的風下乾燥。圖片節錄自:William Sidmore相本。美國聖羅倫斯島:本島以南、白令海阿拉斯加大陸以西的冰間湖,也就是被海冰包圍的開闊水域,每年有六個月是一種海鴨(Spectacled eiders)全球族群的棲息地。冰間湖也提供了海鸚(alcids)、三趾鷗(kittiwakes)、海鷗、過冬的太平洋海象、北極露脊鯨、​​海豹和北極熊等動物關鍵棲地,也是原住民重要的狩獵區。
  2. 美國與俄羅斯間的白令海峽:此區是北極最具生產力以及多樣性的地區。此一狹窄的水域,是太平洋與北極海間唯一的連結,使其成為具有全球意義的熱點。它是許多種鯨魚、海豹和海象繁殖、育幼、攝食以及(或)遷移的關鍵區,這些動物每年兩次由此往返白令海和楚科奇海。
  3. 美國楚科奇波弗特海岸:這處大陸與浮冰交會之處的海岸被與會人員稱做是「自然的奇蹟」,春季遷徙期間,每天有數百頭露脊鯨通過,夏季與秋季則提供了白鯨、北極熊、海象以及灰鯨遷徙的路徑。本區對沿岸居民也具有相當的古代人類歷史與持久文化遺產意義。附近村莊每年的露脊鯨狩獵季是具有顯著的社會文化意義的活動。
  4. 俄羅斯的弗蘭格爾島(Wrangel Island):該島週遭的冰間湖是北極熊春季與夏季重要的覓食棲地,也是太平洋海象遷徙以及覓食棲地,同時也是許多海鳥群聚繁殖與攝食的地區。
  5. 加拿大波弗特海岸(Beaufort Coast)和巴瑟斯特岬(Cape Bathurst):本區具有高度生產力,包含的大型且持續性的冰間湖與浮冰。此地對超過90%的西部北極露脊鯨族群而言,是春季與夏季關鍵的覓食區。超過40000頭白鯨春季與夏季期間在這裡生產與覓食。多種海鳥在此聚集,其中包括北美北極海沿岸唯一的厚嘴海鷗(thick-billed murre)群聚。
  6. 加拿大的極地浮冰:長年的海冰並不是靜態,而是多變的地理環境,是北極許多動物的關鍵棲地。預測顯示,長年的極地浮冰將會迅速的消失,由比較年輕與季節性的海冰所取代。所剩最長的一段長年海冰位在加拿大群島西北方。而殘存的浮冰很可能是許多依賴海冰動物的唯一避難所,包含了環斑海豹與北極熊。
  7. 巴芬灣的獨角鯨。圖片來自:NOAA/華盛頓大學。蘭開斯特灣(Lancaster Sound)與北方水域冰間湖(North Water Polynya):經常性的北方水域冰間湖是北半球最大且最具生產力的冰間湖之一。此一開放水域是多種鯨魚以及海鳥春季與夏季的重要攝食地。此地常年有海象以及數個北極熊族群,總數約有4000隻。該地區提供了巴芬灣白鯨族群關鍵的渡冬與遷徙棲地,也是大約8000頭北方巴芬灣獨角鯨夏季的棲地。春天的時候,這裡可能聚集了全球的獨角鯨族群。
  8. 加拿大與格陵蘭外海的迪斯科灣(Disko Bay)、賀勒費司克邦克(Store Hellefiskebanke):此地是多種名列IUCN紅皮書物種的重要渡冬棲地,包括北極露脊鯨和白鯨和獨角鯨。髯海豹出現在賀勒費司克邦克的海冰上,冬季還有海象與海豹活動,使該地區成為重要的狩獵區。
  9. 俄羅斯的白海、巴倫支海沿岸:此處高生產力的海岸洋流受到來自北大西洋洋流分支的溫暖海水滋潤,孕育了白海當地白鯨族群,也支持了整個東岸南下浮冰(East Ice)豎琴海豹族群以及大西洋鮭魚和海鳥群聚。
  10. 俄羅斯的伯朝拉海(Pechora Sea)、卡拉門(Kara Gate):白魚(White fish)在此有極高的多樣性以及豐富度,包含大型的大西洋鮭魚、北極紅點鮭、一種小型的鱈魚(navaga),亦發現有太平洋鯡魚的區域孑遺種,這裡也是北極鱈魚的重要產卵地。本區是多種野鳥的重要棲地,包含當地繁殖種類以及來自西伯利亞中部的遷徙種。這裡也是遷徙的白鯨與大西洋海象棲地。
  11. 俄羅斯新地群島:新地群島西部週遭海域形成了一個具高度生產力的地區,支持了北大西洋最大的鳥類群聚。本地區由巴倫支海、北極海和喀拉海所圍繞,在1954年至1990年間,被當作核子彈試爆地點,共經歷過224次試爆。
  12. 俄羅斯與挪威北極領地最北端群島的高緯度北極海島與陸棚:這是瀕危北極露脊鯨斯匹次卑爾(Spitsbergen)族群、大西洋海牛複合種群東大西洋族群以及全球多數受威脅象牙海鷗族群的重要棲地。
  13. 挪威與俄羅斯外海的西伯利亞冰間湖:這是最穩定且具生態重要性的冰間湖之一,影響著北極海冰的形成以及拉普捷夫(Laptev)與東西伯利亞海的溫鹽循環。西伯利亞冰間湖每年的發展狀況,影響著高緯度北極生態系關鍵中的餌料物種-北極鱈的產卵與生長率。

這13個區域是由科學家與法律專家所召開的兩次會議所決定,IUCN與NRDC(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藉此實行他們以生態系統為基礎的北極海洋環境管理計畫。

聯合國公約海洋法以及其他國際協定和國家法律與法規,提供了一般的法律基礎。

儘管如此,研討會的與會者同意,有必要設立新的規定來保護北極海洋環境。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報導

Top

 

毒飲恐禍延他國 我緊急通報世衛、大陸

摘錄自2011年5月26日聯合報台北報導

毒飲料恐也禍及他國。衛生署追查發現,含致癌塑化劑(DEHP)的部分原料、食品已輸出美、菲、越及中國大陸,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前天深夜緊急通報世界衛生組織(WHO),及透過兩岸食品安全協議窗口通知大陸。

昱伸香料公司生產的含DEHP起雲劑,供貨給下游多家大型廠商,食品藥物管理局初步清查,昱伸供貨給協成化工,再供給名牌公司,其生產的動力運動飲品,及動力運動飲品檸檬口味兩項產品曾出口至香港。

另外下游廠商成偉食品公司,曾將黑心起雲劑外銷至菲律賓及越南;傳佳食品公司,則曾出口美國三種含黑心起雲劑的產品,即芒果汁、荔枝汁及桑椹顆粒。

汙染食品影響擴及海外,食品藥物管理局長康照洲表示,為讓其他國家及早獲知事件發展,減少民眾傷害,也避免國內輸出產品受影響,已於24日深夜,主動向世衛組織食品安全機構通報,另外透過兩岸協議的窗口,向大陸食品安全單位通報。

 Top

 

論壇∣《東部發展條例》是一場重新定義「發展」的辯論

作者:薛西

英國政府永續發展獨立顧問Tim Jackson在最近的著作《誰說經濟一定要成長-獻給地球的經濟學》,提出一個顛覆18世紀工業革命以降的經濟發展觀念──我們必須重新思考「富足」的定義。

這本書讓我們認識到過往拿來衡量經濟發展的GDP,其實是一項缺乏同時評估環境破壞、金錢分配等面向的簡陋指標。環境是有極限的,它不可能無條件承受人類的大肆開發,石油能源匱乏與二氧化碳排放就是已經發生,眾所皆知的事實。另外還有人性的極限,GDP增長的同時,我們也面臨著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從1998年至今,台灣的貧富差距已從32倍擴大為66倍;於是要問:是誰把賺的錢拿走?這些賺的錢是否只是流入少數人的口袋,造成富者恆富貧者恆貧的不均衡現象?

以這一陣子在東部吵得沸沸揚揚的《東部發展條例》為例,由東部一群人發起的「東部發展聯盟」,即留意到現有各版本草案,為求快速開發,透過少數人把持不透明化決策程序,而且未做任何環境敏感區位限制,排除原本較嚴謹的國公有土地使用流程,準備粗糙地釋出大量87.5%為國公有土地的花東兩縣國土給財團做開發,這一連串亂賣國土,避開環評的設定,說穿了,就是為了「快速發展」。

問題是,從來沒有人反對「發展」,重點是「什麼樣的發展」?在現有草案架構下的「發展」,只是將西部的工業化模式照本宣科地套用在東部,此舉非但不可能得出具有東部特色的結果,甚至還會將東部的好山好水,逐漸毀壞殆盡。即便論及觀光,就東部的情境,觀光客不會因為飯店蓋得華麗而來,也不會因為辦了甚麼明星演唱會而來。相反的,如果他們來到東部,發現原本非經人工變造的山海豐饒景觀不復存在,對於東部觀光是好是壞?

《東部發展條例》是一場重新定義「發展」的辯論,如果只看短期利益,便會忽略它反而讓「發展」的想像變得單一、淺薄,毫無願景,東部的自然景觀也將被財團與政府聯手剷平,而下一代將代替我們承受這些喟嘆、後悔與遺憾。這一切就如Tim Jackson說的:「如果必須靠破壞明天的富足來換取,今天的富足將毫無意義」。

※本文轉載自「在你說喂之前」部落格,亦刊於《教會公報》3085期「公報廣場」10版(4/11-17)

 Top

 

行動參與∣連署:政府改造勿忘「海洋部」與「海洋保育」!

發起單位:荒野保護協會

照片提供:郭兆陽連署訴求:海洋委員會組織法,無助於台灣海洋尊嚴與永續發展,民間團體與學者呼籲兩黨重新協商!

近來政府組織改造工程,正緊鑼密鼓進行中。台灣作為海洋立國的國家,全國除台北市與南投以外,所有縣市皆濱海;因此,海洋事務主管部門之改造,攸關我們國家的海洋尊嚴、海洋生態保護與海洋資源永續利用之長遠發展;這一切,關係的不只是我們眼前的海洋,更關係著我們的下一代能擁有什麼樣的海洋-是豐盛美麗,抑或枯竭髒亂?

然而,即將在立法院會二讀通過的《海洋委員會組織法》及《海洋委員會海巡署組織法》,我們完全感受不到任何展現我國海洋尊嚴、愛護海洋生態與資源的誠意與用心,我們的理由與呼籲如下三點:

1.馬總統於2008年競選總統時,提出「藍色革命、海洋興國」海洋政策白皮書,承諾設立「海洋部」。如今即將二讀通過的卻是「海洋委員會」。吾人常聞大小官員言道:「海洋事務非常廣泛。」然而組織草案裡,次級機關竟然僅海巡署一個單位,不見漁業署與交通部航政司等海洋相關部門。我們呼籲政府當局一定要實踐諾言,成立「海洋部」,並廣納相關海洋事務單位。

2.海洋生態關係到整體海洋健康,海洋的健康一天都不能等。我們強烈呼籲:「海洋保育」應立即明文落實在海巡署組織法業務內,包括海洋保育調查與生態維護。

3.知識帶來力量與尊嚴,沒有海洋知識,就沒有真實的海洋國力。我們強烈呼籲在海洋委員會組織下,除海巡署外,應立即增設「海洋研究中心」,明文落實「海洋文化與教育」、「海洋科學研究與技術發展」、「海洋人力資源發展」及「海洋國際公約內國法化與國際合作」之統合、規劃、推動及協調相關業務內容,讓台灣能夠真正跟上當今各國海洋發展的潮流。

政府改造勿忘「海洋部」與「海洋保育」!
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1051320484800

臉書的部份: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created&&note_id=129330243811623#!/Kurukulle.Oceanid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陳姿穎‧網編:葉人豪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