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1.6.9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劉黎兒:核電,台灣承受不起的重


 

311日本關東地震引發大海嘯,一連串的天災打擊著日本人民,然而挺過這波災難的民眾,萬萬沒想到更恐怖的還在後面,福島核電廠1、3號原子爐連續爆炸,更動搖了日本人「沒有核電就沒有電」的信念。旅日作家劉黎兒親身經歷東京人的恐慌以及無力感,這種震驚的經驗,催促他投身反核議題,以文章積極喚醒台灣社會對核電的關注。

現在的東京,原應「天日乾」的曬衣方式,卻只能曬在室內,每天第一件是就是查詢日本政府公告的輻射塵劑量,決定當天外出的穿著。生活中的日常價值,都反過來了。劉黎兒沉重的指出,311核災至今,福島核廠每天仍釋放出廣島原爆之輻射量,歐美專家評估災情已超過車諾比核災,日本國內專家更形容為「史上最惡劣的核災」。而日本政府只能不斷上修標準,讓一切看起來合理。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福島兒童輻射暴露標準放寬 家長極端不滿

福島輻射威脅野生動物 衝擊海洋更甚陸地

福島第一核電廠爐心已確認熔毀

遠離輻島

【氣候變遷Q&A】(2) 什麼是溫室效應? 近代有過全球降溫嗎?

大氣保護地球

本報2011年6月9日綜合外電報導,陳巾眉編譯,蔡麗伶審校

地球曾經在1940-1970年間輕微降溫,主要發生在北半球,因為二戰後新興蓬勃的工業排放的氣膠汙染物(aerosol pollutants)將陽光反射回太空。儘管1970年代媒體盛傳冰河期即將到來,但是缺乏任何科學證據支持。

當溫度在1998年達到地球新高,接下來數十年間持續小幅度的波動。破紀錄的高溫不再出現後,懷疑論者與專家聲稱地球暖化現象在1998年就結束了。實際上,無人預期到地球均溫逐年遞增。就像每年四月時倫敦、紐約、北京仍然會有幾波寒凍,我們可以預期長期的暖化現象,夾雜著出現幾次小波動的溫度升高,甚至是輕微的降溫,這些波動可能持續數年之久。

2011年初,世界氣象組織宣稱2010年和1998年、2005年並列為史上最熱的年份。

精采內文

環球360°∣ 巴西偉大的城市改革者

巴西庫里提巴市前市長海梅雷納

作者:傑瑞德格林(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網站內容及戰略經理)

對於城市以及整個人類來說,有三個越來越重要的主要問題,這就是與城市相關的三大要素:流動性、永續性和包容性(或者說社會多樣性)。只要我們想要創立一個解決方式,就必須與公眾建立起一個共同責任的良好平衡,我的意思是說這並不是錢的問題,也不是技術的問題,而是如何構建共同責任的平衡。

比如,在我當州長的時候,我們必須盡力減少海灣中的污染。當然,環境清理工作的成本很高,我們沒有這麼多錢。另外一個地方做這項工作靠的是從世界銀行獲得的一大筆貸款——整整8億美元。但是對我們來說問題並不在於錢,而是在於思想。

正因為我們沒錢,於是我們開始通過與漁民簽訂協定來清潔海灣:如果他們打到魚,就歸自己;如果打到垃圾,就賣給政府。當天氣不適合打魚的時候,漁民們就去收垃圾。他們收到的垃圾越多,海灣就會越乾淨;海灣越乾淨,他們打到的魚就越多。

這就是我們需要的雙贏式解決方式。我們必須找到低成本的方法,當然在公共交通方面,我們也必須與公眾建立起一種共同責任的良好平衡。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播報員:賴品瑀

世界環境日由印度主辦


 

昨天是世界海洋日,在台灣,荒野啟動「愛鯊計畫」,除了呼籲國人拒絕魚翅,更將對全台灣各地販售的鯊魚,採樣建立樣本,以DNA建立「漁產履歷」,調查台灣人目前食用鯊魚的狀況,以推動鯊魚保育政策。而美麗的東沙島海灘,也有海巡弟兄與海管處的科學研究人員動手移除了海上漂去的垃圾,恢復了她清純的模樣,希望能維持得久一點。除了海洋生物需要援手,陸上動物血淋淋的傷害更叫人無法忽略,立法院於昨天通過「製造、販售、陳列或輸出入獸鋏(捕獸鋏)應取得許可,違者將可處新台幣1萬5千元以上7萬5千元以下罰鍰」此次修法從源頭管理,的確是一大進步,但因還有例外條款的存在,使捕獸鋏還有一席尚存,這點也還有改善的空間。

6月5日的世界環境日首次由印度主辦,為呼應國際森林年,辦了一系列以森林為主的活動。最近環境節日真多,然而受到污染的環境更多,也影響人體,中國杭州因為爆發水污染,中小學大規模的停課了三天,在這個開始缺水的星球,讓寶貴的水資源遭到污染,真是可惜。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三仙台新財團部落地圖

三仙台新財團部落地圖

 

作者:munch

這些找地開發的財團新部落,有著兩種形成的方式。
一種是幾十年來的慢慢蠶食,從每坪百元的地價賣起,或是拿米酒換土地權力的騙起,一塊塊土地落入地方頭人與外來買家組成的土地掮客手中,再轉賣尋地開發的財團,等到面積足夠,提出開發申請,一塊塊以民間自購土地的開發案,挑選最好時機,從土地浮現。

另一種是官商合謀的大口鯨吞,官方掌握著有爭議的部落傳統領域,從整理風景區開始,修步道、建涼亭,告訴部落讓政府建設,吸引遊客可以發展觀光,然後設立觀光管理處,規劃特定區,推動BOT,引入財團取得最佳核心位置,大肆開發,形成佔據最大資源的美景新部落,然後部落發現自己已在高牆之外。

這些手段都不必等待東發條例,因為這些財團早已算計東部稀少及最好的觀光區域,以私購或BOT方式,就足以蠶食鯨吞的開發這些土地。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陳姿穎‧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