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1.6.24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相思寮散戶仍面臨迫遷 北上陳情護家園


陳錦桐攝影

【相關連結】
相思寮的年獸
中科四期要轉彎──官啊!只不過讓路轉個彎,給相思老農有個家
「相思寮不賣!」 居民:二林園區原地保留相思寮
【中科四期】相思寮等聚落保留不完整 政府美意打折
去(2010)年717全台上千農民串連夜宿凱道,控訴圈地惡法殺人。為此行政院長吳敦義不但與大埔及相思寮農民會面,並提出「聚落保留,農地以地易地」的替代方案。但10個月過去了,相思寮與大埔仍有農民要被迫搬遷。

然而吳揆處理相思寮與大埔爭議,都只保留部分聚落滅火,將「完整聚落」拆為「個別散戶」,意圖安撫部分住戶、卻持續拆遷其他住戶,誤導社會大眾「爭議已經解決」。23日營建署區域計畫委員會審查保留方案前,來自相思寮的農民再度北上陳情,要求中科管理局至少讓散戶異地遷建,遷到保留區附近,讓他們保有既存的社會網絡。而區委會也作成補件再審之決議,要求中科管理局解決相思寮農場巷聚落搬遷爭議。

精采內文

 
 

【看啥小魚可以吃】四季冷凍蒲燒鰻

作者:蔡偉立(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獸醫學院碩士)

一聽到:「吃鰻魚飯啦!」饕客的腦海中立刻會浮現燒烤得醬汁欲滴、遍灑白芝麻、口感滑順甜美的蒲燒鰻整齊地舖在白飯上的畫面。這種頗有歷史的日式美味在台灣廣受歡迎,就算不常到料亭吃現烤的,去骨調味、微波即食的冷凍蒲燒鰻,在量販超市的冷凍櫃已佔有一席之地,讓忙碌的人幾分鐘內就可變出一道好菜,並且一年四季都可享用。

「蒲燒鰻」是道料理的名稱,使用的鰻魚原料皆為養殖的白鰻,或稱日本鰻(Anguilla Japonica),雖然在海中或魚市偶爾可見野生色彩鮮豔的糯鰻、牙齒尖銳的虎鰻和常被泡酒的蛇鰻,超市也有海鰻做成的罐頭紅燒饅,但最普遍食用的還是公認肉質細嫩且營養美味的白鰻。

精采內文

 

農村草根行∣夏耘訪調,開蚵趣!

作者:紀心韻

經過了摸蛤、捕魚、開蚵短短二個小時的體驗時間,驗證了阿水大哥說的一句話「生態無須太多的解說,親身體驗最重要」,看著大家開蚵的模樣,讓我想起小時候的自己,一開始好奇地跑去看阿嬤開蚵,隨口問能否讓我試試,之後可說是惡夢的開始,戴上手套、拿起「蚵刀」把蚵仔填滿在碗內成尖塔狀,又要小心不戳破它的肚子,使得我的屁股坐麻了,手也皺巴巴的,時而玩伴的邀約還不能同行玩耍,心情真的很鬱卒,這一切的哀怨當工資出現在眼前,就完全消失得無影無蹤,滿臉笑容拿著帶有腥味的20元,蹦蹦跳跳回家去。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台灣保留了全世界最大面積的原始檜木林,並因此被評選為世界遺產潛力點,大家想不想更認識檜木呢?林務局最近在全國巡迴的國家生態電影節,有關於檜木及許多生態之美的紀錄片跟講座可以去長知識唷。最近「世界遺產」受到重視,像阿塱壹古道也是個世遺潛力點,還有宏都拉斯的雷奧普拉塔諾生物圈保留地與印尼蘇門答臘熱帶雨林,這兩地的雨林都率先列入《世界瀕危遺產名錄》。全球雨林遭砍伐的速度還是非常快,該怎麼踩煞車呢?巴西現在準備施行大面積的油棕櫚栽種,亞馬遜雨林會不會有印尼雨林一樣的命運?就看巴西對雨林的管制機制是否真比較嚴謹,能不能對東南亞與非洲帶來良性循環了。生質燃料除了油棕櫚,蔗糖酒精也佔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甘蔗是世界上最消耗水源的作物之一,巴西將出現永續蔗糖的經營標準,希望這對全球蔗糖市場有所影響。接連兩則種植生質燃料作物的消息,把焦點回到更切身的糧食作物吧,嘉義縣現在發生1期稻作大豐收,然而稻穀無人收、價格直落的現象,這狀況讓稻農欲哭無淚,希望政府能處理這樣的問題。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淡水河毒魚事件 需全面治理

作者:洪申翰(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

在上個月23日,蘋果日報以「直擊踢爆」的方式,報導有漁民捕撈淡水河含砷的致癌毒魚,並因此讓含砷的魚品流入漁產市場。此一報導一出,不少毒理學專家和官員都大驚失色:「怎麼會發生這種事?」

不到一週,新北市和台北市政府隨即同步公告,淡水河流域大漢溪浮洲橋往下游至中興大橋水域、新店溪秀朗橋下游朝淡水河口方向連接至淡水河關渡宮水域,以及台北市轄管基隆河內溝溪匯流口至下游關渡宮水域,即日起禁止捕撈魚類,違者處以3萬至15萬元罰鍰。

精采內文

 

 

 
 

相思寮散戶仍面臨迫遷 北上陳情護家園

本報2011年6月24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整理報導,陳錦桐攝影

去(2010)年717全台上千農民串連夜宿凱道,控訴圈地惡法殺人。為此行政院長吳敦義不但與大埔及相思寮農民會面,並提出「聚落保留,農地以地易地」的替代方案。但10個月過去了,相思寮與大埔仍有農民要被迫搬遷。

23日營建署區域計畫委員會審查保留方案前,來自相思寮的農民再度北上陳情,要求中科管理局至少讓散戶異地遷建,遷到保留區附近,讓他們保有既存的社會網絡。而區委會也作成補件再審之決議,要求中科管理局解決相思寮農場巷聚落搬遷爭議。

中科四期相思寮保留爭議,仍有3名散戶未獲保留,去年8月吳揆與聚落居民會面所提出之保留方案,排除位於友達光電基地內的農場巷聚落,居民必須於12月底前自行拆遷完畢。政府部門至今完全未針對農場巷聚落提出替代方案,日治時期便居住在當地的80歲居民陳正宗即不但不明白為何自己的土地無法保留下來,僅剩不到半年的時間就要拆遷,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台灣農村陣線研究員林樂昕表示,異地遷建、遷至相思寮保留區附近,至少可以保留居民原有的社群關係。由於陳正宗的房子正好位在友達光電的工廠用地上,友達光電已表明暫時不會有投資行為,林樂昕質疑,何不趁現在重新配置廠區,讓綠地夾雜在散戶之中,農民可免拆遷之苦。

相思寮後援會發言人許博任指出,吳揆處理相思寮與大埔爭議,都只保留部分聚落滅火,將「完整聚落」拆為「個別散戶」,意圖安撫部分住戶、卻持續拆遷其他住戶,誤導社會大眾「爭議已經解決」。

林樂昕指出,去年農民夜宿凱道之後,吳揆與內政部長江宜樺曾承諾將儘快修改土地徵收條例,但這一年來,徵收惡法卻不曾停止。民間版土地徵收條例修正草案早已完成,但行政院版的修正草案卻遲遲未提出,而全台新的農地徵收計畫未曾稍止。

除了吳敦義承諾的相思寮聚落保留跳票,就連苗栗大埔保留方案也於最近一次的都市計畫審議委員會中遭到否決。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沉痛表示,政府說話不算話,國家瘋狂追求GDP,浮濫徵收土地,逼使弱勢者走出家門捍衛自己的權益。「當弱勢者必須站出來抗爭,一個政府也失去政權的正當性了。」

台北大學不動產城鄉環境系副教授廖本全則直言,兩徵收案毫無合理與公益性可言,環評之所以通過,也是因官派委員人數優勢,也使得徵收案以政治決定收場,嚴重踐踏專業。

對於相思寮散戶提出的各項提議,包括原地保留、以地易地或申請中科園區內的住宅,都遭中科管理局陳銘煌否定,並說除非農民的後代進入中科局工作,否則依法不能申請園區內的宿舍。陳銘煌表示,跨部會討論認為散戶並不包含在「聚落」中,因此不同意原地保留。

台灣農村陣線表示,由於政府拖延停止徵收惡法的期程,農民們將於今年的717重返凱道,向政府發出改革的怒吼。

Top

 

【看啥小魚可以吃】四季冷凍蒲燒鰻

作者:蔡偉立(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獸醫學院碩士)

一聽到:「吃鰻魚飯啦!」饕客的腦海中立刻會浮現燒烤得醬汁欲滴、遍灑白芝麻、口感滑順甜美的蒲燒鰻整齊地舖在白飯上的畫面。這種頗有歷史的日式美味在台灣廣受歡迎,就算不常到料亭吃現烤的,去骨調味、微波即食的冷凍蒲燒鰻,在量販超市的冷凍櫃已佔有一席之地,讓忙碌的人幾分鐘內就可變出一道好菜,並且一年四季都可享用。

「蒲燒鰻」是道料理的名稱,使用的鰻魚原料皆為養殖的白鰻,或稱日本鰻(Anguilla Japonica),雖然在海中或魚市偶爾可見野生色彩鮮豔的糯鰻、牙齒尖銳的虎鰻和常被泡酒的蛇鰻,超市也有海鰻做成的罐頭紅燒饅,但最普遍食用的還是公認肉質細嫩且營養美味的白鰻。

白鰻在中藥上有入腎經、補虛去風濕的作用,所以傳統上鰻燉藥湯給人壯陽滋補的好印象;在營養學上,鰻不僅是蛋白質的良好來源,也富含維生素A、B12、E,在現代飲食標準中,鰻的唯一缺點是膽固醇含量偏高。然而在傳統市場很少看見活鰻零售,主要是因為消費者的習性,鰻魚價格經常高達吳郭魚的十倍,所以難得菜籃族的青睞,而且菜籃族大多害怕長得像蛇一般滑溜滿地游的東西,很少能克服恐懼、大費周章為吃一條鰻,寧願上餐廳或在超市買冷凍鰻。

此外零售市場也看不見死鰻,因為白鰻生命力很強,在淡水、海水、甚至缺水的池塘底泥中都能靠皮膚呼吸空氣而活下去,若是讓白鰻死了必定是生病或歷經惡劣的飼養、運輸環境,鰻已不復健康新鮮,聰明的菜籃族也不會選購。

因此養殖白鰻的市場並不在生鮮零售市場,而是小部份進入餐廳採購系統,大部份送入加工廠,加工廠製作的蒲燒鰻成品小部份供給本國市場,大部份以冷凍貨櫃外銷日本。

冬至撈鰻苗

其實一片蒲燒鰻的背後也有一番「粒粒皆辛苦」的故事,由於生物科技尚未成功地大量繁殖鰻苗,所以冒著寒冬出海撈鰻苗的漁業至今不衰。在台灣,冬至前後透明的鰻苗會隨著黑潮洋流由南向北湧至東岸和西南沿海,由於鰻苗白天潛沙夜間上浮,所以漁民在東北風呼嘯的寒冷夜晚到海邊放網,由於白鰻習性會溯淡水並棲息長大,成熟後回到海裏產卵,然後仔苗在海潮的漂流下慢慢成長變態又回到河川,所以河口地區更是攔截鰻苗的兵家必爭之地。

由於鰻苗細小,通常使用0.3公分網目的網具才撈得到,因此不難想見其他魚類的幼魚或是浮游生物也一同被捕撈,所有使用網具的漁業經常產生此種混獲非目標生物的現象,若長期過度捕撈對該生態系勢必有所影響。而撈鰻苗有季節性,通常為期不超過二個月,限時的使用網具可以降低對其他物種生存的影響,而且在挑出鰻苗後混獲生物會被倒回海裏。希望持續限時限量的使用網具和減少混獲並提高其存活的操作方式可以減少對生態的負面影響。

近水自然養

早期台灣養鰻主要在屏東、雲林、彰化和宜蘭沿海,民國65年至75年的全盛時期到處是一片水池水車,也為台灣賺取大額外匯,這些在經濟發展上的貢獻隨後也在農漁業的逐漸式微中被淡忘。但是長期經驗和技術的累績,民間養殖者發現使用囤積的舊水和河川水養出的效果比抽地下更好,所以現在的養殖者趨向使用大塘屯水來調配管理,其實這是利用水塘微生物鏈作用產生的良好自淨效果,而且鰻的幼年階段最愛吃孑孑和水中絲蚯蚓,所以是很好的「環境清潔工」;早期的養殖者前撲後繼地打井、挖塘、砌磚現已不再,繞過一圈路後才發覺還是比較自然、節能減碳又降低成本的方式最好。

除了池塘設施可減少能量消耗,投入池中的飼料也有新發展,早期用雜魚打漿餵食鰻魚,隨著時代演變而有人工飼料,人工飼料的主要成分是魚粉加黃豆粉,由於鰻魚為肉食性,因此飼料中必須有投其所好的魚粉腥味,這部份尚無替代品,但其餘的動物蛋白部份已可用植物蛋白取代,而且飼料效果也不錯,因此減少動物能源、成本較低的飼料已廣泛的使用。

養鰻業者逐漸體認在許多方面節能的操作和低成本不謀而合,包括從前濫用化學藥物的現象,現在可應用生態學和中草藥學的知識,將養殖水體和鰻的健康都保持在良好狀態,當養鰻業者具有這些認知,再加上一些藥食同源的飼養藝術,以及使用電腦軟體的技術,要符合優良養殖規範(GAP)並提供履歷追蹤將沒有困難。

加工的選擇

當白鰻送入蒲燒工廠後,就進入開片、去脊椎骨和頭剩下肉片,蒲燒的醬汁是由紅羅蔔和牛蒡熬煮而得,反覆塗在鰻片上並以煙薰熟成,最後進入真空包裝及冷凍。良好的蒲燒鰻讓人吃了有幸福的感覺,但是加工過程中有許多可以替代或添加的手法,以至於消費者偶爾會吃到醬汁不醇,以化學醬油和煙薰調味替代,或浸泡過保鮮劑等。這些不良的處理方法掩蓋了鰻魚本身的美好,其他等而下之的方法甚至有礙人體健康。

人工養殖的、過度加工的食品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有許多被人操控的機會,因此一如菜籃族的經驗和智慧,新鮮的、野生的、多樣的食材還是比較好,一年四季隨時都可以吃到的冷凍蒲燒鰻片,就讓牠在冰箱裏做救火員,在沒時間買鮮魚、煮魚技術不好、來不及煮或是沒有瓦斯只剩微波爐可用時,拿出來三分鐘即可上菜。最後,不管怎麼吃怎麼燒,大家在吃的時候一定要禱告和感謝這一條犧牲的鰻魚為我們帶來的滿足和快樂。

※ 編按:海洋具有遊憩、經濟、調節氣候等重要功能,卻因氣候變遷、人為污染、過漁等因素而漸失生機,國內外專家不斷呼籲:2050年,或許我們會無魚可吃!為了讓讀者更了解如何挑選海鮮才能達到永續利用,生物多樣性專欄特別與黑潮文教基金會合作,於每週五推出【看啥小魚可以吃】專題,希望透過介紹海鮮相關的故事,提醒每個享用海鮮的消費者都有責任去認識他盤子裡的食物,並以崇敬之心感謝大海的賜予,吃出海島人該有的海鮮文化。

【延伸閱讀】

※ 本文與林務局合作刊登

Top

 

農村草根行∣夏耘訪調,開蚵趣!

作者:紀心韻

進入夏耘二階訪調第三天,今天來到芳苑普天宮,在配合潮汐時間準備出海之際,大夥進入浩大的廟宇拜拜,祈福今天行程順利兼國光石化夭折,整裝完畢後,跟隨著阿水大哥坐上鐵牛車朝蚵田方向前進。

2台鐵牛車不管是行駛在村莊的巷弄或是一望無際的潮間帶,只要有人群所在,坐在前頭的夥伴像極了候選人的拜票方式,奮力揮手打招呼,只差沒唱出快樂的出航之類的歌曲,興奮之情不亞於中樂透!

經過了摸蛤、捕魚、開蚵短短二個小時的體驗時間,驗證了阿水大哥說的一句話「生態無須太多的解說,親身體驗最重要」,看著大家開蚵的模樣,讓我想起小時候的自己,一開始好奇地跑去看阿嬤開蚵,隨口問能否讓我試試,之後可說是惡夢的開始,戴上手套、拿起「蚵刀」把蚵仔填滿在碗內成尖塔狀,又要小心不戳破它的肚子,使得我的屁股坐麻了,手也皺巴巴的,時而玩伴的邀約還不能同行玩耍,心情真的很鬱卒,這一切的哀怨當工資出現在眼前,就完全消失得無影無蹤,滿臉笑容拿著帶有腥味的20元,蹦蹦跳跳回家去。

飢腸轆轆的大家,帶著驚奇與滿身的海水,離開這片如同璞玉的潮間帶,飽足一頓,隨後跟上阿水大哥的腳步,讓我更進一步瞭解地方產業的現況,原以為蚵殼的打洞、串、綁,都由蚵農一手包辦,想不到在蚵的產業裡,還有外包的情況呢!整個製作的過程,都必須人力付出,無法完全機械化,就單以蚵的生產鏈來講,它是提供了在地眾多的工作機會,「只要你肯做,不怕沒飯吃」在此地全然地呈獻在眼前,毫無虛假造作。

這片潮間帶所擁有的一切,還是有請您來細心體會!讓它親口告訴你,八輕國光石化的到來,會造成多大的衝擊,這片大海為何對世代生於此處的人們何其重要,請你來彎腰觸摸,聽清楚內心的感受,最終才會明白「討海人」選擇的關鍵是什麼。

Top

 
 
 

影像記錄台灣檜木 有影秀台灣

本報2011年6月23日台東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第二屆台灣生態電影展「有影秀台灣」台東場場次。圖片來自::農委會林務局。

台灣保留了全世界最大面積的原始檜木林,並因此被評選為世界遺產潛力點,如此珍貴寶藏都讓生態影像工作者記錄下來。23日第二屆國家生態影展壓軸場在台東延燒,強打徐建國導演的《世界遺產台灣檜木》。首映會前,台東林管處長張鐵柱親自揭開神秘禮盒,展示一株2歲大的台灣檜木,以保存世界遺產台灣檜木,詮釋國際森林年。

短短22分鐘的影片,卻是3年的心血結晶,前一(22)日才後製完成的影片,熱騰騰端上場。現場來自海端鄉的小學生,對影片頻頻點頭表示讚佩。「從來不知道檜木可以長這麼大」、「好厲害」幾位學童如此表示。

製作人劉思沂表示,期待透過本片讓民眾珍惜台灣檜木,「秀」台灣。

喜愛登山,並以山岳攝影家為職志的劉思沂,也是生態電影《逐鹿蹤源》的導演,持續拍攝水鹿長達8年。劉思沂說,檜木是很難拍的題材,因為樹不能動,必須借重高科技設備讓它動。檜木比樹種平均高度還高,為了拍攝樹冠層,不惜要聘僱吊車,過程充滿挑戰,甚至摔壞2部機器,慘賠60萬。他客套的說,沒有拍出原始檜木林的感動、美,感到慚愧;而檜木歷經砍伐僅剩的這片原始林,應該好好保護下來。

大概3千萬年前,檜木曾經廣泛的分布在世界各地1300-2600公尺的中海拔山區,現在則只剩下台灣、日本、美國東西岸仍可見。台灣是唯一保有最大面積原始檜木林的國家,日本幾乎已經沒有原始檜木林,而美國雖有原始檜木林卻是疏疏落落的。導演徐建國說,他常從以前留下來的老照片緬懷100年前充滿檜木林的阿里山,但現在已經砍伐殆盡。棲蘭的檜木林就像100年前的阿里山,而100年前的阿里山代表的是台灣百萬年來中海拔的原始林。

台灣仍保有全世界最大面積的原始檜木林。圖片來自:農委會林務局。

「當初拍台灣檜木這個主題,是因為台灣檜木具有世界遺產的潛力。」徐建國說,拍攝本片過程,讓他更了解台灣檜木、以及台灣原始森林的演替。片中花了9年的時間研究檜木的研究生,最後未取得博士學位,「9年對一個人是多麼漫長的歲月,但對檜木卻只是一小段時間,難以探窺其堂奧……」徐建國一方面感傷,又不得不承認檜木的奧秘令人神往。

圖片來自:農委會林務局。影片中也描寫了檜木在溪谷、崩塌地更新生長,因根系發達,可以大面積地延伸抓土石的特性,深具守護國土的重要意義。台灣的森林中,仍有許多的檜木幼苗,在崩塌地以及倒木旁。徐建國說,檜木既是先驅性樹種,還能存活到森林演替的最末期階段,檜木具2000-3000年壽命,生命的前幾百年可能因為太小,曬不到太陽,成長速度非常緩慢。砍一棵台灣檜木或許不簡單,但絕對不能和等待一棵檜木長大相比。

徐建國十幾年前剛踏入生態攝影的領域,深感台灣生態影片之缺乏,電視上看到的都是來自國外。常自問台灣的生態影片在哪裡?經過這些年,台灣越來越多人投入這個領域,他感謝林務局的計畫支持台灣生態影像創作,讓影片得以呈現在觀眾面前,也讓生態影像工作者生存下來。

2011國家生態電影節「有影秀台灣」,23日於台東市誠品故事館登場,除了為期7天的影片展演,25、26日週末假期午後還有生態講座,分別為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李光中主講「社區參與自然襲產保育」、屏東科技大學副教授黃美秀主講「邂逅野性:後山秘境裡的野生動物朋友們」。活動全程免費,民眾可到林務局官網查詢「有影秀台灣」播映場次及片名。

Top

 

兩國熱帶雨林 列瀕危世界遺產

摘錄自2011年6月23日台灣醒報報導

中美洲友邦宏都拉斯的雷奧普拉塔諾生物圈保留地與印尼蘇門答臘熱帶雨林,都率先被列入《世界瀕危遺產名錄》;兩地過去就已是世遺名單,但因環境與人為活動惡化,被進一步列入瀕危遺產名錄,以加強對這兩處遺址的保護。

雷奧普拉塔諾生物圈保留地,是中美洲所剩無幾的熱帶雨林之一。目前仍居住著沿襲傳統生活方式的土著居民。該遺址還於1979年被列入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鑒於非法採伐、漁業、土地佔用、偷獵、特別是因法治惡化,以及販毒活動猖獗,導致管理能力下降等綜合因素的威脅,宏都拉斯政府向世界遺產委員會提出請求,將雷奧普拉塔諾生物圈保留地列入瀕危遺產名錄。

蘇門答臘熱帶雨林因其生物多樣性,而在2004年被列入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為幫助解決該遺址因偷獵、非法採伐、農業侵佔用地,以及修建穿越遺產地的公路而面臨的威脅,世界遺產委員會進而將這一塊250萬公頃面積的遺址,列入瀕危遺產名錄。

Top

 

油棕櫚成為巴西雨林救星?

本報2011年6月24日綜合外電報導,潘忠廷編譯,莫聞審校

巴西亞馬遜雨林大半是為了開闢牧場而遭到砍伐。圖片截錄自:Yale Environment 360 。長久以來,環境生態學者習以將油棕櫚種植,與破壞馬來西亞與印尼雨林之間,劃上等號。然而現在巴西,準備施行大面積的油棕櫚栽種,令人懷疑的是,亞馬遜雨林會不會也將若入相同命運?

從研究數據看來,巴西比印尼和馬來西亞更有發展油棕櫚的潛力。然而必須澄清的是,巴西毀林原因絕大部分是提供放牧業土地,亞馬遜雨林有70%的毀林是作為牛牧場所用。然而這些牧場無法提供野生動物棲地,也無法像森林一樣儲存碳。

自1990年以來,印尼種植棕櫚的地方,有一半以上是開闢熱帶森林。 圖片截錄自:Yale Environment 360 。相較之下,油棕櫚種植是較不一樣的農作方式,首先棕櫚畢竟是樹,他具有吸收碳分子與釋放水氣的功能,具有比牧草多6到7倍的碳儲存能力。

其次因為巴西有較嚴格的雨林管制機制,消費者若從而選擇對環境較為友善的商品,對於東南亞國家與非洲來說將形成一股,進而促成正向循環。

※資料來源:Mongabay

Top

 

第一個永續蔗糖在巴西誕生

本報2011年6月24日綜合外電報導,陳雅琦編譯,蔡麗伶審校

甘蔗是世界上最消耗水源的作物之一。它的生產對水資源的供應和品質帶來最大的衝擊,甚至衝擊其產地的生態系統。圖片來自:WWF。一家在聖保羅巴西的糖廠將在Bonsucro所新制定的永續經營標準下生產甘蔗,成為此標準檢定下的首例。

身為WWF美國執行長、也是Bonsucro董事會主席,Kevin Ogorzalek表示:「這將永遠改變蔗糖工業的未來。」

「蔗糖在我們的生活裡無所不在,它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飲料以及食物裡。蔗糖酒精工業發展之後,它們也越來越常被用來生產汽車燃料。因此,我們與有影響力的市場領袖們合作,確保像蔗糖這類的重要商品,在永續地利用天然資源的方法之下發展。WWF會透過市場基準計算法(markets-based approach),繼續與產業合作推廣新標準,保育我們任務核心的重要產地。」

對亞馬遜及湄公河流域的衝擊

甘蔗是世界上最消耗水源的作物之一。它的生產對水資源的供應和品質帶來最大的衝擊,甚至衝擊其產地的生態系統。甘蔗的主要產地包括了全球具重要生物多樣性的地區,像是湄公河、巴西亞特蘭提斯雨林。它們被用來製造蔗糖、生產食品、含糖飲料、家畜飼料、糖漿、生質電力以及生質燃料。

Bonsucro對於環境和社會永續經營標準展開首次的檢定,涵蓋了Raízen Maracaí 糖廠的產品,其中包括13萬噸的蔗糖、6萬3千立方公尺的乙醇。可口可樂公司買下了這批通過檢定的蔗糖,成為第一個買主。

Bonsucro是一個全球性的機構,由蔗糖的相關利益參與者組成,致力於減少蔗糖生產的環境和社會衝擊,其前身是由WWF長期經營的「蔗糖改善方案」(Better Sugar Cane Initiative)。Bonsucro致力於制定標準以改善甘蔗管理,對於特定地區的法律承諾、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衝擊、人權、生產及其過程,調查並改善甘蔗生產所帶來最重大的社會及環境衝擊。

「從現在起,WWF會著眼於提升Bonsucro對商品生產者的標準,並且與產業領導者及主要買方合作,以承擔確保產品來源的義務。我們要不遺餘力、將全球蔗糖市場轉向永續經營的基礎,而這正是我們行動的一部分。」

「巴西展現了良好的領導力,引領蔗糖工業走向永續經營的產業模範。WWF也承諾,繼續與蔗糖業的相關利益參與者密切合作,監督並且繼續改善標準制定,確保資源保護能有穩健的成效。」

※資料來源:WWF

Top

 

穀賤傷農 豐收卻欲哭無淚

摘錄自2011年6月23日中央社嘉義報導

嘉義縣長張花冠23日表示,100年1期稻作正值收割期,嘉義縣卻發生稻穀無人收、價格直直落的現象,讓稻農哭笑不得,希望中央正視問題。

張花冠表示,縣府已商請苗栗縣、雲林縣和台南市等還未大量收割稻米的縣市首長,給予嘉義縣在乾燥濕穀、收購稻米上最大的協助。

張花冠說,嘉義縣100年1期稻作面積約1萬7142公頃,以每公頃收割7000公斤計算,可收穫稻穀12萬公噸以上,境內有22個公糧收購單位,卻僅有12處設有稻穀烘乾設備,資源不足,區域分布不均,中央應積極協助未設置乾燥設備、尤其是在地方農會設置稻穀乾燥中心,徹底解決稻穀無處烘乾窘境。

 Top

 

論壇∣淡水河毒魚事件 需全面治理

作者:洪申翰(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

2009年11月,民眾指出淡水河大稻埕到敦煌碼頭河段有上千魚群暴斃,河水可能受污染。(圖片來自中央社)

在上個月23日,蘋果日報以「直擊踢爆」的方式,報導有漁民捕撈淡水河含砷的致癌毒魚,並因此讓含砷的魚品流入漁產市場。此一報導一出,不少毒理學專家和官員都大驚失色:「怎麼會發生這種事?」

不到一週,新北市和台北市政府隨即同步公告,淡水河流域大漢溪浮洲橋往下游至中興大橋水域、新店溪秀朗橋下游朝淡水河口方向連接至淡水河關渡宮水域,以及台北市轄管基隆河內溝溪匯流口至下游關渡宮水域,即日起禁止捕撈魚類,違者處以3萬至15萬元罰鍰。

一切只到禁漁為止

新北市和台北市如此處置方式,看似明快果斷,不過當我們拉長一點時間,詳細檢視其作為,卻又發現管轄單位的處理態度實在讓人難以苟同。

首先,新北市府農業局在事件發生後,即對外表達淡水河烏魚、吳郭魚等漁獲量1年僅數百斤,非主力魚種,數量恐難銷售全台,希望能以此說法安民眾購買魚產的心。

不過,內河的漁撈如果以私下的管道方式進行,官方如何得知一年有多少數量的漁獲從淡水河被捕撈?

再來,目前所有的處置似乎都只集中在禁漁令的頒布,對於污染河段後續的監管,可以說是零。「有問題就禁漁,民眾就別靠近,別吃。」這似乎就是目前官方處置的主要心態。很明顯的,這起淡水河毒魚事件發生的起因,絕對不是因為有漁民在淡水河捕魚,而是因為淡水河裡有砷!

所以我們想問,究竟這些重污染會致癌的砷元素是從哪來的?是河段附近的工廠或是家戶排放的,還是其他的來源?管轄單位有打算給我們一個答案嗎?另外,如果河段的魚群體內驗出砷,那表示河段內的底泥應該也可以驗得到,但監管單位會開始著手底泥的監測嗎? 當然,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淡水河的主管機關究竟打算用什麼方法解決淡水河的砷污染問題?為什麼一切的處置只到禁漁為止?

找回過去人和河的親密關係

在塑化風暴蓋過了含砷毒魚的風頭後,沒有下一個《蘋果日報》的踢爆和追蹤後,淡水河河域的主管機關似乎就鬆了一口氣,避過了風頭。事實上,政府在淡水河整治上所花費的關注除了是理所當然的全台之冠外,經費更是其他河域的數倍、數十倍之多,所以我們甚至可以大膽的再追問:其他地區的河域真的沒有砷污染的問題嗎?

這麼多的問題,似乎到現在都沒有答案,官方似乎也沒準備要回答我們,更別提完整的預警監測的機制,我們可能也只能等到下一個「意外的檢驗」踢爆或是中毒事件,才有辦法再度看到官方的關注和下一回的改善。

站在一個長期關注淡水河流域治理的環保團體的立場來說,我們希望流域的管轄單位能共同攜手,將過去河段所遺留下來的污染積極解決,除了找到病根外,更要提出完整的治理和預警對策。當然,淡水河的流量不足等基本面的問題,也絕對會影響河川的自淨能力,所以我們希望水利單位不要老是想搞樣板的親水活動,請直接面對過去整治所帶來基本面破壞,否則,這條河川為市民帶來的只會是麻煩和污染,不會是幸福。

內河的漁撈,其實是過去人和河川親密互動的實際表徵,我們希望淡水河的污染可以盡快得到根本的解決,逐步恢復過去真正親水親魚的生活傳統,而不是只用一紙禁漁令再度簡單的將人和河川分開,一切就當沒事了!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