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1.8.8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中科四期搶用農水 影響230萬人糧食來源

 

「天頂落雨,雨水順著土入了溪,溪水彎彎的流,流過草埔,流過田園,流入地下水脈,生養眾生,灌溉萬物,洗淨人的身軀和心內的靈魂。」「水若流,萬物就生,水若止,眾生就悲。水就是生命。」

在台灣第一條官設水圳、溪州大庄村「莿仔埤圳」的水源頭,來自全台各地近千位民眾昨(7)日頂著豔陽天,隨著反中科搶水自救會會長、60多歲老農謝 寶元祭拜圳頭,感謝上天賜予農水。這座水圳供應彰化地區22萬農戶的生計, 但中科四期的輸水工程,將從中攔截掉每日至少6萬噸,影響全台1/10耕作面積的農田,台灣農村陣線學者估計,恐將衝擊230萬人的糧食來源。「沒得耕作,咱要吃什麼?」歷經集集攔河堰搶走濁水溪的教訓,這次 農民不再沉默,要站出來捍衛農權,呼籲政府停止中科的搶水工程。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農民控中科四期引水工程 未環評先動工

大壩上的思考──莿仔埤圳篇

台灣水資源戰爭正式開打

國光石化撤案 大度攔河堰喊停

法律人談環保∣環評:公民參與政府決策過程的權利

作者:田蒙潔(美國密蘇里洲律師)

我國對公民參與環境影響評估的認知,與國際間公認的環評制度有些距離。公民參與環評的制度設計,應該是公民參與「政府決策過程」的權利,也就是公民參與政府「核發開發許可之決策過程」的權利,藉以影響政府的決策。但是我國公民參與環評的制度設計,是讓公民參與「開發單位」的環評,讓弱勢的當地居民和資源不足的環保團體和開發單位角力、拉扯、對抗。由於政府只有決策、沒有形成決策的過程,所以公民沒有政府決策過程可參與,遑論藉參與決策過程以影響政府的決策。

目前國際間普遍實施的環評制度,是1969年美國國家環境政策法(NEPA)首創的制度。NEPA自1970年1月1日開始實施,根據美國司法部1972年的統計,美國公民和環保團體根據NEPA提起的訴訟案件,遠超過同時期的任何其他環保法律。

精采內文

我們的島∣鋁渣風暴

採訪、撰稿:陳佳珣;攝影、剪輯:陳忠峰

走進閒置了3年、長滿雜草的倉庫,原本緊閉的鐵捲門打開,刺鼻的味道馬上竄出,即使帶上口罩也擋不了。除了堆滿屋子的太空包,地底下還不知道埋了多少,高雄市鳥松區的地主簡先生怎麼也想不到,當初將倉庫出租,想賺個租金,怎麼惹來大麻煩,不法集團把它拿來堆鋁渣,堆滿之後就消聲匿跡。

簡先生是第一位受害者,陸續還有五位地主蒙受其害,犯罪手法如出一轍,以放置有機肥料、廢鐵材等名目承租工廠,卻偷堆鋁渣。

簡先生與行政部門互動最多、感觸也最深,2008年1月底,附近居民向高雄縣環保局檢舉,倉庫裡堆置廢棄物,環保局到現場稽查後,因大門深鎖而折返,連地主也不得其門而入。簡先生越想越不安,於是求助於環保局和環保警察,但也沒有下文。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播報員:賴品瑀

 

為了糧食安全問題,印尼政府將於全球設置約100個農業氣象站,提供農民何時插秧或何時播種的資訊。現在什麼都可以在網路上查到呢,環保署在這個夏天,每週公布一次海灘水質監測結果。但要是想去海灘玩,上網查到了水質OK,到了現場發現沙灘不見了,多嚇人阿!台南黃金海岸曾是度假勝地,如今因為侵蝕,只剩下消波塊了。海灘消失,漁貨也沒了,嘉義東石漁民最近捕到總量2公噸的大紅鮕,這種「海中魚虎」是宗教團體放生的外來種,長大以後通吃海裡魚蝦,使漁民非常憂心。這實在不是功德阿!而是屠殺阿!施主!

曾給科學怪人之類的科幻片給嚇壞過嗎?小編兒時還因此睡不著呢!隨著科技進步,這些惡夢會不會就此成真呢?一群英國頂尖科學家7月下旬公開呼籲,將人類基因或細胞植入動物的科學實驗,需要新的規範,以確保這些實驗不僅要合乎倫理,並且不會導致「怪獸」誕生。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錯失的十年能源轉型期

作者:黃瑞明(靜宜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德國杜賓根大學法學博士 )

德國國會通過了一系列的能源法案,決定在2022年關閉所有的核電廠。決議的內容震撼全球,它的作成原因更是讓人匪夷所思:日本的福島危機嚇壞了遠在9千公里以外的德國人!

早在2000年,當時的社民黨、綠黨聯合政府就訂下了逐年廢核的方針。可是,核子電廠關閉了,能源怎麼來呢?它的配套是:截至2010底,替代能源(風力、太陽能、水力、地熱與沼氣等)的比重必須自8%提升到12.5%。沒想到今年年初的統計出來了,這種能源的實際佔有率竟然已經高達17%!前綠黨環保部長特里亭(J. Trittin)現在每每提到這一段就驕傲莫名。他不久前訪問東瀛,在演講中重提了歷史往事,許多日本聽眾都驚訝不止:什麼,17%!你們甚至還要在11年內增加到35%?

精采內文

 

中科四期搶用農水 影響230萬人糧食來源

本報2011年8月8日彰化訊,莫聞報導

「天頂落雨,雨水順著土入了溪,溪水彎彎的流,流過草埔,流過田園,流入地下水脈,生養眾生,灌溉萬物,洗淨人的身軀和心內的靈魂。」「水若流,萬物就生,水若止,眾生就悲。水就是生命。」

在台灣第一條官設水圳、溪州大庄村「莿仔埤圳」的水源頭,來自全台各地近千位民眾昨(7)日頂著豔陽天,隨著反中科搶水自救會會長、60多歲老農謝寶元祭 拜圳頭,禱念〈水就是生命〉祈福文,感謝上天賜予農水。這座水圳供應彰化地區22萬農戶的生計, 但中科四期的輸水工程,將從中攔截掉每日至少6萬噸,影響全台1/10耕作面積的農田,台灣農村陣線學者估計,恐將衝擊230萬人的糧食來源。「沒得耕 作,咱要吃什麼?」歷經集集攔河堰搶走濁水溪的教訓,這次農民不再沉默,要站出來捍衛農權,呼籲政府停止中科的搶水工程。

「咱要感謝天、地、眾神和眾生,給咱的島嶼、咱的家園永續的水源。」

莿仔埤圳是彰化第二大灌溉系統,從大庄村取濁水溪水,主幹線39公里、支線與分線加起來359公里,灌溉區遍及溪州、埤頭、二林、芳苑、北斗、竹塘、大城等彰化西南地區,照顧1.8萬公頃農地所需。

溪州在地人、著述《江湖在哪裡》探討農業問題的作家吳音寧說指出,莿仔埤圳與溪州關係密切,可以說有此埤圳,才有溪州。

「但是,是誰,來搶走咱田園的水,讓作物欠水欠收。是誰,搶走土地眾生的水,造成地層下陷、生態改變。是誰,用一支又一支的大鐵管搶走天和地給咱的水。咱敢有答應?天和地敢有答應?」

中科四期環評結論允許中科管理局在沒有找到長期用水之前,得以調度農業用水每日6.65萬噸。但,水圳是溪州人的命脈,政府只敢偷偷發包輸水工程。大庄村在地居民鄭小姐指出,村民是看到有水利會的人來拍照,「因為有的人房子有裂縫,怕被說是施工造成的損害,所以要拍照存證」,一問之下,有施工人員不小心說出來,大家才知道。

而在此之前,沒有任何居民受到告知,國科會、以及受託發包工程的農田水利會,沒有召開任何說明會,溪州鄉鄉長黃盛祿痛斥,「很多農民被蒙在鼓裡,發包完成才知道」。

原來,「中科四期調度使用農業用水計畫工程」由國科會委託彰化農田水利會發包,規劃沿莿仔埤圳往中科四期園區埋設水管,發包金額21.299億,管線最大輸水量13萬噸,預計每日可調撥8萬噸(扣除輸水耗損後約等同環評條件的6.65萬噸)。而施工方式則是沿圳南路挖平均寬2.5公尺、深3.5公尺的大洞,埋設24.3公里長,口徑寬1.2公尺的水管。

「大家都很氣,管路就要挖在你家旁邊,會不擔心嗎?」鄭小姐說。

「今天,咱要向濁水溪的水源頭祈求並發願:咱要守護水,讓她流遍島嶼每一方土地,從天到地,從山到海。咱要讓子子孫孫、世世代代聽得到水流入圳、入田的聲音。」

這次農民的反抗,不再孤立無援,溪州鄉長黃盛祿帶頭反對中科四期的「搶水工程」,是最近農業反抗工業過度擴張的運動中,少見願意出頭的民選父母官。

黃盛祿大聲呼喊,他們(中科)要來取水,「敢有問過我們?」他說,「執政者受人民所託,就應該終於人民。」今天農民沒有水,就不法繼續種田,沒得種田,要怎麼過下去?「是非很清楚!」他批評,農民權益不受重視,「很明顯就是毀農」。

「咱反對任何人搶走水源,或者賣掉水權。咱要保護莿仔埤圳,不願中科搶水、水利會賣水。」

當地產銷班班長葉先生說,耕作,就是要水。尤其「稻子結穗時就像女人懷孕,更需要吸收養分。」他舉例前一期雨水少、乾旱日子多,稻米的品質便受到影響,「粉質會比較重」。

中科還沒來攔水之前,莿仔埤圳灌溉區就已經是「灌四停六」,農民自己的水源已經不足,怎能還能給工業用?如今彰化西南鄉鎮農民紛紛來援,因為他們有切身的痛。

許姓阿伯說,過去六輕從集集攔河堰取走大量濁水溪的水,農民不得不自己花錢打井,抽取地下水,卻成了人人喊打造成地層下陷的元兇;如今,濁水溪的水不能再給中科拿走了。在祭拜水圳頭的活動上,隨意詢問當地或鄰近鄉鎮的農民、或是阿公阿婆,大約都是類似的回應。

出生於彰化二林,現定居基隆的248農學市集創辦人楊儒門風塵僕僕趕來聲援。他說,時代不一樣,鄉民觀念也慢慢變了。「過去王永慶蓋六輕,運砂石的賺飽飽,大家把王永慶奉為經營之神,他講什麼話都好。」如今王永慶過世、經營之神神話逐漸崩解、沿海農民沒水休耕、蚵農養的蚵死翹翹,再加上最近一年內七次爆炸,讓農民逐漸看清事實,不願意再輕易把水讓給工業了。

前來聲援的歌手陳明章說,不能再放任工業擴張了,現在工業區至少還有4成荒廢,尤其國際上糧荒嚴重,糧食安全日漸重要,現在為了工業,要把彰化的農水搶走,逼使農民抽地下水還恐發引發進一步地層下陷,根本就是「飲鴆止渴」。

農水不僅可用於農作,還可挹注地下水,經過工業用之後,變成沒有人要。地球公民基金會顧問、長期關切高科技污染的邱花妹說,從中科四期的環評過程中,很明顯中科廢水沒人敢要,例如長期以來友達、華映在新竹霄裡溪的排放管改到龍潭老街溪的爭議,便是同樣的問題。綠色陣線協會執行長吳東傑說,截走農水,不但打斷了濁水溪完整的生態系,「把好水變成壞水」,是更嚴重的問題。

「咱用生命護水,因為,水就是生命。」

農民不再沉默,決定站出來用生命護水,也吸引更多人相挺。藝文界除了陳明章,還有作家張鐵志、歌手農村武裝青年、林中光樂團、濁水溪公社等,齊來獻唱。

曾以《濁水溪》、《溪水濁》等紀錄片探討農民運動的導演陳文彬,呼籲更多人來聲援農民。他表示,這一波的農民護水運動,其實是從清朝、日治時期乃至國民政府以來「官商資本主義」過度發展下的冰山一角。他質疑,目前中科四期根本沒有廠商進駐,周邊土地都已經變更地目、並被用來像銀行借貸獲利,這才是官商資本主義持續開發工業區的真正用意。

陳文彬指出,少數人獲益,卻要花大筆納稅人的錢開水圳。如果放任這類型的開發繼續下去,全民負擔與負債將持續增加,勢必引發更嚴重的通貨膨脹,是每個人都應該關心的事。

 

Top

 

法律人談環保∣環評:公民參與政府決策過程的權利

作者:田蒙潔(美國密蘇里洲律師)

我國對公民參與環境影響評估的認知,與國際間公認的環評制度有些距離。公民參與環評的制度設計,應該是公民參與「政府決策過程」的權利,也就是公民參與政府「核發開發許可之決策過程」的權利,藉以影響政府的決策。但是我國公民參與環評的制度設計,是讓公民參與「開發單位」的環評,讓弱勢的當地居民和資源不足的環保團體和開發單位角力、拉扯、對抗。由於政府只有決策、沒有形成決策的過程,所以公民沒有政府決策過程可參與,遑論藉參與決策過程以影響政府的決策。

德鐵地下化正反激辯 樹立重大建設公民參與典範,圖片來源:司圖加特市政府德鐵地下化正反激辯 樹立重大建設公民參與典範,圖片來源:司圖加特市政府

目前國際間普遍實施的環評制度,是1969年美國國家環境政策法(NEPA)首創的制度。NEPA自1970年1月1日開始實施,根據美國司法部1972年的統計,美國公民和環保團體根據NEPA提起的訴訟案件,遠超過同時期的任何其他環保法律。

NEPA的環保功能和威力,很快在國際間引起重視,除了許多國家紛紛仿效外,歐盟在1985年率先制定環境影響評估的國際法-「環境影響評估指引」(Council Directive 85/337/EEC of 27 June 1985 on the Assessment of the Effects of Certain Public and Private Projects on the Environment),強制會員國根據該指引制定國內法,針對重大開發案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1992年,為因應日益嚴重的全球環境問題,聯合國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環境與發展會議(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又稱為里約地球峰會(Rio Earth Summit),公布里約宣言,宣示27項原則。

里約宣言第10項原則宣示「公民參與」是處理環境議題最好的策略。第13項原則要求政府制定法律,懲治環境污染和其他的環境破壞,並提供受害者補償。第17項原則將環評定位為國家級的環境保護公工具,對於有破壞環境之虞的開發行為,必須進行環評(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而且政府必須指定機關,負責根據環評的結論核發開發許可。

里約宣言第10項原則宣示的公民參與,涵蓋下列三項重要的策略:

一、公民參與決策過程(decision-making process):除了鼓勵全民參與環境保護與國家發展之政策制定外,還特別強調婦女、青少年、在地居民和社區積極參與的重要。

二、政府資訊公開:包括
(1) 被動公開:提供管道讓人民得以取得政府掌握到與環境相關之資訊,包括社區內有害物質和對環境有害之行為或活動的相關資訊。
(2) 主動公開:為促進人民知的權利和鼓勵公民參與決策的制定,政府應主動公開資訊並促進資訊的流通。

三、司法救濟:提供有效的司法和行政程序以矯正錯誤、補償損失和提供救濟。

為幫助公民行使參與政府決策過程之權利所需的法律基礎,1998年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主導在丹麥阿胡斯市簽署阿胡斯公約(The UNECE Convention on Access to Information,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Decision-making and Access to Justice in Environmental Matters, 或The Aarhus Convention),要求公約國提供支持公民參與所需的三大支柱:政府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決策過程和司法救濟的管道。

阿胡斯公約認為環境保護是人類得以享受基本人權的先決條件,人人有權享有能滿足其健康褔祉的環境,人人也有義務共同保護和改善環境品質,以促進現代人和後世子孫的福祉。為了幫助人民享受權利和善盡義務,政府必須提供人民取得政府資訊的管道(access to information),參與政府決策過程(public participation of decision-making process)的權利,以及權利受損時的司法救濟管道(access to justice),是為公民參與的三大支柱。阿胡斯公約深刻體悟到行使公民參與的權利和義務並不容易,要求公約國必須提供人民所需的協助。

阿胡斯公約將「環境權」與「基本人權」連結,要求政府必須承擔起環境保護的責任,主張只有透過全民參與才能達成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目標,詳細闡釋里約宣言第10項的公民參與原則,因此不只是環保公約,也是建立負責任、透明和回應人民需求之政府的公約,被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譽為聯合國推動的環保民主運動(environmental democracy)中,最前贍和最具野心的國際公約。

Top

 

我們的島∣鋁渣風暴

採訪、撰稿:陳佳珣;攝影、剪輯:陳忠峰

走進閒置了3年、長滿雜草的倉庫,原本緊閉的鐵捲門打開,刺鼻的味道馬上竄出,即使帶上口罩也擋不了。台南市社區大學理事長黃煥彰表示,鋁渣遇水會產生甲烷跟氨氣,氨氣味道非常嗆鼻,聞久了會傷害支氣管跟呼吸系統,長期吸入體內則會損及肺部。

除了堆滿屋子的太空包,地底下還不知道埋了多少,高雄市鳥松區的地主簡先生怎麼也想不到,當初將倉庫出租,想賺個租金,怎麼惹來大麻煩,不法集團把它拿來堆鋁渣,堆滿之後就消聲匿跡。

簡先生是第一位受害者,陸續還有五位地主蒙受其害,犯罪手法如出一轍,以放置有機肥料、廢鐵材等名目承租工廠,卻偷堆鋁渣。

簡先生與行政部門互動最多、感觸也最深,2008年1月底,附近居民向高雄縣環保局檢舉,倉庫裡堆置廢棄物,環保局到現場稽查後,因大門深鎖而折返,連地主也不得其門而入。簡先生越想越不安,於是求助於環保局和環保警察,但也沒有下文。

鋁渣惡臭問題越來越嚴重,忍了快5個月,民眾不滿的情緒終於爆發,2008年6月18日,鳥松居民紛紛來抗議,居民痛罵環保人員,陳情都沒處理,如果真的毒死人怎麼辦。高雄縣環保局和警察最後強行破門檢查,鋁渣的惡臭連採樣人員也受不了。當地居民有人頭暈、小孩子皮膚長了不明顆粒,還有老人家臭到暈倒。

鋁渣臭味導致民怨沸騰,承租倉庫的張氏兄弟又不到案說明,簡先生成了環保局眼中,貪圖資金所得,不去了解承租人承租目的同案關係人,依照廢清法71條,土地所有人有「容許或重大過失」,要求他3天內限期清除,否則就由環保局代為清除,費用估計3600萬。

清除費用為什麼落在地主頭上?高雄市環保局簡任技正蔡孟裕說明,當初有請地主提供承租人的聯絡方式,但電話都找不到清運者,一個私人廠房被堆鋁渣,必須請地主付起管理土地的責任。(高雄縣市合併後,高雄縣環保局業務併入高雄市)

簡先生的兒子為此大感不平,他父親70幾歲了,怎麼知道這是廢棄物,當初頻頻向環保局詢問,稍微有點常識的人聞到這味道,也會有所懷疑,何況是稽查員天天都在稽查這些東西,因此懷疑公務員怠忽職守。

台南市社區大學理事長黃煥彰認為,大多數判例要求地主負起整治責任,對地主非常不公平,地主怎麼會有專業能地去舉證、監控,而且土地承租出去,承租人所犯的過錯,怎麼變成地主承擔一切,應該先追究公務人員的責任。

高雄市環保局簡任技正蔡孟裕認為,不能因為地主被騙了,就要公家機關負起,這是可以討論的。

煉鋁業產生的鋁渣,若是交給合法的代清除業者,要上網跟環保局申報並填寫三聯單交代流向,如果在場內暫存,也要上網向環保局申報,為什麼鋁渣會到處流竄?

高雄市環保局簡任技正蔡孟裕表示,環保局同仁會到各個廠區稽查廠方的暫存量與申報量是否符合,但過去並沒有特別針對鋁渣做專案查核,所以沒有發現廠方暫存量與實際有不符,2008年發生鋁渣事件之後,才開始針對鋁渣做整體查核。

黃煥彰認為,台灣掩埋場空間嚴重不足,加上政府在源頭管制失控,業者以多報少,才讓鋁渣流竄到我們環境中。

黑暗中露出曙光,高雄地檢署檢察官破獲,向地主租倉庫的嫌犯張氏兄弟,對22家煉鋁業者低價招攬,違法清運鋁渣、牟取暴利。

鋁渣案意外扯出案外案,檢察官發現,高雄縣環保局的公務員與不法集團勾結。

高雄市環保局簡任技正蔡孟裕表示,這位被檢察官起訴的同仁,地方法院和高等法院最後都判定,犯罪事實不成立。而在行政部分,對於他搭乘不法集團的車子到現場,已經做了懲處,現在他已經申請退休。

簡先生的兒子認為,檢察官調查發現有公務人員涉入其中,提供廢棄物清除法的法律諮詢,教他們怎麼做,包括監察院糾正文都有寫,否則承租倉庫的張氏兄弟是槍擊要犯,怎麼知道這些環保犯罪手法,而且有中間人介紹,煉鋁業者才敢把鋁渣,交給他們清運。

三年了,鋁渣還是堆在倉庫,對地主而言是莫大的壓力。住在高雄市燕巢區的呂小姐,每到颱風季節就要擔心受怕,萬一廠房受損,環保局要他們修復,怕臭味跑出去危害鄰居,但鋁渣產生的阿摩尼亞太濃,連工人也請不到,不知該怎麼辦。另外一位蔡先生,在去年9月19日高雄大淹水,倉庫進水導致鋁渣產生惡臭,警察、環保局、鄉長甚至認識的朋友都在找他,他蔡先生不得不花了140萬清除,其中110萬還是向朋友借貸,他相當無奈。

民間團體為此召開記者會,呼籲鋁渣業者要勇敢面對問題,自己製造的問題要自己解決,企業家要有社會責任。住在倉庫旁的居民也很無奈,每到下雨天就要忍受惡臭。

高雄市環保局認定,22家業者以及張氏兄弟必須負起清除責任,張氏兄弟的財產已經被查扣,在與22家業者協商後,有部分業者願意清除,但實際的數量可能比業者向檢察官坦承的還要多。這部分高雄市環保局簡任技正蔡孟裕表示,多餘的部分會請廠商按照比例清除,如果廠商不願意就必須進行司法訴訟,若是司法訴訟程序太久,不排除用代履行方式,由高雄市政府先清除掉。

這個案子似乎能得到妥善的解決,但如果鋁渣源頭沒有控管好,還會有多少倉庫地主,淪為下一個受害者?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Top

 
 

印尼農業氣象站 教導農民看天吃飯

本報2011年8月8日綜合外電報導,潘忠廷編譯,莫聞審校

為因應氣候變遷對於全球糧食安全問題衝擊,並建立更進一步氣候研​究資料,印尼政府將於全球設置農業氣象站(Agricultural Meteorology Stations,SMPK),初步將設置約100個站點。

印尼地球物理及氣象​局(Indonesian Meteorology, Climatology and Geophysics Agency)局長Sri Woro Budiati Harijono 表示:「我們將逐步策劃站點設立,今年預估設置34個站點,明年​則將再增加50個。該機構的設置將會收集到更細部的氣候資訊,並​轉化成讓農民易懂的知識,進而提升農民在面對氣候變遷時的各種能​力,農民可在此學習到何時插秧或何時播種的問題。」

※資料來源:雅加達郵報報導

Top

 

夏季沙灘樂 先查水質有保庇

本報2011年8月8日台北訊,張姿慧整理報導

夏季來臨,許多民眾都喜歡往海灘跑。為了提供民眾前往海灘遊憩活動時參考。環保署7月31日至8月1日針對全國20處海灘水質進行採樣。

檢測結果除西子灣海灘受局部地區降雨影響水質欠佳外,其餘19處海灘皆為優良等級,民眾皆可放心前往。

環保署表示,水質監測結果通常以大腸桿菌群、腸球菌群為判定依據,分為「優良」、「普通」、「不宜親水活動」等3個等級,台灣夏季經常出現颱風豪雨,海灘容易受大雨影響而導致水質轉差,通常在3天左右水質才會回復正常,建議民眾應避免在大雨期間、或大雨過後3天內前往海灘戲水。

今年暑假期間至8月底止,環保署將持續每週一次定期監測海灘水質,監測結果公布在該署網頁,(http://wq.epa.gov.tw/beach),歡迎民眾上網查詢。

喜歡這篇報導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需要您的幫助

Top

 

黃金海岸沙灘 被消波塊取代

摘錄自2011年8月8日聯合報報導

台南黃金海岸沙灘,曾是美軍度假勝地;如今沙灘幾乎被綿延不盡的消波塊取代,「黃金海岸正快速消失!」望著波波湧浪,長期關注海岸生態的台南社大講師晁瑞光心愈揪愈緊。

台南黃金海岸「節節敗退」,成大水利系特聘教授許泰文感嘆,全球暖化加遽,未來台灣海岸侵蝕危機日深,「國土一吋吋流失,但海岸整治看不到選票,問題難獲重視。」

「你看,我們以前都在那邊上課。」順著晁瑞光手指方向看過去,只有一片汪洋;「很難相信對不對?我也是!」晁瑞光說,6年前二仁溪出海口原是一片沙灘,舢筏要穿過蜿蜒的河道才能出海,現在沙灘已被海水淹沒,看不出當初的模樣。

短短幾年時間,這片沙灘已被海浪吞沒。被遊客稱為「船屋」的鯤喜灣遊客中心觀景平台被淘空凹陷,市府在沿岸放置100多個消波塊,且在岸上設封鎖線,豎起「地基塌陷,請勿進入」的告示牌,阻止了遊客腳步,卻擋不了黃金海岸繼續被侵蝕的危機,告示牌最終也跟著陷落,非常諷刺。

安平新港凸堤以南、二仁溪出海口以北之的黃金海岸,平均消失了100多公尺。以前美麗的沙灘,現在全被消波塊取代。

60歲的蘇水龍從小在二仁溪出海口附近長大,他說,當地沙灘以前會隨著季節消長變化,北岸沙灘冬天會長出來,夏天縮進去,地方因此流傳「二仁溪出海口沙灘是公的…」說法。

擔任舢筏協會會長的蘇水龍小時候常在沙灘撿拾沙蟹、螺類,但氣候變化讓沙灘失衡,他感傷地說,「海浪不只沖走沙灘,還沖走我的兒時回憶!」

Top

 

「海中魚虎」什麼都吃 漁民籲別再放生

摘錄自2011年8月7日聯合報東石報導

嘉義縣東石漁港最近捕到總量2公噸的大紅鮕,最重可達15公斤,但漁民不僅沒喜悅,還指紅鮕向來被視為「海中魚虎」,掠食性超強,會通吃海裡魚蝦,對漁業資源造成傷害。漁民質疑這200多隻大紅鮕是宗教團體數年前放生,憂心台灣沿海可能有更多這種「魚虎」,拜託宗教團體「慎選魚種」放生,以免「放生愈多,被吃掉的魚兒更多」。

漁民指出,紅鮕是外來種,原本不應出現在台灣沿海,但有宗教團體喜歡買小紅鮕放生到海裡,長大就成了「海中魚虎」;漁民很憂心捕到這種魚,因為這代表台灣的漁業資源可能正在被傷害。

Top

 

動物植入人類基因實驗 英國學者促立法管制

本報2011年8月8日綜合外電報導,林可麗編譯,莫聞審校

一群英國頂尖科學家7月下旬公開呼籲,將人類基因或細胞植入動物的科學實驗,需要新的規範,以確保這些實驗不僅要合乎倫理,並且不會導致「怪獸」誕生。

已有中國科學家將人類幹細胞植入羊隻的胎兒體內,而美國的科學家已經研究過用人類大腦細胞來製造小鼠——雖然他們還沒有真的付諸實行。針對這些在動物身上使用人類體材料的爭議性實驗,英國醫學研究院(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指出,這類研究需要特別的監督機制。

人類運用含人類基因的動物不是新鮮事,例如,經基因改造含人類DNA的小鼠,已經是癌症研究的主要支柱。

劍橋大學醫學遺傳學教授巴布洛(Martin Bobrow),圖片來自:BMJ Group。但劍橋大學醫學遺傳學教授巴布洛(Martin Bobrow)表示,有三個領域:大腦、生殖細胞、人類個體識別特徵(皮膚質地、臉型和語言等),基因轉殖是最需要擔心的。他建議政府應該設立國家的專家群,針對現有的動物研究規範制度來監督這些敏感的領域議題。

巴布洛表示,如果其他國家的科學家與立法人員也認識到這項問題的嚴重性,就必需要依照各自的需求來發展適宜的規範。

幹細胞研究加快醫療進展

除了幫助我們對抗疾病外,「人類化動物」(humanized animals)在不孕症療法的研發過程中扮演了樞紐的角色,這些動物對很多幹細胞研究也極為重要。

例如,人類首次把人類大腦細胞植入大鼠身上,並經過試驗後,全球第一次以神經幹細胞療法治療中風病人的臨床試驗,才得以實現。這個測試療法是由蘇格蘭的研究學者以及英國的生技公司ReNeuron聯手合作的計畫。

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RC) 遺傳學家拜吉(Robin Lovell-Badge)表示,另一個重要的動物研究範例還包括了有約莫300個人類基因的唐氏症小鼠,還有另一隻小鼠95%的肝細胞都從人類細胞培養而來。

報告中一個公開民調結果顯示,如果實驗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改善人類健康的話,民眾皆支持對動物體內含有人類身體部分材料的研究。

識別特徵基因 不宜複製轉殖

但是牽涉到腦部、人類的卵子或精子在動物體內受孕或受精的實驗,以及賦予動物像是臉部特徵或是語言能力等人類特色的時候,卻引起了很多的嚴肅關注意見。

此外,針對不同種類的動物也出現了不同的態度。

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精神病學研究所克里斯多福蕭(Christopher Shaw)表示,如果你回家的時候,你的鸚鵡對你人話,那是一回事;如果是猴子對你說人話,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資料來源:路透社報導

Top

 
 

論壇∣錯失的十年能源轉型期

作者:黃瑞明(靜宜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德國杜賓根大學法學博士 )

歐盟執委會副主席卡拉斯(Siim Kallas)與電動車合影。圖片來自:歐盟執委會。

德國國會通過了一系列的能源法案,決定在2022年關閉所有的核電廠。決議的內容震撼全球,它的作成原因更是讓人匪夷所思:日本的福島危機嚇壞了遠在9千公里以外的德國人!

早在2000年,當時的社民黨、綠黨聯合政府就訂下了逐年廢核的方針。可是,核子電廠關閉了,能源怎麼來呢?它的配套是:截至2010底,替代能源(風力、太陽能、水力、地熱與沼氣等)的比重必須自8%提升到12.5%。沒想到今年年初的統計出來了,這種能源的實際佔有率竟然已經高達17%!前綠黨環保部長特里亭(J. Trittin)現在每每提到這一段就驕傲莫名。他不久前訪問東瀛,在演講中重提了歷史往事,許多日本聽眾都驚訝不止:什麼,17%!你們甚至還要在11年內增加到35%?

桃太郎仍飽受福島症候群的侵擾。日本原有54座核電廠(德國才17座),311震災後,政府下令35座核電廠暫停運轉。這當然嚴重影響供電,但根據最新民調,69%的日本人主張讓它們永遠除役。道理很清楚:輻射塵比什麼都可怕!

日本人付出慘痛代價才學到教訓,聰明的德國人知道從別人不幸中避免重蹈覆轍,那台灣人呢?

台灣把核能當鴉片

「建立無核家園」曾經是民進黨的內部共識。早在2000年阿扁上任之初,張俊雄內閣就作出停建核四的決定。當時受困於朝小野大的格局,事件最後無疾而終。可是,民進黨擁有行政資源,如果有心的話,它至少可以推動再生能源的比重,這也是堅持廢核信念的政黨的必走之路。遺憾的是,8年過去了,成績不過1%而已!不僅此也,馬政府就任3年,這項比重還是文風不動!

10年不算短,德國人用它證明替代能源當然可行,我們卻坐失了寶貴的轉型期,讓國人始終迷信:沒有核能就活不下去!福島的震撼夠大了,同處地震帶的台灣人曾經一度感受到休戚與共的宿命。如今新聞淡化後,沒人在乎核能問題了。馬總統在5月初接受日本《朝日新聞》訪問時說,台灣的進口能源佔99.4%,進口國幾乎都是無邦交國,意外承受力相對較弱,至於綠色能源發展程度不足,因此目前還不可能廢除核電。這話是不錯,可是,兩黨政府從來都不用心在轉型之上,綠色能源談何發展?

替代能源不是什麼了不起的高科技,對岸的中國大陸就是全世界最大的風力發電國(比美國還高),它也是全球第一大的太陽能面板生產國。我們的根本問題出在心態:把核能當成鴉片,久已沉溺其中而不可自拔!因為欠缺理智思考的能耐,所以不願想像發生規模9地震的可能性,也不去正視蘭嶼核廢料儲存場的出意外機率。

美國《時代》雜誌在不久前訪問車諾比核電廠廠長時問道:「這附近何時才能再度住人?」他的答覆很直接:「2萬年!」如果台灣人也能聽懂其中的涵義,那麼,至少逼兩黨總統候選人在能源議題上嚴肅表態吧!

※本文轉載自蘋果日報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