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1.9.7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國際淨灘志工 要把海岸垃圾都hold住


淨海聯盟眾人圍剿垃圾大怪。

近年台灣海岸垃圾問題嚴重,由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市社區大學、環境資訊協會、海科館籌備處組成的台灣淨海行動聯盟,號召民眾響應每年9月的第三個星期六的國際淨灘日,一同清淨地球的海洋。

為響應國際淨灘日,台灣淨海聯盟今於NGO會館召開記者會,邀請社會大眾在9月17日當天,與親朋好友一同淨灘。此外台灣淨海聯盟亦在中秋假期舉辦「海邊垃圾清一清,嫦娥陪你看星星」活動,凡將淨灘成果與月亮合照上傳至臉書,即可獲得折價優惠卷。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海邊垃圾清一清 嫦娥陪你看星星」粉絲頁

海洋塑膠濃湯四大惡人

垃圾監控 讓海洋生物更自由

生態攝影家寫實照片:鳥為食亡

【英國轉型城鎮巡禮】危崖不怕,「海神」在在(下)

作者:李紋

與英國同樣是海島國家,台灣海岸線總長(含澎湖群島)約1520公里,跟海神計畫所擁有的海岸長度差不多,但我們對於周遭的海岸,卻尚無整體、積極的守護行動,不管西部或東部,都仍籠罩於開發威脅的陰影下。

英國國民信託組織凱薩琳建議,台灣雖然不大,然自然資源多元豐富,更顯得彌足珍貴。不只是景觀,還有物種、歷史、文化等值得守護的價值。該怎麼去向民眾訴說這個故事,讓更多人知道台灣的獨特性,是推廣保育工作的重要關鍵。。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播報員:莫聞

日本新首相在福島何災後,卻仍持擁核立場,大江健三郎與小說家瀨戶內寂聽、知名作曲家坂本龍一等3人,共同組成「『再見!核能發電』千萬市民連署會」,呼籲永遠放棄核電。並不太令人意外,新能源政策9月份將出爐,馬政府仍力挺核四。不過,政府在新能源上仍初步規劃於2016年提高國內生質柴油的添加比率,由目前的2%僅提高到5%,另規劃補助休耕地種植能源作物。

另外,環保署5日召開石化業與晶圓及半導體業放流水標準草案公聽會,其標準卻不含括科學園區,引發環保團體質疑,科學園區放流水一年高達19萬噸,如果不管制,等於是開了一道後門。

澳洲政府在環境方面有新動作,最近宣布把澳洲西北部一處兼具絕美自然景觀、人文歷史以及原住民生活之地,列入澳洲國家遺產名錄內。只是保育人士認為此舉並未完全保障當地不受礦業開採威脅,要求政府仍要嚴密把關開發行為。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綠色人物∣劉鑒強 為揭露事實而戰

作者:張姿慧

他是第一個披露三峽大壩將淤積重慶港的人,《亞洲周刊》譽為中國最佳調查報導記者之一,入選2005年中國綠色年度人物,接受過《華爾街日報》頭版報,也曾獲得亞洲出版協會SOPA頒發的年度新聞金獎等諸多獎項。他關注的議題、寫過的報導、揭露的事件,不管在中國境內或境外都曾引起熱烈迴響,甚至改變了重大的環境政策。

他是《中外對話》中國總編輯,劉鑒強。

精采內文

 

國際淨灘志工 要把海岸垃圾都hold住

本報2011年9月7日台北訊,實習記者古國廷報導 

「垃圾不留,大海自由!」台灣清淨海洋行動聯盟今天(7日)在2011年國際淨灘行動記者會上演出行動劇,由眾人圍剿垃圾大怪時,對這次活動做出最堅決的宣誓。

為響應國際淨灘日,台灣淨海聯盟今於NGO會館召開記者會,邀請社會大眾在9月17日當天,與親朋好友一同淨灘。此外台灣淨海聯盟亦在中秋假期舉辦「海邊垃圾清一清,嫦娥陪你看星星」活動,凡將淨灘成果與月亮合照上傳至臉書,即可獲得折價優惠卷。

近年台灣海岸垃圾問題嚴重,由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市社區大學、環境資訊協會、海科館籌備處組成的台灣淨海行動聯盟,號召民眾響應每年9月的第三個星期六的國際淨灘日,一同清淨地球的海洋。

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分享,2010年台灣淨灘成果共2,561人參與,總計清理總長12.68公里的海岸線。

根據去年2010國際淨灘日活動結果,有70%來自海岸遊憩行為與都市裡沒有被處理好的垃圾,沿著下水道系統流入海中。再仔細分析,與「飲料」相關的海岸垃圾,包括塑膠飲料瓶、玻璃飲料瓶、鐵鋁罐、瓶蓋及吸管,佔所有垃圾40%,而食物容器與塑膠袋也不遑多讓,佔20%的比例。菸蒂數量亦高居不下,佔6.2%;免洗餐具則佔了2.6%。

荒野秘書長林金保表示,今年9月 17日起,全台發起15場以上的淨灘行動,邀請全國民眾一同參加,詳情請至官方網站 http://www.icctaiwan.org.tw 查詢。

中秋撿垃圾  嫦娥陪你看星星

中秋節快到了,過去民眾在海邊賞月烤肉常留下許多垃圾,如烤肉用品、沖天炮等,雖然各地清潔隊會在事後加強清理,但已有許多垃圾被風吹走、被海浪沖走,使得原本已負擔沉重的海洋環境,雪上加霜。

以台南社大在鹽水溪出海口與小美軍沙灘的監測紀錄為例,分析從2010年9月至 2011年8月一整年的數據,沖天炮煙火相關垃圾共有961件,大量發生時間分別為1月23日的302件、9月26日的247件與3月20日的151件, 佔了全年度73%,可見海邊沖天炮數量與民眾習慣施放煙火的新年元旦、舊曆年、中秋節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而這些使用過的塑膠炮管,落入海裡後可能被海洋生 物誤食,威脅他們的生命。

小個頭對大塊頭 海灘我們保護您(荒野保護協會林愛龍提供)因此,台灣淨海聯盟在中秋假期舉辦「海邊垃圾清一清,嫦娥陪你看星星」活動,只要海灘烤肉的民眾,除了清理自己製造的垃圾外,再多帶一公斤的垃圾並與月亮合照以後,15日前上傳至「海邊垃圾清一清,嫦娥陪你看星星」臉書粉絲頁,即可參加抽獎。

民眾也可利用手機使用瘋尋寶App,打卡「海邊垃圾清一清 嫦娥陪你看星星」任務後,到海灘撿1公斤垃圾,拍下垃圾、月亮與人的圖像,並且上傳到活動臉書粉絲專頁,即可至艾立蛋糕換取精緻戚風蛋糕兩個。

Top

 

【英國轉型城鎮巡禮】危崖不怕,「海神」在在(下)

作者:李紋

※ 編按:英國國民信託組織透過多方溝通、充分聆聽與討論,加上環境教育,讓社區居民意識到自己的生活與環境息息相關,必須由自己來捍衛,因此得以經營廣大的海岸線保護區及信託資產。甚至面臨大自然索討的危機時,雖然立場傾向不建水泥堤岸,他們仍透過公聽會,讓在地居民表決,決定應該怎麼做。台灣四面環海,然我們與海的情感卻因巨大的消波塊(俗稱肉粽)而疏離,許多開發案也仍不顧環境衝擊而持續進行著。與天爭地、人定勝天的思維究竟能否讓我們過得更好?邀請讀者們收看本日專欄後,一同來思考這個問題。

難題:大自然索討

即使從1931年就開始進行保育工作,然而,如前文所述,柏令海崖因先天的地質條件、氣候變遷等因素,面臨了海岸線節節退縮,危及崖上建築物的狀況。國民信託組織一向與當地社區發展協會互動良好,但在此危機處理議題上,則產生了不同看法。某些居民希望能建防波堤或丟消波塊,減緩海岸流失速度;但已有研究證實,水泥護岸並不具長期效果,且興建、維修費用皆十分昂貴,故國民信託組織並不傾向遵循此道。

但因決策秉持尊重各方想法,故針對危機處理,國民信託組織提供了三個方向:一、維持現況,讓自然演替一切(崖上居民需做好撤離準備),二、使用對環境衝擊最低的自然工法,如栽種耐寒耐旱長得快的植被(Marram grass)作為自然屏障,減緩海岸遭侵蝕消退速度,三、興建水泥堤岸。

凱薩琳指出,國民信託組織會先與居民理性溝通,以照片技術模擬,告訴民眾,若蓋了水泥堤岸,10年後可能會是什麼光景,20年後又會是怎樣,以及總共需要花多少經費。

如果還是有堅持興建堤岸的聲音,國民信託組織將會辦理公開辯論,邀請各方(組織代表、研究人員、當地贊成民眾及反對民眾)自由表述意見,最後投票表決,決定該怎麼處理。若最後表決結果是贊成興建,則會設立停損點,跟居民約定,一旦堤岸損壞,組織將不予修復。

福爾摩莎的灰色海岸

與英國同樣是海島國家,台灣海岸線總長(含澎湖群島)約1520公里,跟海神計畫所擁有的海岸長度差不多,但我們對於周遭的海岸,卻尚無整體、積極的守護行動,不管西部或東部,都仍籠罩於開發威脅的陰影下。

對此,凱薩琳建議,台灣雖然不大,然自然資源多元豐富,更顯得彌足珍貴。不只是景觀,還有物種、歷史、文化等值得守護的價值。該怎麼去向民眾訴說這個故事,讓更多人知道台灣的獨特性,是推廣保育工作的重要關鍵。

阿瑞安則補充,許多海神計畫的會員,之所以會覺得自己的支持有價值,除了因為可以隨時造訪這些海岸,還會定時收到海岸變化及生態狀況報告(如:海鳥生產、孵蛋影片)。藉此,人們跟環境產生連結,也知道一己之力是真的可以保護許多生命。他也建議直接帶人們到現場,因為越多人去,表示越多人關注,就有更多機會可以保下這塊土地。但他也提醒,需小心環境承載量,尤其台灣地小人稠,總量控管是關鍵,才不會想保護環境卻適得其反。

從英國國民信託經營海岸信託資產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值得台灣借鏡的精神,像是尊重在地,開放的溝通精神,和社區共同朝向對環境、經濟皆有裨益的目標努力,以及運用多方合作(在地政府、其他組織、學術研究資源等),將這些串連起來,以期促成保育的最大值。

另外,凱薩琳曾提到,英國政府在這些保育行動上,常傾向「不支持也不反對」的態度,但他們靠著「牌子老,信用好」等各項優勢,也能促成海神計畫這樣的龐大的守護運動。而台灣官方雖然常有意無意表態「支持開發」,但或許,從英國國民信託身上,我們也可以再次思考民間團體的角色,如經過一年多的各界動員抗議,馬英九總統於今年地球日,宣佈國光石化不落腳彰化大城溼地,民眾關注度驟然下降,於是《溼地法》、《濁水溪口海埔地公益信託》似遙遙無期,而白海豚仍處在備受壓力的環境下;而東部海岸杉原美麗灣渡假村、三仙台寶盛水族遊樂園區兩起開發案,則持續抗議中。

誠然,我們都不希望環境因為開發受到破壞,然而,在領導反對開發的抗議後,要如何真正經營在地、與當地社區合作,也是台灣海岸守護目前面臨的挑戰。

 

Top

 

大江健三郎敦促日相 永遠放棄核能發電

摘錄自2011年9月6日中央廣播電台報導 

199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與小說家瀨戶內寂聽、知名作曲家坂本龍一等3人,共同組成「『再見!核能發電』千萬市民連署會」,6日在東京都內召開記者會發表聲明文,呼籲日本新任首相野田佳彥,停止重新啟動核能電廠的打算,並且要進一步永遠放棄核能發電。他們預定19日在東京明治公園召開5萬人集會活動,並邀集民眾連署,然後到了明年3月,將民眾連署的反核能聲明書遞交給政府。

野田曾在上任後表示,只要安全許可並獲保證,他將重新啟動暫停營運的核能電廠。但大江健三郎提醒野田,應該在安全的情況下發展經濟。

大江表示,野田似乎認為核能對日本經濟發展是必要的工具,並將如何恢復核能營運做為他施政的重點項目之一;可是,現在正是日本做出重大決定的時刻,必須停止所有核能電廠的營運。

大江健三郎說,半年前因311東日本大震災及海嘯而引發的福島第一核電廠輻射外洩事故,已引發日本民眾的憂慮,同時也要求政府降低對核能的依賴,但是在災害過後,逐漸走向重建之際,政府及民間似乎又漸漸淡忘核災事故的教訓。

Top

 
 

馬政府力挺核四

摘錄自2011年9月6日工商時報報導

新能源政策9月份將出爐,馬政府主張核四廠務必商轉。據府院估算,核四若不商轉,2014年後將面臨缺電危機,尤其2015年備用容量率降至只剩2%多,經濟發展將面臨很大缺電危機。

府院已召開7次新能源政策會議,報告極可能在9月份公布。其中2025年再生能源佔裝置容量大幅調高為16%,提高用量至1萬2500MW,約相當目前用量3~4倍,亦不排除再調高至占比20%;天然氣將大幅增至2000萬噸,提升佔比至40%。

至於核能,核一、二、三廠不延役,核四廠在安全前提下商轉,2025年核三廠除役後,核能只剩核四廠總裝置容量270萬瓩,核能占裝置容量將由目前10.5%大幅滑落至5%,燃煤燃油將由43%降至近30%左右。

經濟部以2011~2018年平均經濟成長率5%,電力成長需求彈性係數0.75:1,估算至2025年,每年電力成長約3.75%。依此情境估計,倘若沒有核四,2014年備用電力(備轉容量率)僅4.5%,有核四8.5%,2015年沒有核四將降至2%多,全省各地有斷電危機,一年中至少100天會斷電,以北部地區缺最大,限電危機升高。

2014年距今只剩3年,要改建大型火力電廠,來不及填補核四不商轉電力缺口。

Top

 

生質柴油添加比率 5年後擬調高至5%

摘錄自2011年9月6日自由時報台北報導 為積極減少對石油的依賴,據透露,政府初步規劃於2016年提高國內生質柴油的添加比率,由目前的2%提高到5%,即現行的「B二生質柴油」將提升為「B五生質柴油」(5%生質柴油料源與95%柴油混合),初估所需生質柴油料源的使用量,將由現在每年10萬公秉提升至25萬公秉以上。

其次,為求國內能充分供應生質柴油料源,經濟部能源局日前完成「利用休耕地種植能源作物供產製生質能燃料獎勵補助辦法草案」,正與農委會研議中。據悉,種植能源作物的獎勵為目前農委會規定的休耕補助金額,即每年每公頃最高補助二期共9萬元。

依「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定義,再生能源中的「生質能」是「農林植物、沼氣及國內有機廢棄物直接利用或經處理所產生的能源」。國內發展的生質能,現多指使用生質酒精(乙醇)的酒精汽油與生質柴油二種生質燃料。官員解釋,獎勵初期將不會對「能源作物」加以定義,未來實際推動後,會視情形進一步檢討。官員補充,未來接受補助的農地,須以契作方式保證全數供生質燃料使用,若因作物時價好而毀約另售,則無法獲得補助。

國內發展生質能,學者看法相對保守,主要擔憂的是成本問題。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啟源認為,須先確認「產出的能源要大於投入的能源」,若種植能源作物的農田很分散,自然在採收、煉製的過程中運輸成本較高,連帶使得碳排放也高,成本效益的考量十分重要。

國內生質柴油大廠新日化公司總經理張志毓則表示樂觀其成。他說,目前國內約有16家從事生質柴油的廠商,但真正實際營業者僅約五家,原因在於國內「餅沒這麼大」,市場無法支撐這麼多業者,未來若需求增加,自然能養活更多業者。

他建議,能源作物的種植方式都還滿粗獷的,不太需要水澆灌,也不太需要照顧,高鐵沿線地層下陷嚴重的農地,不妨改種能源作物,沿海地區可改培育微藻。

目前中油公司已展開在印尼東加里曼丹省種植10萬公頃痲瘋樹林的5年計畫,預計投入36億元,種植3年後可開始採收。未來將於當地設廠煉製痲瘋果油,最高年產能約35萬噸,除運回台灣使用外,亦不排除銷往他國。

Top

 

氨氮管制雙標準 環團不滿

立報2011年9月5日台北訊,呂苡榕報導

環保署5日召開石化業與晶圓及半導體業放流水標準草案公聽會,但修法草案推出卻讓環保團體不滿。晶圓及半導體的放流水標準不含括科學園區,環保團體質疑,科學園區放流水一年高達19萬噸,如果不管制,等於是開了一道後門。

科學園區不管制氨氮

環保署將針對氨氮設立新管制標準,新設事業單位若位於水源水質水量保護區內,氨氮標準為10mg/L;其它則為20mg/L。既設事業單位則是2012年7月起需減至75mg/L,2015年則需減到30mg/L。

這個標準只適用在「非」科學園區的晶圓及半導體廠商,至於科學園區內的廠商則依據去年12月15日公告實施的「光電業材料及元件製造業」放流水標準來管制,這個標準沒有新增氨氮的標準值。

地球公民基金會顧問邱花妹質疑排除科學園區的草案。為什麼一樣是高科技產業,但標準卻一國兩制。

水質保護處副處長沈一夫回應,去年修訂的光電業放流水標準針對生物及毒性物質管制,後來發現水質中的氨氮對生物造成更大影響,因此今年轉向管制氨氮。他承諾,今年將回頭檢討光電業的放流水標準,將氨氮納入管制。水保處科長儲雯娣強調,明年將提出研議內容,再與科學園區作進一步的討論。

致癌物PFOS未入列

除了氨氮管制上恐出現漏洞,這次草案也只增加了13種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和17種SVOC(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物質,而全氟辛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卻未納入管制。由於這兩種物質長期接觸可能引發嬰兒缺陷,對免疫系統產生不利影響,破壞甲狀腺功能,甚至有致癌之虞,因此沒有納入管制,也讓環保團體不滿。

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呂翊齊指出,中國綠色和平針對紡織業放流水檢測,發現水中含有PFOS,且數值僅有台灣河川水體的千分之一,但中國綠色和平立即要求紡織業者進行源頭管制,即使是微量,也是有害。反觀台灣,卻沒有納入管制。

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代表強調,其實2005年國外就關注PFOS的問題,台灣也逐漸修改製程,2009年開始,台灣半導體產業幾乎不使用PFOS,現在進行水質監測,根本測不到。

儲雯娣回應這回納管了共30種物質,是徹查2百多種物質後依優先性和毒理性判別選定,自認有90分。她強調,將持續滾動式檢討,調整管制標準。

環團盼再開公聽會

站在風險管理的立場,即使業者沒有使用PFOS,納入管制標準也可預防未來一旦發現,才能於法有據的去規範廠商。對於環保署有意根據不同的產業個別設立管制標準,環保團體則表示肯定,但放流水標準草案中的漏洞,環保團體期望環保署能召開第二次公聽會,讓民間充分表達意見,使整套標準更接近民眾期待的「滴水不漏」。

※ 本文轉載自立報

Top

 

澳洲金伯利西部地區 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摘譯自2011年8月31日ENS澳洲,坎培拉報導;段譽豪編譯;蔡麗伶審校 2011年8月31日,澳洲環境部長Tony Burke宣布西金伯利登入至國家遺產名錄內。圖片來自:永續發展暨環境、水資源、族群與社區部。澳洲環境部長Tony Burke宣布,金伯利(Kimberley)西部,澳洲西北部一處兼具絕美自然景觀、人文歷史以及原住民生活之地,將列入澳洲國家遺產名錄內。但這項登錄並沒有減少保育人士的擔憂,採礦與工業發展仍可能破壞該區。

Burke表示,「金伯利西部列入一份代表澳洲的景點名單內,」「它獨特的野生動物、令人驚嘆的海岸線、壯觀的峽谷與瀑布、古老且續存的原住民文化傳統以及放牧與採珍珠的歷史,讓這個地方成為澳洲最具特色的地方之一。」

Burke 表示,吉拉德政府將認可西金柏利超過19萬公頃土地高度的價值,授予國家最高形式的國家遺產認證。

Burke說,「澳洲遺產委員會在經過長期與全面性的評估,包括許多社區的回饋以及我個人與在當地生活及工作的人諮詢之後,我決定西金柏利地區符合進入國家遺產名錄的標準。」

澳洲西北部新成立的金百利保護區一隅。圖片來自:ENS報導。西金柏利是第96個列入國家遺產名錄的地區,也是最大的陸地型國家遺產。這也是第一個取得完整傳統擁有者同意的國家遺產。

將西金柏利列入國家遺產,表示其具有文化遺產的價值,並且受到國家環境法的保護,但這樣並不表示開發會自動離開當地。

Burke 說,「國家遺產名錄是要保護我們國家重要遺產價值,它根據國家環境保護法來規範開發計畫,但不會直接阻止開發計畫,保護作用並不是自動發生的。」

澳洲自然保育基金會(ACF)執行長Don Henry表示,即使該地已經名列國家遺產,他仍擔心工業發展會破壞西金柏利地區。

Henry說,「ACF持續關注目前該區煤礦、鋁礬土、鈾礦以及鐵礦石的開採計畫以及金伯利海岸線的天然氣開採問題。」

國際人道協會(HSI)對這個新保護區的成立表示歡迎,該組織在2006年就提出了一些具有遺產保護價值的地點,幫助促使政府評估金伯利的遺產價值。

但國際人道協會的運動總監Michael Kennedy指出,「Burke 部長對改革《1999年環境保護與生物多樣性保育法案》的提議,藉由下放權力給各州、限制向法院提起訴訟以及依賴過於廣泛的策略評估之下,最終可能會因為這項宣告而逐漸削弱其保護力。」

金伯利西部被確定具高度遺產價值並且被登錄在國家遺產名單內的地點包括:

  • 海盜群島到喬治王河的海岸;米契爾高原;喬治王瀑布;蓋基峽谷;溫雅納峽谷以及李奧波德王丘陵區。
  • 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包括許多只有出現在澳洲此處的植物、哺乳類、爬蟲類、青蛙與無脊椎動物。
  • 規模類似大堡礁的巨大的珊瑚礁遺跡,存在於4億年前。
  • 丹皮爾半島西岸的恐龍足跡,這是過去在此生活動物所留下的最明顯證據。
  • 與溫加纳文化(Wanjina )以及彩虹蛇(Rainbow Serpent)和巨石等有關的現存原住民傳統文化。
  • 一個提供有關Jandamarra(譯按:澳洲原住民族之一)以及通往福斯坦(Fossil Downs)古道新近歷史的地點,前者與Noonkanbah Station放牧區有關,後者則是澳洲歷史上最長的陸上牧牛路徑。
  • 印尼和歐洲早期對澳洲大陸探險的證據。

Top

 

綠色人物∣劉鑒強 為揭露事實而戰

作者:張姿慧

他是第一個披露三峽大壩將淤積重慶港的人,《亞洲周刊》譽為中國最佳調查報導記者之一,入選2005年中國綠色年度人物,接受過《華爾街日報》頭版報,也曾獲得亞洲出版協會SOPA頒發的年度新聞金獎等諸多獎項。他關注的議題、寫過的報導、揭露的事件,不管在中國境內或境外都曾引起熱烈迴響,甚至改變了重大的環境政策。

他是《中外對話》中國總編輯,劉鑒強。

劉鑒強2011年8月受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之邀來台參訪,對民間合作擋下國光石化案特別關注,「公眾若是憤怒的,政策就需要調整」,他以此提出身為環境記者的觀察。

1969年出生於山東的劉鑒強,取得清華大學新聞學碩士學位後,順理成章走上記者之路。2006年離開《南方周末》轉往《中外對話》擔任中國總編輯。任職新聞工作十來年的歲月裡,他跑遍大江南北、深入事件現場、關懷無數弱者,一路不畏風險地用文字揭露事實,讓許多人重新看到了希望。

對於過去採訪歷程,儘管集各界肯定於一身,但在劉鑒強身上看到的只有謙卑和虔誠。他篤信佛教,手腕上戴著幾串佛珠,信奉素食主義。問此舉是不是受西藏行的影響?他回答:「可以這麼說。2006年我辭去記者工作後,為了寫《天珠—藏人傳奇》那一本書,我在西藏住了三年,與許多藏民在一起生活,深入實地了解他們的故事及文化後,才真正開始接觸宗教。」

劉鑒強也採訪過有關北京圓明園虎跳峽基因改造(轉基因)稻米等重大環保事件的調查報導。有一次,他與同事報導雲南金沙江上虎跳峽大壩違法開工的事件,新聞發佈後,引起許多學者、民間組織、媒體的注意,最後在民間通力合作之下擋掉了這個開發案。還有一次,他調查報導北京圓明園破壞環境事件,經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查證後批示:「圓明園立即停工」,也讓這篇報導直接成為環保總局的決策依據。

2011年8月間,兩岸媒體在台交流的過程中,劉鑒強一再強調:「媒體報導可以受到重視,並且改變了原來的政策,挽回很多傷害,這是令他最欣慰也是最感動的地方。」

向來對環境議題敏感的劉鑒強,參訪彰化海岸溼地時,對民間反國光石化的環境運動留下深刻印象。他表示:「這在中國是較少見的,台灣老百姓為了捍衛自己的權益,可以直接向政府、向總統請願。公眾若是憤怒的,政策就需要調整,大家團結一心,重新重現並且發現自己的文化價值。因為最珍貴的不是經濟發展,而是當地的文化。」

得知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及電子報可以不限定議題報導,他也同樣感到可貴。

儘管兩岸新聞環境差異頗大,但過去劉鑒強發表有關轉基因稻米科學家的私利故事,也曾經贏得許多讚譽。中國特稿社副社長熊蕾就曾說:「劉鑒強是中國第一個從這個角度報導轉基因農作物的記者,他將其幕後的利益衝突公之於眾。在他之前,中國從來沒有記者挑戰過中國轉基因科學家的良心。值得注意的是,劉鑒強嚴格遵從新聞職業倫理,在報導中不加入自己的判斷,讓事實說話,讓讀者做出自己的選擇。」給予很高的評價。

2005年,他赴斯里蘭卡報導海嘯,為亞洲週刊撰寫的〈斯里蘭卡的眼淚〉,列入《香港初中中國語文新編》教科書。四川大地震後,劉鑒強為香港《亞洲週刊》寫了一系列評論,學者李歐梵也在專欄中指出:「在香港和中國內地媒體上,看到的大多是救災救難的感人場面,和用情緒化和民族化的語言寫出來的報導文章,卻沒有讀到太多有關善後的反思。媒體的大忌是煽情主義,中國資深記者劉鑒強的新思維專欄文章是少數的例外。」

擁有這麼多出色的報導成績及各界對他的讚譽,對於一個媒體人而言,或許已經足夠。但劉鑒強卻不以此為限,仍然不斷遠赴國外各地吸取經驗。問起劉鑒強為何想來台灣參加這次的兩岸媒體交流活動,他說:「我想了解台灣的環境運動史和現今環境運動面臨的挑戰,因為我目前正在著手進行《中國環境運動》一書,希望可以將這次的台灣經驗行融入書裡。」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