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1.9.14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攸關太平洋鮪魚存續 綠色和平緊盯台灣漁業預算


遠洋漁業撈捕畫面,綠色和平提供。

近 全球鮪魚漁獲有60%來自中西太平洋,而此區域的遠洋漁船有30%來自台灣,換句話說,要挽救全球日漸稀少的鮪魚資源,台灣遠洋漁業佔有重要地位。綠色和平昨日在立法院演出「錢進漁業署、一鮪都不剩」行動劇,諷刺漁業署預算只3%花在資源管理,其餘都用於增加產能;要求立委嚴格把關漁業預算,讓台灣對世界漁源保育也能有正面貢獻。

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高于棻表示:「立法院應在本會期審查漁業署預算時,深入了解該預算是否確實有助於海洋資源永續經營。立委有責任代替民眾監督漁業署,不應縱容漁業署繼續以高額經 費補貼過度捕撈、破壞海洋資源的行為。」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綠色和平:花大錢救漁業 魚源更枯竭

搶救鮪族浩劫

環團籲政府支持關閉太平洋四袋狀公海區

巴基斯坦記行:台灣遠洋漁業與海洋資源保育

離島圓夢曲∣吉貝的海人與海風

作者:馮忠恬;攝影:張慶海

農夫要巡田,漁夫也要巡海。不出海的時候,討海人阿永伯會到海邊走走,或坐在面海的家門前,一個視野即佳的位置,看海面風浪,也看有沒有船出走。

漁人間有股神祕的牽引力量,當見到第一艘漁船出海,接著便是一連串轟隆的引擎聲響,其他漁船也跟著出去了。當海洋為所有人敞開時,見到別人出海而自己不出去,就像跟錢過不去,也像向其他人宣告自己的懶惰。

精采內文

【英國轉型城鎮巡禮】讓經濟不再是生態文盲:提姆.傑克森教授專訪(中)

作者:蔡孟薰

目前的經濟,已陷入「不成長就完蛋」的迷思中,但這成長卻是藉由刺激更多的消費來達成,未顧及地球資源、承載能力皆有限的現實狀況下,這套經濟體系註定失靈。如果想避免經濟或生態環境崩解,我們需要改變,邁向新永續經濟,而在此一變革中,政府扮演何種角色?需要提供什麼樣的作法,來引導國家和企業轉型呢?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莫聞

世界著名木製玩具公司Plan Toys正著手推廣新發電技術,將玩具製程中的廢木屑轉換為生質能,該技術原本在泰國已有廣泛研究,如今正準備進入日本能源市場。

日本民間最近高度關注再生能源,很大原因是因福島核災的刺激;遺憾的是,其他國家的核電仍持續出包,法國普羅旺斯的一間核廢料處理廠12日爆炸起火,造成一死四傷慘劇。台灣的核三廠更離譜人,去年11月進行一號機大修工程,施工人員嫌隔著牆講話太麻煩,擅自在海水幫浦室牆壁鑽洞,完工後忘記回補,原能會今年初要求台電全面清查「安全漏洞」才發現。

同樣是公害造成死傷的不幸事件,肯亞12日發生輸油管大爆炸,至少有120人炸死、上百人受傷,而死傷者都是油管附近貧民窟裡的貧民,他們為了去撿撈外洩的原油不幸炸死。

石化燃料引發的溫室效應,島嶼國家最擔心。太平洋島國領導人最近召開第40屆論壇,呼籲國際社會採取「遠大的溫室氣體減排計畫,讓所有發展中的太平洋小島國得以生存。」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公共論壇∣2011中秋烤肉劫

作者:賴鵬智(野FUN生態實業公司總經理)

2011年9月12日是中秋節,台北市長郝龍斌不如新北市長朱立倫、台中市長胡自強、台南市長賴清德、高雄市長陳菊有魄力,不敢全面禁止民眾在公園、綠地、廣場烤肉,竟開放11處河濱公園給市民可以在中秋節連假三天烤肉,為公共空間景觀帶來破壞,也增加大量垃圾。而從現場遺留的髒亂,也可看出現代年輕人公德心之集體淪喪,令人痛心。

另外,不是所有要烤肉的人都知道或都會遵守到11處開放的場域去烤肉,還不是到處搧風點火、燎原一片,因為大家只記得「台北市可以烤肉」,卻不會去細究「哪裡可以烤肉」。

今天不長篇大論從環境保護或身體健康觀點來談烤肉之不妥,就以底下一些現場照片為例,讓大家評評看,是否有必要開放公共空間烤肉來討好沒有公德心的民眾(尤其是年輕人)。

精采內文

 

攸關太平洋鮪魚存續 綠色和平緊盯台灣漁業預算

本報2011年9月14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陳錦桐攝影

綠色和平演出「錢進漁業署、一鮪都不剩」行動劇全球鮪魚漁獲有60%來自中、西太平洋,而此區域的遠洋漁船有30%來自台灣,可謂勢力龐大;換句話說,要挽救全球日漸稀少的鮪魚資源,台灣遠洋漁業佔有重要地位。綠色和平昨(13日)在立法院開議前夕,演出「錢進漁業署、一鮪都不剩」行動劇,諷刺漁業署預算只3%花在資源管理,其餘都用於增加產能;要求立委嚴格把關漁業預算,讓台灣對世界漁源保育也能有正面貢獻。

昨天在立法院大門前,綠色和平成員扮成漁業署官員,站在高高的錢坑中,舉著一隻魚骨頭。象徵漁業署未善用立法院通過的預算,反而加速海洋資源枯竭。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高于棻表示:「立法院應在本會期審查漁業署預算時,深入了解該預算是否確實有助於海洋資源永續經營。立委有責任代替民眾監督漁業署,不應縱容漁業署繼續以高額經 費補貼過度捕撈、破壞海洋資源的行為。」

中西太平洋供應全球60%的鮪魚,其中4種鮪類資源已有3種名列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中,皆屬於過度捕撈物種。

台灣是中西太平洋漁業強權,鮪魚能不能永續,扮演關鍵角色。(圖片來源:台灣綠色和平)根據綠色和平《花大錢救漁業 魚源更枯竭》 報告發現,台灣遠洋漁業年產值約新台幣400億元,90%來自於鮪魚業,在中西太平洋台灣籍漁船共1953艘,是中西太平洋擁有最多數量漁船的漁撈強權。 漁業署在過去10年遠洋漁業近117億元預算中,僅不到3%的預算用於資源管理,而有高達75%用以增加產能、加速魚源枯竭。不但枉顧馬政府的永續漁業承諾,更未善盡台灣永續經營海洋的責任。

高于棻認為,台灣可能成為全球海洋資源枯竭的罪魁禍首。

綠色和平:預算結構不永續

報告中,佔漁業署預算75%的「增加遠洋漁業產能」,綠色和平認為是「產業原本應負擔的成本,讓漁業署透過公務預算進行補助,而能節省成本,以獲得更多利潤;或將此成本轉嫁到其他費用上,擴張其作業能力;又或者雖然有減船與收購措施,但其補貼卻能夠用以建造船隻,而未能完全限制其漁業捕撈能力。」

因此,包括燃油補貼、促進遠洋漁船海上作業、獎勵國人上船計畫、休漁補貼、遠洋漁業開發、減船、漁船收購等作法所花的錢,在綠色和平眼中都不算永續性作法。

高于棻表示,漁業署應清楚說明2012年編列的預算,多少是用在永續漁業上,多少是用在傳統漁業上,雖有減船休漁政策,卻沒有說明要降到多少才是合理、未提出積極做法,而只是消極回應國際規範。「台灣在中西太平洋無論是漁法、談判或合作都具有舉足輕重的關鍵角色!」

漁業署:完全配合國際組織規範

漁民捕獲的鮪魚。圖片來源:台灣綠色和平。面對質疑,漁業署表示,預算均透過法定程序編列及審查,各項預算編列及開支情形資料,只要係透過適當程序均可取得,並無資料不透明的問題;強調促進漁業永續發展為該署編列經費之目的。

針對綠色和平指控「增加遠洋漁業產能」的預算項目,漁業反駁:2002-2010年117億預算中,用於辦理減船收購約38億元、休漁約9700餘萬元、公海巡護及船員訓練約4億元、派遣觀察員約4.1億元、參與國際組織約4.5億元、漁船監控管理約3千萬元等,經費超過51億元,絕對超過50%。

漁業署副署長蔡日耀指出,根據《漁業法》漁政單位必須兼顧保育、資源永續、提高漁業生產力,以及照顧漁民生活,「總不能為了保育一條魚都不能抓吧!」他說,2009年-2011年連續3年大目鮪已配合減少撈捕30%,完全配合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的規範。

蔡日耀解釋,台灣自1989年即採取漁船全面限建,需汰換同噸級舊船,始能建造新船。另因應國際及資源趨勢採取削減或收購漁船措施,政府收回註銷該等漁船漁業證照,均不得造新船。汰舊漁船不能再投入造新船從事漁業生產,隨後解體或製成船礁投放海域,也算保育的一種方式。

蔡日耀並說明,觀察員計畫是配合漁業管理的必要措施,目的在蒐集漁船作業情況及採集生物樣本,以供資源評估及相關科學研究的基礎。

事實上,台灣遠洋漁業所捕撈的鮪魚,大多數銷往日本做成生魚片或泰國加工成為鮪魚罐頭再行銷至世界各國。蔡日耀說,撈捕的鮪魚依照規定必須具有「產地證明」,市場國才會接受這批魚貨。漁民必須證明這批魚貨是合法船,船籍國必須確保這批魚貨的捕撈法不違反國際規範,才能發給產地證明,以此強調台灣撈捕的鮪魚都是合法的。

對此說法,高于棻則批評,「遠洋漁業漁船都資金額都在2000萬以上,屬於中小企業,並不是需要照顧就業的對象;遠洋漁業人口佔漁業人口的5%,捕獲的鮪魚都是外銷,政府卻拿人民的納稅錢來支持不永續的撈捕!」

綠色和平也表示,未來將與歐洲、美國的知名漁產品牌合作,抵制不永續的漁貨;並再度呼籲漁業署,在今年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年會上,應支持設立海洋保育區、減少50%撈捕量以及禁用人工集魚器等復育方案。

Top

 

離島圓夢曲|吉貝的海人與海風

作者:馮忠恬;攝影:張慶海

編按:作者現為「台灣青年創新智庫協會」常務理事。從小在都市長大,因緣際會與協會成員到澎湖吉貝生活,開啟了人生中第一次在沒有7-11、買不到提拉米蘇、喝不到奶泡咖啡的日子。來到吉貝,深深被當地豐富的生活紋理與傳統文化吸引,遂將一個個感動的故事寫下。回頭一看才發現,吉貝所給予的,原比他們所付出的更多。

-吉貝有許多單人操作的「曳繩釣」漁船 在冬天追逐著高單價的吐魠魚

「起風了,回去吧!」阿永伯拉起了海中漁網,轟隆的引擎聲揚起,化成一道急駛於海面上的波紋。小船吃不了很深的海水,船身跟著波浪搖晃起伏,直到船隻轉進船渠,繩索上樁後,海洋與陸地始連結起來。漁人回家了,回到他從小生長的土地-吉貝嶼。

吉貝廟宇的木雕斗座刻劃著附近海域常見的水族(章魚與鐘螺)吉貝是澎湖六十四座群島裡,最北端的有人島。島嶼的面積很小,僅介於3.1到3.6平方公里間,那遺落的0.5,是隨著漲退潮而現出、隱沒的「潮間帶」。廣大的珊瑚礁淺坪,讓吉貝擁有豐沛的海洋生態,也造就出當地厲害的潛水技巧。「潛水抓龍蝦」的集體記憶,被安置在「觀音寺」(吉貝四大公廟之一)的木雕斗座上。當全台大部分廟宇的木雕都是忠孝節義時,「觀音寺」上擺的盡是如:抓章魚、揖丁香、美日空軍大戰等常民的生活樣態。

吉貝的道路,除了通往觀光區外,其餘皆是從聚落往北邊海域走的羊腸小徑。漁業資源的枯竭,觀光業的崛起,並沒有擊碎他們和海洋的聯繫,這裡的人,常常機車一騎,就往海裡跑。縱使不是開船出航的討海人,每個吉貝人也都有自己專屬的海洋生活,潮間帶撿拾、巡石滬、採海菜、釣魚等……織就出吉貝的「海田」概念。

農夫要巡田,漁夫也要巡海。不出海的時候,討海人阿永伯會到海邊走走,或坐在面海的家門前,一個視野即佳的位置,看海面風浪,也看有沒有船出走。

漁人間有股神祕的牽引力量,當見到第一艘漁船出海,接著便是一連串轟隆的引擎聲響,其他漁船也跟著出去了。當海洋為所有人敞開時,見到別人出海而自己不出去,就像跟錢過不去,也像向其他人宣告自己的懶惰。

-每年農曆年前後是當地海菜的盛產期-吉貝人手一個手網在石滬中撈取受困的丁香魚_張慶海提供

封閉島嶼的另一面,是開放到不行的人我關係,當二級離島吉貝,需花費較多的功夫才得以跟外界聯繫時,另一面的她,是居民多居住於僅有半個中正紀念堂大的聚落,約一千人的長居人口裡,大家不是親戚朋友就是同學死黨。在這樣一個空間密集、工作同質性高、話題總圍繞在日常瑣事的小島裡,秘密,是藏不住的。

誰家昨天抓到吐魠賣了什麼好價錢、哪艘漁船已經好幾天都沒漁獲、甚至哪個人掙了錢在高雄買下一棟透天,全是公開談論的事。平日為了抵抗船上引擎而練就出的嗓門,讓他們不只談,還談得很大聲。

縱使自己不談,碼頭上人來人往,辛苦幾小時抓的漁獲、明明天氣很好哪個討海人把船晾在港邊,所有人都看在眼裡。這種開放性,展現在所有的生活層面上,即使一個外地人如我,在路上拿著冬天剛拔下的高麗菜準備回家料理,沿路和幾位鄰居打了招呼,過一會兒見到其他人時,就會被大力稱讚著:「聽說你們種了一顆很大的高麗菜喔。」

用網路的語彙來說,這裡就像臉書的現實版。緊密的鄰里關係,形成一道織法細緻的網,將大部分的訊息攔截,攤在陽光下。所以說,小島上真沒人敢做壞事,套句郵差大姊的話:「做壞事的就只能跳海,不然他要跑到哪裡去。」

東北季風強勁時,討海人常哪裡都不去,就只是到固定的地方,和一群人用燒酒、香菸,遇到比較講究的一天,還會在桌上擺幾隻「現撈的」鮮魚來配說話。他們當然不知道,科學家已警告,若過漁及海洋遭受的汙染不變,2048年,海洋將面臨無魚可捕的窘境。

火烤鱸_乾是吉貝漁人在冬天的最佳配酒菜夏天是天然石蚵最肥美的季節

面對漁業資源的枯竭,討海人只是試圖再更努力的,把自己和大海連結起來,他們不但在陸地上分享昨天在哪個暗礁附近抓到什麼漁,也常在海中以無線電互報魚汛。喔。對了,還有,互相抬槓。久了你會發現,討海常不只為謀生,更是一種以對海洋情感為基礎的群體連結。

或者說,那更像是一種接納,尤其,當你坐在他們喝酒配話的場景,那如鴨子聽雷的繁多術語和手舞足蹈的海上故事,聽著聽著,人也跟著搖晃起來,但你清楚知道,自己掌握的其實很少。

那不只牽涉到語言的理解,更關係到自己是否被大海與整個群體所接納。唯有走上船艙,渡過一個又一個扎實的日子,才會真的啟動血液裡那股,如海水般,鹹鹹苦苦的味道。

起風了,漁人準備回家。聚落的燈火串成一道溫柔的指引,告訴漁人,家就要到了。

※ 其他精采的故事,可見「生活在吉貝」部落格

Top

 

廢木屑發電技術 國際知名玩具品牌Plantoys推廣有成

本報2011年9月14日綜合外電報導,林菁香編譯,翁御棋審校 Plan Toy 安全木製玩具廣告LOGO

世界著名木製玩具公司Plan Toys日本分公司正著手推廣新發電技術──利用零排碳技術,將玩具製程中的廢木屑轉換為生質能,既環保又能保護森林。

根據朝日新聞報導,Plan Toys Japan社長前畑謙次表示,木質生質能發電在泰國已有廣泛研究,該公司正摸索如何推廣到日本國內。

報導中介紹這項發電技術的特色,是解決了傳統發電機難以克服的二氧化碳排放問題。儘管燃燒木屑等材料轉換成能源的運作原理,和傳統發電機相同,但由於整個工程是在密閉空間內進行,故沒有瓦斯或污水等污染物排放的問題。

至於玩具製造過程中產生的木屑等材料,1天約可從120噸的木材產出5000KW,即可供約2000戶住家使用的電力。其殘留在發電裝置內的木炭也可做為有機肥料或蒸汽鍋爐的燃料再生利用。

Plantoys本來就秉持著生產環保玩具的原則,僅以橡膠樹的碎屑做為製造材料,完全不使用任何化學藥品。該公司從幾年前開始便在工廠展開木質生質能發電作業,到了今年夏天才決定參與一般的發電事業。據聞,由於其自行研發的發電裝置經測試有一定的成效,所以跟泰國政府簽訂了5年的電力買賣契約,並希望拓展其在日本國內的發電事業。

目前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或社區都在檢討引進自然能源,同時日本國內對於生質能(生物資源)發電的關心度也不斷提高。

前畑社長指出,「在先進國家當中,特別是對森林比率偏高的日本而言,引進此技術的效果會更為顯著。公司今後會跟相關政府單位接洽,希望可以對社區或農業團體宣導及推廣該發電技術」。

 ※ 參考資料:朝日新聞報導

Top

 
 

普羅旺斯核廢廠驚爆 造成1死4傷

摘錄自2011年9月13日東森新聞報導

法國普羅旺斯的一間核廢料處理廠,12號爆炸起火,造成一人死亡四人受傷。儘管目前火勢已經控制,工廠外也沒偵測到輻射外洩,但國際原子能總署,已經要求法國提供詳細資料。

法國普羅旺斯尼姆市的馬庫勒核能園區站滿了警察和媒體記者,12號這裡發生了讓全球震驚的意外,園區內的森察科核廢料廠有一個溶解低輻射金屬的鍋爐,突然爆炸起火,造成多名工作人員死傷。法國環境部長莫里塞:「這個意外提醒我們,要極度地警覺,即使現在沒有輻射外洩到環境中。」

在日本福島核電廠意外之後,全球對核能安全更加戒慎恐懼,森察科所屬的法國電力公司說,這是一起工安意外而非核安事故,由於該工廠主要工作是將從核武器回收的鈽再製成混合氧化物MOX燃料,沒有核子反應爐,因此廠方並沒有立即採取隔離或疏散措施,但當地民眾卻相當不滿。

儘管鍋爐大火已經撲滅,工廠外目前輻射值也算正常。不過國際原子能總署署長在事發後立刻召開記者會,表示高度關注,並且要求法國提供更多更詳細的相關資訊。

Top

 

四級違規大修挖牆洞「哈啦」未補 核三太瞎

摘錄自2011年9月13日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核三廠驚爆台版福島核電廠爐心熔毀危機!核三廠去年11月進行一號機大修工程,施工人員嫌隔著牆講話太麻煩,擅自在海水幫浦室牆壁鑽洞,完工後忘記回補。原子能委員會今年初要求台電全面清查各核電廠「安全漏洞」,才發現這起潛伏好幾個月的「滅廠」危機。

原能會利用電腦模擬評估,這個漏洞若未及時填補,萬一遭海嘯侵襲,海水幫浦室2分鐘內就會被海水淹沒,核三廠2部核能機組共8部海水幫浦馬上全部掛點,反應爐抽不到海水降溫、不斷乾燒,最後導致爐心熔毀,輻射物質外洩。

原能會核能管制處長陳宜彬指出,美國核能管制委員會去年總普查發現,許多核電廠在鑽洞施工後,未把洞口密封,成為核安漏洞,建議各核能發電國家總體檢。原能會年初要求台電全面檢查,意外查獲這起施工人員挖洞「哈啦」事件。

原能會調查,這個洞口約直徑10公分,是去年11月核三廠一號機大修,施工人員更換海水幫浦室新葉輪,為了講話方便,在牆上挖洞。工程完工後,沒有把洞口補好,只用帆布蓋住就草率交差。台電驗收也未發現,讓這個「漏洞」潛伏好幾個月後才被發現、填補起來。
原能會日前召開違規審議委員會,裁處核三廠四級違規處分。

Top

 

輸油管爆炸 120搶撈原油貧民燒死

摘錄自2011年9月13日TVBS報導

非洲東部的肯亞,12日發生輸油管大爆炸,至少有120人被炸死、上百人受傷,而死傷者都是油管附近貧民窟裡的貧民,他們為了去撿撈這外洩的原油,不幸被炸死。

爆炸現場還在冒煙,水溝裡面殘存的油污,也不斷冒出火花,消防隊員持續滅火中;紅十字會人員來來回回,忙著把罹難者的遺體抬出來,這場石油爆炸意外,發生在肯亞首都奈洛比附近的一個貧民窟,因為輸油管破裂導致原油外洩,民眾爭著來撈油賣錢,沒想到一個菸蒂,引發爆炸造成嚴重傷亡。

官方估計罹難者有120人,當地媒體報導死亡人數將超過150人,可憐的是,死傷者都是衣不蔽體的貧民。傷患(10歲):「爆炸時我在屋子裡,大火燒過來我就開始逃命,跑出房子之後,就被救到這裡來了。」

肯亞總統率領官員探視災民,內閣總理還當場流下眼淚。肯亞總理奧庭加:「這真的是太可怕的意外。」

官方以及紅十字會人員還在現場搶救,但發生意外的貧民窟幾乎全毀,後續的安置恐怕更傷腦筋。

Top

 

太平洋島國論壇 關注氣候變遷

摘譯自2011年9月8日ENS紐西蘭,奧克蘭報導;段譽豪編譯;蔡麗伶審校

吉里巴斯領導人正歡迎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到來。圖片來自:ENS報導。由於氣候變遷危害了太平洋島國區域人民的安全與生計,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和太平洋島國的領導人們7日發出緊急呼籲,要求國際社會採取行動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潘基文是聯合國首位參加年度太平洋島國論壇(Pacific Islands Forum)的首長,論壇今年在懷赫科島舉行,此地可由奧克蘭搭乘短程渡輪抵達。

在抵達奧克蘭以前,潘基文在低漥的島國吉里巴斯停留了一會,說那裡是氣候變遷造成冰山溶化以及海平面上升的前線。

在7日由秘書長以及參與太平洋島國論壇領導者們發表的一項聯合宣言中,南太平洋領導人呼籲採取一個「遠大的溫室氣體減排計畫,讓所有發展中的太平洋小島國得以生存。」這項宣言也成為該論壇40週年的焦點。

太平洋共同體秘書處主秘 Jimmie Rodgers(左),與美國副國務卿Thomas Nides在奧克蘭簽署了一項氣候協議。圖片來自:美國駐紐西蘭大使館。太平洋共同體秘書處(Secretariat of the Pacific Community)主秘Jimmie Rodgers說,「氣候變遷對太平洋小島國的影響尤其明顯,對他們的許多國民而言,氣候變遷直接觸及並影響他們的生活。對他們來說,這是攸關糧食安全、健康保護、教育增進、用水安全、沿海地區的保護、人類聚落對氣候影響的抵抗以及減少高潮水與洪水的衝擊等問題。」

在10日以前,減少該地區倚賴昂貴的石化燃料,並推廣再生能源等議題,將是論壇領導人會談中的首要議題之一。

地主國紐西蘭將在島國東加資助興建一個百萬瓦的太陽能電廠。

東加總理 Lord Tu'ivakano說,「東加政府對這項援助十分感謝,這將有助於東加在2012年以前,達成減少50%石化燃料使用的目標。」

美國在8日上午於太平洋論壇上簽署了一項氣候變遷協議。美國副國務卿 Thomas Nides 簽署的這份文件,承諾美國與太平洋共同體秘書處以及南太平洋區域環境規劃組織(Pacific Regional Environmental Programme)之間將有更好的合作關係。

潘基文(中)和他的妻子柳淳澤(左),在吉里巴斯種植紅樹林植物抵禦海岸侵蝕。圖片來自:聯合國。這項協議旨在強化太平洋島國的糧食與用水安全、保護重要的生態系統並取得氣候影響的相關資訊,以便做出永續且更有效的決策。

Nides 率領了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層級最高的代表團參與太平洋島國論壇。成員包括白宮與國務院各部門、國防部、商務部、美國國際開發署、海岸防衛隊與和平部隊的高級官員。美國國務院表示,這個代表團展現了「美國對太平洋區域安全與經濟繁榮的承諾。」

歐盟委員會在論壇上宣布,將提供1700萬美金給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東帝汶,協助對抗氣候變遷。這項承諾屬於2009年聯合國哥本哈根氣候大會,歐洲承諾70億歐元快速啟動融資計劃中的一部分。

歐盟主席Jose Barroso在論壇中說:「這個區域大多數的國家對全球暖化的責任是最小的-他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是全球最低的-但卻最先承受(暖化)後果。」

Barroso 坦承,「綜合了海平面上升、海水酸化、海岸侵蝕、更頻繁且更具破壞性的熱帶風暴與颶風等各項因素,讓部分甚至全部的海島以及沿岸地區變得無法居住。」

「不過,」他提醒與會代表,「歐盟的溫室氣體排放僅佔全球的11%,與其它89%有份的人應該要做更多。如同我們曾站在一起,通過了哥本哈根與坎昆協議,我們應該繼續鼓勵我們在徳班的夥伴,做出更強有利的全球參與。」

澳洲總理Julia Gillard 在8日宣布,澳洲承諾撥款2億給太平洋島國,解決教育、衛生與環境問題。

「我們的挑戰在於連結所有相關的問題-包括氣候變遷、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用水安全、傳染與非傳染性疾病、婦女權利等等。」潘基文說道,「這些問題都互相連結,我們必須以整體的角度,全面性的觀看這些問題。」

第42屆太平洋島國論壇於2011年9月7至8日舉行。由下列各國與政府的元首出席:澳大利亞、庫克群島、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吉里巴斯共和國、諾魯共和國、紐西蘭、紐埃,帛琉共和國、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巴布亞新幾內亞、薩摩亞、所羅門群島、東加和土瓦魯。萬那杜共和國由特使出席。新喀里多尼亞和法屬波利尼西亞以關係成員的身分與會。東帝汶、托克勞,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亞洲開發銀行、英聯邦秘書處、聯合國、西部和中部太平洋漁業委員會和世界銀行則以觀察員身分出席。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報導

Top

 

【英國轉型城鎮巡禮】讓經濟不再是生態文盲:提姆.傑克森教授專訪(中)

作者:蔡孟薰

※ 編按:現行經濟消費模式有什麼問題?為什麼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一直處於勢不兩立狀態?在昨天的專欄裡,提姆.傑克森教授指出,因為目前的經濟,已陷入「不成長就完蛋」的迷思中,但這成長卻是藉由刺激更多的消費來達成,未顧及地球資源、承載能力皆有限的現實狀況下,這套經濟體系註定失靈。如果想避免經濟或生態環境崩解,我們需要改變,邁向新永續經濟,而在此一變革中,政府扮演何種角色?需要提供什麼樣的作法,來引導國家和企業轉型呢?請見今日專欄。

政府在永續經濟改革上的角色

在全球資本主義講求金融管制解禁、市場自由競爭的現況下,現今的經濟系統面臨市場內每個玩家都想規避遊戲規則,以累積大量的資本的窘境。也就是說,越是自由開放的市場,暴露在炒作以及泡沫經濟的風險就越高。這不禁讓人疑惑,政府在邁向永續新經濟的路途中,到底扮演什麼角色呢?提姆.傑克森教授的建議如下:

一、建立發展限度

經濟不應當是生態文盲。根據世界野生動物組織(WWF)發表的報告指出,若從生態足跡的概念(碳排放量、畜牧、森林、漁業、農業、人類建地等五大項指標)來衡量全球發展現況,長久以來罔顧環境資源限制來追求盲目的成長,讓人類大約在1970年代就處於生態承載能力與生態足跡失衡的狀況,隨著時日推移,至2007年為止,數據顯示失衡狀況越趨嚴重。作為具有規範強制力的政府,應該負起更大的責任,建立起經濟發展的限度,而這必須全面追蹤先前談到的各項物質流向,唯有全面追蹤各類物質在經濟體中移動的總量與軌跡,政府才有能力設定可行的發展規範。

二、改革經濟系統

現有的經濟系統內部蘊藏著「不發展即蕭條」的邏輯,教授表示,建立一個低物質吞吐(low material throughput)的經濟將是未來的重點,而要做到這點,除了透過建立經濟發展限度外,也應同步導正市場上過度消費的風氣,將更多資源用以投資於各項生態事業(節能),以及累積更多的社會資本,力求新經濟系統在穩定狀態下做到對環境友善、追求社會公義以及妥善照護弱勢族群,讓經濟帶來的利益共同分享出來。

三、向各界發出正確的訊息

政府除了設定經濟成長上限、改革經濟系統,另一項重要的工作,是正確地向各界傳達脈絡一致的政策宣言,讓各界(民間與產業界)能接受到來自政府正確的訊息,調整各項活動,以配合新政策的推動。

所謂的一致性,則是針對政府不同機關慣於各自放話,像是減稅、補助之類的政策語言,並無助於將各界導向正確發展的方向,因此要達成新永續經濟這個目標,需要的是脈絡前後一致、通盤考量過後的訊息,好讓各界有清晰可遵循的方向。

新永續經濟的兩項支柱

上述設定限度是重要的,而如何在限度之內有意識地追求經濟變革來實現永續發展,更是經濟政策上的重大挑戰。提姆.傑克森教授認為經濟變革至少要做到兩點:

一、改變投資的方式

政府需創造出一個投資市場,能將各界投資的資金正確導向發展解決問題所需之科技(提昇能源效率的科技、發展再生能源的科技),而在避免短線炒作投資市場的同時,政府也應考量各項投資對生態與社會可能造成的衝擊。

二、提供商品與服務的企業如何重新定位,以符合新永續經濟所需

新永續經濟中的企業應當重新定位自己,把自己視為增進在地顧客生活福祉有所助益的夥伴。在過去,全球企業具備跨國影響力,對於現今失控的經濟體系應負起絕大部份責任。因此在新永續經濟下的新興企業,必須將自身鑲嵌於在地化社區發展的脈絡之中,並在政府適當的補助下,提供社區更多在地產品與服務,同時將利潤回饋給社區。政府可藉由幾種方式來鼓勵這樣的社會企業:

  1. 提供這類企業長期發展所需要的資金
  2. 提供在地企業相關資訊與教育訓練
  3. 透過政府採購這些企業所提供的勞務、財務,或透過財稅獎勵等措施,進一步發展業務。

當然,這類在地發展的社會企業也必須遵循新永續經濟的規範,才能確保經濟發展不是犧牲生態環境換來。在教授兩本著作(Material Concerns以及Clean Production Strategy)當中,對物質產品的生產做出完整的論述,大抵不脫「物質循環的追蹤」以及「清潔生產」兩大當前正紅的議題。對於向來以委託代工(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OEM)自居的台灣來說,製造的產品必須符合認證,將是未來產業界轉型的一大挑戰。(明日待續)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網編:彭瑞祥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