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1.12.20







近期活動

建構保護區之外的保護區-里山倡議精神的實踐 研討會
建構保護區之外的保護區-里山倡議精神的實踐 研討會
台日韓老樹保護國際研討會
都更蝦米戶們的平安夜派對:布條DIY、王家的士林講古、探未來
聖誕夜的琴話綿綿─卡內基小才女鄭宇婷「愛地球鋼琴演奏會」
2011我愛台中環境跨年晚會「搶救石虎的家」
2012數位綠地球國小冬令營(1/15截止)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sony

活動特區

2011十大環境新聞票選

編輯室小啟

環資永續發展支持者網絡行動徵求志工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巴里島黑心油問題嚴重

一名婦人正使用塑膠瓶回收廢油,照片節錄自雅加達郵報

據統計,巴里島每週約有15立方米的廢棄食用油倒進河川、田地與回收中心裡。不過更令人憂心的是,有許多的廢食用油被中盤商收購,再轉賣給街頭攤販或是小吃攤。

為改善巴里島的廢棄食用油問題,國際性社福團體明愛基金會(Caritas)投入100萬美元與商家合作,試圖減少廢食用油再製成食用油,並加強廢食用油回收概念,推廣回收後的食用油經妥善處理可作生質燃料使用。過仍有不少旅館與飯店,因已習慣將廢棄食用油賣給中盤商再製,不願配合。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仁德五帝廟溪 遭倒廢油

愛知公園巴士 天婦羅廢油當燃料

千葉農民推「愉快蔬菜」 栽培過程善用廢油

大肆開發巴里島 地方首長喊卡

生物簡介∣北海岸.潮間帶生命之歌(上)

作者:廖運志(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在台灣北部海岸還有其他豐富多樣的的潮間帶,包含三芝、白沙灣與金山的沙灘、淺水灣附近的藻礁、麟山鼻及石門與野柳等地的岩礁、另有跳石附近的礫石海岸等。不同的地質、地形、地貌除了帶給人豐富的視覺感受外,其間的生物相組成也大不相同!此外,因受到季風及降雨的影響,海岸潮間帶的生物組成亦呈現豐富的季節變化,例如老梅的潮間帶在進入冬季後綠色的石蓴大量繁生,形成獨特的海岸生態景觀;龜吼地區低潮帶的馬尾藻,亦因春、夏兩季大量生長,形成如海藻床或海藻林一般的特殊環境。

這些特殊的潮間帶自然生態資源及環境,除了是當地民眾遊憩與傳統採集螺貝類的場所,更是在推動海洋環境教育時最佳的自然教室。就我們一起來探索這片浪花下的秘密花園吧!

精采內文

台灣黑熊‧猛獸的迷思∣研擬野放兩隻圈養台灣黑熊幼熊之困境(一)

作者:黃美秀(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

幼熊在月齡9~15個月時,完全與母熊隔離,並飼養於具有圍籬的原始闊葉森林內(40m×60m)。研究人員採集季節性野外植物性食物餵給,同時製造機會讓小熊去獵捕活體動物,比如雞、小豬、小羊、兔子等。我們也觀察到小熊會自行探掘天然的食物、將吃剩的食物掩埋起來、做窩巢等,就如同野外的熊隻一般。

此時小熊已可容許特定研究人員接近,甚至觸摸,但在訓練之下不容許陌生人接近。大約每隔1~3週,我們邀請不同的陌生人進入圈養場內,如果小熊靠近陌生人時,陌生人就裝腔作勢,喧鬧及製造各種聲響(吼叫、製造噪音、放鞭炮、敲打金屬鍋蓋)或噴灑胡椒粉,將小熊驅退逃避。後來,牠們終於學會了避開陌生人。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原子能委員會今天召開年底前最後一次「核四安全監督委員會」會議,核四廠會不會停工?今天很關鍵,多個人民團體再次呼籲停工檢討。台灣輻射安全促進會也公布了《台灣居民對核能風險認知調查報告》,多數的受訪民眾是反核的。

一艘載有32名船員與180噸燃油的漁船,16日凌晨3點在南極冰棚附近的羅斯海擱淺,由於船與飛機都難以接近,目前仍在設法搶救中。大自然的力量實在不能輕忽,我們該多瞭解,而不是一昧想要征服,內政部營建署挑選了40個國家公園特色景點,拍攝成一系列「行動解說員」導覽影片,讓大家探訪美景時更長知識。

聖誕節快到了,英國政府提醒,一個過度包裝的耶誕節下來,光是英國,耶誕禮物包裝紙的總長度達到36萬公里,可以環繞地球9圈,這真是太恐怖了,聖誕老公公也許很難從垃圾堆裡找到我們。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行動參與∣12/24 拒絕浮濫土地徵收,苗栗公民大遊行!

主辦單位:苗栗後生會

這幾年,在苗栗縣政府「建設開發」的亮麗口號下,苗栗也同時成為浮濫土地徵收的重災區。逼得人民流失所、文化資產蕩然無存。

由於立法委員佔據爭取中央資源、監督行政機關的角色,往往是「地方建設」的發動者,也是重要把關者,所以,值此大選之際,我們將走上苗栗街頭,向兩黨的苗栗立委候選人表明我們的訴求,要求候選人簽字承諾。

遊行時間:12/24(六),14:30-19:00,集合地點:苗栗縣頭份鎮下公園

精采內文

 

巴里島黑心油問題嚴重 社福團體介入

本報2011年12月20日綜合外電報導,潘忠廷編譯,莫聞審校

一名巴里島婦女正用塑膠瓶回收食用油(照片節錄自雅加達郵報)據統計,巴里島每週約有15立方米的廢棄食用油倒進河川、田地與回收中心裡。不過更令人憂心的是,有許多的廢食用油被中盤商收購,再轉賣給街頭攤販或是小吃攤。

為改善巴里島的廢棄食用油問題,國際性社福團體明愛基金會(Caritas)投入100萬美元,試圖減少廢食用油再製成食用油,並加強廢食用油回收概念,推廣回收後的食用油經妥善處理可作生質燃料使用。

明愛基金會(Caritas)代表Thorsten Reckerzugl表示:「將廢棄食用油倒進環境中對環境有極大的傷害,而食用回收油則會增加癌症、中風、心臟病、帕金森氏與阿茲海默患病風險。然而目前印尼政府針對食用油回收部分,仍無一套處理機制與法律規範。根據調查,巴里島上廢棄食用油回收後再食用的比例高達70%,如果人們經常食用這類低品質的油品,將造成身體嚴重傷害。」

據巴里島當地Sanglah醫院營養部門I Wayan Weta醫師表示:「食用油在不斷的加熱的過程中產生的化學變化與再製後的添加物對人體都是一大負擔。除可能造成退化性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外,更可能直接將含氯漂白劑與明礬等讓油品看來澄淨的有毒添加物質吃下肚。」

目前巴里島已有86間餐廳加入明愛的廢食用油回收處理行列,不過仍有不少旅館與飯店,因已習慣將廢棄食用油賣給中盤商再製,不願配合。

※ 本文同步刊載印尼環境資訊中心臉書平台。參考資料:雅加達郵報報導

Top

 

生物簡介∣北海岸.潮間帶生命之歌(上)

作者:廖運志(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 編按:潮間帶是人們親近海洋的起點,在這海陸交會之處,不論是漲、退潮的乾溼變化,依隨季節吹起的強勁海風,或是地形、地質上的不同,生活環境的考驗讓這裡的生物們演化出自己的生存哲學,也因此創造了豐富而特殊的生態景觀,生為海島子民的我們不可不知!本週起一連四天,生物簡介專欄將介紹潮間帶的迷人丰采。今天由北海岸的生物們打頭陣,就像住在不同樓層,隨著潮水高低,海岸邊也有住著不同居民,想知道是牠們是誰嗎?繼續看下去就知道囉。

你可曾在淡水紅樹林觀察過泥灘上忙著撿拾食物顆粒、並且不時地揮舞著誇張大螯的招潮蟹呢?此時無論是招潮蟹或是不停擺頭過濾泥灘表面藻類的彈塗魚們,心裡面都很清楚,得把握這段短暫退潮的時間填飽肚子,不然等到潮水漲起來後,將是水汪汪的一片!這是大家所熟悉的潮汐變化,而在潮汐作用下會伴隨著海水面上升與下降,在這片漲、退潮之間所裸露出來的灘地或海岸就稱為潮間帶。

潮池是生物的天堂在台灣北部海岸還有其他豐富多樣的的潮間帶,包含三芝、白沙灣與金山的沙灘、淺水灣附近的藻礁、麟山鼻及石門與野柳等地的岩礁、另有跳石附近的礫石海岸等。不同的地質、地形、地貌除了帶給人豐富的視覺感受外,其間的生物相組成也大不相同!此外,因受到季風及降雨的影響,海岸潮間帶的生物組成亦呈現豐富的季節變化,例如老梅的潮間帶在進入冬季後綠色的石蓴大量繁生,形成獨特的海岸生態景觀;龜吼地區低潮帶的馬尾藻,亦因春、夏兩季大量生長,形成如海藻床或海藻林一般的特殊環境。

這些特殊的潮間帶自然生態資源及環境,除了是當地民眾遊憩與傳統採集螺貝類的場所,更是在推動海洋環境教育時最佳的自然教室。就我們一起來探索這片浪花下的秘密花園吧!

中角至石門沿岸的礫石海岸淺水灣的藻礁金山水尾港堤防外的岩岸

高潮帶的生物

這個區域包含了僅在漲潮至滿潮時會被海浪濺濕的飛沫區,及高潮線附近的潮間帶。這裡通常處於相當乾燥的環境,生物除了必須克服長時間缺水的危險,還得面對被烈日曝曬下的致命高溫,以及來自陸地的動物捕食和人類的採補。

  • 石蓴
    是潮間帶最常見到的綠色海藻,可分為薄膜葉狀與長條帶狀兩類。藻體以固著器附著於礁石上,仔細尋找還可發現有許多小型動物(如扁跳蝦、海兔等)棲息其中。

  • 海蟑螂 
    別害怕!牠可不是我們一般常見的蟑螂。不愛泡水的海蟑螂常會在岩礁、礫石、漁港及堤防等地,四處尋找海浪所帶來的大量有機物質為食,在生態上可是扮演著重要的清道夫角色!

海蟑螂是海岸邊的清道夫。

  • 玉黍螺 
    數量較多,通常出現在高潮帶的礫石或岩石表面,海浪拍打不到的區域,是能夠忍受乾旱與日曬高溫的小型螺貝。

玉黍螺可以忍受乾旱跟日曬高溫。

  • 黑齒牡蠣
    屬於濾食性貝類,利用漲潮時過濾水中浮游植物或有機顆粒為生。牡蠣的幼生在水中漂浮發育,直到附著於合適的底質後開始形成碳酸鈣骨骼,常會形成堆疊的蚵床。

黑齒牡蠣在漲潮時以過濾水中浮游生物和有機質為生。

  • 笠螺 
    扁平的螺殼能減緩海浪的沖擊力量,加上有如強力吸盤的腹部緊貼岩石表面,可避免被強勁的海浪打落水中。通常會利用漲潮時候四處刮食藻類,有些種類甚至有歸巢的行為喔!

笠螺扁平的螺殼可以減緩海浪的衝擊力量,腹部還有強勁的吸盤,避免被打落水中。

中潮帶的生物

由於每日受到潮汐的作用影響,漲潮時會浸泡於海水中,退潮時則暴露於空氣中,此類生物不但要面對生物彼此間的競爭,還要克服環境的嚴苛挑戰,實在是相當辛苦啊!

  • 藤壺 
    固著在岩石表面像一座座小型火山的藤壺,其實牠們是屬於甲殼動物,和螃蟹、蝦子是親戚喔!漲潮時會自殼口伸出羽狀附肢過濾水中所帶來食物,退潮時則緊閉殼板。

藤壺是甲殼動物,和螃蟹、蝦子是親戚喔。

  • 史氏酋婦蟹 
    紅褐色的身體配上大型粗壯的雙螯,還有一對令人難忘的鮮紅色大眼,是史氏酋婦蟹的招牌。無論白天或夜晚活動力都很旺盛,四處活動尋覓獵物,螃蟹、魚類或章魚等都是他的美味菜單!

史氏酋婦蟹有紅褐色的身體和大型的螯,易於辨認。

  • 寄居蟹 
    各地均十分普遍,常大量聚集。由於寄居蟹成長後需要不定時更換來自死亡貝類的空螺殼,所以如果我們從海邊帶走了這些貝殼,他們就真的會變成無殼蝸牛了!

寄居蟹需要不定時更換來自死亡貝類的空殼。

  • 黑瘤蟹守螺
    一般俗稱為燒酒螺。螺殼肥短呈筍狀,表面具瘤狀突起。常被採集食用,死亡後的螺殼剛好可以提供給許多的寄居蟹居住喔!

黑瘤蟹守螺其實就是燒酒螺,死亡之後的螺殼可以提供給許多寄居蟹居住。

※ 編按:看了這麼多高、中潮位的生物,是不是還不過癮呢?明日專欄將繼續為讀者介紹低潮位的生物,不要錯過囉。

※ 本文與林務局合作刊登

Top

 

台灣黑熊‧猛獸的迷思∣研擬野放兩隻圈養台灣黑熊幼熊之困境(一)

作者:黃美秀(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

台灣黑熊(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是亞洲黑熊在台灣島(Formosa)上的特有亞種(subspecies)。2005年11月,位於台灣中部山區的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以下簡稱特生中心)低海拔試驗站繁殖了兩隻雌性幼熊。該試驗站的功能之一包括圈養收容、繁殖與復育台灣特有的生物。

野放幼熊的構想與準備

因為陌生人接近而逃避的小熊,仍不減警覺心。(黃美秀 攝)經過研商後我們組成了一個研究團隊,決定進行一項幼熊野化訓練的試驗性研究,以期日後牠們可以釋放於野外,並且藉由研究人員跟隨和追蹤,近距離地直接觀察牠們的食性、棲地選擇及其他行為。這種「與熊同行」(walking-with-bears)的技術,國外曾經有人成功地將圈養的熊野放回歸自然,包括馬來熊(Fredriksson 2005,2006)、美洲黑熊(Kilham and Gray2002),並因此獲得了應用其他研究方法皆無法收集到的許多寶貴資料。

本計畫的其他共同研究者尚包括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王穎教授、特生中心何東輯組長及動物組哺乳類研究室的研究人員。我們的研究設計涵蓋三階段:

 圈養籠舍內的母熊與2隻幼熊。(黃美秀 攝)1.親子互動:

在小熊4個月大之前,母熊和幼熊皆不受到人為操作的打擾。黑熊的親子行為是透過監視器錄影監控其在圈養環境下的狀況,或由研究人員現場直
接觀察。

2.建立小熊與研究人員之間的連結(bound):

在幼熊月齡5~8個月時,為了建立幼熊與少數特定研究人員的關係,我們漸進式地將小熊與母熊隔離,從每天幾小時,並隨著熊發育狀況而逐漸增加隔離時間,增加到每週隔離3~4天。

野化訓練期間,只有3~4位特定的研究者可以與小熊接觸。同時,我們不斷地將圈養環境豐富化,並且開始提供採集自附近森林和購買自市場等多樣食物,希望能儘量模仿自然環境的狀況,提供多樣的食物讓幼熊嘗試。此階段,暫時與母熊分居的幼熊則圈養於10m×20m的籠舍內。

3.幼熊的同化(assimilation):

幼熊在月齡9~15個月時,完全與母熊隔離,並飼養於具有圍籬的原始闊葉森林內(40m×60m)。研究人員採集季節性野外植物性食物餵給,同時製造機會讓小熊去獵捕活體動物,比如雞、小豬、小羊、兔子等。我們也觀察到小熊會自行探掘天然的食物、將吃剩的食物掩埋起來、做窩巢等,就如同野外的熊隻一般。

預定野放的幼熊(剛出生約3個多月)。(黃美秀 攝)此時小熊已可容許特定研究人員接近,甚至觸摸,但在訓練之下不容許陌生人接近。大約每隔1~3週,我們邀請不同的陌生人進入圈養場內,如果小熊靠近陌生人時,陌生人就裝腔作勢,喧鬧及製造各種聲響(吼叫、製造噪音、放鞭炮、敲打金屬鍋蓋)或噴灑胡椒粉,將小熊驅退逃避。後來,牠們終於學會了避開陌生人。

研究團隊中有兩位與熊朝夕相處的全職研究助理,另有一名助理根據野外黑熊的食性資訊,負責到森林裡尋找收集黑熊可能會吃的各種食物。團隊成員經過11個月密集地投入工作,為小熊的野放做準備。在這段期間,總計餵食小熊約300種的食物。同時我們也到其他地區勘查,評估可以野放的地點,希望尋找到森林面積夠大,而黑熊的密度可能不高的區域,並且適切地與地方管理單位溝通。最後,我們準備了一份報告書,說明選定的野放地點及所完成的野放相關準備。

野放可行性評估會議

2006年9月下旬特生中心召開幼熊野放可行性評估會議,評估我們所提議的野放計畫並提供建議,以期最終獲得保育主管單位同意野放。受邀與會的評估成員包括了大學及林務研究單位的野生動物學家三人、林務局與地方政府官員,和一位鑽研黑熊遺傳的動物園生物學家。

攀爬覓食是黑熊的本能。(黃美秀 攝)與會專家學者特別表示關心野放個體對野外族群造成基因上和行為上污染的潛在風險,想要確定:(1)牠們是純種的台灣黑熊;(2)牠們在野放地區不會去騷擾人類,以及如果騷擾事件發生,熊應被立即抓回。可是,現有基因的資訊並不足以明確地辨別兩隻小熊的種原。至於潛在熊隻可能的行為問題,我們回應說明:

(一)教育宣導及加強巡邏要與野放計畫同時進行,以尋求當地社區和登山客的認同及支持;(二)野放個體將會裝上GPS人造衛星發報器,可隨時下載衛星定位的黑熊點位資料,掌握牠們的行蹤,必要時,還可以找到並捕捉牠們。

會議結論認為在遺傳分析尚不能斷定為台灣黑熊種原之前,暫不宜野放,並建議進一步明確地定義評估項目及標準,另擇期再開會討論。

※本文與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合作刊登

※原文刊載於《自然保育季刊》

Top

 
 

核四之計安全無解 環團不信任籲停工檢討

本報2011年12月20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整理報導

核四年底該不該停工,決定台灣是否成為福爾摩沙。(攝影:陳錦桐)核四廠該不該停工?原子能委員會將於今(20)日召開年底前最後一次「核四安全監督委員會」會議,若依據8月11日的會議決議「台電若不改善,將建請核四年底前停工」,但在主席、專家相繼辭職,總統馬英九又宣示核四續建的情況下,恐生變數。為此,立委田秋堇及台灣輻射安全促進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等團體也在昨(19)日召開記者會,說明核四安全無解,台電解決方案不值得信任,建議核四停工檢討。。

核四耗費2000多億公帑,興建十餘年,事故不斷,而台電至今仍宣稱「已逐項處理解決」、核四工程已步入正軌。

對於現已公布之「核四之計辦理說明書」,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祕書長崔愫欣表示,只有概念性的改善,台電並未列出迄今設計、設備、施工及試運轉測試所有問題,更未提整體結構問題,認為核四安全解決方案缺乏國家安全標準、工程品質無法保證,且監督管理失靈,無法保證安全商轉。他們也針對解決方案提出不信任聲明,要求政府重視核四問題。

環團認為原能會監督兼護航的角色掩蓋了核四問題的嚴重性,原能會主委蔡春鴻想要確保核四續建,壓下核四安全監督委員會中的懇切建言,13名委員中,已有2位專家學者辭職。

台灣核廢料儲存還沒解決,圖為蘭嶼核廢料。(圖片來源:地球公民基金會)田秋堇表示,台灣光是30年來核電廠運轉產生的核廢料都無法處理,這些高放射性的核廢料可以製造1萬顆原子彈,台灣人等於是抱著1萬顆原子彈睡覺。

目前在中央研究院進行研究的巴黎狄德羅大學副教授彭保羅也說,法國雖有核電廠,但沒有海嘯、地震的威脅,即使如此,處理維修、燃料棒問題,都還存在人與時間都不夠的現象,工作人員處在輻射暴露量高,但大家都不重視他們。

環團也指出,今年3月11日本福島核災變之後,原能會與台電一直淡化福島核災的危機與影響,記者會中邀請學者說明日本福島核災的最新現況,包括輻射的分布範圍、海洋輻射污染的災難以及日本政府為核災到底付出了多少的代價。前環保署長林俊義即以照片指出,福島核電廠爆炸就跟原子彈爆炸沒兩樣,更可怕的是反應爐可能不只是融爐,而已經滲透圍阻體污染地下水。

台灣輻射安全促進會於8月起,首度針對國內民眾核電營運的風險認知進行比較研究,2,287位民眾普遍對核電廠運作認為有較高健康風險、不願意居住靠近核電廠設址地區、國內核電廠需限期停用、大幅增加替代能源能、不值得信任台灣核能安全,且反對核四運轉。

此次調查對象包括居住與就業、就學於金山、石門與萬里(鄰近核一、核二3區)、恆春、滿州、車城(鄰近核三3鄉鎮)、貢寮(核四預定地)及其他北台灣與南台灣的民眾,以家訪、街訪等方式進行。

Top

 

首宗核能風險認知調查出爐 多數受訪民眾反核

摘錄自2011年12月19日公共電視台北報導

原能會將在20日召開今年最後一次會議,預計對台電的核四安全方案進行討論,環團在19日對該份報告提出不信任宣言,強調前任核四安全專家委員會主席謝得志、副主席陳慧慈、委員林宗堯相繼請辭,台電的報告還是不願面對核心問題,如果台電不願停工檢討,核四問題永遠無解。

「一百多頁報告就要說服委員核能安全,我們不接受。我們認為台電實問虛答,不敢面對責任追究問題,所以不承認錯誤。」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認為,台灣缺乏國家核能安全標準,台電缺乏品管制度,是造成核四工程問題叢生的主因,如今唯有核四停工檢討,政府召開跨部會會議商討監督機制,並將核四資訊充分揭露,核四問題才會有解。

核四試運轉後意外不斷,監察院雖兩度對台電提出糾正、彈劾,核四安全監督委員會亦在8月做出「台電若不改善,將建請核四年底前停工」決議,但年關將至,核四依然然沒有停工跡象。鹽寮反核自救會、反核團體將在20日於核四廠前發起抗爭,爭取進入今年最後一次核四安全監督會議,並要求委員會遵守曾在8月做出的停工決議。

台灣輻射安全促進會也選在19日公布《台灣居民對核能風險認知調查報告》,這是國內首宗針對台灣民眾進行的核電風險認知研究,由台灣輻射安全促進會聘請數位大學教授,在今年8月時,針對核一、二、三廠共六鄉鎮民眾進行訪調,最後得到2,287份調查結果。

根據調查結果,高達85%鄰近核一核二廠、97%位於貢寮、85%鄰近核三廠民眾認為,核電廠設於當地對他們健康風險較高,也會讓他們離癌率增高。59%鄰近核一核二廠、81%貢寮、42%鄰近核三廠居民認為台灣應該限期停用核電。61.6%北台灣居民,以及59%南台灣居民希望限期停用核電。

針對核四議題,有55.8%北台灣居民、55.7南台灣居民反對核四運轉,但也有44%台灣民眾支持核四運轉。然而,在贊成核四運轉的民眾中,有八成認為住在核電廠附近健康風險較高,且普遍不同意居住靠近核電廠設址地區。北台灣民眾認為,遠離核電廠77公里以上才安全,南台灣民眾則認為遠離核電廠91公里以上才不危險。

此外,贊成核四運轉的民眾中,有77%希望政府能大幅增加替代能源比重,其中也有42%北台灣居民認為台灣應限期停用核電。

台灣輻射安全促進會理事長張武修強調,核能電廠並非工程土木,而是社區、社會問題,他呼籲每一位總統候選人都能多想想,思考自己有沒有和居民站在一起。

立委田秋堇則觀察,已落幕的兩場總統候選人辯論會中,有關非核家園議題都沒有被好好討論,代表責任政治問題還有被釐清的空間。她翻出台電於民國89年製作的《核四計畫停建之影響》報告,強調台電當年內部評估,如停工只損失600~800多億,但台灣現在已多花2千億,不但一度電都還沒有運轉,還被世界核安組織評為世界最危險核電廠之一,根本得不償失。

*附 福島核災後 台灣居民對核能風險認知調查報告 13頁摘要 PDF 下載 http://pnn.pts.org.tw/main/?p=37012

Top

 

俄羅斯漁船擱淺南極

摘譯自2011年12月16日ENS紐西蘭,阿瓦隆報導;段譽豪編譯;蔡麗伶審校

俄羅斯斯巴達號漁船(照片提供:Sedna Industries公司)一艘載有32名船員的俄國漁船16日凌晨三點行經南極冰棚附近的羅斯海時發出了求救信號。紐西蘭救援協調中心表示,這艘55公尺長的斯巴達號(Sparta)已傾斜13度。

協調救援行動的RCCNZ說,另外有兩艘漁船正趕往逐漸沉沒的斯巴達號。希望在4至5天內抵達出事地點,該地點距離紐西蘭東南方約2000海浬(3704公里)。

這艘船齡23年的延繩釣漁船公司發言人Andrey Kulish表示,船上載有約180噸的燃油。船員正在將水抽出,並且把部分貨物卸到冰上以減輕船隻重量。部分船員也先撤到冰上以防萬一。

RCCNZ的搜救任務協調員戴維斯(Ramon Davis)表示,RCCNZ與斯巴達號保持了無線電聯繫,並且已連絡數艘於南大洋作業的船隻提供協助,但厚重的海冰使船隻移動困難。

斯巴達號的姊妹船千代丸3號(Chiyo Maru no. 3)正在290海浬外朝它前進,但千代丸3號並沒有破冰的能力。紐西蘭籍的San Aspiring號有些許破冰能力,也正朝向斯巴達號前進。13日時距離出事地點有470海浬,依照其當時的速度將需要4至5天才能抵達。第三艘船只有19海浬的距離,但是厚重的海冰包圍使其無法朝斯巴達號前進。

戴維斯說,一架力士型飛機由麥克莫多(McMurdo)研究站起飛,希望能找到斯巴達號。位於羅斯島南端的美國研究站麥克莫多是南極最大的社區。

飛機無法救援船員,但可以評估海冰的狀況,並且在可能的情況下,幫忙找出加速救援的方法。

羅斯海中被海冰凍住的冰山,2011年12月11日。(Brook Peterson 攝影)戴維斯表示,該區沒有能執行救援任務的直升機,幫助斯巴達號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出附近可以提供協助的船隻。他說,RCCNZ正持續與南大洋的船隻連繫,看看有沒有在冰中航行能力的船隻可以提供協助。「我們正在努力尋找可以加速救援的方法,但船員們可能得經歷漫長的等待。我們已經確認船上有防寒潛水衣以及其他的物資,在船員棄船的時候將有助於他們生存。」

目前該區天氣穩定,氣溫約為攝氏3度。

澳洲南極海洋生物資源保育委員會在2011年11月29日,發給斯巴達號捕撈羅斯海圓鱈的執照,圓鱈是一種在全球高級海鮮餐廳供應的食材。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dec2011/2011-12-16-01.html

Top

 

國家公園之美帶著走 行動解說員上路

本報2011年12月20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國家公園提供行動解說服務。(圖片來源:營建署)走訪國家公園有更便利的解說服務!內政部營建署邀集全台各地的超級解說員,精挑細選40個特色景點,拍攝成一系列「行動解說員」導覽影片,讓民眾探訪國家公園美景,多了一個新選擇。

走在金包里大路,在人煙荒蔓之餘,芒草落日交織的景色,美麗的令人心動,這條古道默默訴說的故事以及歷史典故,豈容錯過。現在,透過行動解說員,在腳步之間體會金包里大路那些前人的心情,還原歷史現場。

台灣國家公園之美透過解說讓民眾更深入了解這片土地,更增添情感。這些被保存下來的景觀與一草一木,有著前人的智慧以及叮囑。營建署國家公園組組長劉培東表示,除了傳統到各管理處事先申請解說服務,民眾現在也可到台灣國家公園Youtube影音頻道事先下載、觀賞欲走訪的景點,事先做好功課,讓旅途更豐富。

行動解說員才可以用QR CODA掃描,你掃到了嗎?墾丁國家公園:龜山(圖片來源:營建署)除此之外,也可選擇以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到定點掃瞄QR Code聽取解說,公園組表示,這項服務鎖定年輕一代不習慣面對面溝通、不習慣文字說明的族群透過影像解說方式了解台灣之美。

國家公園組表示,民眾在規劃路線時,可先掌握各點位特色,了解是否與預期的目標相符,得以修訂路線。此外,對於各點位之間的距離、沿途景觀也能事先了解。對於家長、學校老師幫助更大,例如,透過行動解說員了解梅花鹿在哪裡棲息,該走哪條路徑。

「行動解說員」影片在「百年風華─台灣國家公園數位典藏」官網上也可以觀賞,每支影片長度僅3到5分鐘,民眾可輕鬆地將這些影片載入隨身攜帶的手機、電腦,不論走到哪裡,不用提前預約,就有國家公園行動專業解說員提供服務,做最專業的導覽。

這項全新的影音資訊服務,除了讓國家公園之美更貼近民眾的生活,更要「讓宅男宅女走出來!」國家公園組表示,藉由數位學習提升民眾生態保育的觀念,開拓環境教育的新視野,讓走訪國家公園有便利、即時的解說服務。而行動解說員服務的景點,也將逐漸增加,由40點拓展到100個定點。

※ 行動解說員之陽明山國家公園:呂理昌解說金包里大路

Top

 

英國耶誕禮物包裝紙可繞地球9周

摘錄自2011年12月19日中廣新聞網報導

英國人每年用在包裝耶誕禮物上的包裝紙總長可以繞地球9圈。英國政府要求廠商立即改善,要是明年包裝紙沒有減量,廠商將受罰。

英國地方事務部長召集超市老闆開會,他說,英國的商品過度包裝,據政府統計,不論是禮物、火雞、蛋糕外面都有層層的包裝紙,一個耶誕節下來,包裝紙的總長度達到36萬公里,可以環繞地球9圈,他希望,超商今後能夠減少包裝紙的用量,同時呼籲消費者共同監督廠商,不要過分包裝。

地方事務部長說,英國地方政府預算相當拮据,如果民眾不想加稅,就應該幫忙減少垃圾量、減輕地方政府的負擔。

Top

 

行動參與∣12/24 拒絕浮濫土地徵收,苗栗公民大遊行!

主辦單位:苗栗後生會

遊行時間:12/24(六),14:30-19:00
集合地點:苗栗縣頭份鎮下公園

這幾年,在苗栗縣政府「建設開發」的亮麗口號下,苗栗也同時成為浮濫土地徵收的重災區。逼得人民流失所、文化資產蕩然無存。

由於立法委員佔據爭取中央資源、監督行政機關的角色,往往是「地方建設」的發動者,也是重要把關者,所以,值此大選之際,我們將走上苗栗街頭,向兩黨的苗栗立委候選人表明我們的訴求,要求候選人簽字承諾。

我們的訴求:

一、土徵條例修法,六大原則:我們要求立委參照「台灣農村陣線」所提出的民間版本草案,依據六大原則:「1.貫徹優良農地保護;2.建立實質公益性、必要性評估標準;3.建立實質人民參與機制;4.落實完全補償原則;5.建立明確安置規範;6.矯正區段徵收惡法」,持續推動《土地徵收條例》修法!

二、爭議徵收案,立即中止:對於苗栗現有爭議的徵收案,應立即中止徵收,重新評估徵收必要性。同時監督行政單位依據上述六大原則,辦理徵收,務必保全徵收戶權益。

三、杜絕浮濫徵收:任期內,不再推動、也堅決反對浮濫的土地徵收案。所有土地徵收案,應監督行政單位秉持上述六大原則辦理。

活動流程:
14:30-17:00 訴求遊行
17:00-19:00 抗爭晚會

遊行路線:頭份下公園→東民路→楊長鎮(民進黨立委候選人)總部,要求簽署承諾書→自強路→徐耀昌總部(國民黨立委候選人),要求簽署承諾書→中正路→下公園

晚會:各自救會現身說法、各界聲援苗栗農民(學界、藝文界)

活動聯絡人:邱星崴 0921760303
主辦團體:苗栗後生會
參與組織:捍衛農鄉聯盟、台灣農村陣線、竹南大埔自救會、後龍灣寶自救會、三灣自救會

交通方式:
自行開車:頭份交流道下,中華路轉中正路口
客運:搭乘國光客運,於下公園站下車。
火車:可於13:00搭車到竹南火車站,將有接駁車接送。

請參與者填寫報名表: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viewform?formkey=dDlOMWxqRUdreWJaMUh...

活動說明:

在竹南大埔案中,我們看到數百名警察凌晨封村,將居民撂倒、讓怪手駛進稻田,毀壞即將收成的稻穀,只為徵收一塊廠商早已聲明不用的土地;在後龍灣寶案裡,最後終於因為無法提出合理的開發理由、且受到台灣各界強烈反對,而遭中央駁回,但縣政府罔顧眾議持續訴願;在高鐵特定區古窯案中,我們看到苗栗縣政府搶在文建會開保留會議前,連夜強拆百年古窯的粗暴行徑!

試算一下苗栗縣近年來重大的土地徵收爭議,結果很驚人:

2008
竹南大埔科技園區徵收案 (27.98公頃)
後龍灣寶科技園區徵收案(150 公頃)

2009
高鐵特定區三大古窯強制拆除
南庄東河高壓電塔徵收案

2010
苗50縣道拓寬危及石虎棲地
銅鑼中平工業區徵收案(28.3公頃)
卓蘭白布帆太陽能廠徵收案(75公頃)
三灣外環道徵收案
三灣鄉公所徵收案(2公頃)

保守估計283公頃,相當於11座大安森林公園,94座苗栗巨蛋!
偉哉!劉政鴻!

這些案子,幾乎都是民代贊成,居民反對。呈現代議士無法反應民意的民主奇蹟。針對苗栗縣的土地浮濫徵收,趁著大選熱度還在,該是起身作戰的時候了!

相關連結:

台灣農村陣線
http://www.todei.org/node?page=1

新竹科學園區竹南基地周邊徵收自救會
http://www.facebook.com/chunan.farmers

灣寶人文藝術工作室
http://www.facebook.com/wanbao1

苗栗後生會
http://www.wretch.cc/blog/miaoliyouth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