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的溫度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人文

泥土的溫度

2011年12月18日
作者:湯翊羚

2011年12月13日 立法院三讀通過了《土地徵收條例》的修正案,場外喊著「土地正義,不容妥協!」,但是立委們吃著便當、小吃,輕易的「妥協了」關乎人民權益和農民生計的條例。

很多人在立法院前面流了好多淚,看見阿伯阿嬤拖著傴嫗的身軀,為著和自己一起生活了半百的土地,嘶聲力竭、悲憤不已…。都十一點了,是應該安靜的在屋舍中,看看電視,準備上床去了,卻因為還信任,這個世界,這個國家還有正義和真理存在,所以在寒風中和我們一起搖手吶喊。

為什麼那麼熱愛土地,好像沒有具體的為什麼,但總記得,小時候赤裸的雙腳踏進土裡感受到屬於土地的溫度。小時候身體不好,但是愛跑,而且覺得自己有獨門絕活,就是在崎嶇不平的土上或石頭上,可以很準確的赤腳快速前進,就好像在平地也有飛簷走壁的功夫。

到了城市,只有一次雨天鞋壞了,不得已赤著雙腳在水泥地上跑了一陣,只感受到濕涼的氣息從腳底傳來,堅硬而冰冷。空氣中傳來的刺鼻味道,不是土沾濕了天霖後混和各種植物和小動物所散發的大地氣息,而只剩下工業污染結合雨水的酸氣,大雨的瞬間只想趕緊躲進一個可以避雨的地方。

在雨中跳舞,從前顯得那麼浪漫的事;到了城市中,變的可笑又愚昧的行徑。

在立法院前面打著鼓,在濕了的眼眶中,其實憶起了在家鄉媽媽的身影。如果說,法令條文的敘述對一般人顯的太生硬,那麼,談起對土地依戀的故事,是不是能稍稍打動人心?即使拖著小兒麻痺症行動不便的雙腳,卻還是不厭其煩的每天往田裡抓菜蟲、灑水、收成。然後用宅配把高麗菜、地瓜葉、南瓜…寄到台北,為了給在台北的兩個女兒姊姊和我,能夠吃到的是最健康、保含著愛和灌溉的蔬菜。就像13日那天眼前的阿伯阿嬤們,這一生所耕耘的,都是為了餵養了這個土地上的子女們,每一頓美味、安全、充滿汗水和愛的糧食。

痛心的是,我們的政府卻連最基本的訴求:「貫徹優良農地保護、維持國家糧食安全。」都無法承諾,遑論其他五點:「建立實質公益性、必要性評估標準;建立實質人民參與機制;落實完全補償原則;建立明確安置規範;矯正區段徵收惡法。」更是用一些文字遊戲來規避。最後在場外燃燒冥紙,是農民和青年帶著如何悲憤和失望的心情,點燃的火,燒毀我們所相信這個民主國家所標示的「民主性」,但也點燃了我們堅定的心,這條路我們會持續走下去,民主蒙羞的債,會以滴水穿石的方式討回來。

想問問那些彷彿心也被覆蓋冰冷堅硬水泥的人,

如果,已經忘了泥土的溫度,那麼,跟他人之間的溫度也是否還會記得?

編按:作者大力參與守護土地的街頭運動。1213那晚,當《土地徵收條例》三讀通過時,更是火線上的第一人,見證了警察非理性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