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1.10








近期活動

「全球能源創新」講座(諾貝爾和平獎共同得主 Woodrow Clark 博士 主講)
劉克襄:我最近的生態旅行和思考(1/11截止)
吳明益《以書寫解放自然》之迷失在自己的地圖裡: 談自然寫作者的手繪圖像與空間想像
2012年動物行為、生態與全球變遷研討會
「 誰來晚餐?」 2012​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計畫徵件(2/8截止)
生態心.冒險人交換課程曁生態心理志工(1/31截止)
2012台灣生態登山學校第六期野地教育輔導員培訓招募(1/11截止)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守護白海豚 第二階段認股

編輯室小啟

本站與台大新聞所研究群合作「網友如何看待全球暖化議題」,邀請讀者線上填寫!
守護杉原灣送您反美麗灣毛巾!(送完為止)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台灣原生龜 入侵種福壽螺剋星

特生中心調查發現,台灣原生物種柴棺龜在缺乏食物下會食用福壽螺(葉大詮攝)

特生中心兩爬類研究室先是在幾年前從台灣原生龜柴棺龜的排遺物發現福壽螺口蓋,之後也在一次野外的調 查中曾發現,生活在水域中、雨天大量產卵的狹口蛙類蛙卵,一天內被福壽螺掠食殆盡。由此食物鏈關係,說明了外來種福壽螺掠食本土種小雨蛙,另方面也成為台 灣原生龜類的食物之一,並證明了每個物種都有其生態地位,不容忽略。

研究人員發現,於野外採回實驗室的柴棺龜排遺中,發現許多福壽螺的完整口蓋。再經研究人員仔 細計數,3隻柴棺龜的排遺中,發現有兩隻個體分別排出784個及57個福壽螺的完整口蓋,並含大量福壽螺破殼碎片及少數福壽螺的完整卵粒,該類食物佔排遺總體積的9成以上。由於這次發現柴棺龜的棲息地中,並沒有魚類及其他螺類存在,研究人員推測柴棺龜在沒得選擇下,只好選擇數量較多的福壽螺當作其蛋白質的來源。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福壽螺養不得

外來種入侵30年 吃掉台灣上百億

漫漫防疫長路 外來入侵種重創農業經濟

台灣河岸陡坡處處 原生龜多摔傷致死

台灣黑熊‧猛獸的迷思∣熊熊知多少:最新的重要發現(一)

作者:黃美秀(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亞洲黑熊專家群組共同主席、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

對於分布各地的亞洲黑熊來說,生長於樹上的果實及櫟實都是其食性中的重要組成。雖然在大部分地區其食性中的昆蟲及哺乳類所占的比例相當低,但並非沒有意義。某些地區已發現黑熊會清除其他掠食者獵殺的動物。雖然大部分的食性研究仍依賴排遺分析,但日本已有一些研究開始應用穩定同位素分析來區分取用人為食物,例如垃圾或玉米在黑熊食性的影響。

對於許多地區的亞洲黑熊來說,櫟實是造成黑熊的季節及年度分布變化、棲息地利用及社會關係的重要資源。為了這些營養含量高的堅果,黑熊個體間不僅會彼此競爭,還要與許多其他野生動物競爭,例如鳥、老鼠、松鼠、鹿科動物及野豬等。為了取食樹上的果實,殼斗科的森林裡就經常可發現樹梢被黑熊折斷樹枝的現象。不同年間櫟實的生產量會有很大的變化,一次果實大量結果的豐年通常會導致來年欠收。氣候因素也會影響櫟實的產量,然而目前的預測模式尚無法預測某特定年份的櫟實產量。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台灣每年有380萬到700萬立方的廢棄物需最終處置,快要找不到地方掩埋了,因此環保署邀請各部會討論,要不要借鏡新加坡、日本把廢棄物填海造島。日本出現了「豐田市低碳社會體系」的示範住宅。包括配備太陽能發電裝置、家庭能源管理系統(HEMS)和蓄電裝置等最先進智慧住宅,想運用人類的高科技來解決環境問題。但天災難敵,人口稠密區毀滅性的地震與氣候災害,使2011年成為保險業界因自然災害損失最慘重的一年。光是2011年3月在日本以及2月在紐西蘭的地震損失就佔2/3。用金錢無法估計的損失又有哪些呢?「2011長江豚死亡簿」出爐,這個非官方的統計顯示去年死了20頭,不管是污染、水中的塑膠袋、鄱陽湖的縮小,都在傷害他們。今天的專欄說到,櫟實是亞洲的黑熊們秋冬的重要食物,但是台灣槲櫟目前疫病纏身,現在只剩下20棵,恐怕5年內會滅絕,能不能搶救成功呢,需要大家的祝福與關心,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行動參與∣聲援反賄選 反高台水庫行動

主辦單位:2012大選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聯盟

選前關鍵時刻,原住民選區除了傳出賄選消息外,侵害原住民族生存環境的高台水庫興建動作不斷,為了聲援教會界反賄選、泰雅族部落反水庫「封山」行動,於選前由原住民族各族代表、部落領袖、自治倡議組織及民間社團共同組成的「2012年大選原住民族權利促進聯盟」,11日(周三)上凱道召開記者會,呼籲原住民端正投票,抵制買票、跳票、騙票的候選人,一起來守護台灣巴萊的鄉土與文化。

為什麼原住民族生存發展的空間不斷受到侵害剝奪,政治人物不必認真接受原住民選民的檢驗?為什麼政府不尊重原住民,政策總是對原住民不利?政黨如何透過選舉控制原住民政客及社會?是不是他們買票、跳票、騙票的「歪票」行為,一直沒有被揭露跟糾正呢?

精采內文

 

台灣原生龜 入侵種福壽螺剋星

本報2012年1月10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根據特生中心調查發現,台灣原生物種柴棺龜在缺乏食物下會食用福壽螺;圖為曾捕食福壽螺的雌性柴棺龜。(葉大詮攝)萬物相生相剋的道理,不斷在生態系中上演,維持平衡。特生中心兩爬類研究室先是在幾年前從台灣原生龜柴棺龜的排遺物發現福壽螺口蓋,之後也在一次野外的調查中曾發現,生活在水域中、雨天大量產卵的狹口蛙類蛙卵,一天內被福壽螺掠食殆盡。由此食物鏈關係,說明了外來種福壽螺掠食本土種小雨蛙,另方面也成為台灣原生龜類的食物之一,並證明了每個物種都有其生態地位,不容忽略。

福壽螺掠食小雨蛙蛙卵

2009年,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動物組助理研究員林春富以及研究團隊,在雲林縣進行野外調查時,發現剛產下的史丹吉氏小雨蛙卵粒在一天之內大量消失,仔細觀察才發現殘存的卵粒正遭到福壽螺的掠食,經進一步實驗室觀察,更確認此關係。

生存在靜水域的台灣本土螺類(如錐實螺、囊螺及圓口扁蜷)依據特生中心的觀察,並不會掠食蛙卵,而屬於外來種的福壽螺則反。產於靜水域的狹口蛙卵不到兩天就能發育為自由行動的蝌蚪,就能逃脫不能掠食自由移動動物的福壽螺,沒想到福壽螺往往在一瞬間就將蛙卵消滅殆盡。

史丹吉氏小雨蛙在雨後大量產卵,卵粒就漂浮在水面上。(林春富攝)蛙類的天敵非常多,但一般較常關注的是成蛙的天敵。狹口蛙科之所以將卵產於靜水域,是因大型天敵較少,因此掠食壓力較低。蛙卵大多受渦蟲、水蛭、淡水螺、蝦、蟹、水生昆蟲或魚類捕食,但因狹口蛙類屬於爆發性大量產卵,使得這些天敵無法在短時間內消耗掉全部的卵粒,再加上蛙卵與蝌蚪發育快速,仍有足夠的子代能順利變態,離開暫時性水域到陸域生存。

福壽螺在台灣野外適應力極強,除了鹽水和半鹽水地區,在任何水域普遍存在,在乾燥缺水的期間,甚至可休眠達6個月,一到雨季則打破休眠再度覓食、活動。若在同一棲地的蛙類正好產卵,便成了福壽螺飽食的對象。此外,福壽螺怕冷,低於20℃時會潛入泥中過冬,到隔年春天再度活動,依據研究資料顯示,福壽螺的族群密度在每年5-7月最高,而這樣的活動周期與台灣大部分的狹口蛙類的繁殖季類似,也對蛙類族群數造成不小的威脅。

正在掠食狹口蛙卵粒的福壽螺(吳和瑾攝)

當柴棺龜遇到福壽螺

福壽螺野外的天敵種類並不多,但在偶然中林春富以及幾位研究人員發現,於野外採回實驗室的柴棺龜排遺中,發現許多福壽螺的完整口蓋。再經研究人員仔細計數,3隻柴棺龜的排遺中,發現有兩隻個體分別排出784個及57個福壽螺的完整口蓋,並含大量福壽螺破殼碎片及少數福壽螺的完整卵粒,該類食物佔排遺總體積的9成以上。

福壽螺及其卵粒(葉大詮攝) 柴棺龜所排出的福壽螺口蓋(葉大詮攝)

每隻福壽螺皆有一個口蓋,當軀體縮入殼中,用以封殼。因口蓋的成份類似碳酸鈣及角質不易消化、分解,並且具有韌性,因此,在柴棺龜取食福壽螺的過程中,口蓋幾近完整地保留下來。

由於這次發現柴棺龜的棲息地中,並沒有魚類及其他螺類存在,研究人員推測柴棺龜在沒得選擇下,只好選擇數量較多的福壽螺當作其蛋白質的來源。此外排遺中也發現尚具硬殼的福壽螺卵粒,顯示柴棺龜也會吃水面上的螺卵。

多樣性物種交織而成的複雜網絡 遇到干擾易復原

從這些發現,每種生物在食物鏈中都扮演著重要的地位,也可能抑制外來種族群。林春富表示,百萬年來,台灣的野生物種間早已因共域而彼此適應與演化,過程中雖有短暫地擾動,仍能相安無事。但如果人們刻意在短時間內大量地引進外來物種,可能會讓各生態系內的物種組成產生不同程度的重組。

林春富也說,生態系中交錯的食物鏈構築成食物網,越是複雜的網絡,在遇到干擾後也越能回復原本的穩定狀態。台灣屬於島嶼型的生態系,土地與空間原本就較為侷限,若面臨強勢的外來種入侵時,影響往往較大陸型的生態系更為深遠,有時甚至會走向不可回復的生態浩劫。因此維持本土生物的物種多樣性,不要任意引進外來物種,才能保護台灣這塊美麗島嶼的萬物。

原生物種力抗外來種 實力有待觀察

史丹吉氏小雨蛙。(圖片來源:青蛙小站)林春富是在研究狹口蛙科的生活史時,發現福壽螺掠食蛙卵的現象,由於狹口蛙科蛙卵漂浮在水上,很容易被覓食。此外,蛙卵的型態相對於蝌蚪、成蛙小,發育完成的時間也相對短,所以觀察的機會和紀錄相對的少。

平常在地上爬行、移動緩慢的烏龜,常被我們忽略其重要性。特生中心表示,目前台灣野生的柴棺龜族群並不大,主要棲息於低海拔區之池塘、湖泊、溝渠及水田,屬半水棲性淡水龜。柴棺龜屬於雜食性,除了蝦蟹、水生昆蟲、魚,也吃青菜和水果等。林春富推測,台灣原生龜有可能在食源不足的情況下選擇福壽螺做為蛋白質的來源。

柴棺龜(Mauremys mutica)又名黃喉擬水龜、黃龜、水龜,屬於龜鱉目(TESTUDINATA) 澤龜科(Emydidae)二級保育類珍貴稀有野生動物;史丹吉氏小雨蛙Microhyla steinegeri,狹口蛙科 (Microhylidae),雖未列入保育類物種,但林春富表示,其野外族群分布地點與範圍相對於其他蛙類稀少,值得持續觀察與注意。

Top

 

台灣黑熊‧猛獸的迷思∣熊熊知多少:最新的重要發現(一)

作者:黃美秀(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亞洲黑熊專家群組共同主席、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

2009年國際亞洲黑熊保育研討會中的口頭發表包括2篇主題演講及30篇口頭論文報告,另有海報19篇。議題涵蓋了生態、行為、生理、分布、族群監測、遺傳、人熊衝突,以及保育和經營管理。在眾多論文發表中,我們不經意地發現大部分發表論文不僅主題多元富創意,而且資料充足,具極高水準。筆者摘錄了一些值得注意的亞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研究發現,並列舉如下。

生態習性及調查技術

對於分布各地的亞洲黑熊來說,生長於樹上的果實及櫟實都是其食性中的重要組成。雖然在大部分地區其食性中的昆蟲及哺乳類所占的比例相當低,但並非沒有意義。某些地區已發現黑熊會清除其他掠食者獵殺的動物。雖然大部分的食性研究仍依賴排遺分析,但日本已有一些研究開始應用穩定同位素分析來區分取用人為食物,例如垃圾或玉米在黑熊食性的影響。

對於許多地區的亞洲黑熊來說,櫟實是造成黑熊的季節及年度分布變化、棲息地利用及社會關係的重要資源。為了這些營養含量高的堅果,黑熊個體間不僅會彼此競爭,還要與許多其他野生動物競爭,例如鳥、老鼠、松鼠、鹿科動物及野豬等。為了取食樹上的果實,殼斗科的森林裡就經常可發現樹梢被黑熊折斷樹枝的現象。不同年間櫟實的生產量會有很大的變化,一次果實大量結果的豐年通常會導致來年欠收。氣候因素也會影響櫟實的產量,然而目前的預測模式尚無法預測某特定年份的櫟實產量。

青剛櫟等堅果富含營養是許多熊類秋冬季重要的食物來源。(黃美秀 攝)監測黑熊族群所採用的調查方法繁多,且優劣不一,包括痕跡調查(主要為結果樹上的爪)、訪談當地居民、架設自動相機、毛髮陷阱,以及目擊紀錄。目前因為調查黑熊的存在或豐富度的長期資料庫極少,因此有關一地區黑熊的數量變化趨勢、近期滅絕或重新出現的資訊,當地居民就成為提供最佳資訊的來源。

在有些國家,部分較完整的熊類資料則是源自老虎的監測計畫中所建立的,例如自動相機紀錄,因為這樣的計畫也能同步紀錄到熊類的資料。目前也有研究者試圖從自動相機所拍攝照片中黑熊胸口的花紋來區分個體,因為老虎便是以身上斑紋來區分個體的。但是一般來說,這些照片目前為止僅用來區分馬來熊和亞洲黑熊,以及作為一個地區相對豐富度的指標。另外,狩獵的統計數據也被用於評估棕熊的族群狀況,但此法在亞洲黑熊並不常見,除非在僅開放合法狩獵的日本及俄國。(明日續)

※本文與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合作刊登

※原文刊載於自然保育季刊

Top

 
 

結合港區 環署擬推廢棄物填海

摘錄自2012年1月9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行政院環保署9日舉行「推動廢棄資源物填海造島方案(草案)」的研商會議,並邀請內政部、交通部、經濟部和地方代表共同與會討論。

草案指出,台灣每年有380萬到700萬立方的廢棄物需最終處置,但掩埋空間有限且將達飽和,加上非法棄置問題層出不窮,因此希望借鏡新加坡、日本的成功案例,推動廢棄物填海造島解決最終處置設施匱乏的問題,並將優先結合商港推動填海造島。

環保署長沈世宏表示,海洋填島是相對影響較低的方案,不破壞自然海岸線,還能增加新的海岸線,同時還可達到終極零廢棄的目標和補足資源循環的缺口。

台北港分局代表指出,過去台北港沒有接納安定型廢棄物 (廢棄物在最終掩埋前,經物理、化學等其他處理方法,達到物理和化學性質穩定的狀態),是擔心與民爭利,如果港區可配合造地需求,接納民間安定型廢棄物,也可幫助處理不肖廠商濫倒廢棄物問題。

新北市環保局代表建議填海計劃可接納工程土方;焚化爐底渣再利用補助計畫將到期,若走回頭路去掩埋很可惜,希望除了用作填海造陸,還能有其他長遠規劃。

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表示,資源循環利用法中有明確條文,再配合填海方案和報院核定,就能推動相關計劃;而環保署也不會放棄底渣再利用的方向,除了持續爭取和推動外,也希望地方政府能建立制度,共同朝品質提升和環境維護的方向努力。

Top

 

發展電動車始於城市建設 豐田大轉型

摘錄自2012年01月09日台灣醒報報導

電動車發展的關鍵除了價格之外,更在於使用的便利性,其中公共停車場站是否提供充電?一般住宅的停車空間有無充電設備的設備?而這些部分若要從舊城市進行改造,難度極高。但是當新市區、市鎮開發時,直接導入這種概念,問題就解決了。日本豐田汽車集團最近除了造車,也展開「綠能城市」的規劃。

在溫室效應議題下,不需石油驅動的電動車再度引起關注。但是發展電動車還必須確認電源是否屬於「綠色來源」?如果依然倚賴火力發電,還有節能的意義嗎?如果用的是有環保疑慮的鉛酸電池,能接受嗎?為了發展電動車,美國通用汽車曾經向中國當局建議,應由國家電網投資興建「充電站」。而宣示要從電動車「一步到位」以對抗歐美內燃機引擎的中國,四年來卻進展有限。

日本豐田汽車集團最近透過住宅和IT等方面的技術,從建設綠能發電、配置充電站、推出鋰電池與節能住宅等總體營造概念,直接以「綠能城市」的概念推展電動車、綠能住宅等;等於把豐田汽車集團轉型成為「新城市與交通製造銷售集團」。

以油電混合車位居全球車業領先地位的豐田,提出「新城市建設」的概念,從太陽能發電開始,在其大本營「豐田市」推出「豐田市低碳社會體系」的示範住宅。包括配備太陽能發電裝置、家庭能源管理系統(HEMS)和蓄電裝置等最先進智慧住宅。

目前豐田市已推出67戶出售。第1期14戶當天就銷售一空。他們發覺不但是環保意識高的人有興趣,許多人初聽到這種商品的顧客,因有意鼓勵環保而購買。

兩年前曾獲中國某電動車相關產業邀請的汽車專家邱先生表示,電動車的製造銷售,有太多相關配套的阻礙難以克服,如果以新城市開發的概念去發展,從規劃階段,就將住宅一律配上充電系統,街道或任何停車空間也仿照遊艇碼頭概念,給予充電座的設計。他也說,要做到全面綠能充電系統,需要政府的決心與政策。他建議,台灣大型企業集團不妨比照豐田方式處理,像裕隆集團的新店「裕隆城」就是一個機會。

Top

 

2011年天災不斷 保險理賠金額破表

摘譯自2012年1月4日ENS德國,慕尼黑報導;段譽豪編譯;蔡麗伶審校

在地震中受損的紐西蘭基督城。(慕尼黑再保公司提供)全球最大再保險公司之一的慕尼黑再保公司(Munich Re)指出,人口稠密區毀滅性的地震與氣候災害,使2011年成為保險業界因自然災害損失最慘重的一年。

2011年高達3800億美金的經濟損失,比次高的2005年的2200億美金高出達三分之二,其中亞洲與北美的保險損失為最大。

光是2011年3月在日本以及2月在紐西蘭的地震損失幾乎就佔了上述損失的三分之二。保險損失達1050億美金,超過2005年的1010億美金。

日本的地震與海嘯是2011年最致命的自然災害,共造成15,840人死亡,相較之下,紐西蘭的地震雖僅造成幾個人死亡,但保險損失也是極高。

「幸運的是,像去年這樣連續的自然災害是很少見的,」慕尼黑再保公司負責全球再保業務的董事會成員Torsten Jeworrek表示,「我們在某些地方可能得要面對千年一次的災難,但我們已做好面對這類極端狀況的準備。」

所記錄的自然災害中有90%與天候有關,近三分之二的經濟損失和大約一半的保險損失則源自於大地震這類地質事件,而非天候這類造成災害的主因。

慕尼黑再保公司氣象中心主任 Ernst Rauch 說,「至少部分頻率的增加以及與天候相關災害的增加是氣候變遷所造成。」

由過去三十年來的平均值來看,地質事件只造成了不到10%的保險損失,而2011年區域損失的分佈也很不尋常,大約70%的經濟損失發生在亞洲。

(慕尼黑再保公司提供)

2011年大約有27,000人死於自然災害,這還不包括非洲之角數十年來最大旱災所造成的死亡,這是2011年最慘重的人道災難。內戰與政局不穩使得援助很難有效送到受害者手中。

海嘯淹沒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廠的4號機組,使得冷卻核燃料的電力中斷。這座核電廠的6個反應爐中有3個發生融毀,2011年3月11日。(東京電力公司提供)2011年最具破壞性的災難事件是3月11日發生在日本東北地區的地震,這場規模9.0的太平洋地震發生在仙台港東邊130公里,東京北方370公里的地方,是日本有紀錄以來最強的一個。

儘管有高保護性的堤防以及預警系統,仍有16000人受害,但若沒有那些設施,死亡人數將會更高。

慕尼黑再保公司表示,即使不考慮核能事故,地震與海嘯造成的損失也達2100億美金,是所有損失金額最高的。

在美國,發生在日本的海嘯造成了奧勒岡州與加州沿岸港口與船隻損失達1億美金。

2011稍早的時候,紐西蘭基督城在2月22日發生了芮氏規模6.3的地震,6個月前基督城也發生了規模7.1的地震。震波受到一座死火山的反射而增強,所以造成的破壞比一般這種規模地震的破壞要大。

這個淺層地震的震央距離市中心只有幾公里,造成了巨大的損失。許多老舊建築物倒塌,而新的建築雖然有較高的建築標準,也多有受損。部分住宅區將無法重建。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約160億美金,其中有保險的部分約有130億美金。

慕尼黑再保公司風險研究組主任Peter Hoppe教授表示,「即使在發生這些事情後很難令人相信,但是地震的頻率並沒有增加。」「然而,這些嚴重的地震適時的提醒我們,在建造城鎮時應該更加小心評估這類風險,特別是牽涉到核電廠這類特定建築物的時候。」

曼谷市區的巴士被洪水所困,2011年10月25日。(Pailin_C攝影)2011年眾多與天候相關的災害事件中,以泰國大水事件最突出。這場大水來自春季自秋季間的大量降雨。由於泰國首都曼谷所處的中央平原區低於海平面,在每年5至11月的雨季中特別容易受到大水威脅。根據泰國有關單局表示,2011年的水患是5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

許多電子關鍵組件製造商受到影響,導致生產受到延誤與干擾,影響全球25%的電腦硬碟零組件供應。經濟損失達數百億美金,這場大水是泰國有史以來損失金額最慘重的天然災害。

根據總部設在紐約市的保險資訊研究所統計,在美國,2011年的保險損失總額達359億美金,超過2000年到2010年間損失平均值的238億美金。

龍捲風把密蘇里州喬普林整個住宅區街道夷為平地,2011年5月23日。(Tom Uhlenbrock攝影/密蘇里自然資源部提供)在美國中西部與南部各州龍捲風的破壞力特別強。幾次包含數個龍捲風的系列風暴造成了460億美金的損失,其中250億美金有保險。保險損失的金額超過2010年紀錄的兩倍以上。

慕尼黑再保公司高層在一場網路研討會中表示,反聖嬰現象可以大幅度解釋這一系列嚴重的天災。這種熱帶太平洋東部的自然變動,也使美國西北方的冷空氣更常入侵中部各州,並且在南方與溼熱的空氣交會。這樣的情況下,劇烈的天候事件會比平常更多。

根據慕尼黑在保的資料顯示,自1980年以來,暴風雨造成的平均損失增加了5倍,在2011年達到258億美金。

由於長期乾旱,徳州在2011年的火災紀錄是最嚴重的。春天的時候,12場大火燒燬徳州西部超過300萬英畝的土地,摧毀了200個家庭與企業,保險損失達5000萬美金。

慕尼黑再保公司統計,9月時的一場大火燒燬聖安東尼奧超過1600個家庭,保險損失達5.3億美金。

保險研究所所長Robert Hartwig在4日的網路研討會中對記者表示,人口增長移入高收入與高地價區的現象,「不成比例的」增加了美國易發生災難區的人口。他表示,「波動性以及花費將會在未來更為增加」。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jan2012/2012-01-04-01.html

Top

 

2011長江豚死亡簿出爐 全中國死20頭

摘錄自2012年1月9日中國江蘇網報導

7日中午12:35,南京中山碼頭附近一頭兩歲的幼豚口吐鮮血,被漁民發現後經搶救無效死亡。這是2012年,南京第一號「冤魂」。

江豚志工於江公佈了民間版的「2011長江江豚死亡記錄」:顯示2011年,有20頭長江江豚死於非命而官方的江豚死亡數目前尚在統計中,已知的僅鄱陽湖去年一年就死亡5頭。「江豚被譽為水中大熊貓,近些年長江水質不容樂觀,加上食物短缺,讓江豚死於非命。從2​​008年開始,幾乎每年都有20頭江豚死亡,這樣的死亡速度實在太高了,太快了,太危險了!」於江說。

在於江的記錄中,詳細標註著每隻江豚的死亡地點、月份、性別、身長、體重和死亡原因。「2011年我還是將媒體公開報導或網絡披露的江豚死亡事件記錄在案,但去年上半年僅記錄到2頭,這太不正常了。」

果然,下半年江豚死亡的事件頻頻見諸報端,下半年竟然一下子記錄了18頭。「安徽銅陵、湖北嘉魚。江蘇南京、鎮江,湖北武漢,鄱陽湖,江西都昌……」去年,江豚死亡的地點分佈在全中國的7個地方。

此江豚生死簿能準確地反映江豚的死亡數字嗎?於江表示,2008年他的記錄和官方公佈的數字只相差一頭。即便如此,統計的數字也並不完全準確,因為不可能每一頭江豚的死亡媒體都會報導。

中科院武漢水生所的研究員王克雄說,江豚死亡的高發季大多在春夏之交和冬季超低水位期。相比往年,江豚死亡的原因除了被來往船隻的螺旋槳擊中致死,或是被非法捕魚的滾鉤致死外,還多了一個乾旱致死。其中,在鄱陽湖漁政部門匯報的5頭死亡江豚中,就有因為乾旱找不到食吃而餓死的。每到枯水期,江豚就會找水位深的地方,有一年鄱陽湖有30多頭江豚就誤入沙坑。

江豚是長江裡的頂級捕食者,和水情、漁情息息相關。食物短缺,它們就不得不冒著生命危險去捕食,有時連垃圾袋也誤吃進肚子。南京漁政部門曾給死去的江豚做過解剖,發現它們的胃裡有塑膠袋和垃圾,顯然是江豚誤把塑膠袋當成魚吃下後難以消化,生病而死。

Top

 

台灣槲櫟疫病纏身 5年內恐滅絕

摘錄自2012年1月9日自由時報台北報導

槲櫟屬溫帶落葉喬木,台灣是全球分佈最南界,綠色陣線協會調查發現,台灣僅剩不到20棵,且每棵都有疫病,族群狀況十分危急,若不搶救,5年內恐在台灣滅絕。

槲櫟主要分佈在中國、韓國與日本等溫帶國家,通常生長於海拔100公尺至2000公尺的向陽山坡。其果實是哺乳動物秋天的食物來源,在中國,因槲櫟種子富含澱粉,可釀酒、製成粉條、做為豆腐及醬油等,又可榨油,甚至做為家具及薪炭等之用。

台灣在1924年,曾有日本學者於新竹採集到標本,其後消失近80年沒有紀錄,直到2002年,靜宜大學生態所副教授楊國禎才在新豐鄉坑子口靶場管制區內發現。多雨的台灣其實不適合落葉林生長,且還長在不是溫帶氣候的新竹海邊小丘陵上,引起植物學界重視。

綠色陣線協會常務理事林長茂與樹木專案的謝東佑博士,2011年11月底在軍方人員陪同下到現場調查。謝東佑指出,2002年時,槲櫟還有百餘棵,到2007年也有60餘棵,沒想到1個多月前僅剩10餘棵,且樹幹嚴重枯朽斷裂、葉緣焦枯,幾乎每一棵都有嚴重疫病,如再這樣下去,推測5年內槲櫟將在台灣消失。

楊國禎表示,從直徑研判,這群槲櫟壽命不超過40年,更得代代傳承下去,軍方在該區域活動會創造開闊地,反而有利槲櫟生長,但近年軍方不演習,雜草、雜木長得太過茂密,讓槲櫟小苗被掩蓋,無法順利長大,面臨生存危機。台大生命科學系助教吳聖傑觀察槲櫟長達3、4年,發現這群槲櫟是透過無性繁殖,而非靠種子傳播,讓動物將其帶到遠處生長,因此影響槲櫟天然更新速度。

林務局副局長楊宏志強調,林務局已注意槲櫟的問題,正著手保種計畫,去年委託嘉義大學,以組織培養的方式,培育槲櫟種苗,一旦培育成功後將移到新竹林管處的苗圃種植。

Top

 

行動參與∣聲援反賄選 反高台水庫行動

呼籲原住民投正票,抵制歪票候選人,守護鄉土與文化

主辦單位:2012大選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聯盟

圖片來自我們的島,大嵙崁溪的憂傷聲援反賄選 反高台水庫行動
呼籲原住民投正票,抵制歪票候選人,守護鄉土與文化

日期:2012 / 01 / 11 (三)上午10:30

地點: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台北賓館旁)

邀請您一起前來聲援!

支持反高台水庫行動 不能上山的朋友 歡迎來這裡 在山下聲援!

選前關鍵時刻,原住民選區除了傳出賄選消息外,侵害原住民族生存環境的高台水庫興建動作不斷,為了聲援教會界反賄選(http://ipact.atipc.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category&id=69:...)、泰雅族部落反水庫「封山」行動(http://www.facebook.com/#!/groups/257905824233102/doc/336101273080223/),於選前由原住民族各族代表、部落領袖、自治倡議組織及民間社團共同組成的「2012年大選原住民族權利促進聯盟」,11日(周三)上凱道召開記者會,呼籲原住民端正投票,抵制買票、跳票、騙票的候選人,一起來守護台灣巴萊的鄉土與文化。

為什麼原住民族生存發展的空間不斷受到侵害剝奪,政治人物不必認真接受原住民選民的檢驗?為什麼政府不尊重原住民,政策總是對原住民不利?政黨如何透過選舉控制原住民政客及社會?是不是他們買票、跳票、騙票的「歪票」行為,一直沒有被揭露跟糾正呢?

過去幾年當中,原住民族生存權益遭受到更進一步傷害,從莫拉克災後原鄉不重建的迫遷分化、五都併吞五原鄉、東部及原鄉各類開發案侵奪原住民族土地及資源、土地超限利用壓迫政策、假自治法爭議、大農大富案等台糖、林務局、退輔會、新開局以及大量BOT侵佔阿美族土地爭議,到弱勢化的教育、就業及產業、部落發展政策,完全執政、完全負責的國民黨及原住民立委皆嚴重失職!原住民不得不展開自救。

就馬英九總統本身的表現而言,四年五百億基礎建設及試辦原住民族自治的跳票,「普羅旺斯說」等多次發言不當事件,不理睬選前原住民族六大訴求及原住民族人權提問,漠視核廢料安置爭議與核廢外洩事件等等一連串議題,原住民上街頭吶喊,甚至在總統大選的候選人辯論會場發生推擠抗爭,只為了爭取提問的權利。面對原住民的訴求,馬總統卻否定了經立法院三讀通過,攸關原住民族各項權益及未來發展的《原住民族基本法》!

此時此刻,石門水庫最上游深山裡的泰雅族馬里光及基那吉部落,卻又傳來族人一直表明反對的高台水庫要推動興建的消息,這勢必會重演原住民族生存與山林生態同遭摧殘的歷史。我們要聲援同一時間族人在山上發起的反高台水庫「封山」行動,保衛土地家園,呼籲台灣人民一同支持他們的行動,因為在地原住民是捍衛山林的最後一道防線。

大選原住民族權利促進聯盟也將最後一次公佈對總統及立委候選人在原住民族議題上表現的觀察,包括他們對原住民族人權素養檢驗的回應,提供原住民及社會大眾作為投票依據的參考指南。

主辦單位:2012大選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聯盟
參與單位 :泰雅爾民族議會、原住民部落青年聯盟、自然形成空間工作室、蘭嶼在台協會、中華民國律師公會環境法委員會、玉山神學院、桃園縣復興鄉長興社區發展協會、邵族文化發展協會、嘉義縣阿里山鄉山美社區發展協會、自然形成空間工作室、南投縣信義鄉部落文化經濟協會、南投縣文物藝術協會、南投縣噶哈巫文教協會、苗栗縣司馬限部落關懷文化協會、清流社區發展協會、台中縣原住民福利促進會、賽德克族民族議會籌備會、賽德克族社區人文重建關懷協會、賽德克族群區會社區宣教委員會教會與社會部、南投縣信義鄉達瑪巒原住民重生協會、宜蘭縣崗給原住民永續發展協會、花蓮縣守望部落交流協會、阿美族自治促進會、花蓮縣阿美族噶馹佤(Karowa)建設研究會、花蓮縣阿美族吉娜路鞍發展協會、花蓮縣壽豐鄉七腳川巴黎雅荖部落重建發展協會、賽德克族文化協會、花蓮縣守望部落交流協會、太巴塱青年團、花蓮縣原住民族公共事務促進會、花蓮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嘉蘭自救會、Pangcah阿美族守護聯盟、花蓮縣秀林鄉都魯彎觀光文化發展協會、刺桐部落、富山社區發展協會、大龜文王國阿朗壹盟部勇士團、台東縣原住民嘉蘭災難自救暨文化經濟產業促進會、嘉義縣阿里山鄉山美社區發展協會、八八水災高雄縣原住民部落再造聯盟、高雄市原住民婦女永續發展協會、高雄縣原住民婦女成長協會、高雄市原住民部落大學、高雄市社區大學促進會、高雄市桃源區(勤和)就地重建發展協會、高雄市桃源樂樂發展協會、屏東縣霧台鄉愛鄉發展協會、屏東縣東美原住民文化協會、台灣原住民族部落行動聯盟、台灣原社、台灣原住民族勞工聯盟、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台灣人權促進會、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小米穗原住民文化基金會、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台灣原住民族部落行動聯盟、臺灣原住民族主體聯盟、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台灣原住民族非政府組織聯盟等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