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2.06







近期活動

雨水收集工作坊(2/10截止)
淡水河左岸走讀計畫說明會
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誠徵「專案企劃與執行」1名
新竹影博館原住民影展(2/1-2/29)
2012 朝慢的方向旅行去~開春米國小英雄插秧樂
台東 秀明自然農法 農夫市集
台灣海洋漁業 資源保育 從澎湖寒害談起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守護白海豚 第二階段認股

編輯室小啟

澎湖南方四島社區培力意見徵詢會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Rio+20的思想準備:創建人與地球的「韌性」未來

中國最大的太陽能電廠,徐州20兆瓦光伏電站。(保利協鑫能源控股公司提供)

聯合國一個由現任與卸任元首、部長以及國會議員所組成「全球永續發展高階小組」,1月30日提出了一項新報告,為今年6月將在巴西所舉辦的「聯合國 永續發展大會」,啟動了一項「常綠」綠色革命,推動全球能停止使用化石燃料;該計畫並與聯合國的扶貧、對抗不公平等議題相連結,利用促進風能、太陽能以及 其他可再生性能源,來推動富國與窮國的經濟。

這份名為《韌性的人類與地球:值得選擇的未來》(Resilient People, Resilient Planet: A Future Worth Choosing)的報告,包含56項能能快速實現永續發展的建議,讓永續發展從籠統的概念成為主流經濟學的核心。報告也建議在「糧食、飲水以及能源議題之間,建立新的關係,而不是分開討論。這三項議題必須要完全整合,如果要處理全球量時危機就不能個別處理。」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城市韌性專題

2011英國轉型城鎮巡禮  
韌性理論:像蟑螂一樣的生態系統

十年前的永續高峰會:台灣NGO在南非

我們的島∣與工業區做鄰居

採訪:于立平、林燕如;撰稿:于立平;攝影:柯金源、張光宗、黃瑋傑;剪輯:陳慶鍾

「東海的學生站出來,為了我們的空氣,不怕任何犧牲,反臭氣救未來,我們同學們,為了明天的勝利,誓死戰鬥到底...」,宣傳車上播放著「戰歌」,大約400位東海師生,走出校門口,往台中工業區方向前進,他們要爭取一口「呼吸權」。

每天我們不論睡著或醒著,只要還活著,無時無刻都在「呼吸」,平均每分鐘呼吸15次左右,每次吸進大約500毫升的空氣,但是如果和工業區比鄰而居,裡面來個臭鄰居,想要好好的吸口「氣」,都可能成為一種奢求,東海大學就面臨這樣的處境。

來到東海大學,微風輕輕吹過,學生漫步在綠蔭中,濃濃的書卷味充滿校園,拍畢業照的學生,正在路思義教堂留影。位在台中大肚山上的東海大學,是台灣最美麗的校園之一,每年有上百萬的遊客人次來到東海,但是看不到的威脅充斥在空氣中。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你知道嗎?阿里山上的受鎮宮大廳藻井上刻著一隻巨大的枯球籮紋蛾,這是因為每年農曆3月3日玄天上帝誕辰日前後,枯球籮紋蛾都會飛到受鎮宮的神像上聚集,不吃不喝長達一個月後又消失無蹤,令當地居民嘖嘖稱奇,稱之為神蛾。更多精彩的蛾故事都在《幻蛾-台灣蛾類之美》影片,也在國際書展與讀友相見歡。領略野生之美後,我們可以及不可以做什麼?兩隻瀕臨絕種的白頭鶴飛到宜蘭暫棲,許多人把握機會跑去看牠們,但有些人為了攝影,不但太逼近還故意出聲,使得嬌客受到驚擾,現在森林警察巡護,阻止騷擾或追逐白頭鶴的行為。因為70%的棲地因毀林與轉植而消失,印尼蘇門答臘象在未來30年內遭滅絕危機,列極度瀕危物種。這樣傷心的消息,讓人反省,短短人生,我們憑什麼耗去大量資源卻留下大量垃圾?所幸還是有像和興國小,全校師生聯手落實零浪費的生活,和地球萬物共生。

今天是元宵節,在關心元宵與湯圓熱量的同時,你是否也拿到了各單位分送的小提燈?裡面的電池可別亂丟!因為這也會造成污染,台北市議員也開始重視這個問題,建議市府應該訂出回收計畫。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空汙,你排我吸!

作者:屋米

今年一月初在屏東待了幾天,正好感冒所以對空氣品質較為敏感,每天早上開車從屏東市往三地門,依據咳嗽的頻率可以明顯感受到靠近山區的空氣品質明顯比平地來得差。我以為整個台灣都是相同的空氣品質,但是1/7由恆春半島的牡丹鄉開車往三地門鄉,恆春半島強勁的落山風由東往西吹拂,空氣的髒汙被吹走了天空湛藍無雲;但是車子往北過了枋山能見度則大大降低,明顯感受空氣品質不佳。對咳嗽以及天空能見度差異的現象覺得好奇,於是回家googel空氣品質的資料,哎呀~真是不得了,原住民的居住的環境真是處處危機啊!

原來,威脅原鄉生命安全的不只有颱風季節的土石流,還有容易被忽視的空氣汙染!去年日本福島311核災,監測到阿里山有漂洋過海來的輻射塵,有人認為這是無稽之談,但研究顯示空氣汙染確實會隨著氣流飄移,並沉積在山麓地區。台灣原鄉主要分布於中央山脈區域,除了土石流之外,另一個威脅生命且容易被忽視的健康殺手就是空氣汙染。

精采內文

 

聯合國專家:只有永續發展能創造「韌性」的地球

摘譯自2012年1月31日ENS衣索比亞,亞的斯‧亞貝巴報導;段譽豪編譯;蔡麗伶審校

聯合國一個由現任與卸任元首、部長以及國會議員所組成「全球永續發展高階小組」,1月30日提出了一項新報告,為今年6月將在巴西所舉辦的「聯合國永續發展大會」,啟動了一項「常綠」綠色革命,推動全球能停止使用化石燃料;該計畫並與聯合國的扶貧、對抗不公平等議題相連結,利用促進風能、太陽能以及其他可再生性能源,來推動富國與窮國的經濟。

這份名為《韌性的人類與地球:值得選擇的未來》(Resilient People, Resilient Planet: A Future Worth Choosing)的報告,包含56項能能快速實現永續發展的建議,讓永續發展從籠統的概念成為主流經濟學的核心。

報告指出,「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應努力創造新的綠色革命,一個屬於21世紀的『常綠的綠色革命』,對農業研究、保護危急的動植物、水土保育以及對抗汙染方面進行更多的投資。」

報告建議設立區域海洋與沿岸管理機構,保護提供1.7億個工作機會、餵飽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海洋漁業。

工作小組建議政府應該「在區域、國家與國際層級上,促進年輕人參與並在決策過程中發揮影響力。更進一步的,協商的過程與對話應該鼓勵納入年輕社群與非傳統網絡的聲音,像是網路論壇以及輿論部落格。」

韌性  邁向Rio+20的思考準備

此份報告可說為2012年6月20至22日於巴西舉辦的聯合國永續發展大會(Rio+20),進行會前暖身工作。該大會的主軸有二:綠色經濟背景下的永續發展與消除貧窮,以及永續發展的體制框架。大會最後將會提出一份政治性的文件。

這個大會是20年前、1992年里約地球高峰會歷史性會議之後,每十年一次的會議。1992年當時,有100多位元首參與,啟動了全球環境運動並通過「21世紀議程」(Agenda 21),成為全球永續發展行動的藍圖。也是在該次會議中,全球首度一致接受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之下,訂定自願性的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協議。

不過聯合國高階小組在這份新的報告中警告,全世界還沒有解決「永續發展的困境」。

小組報告中寫道,「隨著全球人口由70億增加到2040年的接近90億,而中產階級消費者在未來20年間增加30億人的情況下,對資源的需求將會呈指數性的成長。」

糧食、飲水、能源三大問題 需有綜合性的視野

「2030年時,全世界至少需要比現在多50%的糧食、45%的能源以及30%的水,使環境的負荷量被推到新的界線上。這些都是真實且不只是造成氣候變遷,會在各方面影響人類與地球的健康。」

小組最殷切的建議之一是在「糧食、飲水以及能源議題之間,建立新的關係,而不是分開討論。這三項議題必須要完全整合,如果要處理全球量時危機就不能個別處理。」

小組敦促政府「建立評價永續發展的價值信號,引導家庭、企業以及公部門做消費與投資的決定。」 小組建議政府建立的價值信號包括:

  • 在2020年以前,通過稅收、法規或排放權交易等機制,建立自然資源和外部的定價工具,包括碳定價。
  • 改革國家財政和信貸系統,提供長期獎勵永續行為,同時懲罰不永續的行為。
  • 發展並擴大國家與國際生態系統管理計畫,像是用水、農業、漁業以及林業系統。
  • 2020年以前,停止對石化燃料的補貼,並減少其他「不正當或扭曲的補貼」。在所提出的56項建議中,小組贊同潘基文秘書長的「所有人的永續能源」倡議,並認為應即刻實施。

在這份報告中,小組注意到「近年來再生能源在電力、熱能以及運輸方面的大幅成長,估計可再生能源佔了全球總消耗能源的16%。2010年間,新增的電力來源中約有50%屬於可再生能源。」

報告指出,「電力部門方面的進展尤其顯著,2010年間可再生能源供應了全球將近20%的電力」,強調「科學」是永續發展議題中做決定的基礎,並呼籲每年定期出版的全球永續發展展望報告,應該由聯合國秘書長擔任召集工作,以整合各部門與機構的知識,並考慮設立科學諮詢委員會或是科學顧問。

小組建議,整體來說,各國應全面將商業產生的社會與環境成本,整合至商品與服務的價格與措施之中。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jan2012/2012-01-31-01.html

Top

 

我們的島∣與工業區做鄰居

採訪:于立平、林燕如;撰稿:于立平;攝影:柯金源、張光宗、黃瑋傑;剪輯:陳慶鍾

「1980年之後出生的小孩,沒有呼吸過一口乾淨的空氣」,聽到學者說出這句話,感到相當震撼,因為「呼吸」是我們每分每秒、時時刻刻,都要做的事,目前在台灣,氣喘兒的比例卻是一直升高,得到肺腺癌的人數也不斷增加,於是各地受到臭氣所苦的居民,憤而走上街頭,像台中東海大學的師生,忍受異味空氣至少7年以上,大學生為了爭「呼吸權」,透過公聽會和政府對話,但是問題依舊沒有解決,他們只好舉辦連署活動、甚至走上街頭抗議,為了瞭解真相,我們開始紀錄這場公民行動。

「東海的學生站出來,為了我們的空氣,不怕任何犧牲,反臭氣救未來,我們同學們,為了明天的勝利,誓死戰鬥到底...」,宣傳車上播放著「戰歌」,大約400位東海師生,走出校門口,往台中工業區方向前進,他們要爭取一口「呼吸權」。

每天我們不論睡著或醒著,只要還活著,無時無刻都在「呼吸」,平均每分鐘呼吸15次左右,每次吸進大約500毫升的空氣,但是如果和工業區比鄰而居,裡面來個臭鄰居,想要好好的吸口「氣」,都可能成為一種奢求,東海大學就面臨這樣的處境。

來到東海大學,微風輕輕吹過,學生漫步在綠蔭中,濃濃的書卷味充滿校園,拍畢業照的學生,正在路思義教堂留影。位在台中大肚山上的東海大學,是台灣最美麗的校園之一,每年有上百萬的遊客人次來到東海,但是看不到的威脅充斥在空氣中。

站在高處遠眺,路思義教堂的後方是密密麻麻的工廠廠房,那就是台中工業區,東海大學與工業區只隔了一條東大溝,早期的東海人不會忘記,在工業區設立之前,東大溝旁邊有片「夢谷」,「夢谷」可說是東海人最愛去的約會郊遊勝地。

1973年,台中工業區開闢之後,工廠廠房愈蓋愈多,離東海大學愈來愈近,如今天際線被煙囪佔據,東大溝充斥著工業區排放出來的廢水,東海人的「夢谷」消失了,換來的卻是揮之不去的噩夢。

1986年政府計畫在工業區設立電鍍專區,全校師生合力展開強烈抗爭,緊接著政府一再提出,工業區聯外道路的開闢或拓寬計畫,東海學生不斷進行連署、遊行,甚至舉辦公投表達心聲,只希望聯外道路不要穿越校園,相思林的生態美景不要被破壞,東海人的公民行動,擋掉一次又一次的開發威脅,卻擋不掉隨風飄散的臭氣。

「常常聞到酸酸臭臭的化學味道」、「像塑膠燃燒的味道」、「很臭,聞了很想吐,會頭暈」,東海學生說起這裡空氣,各個有怨言,東海化學系的徐漢華,也是東海反工業臭氣聯盟的召集人,他說只要在東海待愈久的學生,感受愈深,有時同學還要帶口罩上課,住在宿舍的同學,甚至還被臭到睡不著。

臭氣嚴重影響到上萬名東海師生的生活與健康,光是2011年一年間,東海師生就向台中市環保局,投訴過220多次,尤其四月到十月的季節,剛好風向是從工業區往東海大學吹,這時幾乎每天都會有一次以上的陳情案件。

「東海大學陳情很多年,但是一接獲通報來到現場,常常都沒有捉到,因為5分鐘就排放光了。」台中市政府表示,雖然有鎖定幾間廠商進行監控,但是面對廠商惡意偷排防不慎防。

政府捉不到污染兇手,東海大學環工系就主動加入緝兇行列,早上7點多,當大多數的學生還躲在暖暖被窩裡,環工系四年級的陳慶錡,騎著摩托車進行臭氣調查,他們在校園裡設定9個監測點,透過簡單的風向偵測器和自己的鼻子,初步判定臭味的程度與可能來源。

雖然幾乎可以判定,污染源來自工業區,但是卻無法確定是哪家廠商,再加上工廠偷排的時間非常不固定,有時半夜,有時清晨,所以環工系的同學只好採取輪班策略,從早到晚輪流現場監測。

來到距離工業區不到50公尺的東海女生宿舍與教職員宿舍,陳慶錡表示,這裡聞到臭氣的機率非常高,味道更是濃到讓人無法消受。「就算沒有風也聞得到,很誇張的臭味,每次聞到都想趕快跑掉,不想呼吸,真的很臭。」

台中市環保局曾經在東海大學宿舍區,檢測出PVC、甲苯、二氯甲烷等十多種有機化合物,從風向以及污染物分析,推測污染源來自台中工業區內的紙製品製造業,印刷業以及塑膠製品製造業,異味可能是來自於壁紙的黏著劑和印刷業的洗劑等化學物質。

長期住在教職員宿舍的經濟系教授,更直指他住家旁邊的一間壁紙廠是主要污染源之一。「世佑壁紙幾乎每天排放廢氣,連星期六也一樣,我們忍受很久了。」台中市環保局說明,這間被點名的壁紙廠,原本在台中工業區另一處設廠,因為臭味問題,被工業區周遭廠商投訴,最後壁紙廠遷廠,2006年才搬到東海大學旁。

污染的問題沒有改善,遷廠只是讓新鄰居又受害。

針對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物的異味排放管制,環保署訂定兩個標準值,一個是針對工廠內的排放管道,另一個則是工廠外的周界地區,2011年台中市環保局,進行工廠排放管道異味稽查時,查到這家壁紙廠有兩次不符合排放標準,對廠商連續開罰370萬,除此之外,還有印刷業、塑膠製品等三家廠商,也曾經違反排放標準。

不過來到東海校園,即使師生臭到受不了,從監測結果來看,異味污染物從來沒有超過周界標準。「聞到味道去採樣的結果,都在法規範圍內,所以你可以感受不舒服,但是都符合法規,無法處罰,只能對廠商進行道德勸說。」對於台中市環保局這樣的說法,東海師生無法接受。

從2006年開始,東海校方與工業局、台中市環保局,不斷溝通討論,也促使環保署將十幾年未修正的,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物異味排放標準加嚴,但是臭氣的問題依舊存在。

忍不下去的東海師生,決定主動出擊,東海人間工作坊的學生組成了「反工業臭氣聯盟」,在學校發起一系列的反臭氣行動。

他們在校園內設攤位,請同學來連署反臭氣,100多位教授、3千多位學生參與連署,他們設計了一個民怨箱,讓同學寫下心中累積已久的怨氣。不只如此,他們還利用晚上下課時間,到學生宿舍,一間一間的敲門宣傳,希望同學了解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危害,邀請更多同學站出來捍衛自己的權益。

2011年的聖誕節前夕,學生決定送給政府和排放臭氣的廠商,一份黑色聖誕節的賀禮。

400位左右的師生齊聚在路思義教堂,手中拿著「戰」的標語,口中呼喊著「學生上街別無選擇」的口號,前進台中工業區服務中心以及壁紙廠,對這些學生來說,這是他們人生很重要的一堂公民課,同時也幫決定政策的大人們,上了一堂課。

他們訴求,工業局積極輔導不肖廠商遷離,但是必須嚴格審查廠商遷址的地點,也要求環保局訂定更嚴格的空氣污染異味排放管制標準。

面對學生的憤怒陳情,台中市環保局回應,預計將紙業,印刷業以及塑膠業的異味管制標準再加嚴,但目前還在審議中,經濟部工業局則表示,已經針對台中工業區48家廠商進行輔導,除了廠商自行投資環保設備降低污染排放之外,工業局光是2011年,就投入上千萬元,協助多家廠商進行改善。

但是廠商獲利,居民受害,最後怎麼會是納稅人買單呢?

現有的臭氣污染問題還沒解決,新的威脅又來了,台中市政府正在推動大肚山科技走廊,除了現有的台中工業區,又要新設中部科學園區和台中精密機械園區,未來更計畫開闢文山工業區。大肚山,等得到撥雲見日的一天嗎?

東海學生拿著一張臭氣封條,貼在工廠大門上,這張臭氣封條代表的不只是東海人的怒氣,而是許多與工業區為鄰人們的心聲。

當年錯誤的都市計畫,以及現行空氣污染防治的盲點,導致東海大學與附近住宅區,日日夜夜承受空氣污染的惡果,東海師生用盡各種方法,周遭居民犧牲健康的代價,社會付出龐大成本,卻難以換回乾淨的空氣,這一口基本的「呼吸權」,爭得好辛苦。

採訪側記:

再回到東海母校,景色依舊,但是空氣的味道似乎不一樣了,看不到的威脅籠罩著校園,從東海師生的反臭氣行動,深刻感受到他們的憤怒與無奈,看著紀錄學生幾天來的行動,他們勇敢的為自己權益發聲,相當感動,曾經東海人為了守護校園的相思林,為了反對工業區道路開發,為了反電鍍廠,多次發起抗議、連署、公投,他們用實際行動,發揮大學生的力量,保護土地,也創造民主對話的可能性,相信對他們來說,這些過程,將成為人生中最值得回憶的那段風景。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Top

 
 

保育飛蛾 特生中心「幻蛾」影片書展相見歡

本報2012年2月6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枯球籮紋蛾。(攝影:施禮正)阿里山上的受鎮宮大廳藻井上刻著一隻巨大的枯球籮紋蛾,這是因為每年農曆3月3日玄天上帝誕辰日前後,枯球籮紋蛾都會飛到受鎮宮的神像上聚集,不吃不喝長達一個月後又消失無蹤,令當地居民嘖嘖稱奇,稱之為神蛾。然而,並不是每種蛾都能這麼幸運,大多數的民眾仍是視蛾類為有毒、不祥的象徵。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新出爐的《幻蛾-台灣蛾類之美》影片,要讓民眾體會台灣飛蛾之美,進而攜手保育台灣飛蛾,4日也在國際書展中與讀友相見歡。

台灣鱗翅目中,蝶與蛾的種數比約為1:10,也有學者推估台灣蛾類約有6000多種,和目前調查的數量仍有一大段距離。蛾類幼蟲與當地的植被相息息相關,非常適合做為一地長期監測的指標,但因蛾類夜間活動的習性,一向不討民眾喜愛。破除對蛾類的誤解,可說是保育的第一步,特生中心解說教育組組長林旭宏表示,此片算是讓不受重視的蛾類第一次登上舞台當主角。

皇蛾是台灣最大的蛾類,夜晚出現在中低海拔一帶。(攝影:施禮正)《幻蛾-台灣蛾類之美》以皇蛾為主角,引導觀眾遍覽台灣飛蛾的多樣性,並了解蛾類生活史。皇蛾幾乎是世界上最大的蛾,也普遍出現在台灣中低海拔。片中也訴說了飛蛾如何演化出與周遭環境相似的斑紋、體型以便能在天敵環伺的環境中求生,長得像胡蜂的黃腹鹿子蛾、廣鹿子蜂,是嚇跑敵手的偽裝;和蜂鳥相似度近八成的長喙天蛾有很長的口器吸花蜜。牠們努力生存,在自然界各司其職。大多數的蛾都是夜行性的,第一次拍蛾的導演許鴻龍說,為了此片,生活作息都跟著改變。

蛾類也屬於授粉生物,有些植物為了讓蛾類授粉,也會配合在晚上開花,這類的花朵多屬於艷麗的顏色;此外,鱗翅目物種的幼蟲,肥嫩無骨,更是鳥類、蝙蝠、蛙類、昆蟲的大餐;而飛蛾也屬於高度仰賴特定植物的物種,族群壯大與否,也顯示植被的狀態。

飛蛾協尋中

為了推廣蛾類保育,特生中心持續在臉書「『慕光之城』-蛾類世界」社團與蛾友互動,今年也將持續推飛蛾協尋活動,透過蛾類協尋,鼓勵民眾觀察周邊的飛蛾,並將拍到的照片註明地點後上傳到臉書的相簿,幫助研究人員建立台灣飛蛾基礎資料。

第1號協尋對象是是黃帶枝尺蛾(或稱為橙帶藍尺蛾),在台灣沒有近似種、辨識容易,因此成為第一個協尋的對象。解說教育組組長林旭弘表示,本種過去並不常見,但目前似乎相當普遍,許多地方都可發現其蹤影,是否與牠的寄主植物蘭嶼羅漢松在台灣被普遍栽種有關,則需更多的資料佐證。有興趣的民眾可加入臉書社團,瞭解更一步的訊息。

除了兒童和高齡長輩,蛾類也需要民眾協尋喔!2012年第一個協尋的對象黃帶枝尺蛾。(圖片來源:特生中心)

再看仔細一點:黃帶枝尺蛾
黃帶枝尺蛾的腹部。(攝影:施禮正)
喜愛蘭嶼羅漢松的黃帶枝尺蛾。(攝影:施禮正)

Top

 

搶拍白頭鶴 騷擾者要送辦

摘錄自2012年2月3日聯合報報導

兩隻瀕臨絕種的白頭鶴飛到宜蘭暫棲,引來人潮,但有人逼近攝影,為了拍鳥振翅,還故意出聲嚇鳥,惹得賞鳥客大怒,逼得宜蘭縣政府首度出動森林警察巡護,還祭出法規,若過度騷擾或追逐白頭鶴,要依法究辦。

兩隻稀有白頭鶴迷鳥這幾天到宜蘭作客,不少愛鳥、攝影人士紛紛趕往賞鳥拍照,但有民眾為了拍照,刻意發出聲響驚嚇鳥兒,讓愛鳥人士心疼又生氣,鳥友還發現,也許是受到驚擾,這對白頭鶴最近行蹤不定。

「一堆人圍牠、嚇牠、趕牠,這怎麼叫待客之道?」擔任宜蘭縣野鳥學會理事的楊錦秀就發現,這幾天有人敲東西或拍打身體,刻意發出聲嚇驅趕鳥兒,只為拍下鳥兒振翅高飛的模樣,真得很過份。

因種種不當行為讓白頭鶴不得安寧,引起宜蘭縣政府重視,首度派出羅東森林保育警察隊,到白頭鶴出現的壯圍濱海地區巡邏護鳥,並要求拍攝者離鳥30公尺以上,不要嚇到鳥了。

宜蘭縣政府警告說,白頭鶴是世界上數量稀少、農委會公告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容易受到驚嚇,過度騷擾及追逐行為,會造成鳥類緊迫死亡,要求保留安靜及安全的棲息環境,依野生動物保育法規定,不得有騷擾、虐待等行為,違反者將依法究辦。

Top

 

蘇門答臘象棲地盡失 列極度瀕危物種

本報2012年2月6日綜合外電報導,潘忠廷編譯,莫聞審校

一頭死亡的蘇門答臘象。照片版權:WWF-Indonesia/Syamsuardi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表示,印尼蘇門答臘象在未來30年內將因為棲地破壞而遭滅絕危機,據估計目前野外約有2800頭野生象,其數量已不及1895年時調查的一半,且有70%的棲地因毀林與轉植而消失。

目前蘇門答臘象已從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皮書的「瀕危」等級轉列為「極度瀕危」。蘇門答臘是除了斯里蘭卡與印度外亞洲象僅存的區域,世界自然基金會呼籲印尼政府應當停止毀林,並積極訂定保育計畫,藉由自然廊道建構加速特定棲地保育。致力於研究亞洲象專家Ajay Desai表示:「印尼政府、保育團體與農林企業都應該正視國內物種瀕危的問題,且應積極尋求解決之道,尤其是保存蘇門答臘僅存同時也是大象棲地的自然林地。」

※ 本文同步刊載印尼環境資訊中心臉書平台。參考資料:Earth Times報導

Top

 

環保綠校園 師生落實零浪費

摘錄自2012年2月5日立報報導

去年新北市國中、小爆發一連串營養午餐弊案,讓持續5年推行有機營養午餐的新竹縣和興國小意外受矚目。和興國小僅需32元,就能讓學童吃到美味又新鮮的午餐,同時並致力宣導「零浪費」觀念,不但鼓勵學童把午餐吃光光,也依每日廚餘量調配日後飯菜量,避免浪費食材。

2006年,和興國小校長吳柚有感地球暖化日益嚴重,興起在學校推動有機營養午餐的念頭,並加以落實。和興國小的有機營養午餐包含豐富的三菜一湯,搭配水果,強調清淡飲食,運用糙米、胚芽米取代白飯,菜餚以蔬果為主,少肉類,以實踐節能減碳;食材也來自鄰近有機小農、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以阻絕殘留農藥或化學肥料,讓學童可以吃得安心。有機營養午餐以蔬果為主,學童會不會挑食?和興國小總務主任黃文定自信滿滿說,歸功於廚工的手藝,學童很少有挑食問題,甚至討厭的青椒、苦瓜,都願意吃光光。

和興國小還結合相關課程,以「零排放研究創新基金會」創辦人甘特.鮑利的著作「甘特寓言」,成為校內推廣有機環保的閱讀教材,並且自行開發有機課程,像是認識有機食品、食品添加物,期望學童擁有健康的飲食觀念。

和興國小也規劃6塊「有機菜園」,由全校6個班級認養,學童親手鋤草、抓蟲,體驗耕作的樂趣;學期末再將採收的農作物變成火鍋食材,全校共同享用。吳柚笑說:「學生們對於自己種出的農作物,不但可以深刻地體會,也覺得特別好吃,於是更加珍惜每一份新鮮的食材。」

為了學童飲食健康,即使到外參加比賽,學校也會製作「愛心便當」,親自送到比賽現場。「零浪費」的飲食觀念也體現在學童的身上,吳柚表示,有的同學告訴教練,剛剛吃過點心,自願和他人共吃一個便當,避免殘留過多的剩菜剩飯,而最後剩下的兩到三個便當,則帶回去給弱勢學童當作晚餐,讓老師們十分欣慰,也成為和興國小學童珍愛食材的最佳例證。

和興國小的「零浪費」也實踐在許多生活小細節。例如,上書法課時教室內擺3個水桶,供學生清洗毛筆,避免學童個別到洗手台洗毛筆,弄髒洗手台又浪費水資源。廁所的垃圾桶用舊報紙代替塑膠袋,並教育學童抽用適量衛生紙。為了省電,和興國小使用省電燈泡,下課10分鐘、午餐時間,都會關閉教室內電燈,放學後也會將插頭拔掉。每個月統計水、電費,若有異狀,將會加以檢討,進行改善。老師們也身體力行,騎單車上班,期許自身成為學童實踐節能減碳的典範。

Top

 

提燈水銀電池 議員促訂回收計畫

摘錄自2012年2月5日自由時報台北報導

台北燈節今年發送超過八萬盞小提燈給民眾,但小提燈都使用鈕釦型水銀電池,台北市民政局從未訂出水銀電池回收計畫,市議員建議,民政局可訂出「拿回收電池換小提燈」的方案,鼓勵民眾做環保。

台北市議員陳孋輝表示,每盞小提燈都有三顆水銀電池,加上贊助廠商及贈送民眾的小提燈,估計每年光是水銀電池就超過30萬顆,這些電池不回收被亂丟,造成的污染遠比一般乾電池來得更大,「市政府不能光想到送,沒想到回收。」

陳孋輝說,北市府每年發送小提燈都造成大排長龍,今年改由各區公所發放,排隊盛況依舊,明年若能增闢另一窗口,讓持回收舊電池的民眾可以優先領取,或多領一組,應該可以大幅增加民眾回收水銀電池的意願,也透過小提燈提領,來增加環保、愛地球及資源回收的宣傳功用。

Top

 

論壇∣空汙,你排我吸!

作者:屋米

今年一月初在屏東待了幾天,正好感冒所以對空氣品質較為敏感,每天早上開車從屏東市往三地門,依據咳嗽的頻率可以明顯感受到靠近山區的空氣品質明顯比平地來得差。我以為整個台灣都是相同的空氣品質,但是1/7由恆春半島的牡丹鄉開車往三地門鄉,恆春半島強勁的落山風由東往西吹拂,空氣的髒汙被吹走了天空湛藍無雲;但是車子往北過了枋山能見度則大大降低,明顯感受空氣品質不佳。對咳嗽以及天空能見度差異的現象覺得好奇,於是回家googel空氣品質的資料,哎呀~真是不得了,原住民的居住的環境真是處處危機啊!


屏南、屏北空氣品質大不同

原來,威脅原鄉生命安全的不只有颱風季節的土石流,還有容易被忽視的空氣汙染!去年日本福島311核災,監測到阿里山有漂洋過海來的輻射塵,有人認為這是無稽之談,但研究顯示空氣汙染確實會隨著氣流飄移,並沉積在山麓地區。台灣原鄉主要分布於中央山脈區域,除了土石流之外,另一個威脅生命且容易被忽視的健康殺手就是空氣汙染。

空氣汙染指的是直接或間接危害人體健康及環境的物質,這些物質可能是氣體、固體或液體懸浮物,為交通、工業、燃料、火力發電等排放的廢氣所形成。環保署95年《高屏地區大氣懸浮微粒(PM10及PM2.5)特性及成因分析研究》報告中指出,因為大氣及季節變化之故,每年空氣汙染濃度自九月開始上升,十二月至一月到達高峰,五月後下降,六到八月空氣品質較佳。2006- 2008年間調查細懸浮微粒空間分佈的研究則顯示,細懸浮微粒濃度由北向南逐漸升高,而東部PM2.5濃度則顯著低於西部。(懸浮微粒,PM10,粒徑在10μg/m3以下的粒狀污染物;細懸浮微粒,PM2.5,粒徑在2.5μg/m3以下的粒狀污染物)

以今日(1/10)下午三時環保署監測的即時濃度數值為例,最接近屏東原住民鄉鎮的潮州測站數據顯示懸浮微粒(PM10)濃度為228 μg/m3高居全台第一,也遠超過標準值125μg/m3;細懸浮微粒(PM2.5)也不遑多讓,濃度為143μg/m3也高居全台第一。(PM2.5尚未列入台灣空氣品質標準管制內,世界衛生組織的細懸浮微粒基準為日平均25μg/m3,年平均10μg/m3。)

PM10、PM2.5都遠遠超標的潮州監測站

環保署99年《空氣品質標準檢討評估、細懸浮微粒空氣品質標準研訂計畫》中指出,醫學研究發現空氣汙染物質中的懸浮微粒(PM10)會導致肺部及心血管的罹病及死亡增加,而細粒徑(細懸浮微粒,PM2.5)可能比粗粒徑微粒對人體影響更大。PM2.5的急性暴露為日平均17μg/m3,超過就會對健康有顯著的影響,氣喘就診增加,並與高血壓疾病、缺血性心臟病和腦血管疾病有呈現正向相關的趨勢。

環保署的空氣品質監測站大都設在人口聚集的都會區,在懸浮微粒容易沉降或聚積的山區聚落卻沒有設置監測站,又用大區域的尺度來平均各地監測數值,以掩飾部分區域遠遠超過標準的事實。以往原鄉在颱風季節留意土石流即可,現在一年四季都要擔心生命安危,實在太悲情了。

※本文轉載自部落客報到,亦刊登於台灣立報

參考資料:

行政院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

行政院環保署空污基金計畫成果查詢

95高屏地區大氣懸浮微粒(PM10及PM2.5)特性及成因分析研究-總計畫暨子計畫一:高屏地區大氣懸浮微粒(PM10及PM2.5)化學組成特性時空變化調查分析、來源模擬及成因探討研究

99空氣品質標準檢討評估

細懸浮微粒空氣品質標準研訂計畫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