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2.04.08








近期活動

陽明山四季賞花「陽明山國家公園保育研究成果大眾講座」第一場
愛轉動 護地球 台北地球日綠色市集
4/14-15貢寮「諾努客農庄」自然米 邀請您作伙來春耕插秧(4/13截止)
跟著泰雅獵人去散步 a walk with the Tayal hunter-2012.0414
2012玉山永續環境論壇(4/13截止)
與野鳥攝影互動經驗談
第二屆食物與人影展(3/14~4/29)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4/29~5/1綠島 珊瑚礁體檢活動
2012陽明山生態工作假期(4/13截止)
本站與台大新聞所研究群合作「網友如何看待全球暖化議題」,邀請讀者線上填寫!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專欄作家:讀〈西塔利芫菁〉

作者:楊家旺

這麼多數量的卵,法伯猜想「新生的幼蟲從卵裡孵化出來後會大量遭到滅亡,因此需要有這樣大的數量。」這些卵產下一個月後,也就是9月底或10月初,開始孵化。法伯原本設想這些剛孵化的幼蟲應該會想辦法跑到蜂巢去,以便進行寄生行為,結果沒有。這些幼蟲只是靜靜待著,法伯試著將祂們撥散,但沒有用,祂們很快就又聚在一起了。

這一章的故事,法伯就寫到這裏,西塔利芫菁從蛹裏出來後馬上進行交配、產卵,以及幼蟲剛孵化的情形。這只是一個開頭,還稱不上很特別的生活史開頭。但我相信,接下來的三章,會一章比一章更吸引你的。兒子,你會在最後這四章的閱讀過程裏,更加佩服法伯。他為了解開對西塔利芫菁生活史的疑惑,進行了非常仔細的觀察,長達3年之久。試想他花3年的時間觀察,並進行實驗所付出的心力,就會覺得他花四章來寫其實還是非常節省內容的。我相信光是他在觀察過程裏所遇到的種種過程與想法,就有許多值得書寫的內容,可供我們參考的。但是,這些內容我們是無緣看到了,因為法伯只專注在西塔利芫菁的生活史。當然,我相信光是西塔利芫菁精彩的生活史,就足以吸引我們閱讀,並發出無比的讚嘆聲了。

精采內文


 

羽扇綸巾話魯冰花

作者:江某

魯冰乃音譯於植物學名:Lupinus lutens中的Lupin,在希臘文裡意味著「悲苦」。因其種子苦澀,當人們含在口中時,其苦澀令人不自覺地皺眉,露出如同痛苦般的表情,故而取意之,也正如這部電影的悲傷情節一樣。魯冰花又名羽扇豆,為豆科植物。原產於南歐地中海一帶,該屬植物約有500多種,台灣引進的黃花品種,即為黃花羽扇豆。因豆科植物根部有根瘤菌共生,能吸取空氣中的游離氮,具固氮作用,且羽扇豆耐酸性強適合以間作法植於喜酸性土壤的茶園,於開花後犁入泥土當綠肥。此綠肥利用法早在西周時期即已習用,《詩經·周頌·良耜》:「荼蓼朽止,黍稷茂止」就是將田間的苦菜及蓼科植物等雜草犁入泥土裡腐爛當綠肥,而所種的作物就會長得茂盛。

精采內文

 

燈塔小舖

作者:薛麗妮(蝦冰蟹醬負責人)

燈塔小舖原是藍老闆的祖母開的小雜貨店,早期鼻頭國小學生數多,小雜貨尚可維生。祖母往生後,從事烘焙業的藍老闆就接手將小店改成目前的小舖。藍老闆住基隆,假日時就到鼻頭角開店,平時在基隆備料,特別是他做的乳酪蛋糕非常好吃,很多人一次都帶上十盒回家分享親友。

很多小地方讓人一遊再遊,風景美有時也不是必然的條件,知道有個角落適合落腳,知道有人能給予熱切的招呼、會遞上溫熱的茶水、聊上幾句無關痛癢的話,經常比美麗的景點吸引人。

精采內文

 

【有毒污泥愛你好】祕密成份

作者:John Stauber、Sheldon Rampton;譯者:白舜羽、劉粹倫

「有益運用」是業界的婉轉說法,用來取代「把污泥灑在田裡」這種行為。早在這次的強力推動之前,這種作為就已經行之有年。密爾瓦基的污泥抽乾水份後,便以「溝泥肥」當做草坪、園藝用的肥料,行銷全國70年。其他的城市也有生產污泥產品,如芝加哥的「沃土」、洛杉磯的「硝酸土」、休士頓的「休士土」。 1980年初期,溝泥肥中含有高濃度的有毒重金屬鎘,肥料袋上還有警告標示寫著:「不可用於蔬菜等可食用的作物或果樹。食用含溝泥肥土壤所種植的作物可能會影響健康。」 然而在現行的聯邦法規下,多數污泥產品均無此警告標示。消費者大多都不知道上千英畝的耕地,從中西部的酪農業一直到佛羅里達的橘子園與加州的果園,都持續用這種工業與人類污泥的副產品來「施肥」。理論上,這種農法似乎是回歸源遠流長的自然堆肥系統,但仔細想想,幾世紀前的有機農夫可不用擔心他們自己的水肥中會含有如戴奧辛、石棉、DDT或鉛等豐富的「佐料」會污染到自己、地下水跟食物。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葉人豪、詹嘉紋‧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