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扇綸巾話魯冰花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人文

羽扇綸巾話魯冰花

2012年04月08日
作者:江某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笑談間,樯橹灰飛煙滅。」-蘇軾‧念奴嬌

當手中握住繁華,心情卻變得荒蕪,才發現世上一切都會變卦。
當青春剩下日記,烏絲就要變成白髮,不變的只有那首歌,在心中來回的唱……

魯冰花因在民國78年改編自鍾肇政同名小說拍成的電影而膾炙人口,但實際上很少人見過魯冰花。台灣曾在1950年代因平鎮茶改廠的大力推廣而成為桃竹苗一帶茶園栽培面積最多的綠肥植物。民國60年後,化學肥料取代有機綠肥普遍施用,此後就再也看不到魯冰花了。

木柵貓空的魯冰花

魯冰乃音譯於植物學名:Lupinus lutens中的Lupin,在希臘文裡意味著「悲苦」。因其種子苦澀,當人們含在口中時,其苦澀令人不自覺地皺眉,露出如同痛苦般的表情,故而取意之,也正如這部電影的悲傷情節一樣。魯冰花又名羽扇豆,為豆科植物。原產於南歐地中海一帶,該屬植物約有500多種,台灣引進的黃花品種,即為黃花羽扇豆。因豆科植物根部有根瘤菌共生,能吸取空氣中的游離氮,具固氮作用,且羽扇豆耐酸性強適合以間作法植於喜酸性土壤的茶園,於開花後犁入泥土當綠肥。此綠肥利用法早在西周時期即已習用,《詩經·周頌·良耜》:「荼蓼朽止,黍稷茂止」就是將田間的苦菜及蓼科植物等雜草犁入泥土裡腐爛當綠肥,而所種的作物就會長得茂盛。

羽扇豆之名乃緣於其掌狀複葉形如古時儒士手持的羽扇,而此形象最容易讓人聯想起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羽扇綸巾的儒雅神態。然而,羽扇綸巾之用語卻是源於蘇軾被譽為「千古絕唱」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笑談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其中的羽扇綸巾指的卻是周瑜,而非諸葛亮。東晉‧裴啟的《語林》:「諸葛武侯與宣王在渭濱將戰,武侯乘素輿,葛巾,白羽扇,指麾三軍,三軍皆隨其進止。」可見諸葛亮的裝扮是羽扇葛巾,亦較符合其恬淡的個性。葛巾為葛布作的頭巾;而綸巾係以青絲帶編成的。扇子和頭巾在那個時代常見於文人的衣著打扮。而明初《三國演義》中所說的諸葛亮羽扇綸巾,係作者羅貫中心傾於漢朝正室後代的劉備及輔佐他的孔明而加以美化。事實並無草船借箭及登壇借風,諸葛亮甚至不曾參與赤壁之戰的決策。這些均不見於記錄三國時期斷代史的《三國志》中,只有周瑜領著三萬水師獨自面對曹操的15萬大軍。

 

台灣生於日據時期的文學作家,其作品中以植物為名,最早的有吳濁流的台灣連翹,之後有楊逵的押不扁的玫瑰、鍾理和的夾竹桃及鍾肇政於民國50年發表於聯合報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魯冰花。其中以拍成電影的魯冰花最為人熟知,但當時電影將「魯冰花」直譯成〈The Dull-Ice Flower〉實在讓人看了不知所云?

魯冰花的種子富含油脂,能使肌膚細嫩光滑,故早在羅馬時代即頗受女性喜愛。而近幾年發現其種子中所含的羽扇豆蛋白是一種植物性胜肽,能預防光老化現象,修護日曬造成的老化傷害。「胜肽」係為小分子的蛋白質,由胺基酸所組成,而膠原蛋白為大分子蛋白質,由於分子大較不易吸收,小分子的胜肽則容易被肌膚吸收,因而再度成為美容熱銷的商品。

看過魯冰花電影的人,其實對魯冰花並沒有太多印象。因為影片中只有片頭的介紹及片尾有帶到魯冰花畫面,大部分情節與魯冰花並無直接關連。而小說的最後一段是「魯冰花謝了,留下一粒粒種子,明年又會開出一片黃色花朵點綴人間,在這一開一謝之間,使茶園得到肥料。然而,人世間可貴的天才之花謝了,到底會留下些什麼呢?他迷惘了……」作者藉由魯冰花開出美麗的黃色花朵,開花後,被犁入泥土當綠肥,使茶樹得到養分,象徵早逝的美術天才兒童,雖早逝,但也許會帶給人們一些啟示吧。

本文轉載自得閒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