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2.07.27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溼地糧倉國際志工工作坊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聲援邊佳蘭反國光 6台灣環保人士進警局

照片取自Tan Hong Pin 陈泓宾臉書

6名反國光石化運動重要舵手蔡嘉陽、施月英等,近日受邀前往國光石化新的落腳點馬來西亞柔佛州邊佳蘭,聲援並與當地反國光人士作經驗交流。卻在當地時間25日晚間參與講座會時,遭到馬國警方以《2012年和平集會法令》第9條文傳召回警局,以協助調查。

據馬國獨立媒體《獨立新聞在線》報導,該講座獲得邊佳蘭村民積極響應,約有500人出席,但在警方施壓下,講座被迫提早結束。在講座結束後,出面邀請的當地社團隆雪華堂執行長陳亞才與上述6人遭到警方傳召,在泗灣島(Sungai Rengit)警局接受問話,大約在晚上11時40分走進警察局,並於凌晨1時43分錄取完口供,安然離開警局。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保衛邊佳蘭拒國光石化 多起行動展開
國光石化 馬來西亞邊佳蘭展開填海工程
妨礙公務?嗆聲美麗灣 女大生送法辦
豪華農舍毀馬武督山林 朱天衣挺身制止反挨告

深度報導∣里山倡議案例:花蓮富里豐南村的吉哈拉艾文化景觀(下)

作者:李光中(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 

「里山倡議的願景是實現社會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為了讓以永續利用與管理土地和自然資源的地景得以受到保護與重建,里山倡議建議運用「三摺法(a three-fold approach)」:願景、方法及關鍵行動面向。

里山倡議的願景是實現人類社會與自然和諧共處;方法有三︰確保多樣化的生態系統服務和價值、整合傳統知識和現代科技、謀求新型態的協同經營體系;關鍵行動面向有五:資源使用控制在環境承載量和回復力之限度內、循環使用自然資源、認可在地傳統和文化的價值和重要性、促進多元權益關係人的參與和合作、貢獻在地社會-經濟成長。

精采內文

深度報導∣明日的城市 與水共存的出路(下)

作者:王价巨(銘傳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在氣候變遷下,突然的暴雨經常輕易超出預設的防洪標準,築堤束洪已難以有效遏止水患。因 此,非工程性的防洪策略配合地方的地理環境與都市特質,重新思考「還地於河」、「與水共存」進而「與災害風險共存」,將都市暴雨視為資源而非迫害,共處與運用。

若仍然持續把自然環境轉化為農業生產用地,再把農業生產用地轉化成建築用地,柔腸寸斷的環境景 觀勢不可免。再者,依照目前累積的大量研究成果,臺灣的災害潛勢區、生態敏感區、文化資產等環境敏感區域都已有十分詳盡之資料,若能善加利用,利用疊圖的 結果,即能很快劃定禁止、限制、可供開發之區域,指導各個層級的空間規劃。

精采內文

∣播報員:林子晴

便捷的交通,拉近了兩地的距離,但也影響了生態,美國為開發一條高速公路,將穿越一個具有重要原住民歷史與文化的溼地,美國中部90%的溼地都已經消失了,濕地可孕育非常多物種,是需要受到重視的。踏入山林享受大自然,有登山客在雪霸國家公園拍攝到小黃鼠狼抓高山田鼠的畫面,小黃鼠狼是台灣特有亞種,十分罕見,能在山林間發現到牠,是相當珍貴的!

守護環境藝人也不落人後,桂綸鎂在核一電廠前擺出人形POSE,以行動支持反核。Radiohead電台司令樂團來台開唱,他們力行環保拒喝瓶裝水,徹底落實環保路線。環保節能愛地球,日本開發出「節能玻璃」,只需裝在辦公大樓的窗戶內側,夏天時隔絕外部熱量進入,冬天時則可防止室內熱量的外逸,就可以達到節省能源的效果。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萬里電廠二階環評展開,台電又見規避!

作者: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 

台電預計納入二階環評的評估項目有許多疏漏,台電辯稱這些項目在「環境影響說明書」(第一階段環評之報告書)中已有調查評估,然而,該報告書正是內容不夠深入,因而被環委要求進行第二階環評,台電公司不應以此理由規避重新調查評估,只為了節省該公司的調查成本。

萬里電廠完成後,只能提供花蓮地區約6.7%左右發電量,卻耗資100多億,本基金會強調,台電公司既不應以花蓮「缺電」為由興建該電廠,也不應將萬里電廠的興建當作「發展再生能源」,因為經濟部「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認定辦法」第三條早已註明,只有「灌溉渠道中的小型川流式發電機」,才是水力發電方式中唯一被認定的再生能源發電設備。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葉人豪、詹嘉紋•網編:林子晴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