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8.23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氫燃料電池車可望7年內進入市場

美國再生能源實驗室提供

根據一項世界最大規模、為期最長的氫氣燃料電池車及充電技術示範計畫,燃料電池車(FCEV)可能在2014到2016年間步入市場化階段。這項由美國能源部國家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執行的計畫,共歷時7年的實境驗證,期間動用了183輛車、行駛50萬次達360萬英里的里程,另外動用25個氫燃料站,經3.3萬次充電,共使用了15.2萬公斤的氫氣。每秒傳回再生能源實驗室的資料,累積達15萬4千小時之多。

燃料電池車仰賴的是氫氣而非石油。在車上的燃料電池元件內,儲存的氫氣與空氣中的氧氣會產生電化學反應,將化學能轉為電能來供應汽車發動,且唯一的排放氣體是水氣跟熱氣。」NREL燃料電池與氫技術專案經理Keith Wipke表示,「儘管全世界的汽車製造商和研究人員還在煩惱如何兼顧電池持久力、成本與量產能力;但應該可以樂觀的說,製造商在幾年內就可把FCEV導入市場。」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新能源的產生-燃料電池
2007:佛州第二座氫氣車加油站揭幕
國際車展的綠色陰影
氫世紀來臨 政府應積極面對

透視中國環境|毒泥圍城

作者:楊大正、呂明合、謝丹

「污泥偷排的利潤太高,違法成本太低。」在長期工作於政府水務部門的許慶看來,如此之大的利益關係和灰色監管空間,肯定有人鋌而走險。

污泥是汙水處理過程中污染物的濃縮,隨意堆放或簡單處理會存在較高的二次污染風險,破壞土壤、大氣和水資源,部分污泥中的重金屬滲入地下水後還可能通過食物鏈,重新回到餐桌上。如果現在不進行科學處理,將會對子孫後代造成無法彌補的影響。

精采內文

環境大記事∣播報員:林子晴

高雄黃蝶翠谷孕育豐富的物種,黃蝶飛舞更是奇觀,居民積極提倡保育,並拒絕美濃水庫的開發,林務局計畫設成自然保護區,但還要與當地居民多做討論。開發也要兼顧當地生態,蘇花改工程,邊施工邊保育監測生態變化,想打造生態保育的友善工程環境。

中度颱風「天秤」移動速度緩慢,預測24日才登陸,台灣東方另一個颱風「布拉萬」,由於移動速度較快,兩個颱風有逐漸接近的現象,氣象局也在密切觀察中。地球氣候亂了步調,在亞洲各地出現豪雨災情,在歐洲各地氣溫飆破40度,許多人會去避暑,在英國布萊頓海灘,因民眾前往避暑,留下了23頓的垃圾,當地官員呼籲民眾將垃圾自行帶走,不要破壞這美麗的沙灘。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日本蔬菜咖啡館 帶有機給核災學童

作者:宋竑廣

因為擔心311核災放射線污染的影響,日本民間團體除了讓學童往外地避難之外,對於還在災區裡的孩子們,則持續關心他們在生活的各個面向,營養午餐也好,戶外活動也好,無一不受檢視;而對於災區的農產品,災區內的人難免跟外地人一樣有所疑慮,試圖尋找更安全的食材。

「蔬菜咖啡館HAMORU」的成員包括,由「守護孩子遠離放射能 福島Network」管理人的佐藤幸子女士擔任所有人(督導),和包括陶山在內的4名工作人員。在經過幾個月的籌備後,於2011年11月11日這個特別的日子開幕,從門口進去,一側放有來自日本各地的蔬菜,一側放有米、鹽、醬油等,裡面還有學童避難相關活動的公佈欄,其下擺放防範輻射污染的書籍等,店內大半空間設有諮詢與休息的桌椅,可以舉辦放映核災紀錄片等小活動。

精采內文

 

氫燃料電池車可望7年內進入市場

摘譯自2012年8月16日ENS美國,科羅拉多州,戈登報導;柯雙華編譯;莫聞審校

圖片來源:NREL根據一項世界最大規模、為期最長的氫氣燃料電池車及充電技術示範計畫,燃料電池車(FCEV)可能在2014到2016年間步入市場化階段。

這項由美國能源部國家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執行的計畫,共歷時7年的實境驗證,期間動用了183輛車、行駛50萬次達360萬英里的里程,每秒傳回再生能源實驗室的資料,累積達15萬4千小時之多。

這項計畫也動用25個氫燃料站,經3.3萬次充電,共使用了15.2萬公斤的氫氣。

因氫氣是種引爆性氣體,安全問題經過嚴密分析後,「沒有發現任何根本性的安全問題。」NREL燃料電池與氫技術專案經理Keith Wipke如此表示。

「這個計畫結果顯示,燃料電池電車進展迅速。」Wipke說明,「儘管全世界的汽車製造商和研究人員還在煩惱如何兼顧電池持久力、成本與量產能力;但應該可以樂觀的說,製造商在幾年內就可把FCEV導入市場。」

燃料電池車仰賴的是氫氣而非石油。在車上的燃料電池元件內,儲存的氫氣與空氣中的氧氣會產生電化學反應,將化學能轉為電能來供應汽車發動,且唯一的排放氣體是水氣跟熱氣。

NREL的驗證計畫從2004年展開,有四大汽車製造廠參與此計畫,包含通用汽車、戴姆勒、現代起亞(Hyundai-Kia)、福特,以及三個能源合作伙伴:殼牌、BP、雪弗龍,一齊提供數據供實驗室分析。

此項計劃的三大目的為:評估燃料電池的持續力、汽車續航力,以及計算實際氫氣製造成本,並比較與能源部所訂目標之差距。

技術分析顯示,至少其中一家車廠的汽車續航力及電池持續力超過了計劃目標。

至於降低在地氫氣生產成本的目標,Wipke解釋,這很難在示範計畫中驗證,因為目前還沒有完全依商業使用所設計、建造及使用的充電站。

儘管這個計畫還未達到能源部的氫燃料成本目標,一個獨立審查小組正在分析生產成本的問題,他們會負責至少提出一種方法,讓一般汽油加油站大小的氫燃料電池充電站可以商業化運作。

Wipke說明,這個方法就是從天然氣中生產氫氣,有越來越多方式取得低廉的天然氣,氫氣的成本可望在未來降低。

由NREL六位科學家共同撰寫的示範計畫報告指出,「燃料電池車在最近的7年裡突飛猛進。」報告中還提到,他們「持續的進展可讓汽車製造商在2014到2016年間,投入上千部燃料電池車進入市場,這會是氫能源社群第一次的機會,來實際檢驗大眾能否接受氫能源科技。」

Top

 

透視中國環境|毒泥圍城

作者:楊大正、呂明合、謝丹

 圖片來源:何波7804

在廣州,一船污泥、四五百噸、滿含重金屬、病原體和細菌,只需要雇條船,花點油費,一兩個小時,就可以偷排進河道,獲利七八萬元。

在北京,懷疑受到污泥圍困的市民一度製作了污泥堆放點地圖,分佈在京郊的三十多個污泥填埋點被一一標明經緯度,把它們連接起來,恰如一座污泥長城,圍住北京。

在深圳,2009年下坪固體廢棄物填埋場由於填埋的淤泥過多,地下水頭壓力過大,淤泥從地底噴湧而出、流入河內,最深處可達腰部。

廣東、浙江、北京、上海、貴州、寧夏、四川、重慶……乃至西部城市烏魯木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泥問題的困擾。

「重水輕泥」埋下禍根

中國汙水處理產業正越來越受困於令人難堪的污泥問題。據中國水網《2011中國污泥處理處置市場分析報告》顯示,截止到2010年底,全國城鎮汙水處理量有343億立方米,相當於一個三峽水庫總庫容。這座「水庫」每年吐出的「脫水污泥」則接近2200萬噸,而其中80%污泥未得到處理。如此之大的污泥總量,一旦失控,中國面臨毒泥圍城的形勢比垃圾圍城將更加嚴峻。

「2200萬噸僅僅是城鎮生活汙水處理後的污泥量,全國數千個各類經濟或工業開發區的工業廢水污泥大多數不在統計之列,其情況同樣不容樂觀。」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王洪臣說。石化、冶煉、制革、印染等行業的污泥不少含有危險物質,危害更大。

「污泥偷排的利潤太高,違法成本太低。」在長期工作於政府水務部門的許慶看來,如此之大的利益關係和灰色監管空間,肯定有人鋌而走險。

污泥是汙水處理過程中污染物的濃縮,隨意堆放或簡單處理會存在較高的二次污染風險,破壞土壤、大氣和水資源,部分污泥中的重金屬滲入地下水後還可能通過食物鏈,重新回到餐桌上。如果現在不進行科學處理,將會對子孫後代造成無法彌補的影響。

糟糕的現狀,源於城市汙水處理「重水輕泥」。「十一五」以來,中國汙水處理行業快速發展,在較短時間內達到了與美國相當的汙水處理能力,但與國外污泥占汙水處理設施投資近半的比例相比,中國的相關投資一直處於滯後狀態。

事實上,在「九五」末期,中國就已意識到污泥問題。作為2009年出臺的《城鎮汙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試行)》的主要起草者,王凱軍已感到,污泥處置熱正在襲來。一個例子是,從2011年開始,在全國水處理行業的專題會議中,超過70%跟污泥處理有關。成熟的、不成熟,實驗室的、外國的,淘汰的技術,甚至未來的污泥處理技術都湧進了這個市場。「現在的關鍵問題不是有沒有技術、選擇什麼樣的技術,而是地方政府作為還是不作為。」王凱軍說。

而解決的關鍵在於政府的決心,過去汙水處理廠之所以建設得這麼快,就跟減排壓力下,與各地核算COD(化學需氧量)考核指標掛鈎有關。「如果沒有明確的考核指標、不能跟政績掛上鉤,十二五期間,污泥處置建設恐怕依然會步履蹣跚。」王洪臣說。

臭氣熏天的投資「香餑餑」?

2010年底,環保部下發《關於加強城鎮汙水處理廠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汙水處理廠新建、改建和擴建時,污泥處理設施應當與汙水處理設施同時規劃、同時建設、同時投入運行。不具備污泥處理能力的現有汙水處理廠,應當在該通知發佈之日起兩年內建成並運行污泥處理設施。

這相當於釋放了明確的政策信號:污泥處理完全有望成為環保產業的新增長點。

過去一年,包括紅杉資本、聯想投資、青雲創投、啟明創投、德同資本、凱旋創投等在內的多家風險投資機構聞風而動,紛紛佈局污泥處理產業。絡繹不絕的風投開始頻繁穿梭於中國各個省市臭氣熏天的污泥處理廠。

但是,仍然有許多障礙在阻礙投資人。首先,這是一單跟政府做的生意,目前,污泥處理企業的收入主要來自政府的污泥處理費,「賺多賺少全靠談,企業的政府關係決定了其拿單能力。」一位青雲創投的投資人說,「再說政府也不會讓你太賺錢,回報有限。」而更直接原因是,現有的污泥處理公司並沒有穩定、持續的收入來源,盈利能力仍有待驗證。

 圖片來源:何波7804污泥處理企業的商業模式和產業鏈也存在諸多問題。中國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長期混同處理,所有污泥都含有重金屬而難以用於堆肥。這導致一些已經建成的污泥處理專案,採用了國外昂貴的技術設備,處理之後的「乾淨」污泥卻無處可去——這些處理的「有機肥」被農業部禁止進入農田,只能用作綠化土、填埋土、路基土等,無法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此外,現有的厭氧消化、好氧發酵、焚燒等技術路線都存在各自的明顯利弊,並不存在一種處理成本又低、速度又快、占地面積還小,在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方面都具有優勢的污泥處理技術。投資人則認為押寶任何一種路線似乎都是種冒險,他們耳邊迴響著不同技術路線擁護者之間的互相攻擊。

政府的決策,也影響著污泥產業發展最重要因素。儘管2010年以來涉及污泥處理的政策檔已經出臺不少,但多集中在技術指南等細節性政策上,在目前條塊分割的行政管理體制下,污泥處理產業的主管部門仍不明晰,責任散落在環保部、農業部、住建部等部門,這也導致決定行業整體發展方式的核心政策至今仍是空白。

按照即將出臺的《「十二五」全國城鎮汙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十二五」期間,中國擬新增汙水處理及相關投資額約4210億元,其中污泥處理和處置設施投資312億元。

然而,這也許只是春天的前夜。

「關鍵的問題不是要投資多少,而是誰來付這312億元。」從事了多年污泥處理技術研究的河海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朱偉說。這關係到誰是污泥處理處置服務的甲方,誰是污泥處理處置服務的付費主體。

有人認為應當使水價上漲,由社會來承擔污泥處理的費用。據估算,如果在現有水價中增加2角錢的污泥處理費,「污泥處理產業會一下子爆發」,但如此敏感的價格變動在短時間內並不容易實現。

也有折中的辦法,就是污泥處置企業向地方政府爭取「一事一議」的財政資金支援,但這種模式下產業難以大規模發展。

「付費機制一天沒有,這個產業就不可能轉起來。」朱偉說。

相關文章

東江超載 2012年7月20日

太湖百億治汙20年無效 2012年2月14日

生活在垃圾之上 2011年7月13日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發表日期2012年8月17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

Top

 
 

黃蝶翠谷擬劃設保護區 林務局先徵詢社區意見

本報2012年8月22日高雄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林聖賢攝位於高雄市美濃區的黃蝶翠谷孕育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黃蝶飛舞的景象更蔚成奇觀,向為居民所樂道。此處位於美濃溪源頭,當地居民積極倡議保護,農委會林務局也評估可依據《森林法》劃設為「自然保護區」,在落筆經營管理計畫之前,於18、21日舉辦地方座談會,前天(21日)晚上,第3場座談會邀請地方社團座談,與會者皆表達劃設保護區必須能阻擋水庫開發,並建議應加強流域生態治理以及私人土地地主溝通。

美濃溪口因日治時代廣植鐵刀木,這些蜜源植物配合氣候條件,吸引大批黃蝶在此地產卵繁衍,每逢5、6月,上千萬隻黃蝶在谷中飛舞的景象,吸引不少遊客來訪,黃蝶翠谷之名不脛而走,其中又以無紋黃蝶和銀紋淡黃蝶最多。谷口的雙溪熱帶母樹林是台灣唯一的熱帶雨林,林中更有多種台灣罕見樹種。

如此具特色及豐富的自然樣貌,自然不容錯過。多年來居民自主保育,成績不凡,只是仍阻擋不了源頭水利單位工程以及農藥、化肥的使用。此地大多為林班地(旗山事業區45-52林班地),原可依據《森林法》劃設為自然保護區,經過評估以及居民目前積極倡議保護,林務局於是推波助瀾提供此法令工具。

munch攝

架構里山典範

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育樂課長董蓁指出,自然保護區劃設是實際操作保育概念,一旦黃蝶翠谷劃設為自然保護區,能提升當地的保育功能,並與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串聯成生態廊道,而該地為林班地原有森林法管理,再加上保護功能,保護更完備;未來也將以生態旅遊和環境教育帶進周邊產業的發展。

林務局保育組長管立豪則以「保護區外的保護區」為願景,社區居民因為將當地環境生態照顧好而得到好處,並反映在產業中,形成生生不息永續利用的循環,也就是里山倡議。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副教授陳美惠也指出,結合林務局的社區林業,淺山型的美濃也可以成為里山倡議的典範。

居民關心以保護區擋開發

屏東科技大學副校長陳朝圳表示,黃蝶翠谷劃設自然保護區可兼顧保育以及永續利用。只是居民對於「利用」一詞深懷恐懼,美濃文化產業總幹事邱國源即關心自然保護區能不能阻絕美濃水庫的開發、永續利用是不是涵蓋開發。他說,國家自然公園中的遊憩功能最讓人質疑,林務局應說清楚利用是不是開發。

陳朝圳認為,會設立自然保護區是有理由的,不是任意成立,一旦成立,以森林法的位階足以阻擋政府開發及水庫,而且不是民眾出來擋而是林務局要出來擋。他也說,目前的趨勢不是建水庫,而是引導到地下儲存的地下水庫,「上游保護好讓水慢慢進到地下再慢慢使用才是潮流」。

董蓁表示,保護區的永續利用是指與人民生活有關的利用,採集了會再生,這是有別於開發;反觀遊憩區,一旦土地規劃開放了遊憩區,就可以用地變更,帶入水泥化建設。陳美惠也指出,保護區不容許開發。

水體、私人土地應關注

美濃愛鄉協進會執行長邱靜慧則關心溪流水域,保護區是否管得到,黃蝶翠谷可見黃蝶、翠鳥、食蟹蠓,不過幾次溯溪時發現溫度高、藻類多,疑似和噴灑農藥有關,而護岸工程也會使得水生生物惡化。此地雖為林班地,對於水體管理有什麼策略、河流和林班地之間夾雜著私有土地,如何處理,都應說清楚。該會理事長劉孝伸也建議應對水域以及私人土地著力,以達保育目標。

海洋生態博物館助理研究員邱郁文解釋,水體變綠代表養分高,過多的肥料、砍樹留下的樹根腐爛、除草的草分解到水裡,都有可能造成水體變綠。水溫高則和工程、開路把溪流兩邊的植物砍掉有關,溪水缺乏遮蔭下,陽光直射,水溫自然提高,水溫一高,綠藻就會增生。農藥和殺草劑也會把吃綠藻的蟲殺死。水變黃可能和上游樹砍光土地裸露,雨林一來直接沖刷泥土夾帶到溪流變黃有關。他說,上游溪流健康要和森林保育連在一起。

董蓁說,保護區可依據經營管理計畫去要求,保護區外的則以社區保育區來治理,漸進達成目標。很多溪流是私人地,市政府是可以有作為的,例如楠梓仙溪動物保護區或封溪護魚,不在林地能建議卻不能越權去管。

照理說,林班地承租人不得使用農藥化肥,屏東林管處旗山工作主任洪寶林說,目前承租戶紀錄違規的情形不到1%,也都溝通過了,正逐漸改善,劃設保護區之後,管理會越嚴格。

也有居民關心劃設期程,董蓁表示,經營管理計畫完成,依法要進行居民說明會;管立豪則說,公告之後,若民眾有不同意見,可能會拉長,否則也許明年2月可完成。

黃蝶翠谷生態樣貌佳

林務局委託屏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翁國精、生物資源研究所助理教授賴宜鈴以及邱郁文針對當地動物、植物以及溪流生物進行調查,不但具備低海拔生態系哺乳動物物種,更可望繼滿州、社頂之外另一個鳥類過境、留棲地。

林地組成以人造林以及人為擾動後的次生林為主,重要蝴蝶食草、蜜源及動物棲息地,雙溪母樹林具有稀有易受害植物如蜜花盾座苣苔、南台灣黃芩、台灣風蘭、台灣魔芋等,民俗植物如鴨腱藤做藍染的野木藍,已有豐富的客家民俗植物紀錄。雙溪流域生態溪流之調查,發現台灣原生種以及特有種生物,沒有外來種。

學者也指出具象徵性的銀紋淡黃蝶這幾年有減少的跡象,黑波紋小灰蝶2011年只記錄到2-3隻,值得關注

Top

 

追著綠繡眼 蘇花改邊施工邊保育

摘錄自2012年8月22日中央廣播電台報導

去年底動工的蘇花改工程,每季調查分析工區附近的12種陸域、水域指標性生物,只要群集均值低於一半,立即停工檢討,創台灣公共工程先例;今年3月首次調查顯示,指標物種群集數量都大於停工標準。蘇花改工程處長邵厚潔表示,就是要打造生態保育的友善工程環境。

蘇花改除了新開標的工程開始記錄「物料碳足跡」(建造物料運送與操作機械的碳排放量),也在東澳北溪、觀音海岸以及太魯閣國家公園進行指標性生物監控分析。

12種指標性生物有白頭翁、麻雀、綠繡眼、小雨燕、紅嘴黑鵯、洋燕、繡眼畫眉、五色鳥、竹雞及東澳北溪的日本禿頭鯊、大吻蝦虎、湯鯉。

由於蘇花改工程沿線擴及中央山脈東側海岸,環評時被要求監測生態變化,去年底動工前,已進行2季調查指標性生物的群集數量,獲得指標物種均值,只要東澳北溪的指標魚種數量低於23隻次,指標鳥類在觀音海岸低於97隻次、太魯閣國家公園低於62隻次,就馬上停工檢討是否人為汙染。

今年3月首次進行調查,在特定區域內,定點統計指標生物出現次數,另外也委託「農委會特有生物中心」進行11項生物研究計畫。調查顯示,指標物種群集數量都大於停工標準。

南澳鄉長江明順說,有安全回家的路,也要美麗的家園。過去北迴鐵路進行高架橋灌漿時,溪流混濁不已,不但影響水中生物,也傷害戲水幼童健康,施工過程監控生態變化是尊重環境的做法。

Top

 

天秤颱風龜速 預測24日登陸

本報2012年8月23日台北訊,王鎮中報導

颱風來襲前的宜蘭海岸。彭瑞祥攝中度颱風「天秤」移動速度緩慢,中心甚至一度近似滯留,23日中午以後,暴風圈才會接觸到東部的陸地,登陸的時間點也會往後延到24日。

氣象局簡任技正伍婉華表示,「天秤」颱風過去移動緩慢,呈現擺盪現象,不過,氣象局認為往西走的大方向不會變,登陸的地點可能會往南移一些,時間則會在24日中午以後,而颱風在接近時,會對台灣東北部、東部、東南部、中部及南部陸地構成威脅。

至於台灣東方另一個颱風「布拉萬」,由於移動速度較快,兩個颱風有逐漸接近的現象,但因為距離還很遙遠,氣象局也在密切觀察中。

天秤颱風動態預測圖(中央氣象局 提供)

天秤23日上午8時在北緯22.5度,東經123.6度,即在鵝鑾鼻的東方約250公里之海面上。暴風半徑180公里,以每小時6轉9 公里速度,向西進行。預測24日8時。在北緯22.7度,東經121.8度,即在台東的東方約70公里之海面上。

根據最新資料顯示,第14號颱風過去3小時中心近似滯留,目前在台東東方海面,暴風圈已進入台灣東部近海,預計此颱風將向西移動,對台灣東北部、東部、東南部、中部及南部陸地構成威脅。

警戒區域:
天秤颱風各地風力預測(中央氣象局 提供)

陸上:宜蘭、花蓮、台東、綠島、蘭嶼、南投、高雄、屏東地區應嚴加戒備並防強風豪雨。

海上:台灣東北部海面、台灣東南部海面、巴士海峽及台灣海峽南部航行及作業船隻應嚴加戒備。

豪雨特報:受第14號颱風影響,23日台灣北部、東北部、東部及東南部地區有局部性大雨或豪雨,尤其東北部山區及東部山區有局部性大豪雨發生的機率,中南部地區亦有局部性大雨。請注意防範坍方、落石、土石流及山洪爆發,低窪地區請慎防淹水。

大豪雨地區:宜蘭縣、花蓮縣。恆春半島、台灣東南部、台灣東部及台灣東北部沿岸已有長浪出現,請避免前往海邊活動。

台灣沿海地區將有較強陣風,請注意。

Top

 

地球氣候亂了調 亞洲各地豪雨淹水

摘錄自2012年8月22日TVBS報導

不僅太平洋地區,今年颱風異常增多,亞洲各地也出現豪雨災情,包括南韓、大陸華南地區,還有印度都下起豪雨,造成淹水災情;歐洲各地氣溫持續飆破40度,加拿大則出現超強暴風,高速公路指示牌被吹得上下晃動,險象環生。

異國音樂在耳邊繚繞,隨著音樂晃動的卻是遠方的指示路牌,這是網友所紀錄下加拿大超強暴風的誇張畫面,高速公路上下著大雨,遠處的指示路牌被暴風狂吹,誇張的上下跳動,彷彿跟著音樂的節拍,惡劣天候下行車,所有經過的車輛都放慢速度慢慢通過。

全球氣候異常,大陸的南昌連續好幾天降下暴雨,街道瞬間汪洋一片,南昌市區天橋下的地下道慘遭淹水,2輛轎車來不及躲避,就這樣困在地下道裡頭動彈不得, 積水比較淺的地方,車輛勉強涉水而過,住在低窪地區的老人家,水淹到大腿高,只能仰賴救援人員揹著,就這樣涉水逃離家園。

透過CNN氣象雲圖可以清楚看到,從東北亞貫穿到大陸的東南,全都籠罩在厚厚的雲層裡頭,南韓首爾24小時之內下了136公厘的雨量,南亞的印度情況則是更慘,印度東北部地區暴雨造成大淹水,有些地區馬路都不見了,公車只能冒險涉水而過。

Top

 

民眾避暑 英國布萊頓海灘留下23噸垃圾

摘錄自2012年8月22日中廣新聞網報導

英國南部知名的「布萊頓」海灘因為天氣太熱,民眾紛紛前往避暑戲水,結果留下了23噸的垃圾。

當地官員表示,雖然他們已經增設了60個垃圾桶,並且呼籲民眾將垃圾自行帶走,但是週末結束之後,海灘上依舊被大量垃圾覆蓋,放眼放去好像是垃圾掩埋場,當局必須增派人員進行清理。

Top

 

論壇∣日本蔬菜咖啡館 帶有機給核災學童

作者:宋竑廣

民間團體「守護孩子遠離放射能福島Network」官網因為擔心311核災放射線污染的影響,日本民間團體除了讓學童往外地避難之外,對於還在災區裡的孩子們,則持續關心他們在生活的各個面向,營養午餐也好,戶外活動也好,無一不受檢視;而對於災區的農產品,災區內的人難免跟外地人一樣有所疑慮,試圖尋找更安全的食材。有鑑於未來數十年可能要面對的健康風險,民間團體「守護孩子遠離放射能 福島Network」,設立了店名為「蔬菜咖啡館HAMORU(調和或合聲的意思)」有機食材店,以保障食品安全並推廣長期的保健工作。

免費的提供安全的水,大米和蔬菜等食物給災區的孩子。「蔬菜咖啡館HAMORU」的成員包括,由「守護孩子遠離放射能 福島Network」管理人的佐藤幸子女士擔任所有人(督導),和包括陶山在內的4名工作人員。在經過幾個月的籌備後,於2011年11月11日這個特別的日子開幕,從門口進去,一側放有來自日本各地的蔬菜,一側放有米、鹽、醬油等,裡面還有學童避難相關活動的公佈欄,其下擺放防範輻射污染的書籍等,店內大半空間設有諮詢與休息的桌椅,可以舉辦放映核災紀錄片等小活動。

顧客多半不只是為了買有機蔬菜,還想跟店員傾訴自己處於核災中的狀況,詢問如何因應的相關知識。「期待這樣的店很久了,現在只想孩子不要吃到福島產的食材。」「能夠在這裡得到核災知識跟避難情報等真的很欣慰。」「周圍親友和自己的危機感落差太大,很想有人可以跟自己談談,能有這樣的社區設施真高興。」像這樣的心聲不絕於耳。陶山先生在官網的開店日記裡說:「兼具情報中心與議題沙龍的複合式經營果菜店……可能是日本的第一家吧?……但我深信它是現在福島最需要的商店。」

不分災區內外,前來出錢出力的人很多,有教大家做甜甜圈、做酵素、柚子汁、正確的炊飯方式等等的老師,也有開設「放射線、化學物質與身體的關係」、「靠自己守護心靈健康的小訣竅」等課程,教導關於輻射、身心健康等專業人士,充實店內的精神內涵;也因為具有多方面的教育意義,「蔬菜咖啡館HAMORU」成為青少年營隊的參觀景點之一,是孩子向大自然學習的橋樑。

所有人佐藤幸子為這家店背後的問題意識,寫了一篇長文作解釋。她認為,過去廣島、長崎與車諾比的核災經驗,和現在的福島甚至是全日本,有個很不一樣的地方是,「(同為現代日本國民的)福島人至今的健康狀態」,不能單從核災的時間點之後,或福島一地的特殊狀況,來思考未來的健康問題。

在核災之前,現代人已經因為種種化學物質的污染,讓身體發出悲鳴,比方症狀之一的「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30年來在皮膚科的治療只能壓抑表面患部,完全無法解決問題,病名atopic,來自於希臘文的atopos(奇妙的),翻譯成為「原因不明的奇妙皮膚炎」,換個角度看,農藥、化肥、添加物、電磁波等非天然的化學物質,花粉與煙等天然物質,都可以是病因,放射線也似乎會是。大量吸取這些物質的日本人,肝腎因此弱化,在免疫力低下的狀況下,再遭遇放射線的污染,不知會導致什麼樣的症狀,因為背景不同,單靠過去核災的經驗,無法預測未來的健康風險。

有的人可能會因為「無法證明因果關係」而認為問題不大,但在化學物質與放射線的複合污染下,誰也無法把問題做單一解釋。用「沒有前例就無須因應」的態度面對,那是行政官僚的想法,就好像官方迴避公害問題一樣,無論「因果關係」能否被證明,未來症狀出現仍然要治療,但只是治標不治本地用壓抑性療法的話,恐怕不是上策,還是把身體各部位視為互通聲息的一體,好好地照顧才好。現在有了放射線已很嚴重,不要再讓化學物質雪上加霜也是好的,因此對於福島的孩子,希望「多給他們吃一份有機蔬菜也好」。

店長陶山先生也撰文表示,福島的孩子已經因為311核災要遭受外部被曝,而且日本政府又大幅放寬食物的輻污標準,為了向這個把經濟發展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的政府說No,因此開設此店,提供西日本的無農藥與有機蔬菜,「放射線的污染問題,已經到了不以市民運動的等級努力,便無法保護孩子的程度了」。

由於是「守護孩子遠離放射能 福島Network」旗下的子團體之一,店內的活動會經過該團體的官方刊物報導,有機農產相關團體、熱愛自然生活的環保人士、綠色企業等也會幫忙宣傳,吸引民眾消費或慈善團體的支持,例如日本公平貿易組織所設立的「WAKACHIAI」(平分)募款計劃在成立之前就捐款過,為此「蔬菜咖啡館 HAMORU」寫了感謝信,上頭寫著:「這家店對於那些因為現實而不得不在福島繼續生活的人,幫助會很大。我想要連結彼此,連結像你們這樣的外地鼓勵隊伍與支援網絡,連結大家的心。」

最近台灣衛生署放寬食品輻污標準,有的甚至是現在日本政府標準的6倍、也是低階核廢料標準的6倍,比核災中的國家還要誇張,作家劉黎兒指出,台日交流頻繁,多少食品食材從日本進口,質問:「現在全球只有日本有高輻射污染食品,台灣應更嚴格化,怎可放鬆?」日本民間團體為了食品輻污問題,透過研究論述、抗議、訴訟等方式力爭,怕的就是影響對放射線敏感的成長中學童,又推出像「蔬菜咖啡館HAMORU」這樣在第一線供給安全食材的商店。關心台灣食品輻污問題的民眾,不妨多方參考他們的經驗,一同緊盯政府,別讓大家的胃袋成為核廢處理場才好。

本文轉載自立報

想瞭解更多,請參考日文網頁:

http://kodomozenkoku.com/send_safe_food/index.html

http://kodomozenkoku.com/network.html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葉人豪、詹嘉紋‧網編:林子晴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