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9.13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台灣淨灘報告:5年撿拾塑膠瓶 高度超過101八倍

環團呼籲重視塑膠垃圾危害,遠離「塑命」

遠離台灣5000公里外的中途島,每年有20萬隻信天翁寶寶,因為母鳥把塑膠垃圾當魚餵食而死亡;只要20克的海洋垃圾,就足以讓信天翁活活餓死。 鹿兒島大學教授藤枝繁2010年與台灣清淨海洋聯盟合作進行「中途島海廢打火機研究計畫」,發現14%的打火機是從台灣乘著洋流來到中途島,而2005-2011年台灣淨灘行動所累積撿拾的塑膠瓶,堆疊起來相當8.4座台北101大樓高,而吸管串起來也將近2.6座高屏大橋長。環團呼籲,海洋垃圾問題是各國共同的難題,台灣無法置身事外。

國際淨灘行動已成為全球152國家與地區共同守護海洋的重大行動之一,至今已經有900萬人響應,台灣也於2000年開始加入。但淨灘畢竟是後端的處理,只能治本,最重要的是垃圾減量,包括拒用一次性餐具,重複使用、重視維修與保養,拒絕使用無環保概念的產品,並厲行資源回收。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美國環團開先例 要國家訂「海洋塑膠垃圾」管制標準
滿腹塑膠 玳瑁陳屍阿塱壹
兩條橡皮筋 黑頸鸊鷉香消玉殞
鳥為食亡

綠色影展|小林村滅村事件首部曲〈爸爸節的禮物〉

作者:楊偲維

小林滅村事件首部曲<爸爸節的禮物>90分鐘的影片長度,紀錄橫跨著八八風災發生後的一整年。開始鏡頭從電視報導慘重災情、救災速度拖延以致每天都有政府官員在道歉,切到救災現場民眾等待親人的焦灼心情:「每次都說搶救搶救,搶救在哪裡? 」影片結束在八八週年前夕的原住民夜宿凱道行動,此行動訴求是反迫遷及分化,原住民要求自主重建的決策參與權,原住民歌手巴奈唱著<如果有一天>時,字幕顯示著:「小林一村五里埔永久住宅89戶將在2011年農曆年前遷入;有57戶已住進杉林鄉慈濟大愛園區;但仍有118戶在等待杉林鄉小林二村的破土興建。」

很難讓人接受:竟然花了一年的時間,還有這麼多人還回不了家?這份被政府說成天災、居民直指人禍的<爸爸節的禮物>,終於因為導演的堅持、不讓步,在災區蹲點進行長達一年的影像紀事,讓大家眼睜睜明白了這場救災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精采內文

透視中國環境|「階梯電價」起步 中國能源價改時機?

作者:崔濱(《齊魯晚報》記者)

7月開始,「多用電多交錢」的階梯電價,在除新疆、西藏外的29個省市區全面鋪開;在此之前,長沙、武漢、廣州、海口等地的水價調整和階梯水價,早已緊鑼密鼓推進。

如果一戶家庭每月用電500度的話,相比階梯電價實施前,每戶每月的電費要多支出39.5元,一年下來就是474元。這就是實行居民階梯電價的初衷——「劫富濟貧」。按照國家發改委的調研測算,5%的高收入家庭的用電量占到居民用電量的24%,10%的高用電量家庭消費了33%的居民用電。通過實行居民生活用電,可以根據不同居民的承受能力實現用電成本的公平負擔。

精采內文

環境大記事∣播報員:林子晴

氣後異常使得暴雨乾旱影響到人類,糧食上也受到波擊,糧食的議題也影響到全球的人,農委會將釋出活化土地的補助,鼓勵農民種雜糧,看能否減少些糧食上的危機。環境變遷是兩岸都關心的議題, 八月台灣有組團到黃河流域踏查,昨天在立法院舉辦座談會,看見黃河生態的惡化,再看看台灣水資源的問題,大家真的該多為環境發聲。而為環境發聲有什麼成效?很開心的,彰化海岸濕地將劃入國家級濕地,這也等於國光石化無法在此設廠, 保護了這片淨土。

高雄電影節撼動人心,多部以311地震為主題的創作,以各種角度凝視、觀看日本於311之後的重建力量與社會省思, 也對於反核有所呼籲,有興趣的大家也可以到高雄去看看唷!在台灣有激進的環保人士揚言,若核四運轉,將自焚以是抗議,讓政府重視這件事情, 但生命成可貴,大家還是不要拿生命開玩笑嘿!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深度報導|【嶺南村水源保衛戰】第二章 抗爭這條路

作者:朱淑娟

我們是在為嶺南村寫歷史,祖孫會看到你有為村子盡心力,就算最後不能反對成功,但至少你的名字在這邊,子孫知道你已經努力過了

這些年來看盡許多社會運動的成與敗,成、敗都有脈絡可循,而其中關鍵因素就是抗爭群體是否有生命共同體的覺悟,而這種特質會引來外力援助,革命成功的機會就會大增,嶺南里的村民就讓我看到了這種特質。這種特質吸引陳椒華,再透過陳椒華吸引了許多專業人士,反掩埋場抗爭才有了有力的基石。

精采內文

論壇|你認識與不認識的苗栗

作者:葉日嘉

而這些最讓人感到困惑與矛盾的,莫過於永遠的五星級縣長跟烽火連天的社會爭議事件。何以一個把縣政搞得烏煙瘴氣的縣長卻同時也是一個連年五星級的縣長?近來,最近也是一直以來,我最常被人指著鼻子問的問題就是:你們苗栗人怎麼了?苗栗人到底有甚麼問題?奴性這麼重嗎?身為一個家族曾在苗栗發展,自己也曾在苗栗工作過的我,應該稱得上是半個苗栗人。對於這些問題我的回答都是:這都是有社會基礎的。

苗栗的異質性:族群的、區域的、產業發展區位的複合呈現。一般人想到苗栗不外乎「客家」這樣子的既定印象,以為全苗栗都是客家人。到底該如何開始認識苗栗?

精采內文

 

台灣淨灘報告:5年撿拾塑膠瓶 高度達8座101

本報2012年9月13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2012年國際淨灘日即將啟動,民間呼籲源頭減少使用塑膠製品。遠離台灣5000公里外的中途島,每年有20萬隻信天翁寶寶,因為母鳥把塑膠垃圾當魚餵食而死亡;只要20克的海洋垃圾,就足以讓信天翁活活餓死。鹿兒島大學教授藤枝繁2010年與台灣清淨海洋聯盟合作進行「中途島海廢打火機研究計畫」,發現14%的打火機是從台灣乘著洋流來到中途島。

民間團體今早聯合舉辦記者會,公布2005-2011年台灣淨灘行動所累積撿拾的塑膠瓶,堆疊起來相當8.4座台北101大樓高,而吸管串起來也將近2.6座高屏大橋長。環團呼籲,海洋垃圾問題是各國共同的難題,台灣無法置身事外。

令人膽寒的「塑」命

中途島上信天翁和他的小孩。(攝影:Chris Jordan)中途島上住著許多海鳥,150萬隻黑背信天翁,展翅幾乎可達2公尺,每年50萬信天翁誕生,約有20萬隻信天翁不到6個月就倒地死亡,引起國際注意,於是展開了一連串的調查,想知道是誰殺了信天翁,結果令人驚異,死亡的信天翁胃裡,塞滿了塑料。

漁具、破網、浮標、打火機、高爾夫球除臭的滾球,甚至出現列表機的墨水匣,形形色色的塑料還不只這些,連日常所用的牙刷都出現在信天翁的胃裡。人類日常生活所用的塑料,都往中途島集中,原因就是信天翁這類的海鳥,在海上覓食時,誤將這些閃閃發光的塑料當作食物,千里迢迢的帶回給小信天翁吃,最好竟然導致想信天翁的死亡。

最令人膽寒的莫過於使這些小信天翁死亡、腐化的塑料,仍好好的存在,有如怨靈擺脫不掉,恐怖程度更甚七日怪談的貞子。

遠離中途島的台灣人民也參與這起謀殺案中。從機身寫著漢字的打火機,是來自台灣,同樣出現在死亡的信天翁肚子裡。

淨灘減少海洋垃圾

9月15日國際淨灘日前,荒野保護協會等民間團體公布2005-2011年台灣ICC國際淨灘行動報告,連續5年9月至10月間所撿拾到的塑膠瓶堆疊高度達4281公尺,相當於8.4座台北101大樓,而吸管串連起來也有將近2.6座高屏大橋長,台灣「海洋垃圾國力」,已危及太平洋上的海洋生物。

荒野保護協會秘書長林金保表示,塑製品占了所有海洋廢棄物的78.53%,大多數的海洋廢棄物來自日常生活中,唯有從源頭減少一次性的塑膠製品使用,才能保護海洋。

淨灘畢竟是後端的處理,只能治本,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賴榮孝說,最重要的是垃圾減量,包括拒用一次性餐具,重複使用、重視維修與保養,拒絕使用無環保概念的產品,並厲行資源回收。

海洋科技博物館陳麗淑博士說明,今年3月台灣東北角遭受寒害,除了造成當地魚類死亡之外,也帶來韓國與中國大陸的海漂垃圾,顯示海洋廢棄物問題是無國界的。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也以今年8月在澎湖東嶼坪的淨灘狀況為例說明,僅僅12人在1.5小時間就清理出349公斤的海洋廢棄物,而其中和中途島相似的東吉嶼的無人沙灘上,遍佈保麗龍與垃圾,顯示台灣也正面臨相同的垃圾污染問題。

ICC國際淨灘行動已成為全球152國家與地區共同守護海洋的重大行動之一,至今已經有900萬人響應,台灣也於2000年開始加入。今年9月15日國際淨灘日起,荒野保護協會將舉辦25場淨灘行動,將邀集來自45個企業與團體7000名志工,一同清理60公里長的海岸線。

淨灘的垃圾到哪裡去?陳麗淑表示,這些垃圾分門別類之後,有些可以再利用的材料,由漁民認領使用,有些進入資源回收的管道,其他則由公部門清潔隊處理。

Top

 

綠色影展|小林村滅村事件首部曲〈爸爸節的禮物〉

作者:楊偲維

劇照小林滅村事件首部曲<爸爸節的禮物>90分鐘的影片長度,紀錄橫跨著八八風災發生後的一整年。開始鏡頭從電視報導慘重災情、救災速度拖延以致每天都有政府官員在道歉,切到救災現場民眾等待親人的焦灼心情:「每次都說搶救搶救,搶救在哪裡? 」影片結束在八八週年前夕的原住民夜宿凱道行動,此行動訴求是反迫遷及分化,原住民要求自主重建的決策參與權,原住民歌手巴奈唱著<如果有一天>時,字幕顯示著:「小林一村五里埔永久住宅89戶將在2011年農曆年前遷入;有57戶已住進杉林鄉慈濟大愛園區;但仍有118戶在等待杉林鄉小林二村的破土興建。」

影片連結

很難讓人接受:竟然花了一年的時間,還有這麼多人還回不了家?這份被政府說成天災、居民直指人禍的<爸爸節的禮物>,終於因為導演的堅持、不讓步,在災區蹲點進行長達一年的影像紀事,讓大家眼睜睜明白了這場救災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政府託言天災 災民直指人禍

劇照痛心其倖存的學生只有三個,來自災區那瑪夏鄉的原住民國小教師說道:「三十年前一卡車一卡車的大樹從我的部落經過小林運下山...兩年多前開始在我部落隔壁每天炸山...」曾文水庫越域引水的工程被懷疑是小林滅村的禍首。儘管行政院的小林村致災報告將原因歸咎雨量過大,排除了水利署越域引水工程的責任,也排除林務局造林政策的責任,還是有民間人士在其有限資源下赴現場拍照取樣、設法探究了解,對該份政院版的報告提出若干質疑,要求/期待政府能夠回答這些疑點。這些質疑終究被置之不理。影片雖沒有呈現政府不願再深究的態度,卻再訪談了靠天吃飯、每天與土地共處的農民:「引水工程後,寶來溫泉的水徑就被阻擋了,溫泉水改向,水往裂縫鑽...,也捕捉了倖存者對政府推託是天災的憤怒。」這些發自人們內心深藏已久的猜疑、來自實地的生活體會,難道一點也沒有參考價值、不應該提出令其信服的回答嗎?

是臨時安置 還是永久重建?

初期小林倖存的村民都待在龍鳳寺,導演接受電台採訪時分析道:「小林村的聲音之所以有出來,是因為他們集中在一處,不像其他村落災民被拆開、一個家四分五裂。」而後,外部資源陸續加入協助小林重建,包括慈濟、紅十字會、還有鴻海,辦了三次投票:「重建地點要在五里埔還是杉林呢? 」一而再、再而三的新消息竟令人膩煩。投票表決時,民眾能夠掌握的資訊都是不確定的,感覺像是趕鴨子上架般得屈就著別人的施捨。重建一個村落,並不是蓋房子。搬進永久屋的倖存者說:「至少不用搬這搬那了。」說出這句話是因為經歷了多少波折,可是有個屋子住了,其實還有謀生、就業、與家人分隔的問題得等著其獨自面對。而結尾,原住民要求反迫遷,則是八八風災後的另外一話了。

劇照

羅興階,A-KAI導演介紹首部曲<爸爸節的禮物>是以大事紀的方式編排剪輯,生命之重,得等到第二、三部曲再來鋪陳倖存者們重建家園的故事。儘管如此,導演一邊往過去推進、探問事件之可能發生線索,一邊持續紀錄政府、民間組織提供小林村民援助的情節,在<爸爸節的禮物>這支紀錄片中,倖存者們承受了失去家園、與親別離之痛發出的怒吼,就像流過眼淚的剎那被封印了起來,在這剎那裡總是可以更看清楚了一些什麼。

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計畫(荖濃溪越域引水)
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計畫主要是於高屏溪上游荖濃溪設置攔河堰,利用引水隧道、旗山溪跨河橋,再經草蘭溪輸水管線到曾文水庫。 全部工程費預計212億元,估計每日供水量約60萬噸(經濟局水利署網頁介紹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計畫),工程主要為隧道開挖,大都於地面下進行,於每年5至10月豐水期,取荖濃溪與旗山溪水進曾文水庫,取水量佔高屏溪同期流量3.6%。原訂2012年完工。當地原住民、綠色團體、台灣南社、以及南部縣市首長都反對這項工程,並努力阻擾其事,以致工程斷斷續續。

2007年11月4日發生嚴重氣爆造成二人死亡。

2008年3月4日起,因荖濃溪攔河堰施工蓄水,疑似誘發了近30次的有感地震。

2008年4月,因為水利署當時選定荖濃溪攔河堰址的舊址,受到颱風水災沖刷,沒有辦法興建,以致停止施工。

2008年7月,行政院擅自變更計畫,將堰址往上游移四百公尺,開始動工。此變更並未得到環評審批。

2009年2月第二次專案小組會議時,環評委員要求重做環評,但水利署以工程早已發包施工,恐影響工期及國賠為由,希望免除重辦環評。

※摘錄自維基百科

爸爸節的禮物-小林滅村事件首部曲 
A Gift for Father's Day-The Tragedy of Hsiaolin Village Part 1

羅興階 LO Shin-Chieh 、王秀齡 WANG Hsiu-Ling
台灣Taiwan/2011/DigiBeta/Colour/90'

預告搶先看

本片將於2012第八屆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播映,在10月19日至10月28日,國立台灣美術館、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與萬代福戲院舉辦。

放映詳情與更多的影片請見:2012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

Top

 

透視中國環境|「階梯電價」起步 中國能源價改時機?

作者:崔濱(《齊魯晚報》記者)

7月開始,「多用電多交錢」的階梯電價,在除新疆、西藏外的29個省市區全面鋪開;在此之前,長沙、武漢、廣州、海口等地的水價調整和階梯水價,早已緊鑼密鼓推進。

這個夏天,山東居民在家中開空調時都要考慮一下,享受清涼的同時會不會超量用電。

富蘭克林風箏實驗的畫像 A drawing of Franklin's kite experiment  出處: Currier & Ives. "Franklin's experiment, June 1752: Demonstrating the identity of lightning and electricty, from which he invented the lightning rod." Prints and Photographs Division of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如果一戶家庭每月用電500度的話,相比階梯電價實施前,每戶每月的電費要多支出39.5元,一年下來就是474元。這就是實行居民階梯電價的初衷——「劫富濟貧」。按照國家發改委的調研測算,5%的高收入家庭的用電量占到居民用電量的24%,10%的高用電量家庭消費了33%的居民用電。通過實行居民生活用電,可以根據不同居民的承受能力實現用電成本的公平負擔。

按照這一原則,居民階梯水價調整今年已先行一步。2月1日,長沙率先實行居民用水階梯價格方案,並將水費由每噸1.88元上調至每噸2.58元;隨後,廣州、海南、重慶、武漢、桂林等20多個城市紛紛跟進醞釀階梯水價聽證方案。目前在中國36個大中城市,已有17個城市實行了居民生活用水階梯水價。

和水電價格改革的雷厲風行相比,多年來久拖未決的油氣定價體系改革,也在今年有了「破冰闖關」的跡象:自2009年國家發改委確定成品油價格「22+4」的定價體系以來,這一定價機制調價週期過長、透明度不夠等弊端逐漸顯露。全國兩會期間,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曾表示,今年要擇機推出成品油價格改革方案,而且將在國際原油價格穩定回落的情況下推出。隨著近期國際油價一路走低,且短期內仍將處於下降通道,有分析人士認為,成品油定價新機制有望在3季度出臺。

7月3日,天然氣現貨在上海石油交易所正式上市。這是中國首次採用市場化方式解決天然氣動態調峰需求,也被市場人士認為是對中國天然氣市場化價格改革的積極探索。國家能源局局長、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鐵男表示:今年以水、電階梯價格改革先行先試,為煤炭、石油等能源「大改革」探路的資源類商品價格全面改革又向前了一步。

資源商品價改箭在弦上

由於水電油氣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對其價格進行調整後隨之而來的,就是擾動物價總水準進而影響百姓衣食住行。

今年,國際原油價格受世界經濟低迷影響一路走低,國內成品油價格有望在「三連跌」後回到「6元」時代;同樣,煤炭價格也在「黃金十年」後完成輪回,開始暴跌;再加上肉菜價格回落,月度CPI同比增幅有望回落至3%以下,這一系列的價格下行,都為中國以較小代價推動資源商品價改,提供了絕佳機會。

除了今年推動資源商品價改的「時間視窗」打開,節能減排的壓力以及轉方式、調結構的重大發展戰略,都將資源商品價改推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關鍵時刻。

雖然中國已走過近30年的漸進市場化歷程,但水電油氣等重要資源類商品價格,依然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的「廉價水」、「計畫電」狀態。市場化生產與計畫時代價格之間的嚴重背離,使得頻頻發生的「電荒「、「氣荒」和「油荒」,成為中國經濟發展始終揮之不去的陰影。

以「電荒」為例,2010年元旦,多年不遇的極端嚴寒天氣,使山東省的用電負荷顯著增大,但電煤庫存量僅能艱難維持9天的水準,無煤可燒,不得不斷電的尷尬如影隨形。「這就是『市場煤』與『計畫電』之間的矛盾。」山東省電力集團人士介紹,由於煤炭價格早已隨市場行情自由浮動,發電價格卻因為國家控制而無法調整,每當煤價過快上漲,發電企業只有虧損的份兒。為了止損,發電企業不得不減少發電量,從而在用電高峰時造成「電荒」窘境。

更為重要的是,除了定價體系滯後引發的「能源荒」,自2009年開始,中國原油消耗總量的50%以上都要依賴進口;天然氣與煤炭進口量,也在逐年增加;再加上中國本就短缺的人均水資源;資源的日益稀缺匱乏與能源消耗中的廉價、粗放,使得資源價格成為日漸勒緊中國經濟改革脖頸的一根繩索。

是「改價」還是「漲價」?

雖然此前國家有關主管部門負責人曾明確指出,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的重點是理順價格關係,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引導資源配置的作用,並不能簡單地等同於「漲價」,可事實上,密集的水價、電價聽證會已經確立了一個基本事實——價格「逢聽必漲」。

在階梯電價設計中,雖然眾多省市大幅提高了首檔不加價的基本用電量,但最終結果還是「多用多花錢,少用並不少花錢」;同樣,今年以來中國20多個城市在實行階梯水價方案之外,還迎來了平均幅度超過30%的價格上漲;而油氣價格的新定價機制,也難避漲價。

「以往我國資源類公共產品價格比較低,為理順價格關係,改革的方向可能表現為『加法』多一些,『減法』少一些。」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但在做加法時,如何實現公平合理的定價,則是價格改革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按照中國國家發改委對資源類商品價格改革的整體設計,水油氣的價格最終將走向市場定價,這一過程將通過穩步提高價格來實現資源價值,輔以資源稅改革和資源補償費改革同步實現。

全程參與山東省居民階梯電價聽證的山東財經大學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華教授表示,「水電油氣等資源性產品,既是市場商品,同時也是公共產品,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所以調整價格時首先應確保中低收入群體不能受到太大影響,在設計改革方案時必須細化,考慮到特殊群體的民生保障,不能挑戰老百姓剛性需求的極限。」

這必然是個兩難,需要高超的政策權衡。

陳華認為,「密集調價不利於經濟穩定,一步到位也不現實。但無論如何調價,都應該秉承公開透明的態度,在導致資源價格成本上漲的因素裏,哪些該由市民分擔,哪些不是,上漲多少才合理?只有清楚明白,價改才能被公眾接受和認同。

相關文章

中國「頁岩氣革命」的喜與憂 2012年7月26日

中國又一城市醞釀天然氣價格改革 2012年8月10日

「煤電一體化」能否成為一劑靈藥? 2012年8月23日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發表日期2012年9月6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

Top

 
 

糧食安全決戰雜糧 復耕百廢待舉輔導轉作計畫才實在

本報2012年9月13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小麥復耕仍有一段路要走。隨著氣候極端表現,各主要糧食出口國家歉收、糧價飆漲,糧食議題再度緊繃全球人民的神經。台灣雜糧極度仰賴進口,也面臨進口比自己生產成本高的局面。農委會最近即陸續釋出活化休耕土地補助,鼓勵農民一期轉種大豆、玉米等雜糧,決戰雜糧的態勢大致底定。

只是年久失耕的土地要種雜糧談何容易。民間早於幾年前即自主推動雜糧復耕,多年推動小麥復耕的喜願行總監施明煌認為,雜糧生產容易,要串起失落的產業鏈、行銷才是大考驗。

根據農糧署新聞稿,高雄港進口之玉米大盤價格已達每公斤13元,還比4年前糧食危機每公斤 11.85元高出1.58元,刷新高。為減輕國內原物料價格高漲之壓力,全面推動契作飼料玉米,提供每期作每公頃補貼金上限4.5萬元及補助烘乾費每公斤 2 元,剛好趕上二期作種植。至於生產的農產品,農委會表示,鼓勵飼料公會與農民契作。

玉米田農糧署資料顯示,我國每年進口量約400-500萬公噸飼料玉米,國產飼料玉米自給率僅約0.5%。大豆進口量約在250萬公噸,而其中卻有90%為充滿爭議的基改大豆。

台灣目前有小麥、大豆復耕團隊,其中大豆定位為人食用的品種,並且以對環境親和、有機/半有機的方式耕種,價格都不錯,卻不足以增加糧食自給。

「糧食自主的迷思往往只想把人吃的糧食提高,卻忽略了動物吃的糧食。」表面上90%的蛋肉奶類自給,背後沒有說出口的卻是這些蛋肉奶類仍需仰賴進口作物。施明煌說,無論是青割玉米或飼料玉米都應提高耕種面積,復耕團隊隨時都能投入飼料作物的耕種。

失落的鏈結

隨著農委會積極推動雜糧耕作,長久以來因廢耕而失落的鏈結,逐一浮現,無論是耕種技術、農具設備以及產業鏈都面臨重新檢視的局面。

台大農藝系教授盧虎生表示,台灣水稻耕種機械化的程度最高,雜糧卻來不及恢復機械耕種。農民都會選擇比較省力符合成本的作物耕種。過去農村會以雜糧輪作,但因進口雜糧價格便宜,而使得農民棄耕,連帶的農機也隨之衰敗式微。

除了毛豆、飼料玉米少數從播種至採收可一貫採行機械化栽培,大豆、小麥產業鏈仍有待鏈結。

施明煌這幾年帶著農民復耕小麥、大豆等雜糧的施明煌說,政府積極鼓勵種雜糧,明年預期會有多位農友投入,「但是有人種只是第一步,建構產業鏈才是重點。」大豆復耕剛起步,種出來的大豆要收、要選、要賣,每個步驟都需靠機械化代勞,但農機卻是斷層的,無法跟上。

施明煌說,大豆收成後,摻有土石等雜質,要先剔除;之外,還需挑選大小顆粒的篩選設備。清潔度和顆粒大小都必須靠機器。「大工廠都要考慮出漿率,一樣重量,300顆和500顆豆皮佔的重量不同,出漿率就有差」,這些GMP、HACCP大廠都必須考慮顆粒大小,而農民缺乏一次篩選的機器設備。

「台灣農業機械不足,台東收割大豆,還須向屏東的農會借」不過,喜願行花蓮玉里的工作站,已經進駐大豆選別機與其他加工研磨設備,期能打通生產端到加工端(量化)的品質瓶頸。

盧虎生指出,台灣農地面積小,也未投入農業機器研究,目前台灣的農機,90%靠進口,由政府補助1/3的經費。

小麥種原向國外求經

這兩年小麥耕作的情況,還處於對台灣土壤、病蟲害適應調整階段。目前喜願農友耕種面積,小麥200公頃,大豆20.5公頃。目前小麥育種、種源仍由台中區農業改良場一肩挑起,能不能來得及都是未知數。

盧虎生表示,小麥育種人才都很年輕,缺乏來自傳承的知識與經驗。有鑒於此,他透過農村發展基金會不但邀請日本專家來台指導,今年4月,也將年輕的小麥育種專家送到日本學習育種技術。

極端氣候表現打亂節氣規則

此外,極端氣候表現不僅影響農產品出口大國,也無分別地考驗著台灣的農民。對復耕的雜糧團隊考驗更是加倍嚴酷。施明煌表示,這幾年來的復耕,正逐漸有個基本輪廓,沒想到氣候變異卻打破規則。「氣候變異已經到了沒有節氣了」農民以往對節氣的認知,完全派不上用場。

協助農民轉作計畫

施明煌說,農友在復耕過程,農業技術都在摸索,他認為政府配套,最好是在農作計畫上,告訴農友有更多選擇,他舉例說,可以以兩年為一個計劃周期,例如這一期種完大豆收成之後,下一期也許種稻子,提供循環耕作,再搭配獎勵措施,與有效廠商合作才有補助。

此外,與其將經費挹注在硬體、機器設備以及產銷班,施明煌認為政府更應扮演行銷的角色,畢竟買機器設備可以靠本事,但有些角色功能卻只有政府做得好。再行銷上,他認為也不應「唯米獨尊」,不但要持續而有效的行銷、而且雨露均霑,才能讓農民耕作的意願增加。

【相關報導】

Top

 

黃河溯源看見生態惡化 立委支持兩岸多為環境發聲

本報2012年9月13日台北訊,古國廷報導

張曉風委員與陳學聖委員一同出席兩岸環境永續座談近期赴中國黃河流域踏查水問題的環保團體,昨(12日)在立法院與立委陳學聖、張曉風等人對談,共同討論從對岸黃河流域看到的環境現況與民間活力,以及對台灣水資源問題的啟示,思考能否以政策制度著手改變現況。陳學聖表示,「如果每個人都能把自己在地的河川顧好,大地之母河流就會乾淨。」張曉風也指出,「環境是一個不說話的受氣包,但一等到她說話就脾氣大得不得了,所以需要我們替她發聲,讓不太懂環境的人知道。」

立法院國會助理工會等單位昨(12日)舉辦「黃河溯源記──兩岸環境永續座談會」,邀請日前走訪黃河流域的環保團體分享在地見聞。他們先前應中華發展基金管理會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之邀,於8月1日起展開為期10天的黃河探訪之旅,一路從上游的甘南藏族自治區、西安、洛陽到鄭州與開封,沿途走訪在地團體,實地勘查黃河流域遇到的問題,並於旅程結束前在鄭州舉辦兩岸水資源論壇,交換兩岸環保運動經驗。

首先談到兩岸政府溼地相關政策,公視記者郭志榮表示,在中國政府推動政策很快,但也有衍生問題。像鄭州將河川旁劃成溼地公園,卻沒有考慮到上游因築壩造成溼地嚴重陸化。立法委員張曉風認為,像台灣雖讓南港202兵工廠週邊溼地雖通過成為地方級重要溼地,但卻只是當初申請面積的1%,其他未指定的範圍,中研院還是想要做生技園區的開發。

而兩岸民間河川保護,郭志榮舉例環保團體「綠色浙江」在守護錢塘江時,雖然具備環保觀念,但礙於限制不能公開討論,最後在江旁立的石碑,只能勸遊客不能亂丟垃圾,卻不能談汙染與河流整治。陳學聖則提到彰化二林抗議事件,認為台灣對於環保議題是草根化、深根化,是民眾生活與生命共同價值,是台灣最珍貴的地方。

也許能夠公開討論環境議題的程度互異,但兩岸年輕人同樣全心投入環保運動。環境資訊協會主編彭瑞祥分享,從國光石化到農村改革都能看到台灣年輕人的參與。而在黃河流域年輕人組成的團體,從甘肅蘭州「綠駝鈴環保志願者組織」從事黃河上游水質調查、合作市「綠哈達可持續發展中心」在牧區展開環保宣傳,到瑪曲縣「更盼環境保護聯盟」處理資源回收垃圾,眾人相距數百里,卻同為黃河源頭的環境問題努力。

台灣公平貿易推廣協會理事余宛如觀察,中國的環保團體常與國際組織合作,故掌握資金亦具備環保概念,卻不知如何做。往往行動達到表面成果,但無法了解對整個生態的影響,而台灣對於這方面知識相對豐富,能夠提供協助。然而這幾年發現中國當地團體,非常認真、積極探討環境問題,是值得學習的地方。

張曉風委員與環保團體對談

兩岸河川同樣面臨水利工程興建,但這些工程並非必要,像河南三門峽建河壩卻造成當地天鵝外移,而台灣也在思考是否需要更多的水利設施。地球公民基金會楊俊朗認為,減少自來水漏水率與提高水的再利用率是台灣首要課題。陳學聖表示,「台灣河川面臨高度工業化衍生的環保問題,到目前為止都無法認真面對。這些問題有關永續,但希望這問題不是持久。」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負責兩岸環保交流事務的專案經理謝璧如也表示,許多中國環保人士希望能來學習台灣經驗,但礙於經費有限而難以成行,這方面希望台灣各界能給予贊助機票等支持。

她表示,水資源惡化和沙塵暴越來越嚴重有關係,而這也影響到台灣的空氣品質,可見環境是互相影響、沒有國界之分的,協助中國的環保事務,也有助於台灣的環境改善。因此6年來積極辦理中國環保團體來台參訪,見證台灣環保經驗,多年交流結果證明,台灣如生態工作假期、資源分類回收再利用、以生態理念重建震災社區(如桃米社區)等寶貴經驗,都能藉由交流推廣到中國的社區當中。

這場「黃河溯源記──兩岸環境永續座談」為系列活動之一,系列活動包括14日晚上在嘉義、15日下午在高雄的座談會,詳情洽 http://e-info.org.tw/node/79931 

Top

 

彰化海岸有機會升為國際級溼地 202兵工廠僅埤塘獲指定

本報2012年9月12日台北訊,王鎮中整理報導

內政部11日通過彰化海岸列為國家級溼地,營建署官員12日進一步表示,將儘快再召開諮詢委員會討論彰化海岸是否列國際級溼地。而202兵工廠開發範圍內,僅兩座埤塘劃設為地方及溼地。而桃園觀音新屋沿海的藻礁溼地,以及新北市新店區廣興溼地,前日皆未列入,官員表示,待補充相關資料後,將於後續會議再確認。

彰化海岸 確立為國家級重要溼地

彰化海岸溼地,是在蚵農的命脈內政部「國家重要溼地諮詢小組會議」11日開會通過,將彰濱工業區以南到濁水溪口以北的彰化海岸,列入國家級國家重要溼地,包含原國光石化預定地在內。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長洪嘉宏表示,至於是否列為國際級,將待下一次會議再討論,確認後即可循程序公告。

營建署城鄉分署表示,內政部自2007年開始推動國家重要溼地評定劃設作業,但過去評選推薦過程中,部分濕地雖經環保團體或相關單位推薦,但因尚未獲得共識,故暫時保留為未定溼地,由營建署持續與地方民眾及相關單位溝通協調。目前,彰化海岸溼地劃設範圍大致獲得共識,但尚須要更進一步的佐證資料,以確認溼地等級。

洪嘉宏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彰化海岸溼地總面積逾9000公頃,範圍包括彰化縣芳苑鄉的漢寶溼地、大城鄉的大城溼地,及雲林縣麥寮鄉的濁水溪口溼地。

他說,小組還建議,相關部會應尊重地方意見,並投入相關觀光商機,振興地方經濟、補助在地社區,以後朝生態旅遊、及國家自然公園的方向發展。營建署官員強調,不論是國家級或是國際級溼地,都不會對民眾務農、經營水產養殖造成影響。

彰化海岸特殊的耕海活動,因石化開發中止而得以保留。彰化縣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英指出,這是反國光石化的重要勝利時刻,劃入彰化海岸溼地,等同徹底終結國光石化在此設立的機會。溼地諮詢委員之一林子凌指出,彰化海岸溼地可以完整劃入國家級濕地,意味台灣在溼地保育一環向前邁出一大步。施月英說,在下次會議時將提供相關資料,希望將濕地等級提升至國際級溼地。

202兵工廠僅埤塘列入  觀新藻礁、廣興溼地下次再議

因為國家生技園區開發案、張曉風跪求馬總統而聲名大噪的202兵工廠,僅開發範圍內兩座埤塘劃設為「地方級」國家重要溼地,張曉風對此表示不滿,認為這表示中研院還是要開發,未來將再持續爭取。

至於桃園縣觀音、新屋沿海,長期因污染與開發行為而岌岌可危的觀新藻礁溼地,以及新北市新店區廣興溼地,城鄉分署表示,因推薦資料不足,前日的會議未予通過,將請推薦單位補充相關資料後,下次會議再討論。

目前,全國已劃設公告的國家重要溼地有82處,總面積達56,865公頃,其中國際級2處、國家級40處、地方級40處。

Top

 

河瀨直美 岩井俊二 蒼井優 多部311新作 高雄電影節撼動人心

本報2012年9月12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日本311地震屆滿一年半,包括河瀨直美、岩井俊二、中村義洋等多位日本的重量級導演都以「311」為主題創作,以各種角度凝視、觀看日本於311之後的重建力量與社會省思。這些令人期待的作品也陸續推出,本屆高雄電影節也企畫了「島國之聲:日本311」單元,逼視日本電影界對311的深刻對話,蒼井優、桃井薰、SMAP等明星身影也將在螢幕上與南台灣見面。

福島扶桑花女孩一 高雄電影節提供

「島國之聲:日本311」單元,收錄了影像深具女性力量的河瀨直美所策劃的世界名導演短片集《311即景:我們的家》、出身仙台的岩井俊二新作《311後的朋友們》,真誠解析日本人「不願面對的真相」,號召日本知名演藝人士與專家學者成為日本反核部隊的先鋒、中村義洋則推出熱情無敵、鬥志滿點的新作《洋芋片》,以棒球場上的全壘打喚醒日本人「笑著站起來」、松林正樹的《相馬看花:消失的福島》以淡定寫實的風格紀錄了災後福島群像,風格內斂迷人。《扶桑花女孩》蒼井優更則獻聲《福島扶桑花女孩》旁白,紀錄日本震災中心福島「夏威夷度假中心」的草裙舞女郎踏上46年前前輩們的巡迴全國之旅。

311即景二 高雄電影節提供自從311福島震災發生過後,日本才女導演河瀨直美廣邀各國名導演合作311災民的短片集《311即景:我們的家》。包括《日光之夢》維克多‧艾里斯、《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非常母親》奉俊昊、《海上傳奇》賈樟柯、搖滾教母佩蒂‧史蜜斯、《365天自拍計劃》喬那斯‧梅卡斯、《幸福的黃手帕》國際明星桃井薰、《小豬撲滿的願望》金素英等21位導演們,分別以「3分11秒」的時間拍出311的省思,河瀨直美表示「儘管來自不同國家,但彼此的心境都是一樣的,我希望透過電影傳達出在311過後,我們對於家園、土地的想法」。

311後的朋友們山本太郎 高雄電影節提供出身仙台市的岩井俊二災後即回到故鄉思考日本的未來,在《311後的朋友們》訪談了學者小出裕章、導演鐮仲瞳等日本反核陣營的要角,包括演藝朋友北川悦吏子、松田美由纪、小林武史等人,影片當中,《大逃殺》山本太郎並在萬人反核抗爭登高一呼「只有廢核,才能守護孩子!守護大地!」撼動人心。一向以清純唯美派「少女美學」廣受歡迎的岩井俊二,將拍出怎麼樣的反核電影?是廣大影迷相當好奇與期待的。

除了本片,岩井俊二尚陸續製作了《電影將繼續向世界敲響警鐘》,用電影的力量宣誓核能災害的危險,同時間也出版小說〈守護庭院的看門犬〉以核電廠發生意外為背景,描寫人類的精子受到核能污染的警世預言。岩井俊二認為身為導演的責任即是以電影喚起觀眾面對世界的真相,「福島核災是車諾比以來最大的事故,今後,日本及全世界將長期面臨這個問題,尋求生存的路。我開始與很多人進行討論,也交了很多新朋友,我希望《311後的朋友們》描繪出日本的今天與明天,也能號召更多青年走上街頭投入運動」。

洋芋片二 高雄電影節提供推理作家伊坂幸太郎與導演中村義洋,一直以來,便經常以仙台市作為電影場景,他們在棒球電影《洋芋片》一片中第四度搭檔,希望用熱情讓日本「打起精神重返歡樂時光。中村義洋和伊坂幸太郎為了提振東北災後觀光產業,也特別製作了「《洋芋片》電影之旅地圖」,標誌出拍攝場景仙台城遺址、市民球場、勾當台公園以及片中出現的餐廳、購物廣場等,歡迎影迷到仙台一遊。

相馬看花二 高雄電影節提供被譽為311災後最內斂迷人的紀錄片《相馬看花:消失的福島》是日本後起之秀、身兼紀錄片、劇場導演身分的松田正樹最誠摯的獻禮。松田正樹災後的第十天便趕到了福島縣的相馬市開始蹲點,並與災民共同生活。他延續著深沉樸質的影像風格,安靜凝視著當地杳無人跡的公路、荒廢的加油站、棄屋外的鮮花、沿途風光美麗卻脆弱,毫不煽情的深刻地挖掘出災民微笑背後,其實有著人們與土地難以復元的創傷。松田正樹認為「核災後消失的不僅是人們過去的生活、還有日本傳統的土地文化,我得把它都紀錄下來」。松田正樹目前也已重回相馬市,拍攝《相馬看花》二部曲,繼續深刻思考311過後人纇與土地的關係。

當年《扶桑花女孩》中蒼井優甜美清純而熱血,贏得了廣大影迷的心,而由她獻聲旁白的紀錄片《福島扶桑花女孩》,則紀錄了日本「Hula Girl」的起源地福島盤城市「夏威夷度假中心」的七位草裙舞女郎,災後追隨46年前的第一代「扶桑花女孩」腳步巡迴全國、甚至與SMAP共舞,用草裙舞的熱情鼓舞日本民眾,一起充滿勇氣面對重建的日本精神。而片中這幾位福島的扶桑花美女,也曾在「感謝台灣」活動中現身感激台灣民眾災後對日本的幫助,他們希望能藉由此片回應,「讓台灣知道福島人民努力新生的力量」。

2012高雄電影節將於10月19日(五)到11月4日(日)於高雄市電影館、高雄夢時代喜滿客影城盛大展開。更多影片資訊及售票資訊請上官網:www.kff.tw、雄影痞客邦部落格或Facebook:【高雄電影節粉絲團】。

Top

 

核四若運轉 環保人士揚言自焚抗議

摘錄自2012年9月12日新頭殼 新北報導

19年後的今日,宜蘭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錫南為表達反核4的堅定立場,今(12)日在新北市「公投擋核4」連署的記者會上表態,若政府讓核4運轉將自焚抗議。
非核公投聯盟總召集人、前副總統呂秀蓮今(12)日上午在民進黨新北市議會總召何淑峰等多位議員的陪同下,召開新北市「公投擋核4」連署的記者會,呼籲新北市民用公投阻擋核4的運轉。

「公投擋核4」第一階段需要1萬6千人的連署提案,目前已經達到標準,但為累積更多的力量,希望農曆過年前達到10萬份的連署並正式提案,同時在2014年的縣市長等7合1選舉投票時,合併舉行反核4的公投,讓總統馬英九正視核4的問題。

呂秀蓮擔憂的表示,核1與核2廠之間有山腳斷層,核4廠外海有70幾座海底活火山,150年前曾爆發8.5級大海嘯,年限將屆;新北市是核電廠數量與密度最高的地方,加上核1、核2、核3廠已產生超過1萬6千束的核廢料堆擠在冷卻池中,只要稍有地層的活動,就可能造成 核能的災難

另1909年台北7.3級大地震百年週期將至,一旦發生地震、大海嘯後果不堪設想,還會禍延子孫。

呂秀蓮說,核4廠就像一頭怪獸,最近有原子能委員會人員告訴她,核4廠19項設備檢查已通過3項,最快明年9月就可放入燃料棒,接著就是要試運轉,核4廠一旦放入燃料棒就搬不走,有如不定時炸彈,起碼要忍受50年,所以一定要阻擋核4繼續興建;希望新北市民踴躍連署阻擋核4繼續興建,「用公投決定我們的安全跟未來」。

台灣輻射安全促進會理事長、台北醫學公共衛生營養學院副院長張武修教授說,「自然科學雜誌」的報導指出,擁有核電廠的國家中,台灣是最危險的國家。

Top

 

深入報導|【嶺南村水源保衛戰】第二章 抗爭這條路

作者:朱淑娟

位於台南市東山區嶺南里已完工的永揚掩埋場
距離嶺南里村落只有610公尺

第二章 抗爭這條路

 

我們是在為嶺南村寫歷史,祖孫會看到你有為村子盡心力,就算最後不能反對成功,但至少你的名字在這邊,子孫知道你已經努力過了

 

這些年來看盡許多社會運動的成與敗,成、敗都有脈絡可循,而其中關鍵因素就是抗爭群體是否有生命共同體的覺悟,而這種特質會引來外力援助,革命成功的機會就會大增,嶺南里的村民就讓我看到了這種特質。這種特質吸引陳椒華,再透過陳椒華吸引了許多專業人士,反掩埋場抗爭才有了有力的基石。

陳椒華說,她平常沒空遊山玩水,到嶺南村調查就當做在運動,「每次從台南市區家中開車往山上都覺得夕陽好漂亮,一個人來這裏這麼多次都不覺得累。」進入嶺南里前有一個村民活動中心,每次她的車一到,就有村民跑出來:「老師、老師,您來了。」久而久之陳椒華都覺得跟村民像一家人。

隨後村民組成「東山鄉反掩埋場自救會」,一有任何動靜陳椒華與台南盟環就隨時舉行記者會尋求媒體支援。當時在奇美醫院任職的許立民醫師於2008年左右在報上看到村民要發傳單搶救烏山頭水庫,心想:「烏山頭水庫有什麼問題?」

好奇心促使他去了解,愈接觸就愈好奇想進一步了解,接著投入許多時間研究這裏的地下水、斷層,以自己理工科以及醫學專長找到許多關鍵點,並在隨後多場官方重要會議提出專業論述,成為永揚案致勝的重要關鍵。

孤獨之役

一開始陳椒華雖然有決心搶救水資源,但究竟要怎麼做並沒有一個清楚的脈絡,以為找到場址附近有斷層、有地下水、環評書或業者其他文件內容有偽造,台南縣政府就一定會撤銷環評結論,就很努力去找證據。然而事件一路發展,陳椒華發現自己的確把這件事看得太單純了。

試想,光是要將一個已通過環評審查、幾乎拿到所有許可、而且也已經蓋好的掩埋場扳過來那有多難。加上業者財力雄厚,在抗爭過程都沒有看到地方方民站出來聲援村民。官方態度也很消極,甚至頻頻出現疑似護航的舉動。

陳椒華也試著想號召民間團體來聲援,一如土地徵收、國光石化這些重大事件最後都因受到廣大民眾支持而有轉機。不過相較之下掩埋場運動就無趣多了,試了幾次辦東山環保之旅、學生訪調後,發現大家對斷層、地下水這些生冷又艱深的議題沒什麼興趣,後來也不了了之,於是這場仗打來也格外孤獨。

結果這個仗一打10年(陳椒華參與6年),其中周折反覆刻骨銘心,不論是陳椒華、台南環盟志工、或嶺南村的阿公阿嬤,大家都幾乎耗盡了最後一滴血汗。而他們能堅持這麼久,恐怕也讓包括官方、業者在內的許多人始料未及。

退休參選村長

陳顯茂說,村裏過去都沒有發生過水災,2001年納莉風災時村裏竟然淹水,隔年遇到強颱又淹水,那時來清理的消防隊員就說:「以後如果再淹水就不來清了」。村民追問原因,消防隊員回答:「這裏要蓋掩埋場啊,汙泥很可怕的。」

村民聽到消防隊員這樣說後才開始緊張起來,接著有村民著手寫陳情書。當時陳顯茂還在隔村小學任教,平常比較沒關心村裏大小事。有一天下課走在村裏有村民叫住他請他幫忙看陳情書,他這時才知道永揚掩埋場的事。

陳顯茂生在這裏,短暫離家求學工作後又回到鄰村小學當老師,教書之餘並沒有放棄種植,每天五點起來先去田裏除草,約七點回家洗澡後再到學校上班,四點半放學回來,換下衣服後又趕到田裏整理。他說:「我生在這裏,長在這裏,愛我的家鄉,不希望這裏被汙染,所以才站出來跟村民一起反對永揚。」

然而四處陳情並沒有結果,台南縣政府只回答:「這是合法申請案,還在審查。」而當時的村長支持興建掩埋場,村民再怎麼反對都沒有用。後來也試著到鄰村尋求聲援,但鄰村反應卻很冷淡,都說:「你們村的事你們去打拼就好」。

當時有民代不時到陳顯茂任教的小學施壓,業者也找人到學校跟他說:「陳老師你教書就好了,幹什麼跟人家搞這個?」陳顯茂回答:「這是我們的土地,「大家打拼,如果我們贏你就讓我們贏,我們輸了也沒話講。」

陳顯茂發現這樣一邊抗爭、一邊教書也不行,就跟同樣在教書的妻子洪龍鳳兩人一起提前退休,專心反對掩埋場。

陳顯茂當選村長 反掩埋場出現轉機

又過了2年,2006年村長改選,陳顯茂決定參選。陳顯茂說,不必用什麼特別方法,村民的選票就自動集結讓他高票當選,這表示,村民一心反對掩埋場的意志。而嶺南村也因為換了新村長出現新局面,自此反掩埋場運動才有了轉機。

當選村長後,陳顯茂希望能做點什麼提高村民的凝聚力。過去村子的活動中心很少開,陳顯茂當選村長後就成立關懷中心,每天打開門讓村民來量血壓、聊聊天、周五辦共餐。在這裏大家談最多的就是掩埋場抗爭,也因這個議題村民有了凝聚力,活動中心變成一個抗爭據點。

不論何時去活動中心都看到牆上貼著海報,上頭寫滿捐款人的名單,不然就是嶺南村社區巡守隊值班表、或某年某月要到那去陳情。陳顯茂常說:「我們是在為嶺南村寫歷史,祖孫會看到你有為村子盡心力,就算最後不能反對成功,但至少你的名字在這邊,子孫知道你已經努力過了。」

變成有紀律的抗爭團隊

嶺南村民年紀都偏高、人數又少,走到那裏抗議都無法引起重視,還經常與公部門或警察產生衝突。後來陳椒華覺得這樣不行,想起以前參與核四苦行時體會到那種人雖少、但卻充滿力量的情形,那個力量的源頭就是紀律。

於是請黃安調改寫一首戰歌、台南環盟工作人員春華幫村民設計背心,要求村民出外陳情時一定要服裝整齊,穿背心鞋子、不能抽菸說話吃東西、要拿旗緻標語。村民剛開始不太習慣,陳顯茂集合村民在活動中心教唱、不斷練習,而村民對此也很支持,不久後果然變成一個有紀律、且訴求堅定的隊伍。

這個自我改變也改變了外界對嶺南村民的看法。陳顯茂發現,接下來的抗爭行動也漸漸民眾的尊重與支持,「警察或官方也知道我們是認真要保護家鄉不要汙染,拒絕回饋,漸漸也對我們比較客氣。」

阿扁故鄉官田陳情

前總統陳水扁故鄉在台南縣官田,每年農曆除夕都會回到惠安宮參拜,也吸引許多人到場。從2007年起村民於除夕到惠安宮參拜,陳顯茂事先寫了一封「給阿扁的信」,趁著排隊跟總統領紅包時把信交給他。摘錄部分內文如下:

「我們敬愛的阿扁總統您好:農曆大年初一,一如往年,多位東山鄉民將結伴到官田向您拜年、請安與拿紅包,因為您是我們台南縣民的驕傲,大家以您為榮。只是,今年除向您「拜年」外,也要「拜託」您:我們東山鄉不要「垃圾場」,懇求總統做主。

 

在多數鄉民毫不知情下,東山鄉已被核准設置兩個事業廢棄物掩埋場,掩埋面積更廣達二十多公頃,由於掩埋場址緊鄰烏山頭水庫水源區,同時也是急水溪支流上游源頭,依專家研究,掩埋場一旦造成汙染,將危及烏山頭水庫水源及龜重溪、急水溪流域的民生及灌溉用水,汙染範圍擴及大台南地區及嘉義縣,禍害不可謂不大。懇請總統日理萬機也應關懷家鄉事務,為子孫後代留下好山好水!」

在除夕最忙碌的時候村民一早從活動中心,懷著虔誠的心在惠安宮前雙手合十,許立民代表大家念出:「這個新年頭30日晚,東山鄉嶺南村村長陳顯茂以及所有村民、以及嘉南地區關心鄉土的民眾,誠心向媽祖娘娘參拜,保庇不要讓事業廢棄物掩埋場汙染我們的水源,而且要保庇烏山頭水庫灌溉所及的嘉南平原不要受到汙染,世世代代來養育我們很乾淨、沒害的農作物…」。

 

安靜的廣場一張張殷切的臉龐。一位村民說:「為了不讓家鄉被汙染,加減走,走看有沒有我們的希望嘸」。

陳顯茂說:「那時可以說是哪裏有希望就往哪裏走。」四處打聽首長陳情,2009年12月7日前環保署長張國龍到台南市社教館參加活動,村民立刻去跟他陳情還下跪,結果張國龍回應此案已進入司法,法院會處理,讓村民好失望。

接著打聽到前台南縣長蘇煥智要參加縣府舉辦的花展活動,村民也相約到花展現場。終於蘇煥智承諾:「如果專業認定地下水會滲漏到那個地方,絕對百分之百跟大家保證不可能准的,因為這會影響大眾健康。」

不過承諾歸承諾,球又回到人民這邊,還是得人民努力去找出證據。

Top

 

論壇|你認識與不認識的苗栗

作者:葉日嘉

這個地方其實這幾年挺熱門的,她熱門在幾個事件:免費的國際級表演,社會爭議事件,藝人陶晶瑩口中都沒有發展的童年故鄉,媒體評比永遠五星級的縣長,還有他辦過2011兔年台灣燈會及即將舉辦2012龍年的國慶煙火。

而這些最讓人感到困惑與矛盾的,莫過於永遠的五星級縣長跟烽火連天的社會爭議事件。何以一個把縣政搞得烏煙瘴氣的縣長卻同時也是一個連年五星級的縣長?近來,最近也是一直以來,我最常被人指著鼻子問的問題就是:你們苗栗人怎麼了?苗栗人到底有甚麼問題?奴性這麼重嗎?身為一個家族曾在苗栗發展,自己也曾在苗栗工作過的我,應該稱得上是半個苗栗人。對於這些問題我的回答都是:這都是有社會基礎的。

苗栗的異質性:族群的、區域的、產業發展區位的複合呈現。一般人想到苗栗不外乎「客家」這樣子的既定印象,以為全苗栗都是客家人。到底該如何開始認識苗栗?

我習慣從北邊開始講起,基本上北邊的竹南(閩南人,靠海)、頭份(客家人,靠山)兩鎮鎮民都習慣往更北邊的新竹移動,不論是就業或生活圈,其實是比較靠近新竹的。南邊一點靠海的鄉鎮如後龍、通霄、苑裡,則住著大部份不想因此被誤以為是客家人,而不願意承認自己是苗栗人的閩南人,她們大多以務農及小規模的漁業為主要生計。在地緣關係上,通霄、苑裡的閩南人其實喜歡往更南一點的台中、大甲、清水去活動,那裏似乎才是同一個生活圈。

更特別的,苗栗的南邊還有一個叫卓蘭鎮的地方,以產水果聞名,但不講可能不知道,很多人會以為他屬於台中,因為她太靠近東勢、豐原,又有著跟台中一樣以04開頭的電話區碼,不同於以037為區碼的苗栗其他鄉鎮市,這裡天高皇帝遠,素來民風剽悍。縣治所在地苗栗市則是個以公教人員及早期(傳統)商業行為為主要人口的地方。扣除以上談到的幾個鄉鎮,其餘皆為苗栗的偏遠鄉鎮,不論他再怎麼有名如:三義木雕、大湖採草莓、泰安洗溫泉或是頭屋明德水庫吃河岸簡餐,他都是偏遠鄉鎮。偌大的苗栗,他應該被區分為好幾塊不同的發展區域來看待。

從區域、人口、產業來看,竹南、頭份是近20年來因為地緣鄰近新竹,開始有竹科、國家衛生研究院及各工業區的成立,成為一個新興的市鎮,有著較為年輕的人口,目前兩鎮的人口總數約占苗栗縣總人口數的三分之一。而這也就是為何地方上一直有希望將縣治區遷至竹南、頭份這樣的聲音。這是個非常現實的算計,因為唯有如此,才可以把這兩個鎮跟苗栗縣綁在一起,否則他有可能會脫離苗栗。僅管如此,新蓋的縣府大樓,苗栗縣政府依然決定要在原有的苗栗市,因為在地緣上苗栗市是個中心。否則從卓蘭到竹南,短短60公里的路程,開車都需要花費一個半鐘頭的時間,搭高鐵都可以從台北到高雄了。

三等縣民很自卑

要理解苗栗、要認識苗栗,這是一個絕對不能漏失的脈絡認識,何為三等縣?為何稱之為三等縣?因為依據中央財政收支劃分法,苗栗縣的中央補助款一直以來,就是被排比到第三層級的縣市,是個被認為是不受重視的縣市,其他同等的縣市有:雲林縣、嘉義縣、宜蘭縣。

為了擺脫這樣三等縣民的自卑感,一個「讓全台灣看得見苗栗」的施政思維,一直在地方官的腦袋中像幽靈般的徘徊,於是開車經過中山高苗栗路段時,可以看到一座紅色拱形閃著各色霓虹燈的新東大橋,徹夜燈火通明。當台北市還在吵著該不該蓋巨蛋?蓋在哪裡?苗栗人早在十餘年前,就擁有一座可容納7500多人的小巨蛋體育館。這些地標型的建物,就是為了讓南來北往的車流看見-這是苗栗。

這樣的自卑感還表現在,尤記得當中二高與高鐵通車時,苗栗地方都曾經出現過這樣的輿論:「路線為什麼往海邊鄉鎮通過,不往山線走,中央就是不重視我們『苗栗』...」這裡的「苗栗」很有趣,因為他特別指的是以客家人為主的山線苗栗,這句話不僅充分展露出不被重視的感覺之外,還顯現了,這種三等縣民的自卑,對於何為苗栗(人),主要是掌握在山線客家人的詮釋中。

或許是基於興建成本或地勢的考量,但不可否認的,在台灣許多重大交通路線的安排確實是政治經濟協商後的結果,將兩條貫穿台灣南北重要的交通路線往苗栗的海線偏移,這樣的安排,使得山線苗栗人更顯得不被重視,也坐實了苗栗就是三等縣民的社會認知。

三等縣民要翻身

要如何翻身?除了讓台灣看得見,還要讓世界看得見,所以縣政府願意砸大把鈔票請來世界級的表演,免費請縣民觀賞,把公家的資源(入場門票)當成私人私相授受的餽贈,邀請達官政要、紅頂商人、媒體民嘴及縣民觀賞世界級的表演,以媒體形象來包裝訴求苗栗正在脫胎換骨。

開開眼界可以,開開眼界而已,到底還是得面對縣民如何吃飽穿暖實質感受經濟發展帶來的轉變?竹南大埔科學園區的擴廠、後龍灣寶科技園區規劃、銅鑼中平工業區的開發、苗栗高鐵車站的開發、遠雄醫療園區、福祿壽殯葬園區等林林總總的開發計畫,苗栗縣政府將其包裝成21大旗艦計畫,在縣內以各種媒體管道進行宣傳,透過舉辦各式大型活動,目的就要讓縣民「感受到」苗栗動起來了,苗栗要脫胎換骨了,苗栗不再是三等縣了。重點是要「感受到」。

然而這些,都是用古窯、用良田、用人命、用保育類動物的棲地換來的,這樣的苗栗是不是像極了後發工業國家的發展模式呢!這些計畫正帶給了大多數苗栗人期待發展的想像。而這種後發工業國家的官僚,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我都是為縣民好,為了大多數人好,雖然會犧牲一些,但請相信我是為了大家好。對於任何的批評也會顯得一副發自內心的無辜、無奈、並且挫折感很大。

從苗栗看苗栗

這幾天因為華隆罷工案,副議長的強勢作為,無論是網路世界、報章媒體或社會輿論的公共討論上,開始出現一種對苗栗人責難、輕蔑的聲音:「誰叫你們都投國民黨! 」、「活該!」、「繼續支持劉政鴻、馬英九阿!」等之類的話語,好像苗栗人當前所面臨的一切都只是因為投了國民黨、投了馬英九所以就活該自作自受!

同樣是三等縣,沒幾個縣市可以像宜蘭一樣,有宜蘭經驗、有宜蘭驕傲,綠營執政的雲林縣也面臨著六輕的問題,早年的嘉義更曾經想要接收被台中趕出去的拜耳公司,這都是三等縣縣民一直以來所面臨的共同問題。

我真的不知道是怎樣的一種邏輯,會讓這樣的責難一而再的出現對苗栗人進行污衊。你有疑問我可以理解,但若你尚未了解問題就提出這種「活該」的言論,這既不是從台北看苗栗,也不是從台灣看苗栗,這是一種對於苗栗的污衊。

因為台灣的區域發展失衡、早年中央集權的統治形式,強中央弱地方的發展模式,財政收支劃分不公平等的現象,因為這種種理由,所以我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苗栗人對於發展的想像會這麼貧乏,會這麼樣被政治人物牽著鼻子走。

從整體台灣社會的發展來看苗栗,是國民黨長年統治下的區域失衡,帶給苗栗這樣的發展困境,但同時也是國民黨的地方政治人物,所經營出來的社會關係,帶領著苗栗人、陪伴著地方上的人來思考面對這種困境。因此,在習慣上,這裡的人投票傾向會傾向於國民黨了。

試問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民進黨的候選人、能夠提得出更具進步性的發展想像,更努力的經營地方關係,苗栗縣民又如何會走到這步田地?如果民進黨有認真面對過這種三等縣發展的問題,又怎會每遇選舉,來到苗栗就自陷在族群議題的泥潦中。

苗栗今日所面臨的諸多問題,是有其社會基礎的,是一種三等縣民等翻身,意欲擺脫自卑感的期待存在著。是國民黨所統治下的台灣區域發展失衡及地方政治生態所錯綜產生的結果。若不幸的又遇上幾個風格特別強烈且極端的政治人物時~~~這就是今日的苗栗。

後記

當曾經苗栗地方的民意代表,政治人物,對著來自台北的媒體記者爆粗口然後被公開播放時,其實我們這些外地的苗栗遊子,正是最好的將苗栗介紹出去的管道,讓外界看見真正的苗栗,正視苗栗的發展困境,不要隨著一知半解的輿論起舞,這是我可以做得到的苗栗轉譯,轉譯苗栗。

相關文章:

是的,苗栗未開發
鄉親,為什麼不看多明哥
一個城鎮的自卑與自救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葉人豪、詹嘉紋‧網編:林子晴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