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10.10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千萬止不住藻礁酸化 保育步調姍姍學者憂


司氏酋婦蟹(Eriphia smithi)是藻礁最搶眼的優勢蟹種。(圖片來源:劉靜榆)

台灣珍稀地景觀新藻礁,桃園縣政府信誓旦旦以一年一千萬尋求最適方案保育,然而藻礁情況卻直直落,近日學者監測發現化學元素「鍶」和「鋯」,比核一、核二廠附近海域更高。污水排放也不斷腐蝕藻礁,造成酸化現象。學者悲觀表示,再不積極保育,恐遭污水滅口命運。

學者監測發現,持續排放骯髒污濁的水,已使藻礁生命力越來越微弱,並已出現酸化現象。新屋溪的黑水不斷滲透到藻礁區,倖存的螺貝類雖能活,可能也撐不久了,當地的生物都生病了,奄奄一息。最令人擔憂的是出現腐蝕、溶解、崩解、剝落等酸化現象,尤其在低潮線,發出的惡臭、酸味都令人止步,但這些生物無處可逃。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觀新藻礁 救活再說
搶救藻礁大作戰
搶救千年藻礁 桃園縣政府:自己來

有機農業Q&A|(6)基改作物能否取代農藥並且在台灣上市?

作者:林家蔚、呂軍逸(閱野自然玩學協會);圖片提供:林家蔚、游崇瑋(閱野自然玩學協會)

美麗的吻端,靜靜地昂起,當牠盤起對著你,你能感受到牠眼神中透露出一股無與倫比的傲氣。一身美麗的三角形斑紋繼承了多少原民的傳說與崇敬,卻也承擔著環境變遷與人為干擾的危機。牠,是在台灣山林中最美麗的物種之一——「百步蛇」。

也許是蛇的誤解或既定印象,一般人看到蛇總是畏懼三分。坊間甚至流傳著多種對蛇類的傳說與流言。然而對於台灣原住民來說,蛇占有著一份不可抹滅的地位,而百步蛇正扮演著這樣的角色。不論在排灣、魯凱或布農族的神話與傳說中,百步蛇正是守護神、祖先、丈夫以及復仇者這四種角色的化身。

精采內文

環境大記事∣播報員:莫聞

國科會在彰化二林的中科四期由光電產業轉型為精密機械園區,但環保團體批,政策方向都沒有搞清楚,只審枝微末節的問題,簡直是本末倒置。另外,中台灣又發生河川汙染事件,台中市環保局發現位於大里區的一間印刷工廠,涉嫌偷埋暗管將有毒廢水排出,環保局依法從重開罰30萬元,並限期改善。

經濟部主管的國營事業台電接連出包,核一廠一號機7日下午發生8年來首次跳機事件,台電先以機件「老化」為由解釋,到了晚間卻遭原能會更正為「人為疏失」的嚴重偏差。同屬經濟部的能源局,針對替代能源提出便民資訊,提供民眾簡易評估太陽光電設置的「參考日照資料」,以此推估,恆春日照可供太陽能發電達每小時1400瓦以上。

鑑於311慘痛經驗,日本和歌山縣正著手打造世界第一座升降式防波堤,採用伸縮鋼管構造,平時收納在海底,一但偵測到海嘯可以在10分鐘之內升高7公尺,預計2019年完工,為世界創舉。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台灣河道 真只能搞成三面光水泥工程嗎?(二)

作者:李璟泓

因為公視來此採訪紀錄,所以下午就帶著小曦小崨來到國光橋旁的公園,順便紀錄一下秋日的鳥況,從公園就可以下到溪邊的菜園。 今日的鳥紀錄:紅尾伯勞、家八哥、小白鷺、褐頭鷦鶯、斑文鳥、珠頸斑鳩、洋燕、家燕、白鶺鴒。其他動物紀錄:青紋細蟌,還有「台灣蜆」!

這段不是三面光的水泥工程,水底還是卵石堆,但是堤岸上也不是光滑的,而是維持粗糙的水泥面,這樣的高度,別說小孩滾下去爬不起來,大人也是一樣吧 ?這樣的地方怎麼會是親水空間呢?

精采內文

 

千萬止不住藻礁酸化 保育步調姍姍學者憂本

本報2012年10月10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觀新藻礁區曾有數百隻棲息的紀錄,如今已難覓其蹤,觀新藻礁的生態急驟下降,令人憂心。

立委學者呼籲桃園縣留給藻礁活命。台灣珍稀地景觀新藻礁,桃園縣政府信誓旦旦以一年一千萬尋求最適方案保育,然而藻礁情況卻直直落,近日學者監測發現化學元素「鍶」和「鋯」,比核一、核二廠附近海域更高。污水排放也不斷腐蝕藻礁,造成酸化現象。學者悲觀表示,再不積極保育,恐遭污水滅口命運。
昨(9)日桃園當地居民再上立法院開記者會,要求劃設自然保留區,也懇求縣政府嚴格執法、廠商合法排放,卑微心願只求留住千年藻礁活路。

說要將桃園新屋溪口觀新藻礁珍貴地景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保留下來,4年了,仍然只聞樓梯響,不但如此,藻礁情況持續惡化。居民不斷呼籲地方及中央政府重視此珍貴地景之保育,今年4月雖開過公聽會,中央主管機關也允諾2周後劃設為保護區,但桃園縣政府將所有保育工作獨攬,聲援藻礁之腳步也隨之稍歇。

學者9月19日監測發現,持續排放骯髒污濁的水,已使藻礁生命力越來越微弱,並已出現酸化現象。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副研究員劉靜榆表示,新屋溪的黑水不斷滲透到藻礁區,倖存的螺貝類雖能活,可能也撐不久了,當地的生物都生病了,奄奄一息。最令人擔憂的是出現腐蝕、溶解、崩解、剝落等酸化現象,尤其在低潮線,發出的惡臭、酸味都令人止步,但這些生物無處可逃。

大堀溪文化協會總幹事潘忠政說,過去資料顯示珍稀保育鳥類唐白鷺,春、秋都會過境台灣,在觀新藻礁區曾有數百隻棲息的紀錄;如今已難覓其蹤,觀新藻礁的生態急驟下降,令人憂心。

立委學者呼籲桃園縣留給藻礁活命。劉靜榆在今年採集檢測的資料中,赫然發現桃園海岸多處出現放射性相關元素鍶和鋯,麟山鼻附近為1000 ppm左右,觀新藻礁及觀音鄉富林溪口數值竟有超過4000 ppm。為了瞭解是否為環境背景值,劉靜榆也到北海岸一帶檢測,但都在100ppm左右。他感到驚訝,桃園外海的數值竟然高於核一、核二廠周邊海岸。經告知林長茂,再以檢驗儀器到新屋溪一帶測量,所得結果是一致的。

林長茂解釋,鋯是燃料棒的外套,底泥測出鍶與鋯,可能是違法排放的污水,也可能是二河局為了預防大潭電廠突堤效應造成的海岸退縮造的護岸,在被沖刷掏空的基座發現棄置垃圾,最壞的可能是台電將核廢料固化成消波塊所造成。「發現過高的鍶和鋯,令人心生恐懼,可見政府並不關心環境,也令人懷疑桃園縣工業污染的嚴重性以及環境稽查的能力。」

5月間環保局取締汙染的行動(桃園縣環保局提供)潘忠政說,大堀溪文化協會執行河川巡守多年,通報廠商偷排後所得到的回覆常是「查無污染事實」結案。4月,公視記者前往富林溪口採訪,但見溪流黑褐色的水滾滾流入大海,但通報之後不到20分鐘,排出的水,立即恢復正常;5月更有觀音黑海事件,不斷有傳言指出,這類事件在工業區是常有的事情,還有環保工程公司做好配套措施,包括埋設明、暗管、傳授以深水井的水稀釋明管排出的水受檢等等。他說,觀新藻礁區連綠牡蠣都找不到。「我們並不反商,我們只要求合法排放!」

劉靜榆表示,桃園縣政府連劃設自然保留區的誠意都沒有,表面上是拿出一千萬以一年時間研究調查,但環科和桃科持續招商,「根本是以一千萬換一年沒有保護法令、無後顧之憂的招商時間」。

當地漁產檢測出重金屬以及鍶、鋯,也都進入市場端到國民的餐桌,劉靜榆擔憂,假以時日,很可能引發健康疑慮。他認為,若是不立即以自然保留區保護,此地將和桃園10公里已無生物活動的海岸線一樣,死亡、沉寂直到被人們遺忘。

Top

 

有機農業Q&A|(6)基改作物能否取代農藥並且在台灣上市?

作者:郭華仁(台灣大學農藝學系教授)

※抗蟲基改作物能取代化學農藥嗎?

菜蟲( k.l.m. 敏攝影)種植抗蟲基改作物,雖然投兩三年可以減少殺蟲劑的使用,但是農作物的害蟲種類很多,而抗蟲基改作物只能針對一種或兩種害蟲,其他害蟲還是要仰賴殺蟲劑來防除。而且廣泛種基改作物,害蟲很快就會有抵抗性,因此這種基改作物推出來三、四年就會失效。

基本上採用基改作物的基本思想與化學農藥沒有兩樣,都是很單純地認為把害蟲殺死就沒事了,但自然界並沒有這樣單純,害蟲還是有辦法回來。有機農業採取不一樣的思維,認為害蟲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利用然平衡的法則來減輕害蟲的危害。

※台灣目前研發的基改作物,能不能上市?為什麼?

我國研發基改作物二十多年,至今沒有一個可以合法上市種植。原因有好幾個。首先研發的體制不合適。在美國都是跨國企業在進行,有足夠的財力與人力來進行大規模的試驗,才有辦法作出可以用的基改品種。

我國都是中央研究院或給所大學的學者進行基因轉殖,本身沒有足夠的經費、人力與農場來進行大規模的研發工作。其次是國內能進行食品安風險評估的試驗室有限,也沒有足夠的經費來進行,因此迄今都無法提出數據來審核。實際上根據經濟分析的結果,我國也沒有研發基改作物的需要。

Top

 

離島圓夢曲|當海水慢慢地吞噬了石滬

作者:洪添保

如果說有一種地景,可以訴說人與海最深遠的歷史,見證人與海相互依存的關係,那麼毫無疑問的,這種地景就是石滬。提起石滬,相信許多人閃過腦海中的第一個印象就是澎湖七美的雙心石滬。七美嶼的雙心石滬,是廣告業者取景、政府觀光形象行銷以及旅遊業者主打的熱門景點,有著地球上最美石滬的稱號,成千上萬顆的石頭,堆成心心相印的石滬,吸引無數戀人來到岸邊許下諾言,兩心相疊,長相廝守,正是戀人們追尋的完美愛情代表。

對大多數的現代人們來說,石滬僅是一個充滿浪漫情懷、感性十足的觀光景點,但對「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老一輩討海人而言,石滬卻是一座現實生活中賴以糊口維生的智慧結晶。澎湖的石滬大多築於礁石岸的潮間帶,依照潮流的方向,以玄武岩慢慢堆砌而成,沒有固定形狀;漲潮時,海水灌入石滬中,魚群跟著飄流的浮游生物,慢慢進入滬內,等到退潮,滬內的海水減退,「魚困淺灘」,皆因貪吃肇禍,性命就這麼斷送,這便是石滬捕魚陷阱的原理。

在從小生長的小門村子口前,就有一座石滬靜靜的躺在岩岸邊,它的名聲雖然不及雙心石滬響亮,卻始終是我一輩子無法忘懷的景點。想起初次下海與父親巡滬,那情景至今仍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中。「快起床,都苦流了,再不快點會來不及…」,記憶中,七、八歲大的我在半夜三更被父親搖醒,心不甘情不願的離開溫暖的被窩,換穿上了全副武裝-頭戴著斗笠、腳底踩了雙雨靴、手中拿著手電筒及魚撈網子、身上套著連身雨衣,還斜背著魚簍。不為別事,只為了趕在漲潮之前到達村前的石滬,為了三餐去奮鬥,去捕撈圍困在石堤內的魚兒。一出家門,強烈的東北季風從耳邊呼嘯而過,小小的身軀被吹得東搖西晃,但還是緊緊追隨著父親龐大的背影,在崎嶇不平的水泥道上快步地往目的地前進。

踩過絲綢般細緻的沙灘後,總算來到了佈滿大小不一的岩石岸邊,透過淡淡月光,睡眼惺忪的我在朦朧中隱約瞧見一條背上閃著銀光的黑色巨龍浮出水面,煞是驚人。定神一看,原來就是因退潮而露出滬岸的石滬,滬岸上猶濕潤的玄武岩,經由月光的照射而閃著亮光。忽見滬內點點昏黃的燈光,伴隨著流竄的黑影,原來早一步到達石滬的人,已七手八腳地張起網來準備大展身手,真是應驗了「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的諺語。

父親催促著我加快腳步,隨即涉水進入滬內,點亮手邊的手電筒,同時張開手中的細網,準備將滬內的魚蝦貝蟹一舉成擒。一番折騰後,只見獵物紛紛入網,父親吆喝著我趕緊幫忙將戰利品抓到魚簍裡,我只得怯生生地下水走向父親。冬季水裡溫度極低,即使腳上穿著雨靴,那冰冷的寒意還是穿過雨靴直擊著我的中樞神經,身體不由自主的打了數個寒顫,將我的睡意完全驅走,剎時感覺四肢好像都被海水冰凍住,無法邁開步伐前進,想到石滬中的眾人為了一圖三餐溫飽,全犧牲寶貴的睡眠時間、無視嚴寒襲身的奮勇在滬內拼搏,不由得欽佩不已。父親再次的呼叫聲讓我重回現實,一邊打著哆嗦一邊移動腳步來到他的身旁。

石滬是全村人的共同資產,故不論男女老少皆有巡滬的權利,那些誤入歧途的「甕中之鱉」會落入何人之手,端視個人的經驗與技巧。欠缺經驗而技巧又拙劣者,所獲取的漁產往往屈指可數;反之,經驗老到且技巧過人者,其漁獲通常獲利頗豐。父親在此方面是村莊裡的佼佼者,只見他左手拿著手電筒,雙眼順著燈光掃視著水面,一見獵物的蹤影,右手的網子便迅速往目標物直射而去,在海水中攪弄一陣後,不消一番光景,倏地舉起網子抖動,待海水從網子中流瀉而盡時,數不盡的魚兒便在網中掙扎翻滾,此時我便將魚簍湊近,將魚兒悉數捉拿入內。心中除了慶幸餐桌上有鮮美的佳肴可享用外,也暗自對父親的功夫嘖嘖稱奇。

約莫過了個把鐘頭,東方已隱約可見魚肚白了,這時更加清楚的可見到巡滬的人數之多,小小的石滬內聚集了前來捕撈漁獲的村民,彷如是市集般熱鬧,雖然大伙兒聚精會神於工作,但碰著時還是會寒喧個兩句,「捉多少啊」、「配飯啦」、「不錯喲」、「卡加油一點」,彼此的工作雖然競爭著,但不忘互相鼓勵,那濃濃的人情味至今仍讓我懷念不已!就在海水慢慢的吞噬了石滬時,滬房內的人們拖著疲憊的腳步但滿懷滿意的笑容陸續離去,對在這風強浪大的秋冬時節、無法出海捕魚的日子來說,還有石滬這一畦的「海田」生養著村民,每個人的漁獲或有多有少,但感恩的心是相同的。

曾聽聞父親提起過,石滬的堆砌過程是長久且辛苦,石滬看起來外型簡單,但做起來可是一件大工程,沒有人能夠獨立完成,需要集眾人之力團結合作才能完成的。堆砌石滬需要很高超的技術,因為石頭都是用堆的而不是用水泥膠黏著,所以工法不對的話,海浪一來就會沖毀石滬。石滬堆完之後,也需要長期維護,如果不維護任由崩落,遲早也會毀於潮汐之中。

但隨著沿海的魚源逐漸枯竭,漁船發達、水泥港口興起、捕魚的技術越來越精進,巡滬的人變少了,石滬漸漸失去了關愛的眼神,也不再有人想盡力維護。漁民放棄了石滬,開著柴油動力引擎的漁船,到外海尋找新魚群。原本充滿生命的石滬形同廢墟、無人聞問。石滬有的倒塌,有的完全毀壞,曾經因為石滬而有的光輝歲月,也在潮來潮往中失去了痕跡。

現在每逢回老家時,總是會帶著妻小到堤岸上望著村前的那座石滬,它依然安靜的矗立在岩岸邊,即使它身後聳立了為數不少被暱稱為「肉粽串」的消波塊,我的眼光卻從不曾離開它的身上,縱然它的效用已大大不如從前,但每次看著它時還是會激起我心中的漣漪。父親已離去不在了,而石滬也因欠缺維護而有部分毀壞,更見不著有人巡滬,從前熱鬧的光景已不復存在。雖然人事已非,但總愛跟妻兒提起小時候巡滬的點點滴滴,告訴他們,每次的巡滬都有不同的體驗與甘苦,每次都抱持著期待的心情,看看今天的潮水又會帶來什麼樣的禮物?

夕陽西斜,潮水漸漸退去,石滬那優美的弧線輕輕的劃過海平面,彷彿老漁人展開那強壯的雙臂,堅定的擁抱著海洋……

Top

 
 

中科四期變精密機械園區 欠缺政策定位評估

本報2012年10月10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整理報導

中科四期經歷光電業不景氣、友達不進駐,而轉型為精密機械園區,然而水資源搞不定,與農搶水爭議不斷。(攝影:陳錦桐)中科四期二林園區在歷經光電業不景氣、友達不進駐設廠後,由光電產業轉型為精密機械園區,隨後進行相關的「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昨(9日)國科會所提的報告,包括變更原環評結論,計畫將廢水排入濁水溪、廠商能在專管完成前也可允許營運。卻對2009年中科四期專案小組審查時,環保署建議針對科學園區開發進行政策環評未置一詞。

環保團體痛批,政策方向都沒有搞清楚,只審枝微末節的問題,簡直是本末倒置。由於長期用水、污水排放都缺乏更仔細的資料,加上政策環評的辦理情況也尚未釐清,會議將加開延續會議。

國科會政策環評跳票

國科會提出的轉中科四期型計畫,預計將光電園區轉為精密機械園區,因此,用水和污染排放也與先前規劃不同。

國科會表示,因產業使用面積改變,預計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將會從原本的每年1093噸降至每年648噸。而廢污水也從原本的最高12萬噸減低為2萬噸,且在考量到對養殖業的影響,因此將從源頭排除「銅製程」,保持水質中的銅離子濃度在0.15mg/L。

雖然中科四期轉型表面上看起來減少用水和污染,但國科會至今仍未提出科學園區的政策環評,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陸詩薇表示,政策環評是對於整體開發和資源總量管制的規劃,應先有政策環評再有個案環評,否則無從得知本案與整體開發、總量管制之關聯。

2009年中科四期環境影響評估專案小組審查時,環保署曾建議國科會提出科學園區開發的政策環評,並需於隔年年底前提出,但國科會表示,由於國科會評估後認為目前科學園區虧損嚴重,未來恐不會再開發新園區,因此不提出政策環評,而打算准用「工業區政策環評」。中科管理局副局長郭坤明也直言,中科四期的環評已經通過,今天只是送環差審查,與政策環評與否無關。

不過這項說明,並未獲環評委員認同。幾位委員都分別指出,並非不開發新園區就不需要政策環評、國科會承諾的事,就該做到;不做政策環評,讓人無法接受。

對於國科會甚至說要准用工業區政策環評,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陸詩薇也質疑,科學園區內的廠商租稅優惠、各項福利與工業區完全不同,產業別差異甚大,如何套用?

污水排放不應排除海放

除了缺乏政策環評,中科四期也在環差中變更污水排放方案。報告中國科會打算將廢污水排入濁水溪中,但先前的環評結論卻是6萬噸以下排入濁水溪或舊濁水溪河口潮間帶低潮線以下、6萬噸以上以海洋放流方式處理,雲林縣副縣長施克和指出,「現在國科會等於是排除了海放方案,直接選擇排放濁水溪,但排放方式應該另以環差送審才對。」

彰化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英表示,除非開發單位改採零排放方案,原環評審查結論放流水排放專管未完工前廠商不得進駐的結論不應更改。「照慣例,差異分析更改的是開發內容,後續的結論是再加上去的要求,不應藉機大幅修改先前的結論。」

環團痛批,每日2萬噸的廢水國科會不回收再利用,還要編列超過22億元進行廢水管埋設;而廢水排入濁水溪,也將嚴重汙染雲林及彰化養殖業。

園區開發必須載明水資源來源

水資源分配,一直是中科四期的癥結。根據中科管理局提出的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轉型後,園區最終用水每日2萬噸,除了由自來水公司每日供應0.48萬噸,剩餘用水則由鳥嘴潭人工湖調度使用,而中期用水則由農業用水支應,每日調度農業用水0.152萬噸。

淨竹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聖崇認為,中部不但是水資源匱乏區域,更有地層下陷問題,超量的水資源調度,只會加重地層下陷。施月英也質疑,國科會在長期用水規劃中載明要使用鳥嘴潭人工湖的水資源,但是鳥嘴潭的相關環評會議中,卻已經強調不會供應中科用水,中科四期的長期用水究竟從哪來,還需要開發單位再釐清。

環委也指出,水利署從不敢明確表態水源不足,而國科會在相關報告中也僅提及不調度農業用水,因此,環委要求國科會必須在報告中明確載明調撥農業用水的時間,以及後續若找不到長期用水解決方案,以保障農業用水不受園區影響。

排放專管未完成也可進駐

國科會也要求變更「放流水排放專管設施完成後,始得同意進駐廠商營運」,讓廠商可以在專管未完成前即可營運,但不得將污水排放在承受水體中。

會議決定擇期加開延續會議,並做成水利署到場說明長期水資源方案的要求,主席同意延續會議中民間團體仍能進場跟進。

Top

 

印刷工廠偷排廢水 環保局重罰30萬

摘錄自2012年10月9日全國廣播報導 

又發現工廠偷排廢水污染河川,台中市環保局10月初在旱溪支流察覺水色異常,循線追查上游,發現位於大里區的一間印刷工廠,涉嫌偷埋暗管將有毒廢水排出,環保局依法從重開罰30萬元,並限期改善。

今年四、五月台中市環保局在轄內河川發現水色異常及死魚事件,九月份在神岡區神林路查到有工廠違法排放廢水,10月4號環保局人員在下班時間前往旱溪巡查,發現河水竟又呈現綠色異常情形,經往上游查污染源,當場查獲大里區益民路二段一間銘版印刷業工廠,擅自將廠內氯化鐵刻泡作業產生的綠色廢水透過暗管排入旱溪,環保局主秘蔡宗賢說,在採集排放口處水樣化驗發現,酸鹼值為pH2.3,屬強酸廢液,已對水體及附近河床造成污染,因此依水污染防治法,從重處罰30萬元罰鍰並限期封管及清理遭污染河段。

Top

 

核一跳機 封環裝偏 人為肇禍

摘錄自2012年10月9日自由時報台北報導

核一廠一號機7日下午發生8年來首次跳機事件,台電8日上午由核一廠模擬中心主任李金茂對外解釋指出,一號機原本四條管路,其中一條管路的O型封環(O Ring)「老化」而鬆脫漏油,造成壓力不足,操作器閥門自動關閉,隨後因反應爐壓力升高,機組自動安全停機,初步排除「人為疏失」,並已更換零件,且發生漏油地點在汽機廠房,非反應爐廠房,無輻射外洩。經濟部長施顏祥8日在立法院答詢時亦強調,跳機是一種安全性的緊急停機防護機制,國際皆然。

不料到了晚間,原能會審查台電公司所提的檢討報告後,卻指出O型封環是去年底大修時,回裝未能安裝於正確位置而致受損。原能會指出,2011年底一號機第25次大修拆解回裝主汽機關斷閥驅動高壓油壓管路接頭時,其O型封環未能安裝於正確位置,導致受損。但因事件原因已查明,故障元件已檢修完畢,原能會因而同意8日晚該機組再啟動。

綠色陣線協會常務理事林長茂說,O型封環類似汽車引擎跟排氣管銜接之處的墊片,是很簡單的零件,連這種簡單的零件都裝不好,不知道還能裝什麼東西?台電的技術能力這麼堪慮,事發後又遮掩真相的心態,更讓人不可置信。該會秘書長崔愫欣也說,老舊核電廠問題多,原即應該增加歲修的頻率,但台電不僅無法增加歲修頻率,還把以前12個月歲修一次的週期拉長到18個月才歲修一次。頻率越拉越大,國人所面臨的核電意外風險越來越高。

Top

 

太陽能便民資訊 能源局公布全台參考日照

本報2012年10月10日台北訊,張玉梅、莫聞整理報導

經濟部能源局9日公布讓民眾簡易評估「太陽光電」設置的「參考日照資料」,顯示全台有將近19處地點,由於「日輻射量」足夠,推估年平均發電量可高達每小時1000瓦以上,有利於發展「太陽光電發電設備」,其中又以屏東縣「恆春」最高,發電量可達每小時1400瓦以上。

能源局指出,為了讓民眾評估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時,先行瞭解「日輻射量」作為設置參考,能源局與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合作,由氣象局提供「全天空日輻射量」的原始監測數據,並由能源局依「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常用呈現方式,進行資料統計與單位轉換,以推估對應的發電量參考數據,相關資料將公布在「陽光屋頂百萬座計畫推動辦公室」的網站。

能源局解釋,全天空日輻射量,代表太陽光落在水平面的單位面積太陽光能累積量;為獲得更大的太陽光能,一般太陽光電模組(光電板)設置時會傾斜一個角度。以朝正南設置之太陽光電模組而言,若模組傾斜角度合適時,實際落在太陽光電模組面上的日輻射量會比表一所示之水平日輻射量高,惟實際太陽光電模組面上的日輻射量仍會受到模組方位角之影響。

太陽光電模組設置之較佳傾斜角度大小乃依當地之緯度及各月份日照情況、系統型式與應用方式而定。以固定角度朝正南設置之併聯型系統而言,為獲得全年最大累積量,通常在台灣地區較佳角度約在10~20度之間。
建議民眾若欲推估太陽光電發電設備之年發電量,須考慮模組設置方位角、傾斜角及系統性能比(Performance Ratio)。

能源局舉例說明,「彭佳嶼氣象站」測站2007年之年平均全天空日輻射量為1,295 kWh/m2,假設模組設置朝正南、傾斜角150,且系統性能比80%。模組面日輻射量約增加為1.08倍,推估彭佳嶼地區之年發電量為: 1,295×1.08×80%=1,119kWh/kWp。依此類推,「高雄氣象站」測站2007年之年平均全天空日輻射量為1,448 kWh/m2,假設模組設置朝正南、傾斜角150,且系統性能比為80%,其日輻射量約增加為1.08倍,推估高雄地區之年發電量為:1,448×1.08×80%=1,251kWh/kWp。

民眾對此有相關問題,可參考能源局「陽光屋頂百萬座推動辦公室」 ,或電(02)87728861洽詢。

Top

 

抗海嘯利器 日本興建海上升降防波堤

摘錄自2012年10月9日東森新聞報導

有鑑於去年日本311地震海嘯慘痛經驗,日本和歌山縣正著手打造全世界第一座升降式防波堤,它採用伸縮鋼管構造,平時收納在海底,一但偵測到海嘯可以在10分鐘之內升高7公尺,預計2019年完工,成為世界創舉。

整體以鋼管組合而成,平實可以全部收納在海底,一但偵測到海嘯來襲,透過高速氣壓加壓,防波堤會在10分鐘之內升起7.5公尺,至少可以阻擋7公尺高的海嘯,而它最大特點就像伸縮棒一樣,由於平時沉在海面下,不會阻礙到船隻航行,防波堤工程人員:「可能無法避免部分海嘯仍會越過防波堤,但它會發揮最大功用,儘可能程度內阻擋海嘯。」 全長230公尺的鋼管防波堤,耗資大約93億台幣,預定2019年完成。

Top

 

論壇|台灣河道 真只能搞成三面光水泥工程嗎?(二)

作者:李璟泓

因為公視來此採訪紀錄,所以下午就帶著小曦小崨來到國光橋旁的公園,順便紀錄一下秋日的鳥況,從公園就可以下到溪邊的菜園。

今日的鳥紀錄:紅尾伯勞、家八哥、小白鷺、褐頭鷦鶯、斑文鳥、珠頸斑鳩、洋燕、家燕、白鶺鴒。其他動物紀錄:青紋細蟌,還有「台灣蜆」!

當地民眾說昨天看到一隻鷹在此出沒,抬頭一看,有個舊巢就在上方。

小曦抬起頭往上看,希望她深邃清澈的眼神可以永遠在。

溪邊種的筊白筍間有許多的生物。

也觀察到不少的青紋細蟌。

還有空心菜。

在台中市區旁就可以看到一條有原始風貌的溪流,但是台中市政府卻打算把它「整治」成像國光橋下游橋後面一樣醜陋的水泥護岸!

從未整治的溪段看整治過的溪段。

在一條流出清淨水的涵管中 居然找到了蜆!

再走到整治過的「ㄎㄧㄤ 橋」

這就是所謂的「生態工法」?

有小白鷺還有白鶺鴒。

好唄!這段不是三面光的水泥工程,水底還是卵石堆 ,但是堤岸上也不是光滑的,而是維持粗糙的水泥面,這樣的高度,別說小孩滾下去爬不起來,大人也是一樣吧?這樣的地方怎麼會是親水空間呢?

相關連結:

台灣河道 真只能搞成三面光水泥工程嗎?(一)

※本文轉載自http://blog.xuite.net/alcedolee/nature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葉人豪、詹嘉紋‧網編:林子晴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