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10.15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環境園丁的漫長守候 范欽慧「自然筆記」再次入圍金鐘獎

金鐘獎是台灣廣播電視圈每年最重要的獎項,能夠入圍或得獎,都代表了對節目與個人的肯定及榮耀。而今年環境教育界也未缺席,在環境教育道路上默默耕耘了 16年,范欽慧製作主持的「自然筆記」節目,再次入圍廣播金鐘獎的「教育文化節目獎」與「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獎」兩個獎項。

專業、用心和堅持,讓自然筆記拿下了四座廣播金鐘獎,以及無數次的入圍。從節目第一集訪問台灣考古界重要的素人考古學家潘常武,以及投身鯨豚保育的討海人廖鴻基開始,這個節目,伴隨著許多關心台灣環境的工作者,從青春到中年、從壯年至白首,記錄了他們長期投入自然研究觀察、環境守護的「聲」影。范欽慧表示,這麼多年累積下來的錄音資料,其實是一段重要的台灣環境史料,不 僅記錄了台灣環境變遷的故事、自然保育觀點及行動的轉變,也見證了許多環境夥伴長期耕耘自然保育的生命歷程,和其交織出來的動人故事。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自然生態元素: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親子環教】親子同遊山林 心就更緊密
【有聲環境教育】自然「心」主張 用聽的
環境新聞、線上收聽!

我們的島|綠野明珠水蛙窟

採訪、撰稿:郭志榮;攝影、剪輯:陳志昌

熱鬧的恆春半島,一個大家都不陌生的地方,從台灣最南角鵝鑾鼻轉進台26線,沿途高崖風光,更是讓人熟悉,但是公路旁的水蛙窟社區,卻是許多人從沒聽過的地方。水蛙窟聚落位於墾丁半島東側,一個相當古老的村落,居民散居在水蛙窟、坑內等小聚落裡,像是一顆顆明珠,隱身在綠野之中。

日趨匱乏的海洋,讓居民在陸地找出路。水蛙窟正逢一年一度的牧草採收季,居民尤阿媽跟在採收車後,賣力的翻動曬乾的牧草。早期,有著緩坡地形的水蛙窟,遍生熱帶樹林,居民開墾後,大量種植瓊麻、地瓜和西瓜,到十多年前改種牧草。尤阿媽說,不是因為牧草好賺,完全是因為村落都剩老人,牧草比較好照顧。一捆捆的牧草,在機械化收割下,像蛋捲散布田野,不過看似大捆,價格卻相當低廉,居民其實賺不到錢。

精采內文

環境大記事∣播報員:林子晴

紅樹林

日本江戶後期建造的「松本城」,城內的護城河有堆積許多淤泥,夏天傳出惡臭,相關單位打算把淤泥抽出來,但還不知該如何使用這些「肥料」。台北大稻埕是見證台北過去歷史得重要地區,但因城市重心轉移,現今已沒落,當地居民希望都市更新可以保留當地的歷史,並再創社區價值,但當中的平衡點還是討論,希望大稻城可以再熱絡起來!

美國西部的狼群生存受到很大的威脅,當地政府不願將灰狼從保育策獨立出來,現在當地獵人有許可證, 可以見狼就殺,對於灰狼的保育是莫大的衝擊。 而對於動物的保育,澳洲的動保人士帶著動物的屍體遊行希望人類停止對動物的暴力對待,不要再忽視動物權益。在台灣也有動保團體大聲呼籲,希望政府可以設立動保警察加強對動物的重視。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到底什麼是範疇界定會議?

作者:呂家華(台灣大學政治所)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台電)曾在11年前,開始規劃西寶計畫並送環評,打算從馬太鞍溪越域引水,以及從萬里溪頭水隧道引水匯流後,發電洩放於萬里溪,引起馬太鞍溪光復鄉的民眾疑慮。當時,萬里溪地下廠址也遭到在地民眾認為影響當地溫泉開發及觀光發展,使得西寶計畫的年度預算遭立法院刪除。

三年前,台電又再次檢送西寶修正計畫陳報行政機關,希望能復工。但,因西寶計畫修正後,原計畫內容大幅度變更,必須重送環評程序,而台電認為時程已來不及於規定期限前辦理完成,中止了當時的西寶修正計畫案而停辦,並以萬里計畫替代原先西寶計畫。

精采內文

 

環境園丁的漫長守候 范欽慧「自然筆記」再次入圍金鐘獎

本報2012年10月15日台北訊,鄭鈺琳報導

范欽慧「自然筆記已經成為一棵紮根盤纏的母樹,在看不到的泥土地下,穩穩地連結在這片土地上。」

「從孩子的世界看見自然,讓孩子認識土地,能深化教養的意義,從經驗和感動出發,生態保育可以不沉重的。」

金鐘獎是台灣廣播電視圈每年最重要的獎項,能夠入圍或得獎,都代表了對節目與個人的肯定及榮耀。而今年環境教育界也未缺席,在環境教育道路上默默耕耘了16年,范欽慧製作主持的「自然筆記」節目,再次入圍廣播金鐘獎的「教育文化節目獎」與「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獎」兩個獎項。

選擇人跡較少的那條路  一腳踏入自然教育的繽紛世界

「自然筆記」在教育廣播電台自1997年9月6日開播至今,至今已邁入第16個年頭。16年,一段人類生命中不算短的時光,可以讓人念完4次大學,也足以讓范欽慧從青春盛年成為兩個孩子的母親。

回首當年如何開始製作主持自然筆記,她說:「當初並沒有想的太多,只知道自己也想成為進入自然的引路人,而做廣播節目,應該可以朝這個方向前進,於是就做了」。差不多是30歲的年紀,當時還在天下文化工作的范欽慧,參與了「海闊天空的一代」教育專題製作。在過程中遇到很多對地方、環境、土地知之甚詳的老師,他們可以對著身邊的動、植物的身家背景信手拈來滔滔不絕,也會帶著你在路邊水溝裡掏著爛泥巴,尋找蜻蜓的幼蟲。

「當時看著這些就覺得神奇,渴望自己也能向他們一樣了解自然和土地。」離開天下之後的范欽慧,丟了企劃到教育廣播電台,沒想到竟然通過了。這個節目,就是自然筆記。未曾料到的是,僅僅是想以聲音說故事,和大家分享對自然、對土地情感的單純念頭,竟在日後走出了一條繽紛寬廣的道路。

因為製作節目、尋找採訪題材的需要,讓她有了理由和其他的環境工作者接觸,以新聞廣電的專長打下自然筆記的節目基礎。爾後遇到了自然生態攝影學會的理事長李進興,更因此認識了更多喜愛、投身自然領域的夥伴,延伸出枝葉繁茂的各式合作,共同為台灣土地而努力。包括公共電視「我們的島」、「紀錄觀點」,也開始在報紙、雜誌上發表文章、寫專欄,甚至出書。時至今日,「自然筆記已經成為一棵紮根盤纏的母樹,在看不到的泥土地下,穩穩地連結在這片土地上。」范欽慧這麼認為。

以靈魂  說土地的故事

范欽慧經常背著大小器材到處採訪、錄音。在節目製作的最初幾年,范欽慧經常背著大小器材到處採訪、錄音,像是林務局保育科的林華慶技正、專精台灣蛙類研究的楊懿如老師,都還是博士班學生的時候,范欽慧就經常直接跑到他們的研究室,或是和他們一起下田野。16年後的今天,范欽慧依然每週準時到錄音間報到。

一如往常,范欽慧從容的和來賓談話、準備資料。進入正式錄音時,她閉上雙眼,在錄音間特有的清朗空氣裡注入力量,以寧靜沉穩的聲音開啟當天的節目。親身感受范欽慧錄音時專注迷人的風采,與來賓的精彩對談,一段段在臺灣土地上努力耕耘故事竟因此鮮活起來。問及如何廣播如何打動人心?她調皮的笑了笑:「不是我在說話,是我的靈魂在說話呀!」

守護自然筆記環境花園的園丁

專業、用心和堅持,讓自然筆記拿下了四座廣播金鐘獎,以及無數次的入圍。然而,這些歲月並不總是順遂,節目經費是最大的難題。一年僅五萬元的製作經費,要做出有品質、有深度的節目,沒有其他的補助支持,有其困難。儘管如此,經費缺乏的困窘、入圍和得獎的肯定都沒有讓范欽慧停下以聲音素描環境的腳步。

從節目第一集訪問台灣考古界重要的素人考古學家潘常武,以及投身鯨豚保育的討海人廖鴻基開始,這個節目,伴隨著許多關心台灣環境的工作者,從青春到中年、從壯年至白首,記錄了他們長期投入自然研究觀察、環境守護的「聲」影。范欽慧表示,這麼多年累積下來的錄音資料,其實是一段重要的台灣環境史料,不僅記錄了台灣環境變遷的故事、自然保育觀點及行動的轉變,也見證了許多環境夥伴長期耕耘自然保育的生命歷程,和其交織出來的動人故事。「這樣的聲音史料有其價值,或許有哪個圖書館或博物館願意收藏呢?」

節目中有「媽媽的氣息」  保育不沉重

如果你曾經聽過自然筆記,會發現在節目中場經常穿插著小朋友的童言童語,那,是范欽慧和她女兒們的日常對話。

聽過自然筆記,會發現在節目中場經常穿插著小朋友的童言童語,是和她女兒們的日常對話。成為母親,是范欽慧自己、也是自然筆記節目風格的重要轉捩點。如果說,2000年以前的自然筆記,還在努力冒芽茁壯,那麼2001年後的十多年間,自然筆記增添更多的是媽媽的氣息。這段期間,范欽慧當了母親,養育兩個小孩,寫出三本書,拍成四部影片,並花了五年時間在哺乳,即便穿梭在母職和獨立製作工作者的忙碌角色裡,自然筆記也未曾中斷。這個時期的自然筆記,轉而關心下一代,試圖傳達更多生態教養的觀點:「在帶孩子的過程中,他們看待自然的眼睛和觀察經常讓我感覺驚奇,」范欽慧的眼神中透露著對孩子滿滿的愛,「而從孩子的世界看見自然,讓孩子認識土地,能深化教養的意義,從經驗和感動出發,生態保育可以不沉重的。」

也因此,自三年前開始,范欽慧讓自然筆記走出錄音間,與科學教育學者合作,衍生出「拜訪科學家的實驗室」活動,與節目聽友們一起實地看見終日埋首實驗室的科學家們真實的工作面貌,試圖在未來世代的心中種下喜愛自然、對科學好奇的種子。

自然筆記16歲的生日願望:串連彼此生命的環境網

問到范欽慧對於自然筆記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她說,這個節目集合了許多人的心血一起灌溉長大,才能從種子長成一棵蓊鬱大樹。未來更希望它能串連出一張環境網,到了20歲生日的時候,再一次的邀請環境教育的夥伴們,共同為自然筆記慶生,同時一起感謝我們生長的這片土地和萬物生靈。她也期許自己繼續進步,以生命的實踐讓自然筆記成為最專業的環境教育廣播節目。

※ 相關連結:國立教育廣播電台「自然筆記」節目線上聆聽;范欽慧部落格「立地台灣」

Top

 

我們的島|綠野明珠水蛙窟

採訪、撰稿:郭志榮;攝影、剪輯:陳志昌

這是一個最熱鬧卻最窮困的聚落,也是一個最美麗卻最陌生的地方,當歲月掩埋水蛙窟的風華,一群社區老人同心努力,想要展現綠野上的明珠之美...

熱鬧的恆春半島,一個大家都不陌生的地方,從台灣最南角鵝鑾鼻轉進台26線,沿途高崖風光,更是讓人熟悉,但是公路旁的水蛙窟社區,卻是許多人從沒聽過的地方。水蛙窟聚落位於墾丁半島東側,一個相當古老的村落,居民散居在水蛙窟、坑內等小聚落裡,像是一顆顆明珠,隱身在綠野之中。

早期,恆春半島依賴捕魚維生,豐富的海洋資源,養活了居民,也富足了村落。但是抓很多魚的時代,終究過去了!鼻頭角漁港的吳船長,早上捕魚航行,只釣到一頭鬼頭刀。他說季節不對是原因,更大的問題,就是隨著環境變遷,海裡的魚越來越少。吳船長堅持以傳統延繩釣法,只釣想抓的魚,但是一天的魚獲,卻只夠家庭食用。他感嘆漁業快速沒落,鵝卵鼻一帶漁港,未來剩不到幾艘漁船。

日趨匱乏的海洋,讓居民在陸地找出路。水蛙窟正逢一年一度的牧草採收季,居民尤阿媽跟在採收車後,賣力的翻動曬乾的牧草。早期,有著緩坡地形的水蛙窟,遍生熱帶樹林,居民開墾後,大量種植瓊麻、地瓜和西瓜,到十多年前改種牧草。尤阿媽說,不是因為牧草好賺,完全是因為村落都剩老人,牧草比較好照顧。一捆捆的牧草,在機械化收割下,像蛋捲散布田野,不過看似大捆,價格卻相當低廉,居民其實賺不到錢。

海上抓無魚、陸地賺沒錢,水蛙窟社區裡的幾個聚落,人走屋空,漸漸埋沒在綠野間。2008年,墾丁國家公園推動社區營造,選定水蛙窟為重點社區,並且在社區的牧草地上,挖掘一個人工濕地,恢復水蛙窟早期的生態景觀。另外也邀請居民,一起保護濕地。但是濕地完成後,社區營造並未如預期推動順利,因為村落人口稀少口,加上老化,擔負推動的屏科大林業研究室,幾年來走得很辛苦。

二年前,屏科大林業研究室改變方法,引入想協助社區發展的朋友,在坑內聚落開設民宿的趙鳳山,進入社區組織,幫助聚落發展。趙鳳山將老家改建成民宿,舒適簡單的房間外,保留原有的聚落紋理空間,趙鳳山希望以接待家庭的觀念,引導遊客親近聚落。

趙鳳山等人加入團隊,讓社區組織年輕化及活力化,一些導覽解說課程,陸續展開,除了學習生態旅遊知識,更重要是在不斷討論中,凝聚社區意識。二年的訓練,培訓出多位解說員,社區展開導覽解說活動,也邀請墾丁地區的飯店業者,介紹水蛙窟社區,希望引入遊客。

居民面對這次的生態導覽,每位都很在意,開會到深夜,不斷討論細節,希望有最好的表現。面對參訪的飯店業者,社區成員還是有些緊張,第一位解說員龔阿公,扛著傳統的三角網,下海捕魚苗。捕撈完成,他接著示範恆春地區特有的數魚歌,一種以歌謠計算魚苗的方式,現今已經快要失傳。

海邊捕魚苗之後,參訪人員來到社區,遠方緩坡上有梅花鹿奔跑,因為墾丁國家公園的梅花鹿野放計畫,一些鹿群擴散到水蛙窟,食用當地牧草。社區解說員介紹牧草地上的小濕地,表示社區很早就有濕地,後來因為開墾消失,現在恢復了,成為許多生物的重要水源。

黃昏時分,水蛙窟呈現寧靜的美感,社區舉行星光晚會,希望營造溫馨氣氛,讓大家體驗恆春半島的舒緩。晚會中,參與業者說出心中感受,希望社區完整規劃,他們會提供飯店遊客,另一種旅遊墾丁的方式。協助推動的墾管處人員,也希望提升國家公園的人文之旅,在接近社區時,更瞭解生態保育的重要。

四年來,屏科大陳美惠老師,帶著學生進入水蛙窟、社頂等聚落,努力推行生態旅遊,她想在恆春半島推動一場旅遊革命,翻轉長期以來,喧囂式的觀光旅遊。

水蛙窟的居民們,完成一次社區導覽,但是更多挑戰,依然在眼前,他們從害怕躲避,到勇於面對,因為他們知道,水蛙窟的美麗,終究要居民自己來守護。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Top

 
 

江戶後期松本城 護城河淤泥再利用傷腦筋

本報2012年10月15日綜合外電報導,徐婉螢編譯;翁御棋審校

松本城正在討論將如何處理堆積在護城河的汙泥和沉澱物(圖片轉載自網路)位於長野縣松本市的日本國寶「松本城」,城內的護城河往往堆積了不淤泥和沈澱物,在夏天帶來陣陣惡臭,有關單位正在討論把這些淤泥用幫浦抽出後,要怎樣使用這些肥料的方法。

比起把護城河內的水全數抽出,再利用大型機器疏浚的方法,將搜尋價格更低而且更顧慮到環境的方式,透過收集市區內具有經驗的廠商資訊,預計將於今年內制定對策。

包括環繞著松本城內外的護城河,還有位於外側總護城河殘存下來的部分區域,面積共有3.1公頃。根據市立松本城管理事務所發布的訊息,護城河全面進行最大規模的疏浚工程是在江戶時代後期,同時也是到目前為止的最後一次工程,目前護城河內深約2公尺之處,堆積了汙泥和沈澱物。其中也包括了落葉和鯉魚的糞便。

今年從梅雨季結束到盂蘭盆節的這段期間,雨量變少造成護城河的水位低下,因此部分汙泥和沈澱物露出水面,觀光客和市民紛紛提出了如「傳來陣陣惡臭」,「破壞周圍的景觀」的意見。

該市從今年度開始的決策「松本城保存管理計畫」中,討論是否要進行護城河的疏浚工程。進行疏浚工程時,包含鏟土機等大型機器可能會對石牆等造成傷害,對於動植物也會帶來影響,而沈澱物的搬運和處理費,也加重了費用的負擔。預估總花費將會達到數億日圓。

因此開始思考最有效率的方案可以將汙泥、沈澱物和護城河的水同時抽出。此方案就是在護城河的多處地點設置幫浦,從河底吸出汙泥和沉澱物,將垃圾和砂土分離後使其乾燥。工程預定在護城河的周圍進行,因此少了搬運的費用,成本比起一般的疏浚工程來得少。此方法也無須將護城河內的水全數抽出,兼顧了生態系的平衡,該事務所的土屋彰司所長說明了「由於生活污水並無排入護城河內,挖出的泥土也可重複使用,當作花和野生植物的肥料」。

該事務所目前取得了有經驗的廠商資料,這些業者在首都圈的公園內皆施行過並具有成效,考慮能否應用在松本城,土屋所長表示「每年都擔心少雨量的問題。把對環境友善的方法列入考量,積極的想出解決方案。」

※ 參考資料:日本讀賣新聞

Top

 

大稻埕都更 盼以對話創造社區價值

本報2012年10月15日台北訊,實習記者彭琬馨報導

歸綏街的小巷弄 至今仍保留著日據時期的建築風格近年來都市更新逐漸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之一,為了提高民眾對大稻埕地區都更內容的了解與參與程度,日日春協會於10月份開始舉行一連串的「都市再生願景凝聚」系列活動,期望能透過這樣的行動,讓更多人認識大稻埕地區過去迷人的歷史,同時也希望透過活動進一步思考,除了破壞與創新,都市更新還有什麼其他的可能。

參與工作坊的民眾認為,都市更新首先應該考量的是「為誰而建」?其次則是「有誰得利」?都市更新一直以來都不是一個簡單的議題,對於歸綏街一帶的居民與歷史文化來說,如何在居住品質、文化保存間權衡利弊,才是進行都更最應該面對與思考的問題。

大稻埕沒落  面臨都更危機

鄰近台北車站的大稻埕曾經是北台灣重要的港口之一,也是台北最早開發的地區,江山樓、大同區歸綏街一帶更曾是大稻埕的商業文化重鎮。然而,當城市發展重心逐漸東移,老地區富庶繁榮的街景不再,這個具有特殊歷史地位的社區,無可避免的面臨到被都更的命運。

大稻埕地區除了繁榮的街景之外,同時也有過燈紅酒綠的風化區,有高級酒店提供美麗的藝妓、公娼館也有風情萬種的小姐服務中下階層消費者。曾繁盛一時的歸綏街一帶,性工作的發展也讓相關產業活絡起來,從替小姐打理門面的美髮廳、負責載客的人力拉車,到專制性病的診所,都沿著歸綏街附近的娼館蓬勃發展。

沿著歸綏街一帶發展的相關產業 圖為按摩店與卡拉OK 舊時的娼館 極勝時期街道旁皆為娼館茶店

文萌樓舊公娼館  見證歸綏街歷史

舊時公娼館--文萌樓在此都更案中,文萌樓是其中一個備受矚目的文化古蹟。現存的文萌樓約建於1924~1925年間,是舊有合法的公娼館,在經歷廢娼事件之後,成為性工作者與日日春協會舉辦活動的主要場所,經過日日春的努力,台北市政府已將文萌樓指定為市定古蹟,協會並在此經營「身心靈雜貨舖」,提供前公娼阿姨的導覽服務,讓更多人認識歸綏街的歷史文化。

寧夏路都更案劃入範圍的土地,大多數屬於公有財產,其中台北市政府擁有45%,台灣銀行(其股權大多為財政部所有)則擁有25%,在公有土地比例過半的情況下進行都更,政府應該以何種角色參與其中、文化資產的保留與老舊城市翻新再造之間如何取得平衡等,都還有待更多的溝通與協調。

大同分局外圍圍牆 為日人拆卸台北城圍牆再利用的產物 舊時仁安醫院 內部仍保留當時相關擺設 供民眾參觀

Top

 

美國西部狼群失去了生存權

摘譯自2012年10月8日ENS美國,華盛頓特區報導;李子昂編譯;蔡麗伶審校

墨西哥灰狼的幼狼(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局 提供)美國有一些對野狼不好的消息:聯邦魚類暨野生動物局拒絕了一份保育團體的請願書,不願將瀕危的墨西哥灰狼(Mexican gray wolf)從灰狼之保育政策中獨立出來。懷俄明州獵人有新的許可證,可以見狼就殺;華盛頓州的政府官員也在公共土地上殺了一整群狼。

墨西哥灰狼保育議題遭到駁回 

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局5日宣布,墨西哥狼(Mexican wolf,Canis lupus baileyi)目前並不需要從「瀕危物種法」(Endangered Species Act)中獨立列出,仍是和現存灰狼(gray wolves,Canis lupus)同樣繼續受到聯邦現有制度保護。

該局沒有提出任何理由說明該項決定,只表示墨西哥狼的復育工作已在規劃中,預計2013年公佈並進行學術審查。

雖然野外現存只有不到60隻的墨西哥狼,及上個月底美國公職人員環境責任協會(Public Employees for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PEER)的正式投訴,但當局仍不想釋放更多的復育個體。美國公職人員環境責任協會質疑當局的調查結果與說法,並認為其忽視其他團體的投訴乃是政治操作涉及墨西哥狼保育議題的作為。

在多年復育工作成效不佳後,美國魚類暨野生動物局自2010年開始一個新的墨西哥狼的復育計畫。而美國公職人員環境責任協會根據內政部新的「科研誠信法規」(scientific integrity rules)於今年6月提出申訴,描述科學家們因為該新計畫而削弱或竄改科研結果。

內政部沒有像投訴書中所希望的,讓外界人士來進行評估,而是要求魚類暨野生動物局自己進行檢討。調查工作由魚類暨野生動物局的職員Richard Coleman進行。他在9月25日回信駁斥了那些投訴,但卻沒有實質的證據。

獵人瞄準懷俄明州的狼群

黃石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中的狼隻。(Shawn Kinkade 攝)懷俄明州針對現存328頭狼的狩獵季節於10月開始。現在,狼在全州地區幾乎都可以被合法射殺或誘捕,用氣體燻狼窩、殺死幼狼,以及藉口殺狼而誘使人狼衝突的發生,都是合法的。 

當美國魚類暨野生動物局決定從聯邦瀕危物種名單中刪除狼,並改變懷俄明州對狼隻的管理政策後,新政策即於9月30日生效。

美國魚類暨野生動物局表示,懷俄明州的灰狼數量已經回升,不需要處於「瀕危物種法」的保護之下。

而另一場戰鬥正在法院進行中。9月10日起,「地球正義」(Earthjustice)擔任保育團體聯盟代表60天,針對聯邦政府取消對懷俄明州狼隻的保護,提交訴訟至法院。

華盛頓州政府殺了狼群

在幾經爭論後,華盛頓州魚類和野生動物局(Washington Department of Fish and Wildlife, WDFW)於9月27日宣布,一個受雇槍手在華盛頓州東北部加拿大邊境處殺害了Wedge狼群的領頭狼(Alpha male)。

該局主任Phil Anderson表示,狼是被從直升機上射殺的。領頭狼的死亡使該群的六頭狼在過去三天離開Wedge狼群,包括頭號母狼(Alpha female)。

該局開始獵殺Wedge狼群,以避免狼群持續攻擊史蒂文斯縣(Stevens County)北部Diamond M 牧場牲口的事件。Anderson表示,七月以來,狼群已經殺死或傷害至少17頭母牛或小牛。

Diamond M 牧場的牛隻在公共土地上吃草;然而,保育人士表示,狼群比這些牲口更有資格在這些公共土地上活動。

目前已知唯一生活加州的狼,名為「OR-7」。(加州魚類和野生動物狩獵署 提供)孤獨的加州狼群可得到州政府保護

加州魚類和野生動物狩獵委員會(California Fish and Game Commission)在10月3日一致投票通過,使灰狼成為該州「瀕危物種法」保護下的一員。 

當加州魚類和野生動物狩獵署認定該州狼群是需要長期保護時,便會將其納入該州「瀕危物種法」的名單中。該部門將進行為期一年的「狀態審查(status review)」,以決定是否要給加州狼群更長久的保護。

這項決定將做為今年早些時候由「生物多樣性中心」與其他保育團體所提出請願書的回應,該請願書認為,要在西海岸建立合適狼群復育工作的棲息地,加州將是至關重要的地區。

Top

 

為動物發聲!澳洲動保人士 百隻動物屍體遊行抗議

摘錄自2012年10月12日NOWnews報導

澳洲墨爾本有一百位動保人士,人人手捧一隻動物屍體走上街頭,希望傳達人類應停止對動物的暴力對待,以及不要再忽視動物權益而抗議,場面壯觀。

墨爾本地區共有一百名動保人士走上街頭替動物伸張正義,每個人手上捧著的不是寫上訴求的告示牌,而是一隻隻已經死掉的動物,包括:羊、豬、袋鼠、雞、魚、鴨子等,活動如此大張旗鼓宣傳,目的就是希望可以呼籲澳洲人民以及全世界的民眾,可以正視動物所受的苦痛。

這些在抗議遊行中出現的動物屍體,有許多是死於工廠內部,有的則是遭車子衝撞而一命嗚呼。在西班牙、智利、法國、德國以及祕魯也有類似的動保活動舉行,且傳遞對數以萬計的已故動物表示尊敬之意。

Top

 

動保團體籲設動保警察

摘錄自2012年10月12日中央社台北 報導

台灣貓狗人協會理事長黃泰山表示,很多愛護動物人士發現虐待、毒殺動物情況,向警察局報案卻遭忽視。並表示,希望警政署設立專責動保警察、農委會加強管控農藥毒物;設立動保警察前,先在警察局成立單一窗口,24小時受理報案。

警政署行政組長枋劍飛表示,設動保警察須考慮動保法中央主管機關是農委會,警察要介入農政單位的事有一定限度,且不論是河川、環境保護與森林議題,大家都希望有警察協助,警力不足是很大問題。民眾接觸警察機會較多,遇到很多事都是打110報案,警政單位接到會轉介相關機關處理,如果是急迫,警察也會趕到現場。

農委會動物保護科長林宗毅表示,毒狗案件受理機關是農委會,如果有哪個地方動保單位說不能受理、證據不能保留的情況,農委會會檢討。農委會有免費檢舉專線,接受大家檢舉。

姚文智要求防檢局協助追查毒物來源,使地方單位知道職務範圍,並彙整參與追查案件到中央防疫單位。

Top

 

論壇|到底什麼是範疇界定會議?

作者:呂家華(台灣大學政治所)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台電)曾在11年前,開始規劃西寶計畫並送環評,打算從馬太鞍溪越域引水,以及從萬里溪頭水隧道引水匯流後,發電洩放於萬里溪,引起馬太鞍溪光復鄉的民眾疑慮。當時,萬里溪地下廠址也遭到在地民眾認為影響當地溫泉開發及觀光發展,使得西寶計畫的年度預算遭立法院刪除。三年前,台電又再次檢送西寶修正計畫陳報行政機關,希望能復工。但,因西寶計畫修正後,原計畫內容大幅度變更,必須重送環評程序,而台電認為時程已來不及於規定期限前辦理完成,中止了當時的西寶修正計畫案而停辦,並以萬里計畫替代原先西寶計畫。

花蓮「萬里水力電廠」爭議案,2012/4/26台電於萬榮召開二階環評說明會。 照片提供:地球公民基金會「萬里水力發電計畫」總用地面積約49.5 公頃,其中河川地約14公頃、林班地約20 公頃、原住民保留地約11 公頃、台糖土地約4.5 公頃。環保署繼第一次是7月26日、第二次8月16日的台電萬里水力發電計畫環境影響評估的範疇界定會議後,日前(9.25)進行了第三次台電萬里水力發電計畫環境影響評估的範疇界定會議(第二次延續會議)。

依照環境影響評估法第十條:「主管機關應於公開說明會後邀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相關機關、團體、學者、專家及居民代表界定評估範疇。 前項範疇界定之事項如下:一、確認可行之替代方案。二、確認應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之項目;決定調查、預測、分析及評定之方法。三、其他有關執行環境影響評估作業之事項。」由此可見,範疇界定的會議,它所要決定的事項,從議程的設定、議題的框架到後續方法論或其他等事項,都應一併討論。

遍尋《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並沒有詳細說明這樣的會議,到底其會議性質為何?該如何實際進行?尤其,在各方參與者都發言後,當有不同意見產生爭議時,各方的證據或立論基礎可以如何進場?誰將最終決定「附件六範疇界定指引表」中的環境項目乃至環境因子、評估項目、評估範圍和調查,是否要勾選在二階環評進一步調查或評估?

第二次延續會議上,主席和環保署承辦人說,會議記錄的產出,還是要等環評委員做最終決定。可是,在場的大家仍可以研擬提供意見,除了本案開發單位(台電)明確在現場承諾要勾選的部分外,若有意見不同之處,最後環評委員還是會尊重台電的決定,但台電進入二階實質審查時,就要面對環評委員的質疑?真不曉得這樣繞了一圈的說帖,就能掩蓋台電在範疇界定會議有球員兼裁判之嫌嗎?

整個範疇界定會議的設計,除了現場開發單位可討價還價外,甚至可做最後是否勾選境項目乃至環境因子、評估項目、評估範圍和調查的決定,等於「附件一環境影響評估程序及書件內容確認項目」,台電早就可沙推、預料或控制其評估書初稿,彷彿不太可能出現「未依範疇界定會議之規定執行有關事項」。這樣的範疇界定會議,除非台電突然腦袋發熱不堅守其城池,否則,台電不同意的環境項目和環境因子,進得了二階環評嗎?更遑論科學各項評估與調查的方法論的決定,除了台電之外,各方完全沒有討論的時間與機會。

再者,範疇界定的會議資料,除了第一次會議外,只有等參與者(包括環評委員)到了會議現場,才會知道且看到資料,致使其只能在相當壓縮的時間裡,針對現場給的資料,練習速讀以及腦筋急轉彎的能力。

面對這樣的範疇界定會議,從議程設計、知識產出和提供都如此對非開方單位之一(或多)方,如此不友善,如何達到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一條開宗明義所載的:「為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藉以達成環境保護之目的,特制定本法。本法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有關法令之規定。」只能說,這樣的程序整個就是有利於或增加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同時具備可預測性、不可預測性、可見性、不可預見性,以及知識不確定性的多重風險。

資料照片:萬榮林道環保署現勘地形驚險,居民在林道的懸崖邊綁上抗議白布條。(反萬里水力發電廠自救聯盟提供)

雖然,本案的主席,簡連貴教授相當有心,希望讓開發單位和民間團體,彼此更有信心,在過程中能越清楚程序,達到越能溝通的效果。但,目前範疇界定的狀況先天不良下,沒有解決程序本身限制於潛在操作邏輯有力於開發單位的困境,又後天失調沒有一個知識如何進場、評估和調查方法論的討論過程。依照Hisschemöller and Hoppe(1996)對政策結構的類型化,不要說後常態科學範疇(Unstructured Problem, 偏屬高度知識不確定性及各方價值與標準皆高度不同意)或是方法論的範疇(Moderately Structure Problems, 偏屬高度不確定性、但較高度各方價值判准一致),能否在這範疇界定中先納入未來二階環評的討論內,光是價值辯論(Moderately Structure Problems,偏屬較多知識的確定但各方價值立場不同),或即便是常態科學範疇(Structured Problems,高度確定性且各方較諸多同意)相關在專業細節,討論空間多是存在環評委員和開發單位,非常輕易的以線性邏輯認定開發單位的科學研究,就是整個問題的解決者,不容質疑,完全忽視開發單位本身所提出的調查資料或立論,可能也會是一個分析、倡議的性質,甚至是還需要進行這些調查資料或立論本身的問題辨識。

透過以上對範疇界定會議的議程設定,以及議程潛在性質的分析,若我們仍未有所主張以改變範疇界定乃至整個環評的程序,突顯整個環評程序背後價值,反思設計與此行政程序的目標安排。有一天,整個制度所形成的另一種風險將會控制我們所有社會的走向,而我們卻完全無力抵抗。那一天,或許,不會離我們太遠!?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葉人豪、詹嘉紋‧網編:林子晴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