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態元素: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自然生態元素: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2010年08月26日
本報2010年8月26日台北訊,實習記者陳律維報導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洪建全文教基金會合作,第2場自然影像講座於本月20日展開,邀請到知名生態作家、廣播與電視節目主持人、導演范欽慧,她以自己過去10年來,步道旅行做筆記的心路歷程和身為一個母親角色與孩子共同探索、接觸自然經驗現身說法。

范欽慧感性地說:「會從最早的生態記錄者,到發願在故鄉的土地上孕育自己的孩子,是在一次登上玉山山頂時的感動。我希望能有機會和自己的孩子共同感受與見證這樣的美與和諧,以及一個期許為後代子孫守護自然的責任。」投影片上秀出范欽慧親子出遊的照片,及一張張孩子們以生澀技巧拍下,但一點也不含糊的自然景色。這時我們看到的不是一位作家或主持人,更不是媒體導演,而是一個有著滿足與驕傲笑容的母親。當孩子們的「情感撲滿」中裝著「親子關係」和「對自然生態的感受力」時,那記憶是溫暖的、共同的。

范欽慧因為所學背景,了解到電子媒體是一把雙面刃,它能快速、有效的提供人們資訊與娛樂,免去許多時間和空間的花費,但對於處在人格養成重要階段的孩童而言,媒體卻剝奪了孩子體驗生命、感受自然的機會。

你是否還記得小時候對大自然的印象?這個印象隨著成長一步步的模糊,被升學主義切斷,並隨著工作的忙碌、背負家庭的責任而逐漸模糊、遺忘。范欽慧在紐約雪城求學時,發現當地社區有環境教育團體積極地把周遭環境、生態,乃至文化介紹給居民認識。范欽慧感受到國外對自然人文體驗的重視,自己非常嚮往這種帶領的工作情境。這樣的嚮往如一顆種子深深的埋進心田,回國後她輾轉地由平面媒體到廣播節目,最後如願跨足到電視生態環境節目的專業工作者。當初的種子不但發了芽,還結了果,讓她藉著自己的孩子回到童年的現場,去彌補過去童年的遺憾。藉一次拍攝黑潮紀錄片的機緣,范欽慧說服丈夫全家出動,與孩子一起在海洋展開第一場探險。以大自然為師,也當保母,讓孩子在自然的懷裡接受人生的洗禮。期間也曾遭遇到因接近殺青而必須與孩子分別,甚至中斷哺乳的意外插曲,但這一段親子關係難以割捨的經歷,以及壓抑思念的堅強,卻被孩子一通越洋電話的呼喊所瓦解。這樣感人的故事,讓現場一名母親動容潸然,自然和親情如此容易觸動人心,電子媒體著實相形失色。

當自己的孩子漸漸長大,范欽慧發現到,目前有太多的孩子已經沒辦法再擁有藉由與自然接觸而去證明自己的機會,確認自己的每一個腳步、每一個接觸與每一個發現。取而代之的是,缺乏互動的教材和人造媒體。課本上的描述再確實、影片中拍攝的影像再活潑生動,都比不上在大自然的親身體驗,哪怕只是一個聲音,那是一個會烙在心底的感動,屬於自己的記憶。范欽慧讓孩子拿起相機,以自己的眼睛去探索,找到不一樣的美感,追求自己的特質,因此展現自我的肯定與自信。

孩子們在小時候對生命與自然都有一份獨特的好奇心,對於這樣的情感,若是藉由電腦、電視媒體,那樣的刺激有可能將好奇心扭曲而失真,也有礙於孩子對自然感受力完整發展。性格與價值養成所需要的豐富質感與溫柔,都將因速成而消失殆盡。

透過實際大自然的體驗,如對自然經驗的累積、蒐集自然素材的過程,有了對山林獨特的記憶。當自然生態受到破壞、威脅、消失,會感到傷心與難過,這是「生態教養」理念重要的一環。范欽慧舉了一個她在澎湖拍攝節目時的經驗為例:當地海龜的生存雖然受到威脅,但我們卻無法代替地球之母〈earth's womb〉以人類的雙手來幫助他們生長,這樣的行為無非是開繭助蝶。規律蘊藏在事物的內部,那樣的奧秘只能有限地體會,而無法完全了解,我們所能做的是提醒更多人意識到環境對生命的重要性,減少以人為方式去破壞,這是我們人類與地球同生為命運共同體的珍貴體認,也是對生命價值的尊崇。若海龜在誕生的第一個挑戰是奮力爬回海洋的路途上記住土地它獨特的氣味,引導自己未來能再一次回到熟悉的家園,進而傳承孕育出下一代繼起的生命。那讓孩子從小了解自己在環境中的定位,進而去努力爭取,追尋對生命獨特的記憶,不也是很重要、很寶貴的嗎?

現代的人談生態保育,可是有許多孩子甚至不了解它原來該有的樣子,你若不曾去觀察去注意,不會知道大自然到底受到怎樣的傷害、目前所處狀況的尷尬。大自然隨者四季有著不同的面貌,這樣的美麗需要保護;生物為了存活下去,面對環境變化的奮鬥與韌性,也同樣需要受到尊重。大自然變化所帶來的資源,是一種生命的餽贈、季節的提醒,隱含許多訊息與啟示。想要孩子們養成這樣細膩的價值觀,需要父母的引導與陪伴,更需要從最初的想像與好奇心一步一步的帶領,養成對自然生態的尊重與同理心。

范欽慧最後提到,這是新學習的開始,孩子們若無法探索自然,也無法認識自己,將可能迷失在電子媒體前,感受力與體認終將流失,他們未來與人、自然的連結,會像一座孤島。父母應該選擇「做對的事情」〈Do the right thing〉而非無意中選了似是而非的事情,只求把它「做完」〈Getting the things done〉。應該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生命負責,並培養一個公民應有的素養與行動能力。

保護我們的自然與環境,萬物的存在都有他們獨特的價值。父母所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為親子活動中多加入一點自然生態的元素,讓童年更美麗。

帶娃訪山林
荒野若比鄰
父母腳步隨
親情生態永不墜

父母的親情保存期限有多長?對於生命與生態的價值與尊重,父母能領孩子走的多遠?孩子們在21世紀「電子媒體充斥的世代」中,你想給孩子一個怎麼樣的童年?

※更多訊息:
99年度【自然生命印象-自然影像講座】
自然之窗台灣自然影音頻道
自然生命印象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