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電子報刊頭
2015年1月15日

中央不做、地方帶頭 首爾「減少一座核電廠」 計畫奏效 

不願強迫偏鄉承受核廢 首爾全市力拼「減少一座核電廠」

2012年首爾市長朴元淳提出「減少一座核電廠」行動計畫,喊出要在2014年減少200萬噸油當量(TOE)的能源使用、更要在2020年將首爾市電力自給率提升至20%,結果在各項公眾參與行動的努力下,2014上半年減少200萬噸油當量的目標就已提早達成,該計畫執行委員會成員首爾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尹順真近期來台舉辦演說並拜會雙北與高雄市府,要分享首爾經驗。

» 閱讀全文

  

能源局:地熱開發潛能低 學者、業者出面反駁

能源局:地熱開發潛能低 學者、業者出面反駁

全國能源會議將在26日舉行大會,但大會前的分區會議與背景資訊中,能源局一再對再生能源、節能發展表達不樂觀態度,遭民間與學界指責其是為了替延役核電廠鋪梗。

14日地熱學者與業者在立委陳歐珀的陪同下舉行記者會,駁斥能源局稱地熱技術未成熟、可開發量不到2%的說詞,指出學界評估台灣擁有的地熱資源相當於15~31個核四廠,只要政府願意發展,要全面取代核能非難事,且美國與菲律賓早有成功例子可學習。

» 閱讀全文

世銀新政策不顧環境人權 美國會要財部「不准貸款」

世銀刪減資助保障 美財政部將可拒絕貸款

美國國會在聖誕節休會前,通過2015年綜合撥款法(Omnibus Appropriations Act),無論是在美國國內或國際上,都受到各環境與社會正義團體的一致肯定。依照此法,只要世界銀行提出的任何環境人權防衛措施(safeguards)低於目前水準,美國財政部都必須反對。

» 閱讀全文

救援反釀災? 加勒比海島國研議「綠色救災」

海地大地震後的救災行動

近期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自然災害後的緊急救災行動,可能意外地使氣候變遷造成的問題更嚴重,進而引發其他災難。

千里達紅十字會的基肖爾(Stephan Kishore)說,災害應變的環保行動,包含由當地製造及預備救災物資,這可以減少大部分從中國海運而來的物資,產生過高的碳足跡。

» 閱讀全文

2014台灣回顧:三義外環道恐傷棲地 守護石虎公民動員

苗栗石虎

在雲豹消失之後,石虎是台灣唯一的野生貓科動物,屬於一級保育類,曾經廣泛分布在台灣低海拔森林,但在各地過度開發的情況下,僅剩下苗栗、南投、台中、嘉義等山區還看得到石虎出沒。專家研究,全台石虎數量僅剩下不到500隻,其中苗栗約佔了200~300是石虎族群最穩定的地點。

» 閱讀全文

2014國際回顧: 全球物種加速流失 保育成績慘不忍睹

2014國際回顧: 全球物種加速流失 保育成績慘不忍睹

2014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大會於南韓舉行,會中發表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第四版(Global Biodiversity Outlook 4) 報告,全世界物種保育與棲地保護的成果大幅落後預定目標。

不僅鳥類、哺乳類、兩棲類和珊瑚的平均滅絕風險絲毫未減,森林等自然棲地也以驚人速度持續流失。聯合國呼籲,各國須加倍努力,才能挽救物種與棲地快速流失的全球危機。

» 閱讀全文

透視中國環境|讓燃煤更乾淨 超低量排放挽救煤基能源企業?

廣東沙角電廠外圍。圖片來源:綠色和平

以煤電企業為首的煤基能源企業正在推進燃煤的超低排放標準,並得到了地方支持。但是因為設備更換成本等問題,專家們爭議較大。因為霧霾要革煤炭的命,電力企業率先提出了近零排放,也稱為超低排放。超低排放能不能挽救煤基能源企業(以煤為主要能源的企業)的命運?

» 閱讀全文

地球公民通訊|還要鬆綁多少土地? 從環境運動省思台灣經濟發展

台灣的經濟發展與環境運動進程。圖片來源:地球公民基金會

高雄81氣爆,震出台灣發展石化工業近50年,卻長期輕忽人民生存權、知情權的問題,高雄人被迫忍受經濟發展造成的環境污染,宛如次等公民,社會傳出應全面檢討石化產業政策的聲浪。

然而,同一時間,立法院召開臨時會,希望速審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和自由經濟示範區條例,以利推動台灣與中國簽定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協定,其中石化業正是馬政府自2009年與中國進行經濟合作協議(ECFA)以來,鍥而不捨期望以零關稅打入中國市場的重點項目。

» 閱讀全文

推薦讀者回應 |【禽流感來襲】野鳥監測未見高致病原 加強養殖場通報需農民安心

小夏:個人的想法:由活鳥採集病毒,做為預警指標是最好,但我的疑問是,目前的監測採集樣本是否大到有統計上的意義?是否已有訂定標準病毒量到何程度,就會引爆家禽流行?這是我要請教專家學者的。

» 閱讀全文

訂閱 / {unsubscribe}退訂{/unsubscribe}  / 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  |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Tel: (886)2-29332233‧ Fax: (886)2-2933-2120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 、詹嘉紋、賴品瑀、吳岱芝、洪郁婷、鄒敏惠‧網編:鄒敏惠
※ 感謝 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 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