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彩一生】寒帶精靈現身熱帶海域 海中獨角獸為何轉性了?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簡介

【鯨彩一生】寒帶精靈現身熱帶海域 海中獨角獸為何轉性了?

2016年04月05日
作者:蔡政修(日本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地質及古生物學部 博士後研究員)

現生的鯨豚之中,一角鯨科(Monodontidae)的「唯二」現生成員可都是明星物種──海中獨角獸的一角鯨(Monodon monoceros)和海中金絲雀的小白鯨(Delphinapterus leucas)。他們都生活在高緯度的地方,讀者平常並不容易觀察到或是認知到他們的存在,不自覺的增添了幾分的神秘感。因此,也就不需要太訝異屏東海生館的小白鯨會有這麼高的人氣了。

小白鯨聰明可愛,在海生館擁有高人氣。圖片取自:Wilson, D. E. and Mittermeier, R. A. eds. 2014. Handbook of the Mammals of the World. Vol. 4. Sea Mammals. Lynx Edicions, Barcelona.

足不出戶的寒帶精靈

小白鯨和一角鯨雖然都生活在高緯度的區域,不過主要的生活區域還是有些差異。小白鯨一般來說,最南邊的生活區域大概在北緯 50 度左右(北緯 50 度有多高呢?大家熟知的「避暑勝地」北海道,最北的區域也才差不多緯度 46 度左右。),而往北的話,大概會到北緯77 度左右,幾乎不會去到 80 度以上的區域。 有趣的是,里弗斯(R.R. Reeves)和 卡特納(S.K. Katona)在 1980 年的加拿大野外自然學家期刊(The Canadian Field-Naturalish)指出,小白鯨也會游到緯度相當「低」(北緯 38 度。大約是日本的福島核災發生的地點再北一點)的海域,但不是常態,很有可能只是迷路了。

而一角鯨主要生活的地點比小白鯨還要更往北一點。他們最南邊的界線大概在北緯 60 度左右,而往北邊看的話,可以到北緯 85 度,基本上可以說就是完全生活在寒帶的環境下。

寒帶宅宅的熱帶親戚

Bohaskaia monodontoides 的頭骨。圖片取自:J. Vélez-Juarbe and N.D. Pyenson. 2012. Bohaskaia monodontoides, a new monodontid (Cetacea, Odontoceti, Delphinoidea) from the Pliocene of the western North Atlantic Ocean.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32: 476-484.

除了悠遊在寒冷水域的現生小白鯨和一角鯨之外,一角鯨科其實還有另外兩位化石成員可能偏好生活在溫暖環境下:短吻小白鯨(Denebola brachycephala)和「博哈似一角鯨」(Bohaskaia monodontoides)。我們在水族缸裡的白鯨記曾提到短吻小白鯨,它在 1984 年命名,並歸類在一角鯨科。目前為止,短吻小白鯨只有唯一這件化石紀錄,是在墨西哥的中新世晚期的地層所發現的(層位大約在 500 萬到 700 萬年前之間),由於這唯一一件的短吻小白鯨化石標本是在大約北緯 28 度左右的地點發現,因此推測他們可能偏好生活在溫暖的環境。

2012 年,貝雷茲(J. Vélez-Juarbe)和派恩森(N.D. Pyenson)在古脊椎動物學期刊(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命名了第四位一角鯨科的成員:博哈似一角鯨(Bohaskaia monodontoides)。Bohaskaia 是以目前仍在美國史密森自然史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Smithsonian Institution)的古生物學部門服務的標本蒐藏經理大衛・博哈斯卡(David J. Bohaska)的名字而命名;monodontoidesmonodonoides的組合,兩個詞意思分別是「一角鯨」和「相似」,表示這位新成員和現生的一角鯨很相似,本文暫時翻譯為「博哈似一角鯨」。

博哈似一角鯨是在美國的東岸(維吉尼亞州和北卡羅萊納州)發現的,所以主要的生活地區可能是在大西洋,和發現地點是在太平洋沿岸的短吻小白鯨不同。另一方面,博哈似一角鯨生活在大約距今 300 萬到 400 萬年前,而短吻小白鯨早了博哈似一角鯨至少 100 萬年,約500 萬到 700 萬年前。

和現生小白鯨及一角鯨相比的話,博哈似一角鯨和短吻小白鯨都是生活在緯度相當低的地區。短吻小白鯨在大約緯度 28 度左右,博哈似一角鯨稍微高一點,大約在 35 到 37 度之間。

鯨豚化石的蛛絲馬跡

不過緯度低,不一定就表示當時的氣候很溫暖,大多數的人應該對於「冰河時期」這個名詞都不陌生吧,今年初就連亞熱帶的台灣都出現平地下雪的記錄了!

短吻小白鯨的生活在500萬到700萬年前的太平洋東岸,根據莫爾(T.C. Moore)和隆巴里(G. Lombari)1981 年在海洋微體古生物學期刊(Marine Micropaleontology)的發現,當時的氣候和現今的墨西哥沿岸的溫度是差不多溫暖的。利用微體古生物學的資料(例如有孔蟲),道塞特(H.J. Dowsett)和韋格斯(L.B. Wiggs)1992 年在微體古生物學期刊(Micropaleontology)的研究指出,在距今 300 萬到 400 萬年前的大西洋西岸,尤其是博哈似一角鯨的出沒環境附近,海平面的溫度大約介於 18 到 27 度(大家熟悉的墾丁大約在北緯 22 度,而水溫大概在 22 到 29 度左右)。

總體來看,一角鯨科的兩個現生成員小白鯨和一角鯨主要都在寒冷水域裡活動,而另外兩個早期的化石成員中新世的短吻小白鯨和上新世的博哈似一角鯨(都已滅絕)似乎都偏好生活在溫暖的環境下。也因此,現生的一角鯨科對於寒冷環境適應及偏好應該是「近期」的演化結果。

一角鯨類搬家關鍵:更新世

一角鯨。圖片取自:Wilson, D. E. and Mittermeier, R. A. eds. 2014. Handbook of the Mammals of the World. Vol. 4. Sea Mammals. Lynx Edicions, Barcelona.

究竟是什麼原因驅動一角鯨的成員往高緯度的地區移動並且定居呢?是為了要避免捕食者(虎鯨之類的)、攝食方式的改變了、為了更充足的食物,或是因為更新世時期的冰河時期而喜歡上了冰涼的水域?我們目前還沒有一定的結論,但還是老話一句,更多的化石紀錄,將會帶給我們更多的資料來解開一角鯨從南到北遷移的謎題。

還有,現生的小白鯨和一角鯨都只有生活在北半球的高緯度地區,沒有侵略到南半球的領地,就像北極熊只有出現在北半球,而企鵝只生活在南半球一樣,非常有趣。但是鯨豚的游泳能力高超,海域之間也沒有圍欄阻隔,有些鯨豚是全球性的分布,有些鯨豚是有趣的兩極性分布(antitropical distribution,指關係相近的兩個物種,分別生活在南北半球,中間沒有交集)。

之後有機會的話,我們會利用幾個兩極性分布的鯨豚代表性物種來討論這樣的「分家」情形。不過其實南半球曾經出現疑似一角鯨類的蹤跡。穆伊宗(C. de. Muizon)和德弗瑞斯(T.J. DeVries)在 1985 年的地質評論(Geologische Rundschau)中提到了一個化石,而他們認為這個化石很有可能是一種一角鯨,但因為這個化石實在是太不完整(只有部分耳骨),無法很確切的判斷到底是不是歸屬於一角鯨類的化石。

藉由這些化石資料我們可以知道,雖然小白鯨和一角鯨偏好寒冷的水域,但低緯度地區的台灣也很有機會可以發現一角鯨類的化石。如果發現的化石是在「對」的地質時間點,加上保存的形態夠完整,就可以更進一步的來解開一角鯨類對於生活環境遷移及適應的演化過程呢!

博哈似一角鯨(Bohaskaia monodontoides和 David Bohaska。作者攝於美國史密森自然史博物館。

 

作者

蔡政修

2004年參與了轟動一時的抹香鯨解剖,從此墜入了鯨魚的世界。從事鯨魚化石及演化的研究,陸續到世界各地看鯨魚標本,寫論文之餘書寫科普文章,讓大眾更進一步的瞭解鯨魚及演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