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彩一生】鯨生鯨逝:19世紀前的捕鯨文化 | 環境資訊中心

【鯨彩一生】鯨生鯨逝:19世紀前的捕鯨文化

2015年06月23日
作者:蔡政修(紐西蘭奧塔哥大學地質系博士生)

Though the only spout in sight was that of a Fin-Back, belonging to the species of uncapturable whales, because of its incredible power of swimming.

眼前所見的是長鬚鯨,由於他們那無與倫比的游泳能力,長鬚鯨是屬於那種無法捕捉的鯨魚。

《白鯨記 Moby Dick》 梅爾維爾 H. Melville, 1851

到底全世界現存的鯨魚有幾隻?至今沒有確切數字。但R.C. Rocha等人在去年(2014)於海洋漁業回顧(Marine Fisheries Review)統計了全球於20世紀年間獵捕了多少大型鯨魚,結果發現數量將近300萬隻!

在感到震驚的同時,我們需要先瞭解捕鯨的起源和發展。

對的鯨魚

人類和鯨魚互動的初體驗,大概是從沿海居民發現擱淺鯨魚個體開始,鯨魚偌大的體型和豐富的油脂,再加上大型骨骼或鯨鬚板,讓牠漸漸的成為早期人類在飲食上或是生活、文化上相當重要的一環,在許多不同地區,皆發展出不定時利用擱淺鯨魚個體或「捕鯨」的行為。

2004年,S.-M. Lee和D. Robineau於法文撰寫的人類學期刊(L’anthropologie)中,發現從韓國新石器時期的壁畫透露了西元前6000至1000年前可能的捕鯨狀況,顯示鯨魚在人類活動中佔有一席之地。

於韓國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壁畫,年代約介於西元前6000年至1000年,顯示早期的人類和鯨魚的互動及可能捕鯨狀況。圖片來源:Lee, S.-M. and Robineau, D. 2004學術文章。

但是,人類開始有計畫及系統性捕鯨的商業行為進而開啟了全球性的捕鯨工業,目前普遍認為最早有商業行為的捕鯨紀錄是在11世紀(最早的文獻紀錄為西元1059年)的大西洋東岸比斯開灣(Bay of Biscay,主要沿著法國西南邊及西班牙北邊的海岸)。其位於法國境內和西班牙交界處的巴斯克(Basque)。

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時,T. Urzainqui和J.M. de Olaizola在他們寫的一本書《La Navarra Maritima》中指出,巴斯克有系統的捕鯨行為或可往前推至西元670年,唯這份資料尚未沒獲得科學界共識。

早期可能在比斯開灣(Bay of Biscay)的捕鯨情形。圖片來源:Aguilar, A. 1986學術文章。
早期可能在比斯開灣(Bay of Biscay)的捕鯨情形。圖片來源:Aguilar, A. 1986學術文章。

當時法國巴斯克的捕鯨業,主要獵捕對象為大西洋露脊鯨(學名為Eubalaena glacialis)。有趣的是,露脊鯨的英文俗名──right whale,意即「對的鯨魚」。因為牠們游速慢,而且捕殺後,會浮在海上,方便人們進行「採收」的作業流程。

鯨魚悲歌的醞釀期:15世紀大航海時期

相反地,體型較大的藍鯨(學名為Balaenoptera musculus)或長鬚鯨(Balaenoptera physalus)等,在這個時期並非捕鯨業的首要對象,主因是牠們游泳的速度較快;更重要的是,牠們被獵捕後,會沉到海裡,不會浮在海面,不利漁民作業處理。

而從1059年法國巴斯克有系統的捕鯨業開始,產業開始緩慢地擴大到西班牙。將近100年後,西班牙北部的巴斯克地區(法國和西班牙的巴斯克地區基本上是相連的,即兩國交界處),也開始有了捕鯨業的正式紀錄。

接下來,巴斯克的捕鯨業持續向外發展,至1371年,捕鯨業在法國西南部的巴斯克地區到西班牙北部沿海皆處於蓬勃發展狀態,當時沿著比斯開灣海岸線,已有46個港口有捕鯨活動的紀錄。

此時期也是開啟15世紀大航海時代(Age of Discovery。尾田榮一郎沒有明確指出,不過,魯夫大概就是生活於在這時期?)的醞釀期,藉由商業活動發展,捕鯨開始往世界各個角落延伸,不論是在新地區建立起新的捕鯨港口、和當地原有捕鯨活動交換技術、或是競爭捕鯨數量等,都讓大型鯨魚的數量開始下降。

1860年代為早期及近代捕鯨史的分界

如上所述,當時捕鯨船的主要獵物是露脊鯨。但是,其他大型鯨魚也不時成為捕殺對象。最值得一提的,是大西洋的灰鯨(Eschrichtius robustus),目前所有現生的灰鯨僅生活在太平洋地區。雖然無直接證據證明人類獵捕導致大西洋的灰鯨族群消失,但P.J. Bryan1995年在哺乳動物學期刊(Journal of Mammalogy)利用碳元素對大西洋的灰鯨骨骼標本進行年代測定,結果顯示這些灰鯨至少在17世紀時還遨遊在大西洋中,因此P.J. Bryant認為當時的捕鯨活動就是造成大西洋灰鯨走向滅絕的因素。

不過早期的捕鯨活動不僅是項高風險行業,捕獲量其實也有限度。雖然一隻大型鯨魚可提供的肉或油脂等可利用成份相當可觀。但席捲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期的工業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也讓捕鯨業徹底轉型。

即使在19世紀早期,捕鯨仍是一件高風險的行業。圖片來源:Matthews, L.H. (e.d.) 1968. The whale. George Allen & Unwin, London.
早期捕獲鯨魚後取肉及油脂的狀況。圖片來源:Gesner, K. 1560. Icones animalium. Tiguri: Excudebat C. Froschouerus.

舉例來說,在捕鯨已算廣泛的16世紀,整個100年內全球捕鯨的數量約不到5萬隻;但光是大型鯨魚捕獲量最高的1960年,就已達約8萬隻!

在捕鯨歷史中,若要區分早期和近代的捕鯨階段,時間分界落在約1860年代,而區分方式主要依據獵捕方式及獵捕物種。

即使有系統的捕鯨已持續超過800年(從1059年至1860年代),但這期間捕鯨技術主要仍以人力為主,捕獲量及種類都有一定限制,如前所述,漁民們需要找到「對的鯨魚」才會出手。

而在捕鯨業早期過渡至近代的轉折時期,挪威捕鯨人Svend Føyn和美國的T.W. Roys扮演加速轉變的重要關鍵。他們發展出改裝用槍或砲彈式的矛來取代傳統捕鯨矛(以人力捕鯨),再加上工業革命後,蒸汽船或柴油動力船可追上藍鯨、長鬚鯨等游速較快的鯨魚,(牠們短距離的游速可達25至30節,相當於每小時46至55公里。而露脊鯨的較快游速大約是7節,相當於每小時13公里)。

另一個重要發明是空氣壓縮機,如前所述,藍鯨、長鬚鯨等大型鯨魚遭捕殺後會沉到海裡,所以很難帶回岸上或在船上處理。有了空氣壓縮機,漁民可以在獵殺鯨魚後,立刻在鯨體內注入空氣,使鯨魚持續浮在海面上,方便後續處理。因此到了19世紀末及20世紀初,已經沒有一種鯨魚是無法捕獲的,捕獲的考量只有在經濟上及效率上對捕鯨業來說值不值得而已。

此時,許多捕鯨人士也意識到露脊鯨和其他游速較慢的鯨魚數量已經大幅下降到幾近滅絕,但上述先進設備及技術的改良,卻也帶給捕鯨人一絲希望──捕鯨業因技術的進步已經能夠輕鬆獵捕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如藍鯨。

 

註1:可參閱J.N. Tønnessen和A.O. Johnsen於1959年和1967至1970年代所出版的4冊關於近代捕鯨的歷史,書名為Den moderne hvalfangsts historie,原文為挪威文,目前已在1982年被翻譯為英文的當代捕鯨歷史(The history of modern whaling,原著4冊集合成一本書)。

※透過本文不但可以了解捕鯨歷史的悠久,也能得知鯨魚與海島居民人類生活關係的密切,而逐步進入20世紀後,捕鯨工業的演變對鯨魚又有什麼影響?人類對鯨魚的需求量跟前一樣嗎?敬請期待。

【鯨彩一生】系列

【參考資料】

  • Lee, S.-M. and Robineau, D. 2004. The cetaceans of the Neolithic rock carvings of Bangu-dae (South Korea) and the beginning of whaling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L’anthropologie 108: 137-151.
  • Aguilar, A. 1986. A review of old Basque whaling and its effect on the right whales (Eubalaena glacialis) of the North Atlantic. Reports of the 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 Special Issue 10: 191-199.
  • Gesner, K. 1560. Icones animalium. Tiguri: Excudebat C. Froschouerus.
  • Matthews, L.H. (e.d.) 1968. The whale. George Allen & Unwin, London.

※ 守護環境知情權,捐款支持環境資訊中心!※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作者

蔡政修

2004年參與了轟動一時的抹香鯨解剖,從此墜入了鯨魚的世界。從事鯨魚化石及演化的研究,陸續到世界各地看鯨魚標本,寫論文之餘書寫科普文章,讓大眾更進一步的瞭解鯨魚及演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