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日主題快速掃描: 紐西蘭拖網漁業得到認證戳記 惹怒了海豹的保護人士
作者:林俶圭 (自然步道協會理事長)
首先,氣候的多樣性是台灣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因素。台灣的地理位置適中,位於歐亞大陸塊的東南側,四周為海洋洋流所環繞,帶來充沛的雨量,形成溼潤、溫暖的氣候,這是台灣之所以在世界生態系中扮演森林生態系最重要的基本條件。加上台灣位在氣候分界的北迴歸線上,低海拔即兼有熱帶和亞熱帶的氣候、東北季風、西南氣流,與大陸冷氣團南下等,這些氣候因素,造成台灣南北溫度和降雨量的差異,因此形成了各種棲地環境,在其中所蘊育的生物種類也就有所不同。 本文摘錄自『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http://naturet.ngo.org.tw/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1/2001L-03-20-06.html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1/2001L-03-20-07.html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1/2001L-03-20-11.html ![]() 紐西蘭,威靈頓,2001-03-20 (ENS)- 海洋事務評議會(MSC)將紐西蘭的一處漁場作業情形,鑑定為「永續性」,惹怒了紐西蘭大部分的環保團體。這個漁場在10年內已經造成5千6百隻海豹溺死。而只需要達到一些次級標準,目前拖網捕捉福氣魚(hoki)的作業情形,就可被評定為「永續的」漁撈作業。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1/2001L-03-20-01.html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1/2001L-03-20-10.html
環境信託基金會 李瑞玉 摘錄
環境信託基金會 王美惠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1/2001L-03-20-09.html ■[第八屆鯨類生態與保育研討會]台灣鯨類研究二十年回顧錄 >>> 作者:楊鴻嘉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 ...台灣海豚捕獲基地,截至1992年以前多在基隆、蘇澳、花蓮、台東、東港、高雄及澎湖等地,其他各地有時有幾種海豚結群沖上海岸。截至1964年為止,台灣北部居民對海豚肉不感興趣,西南部沿海和澎湖離島之居民則嚐食海豚肉,嚐食海豚肉之地方即就地消費,不食海豚肉之地方均運銷嘉義縣北港鎮魚市場拍賣,其消費地多在北港與布袋及其近鄰地方,均喜以海豚肉代用雞肉,尤其產婦坐月子時最珍重,此嚐食海豚肉之風俗可能傳自福建省沿海之昔時居民生活...台灣在日本時代之1913年開始捕鯨,到1920年在屏東縣大阪埒設捕鯨基地,漁場在西海岸之海口附近南下至鵝鑾鼻、七星岩附近、沿東海岸北上至牡丹灣附近,到1943年為戰爭而停止捕鯨業,光復後於1957年復興捕鯨業,基地移至南方之香蕉灣,但所得利益不如理想,故斷斷續續經營至1965年終止,歷年所得鯨肉外銷日本,始終不見內銷,有時只有大型種類之海豚肉在高雄市魚市場拍賣... 本世紀中葉,由歐洲發出保護鯨類之聲吹到美國後,反對捕鯨之旗幟廣及全世界各文化先進國家,而在美國成立反捕鯨團體的綠色和平工作會(Green Peace),1980年的春天,該會派員來台工作並訪問我的研究情形,當時感覺到台灣的捕鯨業之前途不樂觀,過了一個月,台灣的鯨魚肉被阻止外銷,捕鯨作業被迫停止活動,綠色和平工作會影響力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本文摘錄自[第八屆鯨類生態與保育研討會] 【左看】牲畜的疾病和社會的疾病 作者:鄭谷雨 (社運工作者) 繼狂牛症之後,口蹄疫又襲擊歐洲。如同當年的台灣,過去幾周以來,歐美的媒體都是焚燒病畜的恐怖圖片,有記者說活像末日景象... 在市場競爭壓力下,牲畜被大規模集中飼養於極其污穢的環境,並被長時間長途運輸,這都「有助於」疾病的發生與散播。骯髒的諾森柏蘭郡農場被認為是此次疫情的「震源」... 連病畜的「處理」都依循著利潤原則,「O」型口蹄疫根本不會致命...對大企業來說屠殺病畜並要求政府補償,花的是納稅人的錢,若是種痘,掏的卻是自己的腰包!更可怕的狂牛病,其源頭則和為謀取大量利潤而採的新飼養法脫不了干係... 疾病的診斷與治療,一直被視為純「科學」的領域,但歷史不斷證明,疾病的發生和社會因素密不可分...不醫治社會的疾病是不可能根治生物的疫病的! 【右看】加強控管 刻不容緩 作者:林國斌 二月底以來,從英國到歐陸,口蹄疫猛烈襲擊...在這全球化的時代,交通、貿易的發達,使得疫情擴散飛速,狂牛症發生在英國及歐洲,雖然撲殺幾十萬頭牛,但是仍擴散到韓國及泰國。 亞洲各國缺乏守法精神,疫區的可疑病畜,仍偷偷私宰販售。加上遼闊的國境和海域,走私猖獗,防疫工作實在不易。所以狂牛症一到亞洲,要徹底消滅是難上加難了。 我國加入WTO,以及與中國大陸小三通、大三通後,貨物流通更為頻繁...這就急需海岸部隊緝私組織和衛生局、防檢局、獸醫等公共衛生、食品衛生、動物檢疫系統聯合起來。當務之急,就是儘速擴大防檢局、家畜防治所、家畜衛生試驗所、食品檢驗局等等機構,增加預算,強化效力,以資因應... 本文摘錄自【台灣立報】http://www.lihpao.com 作者:廖鴻基 黑潮有兩股,一股在海洋裡,一股在陸地上。 黑潮是默默流經台灣東側的太平洋北赤道暖流,另一股黑潮是設立於花蓮的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黑潮主流約一百公里寬,由南往北,流向穩定,其溫暖海水近岸旁流過台灣東側海域。黑潮在台灣東部沿岸釋放熱能,在我們的海面上形成濕熱的海洋性氣團,這股溼熱的海洋氣團受東南季風吹送,使得台灣每年有超過七個月的天候受該氣團的籠罩及影響,台灣因而濕熱多雨,蘊育了茂密的森林及多種多樣的生物… 台灣以一千一百四十公里海岸線為海洋所包圍,是個島嶼國家、海洋國家...因為長期戒嚴,因為漢人主導的大陸型意識形態影響,使得大部份台灣民眾並不親海,甚至於畏懼海洋... 多麼可惜!我們曾經擁有一流的海洋資源(魚類種類佔全球十分之一、鯨類佔四分之一以上、海龜類至少佔二分之一……)...身為海洋國家、海洋子民...如何讓我們的視野擴及海洋?如何喚回我們血液裡沉埋已久的海洋因子?如何讓我們的思維不再侷限於陸地島嶼?如何恢復及合理地永續使用我們的海洋資源? 這是黑潮觀點,亦是黑潮的心情。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在溫暖的黑潮海域裡誕生... 愈貼近海洋,我們愈覺得對海洋的關懷面不能單只放在「鯨類」這個範圍,相對於海洋的寬廣,我們的工作面不能淪為重點式的偏狹。因此,我們以台灣尋鯨小組的工作成績為基礎,擴大關懷面及參與面,募集基金,並邀請喜歡海洋、關心海洋的專家及朋友們共同籌設基金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默默走了三年…除了持續花蓮海域鯨類的研究調查,也在墾丁海域從事鯨類生態調查;我們還展開漁村的村史工作;推動「海灘廢棄物監測計畫」,關懷海洋環境;我們不忘以海洋生態教育推廣工作來突破「陸封」的社會教育意志,透過各種青少年營隊、海岸體驗行旅,引領更多人瞭解海洋、親近海洋、航向海洋,也著手編撰海洋鄉土教材,進一步組成「黑潮觀點」寫作群,以文字為台灣的海洋環境、生態、與海洋文化而努力,並開設「海洋創作坊」,嘗試推廣海洋文化創作... 黑潮是一股流速、流量都相當穩定的溫暖海水,黑潮一向是勇往直前... 我們自我期許,能為台灣重新建立和海洋的親善關係盡一分力量。 海洋的.生態的.環境的.文化的.後山的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column/kuroshio/2001/co-kuro01032301.htm ●[活動訊息]2001太魯閣新世紀對話—布洛灣野百合花季 3.31 >>> 時 間:3月31日(星期六) 野百合花季自三月底至五月中,歡迎大家光臨太魯閣國家公園布洛灣遊憩區。3月31日當日特別還規劃一系列的活動,包括親子寫生活動、五度五關獎百合活動、原住民傳統技藝、美食園遊會、台灣原生種植物展、原住民傳統歌謠演唱、台灣百合解說活動等﹔歡迎共襄盛舉。 花蓮客運往天祥之公車,可到達布洛灣。如有任何疑問請與太魯閣國家公園解說課聯絡,電話:03-8621100-311、312。 ●[活動訊息]大地與人的對話-昆蟲攝影家張永仁 3.24 >>> 播出時間:3月24日(六) 早上9:45/下午4:15/晚上11:30 台灣昆蟲相的多樣與美麗,常令喜歡攝影的人留連忘返,本集節目,我們介紹的是昆蟲攝影家張永仁,張先生畢業於文化大學印刷系,原本就愛攝影和野外觀察,18年前,他開始拍攝台灣昆蟲,由業餘的愛好者,到出版20多本攝影著作,他的努力成果是值得肯定的,現在,我們就去和他聊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