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日主題快速掃描: 聯合國小組說明 再生能源可以縮減貧富差距
■[魚類簡介]台灣北部的海水魚類-石狗公 (Sebastiscus marmoratus) >>>
平常單獨停棲在礁岩上,身上的斑駁體色有擬態和偽裝的作用,用來出其不意地獵食不小心游過的魚或甲殼類。石狗公另一項特別的地方是它是卵胎生的魚,也就是受精卵在母體內孵化後再生產出來...牠也是一種經濟性魚類,常被漁民或海釣客所釣獲。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topic/fish/Sebastiscus-marmoratus/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1/2001L-04-19-06.html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1/2001L-04-19-12.html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1/2001L-04-19-10.html ![]() 肯亞,奈洛比,2001-04-19 (ENS)- 肯亞國會議員提出更根本的環保策略,並在周三譴責該國政府,控告其有系統地破壞森林且對於保育行動持隨性的態度。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1/2001L-04-19-02.html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1/2001L-04-19-03.html
環境信託基金會 李瑞玉 摘錄
環境信託基金會 王美惠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1/2001L-04-19-09.html 作者:看守世界研究中心 去年就有一些進展的先期跡象突顯出來:
工業界是環境進展的關鍵之一。去年福特汽車公司已著手研究開發新的運輸技術,而該公司總裁威廉‧福特(William Ford)也質疑內燃引擎及個人房車兩者長遠的將來性。在此同時,三家石油公司宣稱他們已走向『後石油』時代,朝向更多元的能源投資... 共同作者希拉蕊‧法蘭斯(Hilary French)和麗莎‧曼司特妮(Lisa Mastny)在報告中表示:未能有效執行現有的國際環境協議,阻礙了許多方面的進展。2001世界現況 要求對條約更強力的執行,且加強南北合作,尤其是對環境及經濟極具影響力的E9國家:中國、印度、美國、印尼、巴西、蘇俄、日本、南美及歐聯。「如果我們要避免影響廣泛的災難發生,全球化必須要超越商業關係,加強在不同國度間政治和市民社會的聯結」。 E9國家頗具影響力的一個例子是在減緩氣候變遷上的努力。全球約有四分之三的溫室氣體是從這九個國家排放出來的。E9全體對新能源系統的承諾,對能源市場會有很大的影響,且可減緩全球暖化的速率... 【相關文章】 (中文譯稿由看守世界研究中心授權看守台灣研究中心翻譯提供。) ■[環境關懷事件]關於台東魚躍事件-歡迎大家提供解決方案 >>> 作者:劉炯錫 (台東師範學院教授) ...台東縣農業局長邀請台東退休的廖聖福老師與本人等於4月14日下午開會討論。我們提供意見給農業局參考。會後,廖老師與我前往事發地點,由於春雨,整條流域已可連通,因此未再發現魚躍情形。 導致魚類上溯無門之因,主要是過去農田水利會將溪水全部引走,沒有讓部份溪水繼續往下游。這個現象在卑南溪不只是池上圳,關山、卑南上圳等大圳及其他小圳都是只顧農業發展,未兼顧溪流生態的產物。 根據本人的調查,每年約11月至3、4月,以及6、7月間是溪流柔腸寸斷期..據我們去年的調查...發現目前農業灌溉尚不需要引走所有溪水。藉由這次魚躍事件,我們民間團體打算加速與媒體合作,邀請各機關如水利會、農業局與水利局等相關單位一起來研商問題的解決之道,時間大概在4月底到5月初之間。歡迎大家提供這類型產業與水相爭的解決方案... (編按:以下為環境資訊協會新聞資料庫中相關訊息,同步提供大家參考) ◆
法庭判決 克拉瑪斯河鮭魚得到水權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issue/against/2001/against-01042401.htm 作家:陳玉峰 ...近二、三個月來,以某緣故我看了台中地區許多待租、售屋,我先央請助理物色、淘汰出系列對象,再一一前往觀察,坦白說,看愈多愈失望,壓根兒放棄購屋想法,因為這些建物充其量只是些醜陋的空間格子,活似視人為活動性貨物,業者為了用盡法規規定下任何可利用空間,可謂完全放棄人體、人性真正合宜的理想性,例如大樓將主柱內包,贏得多出幾坪牟利;垃圾分類、儲放、清運的空間闕如;欠缺可資晾曬日常衣物設備,整棟大樓飛揚著涼乾衣衫... 除了國家級或極少數例外之外,台灣的建物完全談不上對環境有「反應或表現」,因而我也看不出有什麼「生態建築」,或僅停滯於建材本身的低耗能、少污染、節約能源、再利用等等局部環保的改善,但就全球科技文明產物的都會,根本上也沒啥生態建築,我認為目前所謂「生態建築」只是「泛生態化」的一種口語罷了,似乎也沒有學術或專業的典範界說,即今是原住民利用當下自然資源的建物,仍止於利用一些自然物資,順應自然法則的生活型展現。 因此,依廣義化與原則而言,我對「生態建築」的定義如下:儘可能利用當地環境因子特色,使之符合人類棲居,且降低不利身心的任何環境因素作用,同時,儘可能不破壞當地環境因子循環,或確保生態體系健全運作的人為設計及利用之謂。準此,基地所有的環境因子及生界生態系的研究調查、瞭解與運用,當然必須先於建築的規劃設計。而台灣文明發展史過程中,早期如北部建屋多木板、南台多竹,係就地取材的現象;因應多雨或炎日酷曬,人民在自己的土地上,搭蓋出擋雨、防曬、利己、利人的亭簷謂之「亭仔腳」延伸為今之「騎樓」,顯然亦是生態建築的範疇... 然而,就我所知,歷來建築但有藉助自然圖利人類,似乎沒有建設係兼顧照料自然生界者。此所以我在「生態建築」的界說中,加上降低破壞、去除人本觀的企圖。換句話說,生態建築雖不能積極護生,至少也得消極減輕傷害... 我認為當前建築師若能在建商的操控下,「偷渡」一些人性化、理想的成分已屬功德... 本文轉載自【台灣生態研究中心】網站http://alishan.net.tw/taiwan/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reviewer/yufeng/2001/re-yufeng01042401.htm 時 間:4月13日至7月27日 講題包括:泰雅族賽德克群(Seejiq)族群的淵源﹔園區內族群的部落分佈﹔族群的狩獵文化﹔山林路徑的開拓與特色﹔德魯固的醫療史﹔﹔族群的紋面文化﹔園區內重要地名的傳統名稱﹔族群的傳統生態保育﹔族群的傳統音樂與舞蹈﹔族群的生活器具﹔德魯固的生命觀﹔風雲太魯閣﹔族群的傳統美食﹔族群的傳統織布與服飾﹔族群的生活教育等。 詳細資料請直接上太魯閣國家公園網站查詢。 ●[活動訊息]大地與人的對話-資源回收的實踐者賴樹發 4.25 >>> 播出時間:4月25日(三) 早上9:45/下午4:15/晚上11:30 20年前有齣電影,叫做「搭錯車」,內容講一個拾荒老人和女兒之間感人的故事,相信許多人都還有印象,20年後,拾荒業已經有了新名詞,叫做資源回收業者。不同的名詞,但相同的是工作內容,拾荒其實就是在做環保。 本集節目我們要介紹的,就是一位回收業者的故事。 家住宜蘭的賴樹發先生,從15歲就以拾荒為業,養家活口。早期拾荒工作社會地位低,賴先生的職業甚至不被女兒諒解。 從身分卑微的拾荒者,到被家人和社會肯定的回收業者,這一路行來,也有47年了,賴先生對台灣的環保工作,自有一番點滴在心頭,本集節目,我們就去拜訪賴樹發先生,和他聊一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