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簡介/科博館科普專欄]刺桐 --﹥
作者:楊宗愈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
攝影:楊宗愈
相信常常經過科學博物館與植物公園間西屯路段,也就是所謂「景觀道路」的遊客,應該對種在馬路中央的行道樹不陌生,秋、冬時樹葉轉黃相繼落下、春天開紅花、發新芽等這些四季明顯的轉變。
在分類學上屬於豆科(Leguminosae Juss.)刺桐屬(Erythrin L.)的刺桐(E. variegata L.),是一種落葉性的大喬木。不過它雖然名為刺桐,我們也可以在樹幹及枝條上找到一些小刺(圖1),但若是和「木棉樹」、「美人樹」(木棉科植物)等樹幹上的硬棘相比,那可就是「小巫見大巫」嘍...頂生的「擬總狀花序」可長達近20公分(圖4);花鮮紅色,沿著花軸作傾斜狀排列(圖5)...
刺桐的達悟話叫“suvan”,意思是「鬆軟木材」,所以在蘭嶼,刺桐的枝條可被砍來當籬笆或是作為薪柴,除此之外,它也是蘭嶼島上的一種重要的植物,因為當刺桐綻開火紅的花朵時,就表示飛魚季開始了...
《科博館專欄》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資料,「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贊助。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網址: http://www.nmns.edu.tw/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網址: http://fnmns.nmns.edu.tw/
全文詳見: http://e-info.org.tw/topic/plant/Erythrina-variegata/Erythrina-variegata.htm
◆[生態保育]東亞國家承諾以實際行動打擊非法伐木 --﹥
印尼,巴里島,2001-09-17
(ENS)-
上週在森林法律執行和管理之東亞部長會議中,東亞國家及世界其他各國的部長們,鼓掌通過了一項空前且具歷史意義的宣言。宣言中各國部長承諾將打擊非法伐木,非法交易和其他破壞森林的犯罪行為。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sep2001/2001L-09-17-06.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李瑞玉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 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091701
◆[生活環境]瑞士有意禁止用下水污泥施肥 >>>
瑞士,伯恩,2001-09-17
(ENS)- 瑞士於上週五公開一項動議,表示有意在2005年之前,終止以下水污泥做為農業肥料的處置方式。它將使瑞士成為歐洲第一個且是唯一停止農場利用回收下水污泥的國家。歐盟各國仍面臨了需在農場上施用更多下水污泥的壓力。
(編按:生活污水在污水處理場經處理後,放流水回到一般河川。原含水污泥經脫水後,所剩下固體部分稱「下水污泥」,近年世界各國對其下水污泥之最終處置已由海拋、掩埋,走向焚化、再利用與資源化,後者如農業或一般植栽施肥。)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sep2001/2001L-09-17-04.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李瑞玉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 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091702
◆[其他]澳洲昆士蘭原住民同意當地進行礦物勘探 --﹥
澳洲,雪梨,2001-09-17
(ENS)- 澳洲原住民族權利法庭宣布,澳洲原住民Kalkadoon族人、昆士蘭政府以及數間礦物勘探公司,已共同簽署了原住民土地利用協議。Kalkadoon族原住民持有依莎山附近區域的土地權;根據這幾項協議,大約90件勘探該區的許可證將會被核發。
(編按:the National Native Title Tribunal是一個直屬澳洲聯邦政府的單位。當澳洲原住民和扥利斯海峽居民,與政府、工業或其他團體之間,彼此的權利和利益可能有所重疊時,該法庭專事居間協調的工作。這個Tribunal其實並不是一個法庭,它不能仲裁原住民的所有權。進一步資料可參考
http://www.nntt.gov.au/
)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sep2001/2001L-09-17-02.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李瑞玉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 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091703
◆[其他]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對於阿富汗危機
已準備就緒 --﹥
美國,紐約州,紐約市,2001-09-17
(ENS)- 久前提出一項1億5千1百萬美元的緊急救援計劃,援助數百萬阿富汗人民免受飢荒之苦。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指出,阿富汗境內長期且嚴重的旱災及內戰,估計已造成1百萬人民流離失所。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sep2001/2001L-09-17-01.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李瑞玉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 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091704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09-20 --﹥
-
[環境政策]加入世貿我將開放重機車柴小客環署新訂標準
(台灣 中央社)
-
[環境政策]二重疏浚洪道高灘地綠美化
錢應花在刀口上(防洪、排水工程) (北縣 聯合報)
-
[環境政策]基隆地檢署鎖定七家貨櫃站將調查肇禍責任 (基隆
中央社)
-
[生活環境]上百廢棄鐵桶長期堆置 流出不明廢液 (高縣仁武鄉
聯合報)
-
[生活環境]北港民樂路漂重油
環局初判污油可能來自鄰近工廠的機汽車機油廢料 (雲林
聯合報)
-
[生活環境]高雄港過港隧道
更新天花板吸音材料工程影響空氣品質已改善 (高雄
中央社)
環境資訊協會 李瑞玉 摘錄
標題: 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0&d=2001-09-20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9-20 --﹥
-
[生活環境]杭州407名學生起訴一化工廠
要求賠償因排放廢水、洩漏毒氣造成的損害計766萬元 (杭州
人民日報)
-
[生活環境]空調廢熱可回收 燒出熱水能洗澡 (北京
北京青年報)
-
[生活環境]世界最大環保公司正加快進入中國市場
合資建設中國首座大型集中的危險廢物處理處置中心 (北京
新華網)
-
[生活環境]我國積極建設生態城市
但相關理論、規劃思路、設計方法和管理機制還不夠成熟
(中國 中國青年報)
-
[環境政策]家庭裝修是否衛生
衛生防疫部門有關機構給予認定 (武漢市 武 漢晨報)
-
[環境政策]廣東將加強高爾夫球專案管理 (廣東 新華網)
-
[環境政策]儀征市環保局推行環保政務公開
力爭經濟環境雙贏 (江蘇省 中 國環境報)
-
[環境政策]安徽將推行重點水污染物不得無證照排放 (安徽
中國環境報)
環境資訊協會 李瑞玉 摘錄
標題: 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1&d=2001-09-20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9-17 --﹥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sep2001/2001L-09-17-09.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李瑞玉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 http://news2.ngo.org.tw/php/ensnewsdb.php?d=2001-09-17
■[生活的未來-生活環保]為您的權力-向污染宣戰
(下) --﹥
作者:傑奇艾倫‧朱利安諾 博士
有沒有可能是因為有些人害怕寂靜,所以他們才努力欲將公有地民營化,並且嘗試擴展動力交通工具的各種使用範圍?...
在寂靜中,我們被迫要檢視自己的生命、希望,和夢想。...對有些人來說,他們是用引擎的吼叫聲來逃避這強烈的自省。
保育人士戴夫‧佛曼...擔心支持開發荒野的人,並不具有「熱愛荒野的本質」。今日...人們似乎只在他們能控制、操弄、或是破壞自然時,才顯得能夠欣賞它。
佛曼說,荒野質問我們...是否「願意和那些不太能容忍我們的物種一起分享這片土地?」...「培養出一份寬懷的心胸?而不去侵佔每一吋地?」
全文與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aug2001/2001L-08-03g.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沈怡伶 譯,蘇崧棱、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全文: http://e-info.org.tw/issue/surround/2001/is-surround01092001.htm
●[節目預告]大地與人的對話-環境音樂製作人吳美黛 --﹥
播出時間:9月21日(五) 早上8:45 下午4:15
播出頻道:大愛電視台
台灣之美步只有細緻的形象,更有豐富聲音。本集節目要介紹的是音樂製作人,吳美黛小姐。和別的製作人最大不同的,吳小姐擅長以大自然中的各種聲音為元素,把這些聲音編入音樂中。她在風潮唱片任職七年,為了製作專輯,經常一個人背著錄音器材,上山下海收錄聲音,山林中的蟲鳴鳥叫、潮汐漲退都能悠然入樂。今年金曲獎中,她的一張「我的海洋」更拿下最佳製作人獎。
聲音的採集是個辛苦漫長的過程,為了錄一張夜晚的大自然音樂,她和工作人員蒐集了七年才算完全,在採集錄音的過程中,她對台灣生態環境又有什麼感想呢?我們本集就去拜訪她,和她聊一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