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2001-10-04 (全文版)

 
  本日主題: 為挽救北極寒帶草原 將提高雁類獵殺數量
知性專題 [植物簡介]番龍眼
環境新聞
(新聞檢索)
[生態保育]出人意料地 印度老虎的數量正迅速恢復中
[生態保育]為挽救北極寒帶草原 將提高雁類獵殺數量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10-04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10-04
理性關懷 [生活的未來-生活環保]我們可以選擇生活 (上)
[環境關懷事件]以所謂之「生態工法」整治崩塌地可行嗎?(中)
讀者投書 [讀者投書]一人一信救大樹!
活動訊息 [活動]
本會訊息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信用卡定期定額捐款

[植物簡介/科博館科普專欄]番龍眼 --﹥

作者:楊宗愈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
攝影:楊宗愈

圖1.春天剛長新葉子的番龍眼──紅棕色的喔!  在不同的季節裡前往蘭嶼,看到的植物景色各有不同,雖然在蘭嶼多數時間看到的植物主要是綠色的,但是今天的這位主角──番龍眼,可是多采多姿喔!請您先到位於紅頭村的忠愛橋上,向橋的兩邊深谷看去,圖1、圖2、圖3是番龍眼分別在長新葉、開花與結果期,可以比較一下喔!

圖2.番龍眼往往在新葉轉綠後開花  番龍眼(Pometia pinnata Forst.)是屬於無患子科(Sapindaceae )番龍眼屬(Pometia Forster)的常綠性中型喬木,樹幹基部會形成「板根」,也是蘭嶼島上重要的海岸林成員之一。由於本種植物在台灣僅分布於東部及蘭嶼,所以又叫做「台東龍眼」或「蘭嶼龍眼」。

圖3.結實累累的番龍眼  番龍眼葉子是一回奇數羽狀複葉,互生,新生葉往往呈紅棕色;小葉4∼10對,近對生,長橢圓形或長披針形,葉基心形或略歪斜,厚紙質,約15∼20公分長,3.5∼7.5公分寬,小葉柄短或接近無柄。圖4.番龍眼的圓錐花序由葉腋或枝條頂端長出細長的圓錐花序由葉腋或枝條頂端長出(圖4),花黃綠色、小朵、簇生,且是雜性花(見民國87年4月之簡訊125期);花萼杯狀、4∼5淺裂、長橢圓形、外面密布細毛;花瓣4∼5枚、圓形、疏毛;圖5.番龍眼的花小、簇生,雄蕊伸出花朵之外,花絲白色,花藥紅色。雄蕊4∼8枚,伸出花朵之外,花絲白色、中下部被毛,花藥小、紅色(圖5);子房2∼3室,花柱延長。果實為多肉且不開裂的核果、球形、直徑約3∼4公分長,初期為淺綠色(圖6),成熟時轉為橄欖綠色。種子棕褐色,被透明粘質的假種皮包裹著,而這層假種皮甜蜜多汁,就像我們吃的龍眼肉一樣,所以大家現在知道本種為什麼又叫做「蘭嶼龍眼」嘍!

圖6.6月間番龍眼的果實才漸漸成熟  番龍眼並非台灣特有,它廣泛分布於熱帶的玻利尼西亞、新幾內亞、馬來西亞及菲律賓等地。在蘭嶼,番龍眼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植物,達悟語(雅美話)叫做「achai」 ,除了上面提到的果肉可以吃外,圖7.在颱風或大雨過後,不論成熟了沒有,果實掉了一地。樹幹與板根都可用來供做屋內的宗柱、牆板、厚木地板、船首、船尾板、座墊、盛置飛魚的木盤、搗檳榔之小臼、熔解銀器時的薪柴、織布機的刀狀打棒及供男性老人所佩戴半月形的項飾等等,現在大家可以知道為何我說番龍眼對達悟人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植物了吧!而事實上當地人對番龍眼也是非常照顧,他們會清除番龍眼附近的雜草,除了讓它有良好的環境生長外,當然是方便自己採收果實或是伐取木頭嘍!

圖8.剛剛發芽的番龍眼  番龍眼的果實一般多在6、7月間成熟,不過如果多雨、多颱風,可能在5月下旬到蘭嶼時,果實就已被打落許多(圖7) ;7月再去蘭嶼時,多已發芽生長了(圖8) 。不過在來年夏天的時候,大家可以把握時間前去蘭嶼,試試看這種甜美多汁的水果喔!

[生態保育]出人意料地 印度老虎的數量正迅速恢復中 --﹥

  英國,倫敦,2001-10-01 (ENS)- 在印度馬雅沛帝旭省的Panna老虎保留區內,嚴重瀕危老虎的數量正以驚人的速度恢復當中。在盜獵者猖獗、棲地逐漸縮小、以及可捕食動物消失的壓力下,野生老虎正掙扎著求生存。虎類專家認為在保護印度瀕危野生老虎的工作上,這次小規模試驗案例的成功,相當鼓舞人心。

[生態保育]為挽救北極寒帶草原 將提高雁類獵殺數量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10-01 (ENS)- 目前,因為數量龐大的雁群在脆弱的北極寒帶草原棲地上過度覓食;美國魚類暨野生物管理局正計劃提高雪雁和其他小型雁的射殺數量,以期控制這些雁類族群因過度繁殖而造成生態破壞。在過去的這幾年裡,野生動物管理者都是靠著射殺這些雁群來控制牠們的數量。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10-04 --﹥

  • [生活環境]花蓮環保團體發起緩建焚化爐連署活動 (花蓮 中央社)

  • [生活環境]肥皂清潔劑公會:「壬基苯酚」是河川汙染源 矛頭不應指向家用清潔劑 (台灣 民生報)

  • [生活環境]大礁溪遭汙染 水濁散異味 (宜蘭員山鄉 聯合報)

  • [環境政策]災後垃圾問題 各縣市將成立統一調度中心 (台灣 民生報)

  • [環境政策]塑膠袋禁用 提前明年一月實施 (台中市 聯合報)

  • [環境政策]台塑麥寮兩燃煤發電機恐須等到九七年合法化 (雲林 中央社)

  • [生態保育]呼應聯合國2002年國際生態旅遊年 林務局在轄屬國家森林遊樂區推動生態旅遊 (台灣 民生報)

  • [生態保育]屏東科大將再送給英國猿猴世界紅毛猩猩 (台灣 中央社)

  • [土地及水文]基隆河「分洪」整治方式 衝擊東北角生態 (基隆 民生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10-04 --﹥

  • [生活環境]遊人缺乏環保意識 園博會滿地垃圾景觀亦遭破壞 (廣州 南方日報)

  • [生活環境]地下水源被污染 杭州自來水臭了一天 (杭州 人民日報)

  • [環境政策]江蘇開展轉基因農產品檢測 (江蘇 中央電視台)

  • [環境政策]港設化武解毒資料庫 (香港 鳳凰網)

  • [環境政策]禁帶狗進公園 深圳大規模滅殺禁止飼養的狼狗等烈性犬、大型犬 (深圳 南方網)

  • [生態保育]上海野生動物園將投資三千萬元建設「賽狗場」 (上海 中央電視台)

  • [土地及水文]大陸在湄公河上游雲南境內建大朝山水壩 下游國家憂心 (中國 世界日報)

[生活的未來-生活環保]我們可以選擇生活 (上) --﹥

作者:傑奇•艾倫•朱利安諾 博士

小溪流著溫和的旋律,
遠離凡塵與世俗;
樹梢來回搖擺讓我感到疲倦。
森林荒涼、世界廣闊,
我的心清澈又寬廣;
蒼白的孤獨讓我枕在她膝上。
-- Rainer Maria Rilke,英譯 M.D. Herter Norton

  當美國總統與副總統告訴我們保育並不重要,太空戰爭是我們下一個行動的第一優先;在這樣的政治氛圍當中,很容易令人變得沮喪,覺得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一艘船,它的舵手已經發狂。

  不過,事實是,我們都有力量去行動、去改變、去革命我們和大自然之間的關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需要別人許可才能作此選擇。

  寶寶第一次看到瀑布。(照片提供 傑奇•朱利安諾,於2001年某日)

  從太空俯瞰地球的畫面鼓舞了數百萬大眾,但也讓我們更能了解,我們一直將我們所從出的這顆星球當作是無限制的超級市場又兼污水下水道。我們從中萃取物質作為資源;把同樣生長在地球上的物種鄰居限制在柵欄或倉庫中,牠們不是奴隸就是食物;並以我們的化學知識創造物質,而其產生的副產品又反過來毒害我們的基因。

  以今日的技術,我們已有能力創造永續行動-如果我們想要這麼做的話。但這樣的事實不會自動發生。貪婪改造了部分的地球,帶給多數人安逸以及給少數人錢財。或許前途看起來佈滿困難,但這其實是選擇的問題罷了。你的選擇是什麼?

  我們身邊處處是選擇,之所以未曾注意到,是因為生活中塞滿了令人分心的事物。瓊安娜•梅西,一位偉大的環境學者、心理學家、以及佛學教師,她形容我們生活的時代為「大轉變」(The Great Turning)。她認為大轉變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展開行動

  人類在世界各地發起行動,減緩了對地球及生物的傷害,此為「大轉變」最顯而易見的面向。這些行動包括了保衛地球團體的政治遊說,對毀滅性產品的杯葛,以及那些紀錄著文化中非永續性選擇所造成的影響的個人作品。

分析原因,並創造出替代制度

  「大轉變」的第二個層次為從以往被忽略的層次去嘗試了解世界的運作方式。包括去了解,是什麼力量創造了令人厭惡的財富且集中少數人身上,數百萬兒童卻正在受苦甚至死亡。全世界的社區正團結起來,挑戰少數者擁有權力、其他人必須受苦的觀念。認知到我們的生活方式,當中有許多方面與生命相互矛盾,新的生存方式從而出現,正如梅西所言:「如同綠芽衝破石礫堆冒出頭來。」

世界觀及價值觀的基本轉變

  梅西提醒我們,如果沒有那些根深蒂固的價值觀支撐,任何一種有害的制度和行動都無法獨自存活。這些價值觀根基於與大自然完全的隔離,堅持地球只是資源來源,提供我們創造感官舒適;而舒適又再加深隔離。此種自我滿足的進程確保了階級系統的存在,並提供這種觀點存在所需的能源。

  我們被教導要害怕,而恐懼可以被購物與一份幫忙製造商品的穩定好工作平息。這保證讓少數人成為超級富翁,剩下的我們則繼續工作,然後去買他們的商品。

  伊努族人要求原住民權利的抗爭。(照片提供 Innu Nation

  但是,轉變正在發生,暴露了這些價值觀真正的面目-為少數人的富有而設計的毀滅性倫理;同時其他人則徘徊著尋找棲身之所。全世界的人們正在把先祖遺訓與科學思想融合,你不會在晚間聯播新聞中聽到相關新聞;但他們確實存在,致力於改變我們認知世界的面相。如果想從「工業革命」掐住地球的手掌中脫逃出來,我們就需要這種洞察力。

  「大轉變」的第三種元素,需要我們對以往教導我們定義自己的方式徹底地重新思考。我們應該學著將定義自己的方式擴大,包括我們的家庭、朋友、週遭的生物,與生態系統。我們沒有必要這麼孤單。

[環境關懷事件]以所謂之「生態工法」整治崩塌地可行嗎?(中)
-立法院永續發展促進會「土石流災害與坡地開發」山林保育公聽會 --﹥

作者:張豐年 (外科醫師)

四、看法與說明:

  1.目前標榜生態之各種崩塌地或裸坡工事,事實上嚴重違逆自然,製造二度傷害與污染。新政府於陡峭高達70-80度(猴子亦難攀登)之惡劣條件下投下如此鉅大之人力、物力,顯現實際上仍追隨舊政府「人定勝天」之老路。

[放大] 圖1  2.所謂「生態之各種工法」,如一刀之兩刃,理論上之優點卻相對亦潛伏各種致命之危機;能防小雨,卻難逃於豪雨時(超過臨界值)付之一炬,製造更多問題。舉例言之,眾所公認「濫築攔砂壩與築堤窄化河道」為造成土石流之重要原因之一。工法強調之「打樁編柵與蝕溝處理」,事實上無異於於崩塌面製造無數小型之「攔砂壩與堤防」,不免亦具二者之缺點。表面上藉由編柵聯防及沙袋圍堵蝕溝可穩定崩塌面、避免沖蝕流失。[放大] 圖2事實上卻截堵、變相囤積更多經人為(整坡)鬆動之砂石,窄化雨水及土石下流之自然通道(見附圖1,2之蝕溝)。在豪雨坡面涵水超越飽和,聯防無法耐受之情況下,可致全軍覆沒,引發人造土石流,殃及周邊及下游之無辜(附圖1)。主張者口頭上雖謂堅決反對築攔砂壩與堤防,但很諷刺地實質上卻將之由野溪上游更進一步導入崩塌源頭,以工養災,待大災變零存整付,難怪桃芝颱風摧毀泰半。

  3.依「九二一重建區土石流及崩塌地源頭緊急水土保持處理計畫」自辦工程經費未達五百萬元者,得依據政府採購法一零五條第一項第二款之規定辦理,有心鑽營者可輕易藉此逃避監督。

  4.必須提醒:在某些玩法者或職業災民眼中, 崩塌地無異於金雞母(搖錢樹),只要找得到,就有錢賺。因而只要政府「以工代賑,整治崩塌地」之政策持續下去,弊端難以遏止,山林持續遭殃。

  5.水土保持乃攸關國家根本之大計,台灣山林幾十年來之積弊哪有可能於幾個月內抄短線完成復育。主管部門於今春誓言於雨季來臨前完成緊急水土保持計畫,形同開空頭支票,固能藉以工代賑之政策討好災民,但其結果卻便宜了習於養樁之地方派系,新政府未必受利。

  6.有別於人為破壞,自然災變產生之崩塌地大都自限,且可自癒。針對九二一地震後九九峰之崩塌,特有生物中心系列發表自然次生演替為最佳復育之道,不啻官方權威機構已公然否定人為介入之需要,重建會難道不知情?

  7.不管九二一地震直接引致或桃芝颱風再度誘發之崩塌是否產生土石流(局部崩塌型或流域型),事實上該些崩塌地皆已邁入餘崩期甚或生態復育期,再回頭處置已失時效,且硬予施工騷擾,反成二度傷害。

(註:崩塌地依時程可簡化分成孕育期、前驅期、爆發期、餘崩期、生態復育期。土石流爆發時崩塌地致命之爆發期大皆已過;餘崩難成氣候,且常為地體趨向動態平衡與進入生態復育期之必要步驟,具地質與生態意義。)

  8.事實上只要是工法就無合乎生態可言,政府機關若欲勉強套用,至少應有較嚴謹之定義與限制,以免浮濫,落人口實。吾等能體諒政府常有難言之苦衷,願意接受有限度、不違逆自然、不製造二度傷害與污染,且經正常實驗步驟驗證、有別於目前採用之工法。

  9.事實上百萬年來歷經天災地變之千錘百鍊,造就台灣地體優越之自我止痛療傷能力,吾人有信心非人為破壞導致之崩塌地在數年內可漸次自然復育(但積存於各河川上游內之土石仍將肆虐多年)。換言之,地表之微變不足為懼,吾等所耽心者為經由如下三種途徑持續人為破壞,最後導致「大地自我修護機制之破壞」,與「復原能力之喪失」,讓台灣這片山林陷入永劫不復之地步:(一)闢路、墾植之網際效應加速山林破壞,致水土流失由點提升至線、終至全面。(二)以工事窮整崩塌面,如打樁編柵,擴大傷害。(三)浮濫築堤築壩,惡整河川,改變水文與生態之平衡。

  10.面對九二一地震與桃芝颱風之大自然災變,除非能改變人之行為與心態,包括政府官員與人民,否則不管施行再多堅固之工事仍將是螳臂擋車,無濟於事。很遺憾地新政府高層迄今仍沈迷於「人定勝天」之窠臼,變本加厲強調土石流之防治需「群山整治,配以複合工法」,認為生態學者封山十年之建議不可行。質言之,官員並未記取舊政府放任「工事創造災變」之前車之鑑,很可能基於認定過去花得仍不夠多,因而各種工法皆要,且工事必須加強、擴大;卻吝於額外多花一點時間與力氣究本根源,整治人心,或積極規劃遷村,讓山林得以休養生息,喘一口氣,作真正有益大地之工作。

  台灣到處千瘡百孔,大自然之反撲不斷,可憐上下無反省能力,近年全球氣候又變異作怪,幾可斷言土石流災害非樂觀估計之一、二十年內所能止。(90.9.4)

[讀者投書]一人一信救大樹! --﹥

作者:林聖崇 (台灣綠色和平組織)

行政院長這廂高喊-- 
  明年是生態造林年!用樹根牢牢抓住台灣的土地,要全國民眾認養捐錢種樹。

台東林管處那廂--
  大刀闊斧斬斷抓住土地的樹根,只為增建辦公廳舍。

  由行政院發起,林務局執行推動「用樹根牢牢抓住台灣的土地--一人一樹認養活動」正如火如荼的要全國民眾捐錢認養樹木,但是,其所屬林管處卻要硬生生的斬斷抓著土地的樹根,為的只是一棟可以更改建築基地的建築物!

  一個連出租的造林地裡少了幾棵保管木都要依約向租民追賠政府損失的單位,卻無視於大樹移植的困難度,執意非要移植大樹才能蓋房子,這豈非州官放火?而且該處所要興建的其中一棟大樓是知本工作站,才剛遷居新址未滿四年,是否迫切需要蓋新的工作站?

  位於台東林管處新建大樓基地上,預定要移植四棵大樹,其中一棵是台灣原生植物—大葉楠,樹齡五十年以上,樹高三層樓,樹冠幅達20米,老遠就可以看到濃密的綠蔭,在炎熱的台東,是最自然最有效的降溫設備,最重要的是,這是台東市區唯一的一棵大葉楠,有其重要的生態意義。移樹專家到現場看看,一看只有搖頭,這麼大的樟科植物大葉楠,移死的成份居多!更何況,旁邊保留的,是一座網球場,何苦非要移樹蓋大樓?

  此刻,大樓還沒有發包,大樹還未移植(原公告九月二十五日要修枝移樹,因為颱風,台東放假兩天,所以移樹工作也延後),請阻止這荒謬的事,因為保住大樹的宣示意義大於實質利益:1.林務局、林管處都是管理國家林地的單位,應該是最有意識、最有立場保護大樹的單位。2.行政院長才剛宣佈明年是生態造林年,才剛上網請全民用樹根牢牢抓住台灣的土地。

一人一信救大樹!
行政院院長信箱: http://www.ey.gov.tw/page/menu_mail.htm
林務局局長信箱: service@forest.gov.tw

[活動]四四南村文化節 --﹥

 時 間:10月7日 (日) 早上9:30-下午4:30
 地 點:四四南村

  台灣第一個眷村-四四南村,10月7日將從早上9點半到下午4點半,緊鄰在旁的莊敬路,就在世貿大樓南邊22號和38號公車站牌的地方,舉辦一場充滿樂趣、學習以及跳蚤市場...等活動。許許多多的活動,例如跳蚤市場、民間社團的展出、美國方塊舞...等,共同歡迎住在四四南村的老居民回家,並一起進行繪畫活動。主要的目的在提昇附近社區的民眾意識,希望大家能夠珍惜並保存四四南村,把這個位於信義路中心的地區,當做文化的重要資產。這將是自從兩年前,原本的居民搬離之後,第一次有機會回到他們以前的家園。

  當天早上10點,位於莊敬路的鐵門,將為這些居民以及所有的民眾而開,也歡迎所有的朋友自由加入所有的活動。同時,也會在現場進行一項請願活動,請求台北市政府能夠為了世世代代的居民保存四四南村。跳蚤市場的攤位要繳交150元的場地佈置費,但是如果只有一點點東西在買,就不用繳錢了。詳情請洽02-27251111轉662或02-27209965史康迪(Curtis Smith)先生。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