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2001-10-05 (全文版)

 
  本日主題: 保育亞洲象的工作在中國得到拓展
知性專題 [草山之旅]草山今昔(三) 山仔后
環境新聞
(新聞檢索)
[生態保育]保育工作受益於非洲野生動物資料
[生態保育]保育亞洲象的工作在中國得到拓展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10-05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10-05
理性關懷 [環境關懷事件]以所謂之「生態工法」整治崩塌地可行嗎?(下)
專  欄 [黑潮觀點]島民的抗爭
活動訊息 [活動]
本會訊息 更正啟事
[捐款徵信]感謝 葉松峰先生10.04捐款$1,000元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信用卡定期定額捐款

[草山之旅]草山今昔─前山公園、後山公園、苗圃之旅 (三) --﹥

作者:陳世一

◎山仔后

清朝中期,從內雙溪到山仔后須越過這座山嶺才能抵達。(從平菁路上拍攝)  不知不覺中,車子像流水般的行到了山仔后,兩邊的房屋開始增多,連麥當勞都出現了。

  女兒說:「這裡一定很平,才會有那麼多房子。」 

  「這裡叫山仔后,意即在山的後方的意思,山可不是左邊的紗帽山,是東南方那座山,有人說是虎頭山,也有資料上說是大崙尾,山名可能因時間而變,現在的地圖上叫小草山,以前從士林過來,因為外雙溪和內雙溪那邊開發較早,從那裡要越過那座山才能扺達此地,所以才叫山仔后,不過,這裡最早的地名叫草山。」

  女兒一聽到這裡最早叫草山,有點懷疑地問:「草山不是指陽明山嗎?怎會跑到這裡來了?」

  「在清朝時期,山仔后叫草山,而公車二六0總站和前山公園附近叫磺溪內,可是,日治時期在磺溪內設置草山派出所,而那裡也因為溫泉的開發而享有盛名,而且山仔后這裡也設置了一個山仔后派出所,所以,地名就順理成章的轉移。後來,隨著陽明山區的發展腳步,草山這地名漸次延伸到包含山仔后、磺溪內、山豬湖、冷水坑、後山公園等地。」

  「真是奇怪,一個好好的地名還會來來去去的不斷旅行,最後竟然還消失了,如今,我們如果要憑弔一下草山地名的感覺,該到哪裡去看呢?」女兒問。

  「台灣府誌上記載:『草山,以多茅草故名。』所以,要感覺草山實在太容易了,台灣各地破壞過的山嶺比比皆是,第一個長出的一定是芒草,所以,台灣也是到處都是草山、草嶺等地,不用特別找就到處可發現了。」

  女兒竟然搖搖頭,嘆了口氣說:「不談草山了,這個地方為什麼這麼平呢?」

  「大約在三十萬年前,七星山流出大量熔岩流,向下流啊流,流到這裡就沒有力氣再往下流了,就在這裡形成了熔岩台地,才使今天大學、住家和別墅可以在這裡存在。」

  「如果三十萬年前我們在這裡的話,不知道會怎樣?」

  「大概會像鐵板燒上的烤肉吧!可能還會吱吱叫呢!」

[生態保育]保育工作受益於非洲野生動物資料 --﹥

  美國,伊利諾州,香檳城,2001-10-01 (ENS)- 根據美國伊利諾大學獸醫學院動物病理計劃的初步研究成果顯示,非洲獅子、花豹、獵豹的健康狀況與生存問題,將可因此獲得解決。包括分布於非洲荒野和世界各地動物園的這類飽受威脅的大型貓科動物,也都將因該研究成果而受惠。

[生態保育]保育亞洲象的工作在中國得到拓展 --﹥

  中國,北京,2001-10-01 (ENS)- 國際動物保護基金會在中國雲南省的思茅地區,推動亞洲象保育計劃,以期進一步紓解因人類活動使亞洲象棲地縮小而引起的衝突。這項計劃得到美國及中國雙方政府機構的支持;美國魚類暨野生物管理局已在近日內贊助了4萬8千美元。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10-05 --﹥

  • [環境政策]廢棄物清理法修正通過三讀 大幅提高環境污染罰則 (台灣 中華日報)

  • [環境政策]立院通過廢清法 授權環保署於緊急事故發生時更大的行政權限 (台灣 中華日報)

  • [環境政策]消費生活環保化環品會功不可沒 禁用免洗餐具和限制使用購物塑膠袋的法源在昨日確立 (台灣 民生報)

  • [環境政策]土污、地下水污法將實施 林園地區石化業心慌 (高縣 聯合報)

  • [生活環境]小粗坑垃圾流入水源區 飲水堪憂 (北縣新店 聯合報)

  • [生活環境]縣府將規劃推動綠建築 短期內將從公有建物開始規範 (台南縣 中華日報)

  • [生活環境]污染土壤原地封櫃一年多未處置 村民抗議 (雲林二崙鄉 民視)

  • [土地及水文]經建會提出「國土保安計畫」 山坡地開發從嚴管理 (台灣 經濟日報)

  • [土地及水文]沿海築設的「綠色長城」存活率低 對綠化造林工作形成嚴峻挑戰 (桃園縣 聯合報)

  • [生態保育]豪雨沖刷 泥沙破壞保育類高身固魚位在楠梓仙溪與濁口溪的棲地 (高縣 聯合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10-05 --﹥

  • [環境政策]我國正形成由「點、線、面」結合的森林網絡體系 (中國 新華網)

  • [生活環境]水污染成為北京舉辦奧運的嚴重阻礙 (北京 中央社)

  • [生活環境]中國首批汽車改燃甲醇試用 其運行成本比燃汽油下降25%左右 (山西大同市 新華網)

  • [土地及水文]四川一小型水庫垮塌造成12人死亡 (四川會理縣 中央社)

  • [土地及水文]綠潮又襲蘇州河:河道閘口開放調水 從上游順流而下的水葫蘆嚴重影響河道 (蘇州 新聞晨報)

  • [生態保育]黑龍江發現保存完好的南北河濕地資源 (黑龍江 黑龍江電視台)

  • [生態保育]專家指鹽生植物可治理大陸鹽鹼地區生態 (中國 中央社)

[環境關懷事件]以所謂之「生態工法」整治崩塌地可行嗎?(下)
-立法院永續發展促進會「土石流災害與坡地開發」山林保育公聽會 --﹥

作者:張豐年 (外科醫師)

五、建議:

  1.所謂之「生態工法」爭議性太大,目前至多僅能定位為實驗性:

  • 政府應遵循程序正義,避免抄短線、跳過必要之實驗步驟。

  • 嚴謹限定其適用範圍,避免浮濫,如僅適用於災區,不能擴及中央山脈及各種保護區,海拔高度不能超過1000公尺以上,或坡度至多不能超過55度以上等;並限定僅能採用可分解、不製造二度污染之天然材質,以免最後浩劫擴及全島。

  • 樁、柵、客土袋等歷經颱風豪雨未毀殘存者,充其量至多僅能認定具進入實驗之基本資格而已,絕非代表工法成功。桃芝颱風過後能倖存者約僅一半,扣除濫竽充數(如顯然已穩定,工事無必要;或仍破碎不穩,工事不免付之一炬),勉強具進入實驗門檻資格者恐不到三分之一。

  • 判定是否成功之基準在於將來形成森林之品質,至少必須有二十年以上之對照、觀察,可預期人為介入之早期表面優勢勢必隨著時間之經過而逐漸喪失。事實上桃芝颱風之來襲已提早驗證其為失敗。

  • 與其說生態工法之目的在於穩定崩塌地,倒不如說是在做「崩塌地是否已趨穩定」之實驗來得恰當。實務上若欲判斷地體是否穩定,應視該地原生植物是否長出為最佳指標,只需觀察即明,無須付出如此高昂之代價。

  2.將水土保持、國土長治保安之百年大業與以工代賑之臨時救濟(或福利)措施脫鉤,以免政府被有心人(或職業災民)牽著鼻子走,衍生各種弊端。

  3.轉移經費用於遍佈災區、迫切需要人力善後之營建廢棄場,不僅同樣可以「以工代賑」,且真正有利於災區生態環境之復育。

  4.針對災後各種攸關國土保持根本大計之紊亂,重建會有必要先停下來重新檢討,做好必要之準備工作,再重新出發:(一)調查釐清崩塌地、土石流、地體演變、生態復育與人為破壞之相互關係;(二)將崩塌地分類、分期,因地、因時制宜;(三)從觀念上做一變革,積極找出崩塌尚於潛伏期或前驅期者,預先防制;(四)嚴格限制於爆發後,或於餘崩期、生態恢復期內浮濫施行徒勞無功、甚且製造二度傷害之工事,務使投機取巧者無生存之空間。

  5.將崩塌地與土石流之治理脫鉤,各自以是否造成生命財產之損失、是否危及交通或維生之命脈為治理之依據。

【註:(一)二者於板塊運動不斷之台灣具有地質學及生態學上之特殊意義,事實上為維持地體動態平衡(即岩石圈之循環)之必要變動,縱使擋得了一時,將來亦必零存整付,後果更為嚴重。(二)其形成之機制有別,發生時間之落差可能極大,且不具必然之相關性。(三)全島有如此多之崩塌地與土石流無從全部整治起,亦無須全部整治。】

  6.造成土石流之人謀不臧因素亟待徹底檢討整頓,諸如:(一)長期經建掛帥,盲目開闢道路,無限延伸拓展;(二)縱容民眾違法開山闢地、圍河濫墾;(三)規劃不當,施工不良等之各種傳統河川或邊坡工事,如攔砂壩,攔河堰,堤防、橋樑、型框植生或掛網噴植等,或新生所謂之「生態工法」。

  7.土石流難以治理,自我趨吉避凶為上策,在現今封山或遷村不易付諸實施下,可優先做者為:(一)疏導、改善橋樑之瓶頸效應;(二)伺機由下往上漸進移除攔砂壩;(三)停止現行所謂之「生態工法」,以免製造不定時炸彈。(90.9.4)

[黑潮觀點]島民的抗爭 --﹥

作者:戴惠莉

  位於太平洋西側有座小島,小島夾於大陸板塊與海板塊的隆起地段,島上山脈縱貫,鬱鬱蔥蔥的林地與蔚藍海域向來是島民生養的場所。島上及島緣海域得天獨厚地擁有豐富且多種多樣的生物。於是,緣海而居的島民們,人人善泳,捕魚為生似乎是想當然爾的職業。

  這島有個美麗的名字「洄瀾島」,因為鬱林蔥邃的林象和波瀾渺魅的海景曾經令一波又一波的探險家驚豔不已,美好的景象令人嚮往,漸漸地,異域的人都稱他為『洄瀾島』。

  不料,開發的潮流一波波降抵,二、三十年間,林地處處開發,原先充滿亞熱帶風情的小島,漸漸地處處是休閒旅館、KTV、森林遊樂區、野味餐廳……假日一到,往往是遊客比居民多。漸漸地,假日時的居民,不是做生意賺遊客錢去,就是躲在家裡看電視。居民說:「省得被遊客淹死。」

  水泥產業也跟著來了,水泥廠設置了一條專用產業道路,也設置了一座專供運輸水泥的商港。捕魚為生的居民納悶,本來那裡隨便一拋網就是魚兒兩、三百斤,現在則是一拋網全是鋼筋石塊!

  不滿的聲音越來越大了,投訴無門的居民組成自救會,說要來去抗爭啦!莉莉颱風來的前夕,自救會號召了近百艘漁船及數十輛遊覽車的居民,來向水泥廠抗爭討公道。

  暴風雨的早晨,一股騷動瀰漫在太平洋岸緣,前去抗爭的船隊風雨生信心干納迎媽祖鬧熱滾滾。士氣高昂的漁船們紛紛綁上黃布條,大家一條心要來去抗爭討公道。顛簸的海面上放眼看去全是飄揚著黃布條的漁船。

  大大小小的漁船乘著南風,干納攻城掠池的氣勢紛紛搶進商港裡去。

  岸上的談判聲船上聽不到,等待的時間,船民們一個一個拿出船上的釣竿來釣魚。吃了油水的商港當然釣不到魚,他們說:「度時間矇納涼啦!」

  這情況看在碼頭上頂著太陽蒐證的員警眼中──真是欣羨啊!小老百姓有小老百姓的快活。

  問十個船民為何來抗爭?五個說:「人招就要去啊!」;另三個說:「有需要把水泥廠的回饋金比例調高。」;剩下的兩個說:「有報名來參加的到時就有錢拿喔。」

  船民們度了一個唉聲嘆氣,沒煙沒酒也沒電視的夜晚,看來大家都好想家裡那張溫暖的床,平常出海也沒這款悽慘,「唉!」

  岸上成千的抗爭漁民,喚不了廠方的回應,自救會決定轉往島政府辦公室抗議。第二天,官方出面了,決議將自救會納入回饋金協調會一員。

  「好加在,抗爭第二天就結束了!」儘管港外南風吹得簌簌叫,大夥還是想家念家得很,咻咻將船隻開出港外,回家去嘍!

  事情還沒完,才去完水泥商港抗爭的居民又聽說,島政府辦公室決定在奇萊鼻上蓋一座垃圾焚化爐。居民們互相幹譑,當年在奇萊鼻上面設了垃圾掩埋場,害得一個好好的珊瑚礁海域全被千年不化的塑膠垃圾破壞殆盡。他們說:「以前,往水裡一跳就有九孔龍蝦鮮魚的日子,如今只能回味。現在又來蓋座焚化爐,咁講,垃圾一定要往海邊丟?」

  自救會又開始忙碌起來了,找環保團體、找議員……不如自己拼……只是,只是這次漁船要開往哪裡去抗爭?

  有人講:「那些大官難道不知道水是會流的,不保護海的話,叫阮這些抓魚的怎樣活?」有人怨嘆:「阮祖先說,古早時站在水邊就看到魚跳出來給你帶回家。啊!好好一個海,那ㄟ越來越貧啦!」

[活動]自然生態攝影運用於校園生態教學研習營 --﹥

  時 間:10月13、14日及10月27日(計三天)
  地 點:桃園縣宋屋國小 (桃園縣平鎮市延平路二段389號)
  對 象:對環教有興趣的國中小學教師、學生或民眾
  主 辦:自然生態攝影學會  
  報 名:02-25773810
  費 用:$1,800元

  為培養對環境教育有興趣的教師及民眾,運用攝影製作校園的生態教學教材,且能透過影像呈現校園的生態資源,培養師生對自然環境的敏銳觀察力,增進對校園的愛護和環境意識,發展永續校園的教學目的。

[活動]屏東縣社區營造觀摩-建功森林親水公園 --﹥

  時  間:10月12日 早上9:00~下午16:00
  地  點:屏東縣新埤鄉建功社區及森林親水公園
  主  辦:屏東縣政府
  報  名:電話 08-7971273;08-7888432
  報名地址:
  (1)屏東縣新埤鄉建功村建成巷10號 (村長家)
  (2)屏東縣潮州鎮中山路東段16號 (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
  E-mail: actkr@ms8.hinet.net

  屏東縣首創的振興社區方案,讓社區居民凝聚起來,有了營造家園的美景,由社區居民參與設計、施工、及維護管理,讓建功人創造了一座森林親水公園。一群快樂的義工,揮汗開湖水、築步道,在山歌聲中植花草、種樹木,如今,湖水漣漪,花木略見扶疏,建功人營造的驕傲將透過觀摩會與您分享與交流。

[本會訊息]更正啟事 --﹥

  本刊9月25日環境新聞[環境政策] ''基因轉殖作物上市的爭議使歐洲陷入僵局'',原標題翻譯與新聞事件的脈絡發展有所出入,為免造成誤解,修正後正確翻譯應為「歐盟基因轉殖作物 法案已鬆綁解凍」;末句「執委會預定在10月的管理會議中完成準備,將在兩年之後核發第一批新的上市許可證」,原翻譯有誤,正確翻譯應為「執委會計畫將在10月展開一連串法規會議,以對過去延宕二年的審查舊案陸續核發新的許可證。」,特此更正。並感謝本協會理事高文彥來函指正。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