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物趣聞/科博館科普專欄]神奇寶貝-沫蟬 (上) --﹥ 作者:石憲宗、楊曼妙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好多垞的口水(圖1)哦!是哪位沒有公德心的人吐的?咦!不對哦!泡沫好像會動呢!仔細瞧一瞧,撥開來看,原來泡沫中有一隻小東西(圖2)。牠是誰?牠就是會變出泡泡將自己隱藏的神奇寶貝(但不是「皮卡丘」哦!),那牠到底是誰呢?在此賣個關子,先跟各位說一下這垞泡沫的歷史故事。 原來在我們冤枉哪位缺德人士亂吐口水之前,已有好多其他生物被當作嫌疑犯了!最早在14世紀時,歐洲人認為這類泡沫是布穀鳥啣草時,掉在地上或樹上的口水。西元1546年一位叫做Bock的植物學家,認為這類泡沫是由植物所分泌的,為此他還列出了一大串會分泌泡沫的植物名錄。美國內戰時期,南方的黑人則堅信泡沫是由馬蠅(一類會為害家畜的雙翅目昆蟲)所造成的。其實正確的答案是:這些泡沫是沫蟬所分泌的。 沫蟬類(cercopoids 或spittle-bugs,圖3、4)隸屬於昆蟲綱半翅目(或依早期分類系統列為同翅目)的沫蟬總科(Cercopoidea),其為漸進變態類昆蟲,也就是生活週期中不經過蛹期。在雌、雄成蟲交配後,雌蟲產卵於植物組織上,待卵孵化為若蟲(即幼期),歷經5次蛻皮後成為成蟲(圖3)。由於此類昆蟲的若蟲會分泌泡沫裹覆自身,所以被稱為沫蟬或泡沫蟲(圖1、2)。 《科博館專欄》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資料,「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贊助。 ◆[生活環境]基因改造食物是否能成功推廣 全看消費者信心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10-25 (ENS)- 「皮優農業和生物科技先導計畫」於週三舉行了一場「對話」討論-「美國和歐洲將有一場基因食品之爭?」,幾位出席的資深政策顧問指出:美國和歐洲之間針對基因改造食物的規範問題產生了衝突對立。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oct2001/2001L-10-25-06.html 本則新聞由「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贊助。 ◆[生活環境]美國和肯亞對郵件是否含炭疽菌意見不一 --﹥ 記者 Jennifer Wanjiru 報導 肯亞,奈洛比,2001-10-25 (ENS)- 對於一個收件人為肯亞醫生的包裹內是否含有炭疽菌孢子,肯亞和美國政府有著對立的意見;美國堅持該包裹內沒有炭疽菌,肯亞醫生則堅持有。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oct2001/2001L-10-25-03.html ◆[環境政策]訴訟案使美國環保署向下修正加州山谷空氣品質狀況之等級 --﹥ 美國,加州,舊金山,2001-10-25 (ENS)- 在醫療、社區和環保等團體決意提出訴訟的威脅下,美國環保署已將加州聖荷昆谷的空氣品質狀況,從「嚴重」修正改為「非常嚴重」。這項改變將促使該地區的環境管制單位展開規劃,在2005年之前完成減少30%的臭氧污染。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oct2001/2001L-10-25-07.html ◆[環境政策]美國漁業補助金每年上百億美元 超過政府公開的數目 --﹥ 瑞士,格蘭,2001-10-25 (ENS)- 保育組織「世界野生物基金會」今天所公佈的一份新數據指出,各國政府的漁業補助金額每年至少150億美元,大約等於全球商業漁獲的總卸貨量20%的價值。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oct2001/2001L-10-25-02.html
環境資訊協會 李瑞玉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李瑞玉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oct2001/2001L-10-25-09.html 作者:江翠娥 (主婦聯盟台中工作室環保組組長) 災後經學者專家之一再呼籲,很快就得到廢棄物必須再生利用之共識。環保署委託台灣營建研究院等機關之研究報告更擬妥各種可行之方案。但評估歸評估,做歸做,大部分的場次最後還是以最廉價之就地掩埋方式處理。事實上約有百分之九十之場次是位於河床內,築堤縮小河道不免流下污染與阻礙水流之後遺症,遲早會爆發災難。反觀國外,日本於阪神大地震時再用率40﹪,美國舊金山大地震更高達90﹪,未能回收再利用的也皆經集中處理,哪有亂棄置於河床者?台灣地窄人稠更無本錢亂棄置,卻不幸選擇了最野蠻、最廉價之方式。 政府推諉之理由是:廢棄物就地掩埋不一定會造成環境污染,況且每立方米只要65元,回收再利用卻需1135元,且不一定有去處,成本太高了。但我們得知中二高路基正需500萬立方米的土石,南二高也缺大量土石。事實上廢棄土非無去處,只是政府不為也。必須提醒政府,位於環境敏感地帶,如石岡壩,水源水質水量保護區的幾個場次,必須優先移除。事實上九二一大地震至今已屆滿二年,大部分場次並未獲妥善處置,將來勢必付出之「社會環境代價」勢將為天價,綿延不絕由後代子孫承受。 台灣西部河川已全面遭到污染,污水下水道普及率特低(目前只7﹪,遠低於菲律賓和印尼的40﹪),加以工廠、畜牧業任意排放廢水,各種毒物得以長驅直入河川、台灣海峽。必須特別強調,近年普遭各國重視之環境荷爾蒙毒物可能經由空氣、水及食物鏈之途徑進入生物體,爾後累積、放大,世代傳遞,居於食物鏈最頂端之人類勢必受害這大。賴大甲溪維生的300萬大台中區居民,恐怕已無法倖免。 河川是大地子民生命的活水泉源,先進國家莫不將水源列為重要保護區,並派有專人全天候巡查。當澳洲的水源地發現一隻死狗時,全國嘩然。而台灣的主政當局、住民卻把河川當作任意丟置廢棄物的最佳的場所,兩相對照,令人噓唏!我們殷切期望,所謂河川整治當務之急是清除污染源,預留寬暢的行水區,防災防洪。反對傳統的水泥化、溝渠化,更反對違反自然生態,任意棄置消波塊或硬將河道截彎取直。 感懷大甲溪撫育之恩,讓我們代代生生不息。朋友們!請不要再度傷害她,殷切期盼她,不久能再度展顏歡笑,不再暗自悲泣! 【文章連載】■哭泣的大甲溪 (上) (下) 作者:李永展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環境資訊協會理事) 參、另類實作方式的發展 除了將綠色及環境觀念加入傳統的環境規劃設計實作演練外,也有一些「邊陲」的方法存在,例如,在台灣一向廣受民間重視的「風水」(近年來西方社會也有愈來愈多人在從事風水的研究,Woolley, 1998),有些風水師本身是有執照的建築師或規劃技師,但大部份都不是。 這些「另類」的顧問也是環境規劃設計運動的部份成員,而有些空間規劃及綠色建築的業主甚至期望他們所僱用的建築師、規劃技師、地景建築師、或室內設計師對風水要有些基本的認識,以便在規劃設計時能善加利用。尤其是對許多認為空間或建築物的健康議題是相當重要的人而言,風水往往被認為是設計健康建築物的一個相當有用的工具,但是風水和環境規劃設計並不等同,而且許多風水的概念並不見得對環境是友善的。 雖然不少人重視風水,但從整個趨勢來看,風水似乎開始有點退流行,但我們更應該注意的是,老祖宗如何把這個極具神秘色彩的古老「藝術」轉化為環境規劃設計中相當重要的一環。探討這個問題引發了某些已被視為綠色設計中心思想的邏輯概念之有趣議題,我們必須追問的是,是否有足夠證據說明風水強化了環境規劃設計的實務演練,並且對處理目前的環境問題有所幫助?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有助於我們在面臨其他流行技術及信仰之挑戰時建立應有的應對態度。 肆、什麼是「風水」 風水可以說是採納某些西方「新世代」(New Age)思想的一門東方哲學,風水起源於中國古老的占星學而和土占很有關係,它是「以虔誠的方法蓋房子」的藝術,也包含了建築及花園設計、選址、及配置的「氣」(流通能量)。 遠在數千年前,中國古代的經書就已記載當時官府建築要看風水的說法:「太保朝于洛,卜宅,厥既得卜,則經營。」意思是說,太保的官到洛的地方,用卜卦看好了屋宅的位置,就開始著手興建。《禮記》也這樣記載:「大夫卜宅與葬日。」其含義是說,人死後由大夫看好墓穴和埋葬的時辰。 由此可知,老祖宗對於「住宅」和「墳墓」的興建,都非常重視風水,到了漢朝就把看風水變成專門職業,稱之為「堪輿家」,對風水之事,也就稱之為「堪輿」之術。 堪輿家(風水師)往往在東方社會中擁有很大的權力,而信仰者也往往願意支付大筆的諮詢費。我們不能說風水師全是騙子,但從風水的相關書籍可發現有誇大風水效益的「祭拜儀式」活動。風水設計的書籍中可以看到許多這些例子,譬如住宅的西方不要有缺陷,否則對家中子女及健康不利;西南方的突出物將會使屋內的男人變得懶散而女人變得較積極;從正面觀之,房子的形狀不能成為凸字形,這種家相易生大災;住宅不要建在死胡同的盡端,地勢形同死角,天災人禍連袂而至;而大部份的風水書籍都會提到如果辦公室的座位或大門能夠適當加以安排的話,將會使人升官發財、官運亨通。 【文章連載】▲綠建築─人類迷思或永續願景?(一) (二) ●[演講]樂山市民論壇-都市保存系列 --﹥ 時 間:11月16日-12月15日 由樂山文教基金會主辦,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之「21世紀人文學苑」--「樂山市民論壇:都市保存系列」,將於十一月十六日(五)至十二月十五日(六),假台北市政大樓(台北市府前路1號)四樓多媒體放映室,陸續推出七場論壇、一場研討會;並在首都核心區、建國啤酒廠舉辦二場現地研習課程。 「樂山市民論壇:都市保存系列」共計八個主題,分別邀請專擅都市保存之學者菁英、實際參與規劃或經營之團隊負責人、公部門相關業務單位進行專案報告,再以利於互動交流的論壇形式,探討「鬆綁禁忌的廣場-由總統府廣場改造計劃談城市空間改造」、「紅樓夢、西門情-西門紅樓、西門市場的再利用與發展」、「尚青的啤酒在台北-產業文化園區的設計與機能」、「談都市中社區聚落的保存—另類的保存課題」、「北投新風貌 –社區發展與歷史文化環境營造的關係」等。 應徵條件與工作說明 1.因新聞特質高時效性的考量,本份工作的應試者需有當日即時翻完5則ENS新聞摘要及當日美國環境新聞掃描的能力﹔同時在當日6點前翻完後傳審校者,並進行後續聯繫與必要文句修改工作。(通常ENS在當日下午2點前就會出齊所有的稿子,偶有延遲﹔若當日4點半後才出來的新聞,可延至次日處理。) 2.本份工作包含從翻譯、審校至送進資料庫的時間流程控管。 3.本份翻譯工作內容,主要涉及環保及生態議題,因此需具備一定程度的專業性及學習能力,亦即對專業內容敘述的理解及專有名詞的正確翻譯﹔因此,以環境、生態相關科系或新聞科系者為佳。非上述科系者,需對此領域具備相關知識及高度興趣與認同。 4.本份工作對於正確性的要求極高,不出錯是絕對必要的,包括精確翻出:專有名詞或習慣用語的國內通用翻譯用詞(亦即翻譯名詞的統一性)﹔同時文句流暢及可讀性高也是必備條件。因此,翻譯時的資訊查詢能力及適度的文句調動都是必要的,切忌逐字逐句的"英式中文"翻譯。翻譯時,另應兼顧新聞習慣用語與表達。 5.工作地點可彈性選擇在協會(市民大道與敦化南路口附近)或在家工作﹔但需參加協會每週一次的例行工作會議。必要時,需能配合進行當面的工作相關討論。 6.目前工作重點為每日(週一至週五)ENS新聞摘要的兼職翻譯﹔未來工作內容可能擴及ENS新聞全文翻譯及協會其他工作,同時亦可能成為協會的專職人員。因此,"志同道合"是至關重要的。至於採行兼職或專職以及待遇問題等,則面洽之。 試 翻
ENS新聞摘要試譯稿
(下載 14K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