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草山之旅]草山今昔─前山公園、後山公園、苗圃之旅(二十) --﹥ 作者:陳世一 ◎杜鵑茶花園 (上) 回到後山公園的大門不遠處,我們轉向沿著斜坡而闢建的杜鵑茶花園,水泥建築的亭台樓閣仍是這裡人工設施的主調,在亭邊紀念某某人的碑石到處林立,卻沒有人理會,在威權時代落幕之後,仍殘存著許多疏離本土文化個性的無趣樣板,實在有點破壞景觀。 其中,在距樓台不遠處有一方碑文較有意思,上面記述了在一九八一年時,日本山形縣日華親善協會於後山公園種植一千一百株櫻樹的記錄,不過,仍不能免俗地充斥著感念先總統蔣公對日本以德報怨的德行等歌功頌德的文字。 我對女兒說:「你看這碑文,後山公園中的日本櫻花大多是在十幾年前種的。」 「這算不算是一種文化侵略呢?既然沒有辦法在政治上保有台灣,利用櫻花、商品等文化、經濟力量來達到實質的目的,也是一件快意的補償吧!」女兒說。 「或許吧!只是主事者本身不一定有這種動機,而是他們背後無形的文化意識背景趨使他們作這種行動吧!台灣一直沒有較多的人從各個層面思考台灣主體性旳問題,加上國民政府來台後一直以大中國意識的文化、教育思想在控制台灣大眾,而從日治時期遺留下的日本文化意識也仍殘存在許多年紀較大的人的身上,在這兩大文化勢力爭逐下的台灣,要如何走出自己符應地理個性和人文風貌的主體文化,其實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而從巨觀的角度去了解存在於過去台灣土地上發生過的歷史事實,或許就是反省未來主體文化走向的基石吧!」 本文轉載自「陽明山之旅」,陳世一著,晨星出版社。 ◆[台灣新聞-生活環境]台灣非法棄置事業廢棄物場址計175處 --﹥ 稿源:環保署 行政院環保署於87年彙整縣市政府提報資料合計列管170處非法棄置場址,並自87年逐年分批進行危害評估作業,以初步瞭解列管場址遭棄置廢棄物的屬性,以及對週遭環境的危害程度,至90年12月底總計評估了175處場址。 環保署表示:175處場址中遭棄置有害事業廢棄物有立即性危害的場址會評列為甲級,共有15處,其中14處環保署原已列管在案,且有6處已清理完畢,其餘9處將於91年度積極處理完成;90年度新增一處位於高雄市左營菜公段一小段,該場址已將桶裝廢棄物覆蓋完妥待送至處理廠處理。另具有潛在危害性事業廢棄物,需進一步檢測加強監控的場址有10處,環保署規劃91年度進行進一步調查檢驗;其他為遭棄置一般事業廢棄物如建築廢棄物等為丙級場址計86處,及遭棄置一般廢棄物及家戶垃圾為丁級場址計64處,該等場址經完成調查,連同6處甲級場址,合計156處,責由縣市政府監控管制。 環保署說:本年度環保署將持續委由專業技術機構辦理乙級場址進一步檢驗及新增場址危害評估、緊急應變措施等作業,及地方環保局相關業務承辦同仁之教育訓練(含場址清理及追償作業)。 ◆[台灣新聞-生活環境]將寵物隨意棄置或放任不管 飼主將受罰 --﹥ 稿源:農委會 農委會說,最近高雄縣動物防疫所接獲民眾檢舉,指稱附近鄰居因赴大陸工作未照顧所飼養犬隻,致使犬隻吠叫而引起注意。該所動物保護檢查人員立即會同管區警察實地訪查,至現場後發現,該住戶赴大陸後住所交由姪兒居住,但未告知在頂樓飼有犬隻。動保檢查人員至頂樓查看後,發現有四隻土狗已多日未獲餵食,不符合動物保護精神。 農委會指出,動物保護法第五條第二項規定飼主對所管領動物應提供適當食物及飲水,若飼主放任寵物不管,依該法規定可處一萬元至五萬元罰鍰,該事件因飼主不在,將請高雄縣動物防疫所依動物保護法第三十三條規定,以公示送達方式通知飼主限期改善,飼主屆期未改善者,得逕行沒入其動物,且俟飼主返台後,仍將對其違法事項處以罰鍰。 農委會呼籲國人如無法繼續飼養寵物,且無法妥善安置時,請務必洽詢直轄市或各縣市政府,將其送至寄養場所或動物收容處所,切勿隨意棄置或放任不管,以免違反動物保護法而遭受處罰。 ◆[環境政策]布希總統國情咨文演說 環境問題未受關切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an2002/2002L-01-29-02.html ◆[環境政策]德國計畫推展風力發電 將於2030年達全國供電量25%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an2002/2002L-01-29-03.html ◆[生態保育]生態旅遊家呼籲旅客善待地球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an2002/2002L-01-29-01.html ◆[全球變遷]氣候變遷恐將破壞美國溼地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1-29 (ENS)- 全球氣候變遷將威脅到全美境內湖泊、溪河及溼地生態體系的健全,這項發現是由皮優全球氣候變遷中心所發布的。該中心論斷,從未來百年內的預估值看來,氣溫上升與氣候型態變動將改變淡水魚類的分布,並影響多種水中生物。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an2002/2002L-01-29-06.html
環境資訊協會 李瑞玉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李瑞玉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an2002/2002L-01-29-09.html 作者:廖鴻基 今年春天,因為想看看漁市拍賣而走到高雄前鎮漁港。時間不對,漁市沒看成,只好沿著港邊走,看看漁船。 沒想到那天我看到的都不是我熟悉的沿近海漁船,這個港停泊的幾乎都是遠洋漁船(後來才曉得前鎮漁港是台灣目前最具規模的遠洋漁港)。遠洋漁船都是鐵殼船,排水噸數從二百噸到形似貨輪數千噸的都有。我看傻了,這麼壯碩美麗的漁船一一打破了我對漁船的既有印象。港邊有幾艘鮪釣船在卸貨,漁獲凍成像冰棒一樣,從船艙裡用吊車一網袋一網袋的撈吊出來。聽港邊工作人員說,一艘遠洋漁船將這樣卸貨持續好幾天之久。 轉個彎,我又看到了另個碼頭停泊的圍網遠洋漁船,這種船一點不像漁船,無論船身、船形、瞭望桅桿……整個讓人感覺這是一艘美麗的艦艇。圍網漁船船邊無數的貨車來來往往,米、菜、肉等補給品,一車車的送進船艙。圍網漁船在作最後的整補,它們即將出航作業。整個前鎮漁港熱鬧、忙碌,這是一般漁港少見的繁榮氣氛。 聽說遠洋漁船一出了港,下次回來就有可能是一年以後,有些還是繞地球一圈回來。我們遠洋漁船的漁區遍佈全球各大洋,我們擁有二百噸級以上的遠洋漁船一千一百多艘,包括魷釣、鮪釣、拖網及圍網四種遠洋漁船。台灣遠洋漁船造就台灣成為全球第六大漁業國,而且,與我們遠洋漁業合作的國家遠高於政治上的邦交國。 一個海島國家難免陸域褊狹,難免自然資源有限,離開海岸線往海洋發展是海島國家發展的必然趨勢。這也是廣義的海洋文化。我們的遠洋漁船做到了,而且做得相當有格局。只是,難以理解的是,這樣美麗的事情,這樣美麗的船隻,竟然台灣民眾大多並不熟悉我們的遠洋漁業。 台灣不是沒有海洋文化,我們的遠洋漁船離開資源有限的海島航向大海,向外開展,在全球各地設立漁業基地,我們的遠洋漁業可說是台灣大洋文化的代表。 我站在港邊想像遠洋漁船的船員們,他們一離開這座島嶼,就將長時間海洋裡馳騁。我想,台灣家鄉在他們的概念裡一定是一座海島,而且是小小一個島國。我也想,若是攤開一幅世界地圖的話,他們看圖的觀點和我們的觀點必然會有所不同。 我喜歡海,喜歡航行,所以我羨慕他們。站在港邊,我告訴自己——「我要搭這種船出海!」我瞭解,這可能只是一時的浪漫情緒或是過度的憧憬。 沒想到在許多朋友的幫忙下,浪漫的情緒也好,過度的憧憬也好,這個想望堅持著,而且一點一滴的實現。這個冬天,我將搭乘一艘魷釣搬運船從前鎮漁港出航。我將在遠洋漁船上與船員們一起生活,我將記錄他們,報導他們。 離港出航前,有許多朋友說羨慕我夢想成真;也有朋友告訴我,那只是距離的美感,遠洋漁船上的生活絕不會如我所想像的輕鬆,朋友們認為,我將有一段苦日子要過。無論如何,我是愉快的,多年海上經驗使我瞭解,勇於承受及跨越海洋所設的門檻,我將會漸漸觸摸到海洋的寶藏。我將誠心誠意,盡自己的能力寫下台灣的大洋文化。(本文原刊載於2001.12.15聯合報/聯合副刊) 海洋的.生態的.環境的.文化的.後山的 ●[演講]紫蝶幽谷生態限制因子 --﹥ 時 間:2月7日(四) 晚上7:30 每年冬天,保守估計至少有超過百萬隻紫斑蝶會乘著滑翔翼般的紫色翅膀,來到南台灣魯凱、排灣族人的聖山 - 大武山腳下溫暖避風的山谷形成從數百到數十萬隻不等的越冬集團「紫蝶幽谷」,和太平洋彼端的墨西哥「帝王斑蝶谷」,並列為目前世界僅有的兩種「越冬型蝴蝶谷」。如果台灣是生物演化的冶金爐,那麼紫蝶幽谷就是地球生命史上一場充滿力與美的精采戲碼!近年投入於紫蝶幽谷研究的詹家龍致力於解開牠未知的謎... 詳情請上網查詢 http://butterfly.kingnet.com.tw ●[座談會]邀您一起來尋找台灣百合-台灣百合生態幻燈片放映與座談會 --﹥ 時 間:2月2月(六) 下午2:00~4:00
台灣百合曾經是到處可見的原生植物,從海邊到高山都有它的蹤跡,但是因為土地過度開發和人為採摘,人跡可達之處已不容易再看到它,更別想看到它大量盛開的美景。生活在島嶼上的我們已經越來越不認識它了,和它距離越來越遠。 真心希望讓更多朋友看到它、認識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特別邀請百合同好會駱明永先生以幻燈片介紹的方式與大家分享觀察、記錄、繁殖台灣百合的經驗與驚奇。現場將準備種子、幼苗和蒴果莢等實物及個人蒐集的資料供大家參考。 歡迎喜歡台灣百合的朋友們一同來種植,讓它再次盛開於島嶼的每個角落。 詳情請參閱 http://activity.ngo.org.tw/view.php?id=1619 ●[節目預告]大地與人的對話-馬來西亞─尋找神山豬籠草 --﹥
播出時間:2月2日(六) 下午3:45~4:00 馬來西亞的第一高山─神山,位於東馬的沙巴,裡面的植物相眾多,生態豐富,十分有趣,堪稱馬來西亞最古老的植物園。本集節目,我們跟著荒野保護協會,一同找尋神山內一種有趣的植物─豬籠草,豬籠草是一種食蟲植物,在園內擁有的族群十分龐大,種類共有三種,本集看到的是Villosa豬籠草,它身上覆蓋一層黃綠色的螺旋狀表皮,看起來非常漂亮,難怪許多小蟲紛紛爭著做它的盤中飧,本集節目,我們就到神山尋找它的蹤影,一睹它的廬山真面目。 ★[本會訊息]新年度新思維-知性版及新聞版開放申請中 --﹥ 新年新氣象,環境資訊電子報將提供給您一個更貼心的服務! 打今年度1月1日起,我們將更針對您的需求,新增[環境資訊電子報-知性版]、[環境資訊電子報-新聞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目錄版]。 這是因為部分讀者可能僅偏好閱讀具''教育性''的[知性專題],像是[鳥類簡介]、[蛙類簡介]、[植物簡介]...等專欄﹔又或者部分人士在時間有限下,優先關注''即時性''的[環境新聞],包括國內外環境新聞及[環境關懷事件]等。 另外,如果您擔心電子報有收信過慢的困擾,我們還將提供最精簡的每日[目錄版]﹔如此,可免漏接訊息的焦慮,目錄頁上的標題索引可隨時讓您上網連線查閱。 當然,不必懷疑,原來的[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摘要版]也都還在囉。 大家可以各依需求,維持原來''多樣貌''的風格﹔或有更''個性化''的新選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