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草山之旅]草山今昔─前山公園、後山公園、苗圃之旅(二十二) --﹥ 作者:陳世一 ◎遊客中心和苗圃 循著旁邊往七星山登山口的路前行,經過一處有標示方向和各處地名的真正「地」圖(畫在地面上的圖)後,在路的左側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著:「行啟並御成婚紀念造林地 昭和九年三月建碑」。 「這個就是七星山紀念造林的石碑啊!」女兒說。 「對。當年的紀念造林計劃所殘存可以看得到的歷史見證,大概只剩下這個一九三四年建的石碑了,面天山的石碑雖然還在,可是上面的字跡已被人刮得面目全非,無法辨識了。」 「我們還可以從當年造林留存的樹木來推測啊!」女兒說。 「妳真天真。當年造林的樹木早被砍光了,雖然,陽明山的森林主要以保安及風景為主要目的,而且,木材品質也不好,但仍敵不過長期以來經濟發展至上的國家政策,從五0年代後每年仍有砍伐,一九六五年達到高峰,在一九六七年後則逐年減少,終至停止。」 「砍下來的木材都作什麼用?」女兒問。 「當時的造林樹種主要是相思樹、琉球松、黑松、柳杉等樹,我們旁邊的苗圃就是供應人工造林樹苗的園地,砍下來的木材大多作礦坑支柱或薪炭材,少部份也有紙漿、電線桿或器具用材。」 「我們的森林現在歸誰管呢?」女兒問。
台灣一頁頁砍伐森林的滄桑歷史,就代表著一個個外來政權對台灣血脈根源的壓榨和剝削。還好,在蘊育樹苗種源的苗圃,也讓我們嗅到了原生樹種的新生力量。 近年來,國家公園在路樹栽植方面,多以本地的原生樹種為主,一九九一年建成菁山苗圃,以培育陽明山區的原生樹苗,一九九五年並續建第二苗圃,來培育更多的原生樹種種源。 陽明山區內的稀有植物如台灣島槐、鐘萼木等,已有培育,小毛顫苔、八角蓮和大吳風草等也是培育的重要對象。 除了對自然環境資源儘可能的加以保護之外,建立原生生物的基因庫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苗圃曾經是過去學生時代多次在此露營的地方,然而,過去也一直不了解它扮演的角色和任務。 儘管,在小學二、三年級的幼童軍時代就已經和陽明山結緣,然而,對陽明山的來龍去脈稍有梗概的了解,卻是經過二、三十年後的事,對自己生長、遊玩土地的了解這小小一步,在整個時代潮流、教育體制的無形壓制影響下,卻也花了如許長的時間,總難免令人有些悵然了。 本文轉載自「陽明山之旅」,陳世一著,晨星出版社。 ◆[生態保育]捕魚技術精進反造成魚群數量銳減 --﹥
美國,麻州,波士頓,2002-02-18 (ENS)- 新近發表的報告指出,漁民利用從軍事技術發展而來的新式捕魚技術,反造成具商業價值的魚群數量加速衰退。這份報告發表於本週在波士頓舉行的科學研討會中,其中提及,儘管人們在捕魚方面投注更多努力,北大西洋及美國其他主要漁場的漁獲量卻日益減少。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feb2002/2002L-02-18-06.html ◆[全球變遷]氣候暖化恐將影響未來的冬季奧運會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feb2002/2002L-02-18-01.html ◆[其他]多數上市公司作假帳隱瞞環保債務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2-18 (ENS)- 美國環保署在2001年1月曾發起一項全國性運動,要求公開招股公司(即上市公司)必須依法對股東公開所積欠的環保罰款。然而在經過一年多之後,大多數曾違反聯邦環保法令的上市公司仍未能確實做到將資訊公開化。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feb2002/2002L-02-18-02.html
環境資訊協會 黃怡碧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黃怡碧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feb2002/2002L-02-18-09.html 作者:王緒昂 隨著人口的持續成長、社會高度都市化的腳步,許多人的工作、生活幾乎都無法離開城市。都會區也許有著順暢的資訊傳播、完善的購物環境,能夠讓人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到若干便捷;但是,眾多人口衍生出的各種問題,倒也同樣成為全球各大都市的困擾,就像我們這個太平洋畔的海島小國也面臨著相同的處境,垃圾處理問題便殘酷的考驗著人民與政府的智慧。日前赴花蓮縣環保局參與一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會,在會中與許多綠色團體共同表達對設置焚化爐的關切,同時也在過程中看到了許多有趣的現象。 焚化爐的設置勢必會招致來自各方的爭議,從廠址區域的地質考量與是否鄰近水源、建地附近的生物相與景觀,到鄰近區域的居民意見都是建廠單位面對的挑戰。在過去的歲月裡,像這樣的開發案若是由政府領導,大可用蠻幹(核四)、欺騙(蘭嶼廢料場)的方式達成。但是為了少數人的利益或錯誤決策,讓整個國家因而陷入爭執中,卻不是一個文明國家政府該有的作為。尤其當人民了解真相後對政府的不信任態度之生成,以及挺身捍衛土地者在此類議題耗費的精神,對國家來說都是相當沈重的損耗。 過去對於垃圾處理的方式,除了丟棄後任其自然分解外,大致經歷了掩埋與焚化等不同階段的處理方式。當無法分解的垃圾迅速填滿掩埋場後,如何迅速尋找並取得足夠面積的土地以設置垃圾場,便成了棘手的問題。因此,掩埋的方式在人工合成產品大量出現後,便遭遇到挫折。此後,人們開始藉由燃燒的方式,試圖從焚化廢棄物處著手,尋求根本解決垃圾問題之道。但是,科技終究不是解決問題的萬靈丹,大多數的家庭廢棄物若無法在一定標準的高溫下焚化,均會產生有害物質,包括了會隨風飄散的有毒氣體。因而,垃圾處理的問題就像是鬼魅般的糾纏著每個文明人。 面臨這樣的現象,有太多的城市與國家以冷漠的態度應對,大量興建垃圾場與焚化爐、將未分類的垃圾拋棄其中,依舊是廢棄物處理的不二法門。在建廠的過程中當然不免面臨來自人民的挑戰,若是面對質疑就動輒以不明不白的數據應對,遇到抗爭就以回饋金買通居民,殊不知以這樣的鴕鳥心態面對問題,當可用的土地耗盡後,垃圾問題仍未獲得解決。 「垃圾問題似乎是無可避免的痛,而焚化爐是解決垃圾的最好方法,因而非建不可。同時,相信以現今的科技,一定能夠發展出乾淨、無臭味的焚化爐。……但是,我是希望不要蓋在花蓮市……。」在會場中,一位花蓮市民代表因為不願眼見故鄉像前些年的桃園般淪陷在垃圾堆中,站起來強烈表示出對焚化爐興建的期望。但是焚化爐既然是如此好的東西,她又為何不雙手擁抱焚化爐,反倒是希望蓋在遠離家園的地方?簡短的言談便赤裸裸的說明了島上居民自私卻又迷戀科技的本質。 這使我想起台電的核能四廠,民調中贊成興建核四的人大多陷入同樣的矛盾──贊成危險的東西建在別地方。而高科技的產物如核電廠,倒也在漫不經心的台電工作人員手中發生過許多疏失,險些釀成重大事故。正在談到這裡時,電視上又傳出核二廠因工作人員疏忽而導致硼液外洩,幸好在停機檢修期間,否則又是難以彌補的重大災禍。只是,現今所有的問題都源於昨日的高科技,卻依然有人如此迷戀高科技,實在讓我感到不可置信。現在,許多先進國家都已注意到焚化、掩埋並無法消弭垃圾問題,科技無法排除困難,他們還是把焦點放回到根本,從減少垃圾量與增加回收利用著手。但是看看我們花蓮縣政府的做法呢?堅持要依既定政策以BOO(廠商先投資建廠、納稅人分期償還建廠經費後,讓投資廠商繼續經營管理)的方式建焚化爐。 花蓮的焚化爐預計日燒垃圾400噸,且和廠商簽訂20年的每日400噸垃圾保證量,即花蓮縣若無法提供此量的垃圾便要因違約而付出違約金。在環保局大張旗幟宣導「垃圾不落地」與「垃圾分類」政策,並且表示明年資源回收可達20%,2005年可達60%,若再加上目前較難回收、佔回收量1/3的廚餘,垃圾回收率應可達到90%。也就是說,垃圾分類、回收執行成功的話,往後將可能僅剩「40噸」的不可回收垃圾,要想辦法餵飽「400噸」的焚化爐,幾乎是天方夜譚。如此,花蓮卻堅持要蓋焚化廠,並將簽下如此「穩賠不賺」的契約。 目前,臺北與高雄的垃圾量都已逐年減少,顯見垃圾分類與回收的成效。高雄甚至出現預定焚燒量為2700噸的爐具,卻只有1200噸垃圾可燒的「窘境」。花蓮又何苦重蹈其他縣市的覆轍,走上這條道路?花蓮自許「觀光立縣」,在國家公園門口矗立著工廠(亞泥)、海邊聳立著煙囪(和平電廠)後,無論是七星潭邊或是花東縱谷再建焚化爐的煙囪,相信都會是「世界級」的諷刺奇景! 可怕的是,燃燒後並非所有垃圾都將灰飛煙滅。剩下的大量有毒灰渣的處理仍是問題,若埋入地下依舊會毒害土地、戕害人民。如果不能健康的活著,乾脆讓人民快快的死,聰明的縣老爺、無私的官員與商賈,給我們一條路吧!(本文原刊載於新觀念雜誌No.164,頁60~61) 海洋的.生態的.環境的.文化的.後山的 稿源:關懷生命協會 在台灣,法令上把化粧品分為二種:一為含有醫療或毒劇藥品化粧品(簡稱含藥化粧品),否則列為一般化粧品。依我國法令,一般化妝品雖然沒有規定須經動物實驗,但是由於化妝品原料大都來自進口,而消費者還不具有動保意識,因此廠商並沒有刻意選擇免於動物實驗的化妝品原料。另外,含藥化粧品則不論為輸入或國產,均須向衛生署辦理查驗登記(其中須附有多種動物實驗報告),經核准發給許可證後始得輸入或製售。 換言之,消費者若要選擇「免於殘酷」(Cruelty free)的化妝品,只好選擇屬於一般化妝品的外國品牌了。為了讓愛美又仁慈的女性(或男性)朋友們有「人道」選擇的機會,本會特地蒐集在台灣上市之化妝品品牌,並根據PETA(美國人道對待動物協會)所提供的資料,一一比對之後擬出「免於殘酷」(Cruelty free)的化妝品品牌。 以下所列出的美容、保養、化妝品品牌或公司,乃經過PETA之所認證,不論在原料、製程或成品……各方面皆沒有使用動物實驗,也未委託給任何機構做動物實驗。這些「免於殘酷」(Cruelty free)的美容商品,在台灣也都買得到: Body Shop美體小舖、Revlon露華濃、Chanel香奈兒、Avon雅芳、Aveda肯夢、Mary Kay玫琳凱、Clinique倩碧、Yardley雅禮、NuSkin如新、Decleor思妍麗、Clarins de Paris克蘭詩、Estee lauder雅詩蘭黛、Bobbi Brown芭比波朗、Eureka雪俐、Dr. Hauschka德國世家、Orlane幽蘭、Aramis雅男士、Origins品木宣言、Nature shop自然小舖、Hard Candy硬頭甜心、Kiehl's契爾氏、Nutri-Metics新姿美緹、Crabtree & Eyelyn瑰珀翠、Stila、M.A.C.、Pure destiny、Urban Decay、Paul Mitchell、Tommy Hilfiger、Essential Oil、Weleda、H2O Plus。 相對的另一方面,本會也列舉使用動物實驗之化妝品廠牌,希望透過消費者的覺醒,促使這些廠商能夠放棄不必要的動物實驗,改用不傷生害命的替代方法(已經發明出很多了)來測試化妝品的安全性。請大家避免使用這些「殘酷商品」--因為,使用它們,一點都不美麗: Shiseido資生堂、Johnson & Johnson嬌生、L'Oreal U.S.A.歐萊雅、Olay歐蕾、Vidal Sassoon沙宣、SKⅡ、Ponds旁氏、Polar寶露、Nov娜芙、Max Factor蜜絲佛陀、Lancaster蘭佳斯、Sally Hansen莎莉、Cover Girl封面女郎、佳麗寶、花王、獅王、欣蘭、Neoteric、Mennen、Noxell,以及台灣、日本製造之化妝品品牌。 本文轉載自【台灣動物之聲電子報】http://www.lca.org.tw/index.asp
播出時間:2月23日(六) 下午3:45~4:00 這兩個月,我們節目連續介紹了一系列馬來西亞神山的豐富生態和山巔的壯闊美景,不知道觀眾是否也躍躍欲試,想親自體驗神山之美?其實,與其出國到各地走馬看花,還不如選擇到這裡進行一趟真正的生態旅遊,看看和台灣迥然不同的生態,對愛好大自然的人來說,這裡不啻是一處可以細細品嚐的好景點,本集節目,我們就要告別神山,繼續展開熱帶雨林的行程。 ★[本會訊息]新年度新思維-知性版及新聞版開放申請中 --﹥ 新年新氣象,環境資訊電子報將提供給您一個更貼心的服務! 打今年度1月1日起,我們將更針對您的需求,新增[環境資訊電子報-知性版]、[環境資訊電子報-新聞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目錄版]。 這是因為部分讀者可能僅偏好閱讀具''教育性''的[知性專題],像是[鳥類簡介]、[蛙類簡介]、[植物簡介]...等專欄﹔又或者部分人士在時間有限下,優先關注''即時性''的[環境新聞],包括國內外環境新聞及[環境關懷事件]等。 另外,如果您擔心電子報有收信過慢的困擾,我們還將提供最精簡的每日[目錄版]﹔如此,可免漏接訊息的焦慮,目錄頁上的標題索引可隨時讓您上網連線查閱。 當然,不必懷疑,原來的[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摘要版]也都還在囉。 大家可以各依需求,維持原來''多樣貌''的風格﹔或有更''個性化''的新選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