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知性版訂閱 新聞版訂閱 新聞檢索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2-03-29 (全文版)

 
  本日主題: 墾丁國家公園鳥類紀錄再添一筆
知性專題 [草山之旅]自然的簫聲(三) 夢幻湖、七星公園之旅
環境新聞 [生態保育]墾丁國家公園鳥類紀錄再添一筆
[生活環境]春季燕來關渡 邀您拜訪春天
[環境政策]美國與祕魯達成協議 做好森林保育即可抵銷債務
[環境政策]波蘭與烏克蘭邊境新設生物圈保留區
[環境政策]歐盟執委會為環境把關 未來動物只能食用無污染飼料
[生態保育]10大瀕危國家公園名單與官方版本有所差距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3-29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3-29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3-25
專  欄 [黑潮觀點]擱淺
讀者投書 [讀者投書]無辜的木棉
活動訊息 [活動] [節目預告]
本會訊息 [捐款/財務]感謝 林志福先生 3.26捐款$500元
[捐款/財務]感謝 王 婕小姐 3.27捐款$2,000元
新年度新思維-知性版及新聞版開放申請中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郵局儲金定期定額捐款

[草山之旅]自然的簫聲-夢幻湖、七星公園之旅 (三) --﹥

作者:陳世一

◎台灣水韭

台灣水韭解說牌。  下到湖邊的觀景台,女兒看著解說牌上的植物介紹,對我說:「水韭是不是長在水中的韭菜?為什麼會很稀奇呢?」

  「水韭像韭菜而不是韭菜,而是一種水生的蕨類植物,冬天水多的時候就沉在水中,夏天水少時又變成了挺水植物,據生物學家的研究,夢幻湖的水韭是世界上水韭分布緯度最南的地方,在學術上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夢幻湖也因此而被劃為生態保護區,圍上了一圈柵欄。」

  「上次去關渡,你說水筆仔是紅樹林成林分布的最北限,現在,水韭又是最南限,台灣的植物真是冷熱通吃囉!可是,這水韭是怎麼來到台灣的呢?」

冬季時,台灣水韭乾枯的葉片堆積在湖面上。  「可能是一些從北方來的冬候鳥如水鴨等,在羽毛上攜帶水韭的孢子囊群來到夢幻湖,可能在整理羽毛時,使成熟的孢子囊群掉落湖中而慢慢形成水韭在夢幻湖的優勢群落。據研究,在五千年前水韭就已經來到這裡了。經過多年的演化,這裡的水韭如今已經變成台灣特有種了。」

  「奇怪,水韭又不會說話,我們怎麼知道牠五千年前就來了呢?」女兒問。

  「曾有專家鑽探湖底土層,在地層下有發現水韭的孢粉。」

  「這湖水是不是很淺?」女兒問。

  「還不到半公尺。所以,陽光才可以穿越水面,使水底下的植物有足夠的陽光可以行光合作用。」

[台灣新聞-生態保育]墾丁國家公園鳥類紀錄再添一筆 --﹥

稿源:墾丁國家公園

瘤鵠  墾丁國家公園繼91年3月26日發現新紀錄鳥種藍面鰹鳥之後,於3月28日上午由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解說教育課約聘助理研究員唐洪軒在龍鑾潭發現迷鳥鵠,唐洪軒立刻以行動電話通知剛由龍鑾潭調查清晨過境灰面鵟鷹(灰面鷲)返家休假的保育研究課技士蔡乙榮再到龍鑾潭東岸確認,並通知工務建設課技士劉川一同進行影像紀錄,此一發現為墾丁國家公園鳥類紀錄再添一筆新紀錄(第315種)。

  瘤鵠,又名疣鼻天鵝,身長150公分,體型大而且頸長,成鳥羽色白色,上喙橙色,先端黑色,基部為瘤狀突起,下喙黑色,腳黑色,起飛時需要助跑。主要在中國大陸北方繁殖,冬季會到南方過冬,在台灣為迷鳥,發現紀錄極少,目前有部份展示場所有飼養供人觀賞。這隻出現在龍鑾潭的瘤鵠成鳥飛行能力不錯,飛行時頸部伸直,振翅緩慢。瘤鵠屬於大型雁鴨科鳥類,多年前龍鑾潭也曾經發現鵠(小天鵝)成鳥帶著幼鳥,但是只停留一天就離開。這一次的發現,可能又是候鳥遷徙期間(春季北返),受到鋒面的影響而飛到墾丁國家公園的特別景觀區龍鑾潭暫時休息,由上午發現至下午都一直在潭域活動。

  28日清晨蔡乙榮技士紀錄到昨天在恆春地區夜棲,由恆春縱谷起飛北返的小群灰面鵟鷹及1隻遊隼。墾丁國家公園由於地理位置適中,再加上擁有豐富多變的生態環境,有山又有海,每逢候鳥遷徙季節都有可能發現數量龐大的鳥群(如:秋季的紅尾伯勞、鷹群及鷺鷥群)或紀錄特殊的罕見鳥種(如:今年春季的藍面鰹鳥及瘤鵠)。

[台灣新聞-生活環境]春季燕來關渡 邀您拜訪春天 --﹥

稿源:台北市野鳥學會關渡自然公園管理處
照片: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

家燕銜泥  春天來了,大地景氣復甦,不僅樹木開始露出翠綠的新芽,繁花也開始綻放豔麗的風采,而燕子們更成群的飛到台灣渡冬。在3月到5月間,你若來到關渡,將可以聽到燕子的呢喃軟語,還可以見到剪尾深叉、雙翼修長、姿態嫺雅的燕子們,翩然飛舞在湛藍的天空、求偶、築巢以及準備孵育下一代可愛的燕子。而從4月1日起,關渡自然公園將舉辦「拜訪春天‧小燕有約」一系列豐富、有趣的燕子活動,邀您渡過一季難忘的燕媚春光!

赤腰燕立電線  為迎接春季賞燕的到來,自4月1日起至5月19日,由台北市政府建設局及台北市北投區公所指導、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關渡自然公園管理處所盛大舉辦的「拜訪春天‧小燕有約」系列活動,除了在關渡自然公園內有豐富的燕子生態教育展示,透過精美的圖文說明及燕子型態相關的標本模型,讓民眾對燕子有深入的了解外,還有精彩的燕子生態影片邀您一起來分享。此外,4月6日起至5月5日,每週六及週日也安排了許多的動態活動,包括最受歡迎的「親子DIY」,現場教你自己動手作「燕巢」、「摺紙燕」;「燕子生態自然講座」讓您一窺不同的燕子生態風貌;4月7日起一連5週的週日下午2點鐘,還有「關渡老街賞燕之旅」,專業解說員帶您一覽燕子最愛棲息的關渡老街等,這麼豐富的知性與感性的活動等著您「與小燕有約」喔! 

[環境政策]美國與祕魯達成協議 做好森林保育即可抵銷債務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3-25 (ENS)- 在祕魯政府承諾下,美國將取消部分祕魯積欠債款,用作野生物保留地保育維護及森林保護基金。上週六(3/23)美國布希總統在訪問祕魯期間,與該國總統托雷多達成上述協議。

[環境政策]波蘭與烏克蘭邊境新設生物圈保留區 --﹥

  法國,巴黎,2002-03-25 (ENS)-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畫」(MAB)即將於巴黎舉行每半年一次的會議前夕,宣布將2處波蘭與烏克蘭交界處的溼地列入其「生物圈保留區世界網路」。波蘭及烏克蘭政府計畫在年終時將2處生物圈保留區合而為一。

[環境政策]歐盟執委會為環境把關 未來動物只能食用無污染飼料 --﹥

  比利時,布魯塞爾,2002-03-25 (ENS)- 歐盟執委會今天提案,未來動物飼料添加劑製造商必須證明他們的產品對環境無害才可上市。歐盟執委會建議禁止動物飼料使用添加劑,除非製造商能夠提出「充分而足夠的證據」,證明產品不會危害到環境、動物或人體健康。

[生態保育]10大瀕危國家公園名單與官方版本有所差距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3-25 (ENS)- 由民間團體調查的美國年度10大瀕危國家公園名單今天出爐,有4座公園首度出現於名單中,而其中6座知名國家公園則是老面孔。先前內政部在就職計畫中亦列舉了國家自然地區優先搶救名單,但兩者間相符之處甚少。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3-29 --﹥

  • [生活環境]野柳要設地質公園,為配合國家級北觀風景特定區管理處成立,決定將它轉型為世界級地質公園,全力推動「生態旅遊」,使其朝向e化服務,加強教育功能 (萬里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高雄縣流浪狗留置中心被世界關懷流浪狗動物聯盟指控不餵食收容流浪狗,高雄縣動物防疫所長柯尚余今天強烈否認 (高縣 中央社)

  • [生活環境]中華電信一項大樓樓頂的「微波鐵塔」計劃,昨天舉行環評,大安區里長到場強烈反對,但主席仍裁示通過。中華電信表示,開發單位曾進行實測,測試資料顯示對附近居民健康應無影響。附近居民對微波是否會影響人體安全有疑慮,但中華電信的回答都只有「應該沒問題」,無法讓居民放心 (台北 聯合報)

  • [生活環境]高雄港碼頭貨物裝卸 空汙嚴重。高雄港散裝碼頭因大宗貨物裝卸,造成懸浮微粒嚴重偏高,港務局最近決定從棧埠作業、環保措施雙管齊下,並評估在加工區圍牆裝防塵網的可行性 (高雄 聯合報)

  • [生活環境]長庚焚化爐 被指深夜排放惡臭。高雄長庚否認有此情事,多名鳳山市文德里民向縣長楊秋興陳情指出,高雄長庚醫療廢棄物焚化爐設置以來,常於清晨或深夜排放惡臭氣味,屢次向環保局陳情未果,因環保局都是於白天派員稽查,或者氣味消失後才到場所致 (鳥松 聯合報)

  • [生活環境]磁波影響健康 住宅區設置標準應更嚴。陽明大學放射醫學科學研究所民國86年曾進行國內大哥大基地台輸出功率的測量,學者認為,雖然測量結果並未超過美國國家規範,但美國基地台多設在地廣人稀的郊區,而國內人口稠密、且基地台又普設在住宅區,規範應比美國更嚴格。國外已有大哥大電磁波對人體造成失眠、心悸、內分泌失調、記憶力減退等個案報告 (台北 民生報)

  • [環境政策]中正機場第二航站昨天進行「北候機廊廳區域地下管線遷移工程」時,發生航空燃油漏洩事件,由於未依規定在3小時內告知地方主管機關,今天遭到桃園縣環保局告發,將處以新台幣6萬到60萬元罰款 (桃園縣)

  • [環境政策]如廁後燒衛生紙引燃森林大火,登山客判刑六月 (台中 中國時報)

  • [環境政策]水利署今掛牌成立首任署長由黃金山出任。水利署主掌全國水資源調查、開發、調配及河川、海堤治理暨水、旱災防治等重大水利事項,下設15個所屬機關。施政主軸包括利水、治水、親水及活水,朝降低淹水災害、確保水源穩定供應、改善河川環境及促進水源供應多元化等方向努力 (台北 中央社)

  • [生態保育]國人沒公德心連翠峰湖也有禁止跨越欄杆看板,羅東林區管理處表示,但經常有遊客攀爬欄杆違規進入湖區,只好增加這些設施以策安全及維護自然生態,雖然有礙當地自然景觀 (宜蘭 中央社)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3-29 --﹥

  • [生活環境]苯中毒事件連連發生,衛生部等要求要求對制鞋、箱包等行業違法使用苯及其化合物進行專項整治 (北京 新華網)

  • [生活環境]國務院法制辦:人工影響天氣不能「隨心所欲」。因涉及航空器飛行安全和高射炮等作業設備的安全使用管理,關係公民生命、財產安全,必須按照即將施行的《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加強有關管理工作 (北京 新華社)

  • [生活環境]又髒又臭 北京西羅園臭水河40年無人管 (北京 京華時報)

  • [生活環境]無污染造紙法「超短周期木本無污染造紙法」在我國誕生,已經進入實用階段。權威部門提供的檢測資料表明,這種造紙法可大大減少化學試劑的用量,節省水資源和能耗 (中國 光明日報)

  • [生活環境]中國第一個民間環保組織「自然之友」負責人告誡,中國一些商店為吸引更多顧客而推出五花八門的促銷舉措,如此的非理性消費會對環境產生消極影響 (北京 新華社)

  • [環境政策]昆明水資源嚴重短缺 城市供水價格調整 (昆明 中新網)

  • [生態保育]長江漢江首次春季禁漁,從4月1日至6月30日,長江、漢江武漢段水域全長210公里首次實行為期3個月的春季禁漁,以保護長江、漢江魚類資源 (武漢 央視國際)

  • [生物科技]內蒙古巴彥淖爾盟一家民營研究所,用生物技術清除了農藥殘留,上月底榮獲綠色食品證書。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指定檢測,未檢出農藥殘留物,有害重金屬殘留相當於國家標準的1/10 (內蒙古 科技日報)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3-25 --﹥

  • [生活環境]製鉛公司將收購精煉廠鄰近住宅

  • [生活環境]違法出租含鉛油漆住宅 房東遭判刑入獄

  • [生活環境]颶風會消弱森林吸收二氧化碳功能

  • [生活環境]野生動物誤闖家園免驚 康乃迪克州設置24小時熱線諮詢服務

  • [環境政策]阿拉巴馬州安尼斯頓PCB污染事件 法院裁定孟山都等公司應負責善後

  • [全球變遷]科學家將橫越阿拉斯加凍原 探尋氣候變遷跡象

  • [土地及水文]密蘇里州政府促陸軍工兵部改進河流管理作法

  • [其他]緬懷911事件受難者 紐約市計畫種植紀念樹

[黑潮觀點]擱淺 --﹥

作者:王緒昂

  正當我踏出住所大門要與友人出遊時,卻意外接獲海豚在奇萊鼻海灘擱淺的訊息。知道這樣的消息後,我便開始了擱淺處理的後續工作,回家翻尋必需的器材,也試著連絡可能支援的人力。當然,原定的縱谷行程立即被取消,驅車趕往海邊進行相關的工作。當天,正是2001年除夕。

救援

  通知海豚擱淺消息的,是一位有著三年海上解說經驗的解說員。對於黑潮解說員而言,除了能正確的辨識出這些悠游海中的生命,也會在每次的航行中累積與不同鯨豚遭遇的經歷,慢慢編寫著屬於個人的鯨豚故事。因此,鯨豚早已超乎一般生物的價值,解說員對牠們的情感早已如手足般深厚,而每一頭擱淺的鯨豚也都可能曾伴隨我們徜徉於太平洋,是極為重要海洋夥伴。但是,在開車趕赴奇萊鼻的路上,我卻一直期望這隻擱淺的海豚已經死亡。

  也許有人會感到詫異,難道不是所有關懷海洋的綠色團體都在關心海豚嗎?又不是每次的救援中都該有大批義工在側,進行無微不至的全天候照顧嗎?的確,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的工作人員都熱愛生命,與所有重視環境、關心生命的臺灣人有著相同的期許,希望臺灣的野生生物都能自在的活在這美麗島嶼與周緣海域。但是,野生動物的救傷工作,卻是個極為複雜的問題,絕非人們單純秉持著人道關懷的精神便能解決的課題。

  就拿鯨豚活體擱淺處裡來說,往往在擱淺事件發生後,看到熱心的救援組織與義工慌亂的遮陽、澆水並連絡有關單位,試圖救援這些滯留在灘地上的虛弱生命。當然,也會看到各家媒體蜂擁而至拍攝各自所需的畫面,但對於擱淺事件發生原因、救援處理態度,卻鮮有詳盡的探討與報導。因此,擱淺救援只能成為穿插於荒謬之政治、社會新聞間的花絮,而人們對鯨豚擱淺的了解依舊有限,救援工作也依然是件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為什麼救不活?

  自從臺灣第一次的鯨豚活體擱淺救援行動開始後,能看到臺灣人對鯨類的態度由捕殺、利用轉為關心、保護,這樣的改變讓許多重視保育工作的人們振奮,而參與救援的工作人員也得到了社會大眾的肯定和好評。可是,隨著救援行動失敗案例的增加,當大眾慣以成敗論英雄的心態再度出現,開始以嘲諷的心情在螢幕前比較每次獲救鯨豚得以殘存的天數,而非關注在復育池邊辛勤展開的救援行動後,抱怨聲便傳了出來:「為什麼臺灣的研究人員這麼差,我們連一隻海豚都救不活呢?」

  「為什麼我們連一隻海豚都救不活呢?」這的確是個極為有趣的問題。關於鯨豚擱淺的原因目前仍眾說紛紜,可是除了因為錯估退潮時間而導致停滯灘地的案例外,多半都是健康欠佳甚至罹患重病的個體,因而當人們發現鯨豚活體擱淺在海岸邊後,能經由擱淺救援行動將這些動物成功送回大海的機率原本就不高。就像是即使在醫學發達的今日臺灣,每天依舊有為數眾多的病患在醫院中過世般,擱淺的傷病鯨豚也原本就是危在旦夕的「病人」,而擱淺救援本來就該是「人道救援」而非「起死回生」。

鯨豚擱淺的元兇

  另一方面,在沙灘上,我看到大批人力投入活體擱淺的救援行動,也看到人們對一隻孱弱生命的關懷與付出,那是讓人為之動容的感人景況。可是由社會大眾對活體擱淺救援的觀點出發,我仍然免不了要將目光從耗費大筆經費的擱淺救援行動現場移開,來檢視目前臺灣的野生動物保育工作近況。若是在把眼光逐漸放向外海的過程中,人們會發現從沙灘上的垃圾、工廠與家庭排放的污染物、流刺網的濫用,這些重傷海洋的元兇便漸漸浮現在眼前,我也不禁要開始懷疑救援一隻垂死鯨豚的意義。

  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都無可避免的生產了些許足以傷害海洋的廢棄物。這些廢棄物,經由直接丟棄或隨流水而進入海中,輕者致使景觀的破壞,重者毒殺海洋,導致海洋生態系的逐漸崩解,也讓海洋的旺盛生命力銳減。只是當人們看到鯨豚因海洋環境惡化致使傷病後,群眾卻跳脫了思考海洋環境維護重要性的過程,而只是單純的希望政府單位能投入龐大經費將擱淺鯨豚治癒後野放。可是,真實的狀況是只要海洋環境一日無法改善,便難保這些個動物不會再因傷病而被推回到陸地邊緣,也就是說擱淺救援工作將會成為一個保育的「錢坑」。

  同時,以垃圾減量與資源回收、汙水排放設施的改善,或是取締不合宜的漁業行為,都是維護海洋健康的重要措施,也都該受到大眾的重視。同時,換個角度來看,能採用這些成本較低的方式,留給無數海中生命一片清淨的生存空間,不才是降低鯨豚擱淺發生機率、拯救鯨豚的根本之道嗎?

徒重治標的台灣保育之路

  往海邊的路上我持續思索著,也許擱淺事件的頻繁發生是一個警訊,能喚起人們對海洋環境逐漸惡化的關心。但是,若臺灣人只視鯨豚擱淺事件為無數次辛苦的人力調度,則活體擱淺救援將成為一齣齣重覆上演的秀。臺灣過去經歷的保育路程,一方面忽略環境的砍伐森林、污染河海、建壩築堤,一方面又進行櫻花鉤吻鮭的復育,甚至耗費大筆經費將早已於野外絕滅的動物重新引入山林。然而,野地中許多族群數量尚稱豐富卻面臨棲地縮減的生物,便在人們的忽視中逐漸瀕危,成為下一個「錢坑」。而臺灣的保育工作當然也猶如一個邊吃毒藥邊看醫生的病患,終將步入生命的終點。

  我害怕見到鯨豚的活體擱淺,那只會讓我陷入救與不救、面臨生離死別的情緒中。我快步走近那黝黑的軀體,看到身形壯碩的海豚一動也不動的平躺在灘地上,顯然牠已經走完生命中最後的路程,而尾鰭上被利刃切割留下的刀傷、背鰭與尾鰭上魚網纏繞的痕跡,都讓人覺得牠是隻因誤觸網而喪生的花紋海豚。可是正當我試圖聯絡夥伴,準備開始進行解剖工作時,卻又從電話那頭接獲鬚鯨擱淺在三仙台的訊息。

  若海洋出了大問題,鯨豚能不擱淺嗎?而鯨豚活體擱淺救援工作就如同其他的野生動物保育工作一樣,正處在是要決定治標?還是要治本的抉擇中。聰明的臺灣人!這該是我們為野生生命的存亡做決定的時刻了!

[讀者投書]無辜的木棉 --﹥

作者:哨兵

  那一年,因為木棉花的花大且多,橙紅色系的顏色又相當的醒目耀眼,加上民歌時期的一首木棉花-紅紅的花開開滿了木棉道...,唱進了許多人的記憶裡,讓木棉少了幾千萬的競選宣傳經費,最後果真就被選為台中縣的縣花。

  只是那個時候沒人提醒選民,木棉的樹幹上會長滿瘤刺,為了配合縣花的推廣栽植,那一陣子,台中縣境內的停車場、公路及學校等地方,都種起了木棉,當停車場裡的木棉花掉在車上,尤其是在擋風玻璃上煎烤之後,造成花汁流出,花瓣黏貼,這清理工作之麻煩,不禁讓所有的車主開罵:「為什麼要在這裡種木棉?」

  公路上的木棉以連接縣市的台中港路為標的,種木棉的路段是台中縣,看到了黑板樹就是台中市了,不料,一路上大大朵的木棉花,造成過往車輛輪子的打滑,四處飄飛的棉絮則讓人打噴嚏;這時候,原本的大花不再讓人注意到她的豔麗,取而代之的是花泥的髒,似雪飛舞的棉絮也不再令人感到美麗、浪漫,而是噴嚏連連;讓人不禁開罵:「是誰說要種木棉的?」

  自此,家長們也開始注意到原本美得令人讚賞的木棉花,家長們以同樣的理由加入圍剿木棉的行列,後來更以會造成小孩氣喘等健康的理由堂而皇之的要求砍掉木棉,這使得校方陷入一個砍與不砍都會被大罵的兩難,最後還是當老師的聰明,既不能砍,又不想她開花,那就鋸幹截枝吧,砍得她只剩一半到三分之一的高度,這樣花少了,也不用背負砍樹的罪名,豈不兩全其美。

  只是,木棉到底是招誰惹誰了?說要種的是你人類,要砍的也是人類,其實如果她們有選擇的權力、能力與機會的話,那就是給她中華民國的國花當,我想她們還是會選擇回印度老家,或者選擇再移民一次;今日木棉花所犯的最大錯誤在於她的花不該開那麼大,顏色不該那麼鮮豔,也不該長棉絮,更重要的是:「不該長在台灣!」(本文原刊載於3月24日中國時報的時論廣場)

[活動]「尋覓新能源週」系列活動 --﹥

 活動時間:2002/3/26~4/27為期三週
      (每週一休館,週二至週日上午9:00~下午5:30)
 活動地點: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二、四、五樓展覽場
      及一樓第二實驗室 (館址:台北市南海路41號)
 主辦單位: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協辦單位:國立教育廣播電台、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活動對象:中小學生、親子以及一般社會大眾
 活動項目:包括導覽解說活、尋寶遊戲、半日主題課程、專題演講、廣播節目以及流動解說,活動生動有趣,歡迎各方好手參與盛會。

[節目預告]大地與人的對話-馬來西亞11─拜訪長鼻猴 --﹥

  播出時間:3月30日(六) 下午3:45~4:00
  播出頻道:大愛電視台

  一趟馬來西亞之行,走訪京那巴丹岸河,深刻感受到熱帶雨林之美是不分季節,也不論黑夜白天不停的上演著!在山打根咫尺之遙的京那巴丹岸河,是整個婆羅洲野生動物最集中的地區,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長鼻猴了。長鼻猴體形巨大,因為長有蹼足,所以擅長游水。觀看牠們在樹上跳躍是件有趣的享受。由於長鼻猴喜愛在下午時分,在沿著河岸一帶的紅樹林內活動,所以我們特別來了一趟拜訪長鼻猴的黃昏遊河,現在,就請您跟著我們一起去遊河。

[本會訊息]新年度新思維-知性版及新聞版開放申請中 --﹥

  新年新氣象,環境資訊電子報將提供給您一個更貼心的服務!

  打今年度1月1日起,我們將更針對您的需求,新增[環境資訊電子報-知性版]、[環境資訊電子報-新聞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目錄版]。

  這是因為部分讀者可能僅偏好閱讀具''教育性''的[知性專題],像是[鳥類簡介]、[蛙類簡介]、[植物簡介]...等專欄﹔又或者部分人士在時間有限下,優先關注''即時性''的[環境新聞],包括國內外環境新聞及[環境關懷事件]等。

  另外,如果您擔心電子報有收信過慢的困擾,我們還將提供最精簡的每日[目錄版]﹔如此,可免漏接訊息的焦慮,目錄頁上的標題索引可隨時讓您上網連線查閱。

  當然,不必懷疑,原來的[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摘要版]也都還在囉。

  大家可以各依需求,維持原來''多樣貌''的風格﹔或有更''個性化''的新選擇。

 

  ★知性版範例訂閱 ★新聞版範例訂閱 ★目錄版範例訂閱

  對於知性版與新聞版的服務,您的想法是...
  

  姓名: 電子郵件:

  *請於上網連線時,再按"寄出"按鈕。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