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草山之旅]自然的簫聲-夢幻湖、七星公園之旅 (四) --﹥ 作者:陳世一 ◎湖的生態系
「你看是一堆雜草,可是,在熟知水生植物生態地位分布的人看起來就不同了,在他們眼中,從湖面的浮水植物銀蓮花、湖中央的沉水植物台灣水韭、七星山殼精草,往湖邊水面較淺的挺水植物如荸薺、水毛花,湖邊的濕生植物如針藺、稃藎、燈心草、雀稗等,都層次分明的分布在牠們可以存活的地方。而且,一知道湖中有水韭,就可以知道湖水不會太深,陽光透水而下才能產生光合作用。所以,自然界就是如此奧妙,妳如果懂得牠們的語言,看起來一切就都充滿了秩序;可是,妳如果不了解,看起來就一片雜亂而沒有什麼價值,甚至想破壞牠們了。」 「可是,夏天沒水時,牠們的生態不是改變了嗎?」 「夏季沒水時,水韭就變成了挺水植物,而本來的挺水植物就變成了濕生植物,暫時性的環境改變牠們還是可以撐過來。」 本文轉載自「陽明山之旅」,陳世一著,晨星出版社。 ◆[台灣新聞-生活環境]土壤污染再添一樁 電鍍廠附近農地公告為控制場址 --﹥ 稿源:環保署 環保署於4月4日主動公布彰化市線東路一段685之1號建成行電鍍廠違反水污染防治法案件及後續附近農地土壤污染情形報告。環保署說建成行電鍍廠已於去年11月函送地檢署偵辦在案,該署為了解本案污染擴散情形,於91年1月29日派員至電鍍廠廢水排放口及灌溉渠道下游兩處農田採表、裡土土壤樣品,今確認該二筆農地已遭受重金屬鎘、鋅污染(鎘7.54mg/Kg[食用作務農地污染管制標準為5mg/Kg]、鋅1530 mg/Kg[食用作務農地污染管制標準為600 mg/Kg])。 環保署進一步表示,本案已遭受重金屬污染農地作物部分,將依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立即進行地上作物剷除、銷燬及補償查估等事項,其中地上作物補償部分,由環保署依法補償。另依「土污法」第七條規定,限制農地耕作特定農作物,如果未遵行上開規定者,將處新台幣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次處罰。同時要求彰化縣政府立即依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規定,公告上開二筆農地為控制場址外,亦將電鍍廠附近農地列入土壤重金屬污染優先調查名單,擴大調查實際受污染範圍,本次所有土壤污染場址後續的整治工作與農民損失補償,將依法追查污染行為人以利求償等後續工作進行。 ◆[環境政策]紐西蘭政府決定終止公有地雨林伐木業 --﹥
紐西蘭,威靈頓,2002-04-01 (ENS)- 紐西蘭政府上週作成決議,將原本用於伐木的13萬公頃雨林劃入國家公園以及其他保育用地範圍,來自全國各地200名環保人士於復活節週末大肆慶祝此事。西港市民彼特‧拉斯克為此奔走20餘年,如今終於夢想成真。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2/2002L-04-01-01.html ◆[環境政策]違反5項法律 裴姆科公司賠償625萬美元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2/2002L-04-01-04.html ◆[環境政策]歐盟實施航空器噪音管制 俄羅斯採取報復行動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2/2002L-04-01-03.html ◆[生態保育]協助馬拉威村民改善生活 WURCS計畫啟動 --﹥
馬拉威,布蘭岱,2002-04-01 (ENS)- 此地現在的時刻是早晨6時,你若是在馬拉威湖南端向北突出的楠昆巴(Nam'kumba)半島上的麥克里爾岬(Cape Maclear),經過一夜深沉的睡眠,醒來時首先聽到的是漁船的引擎聲,漁人們夜晚在湖上作業,如今正要返回岸上。此地正進行一項5年計畫,名為「野生物利用社區水準提升計畫」(WURCS),目的在提升居民的生活水準。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2/2002L-04-01-15.html ◆[全球變遷]運用3D影像設備呈現地球資料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2/2002L-04-01-02.html
環境資訊協會 鐘笙嘉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鐘笙嘉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莫聞 摘錄 ■[環境關懷事件]水田部落「自然主權」的挑戰 (上) --﹥ 作者:紀駿傑 (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副教授、澄社社員) 自從三月中起,新竹縣尖石鄉的巨木群〈報載為「神木」群〉在媒體曝光之後,一連串關於大量遊客蜂擁上山、當地水田部落長老毅然決定「封山」等新聞便陸續不斷出現。三月廿一日,水田部落更推舉廿位長老前往台北市二二八紀念公園召開記者會,除了向大眾說明他們封山的緣由之外,更藉此機會提出他們對於部落及巨木所在地區的「自然主權」觀念,期待政府能對他們的主張與訴求有所回應。 台灣原住民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挺身而出在過去廿年來時有所聞,包括蘭嶼達悟族反核廢料的「驅惡靈」運動、魯凱族反瑪家水庫運動、太魯閣族與布農族的爭取國家公園內相關權益運動、山美村鄒族的達那伊谷溪流生態保護計畫,以及許許多多的「還我土地」運動等都是我們所熟悉的。然而,原住民首次在公開的記者會場中宣示他們對於傳統領域所擁有的「自然主權」這回卻是頭一遭,它不但代表著原住民運動一個新時代與新境界的來臨,更促使政府必須面對這新時代做出根本的原住民政策變革。 「自然主權」是近一、二十年來在國際原住民運動上被廣為宣揚與推動的觀念。主要是因為過去幾百年來,全球許多地區原住民族的土地與相關權利都被外來的強勢政權所掠奪。這些外來政權往往以原住民族無法提出文字證據來證明土地是屬於他們的而掠奪原住民土地。問題是一來在過去絕大多數原住民族們並未發展出書寫文字,他們所仰賴的是「口說為憑」的口傳傳統。二來,對許多原住民族而言,他們的確也並不「擁有」土地,而是仰賴土地來提供他們生活所需以及文化、信仰等依據;這當然不代表外來者便可以任意奪取他們所使用的這些土地。正因為有這些土地被掠奪的慘痛過去,原住民族們才發展出不同於外來者的「自然主權」觀念,主張原住民族們世世代代居住在當地的事實,便是他們擁有主權的依據;他們沒有必要提出外來者遊戲規則下的「地契」等證據來證明土地是他們的。這樣的觀念目前已列入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草案當中:「認可我們有急切的需求要尊重與鼓勵原住民族的根本權利與特性,尤其是他們對於土地、領域、資源的權利,這些權利是來自於他們的文化、靈性傳統、歷史與哲學,以及他們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結構」。 本文轉載自【原住民族電子報】http://tat.2u.com.tw/ 作者:廖鴻基 四點半不到就自動醒來,船隻預定在早上七點左右航抵南非開普敦港,將近兩個月沒看見陸地,漫長的航行後,渴望陸地、渴望抵達一個港灣。 駕駛艙裡黑漆漆的,大副帶著兩個船員當班,看見我進來,大副語氣平淡的說:「快到了。」黑黯裡看不清楚他的表情,但這句話聽起來相當愉快,像凌晨海面上吹拂的風。 航向九十度正東,朝著好望角前行。開普敦Capetown,被稱作「岬角之城」,位置就在好望角Cape good hope附近。天色未明,東南風強勁,一波波白浪從右舷激上甲板。好望角頂著印度洋與大西洋洋流折衝點,多風多浪,船隻似乎已航進鼻岬的勢力範圍而受其牽制著。船艏天邊漸漸一塊黑斑浮露,似雲層、似海市蜃樓,太久沒看見陸地了,我不敢確定那塊黑斑是不是目的地?是不是非洲大陸? 「是,就是Capetown。」大副似是知道我的渴望與猶疑。 「我們的山高得多‥‥」大副是台東人,我們想起故鄉,從海上看台灣東部山脈的氣魄。「是啊,我們的山很高。」 黑斑越來越墨黑、越來越穩固,沉穩在天邊不再浮動,果然是陸地了,是非洲大陸南端的山脈。漸漸看見了城市閃爍的燈火,我心裡想,不曉得海岸邊能不能看見獅子? 當航行漸近尾聲,幾天前我就開始想,當我看見陸地時,會是怎樣怎樣的感動?我會興奮的在甲板跳上跳下的?或是感動得痛哭流涕?臨近的這一刻,心情比設想的平靜,我抵著駕駛艙窗戶靜靜的盯著天邊那一塊沉默的陸地。 晨曦從山頭露臉,啊!多久了,終於等到太陽從山頭昇起,多久了,太陽已經習慣於從海面昇起、從海面落下。船隻追住晨曦全速航行,天色漸亮,山脈下的城市輪廓已依稀可見。當班的船員提來一桶淡水,一吋吋洗去駕駛艙窗玻璃上的鹽漬。陸地的氣味漸漸濃重了。 山脈稜線上的樹木,山坡上的房舍,城市裡的高樓,眼前一泓弧灣豁然開朗‥‥非洲大陸到了,開普敦到了‥‥海鳥繽紛繞著船舷似在歡迎遠航漂泊的船隻,再也忍不住了,隔著窗玻璃不夠真切,我衝出駕駛艙站在船橋上貪婪的看向岸邊,晨風,帶著陸地氣息的晨風滿滿盈貫我的胸腔,兩腳不聽使喚的有點顫抖。 燕鷗數百隻成群,鸕鶿、雁鴨列隊飛翔、不知名的各種海鷗繞著桅桿看住兩舷翻白的水波‥‥非洲大陸是動物的天堂,沒想到離岸還一段距離海域裡已感受到牠們如此興盛? 菲律賓籍的三副指著船前海面跟我說:「sea lion!」岸邊雖然沒看見獅子,但水域裡鑽游著幾頭海獅。我還看見了匆匆浮出船邊又匆匆下潛的企鵝。 港外的浮標平台上,幾頭海獅癱在平台上慵懶的曬太陽,防波堤上鸕鶿站成一排。開普敦,這岬角之城,這船隻和動物都熱鬧的海港,這平衡點到底怎麼維持的? 入了港,船隻綁繫妥當的同時,一部卡車吊來一只垃圾箱置放在船邊碼頭上。沿著碼頭看去,每一艘停靠的船都擁有一只垃圾箱。 泊港幾天,我看到港內一樣海鳥繽紛,碼頭上經常海鷗站成一排,海獅三三兩兩不時靠近船邊‥‥不用特別叮嚀,船上的垃圾都由船員集中置入碼頭上的垃圾箱裡。也許,答案就在碼頭上為船隻置放的這一只垃圾箱。 想到故鄉台灣,海港上空很難得再看見一隻飛翔的海鷗。(本文原刊載於2002.3.9聯合報/聯合副刊,原題「海港內的動物家族」) 海洋的.生態的.環境的.文化的.後山的 ●[演講]環境保育系列講座-航向大海 --﹥ 時 間:4月13日(六) 早上9:00~12:00 作家廖鴻基2001年11月底開始,有將近三個月的時間,隨著台灣的遠洋漁船航行在各大洋之間,進入蘊育海洋文化的搖藍,四月,廖鴻基將為您分享海洋的聲音。 詳情請參閱 http://evec.kta.kh.edu.tw/html/2002.htm ●[節目預告]國際地球日特別廣播節目『談談新舊能源世代交替』 --﹥ 播出時間:4月8日(一) 下午14:17~14:47 1.對應專題演講並與4/22國際地球日活動結合,由燕子主持。 詳情請參閱 http://e-info.org.tw/activity/2002/ac02032701.htm ●[節目預告]大地與人的對話-馬來西亞12~早安雨林 --﹥
播出時間:4月6日(六) 下午3:45~4:00首播 過去這段時間,我們介紹了一系列馬來西亞雨林的生態之行,在雨林之中,體會雨林生活,是我們此行的主要收獲。白天觀察生態,充分領略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晚上在雨林中進行夜間觀察,有如欣賞陣容龐大卻又分工細膩的交響樂團演奏。在雨林裏,各種生物按著嚴謹的時間表在活動著,卻是時時有高潮、處處有驚喜。京那巴丹岸河,沿河一帶是野生動物活動最集中之處,在清晨時分,乘船觀察生態,欣賞景色,水氣將散未散,瀰漫著特別的氣氛。馬來西亞如何努力保留住這屬於全人類的生態瑰寶,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反省與學習。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京那巴丹河的雨林清晨吧! ★[本會訊息]新年度新思維-知性版及新聞版開放申請中 --﹥ 新年新氣象,環境資訊電子報將提供給您一個更貼心的服務! 打今年度1月1日起,我們將更針對您的需求,新增[環境資訊電子報-知性版]、[環境資訊電子報-新聞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目錄版]。 這是因為部分讀者可能僅偏好閱讀具''教育性''的[知性專題],像是[鳥類簡介]、[蛙類簡介]、[植物簡介]...等專欄﹔又或者部分人士在時間有限下,優先關注''即時性''的[環境新聞],包括國內外環境新聞及[環境關懷事件]等。 另外,如果您擔心電子報有收信過慢的困擾,我們還將提供最精簡的每日[目錄版]﹔如此,可免漏接訊息的焦慮,目錄頁上的標題索引可隨時讓您上網連線查閱。 當然,不必懷疑,原來的[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摘要版]也都還在囉。 大家可以各依需求,維持原來''多樣貌''的風格﹔或有更''個性化''的新選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