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全文版訂閱 資料檢索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2-06-11 (摘要版)

 
  本日主題: 世界高峰會將是「零垃圾」的盛會
環境新聞 [生活環境]世界高峰會將是「零垃圾」的盛會
[全球變遷]布希總統駁斥氣候變遷報告
[環境政策]白河森林管理計畫 取得微妙平衡
[環境政策]眾議院提案頒行無道路地區法規
[能源議題]參議院能源委員會通過育加山核廢場設置案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6-11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6-11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6-05
理性關懷 [環境的未來-水資源]從獅子頭圳紮根一座概念性的水博物館 (下)
環境事件 [環境關懷事件]感嘆一塊綠地的消失! (上)
活動訊息 [營隊] [節目預告]
本會訊息 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郵局儲金定期定額捐款

[國際新聞-生活環境]世界高峰會將是「零垃圾」的盛會 --﹥

  南非,約翰尼斯堡,2002年6月10日-聯合國、永續發展世界高峰會之公民社會秘書處、以及南非政府,已同意根據「零垃圾」的原則來「綠化」世界高峰會。約翰尼斯堡的高峰會將從世界各地帶來數萬名政府官員、非政府組織、企業界及其他公民社會之成員,探討全球環境,並規劃永續發展的行動計畫。

編按:斯德哥爾摩公約-2001年5月23日,127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簽署《斯德哥爾摩公約》,旨在嚴格禁止或限制使用12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這是繼1997年達成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之後,國際社會為改善環境和保護人類健康再取得了一項重要成果。

[全球變遷]布希總統駁斥氣候變遷報告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6-05 (ENS)- 布希政府已首度承認人為活動導致氣候變遷,惟白宮方面的作法卻與之大相庭徑。這份由環保署所提出的報告中,承認全球暖化是由人為活動造成,但主張人們應去適應這種變遷,而不是試圖予以遏阻。

[環境政策]白河森林管理計畫 取得微妙平衡 --﹥

記者 Bob Berwyn 報導

  美國,科羅拉多州,銀刺市,2002-06-05 (ENS)- 美國林務局昨日於科羅拉多州提出一項白河國家森林管理計畫,這項新的折衷方案可兼顧該局保護生態系之責,並滿足科羅拉多州隨人口暴增而來的休閒需求。看來這樣的方式應屬可行,雖然無法令人完全滿意,卻也顧及到各方的意見。

[環境政策]眾議院提案頒行無道路地區法規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6-05 (ENS)- 兩黨眾議員今天共同提案,要求將柯林頓時代的「無道路地區保育法」付諸實施,並規劃近6千萬英畝國有林地禁止鋪路、伐木及採礦。布希政府曾力圖延緩、削弱或消除這項目前仍遭懸置的法規,而眾議院的提案將可終止這場拉鋸戰。

[能源議題]參議院能源委員會通過育加山核廢場設置案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6-05 (ENS)- 美國參議院能源與自然資源委員會今天以些微票數之差,通過在內華達州育加山設置最終儲存場,作為全國高放射性核廢料與用過核燃料的存放地點。委員會表決結果以13:10排除內華達州的權益,該州曾對此案行使否決權。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6-11 --﹥

  • [環境政策]宜蘭棲蘭馬告誕生第七個台灣國家公園。行政院經建會10日委員會會議通過內政部提案,設立宜蘭縣棲蘭檜木林「馬告國家公園」,範圍53,000公頃,等報行政院核定後,兩個月內成立籌備處,在一年半內完成馬告國家公園整體規劃。為保障當地泰雅原住民權益,未來國家公園解說員將優先僱用原住民。 (台北 中央社)

  • [環境政策]永續會委員名單出爐 專家學者及民間團體各佔1/3。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本屆委員名單出爐,包括正副主任委員29位,這次成員最大的特色為政府機關委員、社會團體代表委員及專家學者委員,各約佔1/3﹔預定本週召開第一次永續會委員會議,由行政院游院長主持。 (台北 東森 新聞網)

  • [環境政策]郝龍斌說重金屬污染農地事件兩年內徹底改善。全台十五個縣市共二百五十二多公頃農地發現重金屬污染稻作須耕除,由於彰化縣所佔面積最大,達184.14公頃,環保署長郝龍斌10日下午由彰化縣長翁金珠等人陪同,前往最嚴重的彰化縣和美鎮視察;郝龍斌並強調,重金屬污染事件是以前不注重環保的結果,預計在兩年內徹底改善。 (彰化 中央社)

  • [環境政策]保護水資源 新設晶圓廢水回收率平均達8成5以上。環保署表示為保護水資源,訂定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相關規範,如廢水回收再利用方面,新設晶圓製造廠用水回收率,聯電、台積電等公司廢水回收率訂為85%以上,旺宏電子一產能擴充計劃也從原45%提昇至標準70%以上。未來水資源開發策略,將以「積極推動節約用水」及「加強水資源運用,改善水資源利用效率」為優先。 (台北 東森新聞網)

  • [生態保育]大埔水庫布袋蓮成災 水質優養化嚴重。峨眉大埔水庫又出現大量「布袋蓮」,數量之多讓連日來前往攬勝的遊客都嘆為觀止。布袋蓮充斥的景象,對水質的優養化構成嚴重危害,嚴重影響魚類生存及自然生態,水庫管理單位對此一窘況也感到相當困擾。 (嘉義 中時電子報)

  • [生態保育]「綠蠵龜」遊東海岸 遍設「詐蛋」。台東縣長濱鄉海灘八日發現疑似保育類綠蠵龜上岸產卵蹤跡,海洋大學教授程一駿九日到場勘查。因未發現半月型隆起沙堆,經開挖後證實是綠蠵龜設下「詐蛋」一場。 (台東 中時電子報)

  • [土地與水文]水利署開挖10地下水井 20日完成日出水3萬噸。水利署副署長陳伸賢10日表示目前已經在大漢溪旁選定地點開鑿10個水井,初步檢測水質與水量均佳,10口水井每日可提供3萬噸用水,預計20日前可全數開鑿完成,可解6月底石門水庫達呆水位燃眉之急。 (台北 東森新聞網)

  • [生活環境]自來水管線大體檢 「不能拖了」。台北自來水事業處轄區漏水率本月最新說法是「初估已經降為26.8%」,跟鄰近日本東京低於8%的漏水率相比,北水處轄區的漏水率依然偏高,因此,老舊自來水管線的全面體檢及分期汰換,已是當務之急。 (台北 中時電子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6-11 --﹥

  • [環境政策]北京去年環保投入121.4億 環境狀況持續改善。北京市環保局發佈2001年《北京市環境新狀況公報》顯示,去年北京的環境保護投資總額達到121.4億元,占該市國內生產總值的4.3%。公報顯示北京市大氣環境狀況持續改善,今年北京還要繼續加大投入治理環境,大氣環境治理仍是北京環境治理的重中之重,可吸入顆粒物一直是大氣中的首要污染物。今年下半年北京將把餐飲業油煙淨化、農田免耕留茬以及控制工地揚塵等三方面作為重點,繼續加大力度治理,有效降低可吸入顆粒物濃度。 (北京 新華網)

  • [環境政策]三年後天津"沒"污水 九類專案相繼施工"碧水工程"全面啟動。天津市污水集中處理工程等九大工程的開工,意味著投入175億元的"碧水工程"全面實施。 到2005年天津城市景觀水體都將變清,生活汙水處理率由現在的49.88%提高到84%以上,工業廢水排放達成率達到100%。 (天津 天津日 報)

  • [生活環境]山東整體環境好了 近海水質差了。省環保局發佈2001年度山東省環境狀況公報顯示,環境總體質量穩中有升,但近岸海域水質污染比上年有所加重。 (濟南 人民網)

  • [其他]"三江並流"申報世界自然遺蹟工作最後衝刺。位於滇西北的"三江並流"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申報世界自然遺蹟的工作正有序進行,目前已進入衝刺階段。 (昆明 新華社)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6-05 --﹥

  • [生活環境]為輸油管線爆炸案負責 殼牌、奧林匹克公司判賠

  • [環境政策]眾議院立法通過工業廢地整治法

  • [環境政策]非洲能源科技訓練計畫獲美國支持

  • [生態保育]官民合作拯救瀕危蝴蝶

  • [生態保育]新海岸研究中心於德州成立

  • [生態保育]美國多處沿海入選賞鯨熱門地點

  • [全球變遷]氣候變遷效應破壞臭氧層

  • [其他]環境問題和政局動盪有關

[環境的未來-水資源]從獅子頭圳紮根一座概念性的水博物館 (下) --﹥

作者:宋長青 (國立台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生)

  美濃社區展現出,高度參與竹子門電廠未來運作的意願,農民們在意竹子門電廠是否繼續與農作同步,發電的水一如往常,流入水圳流入我家?社區團體思考,竹子門電廠是否繼續豐潤社區的文化?居民們不再只是用水,還進一步親水思考水。文化古蹟專業研究的樂山文教基金會,提出了竹子門作為產業活古蹟的重要歷史位置,從學者專家的角度試圖喚起電廠的歷史性意義。電廠方面提出執行汰舊換新的階段性任務,期待新的機組擔負起發電的功能。各方面擔任的角色和發言位置,都企圖從現況中為竹子門電廠安置一個妥善的未來。

[環境關懷事件]感嘆一塊綠地的消失! (上) --﹥

作者:李鎮邦 (台大政治系學生)

  這裡是博愛特區裡少見的綠地,這裡有博愛特區中少有的籃球場兩座和網球場及可以供棒壘球練習的綠地,我們的總統曾經住過這個地方,這裡是台灣大學男生第四、十六宿舍。

  我們熟悉的那塊綠地不久將改建成現代高科技的十二層水泥鋼骨大樓了,無聲無息,就這麼突然蹦出來...

  這個宿舍區的學生治會總幹事們聯名弄了個陳情書上去,「據說」法學院院長批了,「據說」社會科學院院長也批了,但目前觀察到的情況是這份陳情書的功用大概又是在龐大行政官僚體系中被層層耗損,然後又被本校「校園規劃委員會」扔在龐大「重點」發展計畫的一旁。

[營隊]青少年勇闖自然生態營 --﹥

  時 間:6月29日至7月5日
  地 點:台中縣東勢鎮新里勢林街6之1號
  報 名:至6月20日(四)截止
  主 辦:台北市野鳥學會
  聯絡人:何一先 電話: 02-23259190-18 
      E-mail caren@wbst.org.tw

  『青少年勇闖自然體驗營』,針對青少年學子設計了一系列創意性、知識性、體驗性、學習性、思考性的活動,此次課程設計以『鳥與自然』的環境教育為主題,帶領青年學子進入大自然的奧秘世界裡。『勇闖自然』單元中,以一張東勢林場的地圖,讓學子依錦囊中的提示,依小組的方式尋找出自己小隊的路。『黑夜萬花筒』單元中,在老師帶領,微弱手電筒的光線下一窺夜間精靈們(螢火蟲、青蛙等)的活動。

[營隊]第三屆〈發現好美的天堂〉人文生態研習營 --﹥

  時 間:7月9日-11日(三天兩夜)
  地 點:嘉義縣布袋鎮新岑國小‧好美寮自然保護區
  報 名:至人數額滿截止
  主 辦:嘉義縣布袋嘴文化協會
  聯絡人:蘇銀添 電話 05-3478817 
      E-mail: budai@ms37.hinet.net

  海之浩浩/人之渺渺/天堂在哪?
  天堂,在自然神話裡/天堂,在好美寮月影搖晃的瀉湖與潮音徘徊的沙灘
  天堂,是無邊深邃的海洋與生命精靈躍動的濕地
  天堂,是你我魂牽夢繫的/家園

  七月九日到十一日,發現好美的天堂,將帶您一起認識嘉義沿海的自然、人文、藝術、產業。我們的招牌營隊,不只在教室,更在大自然裡。

[營隊]第三屆土地關懷研習營─再見西海岸 --﹥

  時 間:7月12日-14日(三天兩夜) 
  地 點:雲林縣國立北港農工視聽教室
  報 名:至人數額滿為止
  主 辦:永續台灣雲嘉聯盟
  聯絡人:余國信 電話: 05-2280475 
      E-mail: hoanya@ms41.hinet.net

  北港您認識嗎?

  笨港(今北港一帶)位居台灣西部沿海中心點,是傳說中漢人最早登陸開墾之地,也是早期漢人移民台灣的重要渡口,康熙56年諸羅縣志云:「台屬近海市鎮,此為最大」,乾隆29年重修台灣府志曰:「笨港街……舟車幅輳,百貨駢闐,人稱小台灣」。清代中葉以後,隨著河道的淤積,笨港逐漸喪失其港口的功能,而成為鄰近地區農產品集散地。晚近由於產業結構改變,農業產值比重大幅滑落,曾經繁極一時的古笨港地區在台灣經濟版圖上益形邊陲化,而未來在雲林離島工業區陸續開發完成之後,昔日帆檣林立的北港溪出海口一帶也即將面臨失去海岸的命運,世事滄桑,莫此為甚!

  在新的世紀裡,北港和雲林西海岸,將要以什麼樣的面貌重新出發?產業觀光的前景如何?工業化又將面臨哪些問題?這些都是生於斯長於斯的我們所無法逃避的,因此聯盟第三屆土地關懷營遂以再見西海岸為主題,將空間定位於北港及台西、四湖、口湖、沿海地區,以雲林西海岸為經,以北港溪下游為緯,試圖追尋先人的腳步,認知當前的環境,並進而探索未來的出路,更希望藉著類此草根性質的活動,能發揮拋磚引玉的功效,使關懷土地的種子繼續萌芽、擴散。

[節目預告]大地與人的對話-初夏鷗影片片 --﹥

  播出時間:6月12日(三) 下午03:45~04:00 首播 
              晚上22:00~22:15 重播
  播出頻道:大愛電視台

  台灣雖然有豐富而且多樣的賞鳥據點,但是到外島賞鳥,仍舊是許多鳥友們的最愛。由於開發破壞比較少,通常得以保有比較好的鳥況,環境、氣候的差異,又造成了和台灣相距頗大的鳥類相,這都是讓鳥友們願意不辭辛勞遠赴外島賞鳥的原因。

  就像我們前不久才介紹過的金門,就有許多在台灣難得一見、甚至還不曾記錄過的鳥種,像戴勝、鵲鴝、斑翡翠和黑翅鳶等等,但是這些鳥種在金門卻相當的普遍,而且容易觀察。

  不僅如此,外島往往又具有豐富的人文史蹟,和特殊的風土民情,把這些資源給結合了,就更成為兼具知性和感性的深度旅遊。今天節目,就讓我們一起到澎湖去走一走。

[本會訊息]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

  適逢ENS進行網頁維護與改版時期,舊有新聞連結失效。欲查詢全文的讀者,請暫時將連結中的「ens-news.com」以「ens.lycos.com」取代,即可讀取全文。待進一步處理後,再另行告知。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