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全文版訂閱 資料檢索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2-06-20 (全文版)

 
  本日主題: 生技食品引疑慮美國糧食援助被拒
環境新聞 [生物科技]生技食品引疑慮 美國糧食援助被拒
[環境政策]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反鈽元素運輸訟案 聯邦法官予以駁回
[能源議題]美國育加山附近發生地震
[全球變遷]致命洪災突襲久旱的中國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6-20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6-20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6-14
理性關懷 [生活的未來-生活環保]樹蔭咖啡故事 (二)
[生活的未來-環境與經濟]入世後生態衝擊 未見因應對策 (下)
專  欄 [我們的島]喫飽沒?
活動訊息 [活動] [研討會] [節目預告]
本會訊息 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郵局儲金定期定額捐款

[生物科技]生技食品引疑慮 美國糧食援助被拒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6-14 (ENS)- 美國提供糧食援助饑民的行動由於基因轉殖作物的爭議受阻。辛巴威政府以及玻利維亞、瓜地馬拉和尼加拉瓜等國的民間團體正進行抵制行動,拒絕接受美國提供含基因轉殖穀物或玉米的糧食。

[環境政策]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反鈽元素運輸訟案 聯邦法官予以駁回 --﹥

  美國,南卡羅來納州,艾肯,2002-06-14 (ENS)- 聯邦法官駁回南卡羅來納州長吉姆•哈吉斯針對能源部訴訟案;能源部計畫運送剩餘34公噸武器級的鈽元素到南卡羅來納州,並轉變為燃料用途。雖然州長立即提出上訴,但鈽元素最快將於本週末開始運送。

[能源議題]美國育加山附近發生地震 --﹥

  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2002-06-14 (ENS)- 美國今天凌晨發生芮氏規模4.4的地震,震央位在拉斯維加斯西北方約100英里的育加山附近沙漠地區,亦即布希政府所選定的國家級高階核廢永久儲存場場址附近。能源部官員報告指出,地震並未在育加山場址造成損毀或人員傷亡。

[全球變遷]致命洪災突襲久旱的中國 --﹥

  中國,北京,2002-06-14 (ENS)- 向來為乾旱所苦的數百萬中國中西部民眾,最近遭逢百年間最嚴重的洪災突襲。本週發生的嚴重洪水已造成206人死亡、約300人失蹤。豪雨沖毀河岸,引發致命的山崩。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6-20 --﹥

  • [生活環境]美濃小型焚化爐排放濃厚戴奧辛。美濃愛鄉協會日前向高雄縣府反映,指美濃小型焚化爐的戴奧辛排放指數比標準值高出五百倍,嚴重傷害當地百姓的健康。縣長楊秋興於18日指示,此次情況實在太過離譜,要求環保局研議法令,最好勒令業者停爐。 (高雄縣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垃圾焚化底灰可當路基。北市環保局與民間業者合作,試驗底灰再利用可能性,目前已將底灰送往北縣試燒,補助計畫已獲得環保署支持;環保局表示,快則半年,慢則一年,該計畫可付諸實施,未來一切還得通過環保法規的有害物質毒性溶出試驗。 (北市 聯合報)

  • [生活環境]亞泥五號貨輪偷排廢污油遭查獲依海污法重罰。 (台北中央社)

  • [生活環境]竹市河川農地重金屬汙染嚴重。環保署清查全台農地重金屬汙染情況,新竹市受汙染面積高達28公頃,居全台第二。其中香山占了20多公頃,水源地區有兩公頃,多是灌溉溝渠沿線地下工廠惹的禍,將以專案加強查緝。 (新竹 聯合報)

  • [生活環境]抽驗路邊盛裝水1成1不合格。衛生署針對全台包裝水及盛裝水進行抽樣檢驗,市售包裝水全部合格,路邊設置盛裝水販賣機及加水站水質抽驗不合格率達11%,並集中高雄縣、市。 (台北 聯合報)

  • [生活環境]資源回收 節流外還可開源。根據環保署統計,2001年全年的資源回收量,創造出近25億的經濟價值,如加上因此省下的二座垃圾焚化爐建設費用,經濟效益更高達85億元以上。 (台北 民生報)

  • [環境政策]住宅區禁設大哥大基地台。營建署未核准。環境保護署18日公布北、中、南行動電話基地台電磁波最新檢測結果,發現基地台電磁波最大值遠低於環保署公告的環境建議值,營建署根據此項結果,並未核准這項提案備案。 (台北 民生報)

  • [環境政策]為高齡加油站總體檢,環保署預計1年內找出污染源。環保署「加油站及地下儲槽篩檢計劃」日前發包,將篩檢加油站800家,地下儲槽2000家,預計1年完成找出污染源。水保處指出,根據國外統計及環保署以往的檢測發現,10年以上加油站漏油的機率在10%。 (台北 東森新聞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6-20 --﹥

  • [生活環保]生態住宅進入"量化時代"。16日,首個"亞太村"國際生態住宅品牌在廣州彙景新城挂牌,這是我國首個按照《中國生態住宅技術評估標準》所評估的住宅小區。 (廣州 南方日報)

  • [生活環保]四個區級食品污染物監測站下月運行。將針對北京市食品中的大腸桿菌等微生物和農藥殘留等化學污染物的含量進行全面監測。 (北京 京 華時報)

  • [生活環保]全國首例告公路噪音污染案原告勝訴。 (北京 大洋網)

  • [環境政策]江蘇修改規定:非法採砂處罰底限將提高10倍。 (南京 南京日報)

  • [生態保育]我國鳥類專家發現世界瀕危鳥類黑嘴鷗的遷徙。日前,中國3名鳥類專家趕赴日本,考察黑嘴鷗遷徙路線,發現22隻曾在中國環誌的黑嘴鷗,這足以證明,此鳥的遷徙路線為:中國-韓國-日本。 (中國大陸 京報網)

  • [土地與水文]我國啟動長江黃河源頭水土保持預防工程,決心保護和治理江河源頭生態環境。 (西寧 新華社)

  • [土地與水文]全國沙化土地已達174萬多平方公里。目前國土18.2%已沙化,沙化面積每年仍以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展,"局部治理,整體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根本遏制。 (北京 新華社)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6-14 --﹥

  • [生活環境]大火與乾旱襲擊美國西部

  • [生活環境]新設施使污染物轉為無害副產物

  • [生活環境]抗議人士集結胡佛反水庫

  • [生活環境]洛杉磯校車加裝排氣管濾器

  • [生態保育]Chiricahua Leopard Frog列為瀕危物種

  • [生態保育]尋找白嘴啄木鳥蹤跡未果

  • [生態保育]緝拿加州海獺捕殺者 保育團體懸賞

  • [其他]布希促使美國退出反彈導飛彈條約

[生活的未來-生活環保]樹蔭咖啡故事 (二) --﹥

作者:艾許莉•帕金森  (西北樹蔭咖啡運動組織)

   艾許莉•帕金森是西雅圖奧杜邦學會下西北樹蔭咖啡運動組織的召集人,該組織的目標為教育咖啡業者及消費者樹蔭咖啡的優點。

艾許莉•帕金森是西雅圖奧杜邦學會下西北樹蔭咖啡運動組織的召集人

2002年1月8日,星期二

  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放了兩週的假回來,讓我感到特別忙碌,工作行程表立刻就排滿了。為了推廣樹蔭咖啡種植法,過去幾個月來,西雅圖奧杜邦學會與另外六個由同基金會提供資金的組織一直保持密切聯繫。會見運動成員、掌握咖啡貿易詳情所花的時間,比我料想的還要多。

  不過幸好,我還有很多時間跟一般大眾討論鳥類及咖啡的事,包括大學生、其他保育人士、超市的顧客等。我用幻燈片試著解釋,近來自己在拉丁美洲所親見咖啡對環境的影響。

  去年七月,我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到尼加拉瓜和哥斯大黎加參訪樹蔭咖啡園,和農人談天,拍了一些照片。從飛機上往下看,中美洲翠綠的山巒十分壯觀,而一旦降落尼加拉瓜,我卻發現在這個西半球赤貧國家裡人民的生活,鬱悶壓迫,如同充斥首都馬拿瓜悶熱難耐的濕氣。三年前米契颶風帶來豪雨,使這個窮困的國家雪上加霜,造成數千人喪生。雨水沖走大量表土,致使小農戶生活更加貧窮;加上現今全球咖啡價格跌落,更使全國經濟每下愈況。一位計程車司機說,國內情況太糟,人民都湧入美國,因為種咖啡已經不能維持生計;也就是說,尼加拉瓜人民寧可冒險死在沙漠裡(編按1),也不願意留在尼加拉瓜。

  尼加拉瓜山區氣候較為涼爽,這裡農民的情形也讓人感到較為樂觀。我首先抵達賽瓦妮葛拉莊園,這是個收益穩定的觀光樹蔭咖啡園,也有種其他的農作物。「賽瓦妮葛拉」意為「黑森林」,是來此墾殖的德國移民後裔所創立,這些德國移民在一百年前將咖啡培育技術引進尼加拉瓜。我參觀咖啡園時,能聽到吼猴在原始林中尖聲呼嘯,看見巨嘴鳥在欄杆上棲息。

  賽瓦妮葛拉莊園將咖啡種植在改良的樹蔭棚下,能使農作物隨時照射到足夠的陽光。這個步驟需花費許多人力,但能生產全國品質最好的咖啡豆。莊園仿照自然生態體系運作形式,盡量減少污染,用咖啡果果肉自行製造肥料,把腐物產生的沼氣當作烹飪燃料,幾乎完全不需使用木柴。

  然而道路另一邊的無樹蔭咖啡園,和賽瓦妮葛拉莊園的種植方式相較,產生極大的對比。這裡的農民覺得賽瓦妮葛拉莊園的人是瘋子,他們認為如果完全照射到陽光,每英畝可多長三倍數量的咖啡樹。但當我蹲下仔細觀察時,發現土壤乾燥,不如賽瓦妮葛拉有濕潤的堆肥。這裡幾乎看不到鳥蹤;由於沒有完整的生態體系,常常引發蟲害。這個咖啡園經營困難,如果不用化學肥料及殺蟲劑,農作物就會枯死;而在中美洲,使用殺蟲劑的法令不如美國週全,農民健康也較不受重視。直到1990年,哥斯大黎加還允許農民使用殘留期久的克氯丹(編按2),這種殺蟲劑在美國早已禁用。

無樹蔭咖啡園乾燥的土壤。比爾.布雷利攝(西雅圖奧杜邦學會成員)

  無樹蔭咖啡園乾燥的土壤。比爾.布雷利攝(西雅圖奧杜邦學會成員)

  無樹蔭咖啡園農民不了解,為何要放棄讓咖啡樹接受完全日曬所帶來的收益。但他們不知道這種做法無異自掘墳墓。依靠化肥及殺蟲劑,只會讓自己無法撐過咖啡價格大跌的趨勢。

  當我回到美國,用幻燈片向民眾敘述旅途所見,民眾才有了初步的概念,而在幻燈片簡報之後,他們似乎可見杯中的咖啡是由農民親手摘下的一粒粒的咖啡豆泡成的,而他們近一步的是了解,尼加拉瓜等開發中國家的未來,取決於自己選擇何種咖啡。

編按1:很多中美洲和墨西哥非法移民,透過希望前往美國尋求新的生存機會。他們長途跋涉,經過美、墨邊境相連的大片沙漠地帶,在乾燥高熱的沙漠環境裡摸索找出路。很多人仍熬不過惡劣的沙漠環境,喪生在當地,但即使如此,這些移民在其國內糟糕的經濟與社會環境下難以生活,因此仍不斷湧向美、加兩國。相關新聞事件參考:

編按2:chlordane克氯丹,有機氯化物,是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屬於「環境荷爾蒙」之列。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決定清除環境中所有POPs,並列出十二種極需立即處理的劇毒POPs。這"十二毒物"都含有機氯,包括戴奧辛,多氯連苯等等,其中大部分是殺蟲劑。在台灣,環保署也已將克氯丹列管為毒性化學物質。

[生活的未來-環境與經濟]入世後生態衝擊 未見因應對策 (下) --﹥

民生報記者/鄭朝陽

  以往農政單位教農民如何耕作、生產,現在大環境變了,突然間要農民摘下斗笠、放下鐮刀鋤頭,確實要煞費苦心。

  農委會水利科長蔡明華對外界的質疑表示諒解,但絕不承認農委會是「以不變應萬變」。

  他指出,農委會規畫的「計畫型休耕」、「自由休耕」;前者以鄉鎮為單位,當地農會統計願加入強制輪流休耕的農地,若達一百公頃以上,即可向農委會申請指定為計畫型休耕地區;每塊農地依序每三年休耕一次,休耕期間,可種植油菜花等綠肥,以保持地利,同時鼓勵在防汛期間「種水」,也就是把田埂排水口堵起來,甚至把田埂加高,積存降雨,形同一座座人工湖的功能,不僅減少下游淹水,也有助於維持水田的生態機能。

  凡參與計畫型休耕的農民,一期綠肥(約四個月)每公頃可領四萬多元補助金;蔡明華計算一期稻作的收益也只有四萬元左右,「與其做賠本生意,不如省點力氣領一樣的錢」蔡明華為農民打好的「算盤」,聽起來似乎挺划算。至於自願休耕,規模不足一百公頃的農地,農委會的補助每公頃少了近二萬元,這類農民必須設法自行突破重圍,在農作轉型上找到新出路,否則便得另覓「頭路」,不然,「連吃飯都成問題。」

  由於農村青壯人力均已流往都會區,留在農村的老人家,如今多半連種綠肥也成了難以承受之重,儘管農委會有意以綠肥政策確保農地生產潛力,以因應未來可能的糧食危機;但缺乏代耕制度,使這項政策在中央與地方間產生落差;農委會承認,宣導與機制的建立,確實有待加強。

  除了即將休耕的農地外,農委會提出十六萬公頃農地釋出方案,也讓環保界搞不清楚,「釋出農地的區位在那裡?釋出標準是什麼?作什麼用途?……」一個又一個問號,連做區域計畫通盤檢討的內政部,也傷透腦筋;這些問題若無法釐清,未來幾年土地利用指導方針就無法確立,也埋下日後環境品質的隱憂。

  「我們的土地需求是什麼?」農委會企畫處副處長廖耀宗質疑內政部,未來幾年內,國內到底有那些產業用地需求?身為國土規畫主管機關,不能沒有這些依據就把農地畫為建地;否則,一旦農委會今天一宣布那些農地要變建地,明天農民就會收到暴漲的地價稅單,「『賤地』變建地很容易,誰來善後?」他再度質疑。

官員還在吵 農民還在等

  內政部對這種說法很不服氣,一名官員指出,農委會遲遲不對「優良農田該不該保留?」明確表態,對農地釋出到底要採土質標準或以灌溉區來區分?也給不出答案,教內政部如何做事?

  官員以台南科學園區開發案為例,當時區內有許多不該變更使用的特定農業區,當內政部詢問農委會該不該保留時,農委會全部推給內政部依「開發許可制」自行決定,「自己作不了主,責任都推給別人,農地政策在那裡?」

  德國將休耕農地拿來造林,便是一舉數得的好方法;目前國內農地造林政策目標不夠明確,環保署指出,為了因應「國際環境公約」對抑制二氧化碳排放的貿易制裁,德國利用高速公路兩旁的農地造林,除了美化高速公路兩旁的景觀,造林的二氧化碳吸附成果,也可作為扣抵工業生產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也就是俗稱的「碳稅」。這些造林費用來自汽車駕駛人油料費用,對政府、農民、企業而言,是「三贏」策略。

  政府部門各說各話,良田變廢地的風險誰來擔?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秘書長劉銘龍堅持,這麼大的環境與土地政策應依「環境影響評估法」做環評,「一步錯、步步錯,台灣可用之地有限,再把土地拿來亂用,再也沒有第二次機會了!」他警告。

  農地該何去何從?無助的農民還在官員的爭吵中等待答案! 

[我們的島]喫飽沒? --﹥

作者:于立平

  澄黃的稻穗,在風中擺盪著,又接近收割的季節了...

  同樣的水稻田,已經世代相傳了上百年,養活了好幾十代的人,但不同的是田裡所種的稻米,卻一代又一代的改變...

  天色初亮,海面閃耀著日出的光芒,又是漁民出海的清晨...

  數十年來老漁民日復一日的在海上討生活,然而不同的是他們已不再下網捕魚,而是以海為田,悉心照顧著他們所養殖的魚兒...

  不論漁民或農民,他們所種植與養殖的,都是人們賴以維生的食物,而每一項食物,卻都是來自大自然的生物。古時候人類以採集,漁獵的方式,來求得一餐溫飽,為了確保穩定的糧食來源,這些取之自然的生物,便隨著文明的進步漸漸的被馴化在人們的腳下,如今來到了現代,人們不只要「吃的飽」,還要「吃的好」,無奈的是在人口不斷增加,野外生物資源卻愈來愈少的壓力之下,又該怎樣辦呢?

  於是乎人們開始運用現代科技,來達成這個目的,品種改良,水產養殖,人工畜養、基因食品各式各樣的研究應用紛紛出籠,從早期供應糧食不於匱乏的研究目的,到今日要有「好口感」的發展方向,不論是農業改良場,水產試驗所,或是學術單位的生化基因研究室,他們集畢生的心力,只為了能夠替人們「種好米,養大魚」。

  「大魚與好米」真的足以應付背後龐大的「消費部隊」嗎?在用科技解決糧食問題的同時,是否又付出了更大的自然資源成本呢?如果我們消耗的習慣,「殺雞取卵」的掠奪方式沒有改變,生物資源的消失會因為科技進步而停止嗎?

  這些疑問,或許從馬糞海膽的故事,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以前在墾丁最高記錄是一平方公尺的面積,就有19隻馬糞海膽,多到不小心就會踏到,但是現在背兩支氣瓶,潛水找了老半天,卻還看不到一隻。」海膽專家趙士民無奈的表示。

  這樣的命運,似乎在許多生物的身上都看的到,有多少我們小時候常見到的生物,現在卻怎麼也找不到了,大家心理都有數。污染,開發,棲地破壞當然是生物消失的主因,但是「吃」的消耗卻是容易被人忽略的因素之一。

  原來馬糞海膽是被人吃光。

  每到夏季,當馬糞海膽開始準備繁衍小海膽之際,卻也是生命最危險的時刻,因為老饕們的最愛,就是那黃澄飽滿的生殖腺,正因為如此馬糞海膽也斷送掉了後代。為了挽救這個族群,學者透過現代養殖技術,成功復育二萬多隻的馬糞海膽,並且將五千多隻放流大海,好玩的是學術界復育海膽的目的,除了想藉由大量養殖,來降低野外馬糞海膽被捕食的壓力,最重要的目的卻是要復育珊瑚。

  珊瑚為什麼會與海膽發生關係呢?

  其實海膽的主食為海藻,海膽不見了,沒有天敵的海藻便大量繁生覆蓋住珊瑚,珊瑚競爭不過海藻,結果輸掉了生命,而沒有了珊瑚,許多海洋生物又失去了家園,原來生物界中物種相生相剋的原理,就像大富翁遊戲中的連鎖陷阱一樣,一旦開始就無法停止....

  然而消失的背後,才是真正令人害怕的,生物家曾推測:「當一種鳥類消失,同時會有90種昆蟲、35種植物、2種魚類宣告絕跡。」就在面對每天不斷持續滅絕的物種,人類也開始試圖用科技與保育去解決永續問題的時候,國際間卻也掀起了一場「物種種原」保衛爭奪戰的熱潮。

  究竟一顆種子,一個基因,能決定什麼呢?

  是一個國家的興衰,還是人類的未來?其實這些都早已超乎我們的想像,就在人類基因圖譜即將解密之際,另一項解讀水稻基因的跨國計劃,正如火如荼的展開,學術界表示如果一切順利,這將有助於解決全球糧食短缺的問題。

  「糧食是人類生存最基本的需求,但全球幾乎每8人就有1人嚴重缺乏糧食」。「世界糧食高峰會:過去的5年全球每日有超過8億人,遭受饑餓以及營養不良導致的疾病與殘障之苦,而其中的3億是兒童。」

  為了要解決糧食的問題,「作物改良」一向是各國努力的重點,以前用傳統育種的方式,也就是同物種之間的雜交,來選取好的品種,讓農作物長的快,長的好,不要受病蟲害的危害,但隨著科技的進步,早在三十年前,作物改良早已走向基因轉殖的時代,當土壤中的微生物,進入了玉米、大豆的體內,這些農作物就成為不受病蟲害威脅的超強基因作物,當美國黃石公園裡的溫泉菌種,轉殖入水稻的體內,水稻也成了甜度極高的「甜甜米」,如果說傳統的作物改良是用人的力量,加速物種的演化,那麼基因改良卻是用人的力量,創造了一次自然界很可能不會發生的演化...

  這樣的方式,「吃」的安全嗎?生態系原來的自然循環是否會因此打破嗎?科學家多年的科學試驗,努力的成果,似乎還是很難解除民眾心中的疑慮,畢竟基因工程的發展也不過數十年的歲月,相較於自然界演化的上億年歷史,竟顯的如此微不足道,更何況生態系的奧秘,早已超乎現代科學的範疇...

  其實細數人類的開發歷史,不難發現基因工程時代的來臨,就像是一條最後不得不走的路,當森林被開發光了,河川被污染殆盡,海洋被極盡破壞,當魚愈捉愈少,樹愈砍愈多之後,我們還剩下什麼呢?

  不論是用復育的方式,努力保留住原有的物種,或是用科技的方式,創造出新的物種,現在世界上每一天還是有近五百種的生物在滅絕,科學家不放棄任何的一絲希望,企圖扭轉頹勢,但是如果消耗沒有節制,只有「科技」,真的能讓生物系的惡性循環因而停止嗎?

[活動]環保兒童自然劇場「蟲蟲向前衝」巡迴演出 --﹥

 時 間:7月12日至8月31日 晚上7:00
 地 點:全省巡迴演出
 索 票:第1與2場至6/30截止;第3至10場至7/5截止
 主 辦:和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指 導:台北市建設局、台北市野鳥學會

  「和泰汽車兒童自然劇場」是由TOYOTA總代理和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主辦,2002年最新戲碼「蟲蟲向前衝」,是由趙自強領軍的如果兒童劇團擔綱演出,是一齣以人與大自然動物、昆蟲間關係為主軸,結合生活與時事的精采好戲!也是您闔家清涼消暑、增進親子關係的最佳娛樂選擇!自91年7月12日至8月31日止,將在全省各地巡迴演出十場。主辦單位特別提供部份票數開放有興趣的朋友線上索取,每人最多可索取4張,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研討會]2002年環境教育研討會 --﹥

  時 間:9月16日-17日
  地 點:台中師範學院音樂廳、中正樓及四個研討會場
  報 名:至8月30日截止
  主 辦: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聯絡人:陳品詩 電話: 04-22236532
      Email: cps@mail.ntctc.edu.tw

  2002年環境教育研討會暨環境教育學會年會將於91年9月16~17日在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舉行,歡迎各位環教夥伴報名參加,詳細內容請見報名及徵稿海報,並請大家告訴大家!

[節目預告]我們的島-喫飽沒? --﹥

  播出時間:6月24日(一) 首播晚間10:00-11:00
       6月25日(二) 重播上午10:00-11:00
  播出頻道:公共電視

封面故事 【喫飽沒?】

  有一群人努力了近三年的時間,只為了將一種被人快吃光的生物-「馬糞海膽」,放流大海,而有另一群人,花了大半輩子的時間,只為了研究出更好吃的稻米...。

  當人的需求從「吃的飽」提昇到「吃的好」,當世界上的人口愈來愈多,耕地卻愈來愈少,而野外的資源又被人類自己破壞殆盡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在一句「喫飽沒」的背後,隱藏了多少生物資源消耗的問題。

  不論是用復育的方式,努力保留住原有的物種,或是用科技的方式,創造出新的物種,現在世界上每一天還是有近五百種的生物在滅絕,科學家不放棄任何的一絲希望,企圖扭轉頹勢,但是如果消耗沒有節制,只有「科技」,真的能讓生物系的惡性循環因而停止嗎?

人與自然 【春天的號角】

  台灣百合的生命力極為旺盛,分佈在台灣各地,從海邊的岩石縫到海拔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地區,都有他的分布,如果你常到野外走動,相信你一定對他不陌生,這也難怪常被作為台灣生命力的象徵。

  台灣百合不僅美麗,老一輩的台灣人更發現他的經濟價值,花可以做菜,地下經可以入藥,作為解毒與鎮咳的藥引,在郊外緊急求生時,只要發現他,挖出地下鱗莖來充飢便餓不死。台灣百合的學名裡有個拉丁文 formorsanum ,可真的是台灣味道十足,不可多得的自然資產。

  不過在近一二十年來,台灣的野地遭到破壞,原本四處可見的野百合卻已經便成少見的植物,野百合的親戚「鹿子百合」原本就已經稀少,更因為花色紅艷美麗,幾乎已經絕跡。好在這一兩年來有一股新的民風正在興起,大家都已經逐漸知道只有好山好水才有好生活,開始有不少地方在復育這些植物,很期待那天台灣各地野外都可以發現他美麗的蹤跡。

看守台灣 【尋找雙連埤的未來】

  雙連埤是一個面積17公頃的內陸濕地,在這小小的面積裡面孕育了無限生機,尤其是水生植物的數量及種類更是可觀,但是這裡多元豐富的生態卻因土地是私人所有而充滿許多不確定性。之前地主的整地及放水的行為,讓長期關切雙連埤的荒野保育協會非常擔心,縣政府也曾為此告過地主,檢察官最後以不起訴處理。近來宜蘭社區大學開辦公共論壇,邀請縣府、地主、生態工作者一起參與,找尋雙連埤的未來...

  宜蘭縣政府為了保護這塊土地,提報農委會希望將這裡列為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於是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小組的專案委員與縣政府、保育團體、地主、居民展開對談,結果卻令人有點失望...

  從生物多樣性的保存來看,雙連埤是塊珍寶,但是地主的權利又該如何保障?如過未來朝向低密度開發,對雙連埤會不會是另外一種危機?

[節目預告]大地與人的對話-觀霧賞鳥2 --﹥

  播出時間:6月21日(五) 下午03:45~04:00 首播 
              晚上22:00~22:15 重播
  播出頻道:大愛電視台

  夏天,對喜愛賞鳥的人來說,可謂已經到了淡季,因為數量龐大的冬候鳥已經北返,春季的過境期也已經結束,這個時候如果想要賞鳥,就得往山上跑了,所以今天節目,我們要帶著大家到山上走一趟。

  觀霧位於新竹和苗栗交界的山區,雖然海拔只有兩千公尺,卻因為地形特殊,終年雲霧繚繞。來到觀霧,真是地如其名,常令人有虛無飄渺的感覺。由於環境絕佳,觀霧成了山鳥的天堂。

  走在林道間,即使看不見鳥兒蹤影,此起彼落的各種鳴唱,就已令人感到無比舒暢。當然看山鳥和水鳥不同,山鳥總是在枝葉或灌叢間不停的跳躍,經常讓新手們疲於奔命,但只要有機會一窺牠的豔麗羽色,總讓許多人從此迷上野鳥世界,無法自拔。而觀霧就是看山鳥最好的地方之一,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到觀霧去走走吧。

[本會訊息]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

  適逢ENS進行網頁維護與改版時期,舊有新聞連結失效。欲查詢全文的讀者,請暫時將連結中的「ens-news.com」以「ens.lycos.com」取代,即可讀取全文。待進一步處理後,再另行告知。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