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環境政策]違法傾倒有害廢棄物獲判重刑 創美國科羅拉多州先例 --﹥ 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2002-07-12 (ENS)- 在科羅拉多州環境犯罪歷史上,加州商人被判以史上最久的監獄刑期。何莫茲•波瑞特非法傾倒乾洗事業有害廢棄物,違反科羅拉多州組織犯罪管制法案,經判處17年徒刑,併科10萬美元罰金。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2/2002-07-12-06.asp ◆[環境政策]維護美國國土安全可能必須犧牲環境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7-12 (ENS)- 布希政府增設國土安全部的提議,可能造成許多不利於環境的副作用,包括入侵外來種的增加、公眾獲取資訊的類型受限等等。環保團體於本週提出警告,推動國家安全的本能驅力,恐怕將凌駕於保護國家自然資源的力量。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2/2002-07-12-07.asp ◆[全球變遷]美澳氣候計畫不擬刪減排放量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7-12 (ENS)- 在「美澳氣候行動夥伴關係」之下,美國和澳洲政府宣布了初步的工作計畫。美澳皆未批准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國際條約──京都議定書,取而代之的是這份2月發表的雙邊協議。兩國的環保團體皆批評此工作計畫。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2/2002-07-12-02.asp
環境資訊協會 許心欣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許心欣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2/2002-07-12-09.asp
環境資訊協會 許心欣 摘錄 作者:艾許莉•帕金森 (西北樹蔭咖啡運動組織) 2002年1月10日,星期四 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氣象預報說,今晨可能會下雨,不過在西華盛頓的一月,這倒不是太令人驚奇的事。儘管如此,我決定在史賓塞島上來點工作前的賞鳥活動。史賓塞島位於西雅圖北方約30哩,通往普捷灣的河流堆積物形成這一小塊陸地。低濕的河口生態系,是再理想也不過的定點賞鳥據點。我喜歡趕在黎明前到達,那正是活動最頻繁的時候,即使這表示早上六點就得起床。 這樣早的清晨,高速公路上的車潮全往南流進西雅圖,幸好我不住北郊。開車時,我可以不時地輪流看看西邊的奧林匹克山,或者東邊那頭一列濃厚紫雲下的卡斯克德山。當我抵達島上時,停車場裡的幾輛車意味著我並非孤單一人。這是件好事,因為(信不信由你)賞鳥是很「社交性」的活動,我們互相分享資訊,東聊西扯地說著哪個人看過了什麼。 有人很興奮地告訴我,島的南端有紅[弱鳥]混在一群松金翅裡-典型的鳥友談話。在發現紅[弱鳥]後,我把它從我的「鳥名冊」劃去。我不是那種死忠鳥迷,隨時隨地都攜帶一份打字的鳥類名單,但每回發現一種新鳥,心裡絕對難掩興奮狂喜的。 冬天是西北部最佳的賞鳥時節,即使此時我們的候鳥們已經南飛了。我在島上四處走著,看見一大群凍原天鵝還有一隻美麗的藍蒼鷺。幾隻北方澤鷹在地面上追捕獵物,而我正聆聽著那隻毛茸茸的、用小腦袋敲著樹幹的啄木鳥。經過一棵樹,上頭竟滿是亮眼的頭部紅色、像是戴了紅寶石王冠的金冠鷦鷯,我還嚇跑了沼澤裡一隻孤單的美國鸕鶿。大約一小時後,島上的活動就漸漸平息了。 橄欖脅綠霸鶲。照片版權歸屬 西雅圖奧杜邦學會。 走回車子時,我突然有個念頭:過不了多久-只要再幾個月-鳴鳥類就開始返回華盛頓了。候鳥實在是種神奇的生物,有的輕至僅僅一盎司,你甚至只需一張郵票就足夠寄送牠們,但是有些候鳥每年歷經的旅途卻有數千英哩之遠。以橄欖脅綠霸鶲舉例來說,它是一種長距離遷徙的候鳥,夏季它們最北自阿拉斯加啟程南飛,最後在安地斯山脈中北部森林過冬。然而,自1960年代以來,由於棲息地縮減,棲息量已下降近四分之一。安地斯山谷區的樹林幾乎砍伐殆盡,已失去了85%或更多的高山林。在美國,橄欖脅綠霸鶲偏好成熟的毬果樹林,尤其是那些經常受天然火災侵擾的區域。成熟樹木的逐年減少,再加上國家的火災壓制政策,使僅存的鳥類棲息地更加地分散破碎。 在北美洲,環保意識的覺醒已超過三十年,但天然棲息地的喪失仍以令人擔憂的速率持續著,市郊悄悄地擴展至山區,光害增強而迫使鳥類離開。殺蟲劑的使用雖然不若1960年代嚴重,仍然從郊區草地及農地蔓延開來,嚴重影響到小型生物的生態,比如鳴鳥類。 儘管如此,以賞鳥開始這一天還是令人無比振奮。駕車回西雅圖,回到辦公室、電腦及電話,我知道自己需要更常出外賞鳥。真迫不及待地想看到那第一隻鶲,或者綠鵑,歷經漫長旅途,自溫暖的冬日返回這咖啡國度。 【文章連載】■樹蔭咖啡日記 (一) (二) (三) (四) 全文與圖片詳見: http://www.gristmagazine.com/grist/week/parkin
son011002.asp 作者:林宗以 (台大動物所野生動物研究室) 今年7月1日,星期一,正值福山植物園區每週一次的休園日期,國內一位生態攝影家協同他的一位從事鳥類研究的朋友前往福山植物園進行拍攝勘查。當他們步行到離瓣花區邊緣步道之時,驚聞林中傳來數聲槍聲。該名生態攝影家不顧自身安危,立即快步趕到槍聲來源,在與草生地交接的高橋處,當場與沿著哈盆溪潛入植物園區盜獵的獵人撞個正著。由於缺乏執法權及對方獵人擁有槍枝,遂口頭警告該名獵人園區內禁止狩獵,請其立即離開,該名獵人亦大為緊張,掉頭就走。 原以為該名獵人會放棄此次的盜獵,沒想到,之後又聽聞一聲槍聲,該生態攝影家遂又前往查看,然獵人已不知去向,研判應沿著哈盆溪潛入『哈盆自然保留區』繼續盜獵。 這是園區內首次實際目擊獵人進入園區狩獵,然而這樣的事件卻早已經不是第一次,今年以來福山植物園區的哺乳動物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嚴重威脅,盜獵事件頻傳,不時發現許多四肢傷殘,斷手斷腳的山羌、鼬獾、麝香貓及食蟹蒙。更有甚者,研究人員架設在園區內部的數台自動照相機也多次遭受到不友善的破壞與偷竊,園區的工作人員及研究人員也數次在園區內清查拆除多起盜獵用的獸夾及吊子陷阱,並且發現數堆獵人處理動物的火堆痕跡。 猶記三年前同研究室一起前往園區進行食肉目動物研究的時候,傍晚從研究地點步行返回大木屋之時,才短短的不到一小時的步程,園區各區的草生地上到處都是悠閒低頭覓食的山羌,偶而於水生植物池還可看見散步覓食中的食蟹蒙,及在草地上弓起身體用前爪耙掘泥土,尋覓蚯蚓或昆蟲的鼬獾,森林裡頭也不時傳來台灣獼猴此起彼落的呼喚聲,我知道那是他們結束一天的覓食行旅,準備要休息的呼喚聲。 而水生池畔覓食的白腹秧雞及池內悠游的小鷿鵜,也往往不經意地加入這場大自然的饗宴,此時的我,總是會停下腳步,盡情地享受聆聽。到過福山植物園的朋友,不少人都曾有如此美妙的經驗,也經常聽到朋友大大地讚美福山植物園已經具備國際的水準,而這樣的成效全歸功於良善的制度與全民的配合。 福山植物園區是國內第一個採行管制遊客數量來維持旅遊品質及生態資源的場所,並且採取國內罕見但先進的每週休園一次、及每年三月休園一個月的措施,讓區內的動植物有喘息繁衍的空間。 此種尊重植物園區原生物種的做法,經歷多年來的驗證,此一先進措施原本已將福山植物園打造成為一個台灣低海拔森林生態系最具代表性的一個生態景點,不僅園區內的森林逐漸成型,許多在台灣其他地方不易目擊的野生哺乳動物及鳥類,諸如山羌、鼬獾、黃鼠狼、食蟹蒙、麝香貓、白面鼯鼠、大赤鼯鼠、林雕、郝氏角鷹、黃魚鴞等,在園區非僅與他們四眼相接的機會很大,甚而可以近距離地觀賞他們的各種有趣行為,使得福山植物園區成為大家口耳相傳的台灣觀賞野生哺乳動物及保育類猛禽最佳地點。 然而好景不常,由於頻繁的盜獵事件,已使得園區野生動物對人們的信任感正在逐步的瓦解當中,園區內的山羌一看到人就大聲吼叫、迅速走避,愈來愈緊張,一點都不悠閒,動物也沒有以前那麼地豐富。 二十年來辛辛苦苦花費無數金錢與心力,所建立起的傲人成果,如今,就在槍聲響起的剎那凝結並面臨逐步瓦解的危機。為了遏止這股惡勢力,園區增加了白天巡查頻率並採取了前所未有的夜間巡查任務,農委會保育科更曾經協調保育警察前往搜尋。然而這些措施依然無法遏止這股惡勢力,福山植物園區的哺乳動物依舊遭到嚴重的威脅,長久以來,費盡心思好不容易才建立的野生動物與人類的彼此信任感,正一點一滴地被人類貪婪的私心所蠶食。 作者:侯志仁 (美國西雅圖) 聯合報日前刊出「NGO不見了」一文,引起此次參加地球高峰會(WSSD)之相關台灣團體(TANGO)的澄清與反駁。暫且不論此次台灣民間社團或非政府組織(NGO)之參與行動的始末與主體性,此次關於NGO角色之爭議,其實顯露出非政府組織在台灣目前社經條件與政治環境下的發展困境。 台灣的社運團體在解嚴前後至九○年代間,在環境、勞工、婦女、原住民等領域中,曾是民間力量展現的表徵,在眾多社會議題的形塑與政治及社會動員的層面均有過重要的角色。但相對於美國的環境與人權運動,從體制外的抗爭階段,到民間資源的注入與制度性的支持下,形成專業化與多元化的成長,在台灣,從政府部門「接案子」、「辦活動」已成了不少民間團體為求生存,不得不選擇的途徑。雖然大部分的團體並未因此失去其批判性的精神,許多計畫案亦有建設性的成果,但對計畫案經費的依賴,以及案子本身的投入,的確已使NGO的角色逐漸混淆,在政策研擬、對行政與立法部門持續的監督、草根教育與網絡的建立、內部組織的經營等方面均已心有餘力不足,而同質化的發展,亦使角色無法互補;少數成功的團體必須同時扮演多重的角色,造成組織內部長期的負擔。 沒錯!此次透過參與南非地球高峰會的整合行動與對過去運動的回顧,是台灣NGO再出發的機會。但在綠色外交、永續發展、落實二十一世紀議程的響亮標語下,台灣NGO要往何處走?反核四等指標性的運動如何繼續?均是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 此次參與地球高峰會,對外有其環境外交的目的,對內則有組織整合的意義,但參與會議更是台灣NGO自身學習與行動的機會。從參加NGO論壇、與各國NGO互動,並觀察國外NGO的運作,吸取其在有限資源下的運作策略與成長經驗、建立合作網絡,才能使此次行動不僅具有宣示性的意義,亦能帶回實質的成果,讓台灣NGO的再出發有具體的方向與能量。 【相關文章】▲[南非地球高峰會]參與地球高峰會、台灣NGO再出發 ●[座談會]台灣環境十年系列論壇-「台灣NGO發展與培力」 --﹥ 日 期:7月20日(六) 上午9:20-12:20 因應八月底九月初即將在南非約翰尼斯堡召開的「永續發展世界高峰會議」(World Summi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SSD),目前台灣20餘個非政府組織(NGO)已於四月組成的「2002地球高峰會台灣環境行動聯盟」共同籌備參與此次地球高峰會。希望能積極透過NGO運作參與地球高峰會,厚實台灣NGO,並基於長期推動的草根運動,堅持批判立場,但同時又能與台灣政府建立永續性的合作夥伴關係。根據21議程(Agenda21)第27章所強調NGO在永續發展以及民主社會國家發展中所扮演重要的角色,以及其所推行的草根運動為實踐21世紀不可或缺的夥伴,因此NGO的獨立與自主性以及其在政府的決策過程的參與,應被充分的保障。本論壇為台灣目前NGO的發展與培力把脈,就台灣特殊的政治社會背景,企圖了解台灣NGO發展上的限制與可能機會。 詳情請參閱 http://activity.ngo.org.tw/event.php?id=2331 ★[本會訊息]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 適逢ENS進行網頁維護與改版時期,舊有新聞連結失效。欲查詢全文的讀者,請暫時將連結中的「ens-news.com」以「ens.lycos.com」取代,即可讀取全文。待進一步處理後,再另行告知。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