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鄭謙遜 (澎湖野鳥學會) 玄燕鷗(Anous stolidus Brown Noddy),貓嶼為最大棲息地與繁殖地;南鐵鉆嶼、頭巾嶼亦發現繁殖,但數量相當少。 小燕鷗(Sterna albifrons Little Tern),覓食時,常會在空中定點鼓翼,瞄準目標後即俯衝入水捕食。以往青螺、山水、險礁、小白沙皆有繁殖,近年北海的澎澎灘為其最大的集體繁殖地,吉貝也有百隻左右繁殖。 紅燕鷗(Sterna dougallii Roseate Tern),本種主要分布於熱帶及小部分的溫帶地區。華南福建沿岸、菲律賓、琉球群島及蘭嶼(1933)都有繁殖記錄;澎湖地區為普遍夏候鳥。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topic/bird/2002/bi02072901.htm ◆[環境政策]普羅迪帶領下的歐盟執委會 環保政績有幾分?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2/2002-07-23-02.asp ◆[環境政策]冰島放棄國家公園 選擇興建鍊鋁場與水力發電廠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2/2002-07-23-03.asp ◆[生態保育]美國物種保護法律有其價值 灰熊研究團隊提出證據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7-23 (ENS)- 一份新發表的報告主張,在美國緯度較低的48個州,聯邦與州法律所提供的保護對灰熊生存極為重要。這份報告可作為立法強化聯邦瀕危物種法案的支持論點,並可用來駁斥那些應減少灰熊保護措施的主張。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2/2002-07-23-06.asp ◆[生活環境]海灘遊客別理會鯊魚了 要小心的是魟魚和水母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2/2002-07-23-01.asp
環境資訊協會 高英勛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高英勛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2/2002-07-23-09.asp ■[環境的未來-水資源]臺灣水資源政策之檢討 (三) --﹥ 作者:李玲玲 (國立台灣大學動物學系教授)、楊育昌 用水者付費、受限者得償、破壞者受罰是水資源政策的基本原則。然而臺灣地區水價長期偏低,無法確實反應水資源開發的各項環境社會與經濟成本,影響到民眾不重視節約用水,業界回收廢水再利用比例遲遲無法升高,自來水公司因為虧損而無法適當地汰換管線、減低漏水率,所形成水資源的浪費,使得水資源的供應更為吃緊。而污染、超抽地下水源的狀況無法充分掌握與管制,進一步的影響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各類用水的合理分配、規劃與產業發展之規劃息息相關,若產業的發展不考慮臺灣整體水資源時空分布的限制,而政府也無適當而具體的增加水源的措施,則缺水的問題會持續發生。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issue/water/2002/wa02072901.htm 作者:賴偉傑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 有人說的好,「即興式的短淺批判,使官方也就即興式的短淺回應」,當全台政黨、媒體、輿論在扣應文化的調教下,已都是箇中翹楚,因而台灣社會的民間聲音,就必需成為社會批判文化中的一種社會積累,因為台灣「非政府組織」的問題從來不在有或沒有,而在於是誰的非政府組織,站在什麼樣的立場,組織了哪些群眾,提出了什麼樣的看法。 台灣民間社會需要全面培力,而不是旁觀NGO打分數,批判很好,質疑也很好,但加入會更好。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column/WSSD/2002/ws02072901.htm 作者:李永展 (中國文化大學建築系教授、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 「生態足跡」概念是基於以下想法:只要有任何物質或能源被消費,就必須要從一個或數個生態系中提供一些土地,這些土地負責提供與這些消費有關的資源或廢棄物分解功能。 生態足跡的計算方式明確地指出某個國家或地區使用了多少自然資源,然而,這些足跡並不是一片連續的土地;由於國際貿易的關係,人們使用的土地與水域面積分散在全球各個角落,這些需要很多研究來決定其確定的位置。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column/earthday/2002/ea02072901.htm ●[營隊]大雪山森林生態攝影研習營 --﹥ 時 間:7月30-31日 森林孕育著許多的生物,隨著四季的更迭、氣候的轉變,隨時隨地變化著多樣的自然景致和生命樂章,透過細心的觀察,將自然之美紀錄下來,不但能獲得創作的喜悅,增進對自然的尊敬與保護之心,還能藉由影像傳播的方式,達到環境教育和自然保育的目的。 由林務局與自然生態攝影學會規劃辦理的生態攝影研習營,將帶領大眾領會台灣不同的森林生態系,用鏡頭紀錄台灣最動人的自然影像。 詳情請參閱 http://www.csnp.org.tw/activity/forest_image/focus3_01.htm ●[活動]飛羽、鳴禽與童玩製作 --﹥ 時 間:8月5-9日(每日一梯次) 結合鳥類影像、聲音,輔以深入淺出的鳥類生態解說,讓孩子透過現代科技可以充分認識鳥類生態,如大冠鷲、藪鳥、頭烏線、白尾鴝、冠羽畫眉等。另外,課程中也安排孩子們自己動手做『絹印』及『鳥類紙浮雕製作』課程,在老師的指導之下,讓孩子們以DIY的方式,透過絹印及剪貼,刻畫飛禽的美好影像!在有趣的童玩製作過程中,可啟發孩子們的想像天地,並加深對於自然之美的記憶度。 ●[活動]南非地球高峰會永續發展短文、口頭禪與繪畫比賽 --﹥ 收 件:即日起至8月10日(六) 「永續發展」是指在滿足當代的需要,同時不損及後代子孫滿足其本身需要的發展。永續發展教育是指經由教育過程,達到環境、社會及經濟的永續發展,使每個人都擁有適切的環境素養和正確的環境行為,從而導致「萬物並生而不悖」的天人合一景象。今年八月在南非所舉辦的地球高峰會,將各國的政府與非政府組織齊聚一堂,共同討論攸關人民福祉、環境健康、經濟發展與國家永續生存的重要課題。此一短文、口頭禪與繪畫比賽即結合全球對南非地球高峰會的關注,以及臺灣永續發展教育的推廣,期許能將永續發展概念深植於國人心中,對於未來各項環保社會議題的推動俾使助力,並且能向國際團體展現出台灣民眾對全球性議題的關切。 詳情請參閱 http://www.earthsummit.org.tw/ ★[本會訊息]「動物開麥拉」專欄預告 --﹥ 推薦:陳瑞賓 (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 還記得十幾年前考上動物系的時候,原本自信滿滿的想著,等到上台自我介紹時,只要說出我是第一志願考進來的,一定會獲得大家熱切的歡迎。還在腦中勾勒著大家鼓掌的畫面時,第一位上去了…「我是北X女中某某班,我是第一志願考進來…」心裡想著,嗯,沒關係…。第二位上去了…「我也是北X女中,我是剛那位的隔壁班…」嗯,又是一陣熱烈的鼓掌…接連二十幾位了,沒想到還是「我是XX高中,我也是第一志願考進動物系的」掌聲越來越稀疏,好像習以為常了…嗯,奇怪,怎麼這個冷門,又不知道畢業後能幹嘛的科系,怎麼會有那麼多人熱切的想讀呢?研究動物真的這麼吸引人嗎? 「動物開麥拉」專欄初次將介紹動物讀物-「動物勉強學堂」。作者張東君小姐正是這麼一位從小為了搶救床下的毛毛蟲不惜跟父母翻臉的動物小姐。雖然,場景搬到了日本京都大學,半夜拿著手電筒追蹤青蛙被情侶誤會追打、在公園林子裡被警察誤會成流浪漢、長腳的蛇…。想多了解研究動物的樂趣與生活上的點點滴滴嗎?敬請期待「動物勉強學堂」! ★[本會訊息]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 適逢ENS進行網頁維護與改版時期,舊有新聞連結失效。欲查詢全文的讀者,請暫時將連結中的「ens-news.com」以「ens.lycos.com」取代,即可讀取全文。待進一步處理後,再另行告知。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