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各種候鳥遷移停棲時,澎湖以夏候鳥的燕鷗鳥群最為壯觀與最具特色,更是台灣賞鳥者夏季賞燕鷗的最佳地點。 澎湖群島在自然生態資源上擁有下列多項傲人的資產:
上天獨厚澎湖如此豐盛的資源,然而歷年來,澎湖縣府在這方面的環境維護與保育宣導並不理想,海岸線的築堤造港、漁業資源的過度捕撈、毒魚炸魚三層網之行徑,仍屢屢發生。 為避免資源被破壞,也為了自然生態永續利用之目的。澎湖縣野鳥學會擬邀集有心成為澎湖自然生態保育義工者(澎湖縣內機關、教師、保育團體等),透過研習並進行野外實查,預定進行:地景保育、保育類野生動物及海岸濕地之保育訓練,建立生態保育永續利用之正確理念,一同宣導澎湖自然生態資源之美,使澎湖的生態環境能永遠地為後代子孫享用。 「燕鷗翔舞的季節」相關活動如下: 1.「貓嶼賞燕鷗」 2.「北海賞燕鷗」及「保留區地質地形參觀」 (以上活動詳情請至 http:/www.gogoph.com.tw/bird) [編後語] 至各位親愛的環境資訊電子報讀者們: 「知性專題-澎湖鷗鳥季」已全部播映完畢,希望大家會喜歡。同時,不妨帶著家人一同到熱情洋溢的澎湖,感受一下「燕鷗翔舞的季節」。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為大家推出不同的知性專題,希望大家多多來信指教! ◆[環境政策]美國提出的計畫將可消除農產品貿易障礙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2/2002-07-25-01.asp ◆[生活環境]報告指出:美國海灘污染案件增加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7-25 (ENS)- 保育團體「自然資源防護委員會」(NRDC)的年度海灘報告指出,2001年海灘關閉與水質通報件數比前一年增加19%。該團體表示,儘管某些城市與地區的主管機關正試圖防堵污染流入海灘,但要解決污染問題,仍須採取更多的地方性與全國性措施。(NRDC簡介請參考:http://www.trf.org.tw/magazine/9-1.htm)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2/2002-07-25-06.asp ◆[生活環境]澳洲未充分再利用水資源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2/2002-07-25-03.asp ◆[生態保育]尼泊爾將祭出新武器 取締非法野生動物貿易 --﹥
尼泊爾,加德滿都,2002-07-25 (ENS)- 多種瀕危鳥類公開販售於加得滿都市場上,小販在街頭陳列關在籠裡的稀有鳥類。這些鳥類從小型到中型都有,色彩斑斕極為吸引人,交易活動因而十分活絡。一直以來,環保人士即不斷敦促政府當局對這種缺乏管理的鳥類非法交易活動進行取締。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2/2002-07-25-02.asp
環境資訊協會 江嘉萍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江嘉萍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2/2002-07-25-09.asp ■[生物的未來-動植物保育]台中彰濱海岸大杓鷸族群變遷滄桑史 (下)-兼談風力電廠設置對大杓鷸可能造成的影響 (下) --﹥ 作者:蔡嘉揚 (東海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1992年以後,由於台電在這裡設置了許多的高壓電塔,沿著伸港區海岸線附近的魚塭切過潮間灘地通到彰濱工業區以後,大杓鷸群聚便離開了伸港區往更南邊的崙尾、線西俗稱肉粽角一帶棲息。大杓鷸的覓食棲地似乎又更零星散佈在整個彰化海岸地區。這是大杓鷸第二次的棲地利用形態的改變。隨著彰濱工業區的持續開發,大杓鷸的數量從兩、三千多隻一直下降到2001年的不到900隻。大杓鷸族群數量減少的原因很多,但是環境地貌的變化和覓食棲地的減少,絕對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對於風力電廠設立的建議 從大杓鷸對於棲地利用變遷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大杓鷸對棲地的需求很敏感,會受到人造建物的干擾而使其放棄原有的棲地利用模式。從高壓電塔的設置對大杓鷸棲地利用改變的影響,我們推測如果再設置風力電廠的風扇機組,很有可能再一次影響大杓鷸族群對棲地利用的選擇。雖然大杓鷸已經有2次棲地變動,是不是還能夠承受第3次、第4次?會不會也許就是這樣子而放棄在台灣度冬了呢? 一方面由於大杓鷸在世界上的族群數量也呈現遞減的狀態,在台灣地區的數量也逐年減少中,中華鳥會已經將大杓鷸列入第二類保育類鳥類,所以我們擔心大杓鷸再也經不起另一次棲地的變動,這是我們對於大杓鷸的保育應該付予更多努力的時候了。 所以我們再次強調我們支持任何可以替代核能、火力的電廠興建,但是在興建之初,還必須針對設立地點的生態特色和對生態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行評估和考量,這樣才是真正能符合環保要求的乾淨能源。因此我們有兩點建議,第一,在台中彰化的風力電廠設立之前應該要調查大杓鷸和其他不同種的水鳥如濱鷸、東方環頸行鳥等等在海岸地區飛行進出的路線,以了解這些水鳥在海岸潮間灘地和陸地之間的活動路線,以評估風力發動機設置的地點和發動機的距離以避開水鳥活動遷徙的動線。第二,經過對發動機設立的地點和距離做評估以後,還要設置發光的警示標誌讓過境遷徙的水鳥可以避免因為地形地物不熟悉而造成誤撞事件。 結 語 最後再度強調,我們並不是反對設立風力電廠,我們支持任何可以替代核能電廠的電力來源,但是風力電廠的設置一定要考慮到台中彰化海岸鳥類生態資源的特色,以及對鳥類可能造成的影響,從水鳥生態的角度來考量風力發動機設置地點和發動機間距,以免以環保發電的美意卻伴隨著對鳥類生態和海岸棲地破壞的汙名。 參考文獻
【文章連載】■台中彰濱海岸大杓鷸族群變遷滄桑史 (上) (下) ▲[南非地球高峰會]整合?抑或多元的呈現?—回應「台灣NGO力量正學習整合」 --﹥ 作者:許主峰 (台灣二十一世紀議程協會秘書長)、
針對今年8月將於南非召開的地球高峰會,以回顧10年前於巴西召開之高峰會中所通過之二十一世紀議程、生物多樣性公約、氣候變遷綱約等環境議題,並檢驗各地十年來在上述議題上推動的成果,事實上,從去年開始已有許多台灣的NGOs代表與學者專家開始個別地進行相關準備動作。 今年3月時,台灣主要的環境NGOs,包括:主婦聯盟、看守台灣協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綠色陣線協會與台灣二十一世紀議程協會等十數個團體,即已開始展開聯盟行動,同時進行每週一次的聚會討論,並提出詳細的行動計劃書。另外也有團體成員透過立法院永續發展委員會之管道,向政府行政部門遊說此次TANGOs之行動意義與重要性,特別是因為台灣並非聯合國的正式會員國,因此無法透過官方管道參與全球環境議題之治理,所以透過台灣NGOs的綠色外交行動,不但可以拓展國際外交之生存空間,同時,經由國際NGOs之串聯,參與全球環境問題之治理,這些來自台灣環境NGOs的自主積極行動,是不容抹煞的,也絕非陳文中所描述的「在籌備的初期的確有些被動地勉強結合成TANGOs」。反而是因為TANGOs的組成與遊說成功,促使行政院環保署於今年五、六月間成立「六人小組」會議,並建立了政府與TANGOs之溝通管道。 同時,我們也不認為此次參與南非地球高峰會為一朝聖之旅,或是為個人資歷跨洋鍍金之大拜拜聚會,若是如此,台灣的NGOs大可不必大費周章進行團體的串聯與結盟,還要在行前召開數場的環境議題研討會,努力促成一個討論對話的公共空間,讓台灣許多投入環境運動的工作者,可以就不同的角度立場,提出自己的觀點,同時進行意見交換。正是因為我們認識到,參與此次的地球高峰會並不是去向「上級」做報告、交心得,(其實,存有這樣的想法正是對綠色運動所欲揭櫫的草根自主的精神相違背),而是透過此次地球高峰會的契機,讓國內的環境NGOs與政府相關部會回頭省視台灣十年來的發展軌跡,並在一個全球關切的視野下,尋求地區性行動的方案與國際合作的空間。 甚且,我們也可以自豪地提出,在許多環境議題上,台灣NGOs所做的卓越貢獻,足以作為其他地區的參考,以馬告國家公園運動一案為例,帶頭發起運動的環境NGOs走出了中產階級環境觀念的侷限,而在運動過程中與原住民團體對話,進而整合出尊重原住民自然主權的新的運動方向,也進一步影響政府相關決策,這在全球的森林保護運動中,都是非常珍貴而難得的運動經驗;另外,美濃反水庫運動成功地整合地方社區與國際團體的力量,也生產出新的運動文化,如美濃黃蝶祭或是交工樂隊之運動音樂。這些台灣NGOs運動的斐然成就,是不容抹煞的。而陳文中所言要成立審議NGOs之成效機制,以評估5年後是否具備參與2007年的聯合國5年檢討評估大會之資格,就真的完全不了解民主社會當中NGOs與公民部門相對於政府的自主性地位,才會產生出這類政府部門反過來監督NGOs的謬論(關於NGOs與政府關係請詳見筆者與楊長鎮先生之「從參與地球高峰會談台灣NGOs與政府關係」之分析)。 當然,我們也十分熟悉一般外界會對NGOs組織文化的批評,諸如,花費許多溝通時間、開會沒有效率、意見難以整合、工作沒有績效等等。身為NGOs工作者,當然需要虛心接受這些批評與指教。然而,我們更需要指出的是,過多的效率可能是獨斷,太少的溝通可能是人性的工具化,而太過整合的意見可能是八股無聊。 身為NGOs的工作者,我們認識到彈性而多元的NGOs的存在,就像是一隻看門狗,在一個不斷制度化、專業化、工具化的全球體系中,四處走動,隨時吠兩聲,汪!汪!好提醒大家,在這個逐漸僵化、集中化、單一化的人類社會制度中,所可能產生的危及人類永續生存的危機與問題,而這對NGOs的任務而言,可能是更重要的。 ●[演講]2002繽紛海洋系列講座-當人遇見鯨 --﹥ 時 間:8月3日(六) 下午2:30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成立以來,一直以『帶領更多人親近海洋』為職志,我們累積了多年的花蓮海域鯨豚生態及海岸風貌照片,自6月起舉辦『2002繽紛海洋』攝影巡迴展暨系列講座,邀請您一起來關心我們的海洋、與我們分享與海洋鯨靈交會的剎那! 詳情請參閱 http://www.kuroshio.org.tw/html/2002photo.htm 時 間:7月1日-9月30日 這個時候,正是山上台灣百合盛開的季節。 準備了一陣子,上星期五、六分兩次將作品寄到玉山國家公園梅山管理站展覽;這一次準備了行走各地拍的照片、海報和果莢,還有相關的資料。歡迎大家暑假期間經過南橫時蒞臨指教,也請大家將這訊息傳出去給您的親朋好友。 展覽會場放置一些相關的資料和故事,可以讓大家在休息時候同時也可以靜下心停佇於文字之間;旁邊的留言簿可以留下一些心得與感想來和大家分享與交流。 ※每月第二週星期二公休。 ★[本會訊息]「動物開麥拉」專欄預告 --﹥ 推薦:陳瑞賓 (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 還記得十幾年前考上動物系的時候,原本自信滿滿的想著,等到上台自我介紹時,只要說出我是第一志願考進來的,一定會獲得大家熱切的歡迎。還在腦中勾勒著大家鼓掌的畫面時,第一位上去了…「我是北X女中某某班,我是第一志願考進來…」心裡想著,嗯,沒關係…。第二位上去了…「我也是北X女中,我是剛那位的隔壁班…」嗯,又是一陣熱烈的鼓掌…接連二十幾位了,沒想到還是「我是XX高中,我也是第一志願考進動物系的」掌聲越來越稀疏,好像習以為常了…嗯,奇怪,怎麼這個冷門,又不知道畢業後能幹嘛的科系,怎麼會有那麼多人熱切的想讀呢?研究動物真的這麼吸引人嗎? 「動物開麥拉」專欄初次將介紹動物讀物-「動物勉強學堂」。作者張東君小姐正是這麼一位從小為了搶救床下的毛毛蟲不惜跟父母翻臉的動物小姐。雖然,場景搬到了日本京都大學,半夜拿著手電筒追蹤青蛙被情侶誤會追打、在公園林子裡被警察誤會成流浪漢、長腳的蛇…。想多了解研究動物的樂趣與生活上的點點滴滴嗎?敬請期待「動物勉強學堂」! ★[本會訊息]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 適逢ENS進行網頁維護與改版時期,舊有新聞連結失效。欲查詢全文的讀者,請暫時將連結中的「ens-news.com」以「ens.lycos.com」取代,即可讀取全文。待進一步處理後,再另行告知。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