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中彰濱海岸大杓鷸族群變遷滄桑史 作者:蔡嘉揚 (東海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前 言 台灣對於電力需求愈來愈高的年代,電力能源的開發是不停止的任務。而對反核能的環保人士而言,尋求其他替代電力更是迫切的責任,所以風力電廠的開發正是順應這樣的潮流,正在台灣的電力市場開始嶄露頭角。尤其風力發電的技術進步,發電效率正在逐漸提升,的確是最佳的替代能源之一,尤其是在台灣的海岸地區,一向都是風力資源相當豐富的地方,因此在海岸地區設立風力電廠的趨勢會愈來愈明顯。目前就已經有彰濱工業區、台中港、新竹一帶都是國內外風力電廠業主積極想要開發設立的地點。 可惜,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風力電廠有好的一面,也有他的負面影響。台中彰化海岸地區正好是台灣最重要的潮間灘地,也是大量水鳥聚集覓食度冬的地點,當風力電廠的葉片發動機沿著海岸綿延數公里的時候,正好位於水鳥從潮間灘地飛往內陸一面無形的牆。雖然這些風力發動機葉片已經不會像當初美國加州設立時所稱的禿鷹攪拌機,會有被鳥類撞擊而被攪拌的危險,但是已經有不少的文獻報告指出所矗立的發電機的確已經對鳥類的棲地選擇有重大的影響(Kingsley & Whittam 2001)。而風力發動機對於低空飛行遷徙性的燕雀目鳥類,也都有撞擊的報告。由於台灣目前擁有在澎湖和雲林六輕麥寮的兩座風力發電廠都屬於小規模試驗性質,目前並沒有足夠多的資料來探討風力電廠對鳥類造成的影響。 因此本篇文章希望從大杓鷸在台中彰化海岸變遷的歷史來探討,當風力電廠設立以後,可能對大杓鷸產生的影響來探討風力電廠設立時應該考慮的問題。 大杓鷸簡介 大杓鷸(Numenius arquata)是鷸行鳥科中體型最大的種類之一,可長達15公分且下彎的嘴,的確是非常引人注目,鷸行鳥科的羽色雖然不是很鮮豔亮麗,但是其色調和海岸灘地的柔和搭配以及一大群在海岸群飛覓食的盛況也是非常壯觀吸引人的。 大杓鷸在世界上的分布雖然還是屬於普遍的鳥種,但卻只有兩個亞種,也就是命名亞種和東方亞種。東方亞種的體型與嘴長都略大於命名亞種,大致上是以中亞的烏拉山為界,在西邊遷徙繁殖的是命名亞種,分布在西北歐到北非地區。而在東邊遷徙繁殖的就是東方亞種,分布在東北亞到南亞一帶。我們台灣的大杓鷸就是東方亞種而且位於大杓鷸整個東亞的遷徙路徑的中間點。 大杓鷸在台中彰化海岸一帶的活動史 台灣島內大杓鷸的分布在西海岸灘地從北到南都有零星的分布,唯獨在大肚溪口一直有大量的族群在此覓食渡冬。在彰化大肚溪口和彰濱工業區一帶曾經有三千多隻的記錄,彰化縣海岸境內重要的鳥類資源,也是台灣地區最大的度冬族群。根據東海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劉照國(2002)對彰化大肚溪口彰濱工業區大杓鷸的活動模式調查結果,目前大杓鷸主要利用在彰濱工業區線西崙尾交界的灘地做為漲潮期間的休息地。退潮時則往南或往北沿海岸線或是往低潮線方向飛去。部份時期會飛往彰濱工業區崙尾區和鹿港區之間的灘地上覓食。 我們可以知道雖然大杓鷸在空間地理上的位置和棲地利用的部份並不會直接利用工業區的土地,但是從大杓鷸過去二十年間在大肚溪口的利用情形來分析,風力電廠的興建很可能使大杓鷸放棄或改變原有的棲地利用方式。在1980年代以前,大杓鷸主要是利用大肚溪口北岸做為棲息、覓食的地點,直到1987年台中火力電廠開始興建以後,大杓鷸便離開北岸往南岸的伸港區活動,這是大杓鷸第一次棲地利用的改變。從1984年到1992年之間大杓鷸在大肚溪口南岸的伸港區活動,主要群集的數量大約九百到一千二百隻左右,其他較小的群集也有數十隻到上百隻左右,族群總數量大約可達兩千隻。漲潮期間在魚塭內棲息,退潮時則在伸港區灘地覓食。 【文章連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