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政策]106國領袖將參加高峰會
不包含美國 --﹥
美國,紐約州,紐約市,2002-07-30
(ENS)- 聯合國今天宣布,已有106個國家領袖正式表明將參加8月26日至9月4日在南非約翰尼斯堡舉行的「聯合國世界永續發展高峰會」(WSSD)。歐洲、俄羅斯、中國、加拿大與日本各國的領袖將會到場,惟美國白宮至今尚未表明布希總統屆時是否前往南非赴會。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2/2002-07-30-03.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073001
◆[環境政策]研究分析顯示:調整稅率結構即可保護地球 --﹥
記者
Bernie Fischlowitz-Roberts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7-30 (ENS)-
許多國家已開始稅率調整措施,在降低所得稅的同時,對破壞環境的產品或活動調高課稅。就目前而言,這種稅率調整措施對世界各國政府稅收的影響不大,僅佔3%左右。然而,各國也更加清楚地認識到,稅率結構調整對環保目標的達成有其影響力。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2/2002-07-30-02.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073002
◆[環境政策]美國布希政府將乾淨天空法案提交國會審查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7-30 (ENS)-
美國布希政府一項以市場為基礎導向的發電廠空氣污染防制計畫──即所謂的「乾淨天空」法案,在昨天提交國會審查。不過最新的全國民調顯示,大部分受訪者並不認同這樣的政策走向,反而傾向延續現有「清淨空氣法案」中的強制性污染排放減量等管制機制。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2/2002-07-30-07.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073003
◆[生態保育]美國長葉松林將成為保育地 --﹥
美國,紐約州,紐約市,2002-07-30
(ENS)- 設立於紐約市的「綠樹基金會」(Greentree Foundation)昨天表示,全世界最後幾片長葉松林之一,即日起將由「自然保育組織」經營,且最終將由該組織所擁有。綠樹基金會為一私人基金會,其創辦人惠特妮女士決定將喬治亞州5,200英畝的綠樹林交由自然保育組織經營,這片林地為該區(美國東南部)最富生物多樣性的私人產業。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2/2002-07-30-06.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073004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8-05 --﹥
-
[生活環境]三重環保公園
臭味撲鼻。台北縣政府在大漢溪畔舊三重垃圾場址,興建面積達十三公頃的三重環保公園,昨天舉行啟用儀式。公園內有籃球場、壘球場、直排輪溜冰場等設施,但因三重市公所垃圾轉運站就在旁邊,陣陣臭味撲鼻,如何提高使用率是個難題。
(三重 中時電子報)
-
[生活環境]累積超過千噸垃圾
累壞清潔隊員。為了防治登革熱,高雄市動員兩千人力一連三天的大掃除,今天進入尾聲。環保局表示,這三天清除的垃圾量,估計超過一千噸,而清出這麼龐大的垃圾量,雖然讓高雄市乾淨許多,卻也累壞了清潔隊員。
(高雄 年代新聞)
-
[生活環境]垃圾變燃料 首座固態廢棄物衍生燃料示範廠落腳花蓮。花蓮縣政府與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資源研究所於2日正式簽約,在花蓮縣豐濱鄉合作興建國內首座「固態廢棄物衍生燃料」示範廠,該廠每小時可處理1噸都市垃圾,預定2003年底前完工並正式運轉。
(花蓮 東森新聞報)
-
[生活環境]輕颱卡莫里成形 台灣中南及東半部應嚴防豪雨。
(台北 東森新聞報)
-
[生活環境]創世基金會與京華城合作捐發票送環保購物袋。
(台北 中央社)
-
[環境政策]高高屏預計明年實施空污總量管制。環保署預計在明年,於台灣污染最為嚴重的高高屏地區,實施空氣污染的總量管制。
(台北 中網理財)
-
[環境政策]10日至18日舉行「環境清潔週」
環境太髒將罰錢。登革熱病例截至7月底已超過500例,環保署提出「登革熱病媒蚊孳生源清除行動」,8月10日至18日舉行「環境清潔周」,並首度將公家機關納入配合環境清理範圍,對於孳生場所祭出罰責,不配合清理將法處1200至6000元。
(台北 東森新聞報)
-
[生態保育]水雉復育區擬與菱農合作。由於台灣高鐵公司及高鐵局內部目前傾向不再砸鉅資向台糖租地,官田鄉水雉復育區擬改與菱農合作,補貼經費推廣種植菱角田,藉此創造多贏的局面。
(台南官田 中華日報)
-
[能源議題]中港風力發電縣府快審催生。德商英華威公司有意在臺中縣海線地區投資四十億設置風力發電設施,由於風力屬再生能源,具環保概念,臺中縣擬先訂定審查機制以加速作業流程外。
(台中 中央日報)
-
[水資源]水價調整方向
將訴諸民意。為落實自來水價反映成本,經濟部及研考會等單位研擬水價調整三方向,一是僅調整旱季水價,二是除水質較差地區外,其他地區均調漲,三是均不調漲。
(台北 工商時報)
-
[水資源]木柵動物園雨撲滿
每月省30萬水費。 (台北 民視新聞)
環境資訊協會 高英勛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0&d=2002-08-05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8-05 --﹥
-
[生態保育]海域溢油污染危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50多名專家學者昨在深圳發出倡議建立油污損害賠償機制。從1994到2001年,深圳共有船舶溢油污染53起,平均每年約8起,因此學者建議應儘快建立油污損害賠償機制。
(廣東 廣州日報)
-
[生態保育]會寧加快生態建設步伐。甘肅省會寧縣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機會,全面實施退耕造林、灌區農田防護林暨綠色通道工程、城區「三山」綠化三大工程。
(甘肅 甘肅日報)
-
[環境政策]別讓污染拖了發展後腿
廣東召開粵東污染綜合防治工作會議 (廣東 中國環
境報)
-
[環境政策]應對外國環境壁壘大力發展綠色包裝。順應全球環保潮流的要求,中國將大力發展"綠色包裝",以應對各國技術壁壘、環境壁壘和檢疫檢驗規則的挑戰。
(北京 新華社)
-
[生活環境]湖北開展環保下鄉活動。湖北省積極開展環保知識下鄉活動,廣泛進行環保知識普及、環保咨詢和環保法制宣傳教育。
(湖北 中國環境報)
-
[生活環境]國家農業部計劃5年基本解決「餐桌污染」。中國國家農業部日前宣佈,計劃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實現食用農產品的無公害生產,解決「餐桌污染」,使農產品質量安全指標達到發達國家的中等水平。
(廣州 東方日報)
-
[水資源]臨夏市地下深層取水成功。
(甘肅 甘肅日報)
-
[土地與水文]三步走
中國確定今後50年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目標。第一步是從現在起10年內,每年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萬平方公里,到2010年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5萬平方公里。第二步是從2011到2030年的20年,第三步是從2030年到2050年。
(北京 中國 新聞社)
-
[土地與水文]多種模式綜合開發小流域
江西石城農民熱心生態建設。江西省石城縣在生態環境建設中,採取承包、租賃、拍賣等新舉措,吸引了4萬多戶農民參與,投入治理資金約6億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約26萬多畝。
(江西 中國環境報)
環境資訊協會 高英勛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1&d=2002-08-05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7-30 --﹥
-
[生活環境]運動時的空氣污染狀況與心臟疾病風險有關
-
[生活環境]山巒協會發表新報告
彰顯有效的交通紓解計畫
-
[生活環境]偵測公用設施滲漏物質
太空總署研發感應器
-
[環境政策]不當拆除石綿觸法
4名紐約人獲罪
-
[環境政策]洛杉磯斥資數百萬美元改善空氣污染排放
-
[生態保育]青魚(Black
Carp)可能會被禁止輸入
-
[生態保育]密蘇里州死亡魚隻價值近330萬美元
-
[生態保育]阻止石油開採有功
公園管理人獲表揚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2/2002-07-30-09.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newsdb.php?d=2002-07-30
■[環境的未來]聯合國:每天有數千名兒童死於污染 (上) --﹥
聯合國在5月8日發表「環境對健康的衝擊:新千禧年的兒童」報告指出,全世界每天有約5,500位兒童死於因污染的水、空氣與食物所導致的疾病。在這份報導中,詳細描述了環境惡化對這群地球上最脆弱居民的致命威脅,環境中的病菌污染造成兩大引起兒童死亡的主因:腹瀉與急性呼吸道感染。報告中點出,雖然過去十年來兒童福利與環境都有所改善,但是每天依然有數千名兒童死於與環境污染相關的疾病。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的執行主席貝拉米(Carol Bellamy)說:說:「過去十年來我們有長足的進步,今日的兒童更健康,也有更乾淨的水。」但是她補充:「但是令人不安的事實顯示,我們幾乎還沒有開始處理一些主要的問題。有太多的兒童,只要有乾淨的水和衛生設備可用,即可避免死於疾病。」
全文與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y2002/2002-05-10-06.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龐中培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全文:http://e-info.org.tw/issue/environ/2002/en02080501.htm
▲[南非地球高峰會]編輯室小語 --﹥
十年一度的地球高峰會,即將於今年8月正式在南非約翰尼斯堡展開,而台灣的NGO團體也正努力地爭取與會資格。在此同時,開始有人注意到這些相關訊息,並針對此次NGO團體與政府機關單位共同前往參與南非地球高峰會一事,提出不同的思索方向以及創造出一個不同於以往的討論空間。
相信各位讀者都還記得從上星期開始,在環境資訊電子報中陸續出現的[南非地球高峰會專欄],以及各種相關的文章。為了讓各位讀者能有系統的認識,即日起,我們將在南非地球高峰會的會前以及會議期間,為大家提供不同的[南非地球高峰會專欄]。
敬請各位讀者,不吝指教。謝謝!
▲[南非地球高峰會]1992地球高峰會議回憶錄
(一) --﹥
作者:王俊秀 (清華大學社會所教授)
號稱自1992年瑞典斯德哥爾摩「Human Habitat」會議以來最重要的一次全球環保會議於1992年6月3日起展開,此會議有來自世界各地185個地區及國家的代表參加,共涵蓋三種層次:聯合國會員國的官方會議,又稱地球高峰會議(Earth Summit);其次為國會議員的論壇,以及一萬團體共有三萬人的NGO(非政府組織)民間代表參與的全球論壇(Global
Forum)。
國內來的參與者估計有40人以上,除了有三張國會議員論壇的請帖或參加證外,大部份的與會者(包括政府各部門代表一團及民間環保團體及學者一團)皆參與全球論壇。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column/WSSD/2002/ws02080501.htm
▲[地球日專欄]台灣生態足跡概況 --﹥
作者:林明志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
全球1996當時平均每人生態承載力為2.18面積單位,扣除生態足跡2.85面積單位後,生態赤字為-0.67面積單位。而台灣平均每人生態承載力僅為0.20面積單位,扣除生態足跡4.34面積單位後,台灣呈現生態赤字高達-4.14面積單位,遠高於全球平均水準,比OECD國家的-3.80面積單位還高,顯示台灣人民對環境超限使用負荷之重。
換句話說,台灣的生態承載力已經相當的低,即自然資本相當貧乏,而依賴進口絕大部分的境外生態承載力來支持台灣目前的生態足跡,不僅挪用了其他國家的生態資源,甚至挪用了下一世代的生態資源。
生態足跡與生態赤字指標是21世紀的生態經濟新工具,讓我們可以追蹤國家、城市、家庭與個人的發展是否往可持續方向進展,讓我們可以深刻地了解到自然資源使用對地球的生態衝擊,進而改變生活方式以邁向永續未來。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column/earthday/2002/ea02080501.htm
●[徵求]環境資訊電子報徵儲備編輯 --﹥
時 間:7月31日-8月15日
地 點:台北市八德路3段12巷70弄15號1樓
主 辦: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E-mail: service@e-info.org.tw
來吧,我們需要你!
你嗜新聞嗎?你關心環境嗎?你的眼睛總是不自主落在環境新聞上嗎?你的耳朵聽見環境議題總是特別尖嗎?你想做些什麼又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嗎?
環境資訊協會徵求電子報儲備編輯,性別年齡不拘,無經驗可,最重要的是一顆熱忱的心!
●[活動]懷愛心、走自然、看奇觀 --﹥
時 間:8月10-14日(每日一梯次)
地 點:淡水捷運沿線
對 象:親子(幼稚園大班以上),每梯次30人止
費 用:會員900元,非會員1000元
主 辦: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 02-23259190
捷運,是大台北地區的交通命脈、也是許多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但可知道在您所認為再熟悉也不過的景物之中隱藏著許多豐富的寶藏和秘密嗎?今年夏天,我們將告訴您淡水捷運『唭哩岸』站古老的部落傳奇、帶您探訪『北投』溫泉鄉動人的故事及走訪老街、也歡迎大家一同拜訪『關渡自然公園』--多姿多彩的生物圈與美景。
★[本會訊息]「動物開麥拉」專欄預告 --﹥
推薦:陳瑞賓 (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
還記得十幾年前考上動物系的時候,原本自信滿滿的想著,等到上台自我介紹時,只要說出我是第一志願考進來的,一定會獲得大家熱切的歡迎。還在腦中勾勒著大家鼓掌的畫面時,第一位上去了…「我是北X女中某某班,我是第一志願考進來…」心裡想著,嗯,沒關係…。第二位上去了…「我也是北X女中,我是剛那位的隔壁班…」嗯,又是一陣熱烈的鼓掌…接連二十幾位了,沒想到還是「我是XX高中,我也是第一志願考進動物系的」掌聲越來越稀疏,好像習以為常了…嗯,奇怪,怎麼這個冷門,又不知道畢業後能幹嘛的科系,怎麼會有那麼多人熱切的想讀呢?研究動物真的這麼吸引人嗎?
「動物開麥拉」專欄初次將介紹動物讀物-「動物勉強學堂」。作者張東君小姐正是這麼一位從小為了搶救床下的毛毛蟲不惜跟父母翻臉的動物小姐。雖然,場景搬到了日本京都大學,半夜拿著手電筒追蹤青蛙被情侶誤會追打、在公園林子裡被警察誤會成流浪漢、長腳的蛇…。想多了解研究動物的樂趣與生活上的點點滴滴嗎?敬請期待「動物勉強學堂」!
★[本會訊息]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
適逢ENS進行網頁維護與改版時期,舊有新聞連結失效。欲查詢全文的讀者,請暫時將連結中的「ens-news.com」以「ens.lycos.com」取代,即可讀取全文。待進一步處理後,再另行告知。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