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活環境]美國路易斯安那州4人感染西尼羅病毒死亡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ug2002/2002-08-02-02.asp ◆[環境政策]美國環保署拒絕延後實施柴油排放新制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8-02 (ENS)- 美國環保署已拒絕車輛製造業者的請求,表示將不會延後實施嚴格的柴油引擎排放新標準。環保署制定的規範在昨天出爐,規定凡業者在2004年(含2004年)以後出廠的車輛未達新標準者,將處以罰鍰。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ug2002/2002-08-02-06.asp ◆[生態保育]追隨布勞爾腳步 美國6名青年領袖獲獎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ug2002/2002-08-02-01.asp
環境資訊協會 莫聞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莫聞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ug2002/2002-08-02-09.asp 民生報記者鄭朝陽/報導 為了解台北市雨水下水道現況,台北市工務局利用自走式攝影車,檢視全市小管徑的雨水下水道,總調查長度為157公里,預計明年2月底前全部完成。工務局養護工程處表示,也將藉此建立數位化的雨水下水道地理資訊系統,更方便管理下水道。 養工處從去年5月開始,針對管徑未達1.2公尺、人員無法進入的小管徑涵管,利用攝影車進行全面性調查,目前已完成四十餘公里。養工處長羅俊昇說,若能建立數位化的雨水下水道地理資訊系統(GIS),平時的維護管理、障礙排除可以更方便、快速,但要建立這套系統,首要工作就是要做完全面性的清查;這次以人工檢視大型涵管,使用自走式攝影車檢視小型涵管,這項工作即可大功告成。 羅俊昇表示,有淤積的涵管立即利用高壓清洗車清理管線內的淤泥,淤積嚴重無法以高壓清洗車清理者,則委請環保局代為清理;目前已發現淤積較嚴重的部分共有31處,養工處將與環保局通力合作儘速清除。另外,清查結果也發現管線脫管或結構破損較嚴重的地方,共有51處,養工處也完成設計、發包加以改善,預計5月底前完成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在檢視過程中發現,部分業者將纜線附掛在雨水下水道內,雖然都符合申請程序,但附掛方式不符規定,影響水流部分共計122處,該處已立即要求業者改善,否則將開單處罰。羅俊昇表示,全部的調查工作將在明年2月底完成,屆時將根據檢視結果重新檢討台北市的排水系統,針對相關缺失作妥善的改善,預期可降低市區積水的情況。 ■[環境關懷事件]行道樹系列 (二)-前金二街臘腸樹倒事件後續發展 --﹥ 作者:林岱瑾 (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
由於前金二街的臘腸樹是民國72年左右,推行「社區鄰里全民綠化運動」時種植,當時協議交由當地里辦公室或社區負責日後維護工作,並由區公所督導,養工處提供植栽缺枯株之補植材料及技術性之諮詢服務,因此在6月14日養工處與前金區公所針對此案召開協調會議。 會議結論:
行道樹也是生命,同樣需要空氣、水份、土壤、成長空間,但我們卻常忽略他們的需求,所以在都市裡常可見被水泥、柏油封死的樹、被水溝或變電器夾在狹小空間的樹、被過度修剪的樹…,我們幾乎都不知道這會讓樹生病、衰弱、死亡。
行道樹的管理與養護工作是一項非常專業的工作,但其蘊含的想法也十分簡單,無非是把樹當作生命看待而已,而不是一味地從人的方便來決定,或是以不適當的方式照顧。 我們期待高雄市的行道樹都能受到良好的對待後,「美麗新高雄」才是真美麗。 本文原刊載【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電子報〈柴山報馬仔〉24期】 ▲[動物開麥拉-動物勉強學堂]人和動物一家親 (下) --﹥ 作者:張東君
於是根據動物學教室的相對論,非洲就比東京近於京都,理由是:『一年到頭,總是會有人待在非洲的某處,可是卻沒什麼人去東京。』 動物學教室中的『非洲幫』分成兩個系統,很容易就能夠加以區分。從外觀做分類時,有一頭棕髮就是研究魚的,因為他們長期泡在坦干依克湖中,湖水的成分讓他們的頭髮褪成棕色;而走路腳步輕、會彎腰低頭、講話時還會揮舞雙手、不停的比手劃腳的,就是研究靈長類的。 非洲幫共通的特徵,是在看見蚊子會驚惶失措,邊逃邊大叫:『蚊子!快跑!瘧疾來了!』這種現象在靈長類更是明顯。雖然大家都打了預防針,但因為猴子和人類的親緣近,各種疾病都會互相傳染,所以視蚊蟲比定時炸彈還要可怕。 和他們相較之下,研究魚的棕髮哥兒們就顯得老神在在,一來是因為他們大半時間都潛在水中看魚,不會暴露在蚊蟲的攻擊範圍之內;二來因為他們是徹底的癮君子,煙味重到連蚊子都嫌棄,連叮也不叮。 一般來說,日本算是已開發國家,沒有瘧疾、霍亂等流行病,但是依照動物學教室中的流言判斷,京都市的左京區(動物學教室所在地)一定是潛伏性的疫區,因為只要去過非洲的人一定被蚊蟲咬過,就算不發病也一定是帶原者。 分散各處的眾人,一年中唯一團聚的日子,是在壘球比賽的時候。平時窩在陳舊發霉的系館中的人,就像被放出牢籠的動物一般,在陽光下追著球跑來跑去。雖說目的在於舒活筋骨、彼此交流,實際上卻是因為看上獎品──成打的啤酒。而在比賽時,就算是平時在系館中走路慢條斯理、讓人猜不出研究對象的人,此時也都一一洩了底。平時在野外鍛鍊出來的腳力,或是跟蹤動物時培養出來的習慣,都會在此顯露出來。 於是,研究類人猿的人在跑壘時,兩隻手就不是夾在身體的兩側,而是垂在雙腿的旁邊自然晃蕩:研究鹿的就踞著腳尖跑,體態輕盈。所有人的跑姿,全都依照研究對象的腳的隻數,或是腳落地的先後順序,看起來真是幽默極了。 當然,每天都待在研究室裡看顯微鏡的講座,由於體力衰退,在比賽中總是敬陪末座。畢竟人類的腳力或運動神經,是比不過野生動物的。所以每年的啤酒獎品,總是落到人類、生態或行為講座的手中。 若是有機會碰上研究動物的人,在開口問之前,也許可以試著先猜猜看那個人的研究對象,滿有趣的。 【文章連載】▲人和動物一家親 (上) (下) 出處:【動物勉強學堂】,皇冠出版社 http://www.crown.com.tw/ ▲[南非地球高峰會]1992地球高峰會議回憶錄 (四) --﹥ 作者:王俊秀 (清華大學社會所教授) 生命之樹環保攤位巡禮(1992/6/4) 全球論壇舉行主要地點為佛朗明哥公園,其中除了服務設施及356個大帳蓬供各非政府組織開會外,就是一個生命之樹的大會象徵以及331個不同的環保攤位。 生命之樹的計劃是為了本次地球高峰會議所作的提升環保意識的一項工作,由事先印好的明信片背面的樹葉空格中填上對自己及政府的期許,然後集中至會場分國別掛成多串的樹葉,我們看到了很多小朋友對於環保的殷殷期許,但是惟不見台溥來的環保樹葉,只好現場作業,分別以代表團的子女姓名以「有其父母,必有其子女」的心情寫下對自己及政府的期許,彙集了一百葉送交生命之樹也算作了一件小小的環保外交。 經初步調查,在331個環保攤位中,以巴西本國的151個最多,其次為國際性社團及組織90個居次,按著才為外國的67,區域性13以及「人去樓空」者10個攤位。再就分類而言,331個攤位分類如下:行動型(114)、研究/發展(60)、社會(兒童、貧窮、女性及少數民族)(39)、教育(38)、其他(25)、出版(18)、宗教(15)、藝術(12)。 台灣的官方代表團攤位以台北經濟及文化中心出現,屬外國其他類,而民間代表攤位屬外國行動型。日本的近10個攤位皆屬外國行動型,例如水俁病聯盟及主婦聯盟等。 縱觀331個環保攤位,特舉出較令人印象深刻者介紹之。
雖然這些攤位當中也有各種商業行為,特別是與巴西亞馬遜河流域有關的各種紀念品為大宗,其餘為賣地球高峰會議相關的 T Shirt、各種書籍及錄影帶等。 但是和各種不同攤位的互動仍具有網路連絡的作用,兩個台灣的攤位佈置簡單且未有商業行為,但每天總有20個參觀者向民間攤位問及「台潛經濟奇跡」中「富裕中的貧困」的現象,另一方面每天發出1200張的「Yes,Taiwan Cares」的貼紙,也讓台溝「搭便車」在佛朗明哥公園中來回穿梭。 【文章連載】▲1992地球高峰會議回憶錄 (一) (二) (三) (四) 作者:南之南 一群海洋研究學者,搭乘漁訓二號,往南中國海前進…要去拜訪一個教課書上才看得到的地方,他們的任務,是瞭解南沙,調查南沙生態環境。 繼民國83年之後,這次是首次學術界再度造訪南沙,主要是高雄市政府委託工程顧問公司評估,開發南海(包含東沙與南沙),學術界才得以有機會重新踏上這塊淨土… 南沙群島其實涵蓋了大大小小100多座島嶼,不過我國的主權,僅擁有面積最大的太平島,太平島是南沙唯一有淡水的島嶼,也是我國最南邊的領土,光是單程航行就需要3至4天的時間。 太平島名稱的由來,是因為對日抗戰勝利之後,這座島嶼由我軍的「太平艦」負責自日軍手中接收,因此得名。但是有趣的是,從前的漁民都稱呼這個島嶼為「黃山馬峙」,而「峙」是「高聳」的樣子,因為漁民們在海上老遠就看得到這座島嶼。現在的外國海上地圖,均稱太平島為伊圖阿巴「Itu Aba Island」,而「伊圖阿巴」正是馬來語「那是什麼」,是不是十分有趣呢? 第一次造訪太平島,雖然只有短短5天,卻留下許多讓人驚嘆的回憶,清澈的海水可以透視數十公尺下的珊瑚礁景觀;白色的沙灘上,寄居蟹大軍肆無忌憚的在島上橫行;在附近的無人島,我們目睹了鳳頭燕鷗漫天飛舞的奇觀,甚至還協助綠蠵龜脫離陷阱,重返自由…… 南沙群島是由數個環礁所組成,像太平島的四周都是寬廣水淺的礁石平台,擁有非常豐富的生態景觀,而太平島的陸域,約20分鐘即可走完一圈。由於位處熱帶,屬海洋性氣候,溫度常在攝氏21至35度之間。島上地勢低平,地表是白色細砂土,為珊瑚礁風化所形成,下層則為向外展延數百公尺之堅硬礁盤。 太平島島上的林相,屬於典型的熱帶海岸林,植物平均高度5至10公尺。因接近赤道無風帶,少受颱風侵襲,故植物高大茂密。夏季西南風強勁,且時受颱風外流影響,雨量豐沛,冬季反之。島上的地下水位高,但水質含氯鹽,雖有水井數口,除島東水質稍佳外,其餘不適飲用。 一般說來,全島平坦而廣闊,由於長年國軍在這裏駐守,所以開發道路及增建軍事設施這二件事,成為最重要且必須的工作。因此我們今天可以在太平島看到修整良好的道路,國軍將環境整理得井然有序,就如同海上公園一般。不過,以人工方式建設這座島嶼的結果,卻造成部分自然環境被破壞,對自然生態的影響很大,例如:當初砍伐許多樹木做為開發道路與擴充軍事設備之用,就相對破壞了島上林相的完整性,這一點可以說是負面的不良影響。 ●[活動]潮、草、鬧、NOW-童樂會 --﹥ 時 間:8月10日(六) 上午9:30-12:00 屏東縣潮州區婦女書院的「一百多位婆婆媽媽們」,歷經12堂課的學習,大家均學有所成,發揮最佳創意,設計近12個遊戲站,和潮州地區的居民們一同分享。 活動設計如「普普屏東縣」、「版畫DIY」、「英文答客問」、「EQ平衡一夏」、「彩繪檳榔扇」、「自然大車拼」、「魚兒陸上游」…等,內容豐富又有趣,最後,還不忘和大家來一段「拈花惹草種花木」。歡迎社區親子共同樂,請踴躍參加。 ●[徵求]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招募250位定期定額捐款人 --﹥ 時 間:5月28日至12月31日 二年來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每日發行的環境資訊電子報為國內最活躍且最具規模的全球環境資訊媒體,環境資訊中心(e-info.org.tw)累積了超過二萬筆的環境資訊與圖文照片。為了在過去所累積的成果上再繼續發展營運,期待您能成為本會的捐助人,讓協會繼續維護網站系統以及供品質更好的電子報服務,並有餘力進行更進一步的環境資訊服務與環境教育工作,並朝向成為專為生態發聲的專業網路環境媒體而努力。 詳情請參閱 http://activity.ngo.org.tw/event.php?id=2056
播出時間:8月12日(一) 首播晚間10:00-11:00 封面故事 【國境之南,南沙記行】 我們將帶您到另一個更遙遠的國土-南沙群島,南沙群島其實涵蓋了大大小小100多座島嶼,不過我國的主權,僅擁有面積最大的太平島,究竟這塊最後的淨土,有什麼迷人的地方呢?一起來看看。 人與自然 【伴魚一生】 楊鴻嘉從民國39年一腳踏進魚類研究的領域後,至今已超過半個世紀。外人所認識的楊鴻嘉,不外是做鯨豚以及毒魚的研究,但是他還有一項鮮為人知的拿手絕活,就是畫魚圖。 在民國72年楊鴻嘉封筆之前,他總共畫了385幅魚圖,每一幅都是水產界的珍寶。20年後,高齡73歲的楊鴻嘉再度提筆,畫下第386幅魚圖,一尾白鯧魚。而我們也將有一個新的視野,認識魚與海洋。 看守台灣 【路的迷思】 從過去到現在,對於路的開拓,民眾都懷抱著美好的想像,期待道路的開闢為地方帶來繁榮與發展,所以我們在台灣的土地上肆無忌憚的開闢道路,但是路開了之後,真的為地方帶來長久期盼的發展嗎?開闢道路道路所產生的後遺症,有沒有成為公路單位檢討及改進的參考呢?開路之後自然的反撲,有沒有讓我們對於在土地上的任何開發有所思考、更審慎與節制呢?看看台灣這幾年山崩、土石流的問題嚴重,我們有沒有從中學到尊重台灣這塊土地、尊重大自然呢? 宜蘭台九甲線正準備進行道路拓寬工程,顧及雙連埤20幾戶居民進出,地方也希望發展觀光,因此公路單位順應民意,要將原本單線道的路拓寬成雙線道,但是一位在山上工作10多年的林先生認為,為了20多戶居民以及每天最多400位進入福山研究中心的遊客,以現有的道路條件,只要做局部的改善即可,他實在不了解,這條路有開發的必要嗎? ★[本會訊息]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 適逢ENS進行網頁維護與改版時期,舊有新聞連結失效。欲查詢全文的讀者,請暫時將連結中的「ens-news.com」以「ens.lycos.com」取代,即可讀取全文。待進一步處理後,再另行告知。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