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新聞-其他]立法院永續發展促進會召開「環境教育法」草案公聽會 --﹥ 本報訊 立法院永續發展促進會於23日上午10:00在立法院中興大樓召開「環境教育法」立法草案公聽會,除了討論目前不同的「環境教育法」版本間差異,更希望共識版本的草案送進立法院會的議場中,進行審查。與會人士來自官、方,學者及非政府組織,但是企業界並未有代表人士出席本次會議。 趙永清立委首先請各界代表發言,報告相關推動環境教育法草案立法的工作進度,官方代表均表示,主管機關各自設有相關法規與預算的編列,去推行環境保護與自然保育方面的工作,但是對於環境教育方面的實務較少觸及,而且,一般而言,政府單位在執行環保或自然保育工作時,鮮少就環境教育的概念去整合各項工作,但是都已體認到環境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相關立法將能夠為政府單位在執行公務時,帶來更多的法源依據。 草擬環保署「環境教育法」版本的邱文彥教授表示,在比較環保署與教育部兩個版本時,有三個主要的問題出現,一是兩個主管機關地位並不對等,可能會產生從屬問題,未來將如何合作?第二,民間非營利組織在推行環保或保育等相關工作時,經費一直很缺乏,因此未來經費如何運用將是關鍵。第三,民間組織提供了「非正規」的教育系統,而相對於教育部轄下的正規教育,它的重要性不可被忽略,這可以從目前有越來越多的環保或保育的相關獎勵看得出來。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李永展更進一步指出,未來如何規範經費運用,讓非政府與非營利組織能夠有充足的資源,為社會大眾提供更好的非正規教育,將是環境教育法中的關鍵之一。工傷協會秘書長顧玉玲則認為,民間組織也應該包括企業界,企業必須負起環境責任,因此企業也應該接受環境教育,以及受到相關法律的規範。 針對草案名稱應該是「環境」還是「永續」,草擬教育部「環境教育法」版本的梁明煌教授則指出,「環境」一詞的概念與內涵其實隨著時代變遷,21世紀的主題便是永續發展,因此,「環境」教育法更能夠得到立委們的理解與認同。 先前即有各界針對環境教育法草案進行過多次討論,因此,此次與會人士期待草案在新的立法院會期,能夠獲得立委們的重視,讓環境教育法草案早日通過。 ◆[環境政策]赫爾辛基巴士採購案獲歐盟法庭支持 有利推動綠色採購法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sep2002/2002-09-18-03.asp ◆[生態保育]全球研討會在德國波昂召開 倡言拯救遷移性鳥類與動物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sep2002/2002-09-18-01.asp ◆[全球變遷]科學家著手描繪全球空氣污染分布圖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sep2002/2002-09-18-06.asp ◆[其他]加拿大公司行賄以贏得賴索托水庫建造合約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sep2002/2002-09-18-02.asp
環境資訊協會 波特曼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波特曼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sep2002/2002-09-18-09.asp 作者:鄭廷斌 (看守台灣助理研究員) 曾聽一位前輩談過,當初馬偕剛來台灣判斷原住民和漢人的方法是,遠遠望去只要是樹木成蔭的一定是平埔族的住家,而漢人的聚居地樹木儘皆被砍光。所謂的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開山輔蕃就是把所有的樹砍掉以利農作,而這也導致過去林野間成群的梅花鹿,今天在野外一隻不剩。 因此,過去台灣的開拓史可說就是一部伐木史。當平地的森林幾已砍伐殆盡,官民又繼續協力砍伐山坡地,甚至深山的檜木,而因伐木所造成的崩塌、水土流失又導致土石流不斷;政府為此大力推行的所謂山溝野溪整治,就是全面水泥化,用水泥來覆蓋窒息所有土壤中的生物及生命。 山區是如此,而都市地區呢?據中國時報報導,成大建築研究所在民國87年的統計,台北市住宅區水泥化面積高達84%,商業區更高達94%。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林憲德公布最新調查結果,「台北市已開發區的透水地表面積比率只有16%,已經到了呼吸困難的地步了!」,他同時警告都市水泥化日趨嚴重,防洪、散熱都更加困難,都市也會愈來愈不適合人居住(民生報)。 在台灣開發蓋房子的第一件事就是砍樹,道路的行道樹也是一個蘿蔔一個水泥坑,管它會不會活。今天台北市外表美輪美奐的人行道全面換新工程,只是不透水窒息泥土的水泥工程,而各大公園及學校地下廣建停車場及地下室的水泥工程,除了影響樹根生長外,也讓泥土無法蓄積水,雨水無法滲流補充地下水,地下水也無法蒸散調節氣候。在高度水泥化之後,居住環境日漸高溫化的「都市熱島效應」日益明顯,都市洪水發生率也因此提高。 事實上若能根據經濟部水資源局主任秘書吳約書所舉的日本例子,將學校操場、運動場、公園、等生態綠地規畫為貯洪區;豪雨期間,這些場地不但可以被淹沒,地表下還開挖3至5米深,成為大型蓄水塘,自然滲漏補注地下水後所剩餘的雨水,則待大雨過後再行抽乾(民生報),這除了能補充地下水外,也能減緩颱風豪雨所帶來的大水,同時也較符合大自然將水留住的原理。 今天從山林到都市的大部分建設及作為,可說是不斷的為一波波的洪患、旱澇及生態災難蓄積能量。遺憾的是,大多數人民及官員的觀念,仍然認為用水泥才代表安全及美觀,而少有生態的概念。因此在報紙上經常可看到的環境災難新聞也就不足為奇了,而這些新聞也只是曇花一現的被淹沒在政治及經濟的新聞和八卦中,沉默的大眾依然沉默著,對於我們週遭的建設及納稅錢如何被花用似乎沒有太多人關心著。長久下去,官方版的「永續台灣」將是建設台灣成水泥叢林。 【看守台灣協會】http://www.taiwanwatch.org.tw 作者:張東君
除此之外,他們還討厭與人交往,除了談論到自己的研究對象以外,其他時間都好像有自閉症一樣,不常開口。像這樣的人,理論上來說是讓人敬而遠之的,但是在這間研究室中卻有一個例外,他的熱門程度簡直就像偶像明星一般,不但桌上的電話總是響個不停,甚至還會有「崇拜者」追到研究室來,惹得眾人不勝其擾。 這個例外就是研究鍬形蟲的荒古,他可說是「因蟲而貴」,不只地位崇高,身價也很貴──他年紀輕輕就已經找到了十餘種新種昆蟲,替新種動物命名的權利多到可以在指導教授退休時,送給教授一個以教授名字命名的昆蟲學名當體物。 我有事沒事就跟他說:「既然你有那麼多命名權,其中一個就用我的名字命名嘛!」而他也總是以「妳又不是我女朋友」這句話來拒絕我。 不知道為什麼,日本人視鍬形蟲為至寶,不論年紀,只要是男生就一定會有一段時間著迷於這種蟲。而且,這段迷蟲時間可以持續到死,其著迷程度甚至狂熱到連訂製棺材時,都要訂腐敗時可以當鍬形蟲幼蟲棲身場所的木材,真是連人帶心都獻給鍬形蟲。 所以對這些人來說,在鍬形蟲研究上是世界首屈一指的荒古,就成了拜蟲教的教主,只要是荒古寫的論文,他們一定會以很「虔誠」的心去翻閱。特別是當荒古又發現到新種之後,其論文更是頻頻被借出,而後這些教友們就會很「老奸」的去探索荒古的實驗地究竟位於何處,然後把荒古實驗地中的鍬形蟲幼蟲一掃而空! 荒古為了保護自己的研究對象,決定不將論文發表在日文期刊上,但是這完全阻止不了懂英文的蟲迷。最後,荒古只好學法文,再把自己的新種發現論文發表在法文的期刊上。 荒古去實驗地時,更像在玩「諜對諜」的遊戲,得要四下觀望是否有人跟蹤,再一鼓作氣從大樓的後門衝出去;儘管如此,他還是經常被帶著採集箱的狂熱份子逮到。 若只是為了自己的興趣,荒古在發現跟蹤者時還會好言相勸,但假如發現那是寵物販子要來抓他的蟲去賣時,荒古的脾氣立刻就會爆發出來,有時甚至氣到要揮拳揍人。 在夏天時,研究室的電話會自動轉為「蟲蟲熱線」,因為有許多父母們為了幫小朋友做暑假作業的昆蟲採集或飼育,不時打電話來問東問西的。除此之外,也有人會打電話來打聽在哪裡可以捉蟲來賣,想要趁「蟲熱」大撈一票;更有蟲販子為了要賣蟲給蟲癡們賺取佣金,不時打電話來騷擾荒古,要他出賣所擁有的稀有蟲類,荒古因此而討厭電話、討厭因蟲成名。 但是,「名氣」所帶來的並非全都是壞事。 出處:【動物勉強學堂】,皇冠出版社 http://www.crown.com.tw/ 作者:賴芬蘭 (綠黨中執委)
她頂著的水是為了灌溉還是為了飲用?有多少人在等著她頭上這一桶水呢?而她一天又要花多少時間與精力在運輸水上?這樣的情形不改變,她大概這輩子都在為一點點的水來回奔波,那麼她的人生是會是怎樣的呢?她的家人又是怎樣的呢? 約翰尼斯堡其實是一個350萬人口的現代化大都市,像大多數現代化都市一樣,裡面有許多的社會邊緣人,他們來自貧窮的鄉下,如果那個頂著水桶的女人有夢想,或她的家人有夢想,大概會想辦法到大都市中尋夢吧。然而在過大的都市中,她與家人卻無法趕上全球競爭的腳步,於是只得在都市中拾取一些碎屑,被視為都市中的老鼠或蟑螂。他們沒有工作,或者從事被人鄙視與少尊嚴的工作,拿勉強糊口的工資。偷竊、搶劫也是活口的方法之一。 貧窮下許多女人就去從事賣淫的工作,服務的對象仍是都市中的弱勢。這些都市邊緣人把愛滋帶回村落,傳給家中最親密的人。一位在約堡服務愛滋病患的慈濟志工說:「那真是一個扭曲的世界,當你認識的人當中,病的比健康的多,每年已經變成朋友的要死去3、40位……」疾病更拖垮了社會力。貧窮也像天災一樣,在身邊充斥時讓人欲哭無淚。 南非總統姆貝基以高峰會主席身分在開幕致詞時說:「多數人貧窮,少數人富裕;富裕如島,貧窮如海;這種人類社會豈可能永續?」詩一樣的感人演講,像極了被藝術家稱讚充滿生命力的非洲鼓聲,在高峰會場周圍的手工藝攤位上便宜賣。事實上如海的貧民對島上的富人而言簡直像瘟疫,我一直對「打擊貧窮」或「消滅貧窮」覺得諷刺,為了這場高峰會調來的幾萬名警力,不就像為了來約堡打擊貧困人,與消滅令人不悅的窮人嗎? 這場以打擊貧困與環境保護為主旨的高峰會,具體目標是達成把全球無法取得乾淨用水的10億多人,以及欠缺適當衛生條件的2億多人數量減半的目標。此外,還希望透過發展特定計畫以達到擴大窮人取得電力與健保、扭轉農地品質惡化,以及保護全球環境的目的。而「貧窮、開發不足、國家之內以及國與國之間的不平等,加上全球生態危機日益惡化,使得世人所生活的世界烏雲罩頂;然而,這也是人類社會首度有能力、知識與資源來剷除貧窮與開發不足。」不能說沒有得到美、歐及開發中國家領袖的共識,但對如何進行卻充滿歧見,我們看到貧、富國家代表間脣槍舌劍的爭議,卻不信這樣的討論有結局。 反全球化雖然在這次的高峰會議中還是重頭戲,然而以綠色理念為首的陣營卻在歷經長期爭論後主張綠化全球。因為打擊貧窮與不平等有賴國際間的團結合作;世界已成為地球村,許多全球化導致的加速破壞,也必須透過全球綠人的串聯,共同加以改變 。 在綠化全球(Greening Globalization)中共同推出的能源政策是推動可再生能源。我心裡想著,在南非如果不受不正義的剝削,只要肯耕作,是不至於貧困的。耕者可以利用再生能源-利用太陽、風力、與生質能產電與熱,村民可以打水灌溉,糧食不虞匱乏,吃剩的再予出售;有社區性的電力,除了供自己所需外,也可以做鄰區的交換,例如風力發電不足時,可以接生質能發電….他們真的可以自信的活在自己的社區裡,不必到都市作老鼠與蟑螂,肯定自己的主體性與文化,不必去接受不合適的施予,有願景就會努力,照藍圖努力就會脫離貧窮。 我們在南非一次又一次的去生態城市,研究了又研究,其實在所有生態旅遊中我們最缺乏的是,設身處地去體會一下那位頂著水桶走幾公里取水的女人,她的機會在哪裡? 原文詳見:http://e-info.org.tw/column/WSSD/2002/ws02092401A.htm ●[徵求]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徵執行秘書 --﹥ 時 間:9月20-30日 執行秘書一名,熟悉電腦文書作業,關心海洋保育,對鯨豚與漁業感興趣,個性獨立積極,細心體貼,勇於嘗新與學習,能勝任打雜與助理之角色,善折衝與溝通協調,意者請將履歷表及自傳 Email: kuroshio@seed.net.tw ●[課程]荒野保護協會桃園分會-推廣講師訓練課程 --﹥
時 間:9月27日(五) 在荒野,有一群講師藉著美麗且扣人心弦的幻燈片,遍佈各地熱情地闡述大自然的美好,散播荒野的種子,面對人群,您會用何種方式介紹荒野嗎?學習與人分享自然…… 由荒野資深講師群授課,教授推廣教材的使用技巧及觀念,連不習慣站在講臺上的人都可以現學現賣,我們相信您一定可以成為一個非常優秀的推廣講師,最重要的是—這是人生旅程上另一種試煉與成長,不論成敗,最終的贏家還是您自己,請您把握參與機會。 詳情請參閱 http://www.sow.org.tw/ ●[活動]台灣森林百景網路票選 --﹥ 時 間:9月21日-10月5日 9月21日將展開為期兩週的網路票選活動,開放網友票選出300張作品供專家評選出100張作品,希望頭過數位科技的傳播以及網路流通的便利性,將台灣森林美麗的影像傳播至全國各個角落,同時讓更多民眾也能藉由作品參賽和票選的活動,認識到森林資源的豐富性,以落實全民參與生物多樣性的保育工作。 參與票選的網友可再參加雙重抽獎活動,第一輪抽獎可得到可愛的森林吉祥布偶一款,有台灣獼猴、領角鴞、台北赤蛙三款布偶供選擇,限獨家量版2000個。第二輪抽獎在2000名得獎者抽出100名再贈送國家森林生態旅遊手冊20名、2002賞蛙圖鑑20名、自然生態攝影20名、森林筆記書20名及本會會刊一年份20名。 詳情請參閱 http://vote.csnp.org.tw/ ★[本會訊息]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 適逢ENS進行網頁維護與改版時期,舊有新聞連結失效。欲查詢全文的讀者,請暫時將連結中的「ens-news.com」以「ens.lycos.com」取代,即可讀取全文。待進一步處理後,再另行告知。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