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資料檢索2004陽明山蝴蝶季免費撥接上網

2004-05-24 (全文版)

 
  本日主題: 台泥花蓮廠二次檢測結果 已交由花蓮縣環保局依權責辦理
環境新聞 [生活環境]台泥花蓮廠二次檢測結果 已交由花蓮縣環保局依權責辦理
[其  他]立法院永續發展促進會會長交接典禮 環保團體參與熱烈
[土地及水文]歐洲海岸線受到侵蝕而沒入海中
[生態保育]鱈魚可能在15年內從世界海洋消失
[生態保育]非洲最活耀的活火山再次威脅大猩猩的棲息地
[環境政策]聯邦特別專門小組將主導大湖區的清理工作
[生活環境]404 Error:回收掛點了 電腦製造商回收成績不佳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4-05-24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4-05-24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4-05-19
環境事件 [環境關懷事件]高山纜車 一場價值觀的廝殺
專  欄 [自然與倫理]政治生態學
活動訊息 [活動] [講座] [營隊] [節目預告]
本會訊息 2002環境資訊年鑑-啟動環境之鑰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台灣新聞-生活環境]台泥花蓮廠二次檢測結果 已交由花蓮縣環保局依權責辦理 --﹥

本報訊

今年2月19日,花蓮地檢署檢察官依檢舉人舉發情是,於台泥花蓮廠進行開挖後發現地下的磚造建物,證實地下含有油污泥渣。  台灣水泥公司花蓮廠遭內部員工檢舉違法棄置油污案,經2月19日花蓮地檢署檢察官開挖證實地下含有油污泥渣後,引起環保當局與環保團體高度關切。由於第一次土壤採樣檢測範圍僅限於初次開挖地區,為確認土壤污染範圍,環保單位於4月19日二度前往現場採樣檢測,環保署土基會官員表示,二次檢測資料上週已函告花蓮縣環保局,後續是否公告污染控制場址,將由花蓮縣環保局依權責辦理。

  本案環保團體曾於4月8日按鈴控告台泥與代操作業者達和環保服務公司任意棄置事業廢棄物,並於4月15日偕同立法委員趙永清前往環保署關切,要求主管機落實監督稽查之責,並提出立即清查台泥事業廢棄物處理狀況、立刻公告該污染廠區為控制場址、撤銷台泥環保企業獎等訴求。因應環保團體要求,以及進一步釐清土壤污染範圍,環保單位於4月19日前往二度採樣,並承諾於兩週內公佈檢測結果,但時隔至今已超過一個月,中央及地方環保單位仍未對外公布數據;後續處理辦法尚未底定,應是環保單位目前仍未能公開說明的原因。

  二次檢測結果中,土壤中重金屬成分是否超過標準值,應是後續是否公告污染控制場址的關鍵。但另一方面,土基會官員表示,近2~3年來在花蓮美崙地區的監測資料顯示,當地的土壤重金屬背景值和其他地區比較起來相對較高,因此,是否要據以認定土壤污染是否為污染所致,仍需要加以釐清。目前,環保署已先將檢測結果交付花蓮縣環保局,由地方政府依權責辦理。

4月15日,環保署廢管處處長陳雄文承諾加強稽查台泥其他廠區。  至於清查台泥其他廠區部份,自4月15日廢管處處長陳雄文承諾每週清查2至3家廠區後,廢管處即聯合督察總隊分附各廠區實施稽查,並優先以和花蓮廠製程類似的水泥窯廠(含石礦場)為對象。目前共已完成12個廠區的清查,第一階段稽查的7個廠區,包括台泥和平廠、和平石礦場、蘇澳廠、竹東廠、花蓮廠、大肚廠及高雄廠等,目前已完成初步報告,其餘部分則尚在彙整中。廢管處表示,待整個稽查工作告一段落後,將對外界公佈一份完整的報告。

  廢管處官員表示,就第一階段的初步報告來看,並未發現重大污染或違規情事,惟水泥業從業人員的傳統觀念,多認為廢油是可回收再利用之燃料,並非廢棄物,因此確實有申報不落實的狀況,這一部分,已協請工研院輔導補正。

  至於撤銷台泥的企業環保獎獎項,環保署表示,將待檢調單位調查結果出爐後,再採取行動。(2004-05-24)

[台灣新聞-其他]立法院永續發展促進會會長交接典禮 環保團體參與熱烈 --﹥

本報訊

徐中雄、邱創進分別接任立院永續會會長、執行長職務。  立法院永續發展促進會上週五(21日)進行會長、執行長交接,國民黨籍立委徐中雄、民進黨籍立委邱創進分別接任會長、執行長職務。任行政院副院長葉菊蘭,也代表閣揆率領環保署長張祖恩、教育部長杜正勝、陸委會副主委邱太三、以及即將接任研考會主委的政務委員葉俊榮等內閣官員到場致意。徐中雄強調,永續會一向是集體意志、集體領導,會長是虛位,永續發展才是真的,將持續推動永續會的理念。

  會中並頒發顧問證書,包括綠色和平組織會長林聖崇、主婦聯盟基金會董事長陳曼麗、台灣環保聯盟副會長陳椒華等多位環保老將,從新會長徐中雄手中接下聘書,未來將與永續會共同為台灣永續發展努力。多位民間環保團體代表亦應邀前往觀禮,並於會後針對新十大建設等重大環境議題進行討論。

行政院副院長葉菊蘭率內閣官員與永續會成員合影。  永續會是立法院跨黨派次級團體,成員包括柯建銘、賴勁麟、趙永清、陳學聖、郭俊銘、周清玉、湯火聖、蘇治芬、鄭國忠、盧博基與錢林慧君等立委。永續會主要關心廢棄物處理、歷史古蹟保護、國土規劃、環保議題等,並定期舉辦立委與助理的讀書會、立法研習營。過去兩年主要議題包括在全台各地舉辦「廢棄物政策高峰會」、環境影響評估法修正、新十大建設檢討、搶救師大文薈廳、保護老舊官舍等等。(2004-05-24)

[土地及水文]歐洲海岸線受到侵蝕而沒入海中 --﹥

  比利時,布魯塞爾,2004-05-19 (ENS)- 根據對於由人類所引發的侵蝕問題所作最專業的研究報告指出 ,最近完成東擴的歐洲聯盟其1/5的海岸線正因受到侵蝕而消失當中,其中幾個較嚴重的情形甚至一年被侵蝕了15公尺。而《生活在海岸受到侵蝕的歐洲:沉積物與空間的永續性》此一報告是由歐盟執委會所企劃,並且在週一(17日)發表。

  海岸侵蝕對環境和人類活動均具有重大影響。它會使房舍落入海中,破壞道路等設施,並危及野生物的棲息地、海岸居民的安全,以及觀光業等經濟活動。

  海岸線遭侵蝕比例最多的3個國家,都是最近才入盟的新歐盟國家,波蘭有55%海岸線遭侵蝕,塞普洛斯37.8%,拉脫維亞32.8%。許多遭侵蝕的地區,不僅極富生物多樣性,並且是重要生態系的標竿。而且大部分的地區,都是歐盟「自然2000」保護區網絡所指定的地區。

  這份報告發現,密集的開發,加上為了營建與土木工程用途的採沙行為,是造成海岸侵蝕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海平面上升、暴風雨及洪水發生率增加,則造成問題更加惡化。

  根據報告指出,在歐洲,每年有100公噸原本應回補海岸棲息地的沙子被用作營建材料,或是被水壩、土木工程所攔阻。報告中說:「作為緩衝大海(侵蝕)力量的自然地區,正在逐漸消失當中。」

  要因應海岸侵蝕,必須有新的、符合永續精神的海岸管理模式。昨天在布魯塞爾的一場國際研討會中,該報告的結果與建議均被提出來討論。這次會議所討論的內容,將會列為歐盟即將於2005年春季出爐的「土壤主題策略」(Thematic Strategy on Soil)的參考資料。

[生態保育]鱈魚可能在15年內從世界海洋消失 --﹥

  瑞士,格蘭,2004-05-19 (ENS)- 全球捕魚船隊所捕獲的鱈魚量比30年前少了70%,在一項新的報告中,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提出警訊: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世界上的鱈魚將在15年內消失。全球的捕獲量已經從1970年的310萬公噸下降到2000年的95萬公噸;在北美洲,鱈魚捕獲量自1980年代早期以來已下降了90%,而在歐洲海域,北海鱈魚的捕獲量則僅剩下15年前的25%。

  目前全世界鱈魚存量最大的地方在巴倫支海(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東北方的一處海域),此處的鱈魚捕獲量佔全球的一半;但根據WWF這份以巴倫支海為主要焦點的報告,該地鱈魚存量正面臨到過度漁撈、非法漁撈與工業開發的威脅。WWF瀕危海洋計畫部主任克利普(Dr. Simon Cripps)表示:「鱈魚過漁狀況持續的原因,是由於漁業政策受短期經濟利益驅使所致。」

[生態保育]非洲最活耀的活火山再次威脅大猩猩的棲息地 --﹥

  剛果民主共和國,戈馬,2004-05-19 (ENS)- 任職於非洲野生物基金會的工作者指出,瀕絕的大猩猩和其他野生動物棲息的高山森林可能受到因尼拉岡戈火山噴發而產生的熔岩和火山灰所破壞。他們已經監控位於剛果民主共和國遠東的這個區域很久了。

[環境政策]聯邦特別專門小組將主導大湖區的清理工作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05-19 (ENS)- 美國總統布希昨天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要求聯邦政府組成新的特別專門小組以協調各州、聯邦代表處、以及加拿大清理五大湖區的工作。這項行政命令顯示出要改善五大湖區環境的努力是雜亂無章且協調不良的。

[生活環境]404 Error:回收掛點了 電腦製造商回收成績不佳 --﹥

  美國,加州,聖荷西,2004-05-19 - 位於加州聖荷西的環保組織「矽谷毒物聯盟」(Silicon Valley Toxics Coalition)18日公布了一篇年度報告,指出在美國的企業當中,電腦製造商的環境政策都很差,其中戴爾和HP是還算是比較好的。

  電腦產品中充滿了鉛、汞、氯乙烯以及其他有害物質,但是沒有任何一家公司產品回收率超過2%,聯盟的執行長史密斯(Ted Smith)稱之為「可悲」。其中聯盟的研究者特別點出了戴爾,這家公司過去是非常糟糕的,但現在已經停止利用在獄勞工回收,並且公布了更好的回收計畫。

  史密斯指出,其他的電腦公司,尤其是IBM,卻阻饒讓他們對回收負責的立法工作。IBM有著龐大的老舊電腦包袱,但是其市佔率卻已經變低了,因此該公司不願因回收而增加新電腦的成本。IBM對聯盟的指控不願發表任何言論。

  其他不在表上的電腦製造商如:Sony、Toshiba、Apple、Philips以及Lexmark等,成績都不及格。還有一些得到零分的公司,包括:eMachines、Sun、Samsung還有Acer等。

  史密斯說明:「目標訂在電腦只是第一步」,「因為他們對客戶壓力及品牌形象非常的敏感。我們的遠程目標是要由電腦工業跨向整個消費性電子產品。」

  目前美國許多州正在考慮對製造者開罰單,以使其對電子產品回收負起一些基本該負的責任。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4-05-24 --﹥

  • [生態保育]西濱芳苑段 為保護野鳥路線內移。台61線西濱快速道路福興、芳苑路段闢建工程,原規畫沿海堤路線興建,但基於保護漢寶濕地野鳥生態,決定路線往內陸移5百公尺,初估須增10億元經費。 參與溝通的鄉民代表及多名村長,都大呼「鳥」要比人珍貴外,也認為新路線中部分所經之處同樣生態豐富,因此要求路線規劃務必謹慎。 (苗栗 中國時報)

  • [生態保育]上萬隻小毛蟹逆流返家 20年來奇觀。台東金崙溪最近出現上萬隻小毛蟹朔溪而上的奇觀,這是因近連大雨讓大毛蟹順游到出海口產卵,而卵在這兩天孵化,小毛蟹立刻逆流而上,這種景象已有20多年沒有出現,保育人士說,這代表自然環境復育有成,相當值得興奮。此番盛況將持續一星期左右,民眾千萬要保持適當距離。 (台東 中央社)

  • [生態保育]七彩湖登山口隧道 將封閉擋車。因吉普車與機車玩家不斷進入南投縣丹大林道七彩湖地區,嚴重破壞景觀生態,南投林區管理處為了阻止車隊進入,以鐵閘門封閉隧道,卻被不肖業者用乙炔燒斷;然後在隧道口挖壕溝,但玩家以人力將車輛吊過壕溝。南投林管處決定以混凝土封閉往七彩湖的登山口隧道,加深壕溝,阻絕車輛,最快6月底封閉,所有車輛不能前進到七彩湖畔。 (南投 聯合報)

  • [生態保育]南仁山與龍坑 6月起開放。墾丁國家公園南仁山、龍坑生態保護區6月1日起恢復適度開放,每日開放進入生態觀察人數不變,南仁山400人,龍坑200人,欲進入民眾須先申請許可,並聽取簡報後始能進入。 (屏東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桃科整地 濫埋廢棄物曝光。觀音鄉桃科園區最近開發整地,清出大量10年前非法回填的廢棄物,初步估計有10多萬立方公尺,負責開發的台塑集團亞塑公司要花額外的時間、金錢處理,縣長朱立倫20日前往了解,要求縣府環保局控管,務必徹底清除廢棄物,不能再發生非法回填。清除費用全由亞塑負擔。 (桃園 聯合報)

  • [生活環境]焚化廠重金屬汙染 議員求真相。台中市議員20日考察垃圾焚化廠,因國家衛生研究院教授吳焜育曾指台中市焚化爐重金屬排放值過高,環保局提出報告反駁。兩份檢測結果差距過大,議員陳三井表示,就算採樣點不同,環保局仍應了解汙染原因後設法補救,而非再去做「符合標準」的報告來辯護。 (台中 聯合報)

  • [生活環境]暗管排汙 山豬窟漏繳使用費。台北市議員王欣儀接檢舉,指山豬窟掩埋場以暗管排放汙水至南港汙水主幹管,王欣儀20日會同衛工處官員會勘現場,發現卻有此事,並漏繳460多萬元使用費。環保局長陳永仁表此確是重大疏失,會懲處相關人員,並儘速繳款。 (台北 聯合報)

  • [生活環境]餐廳排廚餘 淺水灣變廢水灣。北縣三芝鄉清潔隊21日接獲檢舉,指淺水灣有餐飲店亂排廢水,隊長華榮爵率人檢查,發現曾被告發的海都市海產店,接管把廢水、菜渣排入較低漥的海灘,一旁咖啡館也接管排雨水,因此要求限期改善,否則按日告發。三芝鄉清潔隊目前設有兩組稽查人員輪班,全年無休,歡迎民眾檢舉。 (台北 聯合報)

  • [環境政策]鰲鼓溼地擬設靶場 東石鄉民反對。嘉義東石鄉鰲鼓溼地曾被國際鳥盟評估為全球七大溼地之一,也是台灣保存最完整的一塊溼地。然國軍有意在此設置空軍空投訓練靶場,鄉代會21日通過提案,堅決反對。縣政府也已函文國防部表達民眾心聲和縣府反對立場。 (嘉義 聯合報)

  • [環境政策]海岸復育 大肚溪口有難題。大肚溪口是國內最重要的河口野生動物保護區,經縣府爭取營建署支持,已列入海岸復育先驅計畫之一,包括伸港蚵寮附近的硬體建設以及海岸復育計畫等,補助經費超過千萬元,預計年底以前完成。但年度已過近半,能否如期仍有待克服。此外,停工多年的彰濱垃圾壓縮填海工程預定地,大多為違法開墾的魚塭,目前仍未及完工,未來善後等問題也相當棘手。 (台中 中國時報)

  • [環境政策]鹽埔垃圾猶在 議員關切。屏北垃圾轉運站啟用後,原鹽埔鄉垃圾場內還有4萬噸垃圾未清除,夏天一到惡臭連連,20日引起縣議員關切。環保局長徐和成表示,除積極辦理垃圾移除,還計畫把全縣老舊垃圾場復育成公園。另垃圾轉運站4月啟用,今年度焚化爐營運決算就可提撥比例回饋給受影響地區。目前僅鹽埔鄉列入回饋範圍。 (屏東 聯合報)

  • [能源議題]澎湖中屯設風車引抗爭。澎湖中屯已有4部風力發電風車,第二期工程同樣在中屯舊址再增建4部,但21日動工時引發中屯村民抗議。村民痛批當初林務局以造林用途徵收土地,老百姓以每坪不到100元賤價出售,如今卻租給台電,根本是欺騙民意;村民要求台電償還土地差價,雙方將再協商。另台電未來還計畫在核一、核三、大潭、台中、彰濱工業區、大園、新竹等地,陸續完成60部風力發電風車。 (澎湖 中國時報)

  • [土地及水文]高屏溪聯通管路無法供水 遭南化鄉民抗爭。10日爆裂的南化水庫與高屏溪大樹攔河堰聯通管路,經搶修完成。但台南縣南化鄉民抗爭,聯通管路至今無法恢復供水,所幸山區下雨,大樹攔河堰水位提高,充分供應台灣省自來水公司第七區管理處各淨水廠原水。 (台南 中央社)

  • [土地及水文]堆石護海岸 礁岩被鏟平。為解決西定河洪水危害,水利署在上游開鑿截流隧道,導引部分水流到外木山海邊排放。但包商在外木山施作工程時,鏟平部分天然礁岩,準備從海岸道路往海面堆放60公尺寬的塊石,保護海岸道路,卻造成海岸復育工地範圍內的礁岩傷痕累累,引發議論。工務局河川水道課將與水利署第十河川局聯繫,儘量兼顧道路安全及保護環境。 (基隆 聯合報)

  • [其他]擁抱大自然 獵人學校要圓夢。身兼作家、警察的撒可努,有感原住民失去傳統精神,發起建立獵人學校,今年3月已在台東太麻里香蘭部落的山丘上開始動工,只要想回到大自然懷抱的人,都能體驗排灣族獵人生活的健康態度。22日並舉辦募款園遊會,讓民眾感受籌建學校的熱情。 (台東 中國時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4-05-24 --﹥

  • [土地及水文]天池淤積嚴重 80年後可能不復存在。新疆天池因上游天然林被大量砍伐,再加上旅遊業發展,造成天池的森林、草場嚴重退化,山洪和泥石流頻繁發生,大量泥沙埋進天池,使湖面急速下降,預估80年後天池可能不復存在。5月20日搶救天池的專案啟動,希望改善天池的生態狀況,並阻止天池水域萎縮。 (烏魯木齊 人民網)

  • [土地及水文]江西連續遭暴雨襲擊。江西省近日內連續遭到暴雨襲擊,部分江河流域水位超過警戒線,平均降雨量達到127毫米。暴雨導致江西發生多起山洪災害,造成房屋倒塌、農田淹沒及人員傷亡。 (江西 中新社)

  • [生態保育]大興安嶺火燒跡地恢復生態效應。1987年的森林大火,使大興安嶺104萬公頃的森林遭受嚴重破壞。經過17年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方式,進行火燒跡地更新和生態系統恢復工作。目前樹木成林,生態效應已恢復,在涵養水源、防風固沙、淨化空氣、改善氣候等方面均達到火災前的水準。 (哈爾濱 新華社)

  • [生態保育]黃河口淤泥區成綠色林木長廊。山東「黃河口泥沙資源利用與生態保護研究試驗專案」日前通過驗收,這項計畫是在黃河泥沙淤背區內進行大面積生態植被種植,引進了14個楊樹品種以及銀杏、刺槐等,目前所種樹木絕大多數成活,已沿黃河邊建起長82公里的綠色長廊。 (山東 新華社)

  • [生活環境]生態化污水處理廠 曝氣池變觀光景點。採用完全生態化方式處理生活污水的污水處理廠,21日在北京正式建成。處理過的水質優良,可以替代工業用水,而且處理廠的曝氣池本身的大型水面,也形成美麗的景觀,還可朝遊覽公園方向發展。 (北京 青年 報)

  • [生活環境]血吸蟲氾濫 洞庭湖成「毒湖」。洞庭湖內血吸蟲氾濫,凡接觸到湖水的人都可能感染血吸蟲病,沿湖的岳陽、常德、益陽地區成湖南血吸蟲病的重疾區。這些地區氣候溫潤,河網密集,非常適合釘螺的生長,釘螺就是血吸蟲幼蟲成長的載體。血吸蟲卵在水中孵化後,便開始尋找釘螺,鑽入螺體,並在其體內發育,當釘螺遇水後,血吸蟲便鑽出來,浮在水面岸邊,伺機鑽入人或哺乳動物體內吸血。 (湖南 新聞晨報)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4-05-19 --﹥

  • [生物科技]各州聯合創制基因轉植作物法

  • [生活環境]非法販售的瀕危動植物製成品在美國各城市隨手可得

  • [生活環境]專家:以汞為保存原料的疫苗與自閉症有關無事實根據

  • [生態保育]聯邦判決通過保護野生的中河谷硬頭鱒

  • [生態保育]法院要求對73種稀有的外國鳥類採取保護措施

  • [生態保育]波多黎各的度假勝地計畫作為海龜的棲息地

  • [土地及水文]佛羅里達限制垃圾掩埋造成的地下水污染成效不彰

  • [土地及水文]山區的降雨量對鄰近的河流有長遠的影響

[環境關懷事件]高山纜車 一場價值觀的廝殺 --﹥

作者:劉曼儀 (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當我們不斷的思考為何反對高山纜車時,不如回到原點去思考,高山纜車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嗎?高山纜車是觀光客倍增的萬靈丹嗎?為什麼要冒著地震、颱風、土石流、高山病、環境破壞等種種的潛在危險,去改變國家公園保護區裡的景觀呢?到底是因應誰的需求?現今台灣的救難系統能應付纜車失事的救援嗎?對於一般民眾而言,沒有高山纜車會影響他們的生活嗎?

  在拜讀完經建會委託亞聯工程顧問公司所做的高山纜車期末報告書後,茲就以下各個面向提出反對的動機與理由:

一、地質破碎、地震頻繁與高山症,皆為高山纜車危險因子。

  高山纜車的相關建設能抵擋多少次的地牛翻身?台灣位於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交接處,因為板塊的撞擊而有造山運動孕育出台灣島多山的環境,但同時也因為位在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發生頻繁。

  天氣方面所要面臨的考驗,除颱風問題外還包括高山的強風。試問當纜車掛在3000公尺的高空中,如何抵擋惡劣驟變的天氣?當政府未作好事件前中後的各項規劃時,無疑是在增加山難發生的機會。

  目前所規劃的4條高山纜車路線除合歡東峰線之外,其他路線皆是在不到1小時的時間內上升1千公尺以上。「急速上升」是高山病症者最忌諱之事,症狀輕則頭痛不舒服,嚴重則肺水腫、腦水腫、甚至死亡。根據美國的報告,參與郊外活動所發生的非外傷疾病中,急性高山症僅次於感冒及拉肚子,是排名第3常見的疾病。

  上述困境,如欲採道路救援勢必又要開路,如此必然對生態環境造成衝擊;但空中救援施行上有其技術上的困難點。在台灣現今救難技術尚未純熟階段,無疑是飛蛾撲火。

二、高山纜車有違行政院所提出永續發展的理念。

  1987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我們共同的未來」中宣稱:人類的生存與福祉,有賴於能否將永續發展提升為全球倫理。行政院於民國86年8月設置國家永續發展委員;91年5月,行政院游院長有感於永續發展對台灣的重要性,指示永續會進行改組並兼任永續會主任委員。其中提到台灣地狹人稠,自然資源不豐,天然災害頻繁,對追求永續發展而言,比其他國家更具有迫切性。

  而要朝向永續發展不只是政令上的改變,更是傳統價值觀上的改變。顯然的我們的政策看似有改變,但基礎上的倫理觀上仍是把自然當成人類可隨意恣用的財產,以人為中心去思考高山纜車。在上位者的意識形態將會風行草偃影響到社會大眾的思維,執政黨有必要貫徹永續發展的理念,以作為國人良好的示範。

三、高山為環境敏感帶,負荷過重的遊憩衝擊將對原始生態造成難以修復的創傷。

  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在2003國家公園登山論文研討會中提到:「南湖大山是個生態敏感度極高的地區,讓我們不得不憂慮其承載能力,日益蓬勃的登山活動是否對南湖山區的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衝擊!」但又在結語部分提到:「政府目前正推動人人能登山的政策,因而提出登山纜車的計劃。」

  所謂「人人能登山」,是意味著搭乘纜車用不到1小時的時間到達登山者要花費3、4天才能到達的地方嗎?如此把更多人帶到山裡,美其名是「分享」自然,事實上是「分贓」自然,忽略掉我們應有的環境責任。

  這也是許多人非常擔心的一點,觀光遊憩是一把雙面刃,要如何在環境保護與觀光活動之間取得平衡?想要同時發展高山纜車與兼顧生態,就一定得嚴格限制承載量,並且遵守生態旅遊的原則──對當地文化與環境衝擊最小、經濟效益最大與遊客滿足最大的旅遊活動。

  再者,每小時幾百人的接客量,山林怎堪負荷呢?1個小時幾百位遊客進入山區,幾百雙腳的高頻率踐踏將對山林造成難以恢復的傷害。民生問題呢?是不是要在玉山北峰再建個全台最高的遊客中心呢?人製造的內部廢物和外部廢物要如何處理呢?人到了原始山林是為了享受在平地就可以得到的物質享受嗎?這種製造消費的意識形態就是最大的危機所在,而人潮帶給當地環境的衝擊如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台灣的山林對於我們而言如同諾亞方舟,一旦翻覆了,再多的修補也喚不回福爾摩沙。

  看看每到假日或旅遊旺季便塞車的中橫,看看人滿為患的清境農場,看看路上擠滿著蜿蜒水管,再看看當地的民宿到底有幾家是真正在地人經營的。把污染留給當地,利益卻由財團帶走,這樣算是「帶動地方產業」嗎?

四、興建高山纜車後如何教導孩子環境教育?

  當年因合歡主峰上興建電信平台事件,相關人員以前所未有的效率遭到撤換。如今同樣的政黨,同樣的行政院院長,卻提出如此大規模在山中興建「高山纜車」的想法。在位者是否有考量到全民環境教育的問題呢?

  一個真實的環境倫理,是自然本身有其內在價值,而不在於它對於人的生存與福祉具有意義,而人類對自然必須負起應有的環境責任。

  山自有其內在價值,這些價值是當你能像大山一樣的思考時,才能體會出來的。我們對待環境最大的錯誤,就在於以人類中心主義的看度去看待、處理,卻忽略掉人類只是地球住民裡的一份子。在高山上開挖地基、架設纜車線,讓人可以快速登頂,卻完全喪失登山「體驗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當教育者致力於如何讓孩子對自然感動、如何使他們與環境連結、如何讓他們更熱愛這片土地,以及如何讓他們願意產生環境行動時,國家建設卻一再一再的扯環境教育後腿,不願意上行下效的做個好的示範者。請告訴我們,興建高山纜車,以粗糙的政策破壞自然環境,這樣的負面示範,叫我們如何教導孩子尊重自然呢?

結語

  台灣高山地理環境有其天然的障礙,纜車的急速抬升所引發的高山病為遊憩埋下不定時炸彈。而台灣自許為法治國家,纜車規劃豈能枉顧國法?國家建設與法對立又與行政院所提倡的永續發展相違逆,叫人民如何信任政府!而對於生態浩劫,國家竟是如此的漠視,這樣叫我們如何教導下一代愛護環境呢?因此,我們反對興建高山纜車。

  籲請有關單位能以更宏觀的角度思考高山纜車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在此提出以下建議:

  1. 呼籲政院若要推動人人能登山,應終止高山纜車興建案,改為落實健全的登山系統與登山教育。並請正視目前台灣登山嚮導制的漏洞,建議讓原住民參與發展出良性的生態登山嚮導機制,同時也能帶動住民之生活產業。

  2. 請尊重在地住民權益與文化,在進行重大建設之前,對於居民生活所造成的影響應先審慎評估。再者,BOT發包方式是否能真正帶動地方產業並且回饋當地居民?還是只造福外來的廠商、財團呢?

  3. 關心老弱婦孺及行動不便者之要務,應將興建高山纜車的預算轉於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且迫切需要的社會福利當中。相信只要一條纜車線的錢,就能大大改善其生活中的不便。

  4. 加強台灣自然襲產的保育與維護,強化自然獨特的價值取代觀光客倍增的迷思。自然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其原始美麗,而非因為輕易到達。

  如果你也同意以上的理念,請上網連署(反高山纜車連署專區),謝謝!

[自然與倫理]政治生態學 --﹥

編輯:愛蜜莉.貝克,麥可.李察森
譯者:吳育璘 (生態關懷者協會)

  政治生態學,主張環境倫理必須成為一個團體的共識,大家必須一起行動;一般將這種主張稱為「綠色政治」。自然環境最首要的意義是做為「公地」,是有益於公眾的資產;任何一種環境倫理學如果無法影響環境政策,便形同無效。

以「環境倫理」為社會品質加分

  制定政策必須考慮「公地」與許多不同因素之間的關係,例如資本主義、擁有生產工具的人、市場力量、勞力人口、房地產發展政策、個人私有財產權、人口控制,以及利用自然資源製造的產品應如何公平分配等等。資本主義和個人主義不會主動顧及公眾利益。也不會有隻「看不見的手」確保一個民族與其自然景觀之間處於最佳的和諧狀態,或在該民族面對自然界動植物系、生態體系及事關未來世代的議題時,永遠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定。

  人類大多是根據本身的利益行事,而且會因此不惜犧牲自然環境,除非環境政策驅使他們反其道而行。一味追求短期利益會使情況一發不可收拾,尤其與某些社會力量結合之後更是如此。因此,立法規範個人與營利事業單位應如何使用自然資源十分必要。

  深入來看,這樣的倫理學在問:歐洲啟蒙時代的理性思惟與新興的生態運動,在理論和實務上是否相容。科學、技術、工業、民主、人權、自由、滿足偏好、追求付出成本後的最大獲利、消費者主義——這些全都來自啟蒙時代的世界觀,而且每個都是造成目前自然環境岌岌可危的罪魁禍首。根據倡導政治生態學和綠色政治人士的說法,啟蒙思想所揭櫫的那些積極的人文主義,必須以生態學的觀點多加節制和淬勵。

  考驗民主國家的方法之一是,觀察該國公民是否能夠實踐理性的節制,並發展出一種對待環境的倫理學,如同美國人過去25年來一直在持續耕耘的,不過這大致上還在公民倫理的範圍內。在21世紀更進一步的考驗將是,一個民族是否能從人類所在的生態體系著眼,追求人類全體的福祉,並發展出以環境為關懷核心的環境倫理學。一個社會的品質,不僅可以從它如何對待其奴隸、女人、黑人、少數族群、殘障人士、兒童或未來世代來一窺究竟,也可以從它對待其動物系、植物系、各個物種、生態系統和景觀地貌的方式上看出來。

將「生態價值」融入公共政策

  但真正能造成改變的,還是我們促成通過的法令規章。雖然關於取得水、牧地和木材等公眾資源的相關法規與限制已經由來已久,而以公眾利益為考量所制定的規範,以及將公共用地做為多種用途也早已行之有年,但「生態價值」卻一直到大約1960年才開始在政策裡出現。過去25年來,具有環境保護概念的法令持續實施中,其中包括美國國會制定的1百多項法案,各州、郡及市政府也有數百項法案陸續通過。

  國家環境政策法案(The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olicy Act)要求重大的聯邦計畫對其可能造成的環境衝擊,必須提出詳盡的說明,並且細述其他可能的替代方案。環境立法和環境訴訟案件一直大幅增多,而針對各相關環保局署如何使用公共用地的問題也引發許多爭議。大家越來越相信──一個國家的寶物包括自然賦予我們的一切,其中有些令人賞心悅目、有些則為生存所必須,但兩者的意義都不只是商品而已。

  某些倫理上的抉擇由個人決定,但有時候我們必須大家一起完成決策,透過「互相施壓,彼此約定」來達成一些由單獨個人、利益團體或企業無法做到的事。對於土壤、空氣、污染、臭氧層、誘變因素、野生動物、以老鷹為國家象徵、瀕臨絕種的生物以及未來世代等等,必須有一套管理倫理。這種倫理是自發性的,因為它經由民主方式凝聚出理性的共識。如果沒有民眾普遍出於自願來守法,任何法律都無法切實執行。

[活動]手工肥皂DIY --﹥

  時 間:5月26日(三) 晚上7:30-9:00
  地 點:葡萄藤書屋 (台北市信義路3段147巷36弄22號)
  主 辦:綠色陣線協會 02-27080961
      E-mail: gff@gff.org.tw

[活動]南港春茶採茶製茶體驗營 --﹥

  時 間:5月29日-6月19日(4梯次)
  地 點:台北縣南港大坑
  主 辦:大坑產業文化協會
  聯 絡:山水客工作室 吳智慶 0935606657
      E-mail: a0935606657@yahoo.com.tw

  南港茶山是台北市東端未開發之處女地,山丘茶園翠綠如畫,民風清新淳樸,世世代代從事包種茶之耕作與製造,已具有百年以上的歷史文化背景。由在地社區茶農所組成的大坑產業文化協會在山水客文化學會協助下,舉辦此次活動,期盼民眾能了解製茶的辛苦,並對包種茶的歷史及文化有所認識。

[講座]土地的詩歌 --﹥

  時 間:5月29日(六) 下午2:00-4:00
  地 點:葡萄藤書屋 (台北市信義路3段147巷36弄22號)
  主 辦:綠色陣線協會 02-27080961
      E-mail: gff@gff.org.tw

[營隊]鯨豚•水手•夢-2004海上觀察及解說營 --﹥

  時 間:7月1日-8月31日
  地 點:花蓮
  內 容:室內課程、戶外踏查、海上實習等
  報 名:6月2日截止
  主 辦: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03-8334133
       E-mail: kuroshio@seed.net.tw

  每年夏天,是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最熱鬧的時節,來自全台各地熱愛海洋的朋友們,揮汗投入2個月的海上實習工作。每一趟的航程,讓我們更加貼近海洋;而每多一份的了解,就多一份對海洋的崇敬與不捨。「關心台灣海洋生態及海洋文化」,是黑潮伙伴們的自我期許,誠摯地邀請大家一起努力。

[節目預告]我們的島-獵捕飛行 --﹥

  播出日期:5月24日(一)  晚上10:00-11:00首播
       5月25日(二)  中午12:00-13:00重播
  播出頻道:公共電視

【我們的島】獵捕飛行

  在海洋裡有一種魚可以飛翔,一雙美麗的胸鰭帶給人們許多神秘的想像。在台灣許多地方,流傳著古老的捕飛魚故事,漁民遵循傳統漁法,獵捕海洋中的飛翔者。近年來隨著美食主義與觀光風氣的盛行,從恆春到綠島紛紛興起飛魚季的熱潮,除了出海欣賞破浪凌空的飛魚,當然不能免俗的就是「吃」,於是價格低廉的鄉土魚走入了五星級飯店,也走出了危機…

【看守台灣】滄海回聲

  人跟大海的關係,究竟要如何書寫?也許是台灣原住民傳說中的海洋智慧。「滄海回聲」蒐尋了珊瑚礁的記憶,在海洋中期待每一段生命的奇遇。人在深邃湛藍的水晶宮中遨游,就像受到母胎溫柔的呵護與自然,輕輕的、只需要相互感受、疼惜對待,人與海,已不再需要言語。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