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資料檢索2004陽明山蝴蝶季免費撥接上網

2004-05-30 (摘要版)

 
視聽嚮宴 [攝影賞析]長頸捲葉象鼻蟲產卵築巢記錄
奇文快遞 [自然書寫]海拔二千七百公尺
專  欄 [專欄作家-賈福相]屠鯨、護鯨、賞鯨、海洋健康兼論《白鯨記》 (六)
寓教於樂 [猜一猜]北極熊的堅持
編輯報報 寫於530前夕
本會訊息 徵「外來供觀賞及寵物動物之入侵研究」助理一名
2002環境資訊年鑑-啟動環境之鑰
攝影賞析邀稿自然書寫邀稿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攝影賞析]長頸捲葉象鼻蟲產卵築巢記錄 --﹥

作者:林義祥

  前天在學校,開完早會下樓,發現校園一株山茶花的葉片上,有一隻棕長頸捲葉象鼻蟲,為牠的寶寶築了一個搖籃。推算牠應該從上午8點開始工作到11點50分,整整忙了3小時50分才完成。我陪著牠築巢、產卵,整整一個上午用相機拍下150多張照片,若換成影片,片長是3個小時50分。

搖籃蟲媽媽選定這不太嫩不太老的葉子,開始從上端割下一道筆直的切線,用力的切過葉片中肋,用了40分鐘,剎那間樹葉一分為二。回到葉脈中肋,再檢查一下,嗯!還不錯! 搖籃蟲媽媽選定這不太嫩不太老的葉子,開始從上端割下一道筆直的切線,用力的切過葉片中肋,用了40分鐘,剎那間樹葉一分為二。回到葉脈中肋,再檢查一下,嗯!還不錯!

牠在葉片向上又向下走著,花了很多時間,我們以為她是肚子餓了吃起來。後來發覺不對,她用嘴巴將葉片戳了一個個小洞,戳完左邊,再戳右邊的。整片葉子都是小洞洞。原來這是她捲葉的前置作業,將葉片的纖維組織破壞,等會兒好將葉片折捲起來!等左、右都戳完了,又回到葉尖,由下往葉基部位,開始戳葉片中肋較硬的部位,這樣來回共9趟,戳洞洞的時間用了40分鐘。 牠在葉片向上又向下走著,花了很多時間,我們以為她是肚子餓了吃起來。後來發覺不對,她用嘴巴將葉片戳了一個個小洞,戳完左邊,再戳右邊的。整片葉子都是小洞洞。原來這是她捲葉的前置作業,將葉片的纖維組織破壞,等會兒好將葉片折捲起來!等左、右都戳完了,又回到葉尖,由下往葉基部位,開始戳葉片中肋較硬的部位,這樣來回共9趟,戳洞洞的時間用了40分鐘。

再回到葉下端,從葉背將左邊的葉緣捲起。用力的拉!拉!拉到成了捲捲的樣子,然後又轉到右邊去工作。我們在一旁觀禮,拼命的喊:加油!加油!媽媽加油!以為她 放棄了!怎麼回到葉基部了呢?原來細心的媽媽又在葉片中肋檢查一遍,再下來捲葉吧!這個動作好像很熟練,都來不及拍,她已經折出一小圈了! 再回到葉下端,從葉背將左邊的葉緣捲起。用力的拉!拉!拉到成了捲捲的樣子,然後又轉到右邊去工作。我們在一旁觀禮,拼命的喊:加油!加油!媽媽加油!以為她 放棄了!怎麼回到葉基部了呢?原來細心的媽媽又在葉片中肋檢查一遍,再下來捲葉吧!這個動作好像很熟練,都來不及拍,她已經折出一小圈了!

她使出全身的力氣,左、右兩邊的腳,一邊抓住葉片,一邊捲起葉片。哇!好辛苦!加油!加油! 她使出全身的力氣,左、右兩邊的腳,一邊抓住葉片,一邊捲起葉片。哇!好辛苦!加油!加油!

編按:長頸捲葉象鼻蟲媽媽為了幫小寶寶造個安穩的窩,接著又會發生什麼事呢?更感人更詳盡的畫面,請上林義祥的嘎嘎數位昆蟲館,讓你一窺究竟!

[自然書寫]海拔二千七百公尺 --﹥

作者:阿藍

海拔二千七百公尺  對於山,我膽怯、謙卑,只敢遠遠的瞻望它的莊嚴,不敢有征服的遐想。每上一次山,只會讓我感覺人的渺小與人事的淺薄,不管是在密麻刺人的箭竹林、在疾風強勁的稜線上,或是傲望群峰的三角點,讓一個來自沒有山的聚落的平凡人感受何謂壯闊,那時,豈敢誇口說你征服了什麼?

  有好一陣子,我不停的想念山上冷冽的空氣、遼闊的視野,遙想自己站在某座山頭的三角點,俯瞰眾家高峰。在山上,我才能卸下平時慣常的武裝,顯露一點誠實的自己;踽踽獨行的山路裡與自己對話,想去感受的,或許是曾有過的一點真,那種隨著時間流逝,隨著人事變遷漸漸遺忘的單純。

[專欄作家]屠鯨、護鯨、賞鯨、海洋健康兼論《白鯨記》 (六) --﹥

作者:賈福相

  捕鯨於紀元前4千年新石器時代即有壁畫記載,開始時很可能是捕捉生病而擱淺的露脊鯨,一條鯨可供全村人民吃一個冬天。後來狩鯨開始用獨木船和標槍,其目的是生存,是找肉吃,找衣穿;真正的商業捕鯨12世紀才開始,中間歷經4個階段,直至1860年到1940年,捕鯨技術進入現代工業化,鯨數量都急遽下降,甚至瀕於絕種。

  1977年澳大利亞命福路斯特(Frost)爵士為澳國調查捕鯨小組主席,他開始問:鯨能感到痛苦?牠們有高度聰明嗎?人類捕鯨是否在道德上犯了罪?福路斯特結論是:鯨不像其他哺乳動物,牠們是特殊案例。他說:「殺害對人類有特殊意義的鯨是錯誤的。」

[猜一猜]北極熊的堅持 --﹥

  北極很冷,終年冰天雪地,一年中有一半是黑夜,另一半是日不落;生物得有很特別的本領來適應極地生活。

  談到北極,立刻讓人聯想到北極熊,這也是熊類裡最有分量的成員,比美洲的大灰熊還要大。一般美洲大灰熊站起來約有250公分左右,體重隨便長都300公斤以上,兩個人加起來都不是牠的對手。可見北極熊的噸位更是驚人!

  北極熊之所以這麼有分量,除了在冰天雪地裡需要夠厚的毛皮維持體溫外,還得有足夠的脂肪禦寒;此外,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中,由於食物缺乏,牠們是見什麼吃什麼;所以北極熊也以殘暴聞名,千萬不要被牠們白白胖胖、可愛的外表所矇蔽,為了吃飯,牠們兇殘的樣子可是一點也不可愛!

  注意!問題來了!

  北極熊那麼凶殘,在冰天雪地中見什麼就吃什麼,但是,為什麼北極熊不吃企鵝?打死都不吃……

  不要懷疑,北極熊真的不吃企鵝,這是大自然的定律,但是究竟為什麼呢?

  解答在下面……

 

 

  天吶!北極熊當然吃不了企鵝,企鵝在南極啦!

[編輯報報]寫於530前夕 --﹥

  小編的阿媽從小在深坑山上長大,沒事總會聊起古早事,講夜半山精惡作劇敲門(阿媽舉手發誓百分之百)的真實故事。

  如果曾踏入高山,一定聽聞過一個又一個,如果不是樹精石怪顯靈,便是動物或人類成聖成仙而留下某種印記,凝聚成雲霧中一個淒美或神聖的傳說。

  向來鐵齒的小編,對這類鄉野傳奇,多是嗤之以鼻的,且試圖以「民智未開」的學院派理論去解構所謂神話傳說的背景淵源:那是一種對自然的畏懼和難測,形成的各種合理化過程中的產物。

  我們依靠現代文明器具,對大自然顯現愈大的宰制力,讓人們從這些鄉野傳奇中解套,自此這些山妖精怪失去市場,失去威嚇和警示的力量。

  然而,最近在思考的是,這些傳說,難道只停留在民智未開的洪荒時代,或是老嫗之談當中?

  命理和占卜是不是一種傳說?當八卦和紫微到現代可以被視為一種數學和哲學的寓用,同樣是古時街里巷弄傳誦著的似真似假的種種傳奇,可不可以起更積極且必要的意義?(除了成為回蕩在文學院廊庭中的吟哦之外)

  有篇報導記錄賽夏族人經過數十年的流離,終於有機會回到聖山「大霸尖山」朝聖,在進行例行的齋戒沐浴、祈禱和長達二天的攀登之後,巫師在山頂召告祖靈族人回來的消息,哭泣中的禱詞充滿孺慕和神往。而途中一些產生暈眩不適的族人,都被警告是祖靈的懲罰:因為在攀爬過程中不夠虔敬;包括先前在部落中跟鄰居吵架,都可能是祖靈震怒而降禍的原因。

  夠「迷信」吧?不過這種降禍報應的事,確實曾很巧合的發生在小編朋友身上。聽登山老鳥說百岳老么北大武極易攻頂,小編朋友於登山前幾日不僅疏於練習,還熬夜加班,基本上是帶著爬陽明山的心情上山。結果因體力透支,禦寒衣物不足又遇風雨,幾人差點失溫倒在半途。他們也是暈眩不適,只是想當然耳並非祖靈愆怒,而是高山症發作。

  「我膽怯、謙卑,只敢遠遠的瞻望它的莊嚴,不敢有征服的遐想。每上一次山,只會讓我感覺人的渺小與人事的淺薄……」阿藍在「自然書寫」中,一語道盡了山中之行的玄妙之處。在一步一喘的舉步維艱中,在前進或放棄的進退兩難間,在壯闊美景捲天蓋地而來的苦盡甘來之後,我們一再學會順服、謙卑。也許我們沒有賽夏族祖靈可給予警嚇,但一次次的經驗教訓,讓我們學得,不論你何姿態親近山,山必有回報。

  你以汗水和踏實謙遜的腳步走向它,它會回報你永生難忘的回憶和美景;你以桀傲和輕忽踩上它,它會回報你一路的平淡無奇,更有甚者,奪去你永遠的呼吸。

  這不是迷信,這是鐵則。那些傳說和迷信,是祖先婉轉的智慧寓言。

  現代社會叢生的亂象,來自信仰的失落。當我們不再相信阿媽口中會吃壞小孩的虎姑婆,不再相信因果循環的報應不爽,不再相信山中有靈、河中有仙、海中有神……把迷信遠遠?諸腦後之際,但奇怪的是,我們的理性和日益堆壘的文明,從未讓社會更明智更公義更卓然;而自以為可以掌控一切的非理性思考,此刻才正像惡魔般席捲向整座山林、整片大地。

  突然懷念起阿媽所說的山精的故事。

[本會訊息]徵「外來供觀賞及寵物動物之入侵研究」助理一名 --﹥

  本會行銷企劃部徵助理一名。

  個人條件:1.動物相關科系;2.對「外來供觀賞及寵物動物之入侵研究」議題有所關注;3.具備網路相關經驗。

  工作內容:1.協助專案之執行;2.分析與撰寫報告;3.參與相關工作會議。

  意者請寄送個人簡歷至ing@e-info.org.tw(主旨:徵「外來供觀賞及寵物動物之入侵研究」助理),如果超過5天未回,表示因不明原因沒有收到,請再重新寄送一次,謝謝。

攝影賞析邀稿 --﹥

  「攝影賞析」是我們繼「自然書寫」之後,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

  這回,我們期望藉由「以影像為主體」的「生態攝影作品賞析」,引導讀者進入攝影者拍攝時的生態觀察現場與生態情境之中,讓讀者得以更生活化的方式瞭解豐富多采的生態現象,且靜心感受身歷其境的驚喜吧。

  歡迎各界投稿,並附上200-500字左右的文稿(word檔案格式或純文字格式),敘訴拍攝時的週邊生態環境與心得。照片請使用像素400*400以上之JPG格式檔案,圖檔過大時,我們會視情況調整大小。編排上以一篇文稿搭配一幅照片為原則,但也會尊重作者之創作考量。

投稿作品一經刊登,視同授權本會在註明作者姓名及來源的情況下做非營利使用,但作者事先聲明者除外!

自然書寫邀稿 --﹥

  自然書寫是我們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想來大家都有與自然相處的經驗-安靜的、沉潛的、活潑的、會心的、輕快愉悅的、充滿無限慰藉的,無論是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概或與大化同一的自在,更或是充滿無限驚奇與驚喜的發現...說說你與自然相處的經驗與故事吧,歡迎大家的投稿。

投稿作品一經刊登,視同授權本會在註明作者姓名及來源的情況下做非營利使用,但作者事先聲明者除外!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