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攝影:楊國禎 (靜宜大學生態研究所副教授) 馬拉巴栗屬於外來植物,是台灣盆栽擺飾的搶手貨,因為它有以下的過人的特點:輪盤狀的掌狀葉在樹上的保存期相當長,全身幾乎翠綠;耐旱、耐強光又耐遮陰,能維持較久的原來樣貌;種子發芽容易,而且很獨特的,單單一棵種子就可以長出一棵以上的小苗;而且不論擺在哪個角落,怎麼移植、整理都可以成活,甚至幾星期不澆水依然翠綠而不枯萎;可以修整成多種模樣;種植於土地上成長速度快,長成大樹後的樹型分層,適合庭園、造景、行道樹等景觀搭配;結果期早,種子烤或炒後味道如花生般,因而號稱「美國花生」,經濟又實用。 近來進入南投的九九峰自然保留區調查,發現區內有多處馬拉巴栗造林地,林下的天然下種種苗密密麻麻,整個林地層層疊疊清一色的只有馬拉巴栗,充分發揮前面所提耐旱、耐強光又耐遮陰、種子容易發芽、一個種子不只長出一棵小苗、土地上成長速度快等等的特性。然而沒有一種需要光合作用的植物能夠忍受這種漫天而來的黑暗世界。面對只有馬拉巴栗生生不息,而無其他植物生長的林地,這樣的景象除了讚嘆它的能耐外,也為九九峰還有整個台灣的低海拔山林與土地擔憂,臺灣低海拔森林(尤其是南半部)的生物多樣性樣貌是否會被外來的馬拉巴栗佔領而統一化? 馬拉巴栗無孔不入,正借助全民的力量,以園藝(住家、公司行號)、景觀(公園、學校、行道樹)、造林(野地、山林)等等方式全面的滲透全台,目前只是受限於種子大傳播速度慢,等待的只是時機成熟。 ◆[生態保育]世界環境日 以海洋健康為焦點 --﹥ 美國,紐約,2004-06-04 (ENS)- 6月5日星期六是世界環境日,今年活動的主題為「海洋興亡,匹夫有責!」正當世界各地準備慶祝這一天的到來時,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警告說:「海洋環境正面臨挑戰,如果不立即而有效地處理,這個問題將會對永續發展造成深遠的影響。」 2004年世界環境日的國際主要慶典將於西班牙巴塞隆納與「全球文化論壇」共同舉行。今年所要傳達的訊息是:人類社會不能再將世界上的海洋當作方便丟棄垃圾的場所,或是將海洋視為資源取之不竭的來源。 安南在世界環境日的文告中說:「未經處理的廢水、空氣污染物、工業排放、以及水域管理不當產生的淤泥,對全世界海洋造成的污染正與日俱增。」「而氮肥過度使用,也造成全球沿海水域缺氧的『死亡區域』日益擴大。」他還說:「每年死於海洋垃圾的動物,包括多達數百萬隻的水鳥,以及10萬隻海洋哺乳動物與烏龜。」 「此外,儘管商業捕魚活動的範圍與密度日漸提高,全球漁獲量卻日益減少。全世界有將近3/4的魚群,牠們被捕捉的速度,遠超過牠們繁殖的速度。」 安南預測:「由於目前全球人口有40%以上居住在距離海岸線60公里以內的地區,而這個比例還在持續增加,因此,未來這類問題只會更加嚴重。」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n2004/2004-06-04-02.asp ◆[生態保育]野生大西洋鮭魚威脅環伺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06-04 (ENS)- 國際政府間組織「北大西洋鮭魚保育組織」(NASCO)下週一(6月7日)將在冰島首府雷克雅維克舉行成立20週年年會,與會的漁業專家與保育人士將在這場會議中審慎討論成員國政府在野生太平洋鮭魚復育工作上的進程,同時也將探討如何強化NASCO的組織功能。就在這場重要會議舉行之前,漁業專家昨天提出呼籲,要求採取更嚴厲的措施,以扭轉野生大西洋鮭數量在他們口中「驚人的下跌趨勢」;事實上,的過去20年來,野生大西洋鮭的數量已減少了一半。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n2004/2004-06-04-04.asp ◆[生態保育]永續經營巴西亞馬遜保護區 100萬美元基金啟動 --﹥ 巴西,巴西利亞,2004-06-04 (ENS)- 為了配合巴西的國家環境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昨天公佈一項永久性的保育信託基金成立,這筆基金將用來贊助巴西亞馬遜地區的保育活動,初步金額達數百萬元。等到這筆基金募集總額達到2億4千萬美元的目標時,這筆信託基金將會用來保護比加州還大、面積19萬平方英里的國家公園與永續利用保留區網絡。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n2004/2004-06-04-03.asp ◆[能源議題]再生能源時代即將來臨 --﹥ 德國,波昂,2004-06-04 (ENS)- 在德國波昂舉行為期4天的「國際再生能源研討會」於4日閉幕,受人矚目的是,這次會議已做出承諾,將為再生能源的發展增加資金。將近2000名與會者,包含政府部門首長、企業界人士、貿易公會代表、非政府組織代表和再生能源製造商,都在會中聽到這項承諾:每年為再生能源項目再增加數億美元的投資額。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n2004/2004-06-04-01.asp ◆[其他]武裝漁民佔領加拉巴哥國家公園 --﹥ 厄瓜多,加拉巴哥,達爾文研究站,2004-06-04 (ENS)- 根據海洋看守協會創辦人瓦森(Paul Watson)自厄瓜多加拉巴哥國家公園發出的電郵指稱,一群由漁民組成、手持棍棒、鉛管和酒瓶等武裝的憤怒暴民,已佔領了該國家公園位於聖塔克魯茲島(Santa Cruz Island)和伊莎貝拉島(Isabella Island)上的辦事處;他還指出,西班牙島(island of Espanola)與當地的觀光景點也已經被佔領了。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n2004/2004-06-04-05.asp ◆[能源議題]亞洲國家挑戰歐盟在再生能源上的龍頭地位 --﹥ 德國,波昂,2004-06-02 - 國際再生能源會議在德國波昂之際,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表示,歐盟各國仍在為其長期目標舉棋不定,中國和菲律賓卻已將新設定的再生能源目標延伸到2010年以後,挑戰歐盟在潔淨能源的龍頭地位。。 菲律賓在其行動計畫中,承諾其將在2013年使再生電力使用率倍增,達到40%。菲律賓的再生能源來源非常豐富,包括風力、生質能以及地熱等,目前僅有美國的地熱發電量超過菲律賓。中國也在最近制訂了《可再生能源促進法》,為更先進的潔淨能源部門做好準備,以使其不再依賴燃煤發電。中國甚至已經誓言增加再生電力從2010年的60GW(十億瓦)(約為120個大型燃煤發電廠發電量)到2020年的121GW。 依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的資料,高漲的油價將迫使各國加快使用其國內潔淨能量來源的速度。WWF對於歐盟的表現非常失望,因為歐盟各國對於2010年以後再生能源使用比率並未訂定明確目標。世界自然基金會認為這將會使投資人對國際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核心國家的再生能源市場產生疑慮及不信任感。
【資料來源】 版權歸屬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郭啟彬 摘譯,莫聞 審校)
環境資訊協會 yjlii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yjlii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n2004/2004-06-04-09.asp 作者:李永展 (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教授) 6月5日是環境日,如果你還認為恐怖主義是全球最大的威脅,那就錯了──環境議題已成為威脅人類的最大敵人!刻正上演的災難片「明天過後」就是在描寫溫室效應造成的環境災難,劇中一幕幕令人驚心動魄的情節,讓我們不得不正視環境議題可能造成的人類浩劫。 反觀台灣正大力推動「十大不永續建設」,不禁令人擔心,明天過後,我們還會有環境日嗎?台灣環境之所以處於弱勢,環境日之所以只屬於口號式的儀典,深入探究乃是因為我們只重視經濟的資本累積,忽略永續發展的另外兩個重要資本:自然資本及社會資本。因此,我們必須從永續發展的向度提出資本重建的方向:在生態取徑、生活取徑、制度取徑下,將主流經濟邏輯的資本體制進行重建,才能建構永續台灣、才會有明天。 自然資本主義有待倡議 生態取徑上我們要倡議自然資本主義,自然資本主義是將由資源、生命系統和生態系統所構成的綠色資本,以及以人力、智力、文化與組織形式表現的人力資本,納入資本主義的邏輯體系。因為不管是自由市場、人類貪婪本性以及投票權,都無法以集體或個別力量,造就出一個捍衛基本公共需求的政府。人民還需更多的權利,包括透過全民共識來限定政府與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法規,而為能重新適應新環境,我們必須承認引申自生態學觀點的新規則,來為政治行為和經濟制度設定界線。這個新規則正是使生態目標與經濟目標趨於一致的生態經濟觀點,也正是企圖從經濟行為的變革來因應資本主義的巨大危機。 社區必須創新 生活取徑上社區必須能創新,也就是進行社會參與的資本重建。傳統的扶貧項目必須以社區為中心的方式所取代,這些方式不但使更多的參與成為可能,而且還更有效。社區建設必須重視支援網絡、自助及社會資本的培育,使這些成為促使低收入社區經濟復甦的重要資源。此論點主要在於對積極福利的倡議,亦即強調投資人力資本的社會投資型國家因應全球化變局的重要性,而關鍵主體則在於社區。就此而言,認識社區的既有條件,並藉由「全球地方化」過程,創造地方產業的發展機會,實為產業振興的立基。 結合自然資本與社會網絡 制度取徑則在於結合自然資本與社會網絡。為了塑造地方優勢,地方社群或菁英進行結盟,因此,依附土地的菁英促成都市發展的方向,以其權力優勢形成了成長機器。在政治地理學的看法中,更強調廣泛利益結合以帶動地方發展,並加速地方發展取得競爭優勢──特別是吸引非政府團體或菁英的在地投資,形成強力推動地方發展的成長聯盟之合夥機制。當然,先決條件就是密集的在地社會網絡所構成的制度,藉以動員社會資本。就制度地理學觀點而言,為了掌握全球,任何在全球網絡下最具動態回應的成功經濟節點,絕非只有經濟要素,文化與社會要素也是經濟成就的重要核心,由此構成強力的在地「制度著床」,形成全球地方連結下創造性氛圍發展的重要「制度厚實」。 這些諸多想法或許只是資本重建的第一步,但正待我們重新改變思考與想法。要挑戰日益嚴重的環境議題,決不是經濟地景的簡單呈現,它更需要在行動上落實。只有當全球思考、地方行動能充分整合在回應全球地方連結的過程時,地方發展才有前景,國家永續發展的意義才能浮現;也惟有此,明天過後,我們才可能再享有多彩多姿的美麗寶島! (本文同步刊登於《中國時報》2004年6月6日第4版「名家專論」) 作者:賴鵬智 近日拜訪久聞其名的苗栗縣南庄鄉向天湖,那是賽夏族部落所在,也是祭典「矮靈祭」的祭場。 一到停車場,只見大小車輛幾十部擠得水洩不通,車輛進出困難,遊客在車陣中閃躲上下車。停車場周邊空地攤販棚架林立,吆喝聲四起,景觀十分難看。往向天湖步道旁也被小攤販與行動咖啡攤占據,看不到賞心悅目的郊野風光。 公共廁所人滿為患,糟糕的是廁所外惡臭洋溢,周遭空氣飄散著尿騷味,人人掩鼻或皺眉而過,怪的是旁邊二個大攤位生意還是很好咧! 文物館下方湖畔咖啡座是最熱門的景點,座無虛席,遊客爭相到湖畔品嚐咖啡坐看雲影山色,以為這就是人生,但對向天湖四周景觀雜亂破碎、人聲鼎沸、垃圾處處、車輛亂停的情形卻視而不見。 向天湖因為近年來相關單位「炒作」矮靈祭,拉抬南庄觀光身價,確實達到發展地方觀光產業、創造經濟收益的目的,但有關單位對觀光景點的規畫管理以及對遊客的教育卻無法等量齊觀,放任景點旅遊品質日益惡化,讓有識民眾每到一處就厭惡一處,這樣繼續下去,台灣不要說國際觀光客要「倍增」,連本土遊客都可能逐漸唾棄這種不知所以然也看不到所以然的旅遊方式,轉而到國外休閒消費。 相關單位如果以為不斷搞個「××季」、「××節」、「××祭」就能搞熱觀光拚經濟,台灣的生活品質總有一日會葬送在這種缺遠見謀短利、騙績效真破壞的觀光手法中。 ※以上不代表本報立場 我有話要說: infor@e-info.org.tw(來函請註明真實姓名與連絡電話,以利聯繫作業)。 時 間:6月10日(四) 晚上7:30-9:00 您知道「蜻蜓點水」是雌蜻蜓在產卵嗎?而除了點水之外,蜻蜓會以何種方式產卵呢?雄蜻蜓大都有領域行為,牠們是怎樣悍衛家園?什麼是蜻蜓的精子戰爭呢?未成熟的雄蜻蜓是如何躲過成熟雄蜻蜓的追殺呢?蜻蜓又是如何利用翅膀來飛行呢?而有些蜻蜓是怎樣享受豔陽卻又不被曬傷呢?歡迎大家一起來探索蜻蜓的奧妙! 詳情請參閱 http://www.natural-kingdom.com.tw/nki_class/june_speech.htm 時 間:6月12日(六) 上午7:30-12:00 炎炎夏日裡,當您在冷氣房吹冷氣時,野外的大自然舞姬正在向您招手呢!讓我們一起走出戶外、雀躍在花草樹蔭下,和蝴蝶共舞這一季的美麗風光。 詳情請參閱 http://www.butterfly.org.tw/news_detail.php?news_id=142 ●[活動]擁抱陽明山國家公園自然觀察暨體驗活動 --﹥ 時 間:6月每周六、日 透過解說員帶引,親近自然、觀察自然,使自己活的更自然、更健康、更快樂。凡有興趣民眾,皆可報名參加。 詳情請參閱 http://http://www.ymsnp.gov.tw/NewsOut/NewsOut1_Detail.aspx?News_ID=24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