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環境新聞
回顧前瞻
知性版訂閱
新聞版訂閱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資料檢索2002環境資訊年鑑免費撥接上網

2004-06-20 (全文版)

 
奇文快遞 [自然人文]一個有關速度的夢想 (上)
自然書訊 女農討山誌
專  欄 [專欄作家-企鵝]掰•木棉花的秘密
寓教於樂 [開懷篇]會說話的狗
編輯報報 同學會
本會訊息 2002環境資訊年鑑-啟動環境之鑰
攝影賞析邀稿自然書寫邀稿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自然人文]一個有關速度的夢想 (上) --﹥

作者:陳怡伶 (花蓮師範學院社教系助理教授)

  花蓮的好玩必須要以極慢的速度才能享受到極致,踩著腳踏車的踏板或慢慢地散步,沿著海岸走一天,在清晨時等待海中的日出,在海邊不時地佇足,對著大海沉思,在大街小巷穿梭尋找以前的日式宿舍,像星探一樣在各種小吃店裡挖掘好吃的東西,享受陽光照在身上、全身細胞舒暢。真的很美麗、真的很舒服。

關於夢……

  蘇花高速公路要不要蓋?很多花蓮人說要,因為這是一個20年以來的夢想。一個渴望發展的地方,作了20年的夢,要的是一條高速公路。

  為什麼是高速公路?因為,高速公路將縮短和台北的通勤時間,減少花東居民與遊子們往返的時間與交通不便,而且也會增加觀光客的數量。後山,不能被台灣遺忘,許多花蓮人這麼想。

  花蓮人,指的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來自台灣各地的新移民,必須經由種種宣稱與確認的過程,才有可能被認為是花蓮人。不是花蓮人,不知道花蓮人要的是什麼,不是花蓮人,也無法了解那種希望發展與繁榮的渴望,許多花蓮人這麼想。

  這樣的渴望,卻是不難明瞭的,因為在西部嘉南平原的家鄉父老,也有這樣心情。

美國夢……

  中國有偉大的長城,埃及有金字塔,美國則有了高速公路。

  在橫越北美洲的筆直大路上,往地平線的盡端開去,整整三天三夜,就貫穿了太平洋與大西洋。在一個單獨的小方格世界中,窗外的風景迅速地往後移動,掌握方向盤,就可以隨心所欲到想要去的地方,這種兜風的快感是很容易上癮的。

  要美國人不開車就和廢除私有槍枝一樣的困難,汽車和槍隻,代表的是自由、獨立與自治,從新教徒遠離英國到新大陸,到西部拓荒,這種脫離中心的精神就一直在血液中奔騰。要美國人不開車更困難的是,整個美國的空間結構是由高速公路網所架構起來,這樣大的空間尺度,沒有車就像沒有腿一樣,汽車已變成生活的必需品。

  雖然高速公路是美國地景的一部分,但現代的高速公路卻是起源於德國,在二次世界大戰時,希特勒在德國境內大舉興建混凝土的高速公路,使得德軍可以迅速地南侵。見識到德國autobahn的功能,美國在戰後,艾森豪總統便以建造高速公路作為重要的施政目標,因此高速公路在早期有另一個名字,叫做戰備道路。推動全美高速公路路網的主要動力,還包括戰後快速成長的汽車工業,資本主義如何左右國家的發展,刻印在這些劃過大地的無數痕跡之上。

  從1950年代開始,美國的高速公路一條一條地蓋起來,高速公路的通車典禮變成每個大城小鎮的重要慶典,那時還很少人知道,他們慶祝的其實是這些城鎮死亡的開始。

  因為,高速公路讓人們雖然可以很容易到達許多地方,但是高速公路也讓人們可以很容易離開許多地方。

  許多鄉村小鎮,在高速公路興建時被摧毀,農田隔壁的老鄰居被高速公路阻隔,再也無法往來,連鎖餐廳與大型購物中心隨著高速公路產生,支撐小鎮經濟的小商店不敵大資本的競爭紛紛關門大吉,原本為地方居民社交與生活中心的鄉村小鎮,逐漸變成沒有人的鬼鎮。

  農業的工業化,讓美國南方黑人失去就業機會,大量湧入北方的城市,再加上全世界湧入的新移民,讓都市擠滿了新面孔以及各式各樣的人,美國的白人中產階級覺得都市漸漸失序,成為罪惡的淵藪,於是開始大舉往郊區遷徙,白色遁逃(White flee)指的是這個白人郊區化的過程,flee是一個躲避危險與惡魔的脫逃過程,高速公路讓這個願望終於可以容易地達成(待續)。

[自然書訊]女農討山誌 --﹥

引介:紫秋千

書名:女農討山誌/作者:阿寶/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很難去怎麼寫一篇書評,又或者怎麼去推薦一本書,尤其是這一本《女農討山誌 一個女子與土地的深情記事》,讀完後讓我思緒迴盪許久,久久不已……

  我在工作之餘不斷的挪出時間來把它給看完,但是一本真正的好書是需要慢慢咀嚼那文字的生活歷練;看完當下的感覺,實在是很佩服這個傳奇女子,然而也很心疼她的勇敢。

  為了追求她的夢想,放下一切,將對土地的關懷付諸行動,在梨山的山上蓋起了自己的房子,種下了自己的果園,幾乎完全的抽離物質與現代文明,投入了人與自然關係的心靈實現。

  她在自序裡這樣寫到:「特別喜歡『討』這個字眼,有股剛強而不失謙卑的味道,第一次聽到人們把漁夫叫做『討海人』時,這個字就交揉著這二股剛柔的勁力打在心坎上,讓我升起一種感動和尊敬......」

  書裡從討山的緣起、舉債借錢、上山自己蓋起房子、耕作除草、怎麼去滅蟲、擺攤被下盤商欺負等等,鉅細靡遺的文章字字言語,讀來皆是汗水與勞動美學的交織。

  其中尤以自己蓋房子這一段最令人動容,一個女孩子蓋起一棟竹屋,有閣樓、有陽台、雨棚,自己畫草圖、釘界椿、測量搭竹架,享受工作的樂趣,親近土地但卻不傷害土地,而且取料自然,就算要拆除也是一把鉗子而已。

  很難相信這樣的生活方式,沒有電、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有的是蟬鳴鳥叫與滿天的星星,白天辛勤農作,夜晚點油燈照明,閱讀農業專書,寫作。

  當人完全回歸自然的時候,看到的是一種對生命的反省與感恩,在這一個堅毅、勤勞、細膩、勇敢的女農夫身上。

  3月初我曾因走北二段山區,而去了梨山與華崗一趟,那裡的高冷蔬菜、高接梨還有土地被開闢採收後的光禿禿場景,讓我留下很深刻印象。

  當然很多人打著環保意識及破壞水保,公開反對高山水果與高山茶,作者也陷入這樣的矛盾與沉思中,於是採取有機的耕作方式慢慢的把土地給還給自然,這部分描述在「殲蟲記」中有最精采的呈現。

  在「靠天吃飯」這篇裡,作者為了果樹收成的新鮮,也是這樣辛苦賣力,期間經歷旱災、颱風,甚至冒著生命危險往返新中橫公路宜蘭台北之間,並且因只是菜鳥,又看似柔弱女子,竟被批發行口的下盤商給硬拗欺負;讀來令人佩服歎息。

  書裡摻雜許多寫生圖畫,那是作者在瑞士寫生營認識的男友馬丁所貢獻的。作者當初為了學攝影而謀職於照相館,在每天沖映照片、接觸化學藥劑,卻發現以鏡頭來對自然取景,不免有些霸氣,進而改鑽研寫生。

  在文章底下,可以看出作者兼具著粗獷與細膩的特質,非常具有才華。

  書末的「血肉之軀」一篇,詳細描述了作者年輕時,在每年暑假逐一完成三大橫貫公路的全程徒步,及背起重達20幾公斤的裝備獨自登山,進而自助旅行、寫生,以騎單車、徒步、趕驢等方式遊走西藏、尼泊爾、印度一年半,及環遊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

  體力的極限、筋骨的熬煉,在讀到她寫「在騎過喜馬拉雅五千三百米最高隘口那天,終於因力竭而流淚」那段,令人深深動容,這樣的意志磨練讓她在梨山耕作的討山過程中,即使遇到許多挫折與阻礙,也能很樂觀的去解決克服。

  雖說這本書是人與土地相處的記事,但又或者可說像是一部紀錄片般的寫實與感動,是一部精采的散文傑作。

 「女農討山誌」小檔案

  • 書 名:女農討山誌

  • 作 者:阿寶

  •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 相關網站:寶蓮園

[專欄作家]掰•木棉花的秘密 --﹥

作者:企鵝

  某次上山,在一場聚會之後,某人悄悄地湊到我耳邊說,「你知道木棉花的秘密嗎?」我看著他近似喝醉的臉,似笑非笑地看著我,眼神帶了點恍惚,似乎也有點認真?看了那麼多年木棉花,從來不曉得木棉花有什麼秘密,我搖搖頭。

  他又湊到我耳邊,「我跟你說呀!」酒氣呼到我的臉上,然後我就在酒氣與熱氣之間,聽了一個關於深藏於木棉花花苞裡的秘密,是真是假?我也不知道,或許是酒後吐真言,也有可能是唬我,這也難說。

  「你知道嗎?我想你大概一定不知道啦!這個是我的秘密哩!你知道嗎?你看你看喔,木棉花像不像一個小喇叭?我跟你說喔!那是給人講悄悄話用的,讓你吐苦水,讓你許願用的,總之你有什麼話就去跟木棉花說吧。不信嗎?我就知道你不相信,所以我才跟你說這樣子才叫秘密咩!」

  他又喝了一口酒,轉身繼續他的故事,酒氣更重了。

  「因為木棉有刺呀!所以才一直沒被人發現呀!因為木棉花易掉呀,所以能把握的時間很少呀!我跟你說呀,你如果有不愉快的事,心煩的事,就湊過去跟木棉花說。說完後要耐心,我跟你說呀!做人呀一定要有耐心,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有耐心,連你去把妹妹也都要有耐心。」他張嘴竊笑,我搞不懂他在笑什麼,也不知道耐心跟去找木棉花說話有什麼關係。

  「我就知道你不信吧,我跟你說呀!真的啦,你跟木棉花說了以後,過二天木棉花就掉了,然後呀,然後呀,那個苦水呀,就被封在那個小小的褐色苞裡,你要耐心,真的!我不會騙你啦!等喔,等那個褐色小苞變大,等它裂開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的煩惱呀,已經變成飛絮了喔!然後就飄呀、飄呀……飛呀、飛呀……不見啦!不見啦!」他一邊說還一邊用手比呀比呀,什麼人看到都會覺得這個傢伙喝醉了,還醉得過分。

  「嘿!」他又突然回過頭來找話說,我嚇了一跳,已經被他的酒氣薰到有點受不了,不過他的秘密好像還沒說完哩!「嘿!我跟你說喔!你也可以去跟木棉花說你的心願喔!」「然後我的心願也會飄呀、飄呀……飛呀、飛呀……然後不見是不是?」我有點不耐煩的回答。

  「厚!你還說你是念生態的,笨喔!笨喔!我跟你說啦,你跟木棉花小小聲說你的心願後,然後呀,那個你許的心願呀,就被封在那個小小的褐色苞裡,你還是要有耐心喔,要耐心等喔,等那個褐色小苞變大,然後它會裂開,白色代表苦水的棉絮飛呀,然後你的心願就會變成藏在棉絮裡的小小黑色種子。你呀,你就把它拿去種,等到它長芽啦、長大啦,長到跟你許願的樹一樣高時,你的心願也就會成真了!真的啦!你要相信我啦!」

  「那我要挑一棵低一點的樹許囉,這樣子比較快實現?」對付看似唬人的鬼話,也用不著認真回答。「看你囉!這就要看你自己的誠意囉!」他翹著眉笑著說,天曉得是真是假?「如果種子沒長出來呢!」「哎喲!那表示你不夠誠心許願啦!笨喔!」他真的喝醉了嗎?還是換我醉了。

  然後,他滾到一邊睡著了,然後我下山了,然後三月又到了,木棉花在屏鵝公路戰備跑道旁開了一路,火紅地若無旁人一般。我想起了那個充滿醉意酒氣的木棉花秘密,木棉花落了滿地,看著樹上猶然盛開的花群,我有點衝動想拿個長梯,對每一朵木棉花,說說我的心願,吐吐我的苦水,然後在五月時看著棉絮紛飛,再去撿拾那或許是代表希望的種子。

  如果這個故事是真的,如果木棉花真有秘密,你如果有著滿腹的苦水,滿心的希望待許,會不會也想試試看?記得要有耐心,不管許願還是什麼,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有耐心,這是那個後來被我偷踹兩腳的人說的,請記得。

後記

  關於木棉花的秘密,看到「掰」,也知道又是我瞎扯的。我一直很好奇拋救生圈的好方法以及如何學會自保的水母漂,如何才能在那種情緒低潮裡仍然可以稍微嘴角上抬一點。最近木棉花開得好漂亮,不過大概很多人都沒有看花的心情,不管是自己或者身邊的朋友,都有那麼一點小低潮。所以我捏造了這樣子的一個故事,因為故事太難令人相信,只好再虛構一個醉酒的人,就像說謊需要更多謊來補一樣。

  如果煩惱真的像棉絮一樣飛走,如果希望真的像種子發芽一樣長大,那該多好!不過這都需要一點耐心。需要一點耐心來等待時機來臨,痛苦過去。

  或許我只是想要拋出一個這樣子的救生圈,給半沉不浮的人。

  合用嗎?其實我也不知道。

[開懷篇]會說話的狗 --﹥

甲:賣狗!會說話的狗!200元便宜賣喲!

乙:你的狗會說話?開玩笑,會說話才賣200元?

甲:我的狗真的會說話。

狗:請買下我吧,我的主人對我實在太殘忍了,他從不買東西給我吃,從不帶我出去玩,也從不幫我洗澡,更從來也不寵愛我;求求你買下我吧,我會很多本領的,我不僅會說話,還會表演特技哦,因為我在馬戲團裡待過,還曾經在國慶日時表演給總統看呢,請一定要買下我!

乙:牠真的會說話耶!真是一隻絕無僅有的狗!好稀奇!但是為什麼只要賣200元呢?

甲:因為我再也受不了了!這隻狗實在太無恥了!成天只知道吹牛、撒謊!騙子!騙子!

[編輯報報]同學會 --﹥

  小編的老同學似乎一下子全歸巢了,自花蓮、香港、美國……回到小小的台北。香港回來的甲,感嘆香港居大不易,台北同樣價錢只能租到香港一處鴿子籠。一輩子沒離開過北台灣的乙,聽到丙在花蓮的透天厝,更羨慕得眼睛發亮。然而問起剛從美國回來的丁在忙什麼?沒什麼,買了一塊地,正到處打聽哪兒的木料好,可以蓋房子。

  同學多年,自然知道彼此語氣中沒有驕傲浮誇,只是單純的呈現了不同地域不同的生活條件和需求。家住彰化的戊,早早便打包上台北念書,讀完,努力出國,又努力定居下來。但你看到的是那把在後面不停燒旺著的火,逼其從一個地方到一個地方,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中部老家永遠都在,只成了偶爾午夜夢迴的相思。

  夢想永遠在前方,極待挑戰和征服,誰不是,誰不是從家中逃出,或挑著衣錦榮歸的牌坊,或乾脆絕然的轉身自童騃中忽地拔腿而跑,奔向夢想的異鄉?那一條條的高速公路,那一班班的飛機,承載著多少憧憬和離緒?

  電影「歌舞中國」,道出了多少年輕舞者離鄉背井堅持燃燒自己小小夢想的熱情,感動了許多觀眾,在一片疲糜的市場中得到掌聲和注目。導演在結尾丟出了疑問(或純屬感謂),這樣純然付出與堅持甚至犧牲的熱情動力,是在新加坡、香港甚至台灣這樣的島國所無法產生的。

  當然,小編無法自觀影感動中全然投降,因為我總清楚的看到,在這個島上,不斷的不斷的不安,如何不斷不斷鞭驅著人們的逃離。從鄉村逃往都市,從南部逃往北部,從西岸逃往東岸……有時夢想太過飄晃高遠,如果你不曾按下不安好好檢視,其實的夢想,多少是逃脫欲望的偽裝?

  試看在家中找一小小土地,學女農討山誌的阿寶,開始種下一棵樹吧。當分不清那股想飛的欲望,是來自夢想的燃燒或逃離的藉詞,何妨問問那棵樹,問問自己,我從哪裡來?我想去什麼地方?

攝影賞析邀稿 --﹥

  「攝影賞析」是我們繼「自然書寫」之後,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

  這回,我們期望藉由「以影像為主體」的「生態攝影作品賞析」,引導讀者進入攝影者拍攝時的生態觀察現場與生態情境之中,讓讀者得以更生活化的方式瞭解豐富多采的生態現象,且靜心感受身歷其境的驚喜吧。

  歡迎各界投稿,並附上200-500字左右的文稿(word檔案格式或純文字格式),敘訴拍攝時的週邊生態環境與心得。照片請使用像素400*400以上之JPG格式檔案,圖檔過大時,我們會視情況調整大小。編排上以一篇文稿搭配一幅照片為原則,但也會尊重作者之創作考量。

投稿作品一經刊登,視同授權本會在註明作者姓名及來源的情況下做非營利使用,但作者事先聲明者除外!

自然書寫邀稿 --﹥

  自然書寫是我們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想來大家都有與自然相處的經驗-安靜的、沉潛的、活潑的、會心的、輕快愉悅的、充滿無限慰藉的,無論是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概或與大化同一的自在,更或是充滿無限驚奇與驚喜的發現...說說你與自然相處的經驗與故事吧,歡迎大家的投稿。

投稿作品一經刊登,視同授權本會在註明作者姓名及來源的情況下做非營利使用,但作者事先聲明者除外!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886-2-25783487 台北市八德路3段12巷70弄15號1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