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攝影:楊國禎 (靜宜大學生態研究所副教授) 松杉柏代表溫帶的亞洲東方常見的常綠裸子植物,杉類在中國傳統上被認定是葉子條片狀的一群,但這與西方植物學中杉科植物(Taxodiaceae)的範圍不同,如冷杉、鐵杉、雲杉、油杉等都是松科的成員。杉木(Cunninghania lanceolata)、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台灣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是台灣可見的主要杉科植物,世界上只零星的殘存於亞洲的東南部山區,分布狹隘,族群量不多,且大都單傳一種存活於隔離的地區,屬於孓遺的狀態。 杉木是隨著漢人引進栽植,曾經是低海拔山區重要的造林樹種,是傳統建築中重要的樑柱原料,隨著用途的衰退,逐漸被其他作物取代,殘餘的在近年則出現大量死亡的現象,它與台灣中北部中海拔山區特有的巒大杉非常的類似;柳杉則是日治時代引進台灣的主要造林樹種,栽植於中海拔山區的伐木跡地,被期待為森林永續利用、伐植循環不息的樹種,但並未發揮伐木取材的功能,遺留下來成為中海拔山區人類伐木範圍的重要人工植被景觀;而以台灣命名的台灣杉,在發現的當時曾造成轟動,是台灣最高的樹,高可達90公尺,鶴立雞群的散生於中海拔山區,大鬼湖附近有較大片的純林,種名cryptomerioides的意思是「與柳杉類似」,也是重要的造林樹種。 這3種植物在奮起湖附近都是普遍的造林樹種,容易觀察與比較,他們的主要差別如下,詳細的比較則見下表: 杉木:枝條平展,頂端休眠結束開始生長時以左右分枝為主,頂端枝條常組成十字形。葉是扁平的鐮刀狀披針形,長約3-4公分,邊緣有細的鋸齒,葉背有兩條明顯的白色氣孔帶,堅硬刺人,在枝條上螺旋狀依序著生,但扭轉排成水平平展的左右兩列。毬果球狀錐形,長約3-5公分,組成的果鱗片狀,果鱗前端突然收縮變尖,整片外表光亮。台灣特有的變種巒大杉(Cunninghania lanceolata)葉較短縮。 柳杉:枝條稍上舉,螺旋狀隨意分枝,排成圓柱狀。葉是接近針狀的鑿形,長約1公分,稍柔軟而不刺人,在枝條上螺旋狀的依序著生成條柱狀。毬果圓球形,長約2-3公分,組成的一片片果鱗盾牌狀,果鱗前端有指頭狀突起,由毬果基部的5個到頂端的1個,中央也有扁平且常彎曲的突起。 台灣杉:幼樹整株粉綠色,枝條平展,左右分枝排成兩列下垂;葉鑿刺狀,稍成四稜形,長約2公分,有4條白色氣孔帶,堅硬刺人,在枝條上螺旋狀的依序著生。超過40公尺的大樹深綠色,葉縮短成鱗片狀,長約0.5公分,先端鈍而不刺人。毬果橢圓形,長約1公分,組成的果鱗薄片狀,果鱗前端圓鈍,整片外表光滑。 台灣杉、杉木、柳杉的比較表
◆[環境政策]亞塞拜然成立不久的環境部已贏得敬重 --﹥ 記者 Gulnara Mamedzade 報導 亞塞拜然,巴庫,2004-08-20 (ENS)- 亞塞拜然環境部致力於處理國內許許多多的生態問題,贏得讚揚之聲;不過,該部門的力量仍十分有限。由於後蘇聯統治時期的貧窮問題,以及國內的石油業發展、以及意外暴發的財富等現象,使這個國家正經歷嚴重的環境問題。 亞塞拜然舉目所見,均可看到嚴重的問題。亞塞拜然是五個鄰接裡海的國家之一,該國已簽署數項國際計畫,承諾著手進行污染控制與防止鱘魚數量持續減少的工作。然而,在鄰近巴庫的亞普雪倫(Apsheron)半島的海岸,正面臨了石油污染的問題。 該國首都巴庫目前正進行許多大建設,市區內好幾個地方正在興建舉辦婚宴用的大飯店,但這些新建築物的主人,通常沒有幫飯店裝設適當的廢棄物處理設施。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一些新蓋的療養院所,這些院所直接把廢水排到海中。 亞塞拜然在2001年成立環境與自然資源部。由於部門預算非常少,他們極為仰賴國際社會提供的基金支持,例如該部門推動設立五座新國家公園的成立,即是如此。 另外,環境部長巴吉洛夫(Hussein Bagirov)在一次訪談中也表示,如果他沒有設法吸引非政府組織與多數民眾的動員支持,他的工作將無法推展下去。 亞塞拜然非政府環保組織Ekolex的領導人伊薩耶夫(Samir Isayev)表示,巴吉洛夫主持下的環境部,是該國最開明的部會之一,而且環境部也因為他們的努力而贏得一定的敬重。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aug2004/2004-08-20-04.asp ◆[環境政策]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開放黃石公園內行駛雪車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08-20 (ENS)- 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於19日宣佈一個新方案,此方案容許在未來三年的冬季裡,每天可以有720輛雪車進入黃石公園內。這項提案是此一爭議事件分別於兩個聯邦法庭角力下的最新結果,而批評者表示,這方案忽視了已有大量的科學研究指出,雪車應該要被逐步排出於黃石公園之外。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aug2004/2004-08-20-10.asp ◆[生活環境]美國山巒協會提供資金 協助德州和墨西哥的團體對抗精煉廠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08-20 (ENS)- 美國山巒協會正籌募款項,以協助美國和墨西哥的環保團體因應鉛污染問題。根據環保團體指稱,「美國精煉廠」(ASARCO)所造成的鉛污染,範圍涵蓋艾爾帕索(El Paso),並跨越邊界污染了墨西哥的Cuidad Juarez地區。不過,「美國精煉廠」質疑這項說法,認為他們的精煉廠不是造成污染的元兇。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aug2004/2004-08-20-02.asp ◆[能源議題]美國洛磯平原核電廠的陪審團記錄可能將顯示出隱藏的輻射污染問題 --﹥ 美國,科羅拉多洲,丹佛,2004-08-20 (ENS)- 美國前洛磯平原核電廠的鈽操作員工貝佛(Jacque Brever)18日於丹佛召開記者會時表示,美國能源部「所進行的整治計畫,從基礎上就是對管理人員的錯誤示範。」他警告說,目前在洛磯平原進行的整治作業,有大片遭輻射污染與有毒廢水污染的土地,都被排除在整治作業之外。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aug2004/2004-08-20-03.asp
環境資訊協會 景硯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景硯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aug2004/2004-08-20-09.asp ■[環境關懷事件]留存歷史的記憶:搶救台鐵宿舍20棵老樹! --﹥ 作者:賴先生 請各位愛護文化資產的朋友們,將此訊息傳出去! 台北市汀州路曾是萬華至新店的新店線火車通行路段,而位於公館商圈附近有一處台鐵老宿舍,區內共有20棵老樹,是目前該火車路線僅存的歷史記憶,但宿舍即將被標售,20棵老樹前途未卜,社區人士呼籲台鐵停止標售。 萬華至新店線鐵路於日據大正10年通車,1968年鐵路拆除,改建為汀州路。過去這條鐵路支線是運輸煤礦、茶葉、農林產品以及提供台北人前往新店碧潭休憩的交通動線,鐵道沿線也載滿了老台北人上班、求學與遊憩的記憶。物換星移,時日變遷,老台北人生活點滴盡化為往事,位於鐵道沿線汀州路3段316巷9弄1至7號的老台鐵宿舍,為目前僅存對這段記憶最好的見證。 老宿舍內的建築已破舊無人居住,但宿舍內共孕育有5棵香椿樹、2棵芒果樹、2棵雀榕,以及樟樹、枇杷、蓮霧、黃椰子、榕樹、血桐、福木、柚子、桂花、麵包樹、洋玉蘭、山麻黃各1棵,一共20棵。 社區人士建議,除保留宿舍內20棵老樹,也請求停止該區塊的標售,未來規畫方向包括:萬華至新店線鐵道博物館、公館歷史文化生活館、都市生態教學館、里民活動中心或生態公園等。 社區請文化局二科及四科盡速進行歷史建物專家鑑定及區域內樹木保護之認定,並請台鐵局、國有財產局停止後續標售。
社區聯絡人:賴先生 ▲[國家公園-國家公園裡的保育思潮]參與式經營管理(下)──台灣開步走2 --﹥ 作者:朱惟君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部落地圖在繪製過程中,透過組織、對話與耆老訪談等方式,共同回溯部落的過去,呼喚沈睡於族人腦海裡的記憶,建構地方的認同,進而形塑發展的願景,也讓計畫或活動規劃者得以與參與者作更密切的互動溝通。 在資源管理上,部落地圖最直接的功用是與在地傳統知識的連結。透過追蹤與收集在地社群於過去幾十年甚至超過百年所累積對資源的了解,配合現今的生態知識,或可推斷出野生動植物棲地的變化趨勢、可能面臨的威脅等;而在地社群對該地自然資源的利用強度、分配制度、監測網絡與內在規範等,更是未來思考現場經營管理體制時的重點。 部落地圖,對於已設立的三個高山國家公園同樣具有正面意義,這個計畫也正普遍於許多原住民部落中落實執行。此外,為逐步調整目前六個國家公園朝向參與式經營管理發展,已積極修改國家公園法,將「在地住民參與」、「尊重原住民傳統文化」等概念納入(目前尚在立院審議中);同時已規劃設置「原住民諮詢委員會」,加強與當地原住民的意見溝通,同時鼓勵與協助得以兼顧在地經濟的生態旅遊發展。 即或馬告的共管機制,此時尚處磨合階段而位於停擺狀態,部落地圖與「原住民諮詢委員會」已為參與式經營管理先行踏出了第一步。
【文章連載】 ※本專欄與營建署國家公園組合作刊登 ●[活動]植物園深度之旅-愛情植物深度解說 --﹥
時 間:8月29日 10:00-11:30、14:00-15:30各1場次 古今中外,以「愛情」為主題的故事總是傳頌千古,也總是撩動人們浪漫的情思。「七夕」是中國情人節,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是家喻戶曉的傳奇,在這個浪漫的節日裡,我們將告訴您有哪些植物可以為您傳達心意。 詳情請參閱 http://enroll.nmns.edu.tw/uweb/b_activity/instant.htm ●[活動]自然與科技教育-簡易寶特瓶生態缸種籽教師研習 --﹥
時 間:10月6、13日 本研習對象限高雄縣國民中小學教師,研習當天請自行攜帶圓形寶特瓶(2公升空瓶子),其他教材由本館提供。 詳情請參閱 http://www.nmmba.gov.tw/default.aspx ●[講座]社區產業發展實務與經驗分享 --﹥
時 間:9月18日(六) 晚上7:30-9:00 詳情請參閱 http://www.sow.org.tw/ ●[講座]植物駭客-台灣濕地的螃蟹 --﹥
時 間:9月18日(六) 上午10:00-12:00 詳情請參閱 http://www.nmns.edu.tw/cindex-3-1.php?MUID=110 ★[本會訊息]喬遷之喜 TEIA要搬家了! --﹥ 感謝您對環境資訊中心與環境資訊電子報的支持,使得本會發行的環境資訊系列電子報訂戶已突破70,000人次。為提供舊雨新知更優質的服務,本會定於2004年8月28日搬遷至台北市萬華區,希望藉由軟硬體設備的提昇,將環境資訊的腳步拓展更深、更遠,提供更好的服務,並期待您一起參與和支持。屆時服務與通訊地址變更如下:
*搬遷期間造成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敬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