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綠色人物-環保金人獎]2003年環保運動最高榮譽獎得主訪談紀錄 --﹥ 作者:蜜雪兒•奈休斯 近來是草根運動者的黑暗時期。就在幾個星期以前,美國總統布希才將上百萬的反戰抗議人士駁斥為無足輕重的「特定團體」──他不但決意要忽略這個團體的意見,而且也的確做到。但,這世界唯一強權所顯示出的漠不關心僅僅是運動者所遭遇的阻礙之一。現在的問題往往具國際規模,其起源及影響都龐然複雜。這樣的狀況下,我們要如何著手處理這些難題呢? 環保金人獎由理查和洛達高德曼(Richard and Rhoda Goldman)創立於1990年。每年這個獎都會從全球各主要區域──包括非洲、亞洲、歐洲、北美洲、中南美洲,還有諸島嶼國家,各選出一名草根運動者或是運動團體予以授獎……本年度的得獎者在4月14日於舊金山戰爭紀念歌劇院舉辦的典禮中接受表揚…… 全文與圖片詳見: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topic/greenman/2004/gr04100501.htm ◆[生活環境]亞洲禽流感奪母女性命 --﹥ 泰國,曼谷,2004-09-30 (ENS)- 泰國衛生部門正著手調查第一起人傳人的高致命禽流感傳染案例,而亞洲各國也正嚴防這種致命病毒的再一次肆虐。一位年僅11歲的少女與其母親在九月初因受到感染而雙雙死亡。官方相信該母親是在照料女兒時遭到感染,而這很可能是一起人傳人的傳染病例。 泰國公共衛生部警告:「此一現象很可能是新一波流行性感冒大流行的徵兆,值得警惕。」不過,截至目前為止的證據仍顯示這種病毒在人類間的傳播僅限於家人之間,尚未發現有社區內擴大傳染的現象。 自從今年1月首宗人類感染病例出現以來,總計泰國目前共有15起通報病例,其中有10人已死亡。衛生官員證實這些病患均感染了H5N1型禽流感病毒,也就是在去年冬季至今年春季期間造成23人死亡、至少1億隻禽鳥遭撲殺的同一型病毒。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與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已提出警告:亞洲的禽流感疫情是一「泛全球性的危機」。這兩個機構在週一(27日)一份聯合聲明中指出,最近在中國、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與泰國等地爆發的疫情,顯示這種病毒仍舊在此區域內傳播,而且不太可能在短期間內撲滅。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30-04.asp ◆[全球變遷]俄政府推動通過京都議定書 --﹥ 俄羅斯,莫斯科,2004-09-30 (ENS)- 今日俄羅斯政府正在審查有關全球氣候變遷的京都議定書的聯邦法令草案,俄羅斯的動向關,將關係到該議定書能否正式生效。俄羅斯政府新聞部指出:條約簽署代理人俄羅斯外長費多托夫(Yury Fedotov)和國內的水象暨環境監測部門負責人貝瑞斯奇(Alexander Bedritsky)將在內閣行政會議中報告議定書的相關內容。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30-03.asp ◆[生態保育]魚類資源供應不及全球需求 --﹥ 記者 J.R. Pegg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09-30 (ENS)- 保育人士警告:世界正面臨著一場全球魚類資源危機,而解決的方式需要果決的行動和艱難的決策。根據世界資源學會(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今日發表的報告中指出:為了供應世界對於魚類資源與日俱增的需求,許多廠家己耗盡庫存,而東南亞的百萬個小規模捕魚業者亦感受到額外的壓力。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30-10.asp 作者 Loyola de Palacio 比利時,布魯塞爾,2004-09-30 (ENS)- 我要感謝歐洲論壇及埃克索美孚石油集團安排了今天的盛會,它強調了我在能源暨運輸部長任內面臨到過最具挑戰性的政策之一,也就是如何在能源和環境政策中取得最佳的平衡點?而我注意到了一項重要的轉折點,即是我們的能源政策對環境問題有著直接的衝擊。 編按:本文作者為歐盟執委會副主席,掌管能源與交通事務。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30-inspal.asp
環境資訊協會 景硯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景硯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30-09.asp ■[生物的未來-生物科技]危險的入侵者─外來火蟻所造成的危害(二) --﹥ 作者:林宗岐 (台灣大學昆蟲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聽到有螞蟻專家來,越聚越多的農民,七嘴八舌的述說這幾年來種種被螞蟻欺負的委屈。雖然嘴裡用著不順的台語回答著他們聽起來有些艱澀的答案,但眼裡看著他們手指著的好幾公頃螞蟻肆虐的水稻田,看著田埂上好幾個明顯隆起的小土丘,看著從鏟開土丘裡迅速湧出農民所稱的「邪惡螞蟻」,心中真是五味雜陳,因為之前的一些疑問已被解開,不管是希望與不希望的答案,但隨之而來的又是一大群疑問自腦中湧出。快速的採集一些螞蟻標本放入酒精瓶中,這些看來和台灣其它一些本土螞蟻有些相似的傢伙,雖還沒有回到研究室中利用顯微鏡好好觀察鑑定,但從許許多多生物學的證據與以往調查經驗中的記憶搜索中,一些答案已自心中浮現:這螞蟻是我以前在台灣未曾採過的種類;牠是外來的螞蟻種類;牠是火蟻屬Solenopsis的成員;牠不是熱帶火蟻。這些答案都直指著他是入侵火蟻的最壞結果,也先宣告著台灣的「人蟻大戰」即將開始。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issue/biotech/2004/bi04100501.htm ※本文原載於《大自然雜誌》第84期 ▲[環保共識論壇]環境資訊公開的重要性-潘朵拉的盒子裡,裝的是什麼? --﹥
環境資源研究發展基金會 希臘神話中「潘朵拉的盒子」,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盒子打開後,不論裡面包含了多少好的東西,戰爭、瘟疫等等災禍,也一起飛了出來,因此而來到了人間。不論是什麼因素促使盒子的主人將盒子打開,自工業革命後,科技這個「潘朵拉的盒子」,已經是被打開了,也造成了許多現今環境與生態所面臨的問題。 政府環境資訊公開的發展中,民主思潮中「知的權利」、環境思潮中的「環境權」思維興起,以及在公害事件後受到重視的「風險告知及預防」,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國內目前的環境資訊公開,主要仍集中於部份環境現況資訊的公開。許多其他的資訊,像是相關政策的內容、污染排放的資訊,仍因「擔心當地民眾起而抗爭」、「可能影響政策推動執行」等考量,而在公開相關資訊上,傾向於保守…… 就環境資訊的內容來說,建立、蒐集並公開環境現況資訊是最基本的工作,也是後續環境資訊公開的基礎。特別是人類對環境的影響、環境對人類的影響等相關資訊,都依賴正確有充兄的環境現況資訊,以及專業及公正的分析及詮釋,才能成為有意義的環境資訊,進而發揮環境資訊公開的效益。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column/CSSconf/2004/cs04100501.htm ●[讀者投書]林務局和文建會為菸商背書!──促修法全面禁止菸商贊助 --﹥ 作者:黃怡碧、黃嵩立 (台灣國際醫學聯盟) 菸品每年奪走全球500萬條生命,每2位吸菸者中就有1位死於吸菸相關疾病,因此各先進國家莫不把菸害防制視為重要的公衛課題。在一個民眾具有高度健康與社會正義意識的社會裡,菸商的真面目很難逃得過大眾的檢視:針對青少年和女性設計品牌和廣告;調整尼古丁和調味料含量來控制菸癮;在世界各地壓榨低收入勞工犧牲健康、破壞生態為他們種植菸草,這些行徑基本上來說,就是把自己的利潤建築在無數人的痛苦上。菸商為了扳回形象的劣勢,因此往往透過贊助活動,來改變社會的觀感,爭取有利局勢。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reply/2004/re04100501.htm ●[講座]自然開麥拉──由消費型數位相機談自然攝影 --﹥ 時 間:10月7日(四) 晚上7:30 消費型數位相機是喜愛自然觀察、研究與教學的朋友們,用來記錄自然影像的最好工具;它不但具備所有傳統傻瓜相機的優點,更能設定成不同的ISO值以及不同的色溫,能夠直接近拍達2X放大倍率,拍攝後能立刻檢視拍攝結果,以及不需要沖洗底片,節省了拍攝成本與時間。消費型數位相機拍攝自然,是自然攝影一個全新時代的來臨,它讓每個人都有方便的攝影工具,更讓每個人都可以拍出傑出的自然攝影作品…… 詳情請參閱 http://www.butterfly.org.tw/act2.php ●[講座]談先民與植物的融合應用──淺談植物與先民的關係 --﹥ 時 間:10月13日(三) 19:30~21:30 植物是自然界的生產者,所有生物均賴植物存活,人類當然也不例外。在交通貿易不發達、沒有多樣化石化製品的時代,先民都知道如何適時從生活周遭取材,並已具有永續利用的觀念。檢視當時食衣住行,無不與植物息息相關,例如五節芒掃帚、江某木屐,甚至木麻黃棺材…… 詳情請參閱 http://www.butterfly.org.tw/news_detail.php?news_id=269 ●[講座]「綠色能源」暨「環保綠生活」全國巡迴宣講 --﹥ 時 間:10月15-17日 本計畫培訓內容結合「永續校園」與「生態社區」實地參訪、綠色能源介紹、社區組織推動工作坊與省能DIY操作示範之課程,讓學員掌握相關知識與理念。 詳情請參閱 http://home.kimo.com.tw/ind7749/2497.htm ●[活動]山豬•飛鼠•泰雅獵人--宜蘭泰雅崙埤村之旅 --﹥ 時 間:10月23-24日(六-日) 崙埤,曾是一美麗的池塘,後來漸漸乾涸後形成現在的泰雅聚落。幽靜清澈的九寮溪自村旁蜿蜒流過,而位於崙埤附近哈盆古道上的國寶級原始湖泊--崙埤池,是特有水生植物蓴菜、野菱、東亞黑三稜的故鄉。幾百年來,崙埤滋養著泰雅族人,在此狩獵、生活、孕育子孫,與大自然共生共存,我們將邀請泰雅獵人帶領大家尋訪山豬、飛鼠及山羌等動物的足跡,夜晚與部落長老圍爐,了解昔日的狩獵故事,以及原住民世代累積傳承的生態智慧。 詳情請參閱 http://www.523.org.tw/act/523/93/village/931023-24lunpi_index.htm ◆[編輯報報]環保鬥士群像錄 本週起推出「環保金人獎」專題 --﹥ 環保金人獎(Goldman Przie)是環保人士的全球性最高榮譽,本系列專文將介紹2003、2004年環保金人獎12名得主的生平奮鬥事蹟,以及美國知名自由作家蜜雪兒•奈休斯的專訪紀要。每位得獎人的背後,均代表其所在地區最嚴重的問題,讀者不但可從中看到世界情勢如何影響到弱勢居民的生存環境,還有人們如何覺醒,進而採取行動、運用適當策略以獲致成果。每位得獎人的故事都是一個世界環境問題的縮影,也是絕佳的捍衛家園教戰守則,值得大家品味再三。 ★[本會訊息]徵求《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編採志工 --﹥ 《2003年環境資訊年鑑》在最近出版了,感謝許許多多的志工,群策群力,共同合作才得以完成如此驚人的製作。 今年《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即將開工,其中的「環保名錄」編撰工作,以介紹台灣環保工作的推手(政府單位、學術單位、民間團體)、台灣地區的保護區、工業區/開發案(含科學園區、生技園區、礦區)、年度公共政策與法規、國際組織、環境指標及資料庫。歡迎有志者一同來參與。 ★下載 志工簡歷表格 (此為執行檔,開啟後將自行解壓縮),請寄至pong@e-info.org.tw,謝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