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新聞-生活環境]環保汽車比一比 三款國產車入榜 --﹥ 本報訊 猜猜看,哪些轎車最環保?環保署日前公布了2004年環保轎車排行榜的評比結果,總共選出8款符合低污染排放、低噪音、低耗油等「三低」的車款,由自德國進口之福斯PASSAT 1.8車型拔得頭籌,而台灣本田生產的ACCORD V6 3.0,則是國產車車型排名第一位。環保署希望有意購車的民眾,除考慮車輛的外型、價格、性能之外,也能參考這份名單,為提昇環境品質盡一份心力。 2004年入榜的8款車型分別是:由香港標達國際汽車公司自德國進口之PASSAT 1.8車型奪魁,以及ACCORD V6 3.0、PEUGEOT 607 3.0、PEUGEOT 206 SW 1.6、ACCORD EX-S 2.0、NV1EPE(CAMRY 2.0)、MAZDA 6 2.3、MINI MINI COOPER 1.6等。 環保署自2003年開始將汽車排氣與噪音兩項管制項目,以及經濟部能源局提供的油耗資料,共同納入評比項目,針對已取得合格證明在市面上銷售的車型進行評比。環保署表示,今年取得環保署核發2004車型年「汽油汽車車型排氣審驗合格證明」的247款轎車車型中,有8款車型汽車具備了「三低」環保指標,而國產車部分有三款車型進榜,其中除了老牌車廠國瑞汽車的CAMRY 2.0(NV1EPE)車型連續兩年榜上有名外,加入國產行列才兩年的新秀台灣本田則有二款ACCORD車型擠入排行榜。 根據環保署發布的資料顯示,今年的評比程序共分四個階段評選: 第一階段 篩選條件是空氣污染物的排放必須達到美國加州(目前實施世界最嚴格排氣標準的地區)實施管制的超低污染車標準(SULEV,標準值為一氧化碳0.625g/km;氮氧化物012g/km),在這個項目入選的車型只有47種,占所有受評車型僅約19%,其中包括台灣本田、國瑞、裕隆及慶眾等四家廠商共6款國產車車型在內。 第二階段 評選資格為噪音檢測值已提前達到第四期管制標準(加速噪音74分貝、原地噪音96分貝,預計2007年實施)。經篩選後只剩下13款進口車型及5款國產車型通過。 第三階段 每公升油耗所能行駛里程數必須高於美國環保署與能源部所共同制定的最佳油耗之標準值(市區油耗9 km/L、高速路油耗13.5 km/L),通過者只剩下8款車型。 最後階段 以會在大氣中形成煙霧的氮氧化物以及碳氫化合物兩項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之污染物濃度作為排名依據。 【相關文章】 ◆[生活環境]巴基斯坦足球製造商訂立綠色目標 --﹥
巴基斯坦,拉合爾,2004-11-29 (ENS)- 由聯合國發起、以運動用品業之環境責任為主題的論壇第三屆「全球運動暨環境論壇」,11月24日至26日在巴基斯坦拉合爾及夏爾科特召開。大會於26日宣布會中通過的共同宣言,表示未來全球大部分的足球將採用更為環保的方法進行生產。 這次活動是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全球運動聯盟及巴基斯坦的Irfan企業集團所籌辦的,活動中並宣布2005年將成為聯合國「運動及體育年」。 巴基斯坦的夏爾科特運動器材製造業的大本營,全世界60%的手工縫製足球都是源自此地;各家廠商的負責人承諾,將會降低及改進製程中的水資源及能源耗用量。他們將引進更環保的製造技術,減少製造設備中的毒物、化學廢棄物及其他污染物,並提升公司員工的環境意識及行動。為了表示對拉合爾宣言的支持,各家足球製造商表示,他們將把環境議題納入公司非財務報告中的主要議題。 UNEP公關主任佛特在會中表示:「若環境議題還未成為公司非財務報告的基本內容,現今還是有許多實例可供觀摩,學習這些組織及公司如何減少廢棄物並將環境原則納入他們的活動。」佛特舉例說:「滑雪場經營者、登山越野自行車隊、運動器材設計人、公園及休閒部門,以及像耐吉、美津濃、巴塔哥尼亞等運動用品大廠,都已陸續加入永續經營的支持陣營。」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nov2004/2004-11-29-03.asp ◆[環境政策]蒙特婁公約會議 允許會破壞臭氧層的溴化甲烷繼續使用 --﹥
捷克,布拉格,2004-11-29 (ENS)- 一場以保護臭氧層為主題的國際會議(蒙特婁公約大會)於28日落幕,會中決議,允許美國和其他工業國家繼續使用溴化甲烷來做為殺蟲劑和土壤燻蒸劑。此種化學物質會對保護地球的臭氧層造成破壞,且應在2005年逐步淘汰,但提出要求的國家表示,截至目前尚未出現與溴化甲烷具有同樣效果的替代品。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nov2004/2004-11-29-02.asp ◆[環境政策]德國通過立法 保護消費者對抗基因轉殖作物風險 --﹥
德國,柏林,2004-11-29 (ENS)- 德國議會下議院通過一項新的立法,以保護消費者和農民對抗基因改造食品和作物的風險。議員們所通過的此一議案乃是以下述原則為立法基礎,當基因轉殖作物對有機或傳統作物造成污染時,種植基轉作物的農民須負起賠償經濟損失的法律責任。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nov2004/2004-11-29-01.asp ◆[能源議題]美國科羅拉多州榮恩高原 聯邦計劃全面開放石油及天然氣鑽探 --﹥
美國,科羅拉多州,萊福市,2004-11-29 (ENS)- 聳立於美國科羅拉多州河谷流域、高約3500英尺的榮恩高原,其山腳下有萊福和培羅素兩個小鎮,而這裡已成為近期西部地區能源衝突的爭論點。聯邦政府計劃開放企業在高原上進行石油與天然氣鑽探,此舉被當地的地方團體及當選官員視為「具爭議性和極端」的行為。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nov2004/2004-11-29-04.asp
環境資訊協會 莊潔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莊潔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nov2004/2004-11-29-09.asp ▲[走山的人]走進中埔檳榔山 心思陷在矛盾與不忍之間 --﹥
作者:紫秋千 前言 許多電子報的讀者來信問說,看了專欄的簡介,我走的這些山都是平常工作時所紀錄下來的嗎?我笑著回覆他們說,那都是我利用假日去爬山所寫下的山林故事。 於是,第三季的最後一篇,我試著來寫寫關於我工作時,與自然相處的一些心情點滴,這其中包括怎麼在山裡建設與自然生態之間取得平衡,還有內心裡的矛盾與不忍。 悄悄綻放的聖誕紅 小雪過後,冬天已到,一株株顯眼的聖誕紅開滿了台三線的嘉義段,當進入山區後,彷彿也提前感受到濃濃的耶誕味,聽說,聖誕紅的花語就是祝福,在寒冬的冬天裡,它就像是一盆熊熊烈火,燃燒著每一個人的心。 從進入台三線中埔鄉開始,一路視野所見皆是滿山滿谷的檳榔樹,用怵目驚心或是滿目瘡痍來形容也不為過,在這個以農業為發展重心的小鄉鎮裡,檳榔種植比率達到全鄉的百分之70,政府鼓勵造林,農民當然以高經濟作物為優先考量,於是來自各地的名號,諸如「中崙檳榔王」、「凍仔腳檳榔王」,有趣又響亮。 討山的阿州伯說,這小發財車上去一趟下來,好價的話一車菁仔可以賣到10萬以上,而且有事下山不在的時候,還得找人來幫忙顧,免的被偷,時機一不好,什麼東西都會有人偷。 車行至310k,說是省道卻沒有省道級的寬廣,狹窄的二線道得隨時注意下坡呼嘯而過車輛,換上雨鞋後開始往山裡走去,走慣山路後,越能體會腳底下土地的感覺,即使走在泥濘雨濕的黃土上,也不會覺得不舒服,而且還可以感受到土地的呼吸。 檳榔本無罪、何處惹塵埃 產業道路裡,沿途是懸在檳榔樹半空上的山蘇,老阿伯說那是閒來無事加減種給自己吃的,由山蘇構成的綠色隧道到也另有一番奇觀,不過同行的老董仔卻說,要去伐根檳榔心回去熬湯,才能一洩被地主敲竹槓之恨,原來真的是「若要過此路,請留下買路財。」 這是一座沒有三角點的山,高度計測得海拔約750,站在山頂上可以望見下方的仁義潭水庫,還有遠方的阿里山山脈,幸運的話,還可以望見日落雲瀑的如夢美景,視野之遼闊讓人覺得心曠神怡,似乎不像是在工作,宛如假日時置身在森林浴裡。 幾顆低海拔山區裡的台灣筆筒樹與姑婆竽,昂首點綴在檳榔叢裡,陽光穿透下展現蓬勃的生命力,尤其萬綠之中一點紅的刺莓,更是令人驚艷,只是習慣性的午後雷陣雨,往往令人措手不及,學幾次乖的我便常把小飛俠雨衣隨時帶在身上,當地人說,這座山名稱響亮,就叫──「檳榔山」! 太過真實的山名,反而令人覺得不忍,人們與大自然爭地的最終結果還是換來無情的反撲,前幾個月連續颱風所帶來的鋒面豪雨,就讓整個台三線嘉義段柔腸寸斷,到處坍方落石不斷,種了整遍山區的檳榔樹難脫其罪,每年的颱風季節,公路局養護單位必須隨時待命,而情況總是週而復始無法改變。 不過,當我想到村裡農民唯一的經濟來源卻是靠這些檳榔樹時,內心卻感到矛盾與無奈,究竟是生活比較重要還是自然生態比較重要?這問題卻始終無法找到正確答案! 亡羊補牢 官員說,過去所造成的錯已經無法改變,現在只能鼓勵農民的種些具有水保能力的樹林,慢慢的把生態平衡給調回來,像是葡萄、木耳、香菇、靈芝、栗子……等等,其中尤其是絲瓜,農會開始研發各項絲瓜養顏美容產品,像是洗髮精、護膚乳液等等,小鄉鎮急欲展現的重生,就好像桂竹在雨後春筍時,那一株株的強烈新生命力。 午後的濃霧,被山谷一擋到成了霧海奇景,走在檳榔叢林間,傳來幾聲採收農民的喲喝,那是收穫的喜悅,偶爾山區裡,成雙成對的鳳蝶飛舞著、台灣草蜥探頭露臉和秋蟬聲聲叫著,這大自然裡美妙的一刻,反倒是在整遍檳榔山區裡,唯一令人覺得比較不會突兀的一景。 後記 一轉眼秋天已逝,寒冬即將來臨,《走山的人》專欄也階段性的連載結束,回顧第三季所記述的山林題材,範圍涵蓋較以往廣泛,從高山到古道,從郊山到溪谷,同時在圖片的編排上也頗受好評,屢受其他電子媒體的來信轉載, 14篇文章,都是筆耕至凌晨深夜,一字一字敲下來的成果。 新的一年,新的第四季,這個山岳文學的專欄,還需要您們繼續的支持與鼓勵,歡迎讀者們來信和大家分享,無論褒貶以及其他的建議,敬請來信 infor@e-info.org.tw。 ▲[生物多樣性]超限使用--棲地破壞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 作者:颺如思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每種生物都有獨特的生活方式,在適合它的環境下生存,當這個生物賴以維生的環境消失了,生物也無法存活下來,終至滅絕。有些種類甚至只生存於很小的範圍內,生存範圍愈小、環境愈特殊的物種,愈容易有滅絕的危險。 在這份依存關係上,植物常常扮演著重要生存環境的角色。植物身上經常住著靠它維生的節肢動物、軟體動物、脊椎動物(包含許多地區的人類),可能還有寄生性的植物或真菌。這些住客往往是其他生物的食物,形成了複雜的食物鍊,也造就了完整的生態系。所以植物往往是決定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條件,當植物消失,意謂著生物的棲地消失了,整個生態系也跟著崩潰瓦解。 而植物的消失,除了天災外,大部份是來自人類的超限使用。 森地內拉式滅絕 森地內拉(Centinela)是中南美洲厄瓜多爾一處鮮為人知的小山脊。1978年時,博物學者在此地的森林發現約90種特有種植物,大多數是林冠下的草本植物、枝幹上的各種蘭花,以及其他附生植物。其中有幾種植物具有黑色葉子,這在植物中是極度稀有的特徵,至今仍為植物生理學上的未解之謎。 在數個月後,當地農民開闢一條私有道路,砍掉山上的森林,種上可可與其他作物。那些特有種植物因樹林遭砍除而消失,只剩下少數幾種存活在鄰近山脊的森林,但是也岌岌可危,因為人們會去砍伐樹木做為建材或薪材。至於稀有的黑葉植物,則從此默默的消失了,只留下當初博物學家的記載,後人無緣見識它們的特殊。 其實類似森地內拉的事件不斷在全球各地上演,只是大多數我們都不曾知道。森地內拉是剛巧有博物學家進入研究,才讓我們知道,原來有一個地方的生物多樣性,就這樣快速的、悄悄的滅絕了。從此,這種來不及讓世人發現,且在短時間內就滅絕的事件,就稱為「森地內拉式滅絕」(Centinelan Extinction)。 濫墾濫伐 目前生物多樣性最高的森林,就是熱帶雨林。但是這些熱帶雨林皆位於開發中國家。當地農民為了生計,大量砍伐原始森林,種植高經濟作物,如可可、牧草等。更有些大企業,看準了開發中國家勞工便宜、土地廉價,於是出資在熱帶雨林區大肆開墾,種植牧草,大量飼養牛羊,以供應全球商業所需,所以森地內拉式滅絕一直不斷在熱帶雨林發生。著名的速食企業麥當勞,就被英國倫敦綠色和平組織認為有破壞熱帶雨林的嫌疑,英國倫敦綠色和平組織甚至從1985年開始,將每年的10月16日(聯合國世界糧食日)定為「全球反麥當勞日」。另外,世界銀行組織每年均會撥出大筆預算,供開發中國家做為某地區的保育經費,但也藉此換得土地經營權,進行開發。 人口增加也是森林面積不斷減少的原因,因為人們必須砍除樹木,以騰出更多的空地建造房屋。另外,溫帶森林多由檜、杉、柏等一級良木組成,身價相當高,常被富商巨賈認為是一種身份的象徵,普通民眾很少使用。為了滿足人們的虛榮心,許多溫帶林木被砍伐下來出口。而且溫帶林木也是上好的製紙原料,擁有廣大溫帶森林的加拿大,至今日還是最大的紙漿輸出國。以上這些原因都使得多種植物瀕臨滅絕的危機,連帶棲息於當地的動物,也步入滅絕。 危機區 像這樣的濫墾濫伐危機,正威脅著全世界許多的生物棲地。英國保育學家Norman Myers,在1988年將特有種種類多,但棲地卻因人類活動而快速縮小的地區,定為「危機區」,大部份是原始森林但臨近都市開發區的邊緣。他列出了18個森林與灌叢林危機區,總面積不過占全球陸地的千分之五,但卻是全球五分之一種植物的唯一家園。然而,全球還有許多地區尚未列入,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島、賴比瑞亞、昆士蘭與夏威夷等地的殘存雨林。 永續利用 為避免棲地不斷消失,各國保育團體曾經提出不再伐木的要求。但是近代學者提倡永續利用,強調並不是完全不使用就能保存森林,而且這樣做也不符合人類需求。所以有學者提出「帶狀採伐(Strip logging)」的作法,只砍伐狹窄的帶狀區,既可維持生產,使林木快速生長,又可保護其它動植物。 這是人類與自然取得的一個平衡點,但是還是需要全人類的配合,否則只會流於形式與口號,那麼我們最終還是會面臨生態系瓦解的危機。
※本專欄由林務局贊助 ●[活動]《光榮戰役》紀錄片放映加座談 --﹥ 時 間:12月7日(二) 晚上7:00 「……清除公司處理這場當時空前絕後的大攤子『感覺無限光榮』;工人天天冒著生命危險,完全不知這些毒物的毒性,在曲終人散的那天還依依不捨;而台糖則自我嘲諷這是種很『不光榮』的事情;至於我……這一切盡在不言中 Love it more than I can say。」 Love it more than I can say中的It是指片中的有害事業廢棄物。在屏東南州糖廠的一塊土地上,一場處理非法倒埋有害事業廢棄物的過程悄悄展開,這些廢棄物從何而來?內容物是什麼?埋藏多年後又為何需要再處理?鏽蝕的鐵桶裡漏出了什麼?這批數量號稱世界第一的廢棄物,究竟隱藏多少不可告人的祕密?一切是否只能「盡在不言中」。 時 間:12月9日(四) 中午12:15-14:00 在環保意識高漲之今日謂噪音為國民身心健康之隱形殺手應無疑義,而台灣之噪音管制有名無實。主講者張豐年醫師十餘年來飽受噪音困擾,從早期摸不著頭緒到今日能看透種種問題之所在,並義無反顧地一再抖膽挺身而出,過程曲折、嚴肅,發人深省,但內容荒謬處卻足資為小說題材,期待您能抽空來共同瞭解、探討,並分享張醫師之心路歷程。 詳情請參閱http://zh.wildatheart.org.tw/archives/eecieecae.html#more 近日氣候忽涼忽寒,正是暮秋初冬的時序交替,也預示本季「走山的人」專欄要告一段了。儘管千山萬水「讀你千遍也不厭倦」,走山,也會需要打尖休息,且讓我輩讀山之人,期待紫秋千在新一季帶領我們走過新的旅程。走山的人,咱們下季見! ★[本會訊息]徵求「電子報暨網站編輯」 --﹥ 熟悉Front Page、Photoshop等網頁製作軟體,以及HTML語法,將負責製作環境資訊電子報與網站維護,意者請將履歷寄至 being@e-info.org.tw。 ★[本會訊息]徵求《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編採志工 --﹥ 《2003年環境資訊年鑑》在最近出版了,感謝許許多多的志工,群策群力,共同合作才得以完成如此驚人的製作。 今年《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即將開工,其中的「環保名錄」編撰工作,以介紹台灣環保工作的推手(政府單位、學術單位、民間團體)、台灣地區的保護區、工業區/開發案(含科學園區、生技園區、礦區)、年度公共政策與法規、國際組織、環境指標及資料庫。歡迎有志者一同來參與。 ★下載 志工簡歷表格 (此為執行檔,開啟後將自行解壓縮),請寄至pong@e-info.org.tw,謝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