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攝影:楊國禎 (靜宜大學生態研究所副教授) 《紫花地丁與螞蟻》這本信誼基金會出版的圖畫書,以生動簡潔的圖畫、容易瞭解的文字,敘述著日本鄉野間常見、優雅而美麗的堇菜類植物──「紫花地丁」,在一代代傳承的過程中,蘊藏著與蜜蜂和螞蟻等不同類別的生命間,互助合作的有趣故事。 互助合作是先天受限制的生命間,在各自擁有的特色下,與合適的伙伴搭配,開拓全新生命旅程的有效方式。紫花地丁的紫色花中央有一向後延伸像袋子,植物學上稱為「距」的構造,距的形狀限制了可以吸花蜜的昆蟲種類,當牠在吸蜜時,順便將別朵花帶來的花粉,恰到好處的黏在雌蕊的柱頭上,讓雌蕊肚裡的種子可以受孕長大成熟,使雌蕊發育為果實,長了距的這一個花瓣還有一些條紋來指示昆蟲,讓牠有方向可以依循。昆蟲有蜜可吸食,紫花地丁因此可以結果實、種子傳宗接代,兩者間密切的搭配,可說是最佳伙伴。故事中,紫花地丁的伙伴是蜜蜂,在台灣海拔2千到3千公尺的山區也生長著紫花地丁這種植物,例如思源埡口、武陵農場往雪山的七卡山莊、新竹的觀高、南橫的天池等地附近,是不是也會有相同的伙伴,或是有了其他的合作對象呢?這值得觀察瞭解。 有了下一代後,留在身邊生存的機會不大,畢竟矮小的身軀很容易就被其他較高大的植物遮去生存所需的陽光,但要如何送它到遠方,落腳在適合生存的地方?靠著自己果實裂開後,迅速乾燥時縮收的夾射動作,盡量的將種子彈向有陽光的方向,但畢竟力量有限,飛得不夠遠。如果喜歡陽光的螞蟻兄願意的話,是否可以付些代價請牠幫忙?故事中,螞蟻樂意的接受這份請託,帶種子到牠的螞蟻窩附近,並享受當報酬的「白色的硬塊」這一份美食,而紫花地丁就在螞蟻窩附近的水泥地與石牆上的裂縫或空地上生長起來,欣欣向榮的在春天稱開紫色的花朵,迎接下一次的輪迴。 台灣有紀錄的野生堇菜類植物有18個類別,各自生長在不同的環境中,它們都有著相似的花,長短胖瘦不一的「距」,靠果實的彈力拋擲種子,種子外大都長了「白色的硬塊」。有的長草地上(像紫花地丁),有的長森林中;有的在海邊,有的在高山上;有的長崖壁或石頭上,有的長土壤中;有的長乾燥的環境,有的長陰濕的溪谷。各有各的特色,它們流傳著什麼樣的故事呢?這有待您的挖掘! ◆[全球變遷]氣候會談即將舉行 歐洲提出排放額度交易 --﹥
比利時,布魯塞爾,2004-12-03 (ENS)- 星期一(6日)將於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召開的一年一度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談中,歐盟將與其國際伙伴持續並肩作戰,因應氣候變遷問題。於此會談中,歐盟將公布預定於2005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排放額度交易制度。 對歐盟環境官員來說,排放額度交易制度的實施,將有助於歐盟達成京都議定書所規範的氣體排放減量目標,不僅是一具體的行動,而且也是較符經濟效益的方式。 很多氣候研究已然證實,全球平均溫度在1860年到2000年間已經增加了攝氏0.8度。就在昨天稍早,英國Hadley中心氣候預測及研究中心的研究員史考特(Peter Stott)才發表他的研究,顯示人類燃燒石化燃料的行為,已經提高了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濃度,而使得歐洲在夏季爆發破天荒熱浪的風險成長兩倍以上──如同2003年之時,有超過2萬7千人死於炎熱。 除了解決歐洲自身的氣候問題外,歐盟也承諾將協助發展中國家克服氣候變遷效應,為了這個目的,歐盟希望各國的協商能有具體結論,以協助發展中國家建立調適與因應政策。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dec2004/2004-12-03-03.asp ◆[生態保育]夏威夷罕見林鳥瀕臨絕跡 --﹥
美國,夏威夷,茂宜島,2004-12-03 (ENS)- 一隻極端罕見的夏威夷林鳥在最近死亡,這隻飼養在茂宜島鳥類保育中心的瀕危鳥類po'ouli,是僅存的唯一一隻人工哺育鳥,儘管人們相信還有兩隻po'ouli在野外生存著,但已經有將近一年沒有人看到牠們出現了。因此看來,保存這重要瀕危生物的最後一絲希望已經落空了。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dec2004/2004-12-03-10.asp ◆[環境政策]美國西部州州長高峰會召開 恐將不利瀕危物種法案 --﹥
美國,加州,拉荷亞,2004-12-03 (ENS)- 美國的「西部州州長聯盟」11位州長今天下午在加州拉荷亞(La Jolla)的凱悅酒店召開高峰會,會中將討論瀕臨絕種生物的議題。但受邀與會發言的名單當中,包括了美國國內許多反對聯邦《瀕危物種法案》最力的政壇人物,這讓保育專家非常擔心。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dec2004/2004-12-03-01.asp ◆[其他]反毒行動噴灑之藥劑會致病 阿富汗人憤怒 --﹥
記者 Hayatullah Gaheez & Amanullah Nasrat 報導 阿富汗,喀布爾,2004-12-03 (ENS)- 在阿富汗納迦哈爾省的帕其拉格姆區,農民奧馬丁手指著一袋黑色塑膠袋所裝的內容物,一面說道,塑膠袋裡的東西,是這個國家實施反毒行動時,從空中噴灑的化學藥劑,他還說這些化學藥劑讓他兒子生病了。 「我種植罌粟,從來都沒有什麼問題,但卻因為美國人,老天賜給的獨生子卻生病了,皮膚潰爛,渾身疼痛」,他的身體由於憤怒而顫抖著,眼裡閃著淚水,他發誓:「如果我兒子死了,我要加入塔利班,殺掉美國人,見一個殺一個。」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dec2004/2004-12-03-02.asp ◆[國際新聞-能源議題]德國西門子投入風力發電製造 搶占市場龍頭地位 --﹥ 丹麥,2004-12-03 – 德國西門子公司於10月份透過購買丹麥風力渦輪製造商Vestas的股票投入風力發電市場,目前西門子的市場佔有率雖然僅有6.6%,但是他們有計畫地在短期內加倍營收,並把目標放在市場佔有率第一或第二的地位。西門子公司的部門總裁傑根森(Martin Jorgensen)2日在哥本哈根所舉行的風力發電產業會議上表示,西門子希望未來能在風力發電的市場佔有率上達到30%的優勢。目前全球風力發電製造商的市場佔有率中,美國的奇異公司(GE)為18%,德國的 Enercon 為15%, 西班牙的 Gamesa為11.5%。
【參考資料】 版權歸屬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周姮宏 編譯,莫聞 審校) ◆[國際新聞-能源議題]低硫燃油提前上路 日本捨貿易救環境 --﹥ 日本,2004-12-03 – 汽車燃料中的硫經常被引咎為溫室效應、酸雨和空氣污染的成因,而日本為了在2008年時趕上京都議定書中對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標準,日本最大的「日本石油公會」( Petroleum Association of Japan,PAJ)宣佈,將於2005年1月1日開始,開始供應含硫量10ppm的低硫汽油和柴油(現今標準為50ppm),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日本業者已投入3,000億日元經費,著手更新煉油廠的設備。 然而,日本的石油產業人員表示,日本提早這項行動,可能會衝擊到日本和亞洲鄰國間的油品貿易,例如韓國的油品就將無法進口到日本,除非韓國也能跟進日本的標準,但這最快也要好幾年後。據統計,2004年上半年,日本油品有一半來自韓國。 貿易商表示,日本的燃油標準也將衝擊油品出口,因為標準提高所衍生的成本勢必反映在價格上,影響其競爭力,而且,有些國家甚至沒有那麼嚴苛的環境規範。 未來,日本產業界還在設備改善方面投資更多金錢金錢,以應付更嚴格的標準。產業人員表示,低硫燃油必須多一道除硫的製程,但未必所有廠房設備的更新都跟得上,因此短時間內也將影響油品的供貨量。
【參考資料】 版權歸屬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周姮宏 編譯,莫聞 審校) ◆[國際新聞-生活環境]波帕爾化學災變20週年 各地發起紀念活動 --﹥ 本報訊/賈德揚譯 莫聞審校 12月3日是史上最嚴重的化學災變屆滿20週年之日,20年前的這一天,位於印度中部的波帕爾市發生了聯合碳化公司(Union Carbide)所隸屬的殺蟲劑工廠外洩大量毒氣事件,當場與陸續死亡的人數達數萬人之譜。為了紀念這一天,並要求主事者負起賠償與善後責任,各地發起了紀念活動。 紀念日前夕,在印度的波帕爾紀念碑前舉行了一次燭光守夜。紀念日當天,則有數千名群眾走上街頭,要求道氏化學以及印度政府採取行動。抗議群眾焚燒前聯合碳化公司總裁安德生(Warren Anderson)的肖像──印度政府以過失殺人罪起訴安德生並發布通緝,但目前他人仍安全地待在美國。 在西班牙,抗議者在馬德里市長廣場展出波帕爾事件的照片,並請大眾簽名連署,要求之後收購聯合碳化公司的道氏化學公司負起賠償責任,還給波帕爾市民公道。 在德國萊茵明斯特的道氏化學工廠所在地,抗議人士在工廠附近建造了一個與波帕爾現場一模一樣的紀念雕像──一位母親牽著兩個小孩,標題寫著:「波帕爾已死,道氏保持沉默!」在中國北京,則有20多名綠色和平組織志工頭戴防毒面具,騎自行車環游京城,向過往路人發出8000張印有受害者圖像的明信片。 面對世界各地的抗議之聲,道氏公司則是發表一貫的聲明指出,印度聯合碳化公司(Union Carbide India, Limited,UCIL)是由聯合碳化公司、印度政府與其他中小企業共同持股的,因此該公司並無義務承擔這起事件的所有責任。該公司在聲明中表示:「雖然道氏從未擁有或經營這間工廠,我們以及業界其他成員都從這次悲劇中吸取了沉痛的教訓,並竭盡所能確保類似事件不再發生……雖然道氏在波帕爾事件中沒有任何責任,但我們從未忘記這場悲劇」 然而,綠色和平組織成員阿爾哈吉(Zeina Alhajj)表示,3年前道氏化學接管聯合碳化公司,道氏就應該負起污染整治責任。「它應該把人放在利潤之前,把波帕爾污染場址清理乾淨,並且應該要為生還者提供合適的賠償以及衛生保健服務。」(2004-12-08)
【參考資料】
環境資訊協會 美鳳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美鳳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dec2004/2004-12-03-09.asp ■[動物福利]反對鬥狗行為 Jay-Z與其他演藝人員須加快腳步 --﹥ 作者:John Goodwin (美國人道協會調查人員) 美國東岸嘻哈猛將Jay-Z近來身價似乎有水漲船高的趨勢,除了有可能接任Def Jam唱片公司的總裁之外,還成為Reebok代言人及名列美國40大青年首富,其“99 Problems”音樂錄影帶還贏得MTV音樂錄影帶大獎4個獎項。 但其音樂錄影帶內頌揚鬥狗此種不具正面社會價值意義的惡毒行為,可知Jay-Z也不過是另一位趕上這股暴力血腥風潮的饒舌歌手而已。 不論Jay-Z的其他用意為何,他的「99 Problems」這首歌,是不負責任的歌頌一種殘忍的非法行為──這種行為是對我們市內居民產生莫大的安全危機來源之一。 從某個角度來看,這只是歷史的翻版。數年前,歌手DMX坦承他以鬥狗冠軍犬為靈感,將唱片命名「雄偉冠軍Grand Champion」。2002年,他在法庭中認罪,承認他虐待動物,並且未妥善照料他的13隻比特犬。 更令人髮指的是,一家大型唱片公司甚至推出一系列的「鬥狗專業用」狗食產品,並且在包裝印上一隻凶惡、壯碩的比特犬作為行銷手段。 當然,批評饒舌音樂英雄化幫派暴力、侮蔑女性等社會問題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有些人甚至認為,鬥狗行為跟其他問題比起來,根本不值得一提。 但是,這種對動物殘忍的行為在全美50州都是非法的,想必有原因。仔細觀察後,我們會發現鬥狗跟嘻哈音樂中其他更常被批評的暴力行為是息息相關的。 某一個層次來看,把榮耀賦予這種不人道的虐待動物行為,代表的便是嘻哈音樂中犯罪要素對美國上百萬名樂迷的吸引力。 然而,這些狗的死傷卻是事實。他們被當作鬥士,在相互攻擊、痛咬中彼此中廝殺。這些比賽可以持續數小時之久,而狗兒便在比賽中試圖把對方撕裂。 這個活動同時也會危害到居住在流行鬥狗區域中的居民。被打敗的、被認為不夠英勇的狗若不是直接一槍畢命,往往則是流落街頭。這些狗便馬上成為社區中的禍害。 觀察鬥狗行為,我們會發現那些狗往往都是被虐的,好讓牠們變得更兇猛而因此更具殺傷力。一但這些狗失去信任人類的本性,牠們將更容易視人為攻擊的對象,而伴隨這些攻擊事件通常都是不堪設想的後果。 有些替嘻哈音樂錄影帶中所呈現的暴力找理由的人,則認為這些畫面只是反映現實生活中的街頭文化。但是,鬥狗卻是在大眾文化的推動下所塑造的灰暗現實。 在嘻哈歌手英雄化凶狠的比特犬以及組織化鬥狗的同時,全國的鬥狗活動也明顯的增加,縱使州政府及聯邦政府正在執行許多相關的新法案。 我們亦須面對另一個事實:青少年往往會模仿偶像的行為。堅持透過自己的音樂使得這些影像傳遍全國的藝人,必須接受他們自己正在推廣社區暴力的事實。 嘻哈樂界中,正義之聲到底在哪裡,以譴責鬥狗,以及鬥狗對動物及大社會所帶來的傷害的?現在我們需要聽到的是這類的藝人,而不是Jay-Z,的聲音。 全文與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oct2004/2004-10-13-insgoo.asp ▲[國家公園-國家公園的綠色種子]一位資深解說員的養成(上) --﹥ 作者:朱惟君 一位優秀的資深解說員並不是「時間」到了,自然成為的,那麼,「秘訣」究竟何在呢? 源自「喜愛自然」及「希望分享」的心情,齊寧媛報名參加陽明山解說志工招募的行列。經過層層考驗與相關受訓後,正式成為志工解說的一員。她認為,受訓過程及後續安排的各種相關課程,都還只是「敲門磚」──引領你進入自然之門,但,「接下來可全得靠自己努力」,隨時保持好奇心與求知的熱忱,因為,「自我成長」可是比什麼都還更重要。 「在什麼季節有什麼蟲子?什麼花開了?」從年輕時就非常喜愛爬山的齊寧媛說,在當解說員之前,她從來不知道,也未曾留心。現在則不再匆匆走過,小小一段路,往往可以看上大半天,因為「可看的東西實在太多了。」連一般人可能對之敬謝不敏的蛇類,她也發現,「有些蛇,細看去,真的長得好美。」遇有不認識的動、植物或礦石等,或是照相拍下來,或是描筆畫下來,外加一些旁白補充,齊寧媛會主動詢問各相關領域的專家,當然囉,翻查圖鑑與專書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課。退休前身為金融界高階主管的齊寧媛微笑著告我說:「我這輩子從來沒有這麼用功過!」 已接待過包括土木、農業等外籍專家及國外元首等無數外賓的她,其實曾經一度想著打退堂鼓。回想最早在一次學習辨認植物的戶外課程,由於所學及工作背景的南轅北轍,當她對一棵樹的葉子是圓的、扁的都還未看清時,同伴中有人早已相當熟稔地念出一長串的屬名、種名、相關特徵等,讓她對於所呈現出的落差極端挫折。 後來接觸到另一位資深解說員,較著重於提問:「這個物種,為何這裡有,別處沒有?」讓她看到原來在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地質、土壤環境時,都會呈現不同的林相或物種,單是一座山,在迎風面與背風面的生態相就很不同。體認到解說除了辨認物種、特徵、學名之外的另一層境界,為她開啟了全然的新視野並重拾興致。 回歸原點,齊寧媛認為如果自己沒有「先被自然感動」,就無法成為一位出色的解說員。相關專業因為可以透過學習,反而不是太大的障礙,「許多執鍋鏟的家庭主婦,後來都成為植物專家或動物專家等。」(待續) ※本專欄與營建署國家公園組合作刊登 ●[活動]宜蘭農業生態人文之旅 --﹥ 時 間:12月12日(日) 早上07:30 上午參觀宜蘭甲子蘭酒廠,並到推廣廚餘農業應用有功的自然環保基金會參觀,餐後到國際美育協會「MOA」 認證成功的有機筍田參觀。下午則到冬山鄉拜訪穀東俱樂部,回程參觀曾榮獲十大神農獎的壯圍綠園有機蔬菜農場及開創金棗蜜餞聞名業界的橘之鄉蜜餞形象館。綠盟會員每人900元,非會員每人1000元。 詳情請參閱 http://www.gcaa.org.tw/ 時 間:12月19日 (日) 行程安排:快樂出發→國道風光至苗栗下交流道→經公館、汶水至東興國小登山點→向馬拉邦山出發,展開五小時的尋楓之旅→午餐自備→馬拉邦山層層楓紅映眼簾→客家風味餐(為今日汗水乾杯)→賦歸 詳情請參閱 http://home.pchome.com.tw/travel/glife2000/actives_4.htm ●[講座]貧窮與發展-微額貸款與弱勢培力 --﹥ 時 間:12月22日(三) 晚上7:00-9:00 一般金融機構為在考量借貸時,往往依其借款人的財產或社會地位為主要評據。Micro-credit微貸則打破這種窮人沒有償還能力的放款迷思,反其道而行地以小額度的信用放款給社區經濟弱勢者。 近10微貸工具已成功地借助許多低收入者獨立自足,脫離貧窮循環,更創造了驚人的還款率。儘管微貸的潛在效益與實證經驗在許多國家地區都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但估計,目前仍只有百分之10求者可以獲得微貸服務。TIMA「貧窮與發展」系列的最後一場座談會中,將配合2005年國際微貸年的推廣,讓NGO、NPO組織運用微貸工具自助助人。 詳情請參閱 http://www.tima.org.tw/xoops/html/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28 ★[本會訊息]徵求「電子報暨網站編輯」 --﹥ 熟悉Front Page、Photoshop等網頁製作軟體,以及HTML語法,將負責製作環境資訊電子報與網站維護,意者請將履歷寄至 being@e-info.org.tw。 ★[本會訊息]徵求《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編採志工 --﹥ 《2003年環境資訊年鑑》在最近出版了,感謝許許多多的志工,群策群力,共同合作才得以完成如此驚人的製作。 今年《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即將開工,其中的「環保名錄」編撰工作,以介紹台灣環保工作的推手(政府單位、學術單位、民間團體)、台灣地區的保護區、工業區/開發案(含科學園區、生技園區、礦區)、年度公共政策與法規、國際組織、環境指標及資料庫。歡迎有志者一同來參與。 ★下載 志工簡歷表格 (此為執行檔,開啟後將自行解壓縮),請寄至pong@e-info.org.tw,謝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