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資料檢索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4-12-09 (全文版)

  本日主題:廢工業用鎳鎘電池毒害環境  環保署將清查流向
環境新聞 [生活環境]廢工業用鎳鎘電池毒害環境  環保署將清查流向
[生物科技]基因改造稻米商品化在中國掀起爭議
[環境政策]澳洲環境首長將制定包裝垃圾回收標準
[全球變遷]全球暖化導致珊瑚礁毀滅
[環境政策]美西州長尋求更大的瀕危物種管理權力
[土地及水文]颱風侵襲菲律賓致重大傷亡 菲國總統譴責盜伐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4-12-09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4-12-09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4-12-06
理性關懷 [野生動植物保育]動物的超限利用--馴鹿保育與獵狼
專  欄 [生物多樣性]超限使用-- 環境資源的消失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活動訊息 [活動] [講座] [研討會]
編輯報報 馬修.連恩告訴你 動物超限使用的故事
本會訊息 徵求「電子報暨網站編輯」
徵求《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編採志工
最新的「2003環境資訊年鑑」熱騰騰上市!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台灣新聞-生活環境]廢工業用鎳鎘電池毒害環境  環保署將清查流向 --﹥

本報訊

  在工業界普遍使用的工業用鎳鎘電池,目前國內並無回收處理管道,使用年限過後常以廠內貯存或夾帶在五金廢料中丟棄的方式處理,造成環境污染。因此,環保署正著手清查此類廢棄物流向,作為進一步管制辦法的規劃參考。

  環保署表示,由於歐盟將於近期內討論禁用可攜式鎳鎘電池的可行性,顯示加強含鎘電池的管理已成為世界潮流所趨,因此,該署除已將含鎘廢乾電池公告為應回收廢棄物,也委託顧問公司由歷年海關進口資料篩選鎳鎘蓄電池和其他疑似含鎳鎘電池機具的業者名單,以問卷調查方式進行普查;針對工業用鎳鎘電池大量使用者,也進行現場訪查,以瞭解實際使用及清理流向。

  鎳鎘電池為鹼性電池的一種,工業用鎳鎘電池外觀和鉛酸電池類似,但電池的正、負極材料分別以鎳及鎘製成,電解液則為鹼性氫氧化鈉溶液。鎳鎘電池價格雖然較鉛酸電池昂貴,但具有使用壽命長、充放電速率高、電壓穩定且電壓不易隨使用時間降低等優點,因此廣泛使用於運輸業、發電業、通訊業及高科技產業。由於國內並沒有工業用鎳鎘電池製造產業,所需電池都仰賴進口,根據歷年海關進口資料統計,平均每年進口工業用鎳鎘電池約為360公噸。

  環保署調查發現,各行業對電池的效能要求不同,一般使用年限從3年到20年不等,電池汰除的頻率差異極大。廢棄的工業用鎳鎘電池含有毒重金屬成分鎘,在先進國家大多送回電池製造廠或金屬冶鍊廠回收金屬鎘,或依照有害廢棄物處理。由於國內並沒有需用大量金屬鎘原料的鎳鎘電池製造廠或特殊化學工業,也沒有廠商設廠處理廢鎳鎘電池,導致工業用鎳鎘電池報廢後,大多以廠內貯存或夾帶在五金廢料中一併丟棄,造成廢棄物大量貯存,甚至於可能衍生環境污染。

  環保署表示,目前已規劃先輔導業者於適當場所集中貯存,或申請輸出到具備處理能力的先進國家處理,以紓解業者貯存廢電池的壓力。長遠而言,將視國內廢電池處理市場規模,優先輔導於國內設置處理廠或再利用機構。(2004-12-09)

[中國新聞-生物科技]基因改造稻米商品化在中國掀起爭議 --﹥

本報訊/周姮宏編譯 莫聞審校

   基因改造稻米被認為是危險的主要原因在於,基因改造稻米的花粉可能會污染其他種類的稻米,而中國境內6萬種以上的稻米正面臨這樣一個威脅。

  中國政府即將於這幾個星期內,做出是否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開放基因改造稻米在廣大的中國土地內種植的決定,如果中國當局決定為同意的話,這將會是第一個基因轉殖作物廣泛供應人類食用的例子。過去所種植的基因改造大豆、玉米和棉花,多被用於衣料、動物飼料和食品加工上。

  綠色和平組織北京辦公室人員表示,農業部的生物安全專家似乎打算同意抗蟲害基改稻米的商業化,若此成真的話,中國將成為第一個讓人民主食被基因改造的國家,他們擔心,這將危及以稻米為主食的13億人口。綠色和平總部的科技顧問史達賓斯基(Doreen Stabinsky)表示:「通常稻米在食用前僅做簡單的處理,像嬰兒等特定族群,所面臨的風險通常最高」。

  中國農業部官員證實,生物安全專門委員確實正在舉行會議,評估某幾種基改稻米的安全性。 (2004-12-09)

[環境政策]澳洲環境首長將制定包裝垃圾回收標準 --﹥

  澳洲,墨爾本,2004-12-06 (ENS)- 澳洲各省環境首長們週五(3日)在視訊會議上,明確地向企業界表示,最後會淪為垃圾及雜物的大量包裝材料廢棄物是不受歡迎的,並且表示將會制定減少廢棄物數量的堅定目標。環境部長指出,自主性的「國家包裝條款」(National Packaging Covenant)執行效力過差,企業應加以改善。

  企業將會面臨強制回收瓶罐、硬紙箱及其他包裝材料等可回收標的。各省環境首長均強烈希望這些包裝垃圾送到掩埋場的數量要越少越好,並應增加回收包裝材料在新產品上的利用。他們說此舉將會促進市場回收機制,節省資源,及創造新的工作機會。

  他們希望能設定產品使用可回收包裝材料之最小比例限制,迫使企業開發更佳的包裝設計。環境首長們也決定,全國逐步限用塑膠袋的政策,也將納入「國家包裝條款」的規範範圍。

  「國家包裝條款」是澳洲國內最主要的包裝垃圾管理政策工具,是由澳洲及紐西蘭環保暨保育首長、地方政府、以及包裝材料供應鏈所涵蓋的各界企業,於1999年8月共同簽署的。這是一個包裝相關產業及所有政府單位間的自律協議。

  身為「國家包裝條款」的企業會員,3M澳洲公司表示,他們正努力減少包裝所產生的廢棄物。該公司已自行設定目標,以2000年的數據為基準,目標要將每磅產品所產生之廢棄物減少25%,並改善能源耗用狀況,希望每磅產品能省下20%的能源。3M澳洲公司表示,在2005年6月前將可達到這兩項目標。

[全球變遷]全球暖化導致珊瑚礁毀滅 --﹥

  阿根廷,布宜諾艾利斯,2004-12-06 (ENS)- 2004年「全球珊瑚礁現況」報告中提出警告,全球珊瑚礁有20%遭受嚴重的破壞,其程度已達難以恢復的情況,而另外50%的珊瑚礁則是岌岌可危。此份報告是在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年度會議上所發表,世界各國皆有代表出席。報告中亦指出,全球暖化是導致珊瑚礁死亡的最大威脅。

[環境政策]美西州長尋求更大的瀕危物種管理權力 --﹥

  美國,加州,拉荷亞,2004-12-06 (ENS)- 美國西部各州州長要求修改瀕危物種法案,授予各州及地主更大的權力。此次為期2天的西部州長協會高峰會議,週六(4日)針對該法案的討論做出總結,各州州長考慮採取措施,以在決定瀕危物種名單時擁有更大的控制權。農業、保育團體及企業代表亦參與了此次的討論。

[土地及水文]颱風侵襲菲律賓致重大傷亡 菲國總統譴責盜伐 --﹥

  菲律賓,馬尼拉,2004-12-06 (ENS)- 菲律賓上週接連遭到兩個颱風侵襲,在其引發的洪水及山崩導致上百人傷亡後,菲律賓在總統雅羅育女士下令下,正嚴格取締非法伐木業者。屆時將制定一項緊急伐木禁令,所有非法伐木業者都將遭到起訴,艾若育總統在今日表示,所有來自紐西蘭的官方發展援助都將撥作國家造林計劃之用。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4-12-09 --﹥

  • [生態保育]濕地蓋工廠 礁溪塭底生態不保。礁溪鄉塭底地區,一向是候鳥駐足過冬的天堂,最近有商人買下這塊濕地,打算蓋工廠,宜蘭縣野鳥學會及地方人士,擔心濕地生態會被破壞,發起搶救塭底生態行動,地主同意配合停工3個月,讓學會對外尋求買主,以求保留濕地生態。 (宜蘭 聯合報)

  • [生態保育]瀕臨絕種老虎心 復育成功。瀕臨絕種台灣原生種濱海植物老虎心,因人為開發破壞,面臨滅絕危機。台南縣野鳥學會人員在曾文溪口黑面琵鷺保護區,發現2株已奄奄一息,經細心灌溉照顧重現生機,目前復育成功150株幼苗。 (台南 中國時報)

  • [土地及水文]基隆河堤防 將再加高。加高後的基隆河主流堤防,號稱達到200年防洪頻率,不過歷經911水患和納坦颱風考驗,不僅汐止地區部分河段一度告急,基隆碇內地區更出現溢堤災情。據了解,十河局內部己在重新檢討基隆河全線堤防高度,認為200防洪頻率堤防怕還不夠高。十河局會想利用這段非汛期,趕緊重新全面檢討堤防高度。 (台北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垃圾變少 北市擬關1個焚化廠。台北市因垃圾減量,致3個焚化廠的焚化容量過剩,市議會警政衛生委員會要求環保局評估關閉其中1個廠的規畫方案。環保局表示,台北市的垃圾焚化量如降至每天830噸,可考慮關閉1個廠,粗估到民國100年可達到此目標。 (台北 聯合報)

  • [生活環境]水利署如是說 員山子分洪 跟基隆漁獲「無關」。員山子分洪隧道9月11日首度提前啟用,排放的洪水是否污染基隆水域並影響漁獲,水利署日前回函基隆漁會,說明分洪影響都集中在瑞芳水域,應未影響到本地漁獲;基隆漁會認為水利署的說法不確實,決定廣蒐證據,繼續向水利署求償。 (基隆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志工有愛 磺溪河堤變美了。基於一份愛鄉之情,1年前多金山鄉戶外生活發展協會所屬志工隊,開始自動自發整理磺溪中橋兩側約1公頃的河堤綠地。撥開塵封已久的垃圾與雜草,終於重現磺溪之美。12月12日金山鄉戶外生活發展協會承辦社會局國際志工日系列活動,主題便訂為「磺溪志工情」。 (台北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金屬中心組無鉛銲錫研發聯盟。歐盟2002年底通過電機電子設備限用有害物質指令(RoHS)與廢電機電子設備指令(WEEE),將在2006年禁止電機電子設備使用含鉛銲材,且須符合回收標準,對電子零件組裝業產生重大衝擊,金屬中心與成功大學合作,正邀集業者籌組「無鉛銲錫研發聯盟」,預定2年內開發出低成本、低熔點的無鉛銲材。 (台中 經濟日報)

  • [生活環境]工程車污染官商相護?惹抗爭。新竹縣環保局發包施工的頭前溪人工濕地生態工程,因維護設施欠周延,造成當地住家環境污染,引起居民強烈不滿。里長鍾錦廷要求改善未獲善意回應,於8日上午圍堵工地抗爭。 (新竹 中國時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4-12-09 --﹥

  • [土地及水文]中國水土保持監測公報首次發布 水土流失大幅減少。「2003全國水土保持監測公報」近日由水利部正式發布。公報顯示,2003年,中國11條大江大河流域土壤流失量有較大幅度減少,三峽庫區水土流失面積減少了23.9%。 (北京 人民日報)

  • [土地及水文]北京濕地調查報告出爐 面積縮小原有功能喪失。「北京濕地環境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公布,由於氣候因素,特別是人為因素使北京濕地發生了很大變化。濕地面積大大地縮小了,濕地原有質地變壞,原有的功能喪失了。專家建議今後應嚴格控制濕地開發規模,協調管理好開發活動。 (北京 北京晚報)

  • [土地及水文]濕地國際授予國家林業局傑出成就獎。濕地國際(Wetlands International)7日在北京向中國國家林業局頒發了「全球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傑出成就獎」,以表彰中國政府在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並向世界各國提供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的範例,濕地國際首席執行官珍妮·馬德維克女士向國家林業局局長周生賢頒發了獲獎證書。 (北京 人民日報)

  • [生活環境]污染加劇乾旱 廣東1600萬人有水不能喝。廣東省防總主要負責人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目前廣東省面臨異常乾旱的嚴峻形勢,其中有1600萬人屬於水質性缺水,即水源地受污染影響正常供水。個別地區出現「有河皆污,有水不能喝」的現象。 (廣東 華南新聞)

  • [生活環境]二氧化碳排放量 中國僅次美國。國際能源總署(IEA)6日表示,中國已成為全球第2大二氧化碳污染源,排放量佔全球1/7,僅次於美國。IEA 在全球氣候變遷會議於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召開之際發布這份報告,證實了中國及其他開發中國家在日益惡化的引發溫室效應氣體問題上,要負起越來越大的責任。 (巴黎 法新社)

  • [其他]中國科學家為SARS疫苗獻出生命的實驗動物立碑。1塊刻有「慰靈石」3個字的石碑,日前被安放在中國醫學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幽靜的草坪上,以紀念為研制SARS病毒滅活疫苗而獻出生命的實驗動物。 (北京 新華網)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4-12-06 --﹥

  • [全球變遷]最快的冰河 冰流速度加倍

  • [環境政策]紐澤西最高法院下令禁止獵熊行為

  • [生活環境]低度苯暴露仍對人體有害

  • [生活環境]研究發現 家畜飼養場可能散播抗藥性細菌

  • [生活環境]2002年魁北克森林大火釋出的污染物質 彌漫在巴爾的摩空氣中

  • [生態保育]各級官員簽署五大湖區復育協議

  • [生態保育]最新佛州海龜棲息地計劃獲讚揚

  • [生態保育]為保護灰熊 保育團體聯盟提起訴訟

[野生動植物保育]動物的超限利用--馴鹿保育與獵狼 --﹥

作者:馬修.連恩
譯者:Jessica

  「馴鹿保護計畫」說穿了就是「獵殺狼群計畫」。

  1992開始進行,根據調查結果,預計要殺掉一部分狼群。目的是要增加馴鹿和麋鹿的數量可供人類獵殺。

  正當獵殺計劃進行的同時,才發現狼群數量遠少於原先所估計。數量的減少很有可能是因為錯誤的估算,或者因為狼群已經遷移到馴鹿和麋鹿數量更多的地區等等(馴鹿數量也就會自然增加)。無論如何,育空政府當局部非但沒有停止計畫,反而繼續按照計劃進行射殺。

  很顯然計劃本身就是一大禍害。

  經過無數人的努力,以及《》專輯的發行以及加拿大巡迴演唱之後,各地環保意識逐漸提升,育空當局因此取消計畫,但是卻無法挽回大量被獵殺的狼群以及生態系統所受到的嚴重破壞。

  類似的計畫在阿拉斯加地區仍然可見,但是育空政府目前寧願著重狼群的保育。目前獵狼的情形已經相當少見,同時目前我仍然持反對立場。計劃本身用意是為人類著想,不過我相信為了要滿足人類獵殺的需求來射殺狼群同時干擾生態,實在沒有必要。

[生物多樣性]超限使用-- 環境資源的消失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

作者:颺如思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最強勢的入侵種

  為了居住,人們砍伐原始林,破壞生物棲地;為了裹腹,獵捕野生動物,減少生物多樣性;繼之為了方便,製造工具,卻污染空氣;再因工具的便利,更加快速的消滅森林與環境資源。如此不斷,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似乎科技愈進步,代表著生物多樣性愈低。這一切一切證明了一件事:人──Homo sapiens是地球形成以來,最強勢的入侵種。

  許多研究證據顯示,目前非洲仍是生物多樣性最高的一洲,因為當地的人種與其他生物一起演化了百萬年,可說「人」是非洲的原生種,故傷害較不嚴重。但當「人」四散入侵到其他各洲之後,生物多樣性開始瓦解。

  距今1萬2000年前,古印地安人已分散到歐亞大陸,並開始跨越西伯利亞白令海峽,進入北美洲。那時,有三種猛獁象已在美洲生存繁衍了2百萬年。古印地安人出現之後不到1000年的時間,美洲的猛獁象全數滅絕。同時期歐亞大陸的猛獁象,一直茍延殘喘,直到更新世冰河時期來臨才滅絕。

  玻里尼西亞人在8000年前由東南亞開始,往東航行進入太平洋。這些稱為「人」的入侵種,由太平洋最西端的東加王國開始,逐島吃掉當時可獵捕的物種,然後再侵入下一個島嶼,最終到達夏威夷群島。目前太平洋列島已找不到化石紀錄中的大型動物,剩下的鳥類多是知更鳥、吸蜜鳥等小型鳥類,哺乳動物也只看得到鼠類,而且漸漸的被外來鼠種所取代。

  西元500年,馬拉加西族的祖先,由印尼抵達馬達加斯加島,不到100年的時間,就解決了島上的大型動物。到了西元1600年以後,工業革命推動了航海時代的興起,歐洲移民大盛,物種滅絕所須的時間更短。荷蘭水手為了好奇,登上模里西斯島,也消滅了肉質鮮美的愚鴿(Dodo,又稱多多鳥)。同時藉由人的引介,犬、貓、鼠跟著入侵,成了加速摧毀生物多樣性的幫兇。

環境污染

  「人」不但大肆獵捕、砍伐,直接消滅大型物種,且製造廢氣、廢水,污染環境:溫室效應造成全球暖化、空氣污染造成酸雨、任意排放污水造成水源污染。這些都間接消滅小型生物。

  近年的研究顯示歐洲森林中的真菌類,似乎正處於大滅絕。在過去70年間,消失了一半以上的真菌種類,原因可能是空氣污染。土壤中的微生物,因酸雨也消失了大半;海洋中的浮游藻類,因海水污染而單一化。

  中國大陸沙漠地區,因溫室效應,有逐年擴大的趨勢;加上超限的放養牛羊,大量啃食北方草原,沙土因沒有植物根部的抓固,四散飛颺;另外,有蹄動物過度踐踏,形成「蹄害」,使表土過度結實,草類更難生長,沙漠也更加擴大。當西伯利亞高壓帶南下時,往往造成沙塵暴,而且一年比一年嚴重,位於季風區的台灣深受其害。

台灣的RV人生

  在台灣,超限使用的情形,亦「不落人後」,最嚴重的是,我們還面臨了旅遊資源破壞的重大課題。

  從2002年第一個挑戰大自然的休旅車廣告開始,溪流不再是溪流,只是「一個小水坑」而已。各家車廠卯足了勁,強調在任何路況下皆能「如履平地」。從此,你可以很輕鬆的吹著冷氣,不必汗流浹背;你可以很安全的坐著,不怕毒蛇猛獸;你更可以大唱卡拉OK、看VCD,絕對不用擔心車程無聊。有了結合吉普車的休旅車,任何人都可以輕鬆抵達傳說中的「世外桃源」。但是這樣的活動,已經完全悖離了親近大自然的理想,世外桃源變得廉價,人們對自然失去了尊敬,帶來了破壞,許多美景在大部份人們還未見到就已經消失,世外桃源再度成為傳說。

  2003年,農委會林務局調查所轄林班地的溪流狀況,其中位於翡翠水庫集水區,供應大台北居民飲用水來源之一的烏來桶后溪,水質由原先的甲類標準(可直接生飲)降為乙類用水(煮沸後飲用),主要原因就是遊客過量。

  林務局所調查的地區,大部份是尚未開放的地區,原本一般人難以到達。但是能跋山涉水的休旅車隊,開進狹窄的產業道路,進入林班地,甚至開上河床,直接實現廣告中的小水坑的理想。有些車隊在河床地測試車子性能,不斷碾壓河床地,破壞棲地,同時製造噪音污染,甚至更換的機油,直接倒入溪流中,污染水源。還有民眾為生營火或烤肉,帶著電鋸,直接砍下林班地內的柳杉木。

  為了阻絕各類車隊進入各林班地,林務局以鐵柵封閉道路,卻有人以乙炔燒斷。南投林管處在丹大林道上挖了壕溝,卻被人填平,甚至以吊車將車輛吊過壕溝。在山區設置的路標、警告標誌,遭人以霰彈打成蜂窩,挑釁意味相當濃厚。林務局的編制原本就不龐大,在有限的人力下,想要兼顧各林班地的狀況顯得有些吃力,現在巡山員又受到安全的威脅,對公權力是相當大的挑戰。由於車隊實在太過囂張,林務局南投林管區決定,將丹大林道通往七彩湖的隧道口,以混凝土完全封閉。

  當大家不斷的批評政府行政效率牛步、辦事效率不彰的同時,是否應徹底想想,到底是什麼原因拖垮政府的效率?人們心中的僥倖,甚至挑釁,是否是造成公權力不彰的主因?

 生物多樣性小百科

承載量

  生態系內生物個體之數量不會無窮之增長,其總數會受環境條件之限制而改變,此生態系可忍受之最大生物量即為該生態系之承載量。每一地區能容納單一物種個體數有其最大限制,稱為該地區的最大承載量,亦稱最大負荷力。承載量可分生物物質(biophysical)和社會(social)兩大類。就糧食而言,前者為免除營養不足(undernourished)的糧食產量。後者則為社會所企求較好的飲食。現有穀物產量可供養60億素食人口,但若攝取15%及30%的肉類,僅可分別供養40億及20億人口。社會承載量決定於生活方式、衛生要求及資源分配的基礎結構等因素。

  既然現有穀物僅足供60億人口素食之需。在90年代初,世界因食物不足而無法保持健康者有4億7700萬人,因饑餓而無力工作者10億5300萬人。中國大陸有8000萬農村人口,「飽而復飢,暖而復寒」。開發中國家三分之一的5歲以下幼童營養不足,每年有1000萬幼童死於饑餓及相關的疾病。

  就水資源和能源而言,社會價值和經濟水平為決定承載量的重要因素。生活所需的房屋、衣著、書籍都可以換算為製造過程所需要的用水量,因此決定生活水準即可計算用水量。現在世界百分之五十四的淡水資源已被利用,增加的可能性極其有限。有許多國家或地區都已超過了生活水準極低的社會承載量。

  經濟發展必須避免環境污染和生態系統的惡化。否則地球的承載量將日益衰退。環境問題包括氣候變遷、臭氧層的破壞、海平面上升、酸雨、空氣汙染、化學及金屬污染、廢棄物等。

Carrying Capacity

Carrying capacity is a concept related to sustainability. It is usually defined as the maximum number of individuals of a species that can be sustained by and environment without decreasing the capacity of the environment to sustain that same amount in the future. When we ask "What is the maximum number of people that the Earth can sustain?" we are asking what is the carrying capacity, and we are also asking about sustainability. For th human population, the carrying capacity depends in part on our values. Do we want those who follow us to live short lives in crowded surroundings without a chance to enjoy the Earth's scenery and diversity of life? Or do we hope that our descendants will have a life of high quality and good health? Once we choose a goal for the quality of life, we can use scientific information to understand what the carrying capacity might be and how we might achieve it.

[活動]社區充權再造(政策)圓桌論壇 --﹥

  時 間:12月17日(五) 8:10-17:00
  地 點:長榮大學仁愛廳
      (台南縣歸仁鄉長榮路一段396號第3教學大樓B1)
  主 辦:長榮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台南縣社區營造中心、台灣社會福利學會
  協 辦:中正大學、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屏東科技大學
  聯 絡:長榮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06-2785123*4199
      E-mail: linamo01@yahoo.com.tw

  台灣推行「社區發展」工作已歷近40年,在各地方政府及基層已有深厚影響。1990年代之「社區總體營造」運動亦形成另一股風潮。本場次以「政策」為焦點,探討社區發展政策之形成背景,地方政府之實踐經驗及法令制定之未來影響。共同為未來台灣社區發展的各種可能方向及背後所蘊含的社會、經濟、政治與文化與意義尋找共識。

[活動]七股潟湖—四草鹽水溪生態觀察 --﹥

  時 間:12月18-19日(六-日)
  地 點:台南縣市七股潟湖四草生態保育區
  主 辦:台北市大自然教育推廣協會 02-23661011
      E-mail: tnature@ms48.hinet.net

  四草紅樹林區位於鹽水溪出海口一帶,為台灣西南沿海重要之濕地。其位置介於陸域及水域之間,魚蝦貝類與底棲生物豐富,提供眾多野生鳥類棲息、覓食之適當場所,以及候鳥遷徙的中繼站。一趟鹽水溪自然觀察之旅,相當是對台灣近代近海漁業的回顧。

[講座]「綠色生機.永續社會」公民論壇──「搭一座橋,閱讀社區故事」 --﹥

  時 間:12月15日(三) 晚上7:00-10:00
  地 點: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台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二段166號2樓)
  主 辦: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02-23643506
      E-mail: gcaa@seed.net.tw

  本次論壇力邀長年在北市文山社區大學耕耘社區關懷、公民意識、人民啟蒙與行動參與的林淑英老師,向大家分享她與文山社大同仁及地區熱心鄉親志工所共同打拼出來的成果,一起藉由「搭一座橋,閱讀社區故事」的操作經驗,來厚植台灣二次民主改革的基礎以及找回我們原有的美好環境!

[研討會]河川流域水污染防治與水再利用研討會 --﹥

  時 間:12月16日(四)
  地 點: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國際大樓201會議室
      (台北市基隆路四段43號)
  主 辦: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協 辦: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化工系
  聯 絡:社團法人台灣環境管理協會02-29146494 楊淑麗
      E-mail: yang@ema.org.tw

[編輯報報]馬修.連恩告訴你 動物超限使用的故事 --﹥

  相信很多人聽過馬修.連恩(Matthew Lien)的音樂,尤其是第一張專輯《狼》(Bleeding Wolves),讓人聽了深深覺得淒美悲壯,它的背後則是一個令人顫慄的故事,一個與動物超限使用有關的故事。

  本報特別搭配今日生物多樣性專欄的文章《超限使用--環境資源的消失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刊出由馬修.連恩撰寫的加拿大育空地區狼群的故事。這麼多年過去了,這個故事是怎麼發展的?就由馬修.連恩親自告訴你。

[本會訊息]徵求「電子報暨網站編輯」 --﹥

  熟悉Front Page、Photoshop等網頁製作軟體,以及HTML語法,將負責製作環境資訊電子報與網站維護,意者請將履歷寄至 being@e-info.org.tw

[本會訊息]徵求《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編採志工 --﹥

  《2003年環境資訊年鑑》在最近出版了,感謝許許多多的志工,群策群力,共同合作才得以完成如此驚人的製作。

  今年《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即將開工,其中的「環保名錄」編撰工作,以介紹台灣環保工作的推手(政府單位、學術單位、民間團體)、台灣地區的保護區、工業區/開發案(含科學園區、生技園區、礦區)、年度公共政策與法規、國際組織、環境指標及資料庫。歡迎有志者一同來參與。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